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电流保护
2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及计算

2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及计算三段式电流保护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系统故障保护装置。
它主要用于检测电流超过设定值时,快速切断电源,以避免设备过载、烧坏或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及计算方法。
三段式电流保护通常包括低、中、高三个阈值,分别是过载电流保护、短路电流保护以及地故障电流保护。
1.过载电流保护:用于检测设备长时间运行时的过负荷状态。
其整定值是设备额定电流的一定倍数。
根据设备的额定电流和过载倍数来计算过载电流保护整定值,公式为:过载电流保护整定值=设备额定电流×过载倍数2.短路电流保护:用于检测电路短路状态,即电流突然增大至极高值的情况。
其整定值应根据电路短路电流计算得出。
计算短路电流保护整定值需要考虑电路特性,主要包括电压、阻抗等参数。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a.阻抗差法:根据电路的阻抗及电源电压计算短路电流。
该方法适用于阻抗较大的电路。
计算公式为:短路电流保护整定值=电压/阻抗b.零序电流法:根据电路的零序电流及电源电压计算短路电流。
该方法适用于系统中存在地故障的情况,能够考虑地回路的耦合。
计算公式为:短路电流保护整定值=电压/零序电流3.地故障电流保护:用于检测系统中的接地故障,确保故障电流不致超过安全范围。
通常情况下,地故障电流保护整定值根据系统的雷电冲击电流及接地电阻计算得出。
计算公式为:地故障电流保护整定值=雷电冲击电流×接地电阻整定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关键在于准确计算保护整定值。
通常需要详细了解电力系统的参数及各个设备的特性。
根据不同系统的具体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计算,例如考虑设备的感应熔丝特性等。
值得注意的是,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和设备参数做动态调整。
为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定期对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和整定。
总之,三段式电流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
通过合理的整定及计算,能够确保保护装置在电流异常情况下的正确动作,有效防止设备过载、烧坏以及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

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电路中的电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避免电路中的电流过载或短路而导致的设备损坏或人身安全问题。
在电力系统中,电流保护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电力系统中的电流非常大,一旦发生故障,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保护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和人员安全,电力系统中采用了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
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是指将电流保护分为三段,每一段都有自己的保护方法和保护措施,以确保电路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的具体内容。
第一段电流保护:瞬时电流保护瞬时电流保护是指在电路中,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立即进行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主要是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电流保护器来实现的。
电流互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流的传感器,它可以将电路中的电流转换为与之成正比的电压信号,然后将这个信号输入到电流保护器中进行处理。
电流保护器根据设定的电流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电流超过设定值,就会触发保护动作,以避免电路中的电流过载或短路。
第二段电流保护:时间电流保护时间电流保护是指在电路中,当电流超过设定值并持续一定时间时,进行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主要是通过时间电流继电器来实现的。
时间电流继电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流和时间的继电器,它可以根据设定的电流和时间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电流超过设定值并持续一定时间,就会触发保护动作,以避免电路中的电流过载或短路。
第三段电流保护:差动电流保护差动电流保护是指在电路中,通过比较电路两端的电流差异来进行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主要是通过差动电流继电器来实现的。
差动电流继电器可以测量电路两端的电流,并将它们进行比较,如果电流差异超过设定值,就会触发保护动作,以避免电路中的电流过载或短路。
综上所述,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电流保护方法,它可以确保电路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在电力系统中,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电流过载或短路而导致的设备损坏或人身安全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以确保电路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三段式电流保护(通用教材)

模块1 线路相间故障的三段式电流保护 (TYBZ01301001) 模块2 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 (TYBZ01301002) 模块3 电网的接地保护 (TYBZ01301003)
