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54例STEMI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及对照组(27例),观察组用6F Rebirth Pro血栓抽吸导管在闭塞处进行血栓抽吸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直接进行PCI。
比较两组病患在住院时间段的重要心脏方面的不良时间来(MACE)的发生率,术后1星期左室的射血分值(LVEF)和左室的舒张尾期内径(LVEDD),手术进行之前之后心肌梗死TIMI血流的变化以及出血性情况的并发症产生率。
结果实验组的病患在住院的期间总的 MACE 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14.8%),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意义(P<0.05);两组均无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术后TIMI3级比例和出院前LVEF值观察组略好于对照组,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中应用Rebirth Pro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血栓抽吸导管;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133-0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不断下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经成为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最主要的、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但仍有 5% ~50%的患者达不到最佳效果,影响远期预后[1]。
对于冠脉造影显示血栓负荷重的AMI患者,单纯使用传统的PCI,常常招致斑块和血栓的碎裂与脱落,引起远端大量微小血管栓塞,造成“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2],从而影响介入的疗效和增加AMI患者的病死率。
STEMI患者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STEMI患者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伴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衰。
近年来,冠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治疗STEMI的主要手段之一。
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替罗非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已被证实对心肌梗死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替罗非班可以通过提高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肌代谢等机制,对STEMI患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目前关于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
一、PCI术后替罗非班对心功能的影响PCI术后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包括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
其中最新的研究显示,PCI术后立即应用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代谢,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心源性死亡率。
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一种重要的炎症生物标志物,对心肌梗死的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许多研究证实,PCI术后替罗非班可以显著降低STEMI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
近期的研究还发现,替罗非班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损伤,降低信号分子的活性,从而降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
这些发现表明,替罗非班在PCI术后对STEMI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在急诊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效果及预后分析演示稿件
根据现有的安全性数据,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然而,由于个体差异 的存在,仍需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风险评估。
安全性与疗效的平衡分析
平衡考虑
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的治疗过程 中,应平衡考虑安全性与疗效的关系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 理的治疗方案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对于 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治疗措 施。
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临床研究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在急诊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
症状
心肌梗死的症痛是最常见 的症状。疼痛程度通常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伴随出汗、恶心等症状。
诊断标准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酶谱的升高。心 电图的ST段抬高是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同时心肌酶谱的升高也支持心肌梗 死的诊断。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 抽吸在急诊PCI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 死中的效果及预后 分析
目录
• 引言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在急诊PCI治
疗中的应用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在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
目录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的安全性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研究背景
急诊PCI是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 但PCI术后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是影响患者预
后的主要因素。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宁俊霞;蔡尚郎【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17(033)030【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STEM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和常规PCI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3级比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IMI血流1级及2级比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总页数】2页(P29-30)【作者】宁俊霞;蔡尚郎【作者单位】266003 青岛大学医学部;26600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ZHAO Jinghui [J], 赵井辉2.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段秋艳3.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段秋艳;4.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赵井辉;5.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何峰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
血栓导管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
方法将本院2012年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行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对照组予行冠状动脉内单纯导管血栓抽吸介入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术后LVEF、LVEDE、LVESE、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导管抽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心功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和生命[1]。
本文就冠状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STEMI患者疗效进行分析,为介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急诊入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共65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予行血栓导管抽联合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其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11.3)岁;对照组30例,予行单纯血栓导管抽吸介入治疗,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10.6)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吸烟率、高脂血症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d,术后口服100 mg/d;同时术前给予口服氯吡格雷300~600 mg/d,术后口服75 mg/d。
治疗组术中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血栓抽吸后常规行PCI治疗。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的PCI治疗对STEMI患者的远期疗效,探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研究组经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h,研究组患者LVEF及BNP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
