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赋、乐府等多种文体,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先秦文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如百家争鸣、变法改革、战争等等,这些背景对先秦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先秦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先秦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作品包括《诗经》、《尚书》、《春秋》、《礼记》等。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道德信仰等方面。

3. 诗歌创作的特点先秦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特点。

诗歌的主题包括战争、祭祀、离别、爱情等,以形象、感性、婉转的语言来表现这些内容。

4. 散文创作的特点先秦时期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思想深刻、论述严谨、风格独特等特点。

散文的主题包括政治、哲学、军事、历史等,以深刻、严谨、论述严谨的思维来表现这些内容。

5. 赋的创作特点赋是先秦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是用以抒发感情、表现地位、夸耀财富的文学形式。

赋的语言华丽,修辞性强,常常使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6. 乐府诗的创作特点乐府诗是先秦时期的诗歌形式之一,以叙事为主,描写战争、祭祀、爱情等主题。

乐府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多使用五言、七言绝句等。

7. 先秦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这些作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THANKS
诸子散文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虽以议论为主, 但也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实际事例阐述道理,体现 了现实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精神的彰显与实践
《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诗篇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 、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反抗。
神话传说中的浪漫主义元素
先秦文学中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充满了奇幻、夸张的色彩, 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烂漫和浪漫情怀。
寓言故事中的浪漫主义表现
先秦寓言故事如《庄子》、《列子》等,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 的哲学思考和人生理想,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 学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4
目录
• 先秦文学概述 • 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 《诗经》与《楚辞》 • 散文的兴起与发展 •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影响 • 先秦文学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01
先秦文学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从远古时期到秦朝统一六国之前的文学,也称为“前秦文学”或“古文学” 。
背景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在这 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秦文学作为这个时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
口头文学和神话传说为主,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夏商周时期
06
先秦文学的艺术特色与成 就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一、概述:先秦文学是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中国文学。

是中国文学的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

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

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二、内容及发展经历A神话歌谣1)文字产生之前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先秦文学《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学也源远流长。

按照通常的文学史分期,秦代及其以前的文学统称为先秦文学。

在文字产生之前,文学以口头创作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加工,成为集体的创作。

神话和歌谣就是两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幻想中做出的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具有艺术意味的描述和解释。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便在想像中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人格化,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

所以,尽管神话充满着幻想和虚构,但却深深植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而且充满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我国古代的神话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上儒家的排斥和曲解,被记载和流传下来的较少,只在《山海经》、《穆天子传》、《天问》、《淮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断,如盘古开天地、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

即使是这些片断的神话,也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祖先要求改变现实的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自身的坚定信念,集中了他们在和自然界斗争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这些,不但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最早源头,更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古代歌谣主要保存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诗经》原来叫《诗》,编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中创作和流传的民歌和文人的作品,共305篇,这些诗在当时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

它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雅分“小雅”、“大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分周颂、商颂和鲁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音乐,共40篇。

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诗歌的作用,曾经做过《诗》的整理工作,并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汉武帝时儒学定于一尊,《诗》被尊为“经”,称为《诗经》。

当时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失传,只有《毛诗》流传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

先秦文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诗歌、赋、章句、典籍等多种文体。

其中最重要的是《诗经》和《楚辞》两部诗集,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楚辞》是楚国地方诗歌的总集,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先秦文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典籍,如《尚书》、《礼记》、《论语》、《墨子》等。

这些典籍主要是以散文的形式记录古代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特点是注重韵律、音韵,注重文辞的表达和修饰,追求语言的音乐美和形象美。

同时,先秦文学也注重思想内容的表达和探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思潮。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奠定了后世文学创作的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完整版)先秦文学

