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中国房地产现状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比较

中国房地产现状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比较【"房地产泡沫论"是近两年国内的热点话题,多少人搬出历史上世界各地的房地产泡沫案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要证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似乎睡一觉醒来就可以见得大楼崩塌了。
前日与友人闲聊,话题涉及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形势与小日地产泡泡的关联。
老汉不才,窃以一已窥见,做一比较,略表看法。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爆发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是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最大也是最深的一次房地产危机,十几年过去了至今仍无完全恢复。
一直有人对杭州、上海等中国国内城市的持续高企的房价深感危机,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难以避免地将发生类似日本泡沫破裂的大崩溃。
那么,这两者之间的状况是否真的一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真的会象1991年的日本地产泡末一样破灭哪?老汉不才,切以一已窥见,就目前中国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情况与泡沫破裂时日本所处的阶段和状况做一简单的对比。
如有缪误,那是我老汉自身知识所限,为方家歧笑,也是当然。
Ⅰ、背景对比:日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元气大伤,百废待兴。
尤其是住宅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住房紧缺成为全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日本政府采取了由政府、民间、个人共同集资的政策,并通过立法方式由政府强制执行。
这种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使战后日本住宅建设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保持在6%~8%左右。
随着日本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住宅质量从战后初期低标准的简易房提高到设施齐全的较高标准住房,至1981年,全日本基本解决了供需之间的数量上以及质量上的矛盾。
此后,日本在继续开发新建住宅区的同时,加快了旧区改造工作,并提出了"向二十一世纪新城镇目标迈进"的计划,并在很多地区开始实施。
政府在实现最低居住水准的同时,提出了诱导性的居住水准,这种水准的居住面积比最低居住标准将近翻了一番。
到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业已经历了一个极大的发展过程。
日本泡沫与中国经济

日本泡沫与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房地产泡沫崩溃的日本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房地产泡沫是不是需要被捅破主要由社会因素来决定。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捅破泡沫呢?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中国的大门开放,一直持续繁荣的日本经济也进入了鼎盛期。
但是,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彩电、冰箱等生产线的投产,让日本政府清楚的看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低价格很快要对日本的制造业构成致命的打击。
在单纯的价格竞争面前,日本只有死路一条。
日本依靠先进的工业制造技术、通过来料加工、出口工业制品带动日本经济繁荣的路,已经看到了尽头。
在日本政府意识到了日本所面临的困境,但且还没有找到应对方法的时候,“广场协议”更是给了日本当头一棒。
使得给日本经济带来繁荣的制造业,陷入了既要与发展中国家的低价格抗争,又要承受日元升值重压的两难境地。
要保持日本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动产!让日本人已经鼓鼓的腰包去投资不动产,无疑是让日本经济解“燃眉之急”的有效通道。
开启商业化的不动产市场,对日本农村的地主是一个最大的利好,当时执政党(自民党)的最大支持者就是以地主为核心的农协。
随着日本不动产价格的急速攀升,投向不动产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全国的不动产开发项目一个赛过一个大,整个日本“莺歌燕舞”,连银座这种日本最高档的红灯区也成了普通人可以光顾的地方。
不动产的高速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本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围绕日本应如何发展的争论越来越激烈。
苏信集团归纳一下,争论主要是围绕3个方面展开:1. 促进不动产业的发展是否符合日本的基本国策?2. 不动产业的发展是否能保持日本经济的持续繁荣?3. 如果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NO”,那么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更适合于日本?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表面上看是日本政府一连串的经济政策所致,其政策实质是日本政府对以上争论的一个明确回答。
依靠不动产来拉动日本经济的发展,很显然是已经背离了工业科技兴国这个不变国策。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it o g—tr lmpl eJp nSb b l u t yc mp rsn,teeaema ydf rn e ew e hn c n my noln e ms u i a a u beb r .B o aio k s h r r n iee csb te n C iaSe o o f a dJp n Sb b l cn my i ee tlv l o cn mi e eo me t iee td ge so n n i ieaiain h n a a u bee o o :df rn es feo o cd v lp n 。df rn ere f a ca l rl t 。te f e f i f l b z o
中 图分 类 号 :F 1 . 5 l4 4 文献 标 识 码 :A
Co a atv ay i fChi o o n a n S Bo l o my mp r ie An lsso na S Ec n my a d J pa bbe Ec no
XI ONG n Mi g— q 。 MI Yu —s e g i n hn .