模块1 线路相间故障的三段式电流保护 (TYBZ01301001)
【模块描述】 本模块包含三段式电流保护的 工作原理,保护范围,整定计算,正确接线和 特点分析,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讲解,分析,掌 握继电保护的概念,三段式电流保护在保护范 围,动作值,动作时间上的配合和正确的接线 方式。达到全面掌握三段式电流保护的目的。
模块2 阻抗继电器的构成原理及应用 (TYBZ01302002)
【模块描述】本模块包括反应相间故障和接地 故障的阻抗继电器的构成原理,正确接线及应 用。通过介绍其测量阻抗,整定阻抗,动作阻 抗等内容,达到深刻理解阻抗继电器的构成的 目的。
阻抗继电器的构成原理
阻抗继电器的工作电压
U I Z U OP m m set
模块5 接地距离保护(TYBZ01302005)
【模块描述】本模块介绍接地故障时的特点和 测量阻抗的大小,影响接地继电器正确动作的 因素和解决方法。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介绍,达 到深刻理解接地距离保护的目的。
接地距离保护
反应接地故障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
1 Z l ( I I I I Z 0 I ) Z l ( I 1 I Z 0 Z1 ) UA 1 1 2 0 0 0 1 A 0 Z1 Z1
模块2 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 (TYBZ01301002)
【模块描述】本模块讨论以电流的方向为判据, 解决两侧电源或单电源环网线路电流保护的选 择性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达到理解 掌握方向元件的构成,正确动作,正确接线和 整定计算的目的。
过流三段保护

三段式过流保护是把速断、限时速断及过流三种过电流保护综合在一起的电流保护,其区别为:1.速断保护:电流定值很大,一般为额定电流8~10倍(我厂经验),无延时出口跳闸2.限时速断:电流定值较大,一般为额定电流5~7倍,短延时出口跳闸3.过流:电流定值较小,一般为额定电流2~3倍,较长延时出口跳闸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都是反应电流增大而动作的保护,它们相互配合构成一整套保护,称做三段式电流保护。
三段的区别主要在于起动电流的选择原则不同。
其中速断和限时速断保护是按照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的,而过电流保护是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
电流三段保护2010-04-14 17:041 2 3段保护中----动作时间最长是( 1 )段,动作时间最短是( 3)段 ----最灵敏是( 3 )段,最不灵敏是( 1)段----动作电流最大是( 1 )段,动作电流最小是( 3 )段/view/ce96976fb84ae45c3b358c84.html三段式电流保护由:定时限、瞬时速断保护、定时速断保护组成。
定时限中,这样选择的:离电源较近的上一级保护动作时限,比相邻电源较远的下一级保护时限要大,也就是说不能越级:t1>t2>t3 或者:ti=t2+△t△t:电流保护的时间差,以此画出来的时限特性曲线,就是阶梯曲线,一般取△t的可靠系数:0.35S~0.6S之间。
动作电流的整定:1. 动作电流>线路最大负荷电流2. 已经动作的,在被保护线路通过最大负荷电流时,应可靠的返回。
瞬时速断保护、定时速断保护的电流、时间整定就看整定值了。
一段又叫电流速断保护,没有时限,按躲开本段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二段又叫限时电流速断,按躲开下级各相邻元件电流速断保护的最大动作范围整定,可以作为本段线路一段的后备保护,比一段多时间t时限。
三段又叫过电流保护,按照躲开本元件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具有比二段更长的时限,可以作为一二段的后备保护,保护范围最大,时限最长。
三段式电流保护

什么是三段式电流保护:三段式过流保护是指瞬时速断、时限速断作为线路的的主保护,定时过流保护作为线路的后备保护所组成的保护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保护范围及时限的配合L1首端故障,L1的三段保护均启动,速断保护动作。
L1末端故障,L1的时限速断、定时过流保护均启动,时限速断保护动作。
L2首端故障,L1定时过流保护启动,L2的三段保护均启动,L2速断保护动作。
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速断是按照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限时电流速断是按照躲开下一级相邻元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而过电流保护则是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但由于电流速断不能保护线路全长,限时电流速断又不能作为相邻元件的后备保护,因此,为保证迅速而有选择地切除故障,常将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组合在一起,构成三段式电流保护。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一段又叫电流速断保护,没有时限,按躲开本段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二段又叫限时电流速断,按躲开下级各相邻元件电流速断保护的最大动作范围整定,可以作为本段线路一段的后备保护,比一段多时间t时限。
三段又叫过电流保护,按照躲开本元件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具有比二段更长的时限,可以作为一二段的后备保护,保护范围最大,时限最长。
三段式电流保护指的是电流速断保护(第一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第二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第三段)相互配合构成的一套保护。
电流速断保护(第一段)对于仅反应于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的电流保护,称为电流速断保护。
为优先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就要在保护装置起动参数的整定上保证下一条线路出口处短路时不起动,这在继电保护技术中,又称为按躲过下一条线路出口处短路的条件整定。
电流速断保护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可靠,动作迅速,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引入的可靠系数,所以不难看出,电流速断保护的缺点是:不能保护本线路的全长,且保护范围直接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运行实践证明,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大概是本线路的85%~90%。