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LVEF水平为(52.2±12.8)%,优于对照组(48.5±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及支架置入,能促进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ST段回落,可以最大程度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提高再灌注水平,改善心肌重塑,从而改善心肌功能。
标签:心肌梗死;替罗非班;血栓抽吸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病理机制在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局部血供急剧减少,导致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心肌纤维溶解成灶,肉芽组织形成,心功能受损,严重者甚至死亡。
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冠状动脉介入技术(PCI)的应用和推广发挥了里程碑式的作用[1]。
相关研究表明[2],诊断早期行PCI治疗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抑制左室重构,缓解胸痛症状,降低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本研究旨在觀察不同方法的PCI治疗对STEMI 患者的远期疗效,探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的应用价值,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60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STEMI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既往脑血管意外病史、心肌功能障碍、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等合并症。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现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血栓形成,造成心肌供血不足。
临床上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大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凝、抗血小板和溶栓等手段来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
而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冠脉介入手术来清除血栓,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以恢复心肌供血。
目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主要采用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机械手段清除血栓,扩张狭窄的冠脉,恢复心肌灌注。
单纯的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完全清除血栓、术后再灌注损伤等。
替罗非班是一种纯净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与溶栓药物相结合,具有较好的溶栓效果。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其主要作用包括血栓抽吸通过机械手段清除血栓,替罗非班通过溶栓作用溶解残余的血栓,使冠脉尽快重建通畅,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
具体来说,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治疗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导管室准备工作:包括导管室环境的准备、术前患者的评估和监护等。
2. 血栓抽吸操作:在冠状动脉造影的通过导管将血栓抽吸器送至梗死灶部位,进行血栓抽吸操作。
该操作可以有效地清除血栓,减少冠脉再灌注损伤。
3. 替罗非班溶栓治疗:在血栓抽吸操作后,可以给予替罗非班溶栓治疗,通过溶解残余的血栓,促进冠脉尽快重建通畅。
4. 支架植入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支架植入术,进一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据报道,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一些研究显示,与单纯介入治疗相比,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损害程度,减少心脏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的疗效分析
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的疗效分析张云;程景林;周姝;张艳艳【摘要】目的:观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予以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大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7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48例),术中试验组序贯给予血栓抽吸和大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处理,对照组仅予以大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处理,经处理后植入支架。
观察术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24 h ST 段完全回落率、第7天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1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 )。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术前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流TIMI 3级获得率、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及第7天LVEF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MACE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予以联合应用血栓抽吸术及大剂量替罗非班,可显著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及愈后。
%Objective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rombus aspiration combined with Tirofiban in coronary artery for acute ST segment ele -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rimary PCI .Methods Select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EMI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s two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uses large does Tirofiban ,then Stent placement .observe the coronary blood flow TIMI grading ,24 h ST complete drop ratoin ,7 d LVEF,1 month MACE.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Age,sex,smoking,drinking,history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wo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result of TIMI 3 get blood flowrate,24 hST complete drop rate,7 d LVEF(P<0.05),Differences of 1 month MA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Thrombus aspiration combined with Tirofiban in coronary artery for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rimary PCI can Increase myocar -dial blood supply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nd after operation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3页(P684-686)【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术【作者】张云;程景林;周姝;张艳艳【作者单位】2306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2306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2306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2306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供应突然减少或中断,引起供血区域的心肌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及坏死,即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1]。
血栓抽吸前后冠脉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I行PCI术后预后的影响
血栓抽吸前后冠脉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I行PCI术后预后的影响何伟喜;徐慧琳;王丽君【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前后冠脉注射替罗非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80例STEMI,均进行PCI术治疗.随机分为三组,各60例.A组在行血栓抽吸前通过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后进行常规PCI并植入支架;B组抽吸后经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C组在抽吸前后分别经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比较术后临床效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临床效果主要指标为ST段回落、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心血管事件主要指标为梗死再发、支架内血栓再形成、血运重建、心衰加重等.A组与B组术后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临床指标改善优于A、B两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行PCI术中血栓抽吸前后冠脉注射替罗非班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并且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围术期安全.【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30)022【总页数】3页(P3324-3326)【关键词】STEM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预后【作者】何伟喜;徐慧琳;王丽君【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关键是及早恢复动脉血运,使心肌重新灌注,减少心肌细胞坏死,从而减少死亡及并发症。