2 1 / 2 总 第 4 4期 00 1 0
文章 编号 :1 0 —1 8 ( 0 0 1 0 1 4 X 2 1 ) 2—0 8 0 0 7— 5
商  ̄ ZT O究 -
C MME I L RE E RC O RCA S A H
本 泡沫 海 中 国 当前 清 比 分 衍
Ke r s u b e e o o ;C i a Se o o y wo d :b b l c n my hn c n my;J p n Se o o y;c mp rs n a a c n m o a io
一
、
研 究 背 景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对比分析

经历了一轮暴涨暴跌后至 2 0 0 8 年 1 0 月底跌至 1 6 6 4 . 9 3 ,之后又开始 了 上涨 ,之 后开始在一个较大 的区间 内宽幅振 荡。预计后期持 续上涨.
( 四 )实施 政 策 的独 立 性 与 自主性 不 同
日 本 由于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是 由美 国制造的且主要由美国扶 持的 。因此 , 日本很 难顶 住 美 国的 压力 ,外部 环 境使 其 难 以选 择 近年来 ,中 国经济增长 很大程度上 靠出 口拉 动。出 口的强劲 增 自己适 宜的发展 道路 和维 护 自己国家 的利 益 , 日 本 的政策 具有一 定 长和外国资本的不断流 入使我 国多年来一直保持经常项 目和资本金融 的被动 性。中 国政 府的独 立性及 中国经济发 展 的内生性使 中 国更 能 有效地抵制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选 项 目双 顺 差 的格 局 。 ( 四 )本 币对 内价值相 对稳 定,对外面临持 续升值 的压力 择 ,利于 中 国走 自己的路 ,维 护 民族 国家 的利 益 和发 展 。两 国的 1 9 8 5 年 ,日本 政府在 各方 压力 下 同意 签署 “ 广场 协议 ” ,决 汇率 政策 能鲜 明地 看 出这一 点 。 定 日元对美元 升值 。在接下来 的 1 0年 中 ,日元兑美元从 2 5 0 :1 飙 三 、 日本 泡 沫 经 济 对 我 国 的 启 示 升至 8 7 :1 ,使得 国 内出 口产业遭 受重大 打击 , 类 似的情况 也发 生 我们 应 当保持警 惕 ,从 日本泡 沫经济 的经 历 中汲 取经 验 教训 , 在现在 的中国。人 民币汇率 一路飙升 ,从 2 0 0 6 年 5月 1 5日,人 民 及 时 采取 适 当措 施 ,在保 持 经 济持 续 、平 稳 、快 速 发 展 的 同时 , 币汇率 中间价开 盘于 1 美元对人 民币 7 . 9 9 8 2 ,8 . 0 0 0 0的关 口最终告 控 制泡沫 的不 断膨 胀 。具 体来说 ,要 从 以下几 个方 面着手 :第 一 , 破 ,到现在 , 1 美元兑换人 民币 6 . 2 5 8 7左 右。但美 国人仍不 满意 , 注 重政府对 经济 的宏 观调控 作用 , 实施 积极有 效 的财 政政策 和货币
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论文

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
在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日本经济飞速增长。
这种急剧增长是泡沫经济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成为了国家繁荣的象征。
日本在1989年取得的经济成果被经济学家认定为平成景气。
而西方人却认为是泡沫经济。
通过事实的验证,虽然,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却也为日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环境。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的后果及其原因。
结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投机;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s Bubble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80s, China's EconomicABSTRACTJapan's bubble economy was founded in 1985, by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in a few years time. This rapid growt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enomena of the bubble econom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ational prosperity.Japan in 1989 economic gains made by economists as the Heisei recession. And western people think it's a bubble economy. Through the validation of the facts, although, Japan has a serious bubble economy, but also for the Japanese to provide an unprecedented growth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bubble economy in Japan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80s, the bubble economy burst and its impact on the Japanese econom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rt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s bubble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80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Key words:Japan;The Bubble Economy;Speculation;Enlightenment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 (1)(三)研究现状 (1)(四)为什么要选择日本泡沫经济为研究对象 (2)二、日本泡沫经济的概述 (3)(一)什么是泡沫经济 (3)(二)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 (3)1.宽松的宏观环境 (3)2.缺失的社会制约机制 (4)(三)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后果 (4)1.日本资产价格大幅下降 (4)2.不良债权激增,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4)3.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4)4.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 (5)三、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分析 (5)(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6)1.《广场协议》的签订使日元升值 (6)2.政府判断失误导致平成景气 (6)3.金融脆弱性 (6)4.资本过剩 (7)(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原因 (7)1.金融危机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直接原因 (7)2.银行破产使不正当投机显现出来 (7)3.股市崩溃 (8)4.地市危机 (9)四、日本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9)(一)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制定政策 (9)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9)2.