三段式电流速断保护

1.25 954
1198 A
1 lmin Z1
3 2
ES I oIp
ZS .max
1 0.4
3 2
37 / 3 1198
9
16.3km
8km
想一想
还能够采 用什么措 施计算?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流保护
第三节 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specified time current quick-break protection)
K sen
I (2) k .B.min I II op .1
1.3
1.5
若敏捷系数不满足要求, 改为与下一线路II段配合
I II op .1
K II rel
I II op .2
t1II t2II t
降低动作电 流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5.单相原理图
QF
TQ
QF1
信号
KA I KT t KS
TA
电流保护
xT
U
k
%
U
2 av
100 SN
7.5 372
100 7.5
13.6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A1
~
B2
电流保护
Ck
I (3) k .C .max
ES xS .min xAB xT
37 / 3 0.954kA 5.5 3.2 13.69
I
I op
KI rel
I (3) k .C .max
找一 找
与I段 保护 单相 原理 图旳 区别?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流保护
第三节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specified tim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三段式电流保护

QF
QF
Y
+-
+
KA I> KM
• •
TA
信号
+
KS
-
电流速断保护单相原理接线图
KA--电流继电器 KM--热继电器 KS--时间继电器
2 优缺点
缺点:不能保护线路全长,而且随着系统运行方式的以及故障 类型的不同,其保护范围也要发生相应变化。 优点:因为不反应下一段线路的故障,所以动作时限将不受下 一线路保护时限的影响,可以时限瞬时动作。
特殊情况,如线变组时,将Ⅰ段保护区伸入变压器, 可以保护线路全长。
2
P1
M
l
E
1QF
P2
N
2QF
Zs
Ik
Ik 曲线1
曲线2
k
最大运方三相短路
最小运方 两相短路
最小保护区 最大保护区
M
R
Q
N
k1
I act
I (2) k.min
I (3) k.max l
2 A P1 1QF
Ik
B
C
2Q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1Ⅰ段保护区
IaIIct.1KIrIelIaIIct.2
t1II
t
II 2
tt
I22t
3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单相原理接线图
QF
QF
Y
-
信号
+
+
+
KA I> KT
KS
-
• •
TA
2
黄金替补--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线路配置了电流Ⅰ段及Ⅱ段后,可以切除本线 路上的故障。
过流三段保护

三段式过流保护是把速断、限时速断及过流三种过电流保护综合在一起的电流保护,其区别为:1.速断保护:电流定值很大,一般为额定电流8~10倍我厂经验,无延时出口跳闸 2.限时速断:电流定值较大,一般为额定电流5~7倍,短延时出口跳闸3.过流:电流定值较小,一般为额定电流2~3倍,较长延时出口跳闸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都是反应电流增大而动作的保护,它们相互配合构成一整套保护,称做三段式电流保护;三段的区别主要在于起动电流的选择原则不同;其中速断和限时速断保护是按照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的,而过电流保护是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电流三段保护2010-04-14 17:041 2 3段保护中----动作时间最长是 1 段, 动作时间最短是 3段 ----最灵敏是 3 段, 最不灵敏是 1段 ----动作电流最大是 1 段, 动作电流最小是 3 段三段式电流保护由:定时限、瞬时速断保护、定时速断保护组成;定时限中,这样选择的:离电源较近的上一级保护动作时限,比相邻电源较远的下一级保护时限要大,也就是说不能越级:t1>t2>t3 或者:ti=t2+△t△t:电流保护的时间差,以此画出来的时限特性曲线,就是阶梯曲线,一般取△t的可靠系数:~之间; 动作电流的整定:1. 动作电流>线路最大负荷电流 2. 已经动作的,在被保护线路通过最大负荷电流时,应可靠的返回; 瞬时速断保护、定时速断保护的电流、时间整定就看整定值了;一段又叫电流速断保护,没有时限,按躲开本段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二段又叫限时电流速断,按躲开下级各相邻元件电流速断保护的最大动作范围整定,可以作为本段线路一段的后备保护,比一段多时间t时限;三段又叫过电流保护,按照躲开本元件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具有比二段更长的时限,可以作为一二段的后备保护,保护范围最大,时限最长;电流三段保护为了实现过电流保护的动作选择性,各保护的动作时间一般按阶梯原则进行整定;即相邻保护的动作时间,自负荷向电源方向逐级增大,且每套保护的动作时间是恒定不变的, 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具有这种动作时限特性的过电流保护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三段式电流保护的作用,是利用不同过电流值下,设置不同的延时动作时间来规避工作尖峰电流和使发生短路故障时,只有事故点最近的断路器动作以减少断电的影响范围;三段就是三个时限,一般一段时间最短电流最大又叫瞬时速断比如20A 0S二段三段电流比一段小时间稍微长叫带时限的过流一般参照一段可以设二段10A 三段8A 1S 具体数值只是告诉你大概意思各段均可经低电压元件或方向元件闭锁.意思就是过流可以经复压或方向闭锁,及在满足过流和时间情况下还须满足电压低于定值和方向需满足故障电流方向保护才能动作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和上面的过流原理一样,第三段可选择告警或跳闸就是由于三段电流相对比较小可以选择只告警,当然也可以选择跳闸;。
三段式电流保护

L1
QF2
B
QF5 L2
C
QF6
t
t
t1