PCI是患者早期最佳治疗方法,但由于该类患者血栓多数负荷重,仅凭PCI仍存在血栓、斑块破裂或脱落导致远端微小血管栓塞的可能,从而引发慢血流、无复流的出现[1]。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病情危急,患者需要尽快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来恢复心肌灌注。
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不断完善和更新,冠脉介入治疗作为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之一,在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冠脉介入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快速、彻底地恢复患者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而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清除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改善血流通畅,促进冠状动脉再通。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的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二是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联合应用。
在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的急诊溶栓治疗中,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联合应用可以促进栓塞血管的再通和溶解,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
研究表明,与单纯溶栓治疗相比,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和血流再通率,减少血管再狭窄和再栓塞的风险,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应用已经被纳入了相关的治疗指南和共识意见中。
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联合应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冠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策略之一,但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冠状动脉内的血栓阻塞、血栓嵌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清除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和栓塞物,恢复血液流通通畅,保障冠脉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坏死。
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急性STEMI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缓解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损伤。
部分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存在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这时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本文将对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血栓抽吸在急性STEMI PCI治疗中的作用血栓抽吸是指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抽吸血栓,清除梗死相关动脉内的栓塞物,改善血流灌注,减少梗死区域,有利于适时、快速地恢复血流供应。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临床经验的总结,血栓抽吸已经成为急性STEMI PCI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二、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 PCI治疗中的作用替罗非班是一种特异的 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减少PCI治疗过程中和术后的血栓相关并发症,如血栓栓塞、出血等,是急性STEMI PCI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替罗非班在治疗STEMI中可以显著降低PCI患者的心肌梗死、再梗、死亡率,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三、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 PCI治疗中的应用由于急性STEMI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PCI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因此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血栓抽吸可以清除血栓,改善血管通畅度,替罗非班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液的凝聚性,保持血管通畅,降低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在急性STEMI 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六、结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 PCI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使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流丧失 ( T I M 1 0—1 级) 。( 2 ) 最高 导联 s T段 7 0 % 回落例数 。 术前及术后 1 h做心 电图, 计算 s T段 回落 百分 比 , 统计最 高 导联 s T段 7 0 % 回落情况 。( 3 ) 血浆 C K — MB峰值测定 。测定
・
1 2 3 0・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J u l ; 1 7 ( 7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使用对急性 S 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患者 发病 4 、 6、 8 、 1 2 、 1 4 、 1 6 、 1 8 、 2 0 h静脉 血 浆 中 C K - M B水
后 。本研究 旨在探讨 S T E MI 患者 P P C I 术 中采用血 栓抽 吸联 合冠脉 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改善冠脉血流及及患者心功能 的影
响。
1 资料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2 0 0 8 -2 0 1 2年在 我院接受 急诊 冠脉介入 治
数据 , 检测结果均 为计 量数据 , 以均值 ±标准 差表示 , 两 组间 计量资料 比较采用 t 检验 , 部分计数 资料采用 x 检验。
2 结果
匹林 3 0 0 m g 、 氯吡格雷 3 0 0 mg , 桡动脉 穿刺 成功后 推注 肝素
2 0 0 0 U, 进一步 P C I 前经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脉补 充肝 素 5 0 0 0—7 0 0 0 U 。2
平, 记录其峰值水平 。( 4 ) N T — p r o B N P浓度予术前及术后 1周 测量 两组 患者 脑钠钛前 体 ( N T — p r o B N P ) 浓度 。应 用深圳瑞 莱 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 产 的 S S J - 2多功 能免疫 检测 仪 , 采 用胶 体金/ 双 向侧流免疫法检测 N T — p r o B N P 。( 5 ) 术后 7 d 左 右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目的:对行PCI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急性发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导管实施救治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
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行PCI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急性发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开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导管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心肌酶学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肌TNPG 3级比例(98.00%)、TIMI血流3级比例(92.00%)与对照组(68.00%、64.00%)相比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的CK-MB到达峰值的时间(6.9±2.1)h、CK-MB峰值(177.6±94.5)U/L,与对照组患者的(16.1±3.8)h、(315.3±101.8)U/L相比明显短,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行PCI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急性发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导管实施救治的效果显著,使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冠状动脉血流等得到明显改善,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标签:PCI;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导管心肌梗死急性发病是较为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病类型,该病一般是由患者机体的冠状动脉血管内壁上附着的斑块出现破裂,甚至血栓栓塞等情况,而引起的血管发生紧急的堵塞现象,导致患者的血液流动减慢或阻塞,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等,患者在患病后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等缺血症状,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1]。