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10)(二)经济转型时期的防范 (10)1.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10)2.如何在经济转型中防止经济泡沫 (10)(三)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11)1.改变监管意识 (11)2.创新监管手法 (11)3.修复监管漏洞 (11)(四)加强银行信贷和汇率应对 (12)1.加强银行信贷监管 (12)2.积极面对货币升值 (12)(五)稳定股市限制投机 (12)(六)稳定房地产市场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如果泡沫经济上升到了顶峰,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就会破灭。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大量剩余资本引发泡沫,宏观政策失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土地神话”,投机之风席卷列岛,政治体制不健全;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对我国的启示有: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实施泡沫经济风险教育,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日本;泡沫经济;启示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形成及破灭,教训深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诸多启示。
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从1956年至1975年,日本经济举世瞩目,GDP年平均增速%,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经济出现了“外向化”的趋势,即从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向了“出口主导型经济”。
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日本外贸顺差不断扩大,且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
为解决美国外贸巨额赤字问题,在1985年9月“广场协议”之后,美、日、英、法、德等五国政府便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造成美元大幅贬值。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意味着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出于对“日元升值萧条”的恐惧,再加上对其它国际因素考虑,日本政府实施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以及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造成大量资本过剩。
过剩资本集中流向了投机性较强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造成股价、地价及房价暴涨。
房地产、股票价格节节攀升,资产效应使得日本经济表象极度繁荣,日经255股指由1985年12月的12977点上涨到1989年12月的38130点,上升倍。
1986~1990年,全国商业用地平均累计涨幅达%,其中,东京、神户及名古屋三大城市圈平均地价累计涨幅近倍。
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的异常上升,明显脱离了实体并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过热的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潜在危机。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日本70年代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

警惕!中国当前经济泡沫已甚于70年代日本谈股论经 2010-06-12 10:09:30 阅读172 评论14字号:大中小订阅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0年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4%,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9.2%。
诸如万科、保利这样的地产公司,在5月份里也拿下了12块土地。
显然,在当前价格稳固,且经过政策密集调控后,认为房地产泡沫调控政策可能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
关于调控的分歧,很大程度上在于,市场认为中国可能无法承受起类似2008到2009年的房地产价格调整,尤其是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而发生的外部动荡的背景下。
对于这个问题,日本央行近期的一份报告,把中国现阶段的房地产泡沫和经济状况与上世纪日本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的地产泡沫,以及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泡沫作了比较,得出了中国当前的地产泡沫和经济胜似日本70年代泡沫和经济的结论。
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过去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整体的人口城市化比例抑或国民和企业负债程度,中国当前的状况都更像日本的1970年代。
1970年代日本也出现了地价和房价迅速上升、出现泡沫化的问题,并且在当时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的宏观经济出现了负增长。
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当时仍然具备相当高的增长潜力,以及继续城市化和国民负债率相对健康等因素下,经过外部冲击后的宏观经济自然恢复上涨,地产价格不久后也重拾升势。
据日本央行报告判断,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和1970年代日本的众多相似性,如果中国经济经过一次新的房地产泡沫深度调整,比如类似2008年在外部环境打击下的回调,中国同样有能力实现日本在调整之后的经济增长恢复,这里面也包括调整之后房价再次稳步上升。
但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的房地产泡沫,则是在没有生产力增长支撑、国民城市化水平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由货币效应催生的投资泡沫,它在1990年代破裂之后,泡沫本身和国民经济遭遇的水退和回调之身,让日本国民10多年都生活在其阴影之中。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引言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统称。
其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经济体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其经济模式和发展路径有着明显不同。
本文将重点比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和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两国的不同经济特征和应对策略。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危机后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采取了扩大内需、推动投资、促进就业等措施,有效刺激了经济增长。