l 采用阶梯性原则的目的: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 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5、灵敏度校验 I
t2
t t3
K sen
K min
I act
近后备:本线末端最小短路电流。Ksen>1.3~1.5 远后备:下及线路末端最小短路电流。Ksen>1.2
四、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1、作用:快速切除本线瞬时速断保护保护范围外的故障。 2、要求:能保护本线全长。动作时间尽量短。
3、整定计算:
A
QF1 L1 QF2
B
QF5 L2C QF6
I a ct1 I
I act2
I a ct1 K I
I rel act2
Krel 1.1 ~ 1.2
1.1 电网的电流保护
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流入设 备的电流增大,利用这个特点构成 的保护。
1、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1、作用:快速切除设备和线路故障。 2、原理接线 QF
+ KA I LT + KM
QF1
信号 + KS
TA
-
整定原则:躲过本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
A I
QF1 L1 QF2
B
QF5 L2
六、三段式过流保护 瞬时速断、时限速断、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组合构成的保 护装置。 瞬时速断、时限速断作为线路的的主保护,定时过流保 护作为线路的后备保护。 1、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保护范围及时限的配合 A
QF1 L1 QF2
B
QF5 L2
C
QF6
L1首端故障, L1的三段保护均启动,速断保护动作。
继电保护三段电流保护讲解

2420 12.3 1.5 190.6
作相邻线路2的远后备保护
K se n
I (2) k .2. m in
I III oper.1
600 3.15 1.2 190.6
3.6 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
——采用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可在不延长保护动作时间的条件下,增 加保护范围。
2. 常用的三种接线方式:三相三继电器完全星形接线、两相两继电器不完 全星形接线和两相电流差接线。
1)三相三继电器完全星形接线的特点:
① 每相上均装有TA和KA、Y形接线
② KA的触点并联(或)
或
③能反映所有单相接地故障
• 接线系数:
K con
Ig I2
流入继电器电流
=1 (Y形接法)
TA的二次电流
TA
190.6 4.76A 200/5
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A) 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电流(A)
3520 2420
740 600
310 300
动作时限为
t III 1
t III 2
t
1.5
0.5
2.0s
灵敏度校验: 作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
K sen
I (2) k .1. m in
3.6.1 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原理
7周2,DQ1-2
8周3,DQ4-5
7周3,DQ4-5(停课)
或 与
三相低电压继电器各触点“或”控制KM1
0.5s
灵敏度校验
K sen
I (2) k .1.min
I II oper.1
2420 2.27 1.3 1064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介绍三段式电流保护是一种常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用于检测和保护电路免受过载、短路和地故障等异常电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
电流保护的意义电流保护在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它能够实时监测电路中的电流,并在异常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电路损坏、设备烧毁,甚至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段式电流保护通过分段检测电流的方式,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保护。
工作原理三段式电流保护通常由三个不同的段落组成,分别是过载保护段、短路保护段和地故障保护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段落的工作原理。
过载保护段过载保护段主要用于检测电路中的过载电流。
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了设定的额定电流值时,过载保护段将会触发保护动作,以避免电路过载而损坏。
过载保护通常采用热负荷继电器或电流互感器来实现。
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负荷继电器或电流互感器会感知到电流的变化,并通过触发输出信号,控制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动作,切断电路。
短路保护段短路保护段主要用于检测电路中的短路和故障电流。
短路指两个电源回路或电源极性之间的低阻抗连接,故障电流常常比正常工作电流大几倍甚至更多。
短路保护段通过短路电流传感器或电流互感器来检测电流的异常变化。
当感测到短路电流时,短路保护段将会触发快速保护动作,切断电路,以避免电路受到损坏。
地故障保护段地故障保护段主要用于检测电路中的地故障电流。
地故障是指电路中发生的电流通过地或其他非预定的回路途径泄漏到地上。
地故障通常由绝缘破坏或线路接地导致。
地故障保护段通过地故障电流传感器或电流互感器来感知电流的泄漏,并触发保护动作,以切断故障电路并确保人身安全。
总结三段式电流保护通过过载保护段、短路保护段和地故障保护段来实现对电路的全面保护。
它能够检测并快速响应电流的异常变化,及时切断电路,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电流保护在各种电力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段式电流保护

三段式电流保护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都是反应电流增大而动作的保护,它们相互配合构成 一整套保护,称做三段式电流保护。
三段的区别主要在于起动电流的选择原则不同。
其中速 断和限时速断保护是按照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的,而过电流保护是按照躲开最 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