(完整版)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 ' ,、\/■- 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3、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表现出着眼现实,少及“天命”,自觉创新的共有文化气质,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章: 先秦文学
概说
一、先秦文学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Ysad.gif
二、先秦时期的概况:
公元前21世纪,建立夏朝。公元前16世纪,建立商朝。
普遍意识: 对鬼神的信仰和对祖先亡灵的崇拜。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 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礼记·表记篇》)
公元前12世纪,建立周朝 (西周;东周:春秋 、战国)。 1、进入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2、各家各派涌现,形成“士”的社会阶层。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kù)、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载民”是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 的图腾; “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 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即遵循自然法则;“达 帝功”以下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
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 舞一体的原始形态。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 《吴越春秋》
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易经》
(5)古代神话对浪漫主义传统的形成和 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四、先秦文学概况
1、诗歌
诗经 :现实主义。 楚辞: 浪漫主义。
《诗经》 、 《楚辞》,形成了 诗歌发展的《风》、《骚》传统。
2、散文

《大学语文》第二讲(先秦文学)

《大学语文》第二讲(先秦文学)
详细描述
法家文学代表作品包括《韩非子》、《商君书》等,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主张以 严格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社会行为和政治权力,反对人治和权谋,提倡制度化管理 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墨家文学
总结词
墨家文学以“兼爱”为核心,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主张以 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状况和救助弱者。
详细描述
墨家文学代表作品包括《墨子》等,强调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主张消除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提倡以实际行动来 改善社会状况和救助弱者,并强调勤劳、节俭等品德。
01
先秦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推
动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
02
先秦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思想,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
互理解与交流。
激发艺术创造力
03
先秦文学的艺术魅力可以激发现代艺术家的创造力,推动艺术
创新与发展。
谢谢
THANKS
道家文学
总结词
道家文学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无为、返璞归真,主张超越世俗纷扰,追 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详细描述
道家文学代表作品包括《老子》、《庄子》等,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人 生哲学,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功利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以达到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法家文学
总结词
法家文学以“法”为核心,强调法治、制度化管理,主张以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 护社会秩序和统治权威。
特点
先秦文学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强调文以载道,注重修辞 和文采,同时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化和创新精神。
先秦文学的重要性
思想启蒙
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对后 世的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 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先秦文学概述

(完整版)先秦文学概述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四.先秦文学的特点
1.创始性:具有开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2.综合性: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3.实用性:反映社会现实
4.随意性:言论自由
五.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作《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四)先秦散文
1.历史散文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1)创世神话:
即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2)英雄神话:
反映在人与自然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3.形式: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歌、舞、乐三位一体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演唱情景,可以看出原始歌谣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与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就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与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与。

其主要作品当就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与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就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就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就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她们所献诗、所采诗就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与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就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就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就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就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 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2.先秦文学概述

2.先秦文学概述

传说时期的文学——原始歌谣
思恋之歌:《吕氏春秋·音初篇》
候人兮猗。 传说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为妻,大禹巡省 南土,久不归,女乃唱了这首歌,渴望大禹归来。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比较稳定的夫妻关系 和夫妻感情,只有在一夫一妻制出现以后才有可 能,而这时已属私有制萌芽后的氏族社会晚期。 二字为句,语气词拖长尾音,取得了独特的 抒情效果。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开抒情诗传 统之先河。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西汉初 司马谈: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西汉末 刘歆:农、纵横、杂、小说 影响最大者: 道家(庄周) 儒家(孟轲、荀卿) 法家(韩非) 纵横家
诸子百家的特点
首先,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 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等思想。 他们看重的是政治形势和政治手段。儒 家思想在战国时代也有所发展,孔子“敬鬼 神”、“畏天命”的思想在孟子那里就很淡 薄了,《孟子》谈论的更多的是现实问题, 是“保民” 诸子散文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现实深刻 的认识与尖锐的批判,都是前所未有的。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贵族文学的兴起
代表作:《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小雅》 作者:公卿、列士——贵族。 作用:美、刺王政。 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 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国语·周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民间歌谣—— 《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 作者:平民——专人采集——乐官、太师 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文学价值很高) 作用:使天子“观风俗,知得失”
诗乐舞紧密结合
《礼记〃乐记》: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由此可知,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 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概述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概述