另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面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风险隐患,金融市场不够稳定,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监管。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与发展日本是20世纪80年代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然而,在那个时期,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问题。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格高涨后的短暂繁荣,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崩溃和长期的低迷。
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对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日本经济在经历泡沫破裂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危机,但效果不佳。
日本泡沫经济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依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经济高度依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使得经济过度集中于少数产业,以致后来遭受重创。
2. 政府干预失灵。
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政府对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过度干预,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经济不能有效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作者:熊名奇,米运生来源:《商业研究》2010年第12期摘要: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某些现象与日本当年的泡沫经济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如货币升值、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这使得人们担心中国经济能否如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长期低迷。
但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有许多的不同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同、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宏观调控措施不同、经济泡沫化的程度不同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这种种的不同可以确保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日本经济;比较中图分类号:F114.45 文献标识码: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XIONG Ming-qi1, MI Yun-sheng 2(1.School of Econom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74,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Abstract:Some phenomena of the China′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are similar to Japan′s bubble economy, such as RMB appreciation, rising stock prices and real estate prices, which makes people worried that the China′s economy fall into long-term slump like Japan′s bubble burst. By comparis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 different le 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t degree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he Government′s emphasis and different macro-control measure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economic bubble and different potential for economic growth. These differences can guarantee the long-term stabl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Key words: bubble economy; China′s economy; Japan′s economy; comparison一、研究背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步入正轨并开始飞速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金融业深度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不断靠近世界前列。
21世纪第一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外贸发展迅猛。
进入2010年,中国经济又发展到新的一个层次,国民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在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扮演维稳全球经济的角色。
然而,中国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亦碰到了不少问题。
如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并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内房价不断升高等。
中国经济能否在快中求稳,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这种经济背景下,重新回顾日本泡沫经济并从中汲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日本的经济崛起历程与中国十分相似,主要体现在“贸易立国”,即以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国家创造大量的贸易顺差。
日本经济的成功经验和经营方式曾经成为全球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但在90年代初日本经济却突然崩溃并一蹶不振,日本80年代的泡沫经济为目前中国的经济走向带来前瞻性的启示与借鉴的意义。
过去日本曾经发生的问题,很可能在我国出现,有些甚至已经出现,亟待解决。