一.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根据对继电保护速动性的要求,在简单、可靠和保证选择性的前提下,原则上力求装设快速动作的保护。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又称Ⅰ段电流保护)就是这样的保护,它是反应电流升高而不带时限动作的一种电流保护。
其工作原理可用图3-1所示单侧电源线路的无时限电流保护为例来说明。
图3-1 单侧电源线路无时限电流保护作用原理当线路上发生三相短路时,流过保护1的短路电流为KM M M K Z Z E Z E I +==∑)3( (3—1) 式中M E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M Z ——系统等效电源到保护安装处之间的正序阻抗;K Z ——保护安装处至短路点之间的正序阻抗。
由式(3-1)可见,当系统运行方式一定时,M E 和M Z 是常数,则流过保护的三相短路电流,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间距离L 的函数。
短路点距电源越远流过保护的三相短路电流越小。
图3-1中曲线1表示,系统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流过保护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3(K I 随L 的变化曲线。
曲线2,是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时,流过保护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2(K I 随L 的变化曲线。
对于反应电流升高而动作的电流保护装置而言,能使保护装置起动的最小电流称为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以oper I 表示。
当流过保护装置的电流达到这个值时,保护装置就能起动。
显然,仅当通过被保护线路的电流k I ≥oper I 时,保护装置才会起动。
在图3-1中,以M 处保护为例,当本线路(L MN )末端发生短路故障时,希望M 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能瞬时动作切除故障,而当相邻线路首端(或称出口处)发生短路故障时,按照选择性要求,M 处保护不应动作,应由N 处保护动作切除故障。
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

实验一三段式电流保护一、传统电磁型继电器三段式电流保护(1)实验目的1.掌握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及过电流保护的电路原理、工作特性及整定原则。
2.理解输电线路阶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图、展开图及保护装置中各继电器的功用。
(2)实验原理1.阶段式电流保护的构成无时限电流速断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带时限电流速断只能保护本线路全长,但却不能作为下一线路的后备保护,还必须采用过电流保护作为本线路和下一线路的后备保护。
由无时限电流速断、带时限电流速断与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相配合可构成的一整套输电线路阶段式电流保护,叫做三段式电流保护。
输电线路并不一定都要装三段式电流保护,有时只装其中的两段就可以了。
例如用于“线路-变压器组”保护时,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按保护全线路考虑后,此时,可不装设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只装设无时限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装置。
又如在很短的线路上,装设无时限电流速断往往其保护区。
图1 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的保护范围及时限配合很短,甚至没有保护区,这时就只需装设带时限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装置,叫做二段式电流保护。
在只有一个电源的辐射式单侧电源供电线路上,三段式电流保护装置各段的保护范围和时限特性见图2.11-1。
XL-1线路保护的第Ⅰ段为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它的保护范围为线路XL-1的前一部分即线路首端,动作时限为t1I,它由继电器的固有动作时间决定。
第Ⅱ段为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它的保护范围为线路XL-1的全部并延伸至线路XL-2的一部分,其动作时限为t1II = t2I+△t。
无时限电流速断和带时限电流速断是线路XL-1的主保护。
第Ⅲ段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保护范围包括XL-1及XL-2全部,其动作时限为t1III,它是按照阶梯原则来选择的,即t1III=t2III+△t ,t2III为线路XL-2的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
当线路XL-2短路而XL-2的保护拒动或断路器拒动时,线路XL-1的过电流保护可起后备作用使断路器1跳闸而切除故障,这种后备作用称远后备。
(完整word版)三段式电流保护

三段式电流保护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都是反应电流增大而动作的保护,它们相互配合构成一整套保护,称做三段式电流保护。
电流速断保护当输电线路发生严重故障时,将会产生很大的故障电流,故障点距离电源愈近,短路电流就愈大.电流速断保护就是反应电流升高而不带时限动作的一种电流保护,但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根据继电保护速动性的要求,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限为瞬时动作,任一相电流大于整定值,保护就会跳闸并发信号。
电流速断保护原理逻辑图如下电流限时速断保护由于电流速断保护(无时限)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因此需要增加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用以保护线路的其余部分的故障,并作为电流速断保护的后备保护。
其保护范围不仅包括线路全长,而且深入到相邻线路的无时限保护区一部分。
电流限时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限应与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