(二)先秦散文分类
历史散文(史传散文) 诸子散文(哲理散文)
(三)《左传》
1、题解:《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 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2、伦理思想:
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②体现“民本”思想,重视民众力量。 3、地位:《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也 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 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特点可概括为: ①长于叙事,擅于描写战争。 ②重视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神形毕现。 ③语言简练含蓄,擅长叙写外交辞令。
(九)《墨子》
墨家重要著作。大多为语录体,也有议论短文。 是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 —— “兼爱”和 “非攻” (平等与博爱,反对战争)。
(十)《荀子》
1、荀子系统地研究总结了儒、道、墨各家学派的 学说,吸取了它们的精华,融会贯通,成为先秦各 个学术流派学说的集大成者,但主体还是儒家思想。 2、荀子思想的理论根据:性恶论。强调道德教育 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1、赋、比、兴的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对事物 做直接的陈述或描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对事物做形象 的比况,即打比方。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先 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
2、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及重章叠句等
(四)《诗经》的内容
《诗经》内容广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 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 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祭祖颂歌:《生民》、《公刘》等。 2、农事诗: 《七月》(诗经中最长的一篇 )。 3、战争徭役诗: 《采薇》 、 《君子于役》等。 4、婚恋诗: 《关雎》 、《氓》、《蒹葭》 等。 5、政治讽刺诗 :《正月》、《相鼠》等。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生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早在二百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中原大地活动,在此后漫长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发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许多地方。

他们通过劳动实践,促进了自身的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据考古发现,至迟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和龙山文化时代,我国的美术、陶艺、建筑、音乐等艺术已逐渐与生产分离而走向独立。

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

因书面文字尚未产生和使用,所以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文学形式大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

主要文体是诗歌和神话,诗歌是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它是原始先民在劳动和祭祀等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先民在石器时代形成了自然神信仰,氏族社会形成了祖先神的观念。

他们在祭祀、大战前后、大猎、大耕种、大收成之际,必有歌舞,而与之相伴的颂美、祈祷的韵语,便是原始歌谣的一种形态。

同时,先民把自然力神化,并借助想象企图解释它、征服它、支配它,从而产生了神话。

原始文学突出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有少数以社会矛盾为表现主题的,可能产生在原始社会后期。

原始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在流传中经过了后人的一些修改、删削和曲解,因而流于后世时有所差别。

夏代逐渐有了成形的文字,到了商时,文字日趋成熟,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各处出土的甲骨文、殷周青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及《尚书》,可以看出我国散文由句而章、由章而篇及先记事后说理的发展过程。

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

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文学概说: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

1.上古歌谣和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淮南子)、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淮南子)、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山海经)等等。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一说孔子删诗。

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

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

《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涵盖了上古歌谣和神话等多种文学样式。其中,上古歌谣以劳动为主题,描绘和歌颂生产劳的艺术形式。而上古神话则是远古时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幻想解释,具有丰富的艺术意味。最具代表性的神话作品包括英雄神话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以及洪水神话《大禹治水》等。这些作品不仅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树立了传统精神,如乐观、坚持、勇敢、善良等。因此,先秦文学中的这些代表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章先秦文学 概述+第一节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章先秦文学 概述+第一节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文学,它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汉字没有产生之前呢,就已经有了口头创作的原始歌谣和神话。

他们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所以先秦文学最早可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

先秦文学的下限是公元前221年,正是在那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先秦时期是我国原始社会经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先秦文学也大致经历了夏商文学(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巫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散文的发展)、西周春秋文学(西周开始,中国进入到礼乐为标志的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史官文化也因此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和婉而多讽的特征)和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个学派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三个时期。

与这一历史阶段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发展变化相应,先秦时期没有出现今天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

先秦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丰富多样,有些作品既是文学作品,又是史学作品或哲学作品。

先秦文学经历了一个从远古时期的口头创作到后来的书面文学的创作阶段。

创作主体的身份、地位不断发展变化,既有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也有原始宗教文化的承担与传播者——女巫男觋的创作,还有后来的贵族、史官和春秋战国时新兴的士阶层进行的创作。

(春秋时期,史官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潮,鲁国的春秋就是代表作。

它把散文推向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西周学在官府,贵族掌握了知识文化,成为西周春秋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西周也有很多民间歌谣创作者大多是平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解体,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在贵族和庶民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士阶层。

士阶层聚众讲学影响巨大,成为统治阶级招徕的对象。

他们站在不同角度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