本文就是主要通过与当年日本泡沫经济前后发生的类似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一方法,来探讨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的经济问题,如汇率问题、房价问题和股市问题,借鉴日本的经验,提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依赖于美国的扶持、国内的改革和当时良好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日本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1955年,所有经济指标全面恢复或超过战前水平,经过十年的努力,日本经济便从战争的废墟上走向自立。
1955年至1972年,日本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9.3%。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世界经济强国。
1973年和1978年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但对日本经济并未造成很大冲击,而且日本是第一个走出石油危机困扰的发达国家。
到7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了“疾风暴雨”式的扩大对外出口,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特别是汽车大量出口美国,对美国市场造成强烈冲击,日美之间开始爆发剧烈的贸易摩擦。
日本的强势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政府的恐慌,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1985年9月,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
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但并没有使日本经常收支顺差减少,反而继续扩大,这强化了日元升值预期,使得国际游资更迅猛地流进日本,加剧了资本过剩。
日元每年升值5%亦等于向国际资本投资于日本的股市和房市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
“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
这就是日本的泡沫经济。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为了要达到经济成长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刘瑞,2009)。
从1986年起,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降,1986年到1987年2月,在短短的14个月里,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大幅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而且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
1987年,日本政府减税1万亿日元,追加5万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后又补充2万亿日元财政开支。
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日本的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1987-1989年,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造成国内过剩资金剧增。
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过剩资本并没有流向技术创新和实体经济,而是集中流向股票、房地产市场,引起股价、地价暴涨。
从1986年,日本大幅度扩大财政特别是公共投资规模。
1987年后半期,经济出现过热征兆,但是1988年的财政依然是扩大内需,将对付日元升值萧条作为政策课题,亦加剧了资本过剩。
而在日本政府激进的金融政策下,银行也实行宽松的房贷政策。
由于土地升值预期强烈,银行便疏于审查,若以土地为担保,可提供等于甚至超过担保市值的贷款,所贷的款项又被用于购买房产,购买的房子又可作为贷款担保,导致经济泡沫越吹越大。
可以说,日本宏观调控的失误,促使了泡沫经济的产生。
1989年政府开始多次大幅度提高利率,采取急刹车措施,到1990年初,股市开始回落。
1990年4月,大藏省颁布《土地融资限令》,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推动日本房地产的国际游资获利后迅速撤离。
1991年地价开始暴跌,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
以政府实施紧缩政策为转折点,1991年初夏,泡沫经济崩溃。
到1992年8月股市降至14 300点,仅为高峰期的40%;而地价则一直走低持续至十多年后的现在,才稍有恢复。
日本在泡沫经济后经历了十年的经济萧条,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由此可见泡沫经济一旦破灭其破坏力是非常可怕的。
泡沫越大,最后只会跌得越重,损失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得在泡沫经济形成之前便加以防范。
三、日本泡沫经济与目前中国经济的相似性(一)经济持续增长日本经济1985-1990年年均增长率达4.7%,这个增长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较低,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及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增长率来讲还是相当高的。
中国经济从2005年至2009年最高达到13%,最低也有8.7%,呈现出很高的经济增长。
(二)股市持续火爆日本股市的日经指数从1985年12月的12 565.6点开始,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 000点,四年间上涨了三倍。
而当时日本股民购买股票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对股票上涨的预期而不是红利的投资。
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纽约证交所,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平均高达60倍。
而此时疯狂投机使人们的贪婪达到了高峰。
1990年初,《日本经济新闻》在对20位著名企业家进行股市预测时,大家一致乐观地认为1990年的股指将继续上冲至42 000-48 000点。
中国上证指数由2005年底的1 161点增至2007年最高的6 124点,增长424%,证券化比率130%。
市盈率方面,2005年初A股考虑股改对价后的静态市盈率约11倍,2007年曾接近60倍。
(三)房地产价格高涨1985-1989年间,日本全国市街地价格指数最高上涨14.1%,全日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约1倍,住宅用地价格上涨约60%,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3.4倍,住宅用地上涨了2.5倍,新房价格接近居民年收入的10倍,土地总市值1990年为当年名义GDP的5.5倍。
中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自2005年以来公布的只有最高的7.6%,但实际涨幅比公布数据要高得多。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平均房价超过居民年平均工资收入12倍以上。
(四)巨额外汇储备引致本币持续升值日本作为战后亚洲最先起飞的经济体,无论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还是财富积累的速度和规模,都使得日本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国际储备增幅很快。
1985年9月22日签订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广场协议签定的第二天,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立即下跌了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