当任一相电流大于整定值并超过整定延时,保护跳闸并发信号.电流限时速断保护原理逻辑图如下:图1—2 电流限时速断保护原理逻辑图过电流保护原理电网中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电流会突然增大,电压突然下降,过流保护就是按线路选择性的要求,整定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的。
当线路中故障电流达到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时,电流继电器动作按保护装置选择性的要求,有选择性的切断故障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整体图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保护范围及时限的配合L1首端故障, L1的三段保护均启动,速断保护动作。
L1末端故障, L1的时限速断、定时过流保护均启动,时限速断保护动作。
L2首端故障, L1定时过流保护启动, L2的三段保护均启动, L2速断保护动作。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区别三段的区别主要在于起动电流的选择原则不同。
其中速断和限时速断保护是按照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的,而过电流保护是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重要特征之一是线路中的电流急剧增大, 当电流流过某一预定值时,反应于电流升高而动作的保护装置叫过电流保护.电源的保护功能主要是过压、过流保护两种功能。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与接线

三段式电流保护由速断保护、限时速断保护和过流保护三段组成,各段之间相 互配合,能够有效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内部的故障,并避免设备受到进一步损害。
工作原理
速断保护
过流保护
根据躲过被保护设备启动时的最大启 动电流来整定,一旦线路中出现大于 这个电流值的情况,保护装置就会立 即动作,切断电流。
根据躲过被保护设备的最大负荷电流 来整定,当线路中出现大于这个电流 值的情况时,保护装置会动作,切断 电流。
缺点
1 2
接线复杂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接线较为复杂,需要配置多个 保护装置,增加了调试和维护的难度。
保护范围有限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受到电流互感器变比 和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可能存在保护死区。
3
对系统运行方式敏感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保护定值和延时需要根据系统 的运行方式和负荷变化进行调整,否则可能导致 误动作或拒动。
限时速断保护
根据躲过被保护设备出口的最大短路 电流和一定的延时来整定,在出现大 电流的情况下,保护装置会在延时后 动作,切断电流。
适用范围
01
适用于1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中 的变压器、发电机和输电线路等 设备的保护。
02
对于某些特定设备,如大型电动 机和并联电容器等,也可以采用 三段式电流保护进行保护。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需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对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三段式电流保 护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切除故障线路,保障居民用电的可靠性。
在住宅小区供电系统中,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值需要考虑居民用电负荷的特点,如峰谷用电、季节 性用电等。同时,还需要根据配电线路的长度、导线截面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保护装置能够 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段式电流保护三段式电流保护一、电流速断保护图1 简单网络接线示意图对于仅反应于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的电流保护,称为电流速断保护。
为优先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就要在保护装置起动参数的整定上保证下一条线路出口处短路时不起动,这在继电保护技术中,又称为按躲过下一条线路出口处短路的条件整定。
以上图1所示的网络接线为例,假定每条线路上均装有电流速断保护,对于安装在A母线处的保护1来讲,其起动电流必须整定得大于d2点处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即在最大运行方式下B母线上三相短路时的电流,即:引入可靠系数,则上式即可写为:当被保护线路的一次侧电流达到起动电流这个数值时,安装在A母线处的保护1就能起动,最后动作于跳断路器1 对保护2来讲,按照同样的原则,其起动电流必须整定得大于d4点处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即在最大运行方式下C母线上三相短路时的电流,即:当被保护线路的一次侧电流达到起动电流这个数值时,安装在B母线处的保护2就能起动,最后动作于跳断路器2。
后面几段线路的电流速断保护整定原则同上。
电流速断保护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可靠,动作迅速,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引入的可靠系数,所以不难看出,电流速断保护的缺点是:不能保护本线路的全长,且保护范围直接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运行实践证明,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大概是本线路的85%~90%。
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1、工作原理及整定计算的基本原则由于有选择性的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本线路的全长,因此我们考虑增加一段新的保护,用来切除速断范围以外的故障,保护本线路的全长,同时也能作为电流速断保护的后备保护。
由于要求它必须保护本线路的全长,因此它的保护范围必然要延伸到下一条线路中去,这样当下一条线路出口处发生短路时,它就要起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就必须使保护的动作带有一定的时限,但又为了使这一时限尽量缩短,我们就考虑使它的保护范围不超过下一条线路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而动作时限则比下一条线路速断保护高出一个时间阶段,即如图2所示,由于它能以较小的时限快速切除全线路范围以内的故障,所以我们称它为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现以图2中的保护1为例,来说明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方法。
设保护2装有电流速断保护,其起动电流按照式计算后为,假设其保护范围为B母线到d3之间的部分,则在d3点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即为,保护2的速断保护刚好能动作。
根据以上分析,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不应超出保护2的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因为在单侧电源供电的情况下,它的起动电流就应该整定为:(1-5) 在上式中能否取两个电流相等?如果选取相等,就意味着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范围正好和保护2的电流速断保护的范围相重合,这在理想的情况下虽是可以的,但在实践中是不行的。
因为保护1和保护2安装在不同的地点,它们所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和继电器的特性很难完全一样,如果正好遇到保护2的电流速断保护出现负误差,其保护范围比计算值缩小,而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出现正误差,其保护范围比计算值增大,那么在实际上,当计算的保护范围末端短路时,就会出现保护2的电流速断保护不能动作,而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却会起动的情况,由于故障位于线路B-C之间,即便是保护2的电流速断保护不能起动,也应该由它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切除故障,,而如果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也起动了,其结果就是两个保护的限时速断同时作用于跳闸,因此保护1就失去了选择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不能采用两个电流相等的整定方法,而必须采用,引入可靠系数,即为:对于可靠系数,考虑到短路电流中的非周期分量已经衰减,故可选取得比电流速断保护的小一些,一般取。
由此可见,在线路上装设了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以后,如果在保护1的电流速断保护范围内故障,两者都能起动,但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比电流速断保护高一个时限,在时间上保证了选择性,因此由电流速断保护瞬时切除故障;而如果在保护1的电流速断保护范围以外而同时又在线路A-B范围内故障时,则由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以较短的时限切除故障。
所以,线路装设了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以后,它们的联合工作就可以保证全线路范围以内的故障能够在0.5s的时间内予以切除,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够满足速动性的要求。
因此具有这种性能的保护可以作为线路的“主保护”。
图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时限配合关系和下一线路的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和下一线路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2、保护装置灵敏性的校验为了能够保护本线路的全长,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必须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具有足够的反应能力,这个能力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对反应于数值上升而动作的过量保护装置,灵敏系数的含义是式中故障参数的计算值,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采用最不利于保护动作的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来选定。
对于图1中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而言,即采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A-B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作为故障参数的计算值。
代入上式则灵敏系数为对于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应要求。
如果灵敏系数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满足要求时,通常可以考虑进一步延伸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使之与下一条线路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如图2所示,这样其动作时限就应该选择得比下一条线路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时限再高一个,一般取为1~1.2s,此时因此,随着保护范围的伸长,必然导致动作时限的升高。
问题:如图2所示,不难看出,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与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限是一样的。
假设在B-C线路的某点发生短路,而这点除了在保护2的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范围内以外,又在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范围内,此时,假设保护2 的电流速断保护因各种原因不能动作,按照选择性的要求,应该由保护2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出口,可是,保护1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也能启动,且动作时限和保护2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相同,就会出现两者同时出口的现象,应该怎么解决呢?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通常是指其起动电流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一种保护。
它在正常运行时不起动,而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则能反应于电流增大而动作,它不仅能保护线路的全长,也能保护相邻线路的全长,以起到后备保护的作用。
1、工作原理及整定计算的基本原则为保证在正常运行时过电流保护绝不动作,保护装置的起动电流必须整定得大于该线路上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并且在实际中确定起动电流时,还必须考虑在外部故障切除后,保护是否能够返回的问题。
如图3所示,当d1点短路时,短路电流将流过保护5、4、3,这些保护都要起动,但是按照选择性的要求,应由保护3动作切除故障,然后保护4和5由于电流已经减小而应立即返回。
图3 选择过电流保护起动电流和动作时间的网络图而实际上当外部故障切除后,流经保护4和5的电流是仍然在继续运行中的负荷电流,由于短路时电压降低,变电所B母线上所接负荷的电动机被制动,因此,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时,电动机要有一个自起动过程,电动机的自起动电流要大于它正常工作的电流,一般为正常工作时电流的6倍左右。
因此,我们引入一个自起动系数来表示自起动时的最大电流与正常运行时最大负荷电流之比,即:保护4和5在这个电流的作用下必须立即返回,为此应使保护装置的返回电流大于,引入可靠系数,则由于保护装置的起动和返回是通过电流继电器来实现的,因此,继电器返回电流与起动电流的关系也就代表着保护装置返回电流与起动电流的关系,为此引入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则保护装置的起动电流即为式中为可靠系数,一般取1.15~1.25;为电动机自起动系数,数值大于1,一般为6左右,具体的数值应由网络具体接线和负荷性质来确定。
为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一般采用0.85。
由这一关系可见,当越小时,则保护装置的起动电流越大,因而其灵敏性就越差,这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求过电流继电器应有较高的返回系数。
2、动作时限的整定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要按照选择性的要求来整定,如图4所示,假定在每个电气元件图4 单侧电源网络中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的选择上均装有过电流保护,各保护装置的起动电流均按照躲开被保护元件上各自的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这样当d1点短路时,保护2、3、4、5在短路电流的作用下都可能起动,但要满足选择性的要求,应该只有保护1动作切出故障,其他保护在故障切除之后应立即返回。
这个要求只有依靠使各保护装置带有不同的时限来满足。
保护1位于电网的最末端,只要电动机内部故障,就可以瞬时动作给予切除,t1就是保护装置本身的固有动作时间,对于保护2来讲,为了保证d1点短路时动作的选择性,则应整定其动作时限t2>t1,引入时间阶段,则保护2的动作时限为保护2的时限确定以后,当d2点短路时,它将以t2的时限切除故障,此时为了保证保护3动作的选择性,又必须整定t3>t2,引入时间阶段,则保护3动作时限为同理,依次类推,保护4、5的动作时限为…… 而对于像图2中的保护4而言,它的动作时限则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式中,t1为1号保护的动作时间;t2为2号保护的动作时间;t3为3号保护的动作时间。
故t4在实际上应取其中最大的一个。
这种保护的动作时限,经整定计算确定后,即由专门的时间继电器予以保证,起动作时限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因此称之为定时限过流保护。
此保护的缺点:当故障越靠近电源端时,短路电流越大,但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的时限反而越长。
因此,在电网中,广泛采用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来作为本线路的主保护,以快速切除故障,利用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来作为本线路和相邻线路的后备保护,此时对本线路来说称之为近后备保护,对相邻线路来说,称之为远后备保护。
从图4中也可以看到,处于电网最终端附近的保护装置,其过流保护的动作时限并不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可以作为主保护兼后备保护,而无需再装设电流速断保护或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2、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灵敏系数的校验过电流保护灵敏系数的校验仍采用式,当过电流保护作为本线路的主保护时,应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末端两相短路时的电流进行校验,要求;当作为相邻线路的后备保护时,则应采用最小运行方式下相邻线路末端两相短路时的电流进行校验,此时要求。
四、总结由于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线路的全长,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又不能完全作为相邻线路的后备保护,因此,为了保证迅速而又选择性地切出故障,常常将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组合在一起,构成阶段式电流保护。
具体应用时,可以只采用电流速断保护加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或者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加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也可以三者同时采用。
五、反时限电流保护定时限电流保护(电流III段保护)的动作时限按阶梯特性整定后世固定不变的,它的缺点就是:故障点距离电源越近,短路电流越大,动作时限却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