目前,临床上心肌梗死急性发病的人数不断增多,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但其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患者容易出现血液未复流的症状,甚至阻塞远端的毛细血管,影响其治疗的效果[2]。
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PCI并血栓抽吸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静 脉推 注 、 泵 人及冠 脉 内注射 治疗 , 对 照组 应 用 常规 P C I 并血栓 抽 吸术 ; 治疗组年龄为 3 8 ~8 5岁 , 男 性 3 9例 , 女性 1 5 例; 对 照组年 龄 为 3 9 ~8 6岁 , 男性 3 7
高, 严莺 危 害 了人 类健 康和 生命 ] , 随 着 医学科 学 的
型颅 脑损伤 患 者 是一 种 疗 效 显 著 、 安 全性 高 的治 疗
方法 , 值得 临床 推广 应用 。
参考 文献
[ 1 ] 江 基尧 , 朱 诚, 罗 其 中. 颅 脑创伤 救治 指南[ M] . 上海:
水平 , 咬 除了蝶 骨 嵴 , 侧裂动、 静 脉 血 管 避 免 受 到 压
点: ①骨 窗范 围 大 , 术野广, 颅 内血 肿 及挫 伤 坏死 病 灶 清除 充分 , 减 轻术 后 脑 水 肿 程 度 ; 减压充分 , 有 效 缓解 了颅 内压增 高 , 有 利 于 术 后 平 稳 度 过 水 肿 高 峰
期, 同时减少 了切 口疝 的 发生 。② 骨 窗 下 缘 达 颧 弓
( 广 西 民族 医 院心 血 管 内科 , 广西南宁 5 3 0 0 0 1 )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替 罗 非 班 在 急 性 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 TE MI ) 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 C I ) 并 血 栓 抽 吸 术 中应 用 的疗 效 及 安 全 性 。方 法 选取 1 0 6例 S TE MI 患者 ,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5 4例 , 对 照组 5 2例 , 治 疗 组 应 用 常 规
迫, 既保证 了脑 组 织 正 常供 血 , 又 使 回流通 畅 , 有 利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出 版社 , 2 0 0 3 : 2 2 0 - 2 2 7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杨磊【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STEMI行急诊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术前予以替罗非班,观察组42例术前予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对照组CKMB峰值、达峰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其心电图分析sumSTR≥30%者于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TIMI3级血流和MBG3级比例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心血管不良事件。
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6(035)008【总页数】2页(P604-605)【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抽吸;急诊冠脉介入【作者】杨磊【作者单位】730900 甘肃白银,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危急重症,其主要是指冠状动脉长期处于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状态,进而引起心肌坏死的临床症状。
STEMI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进行动脉血运重建是目前临床治疗STEMI的常用方法。
但如何进一步提高STEMI行PCI治疗后的预后已经成为心血管临床重点研究的课题[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STEMI行急诊PC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报道如下。
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有效性。
方法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确诊并行PCI手术治疗的STEMI患者82例随机分组,研究组40例和采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PCI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TIMI血流3级率和TMPG 3级率极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治疗后病变血管血液完全再灌注较好(P<0.01);研究组患者MACE、TVR和TL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远期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
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STEMI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可提高患者PCI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预后。
标签: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随着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急性心肌梗死(AMI)也越来越常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经成为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和重要手段[2]。
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单纯应用冠脉成形术或支架手术,易引起血栓和斑块的破裂与脱落,造成远端微小血管栓塞,影响疗效和安全性[3]。
替罗非班有抑制血小板激活作用,血栓抽吸导管可减少粥样物质和血栓碎片进入微循环,本组研究以临床试验为依据,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AMI 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为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确诊并行PCI手术治疗的STEMI病例,共82例,男54例,女28例;年龄54~82岁,平均(63.6±4.8)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纳入标准[4] ①AMI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相关标准,患者发病在12 h以内,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②冠脉造影检查可见重度血栓负荷特征,血管闭塞段呈截断状,可见漂浮血栓,闭塞段长度超出5 mm,远端有造影剂滞留;③患者既往无AMI病史和PCI及旁路移植手术史;④排除合并有肿瘤、心源性休克、心脏瓣膜病、肝肾功能严重损伤患者,排除随访不足1年失访患者;⑤患者及家属对相关治疗知情。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引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坏死。
冠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STEMI 的首选方法,其通过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和改善预后。
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文将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一、血栓抽吸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血栓抽吸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冠脉内进行机械抽吸的方法,旨在快速清除冠脉内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早期清除血栓对于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改善症状和预后至关重要。
血栓抽吸可以有效减少冠脉再灌注损伤,同时可以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降低患者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和肾脏损伤的风险。
研究表明,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使用血栓抽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替罗非班是一种广谱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替罗非班可以起到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减少再梗死风险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冠脉介入治疗中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四、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和展望尽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使用需要在规范的操作下进行,需要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医院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条件。
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使用也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需要权衡利弊来确定使用与否。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不断完善,相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会更加普及并且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替罗非班配合血栓抽吸方案对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替罗非班配合血栓抽吸方案对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替罗非班配合血栓抽吸方案对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收治我院的25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实施血栓抽吸治疗,一组是观察组,实施替罗非班配合血栓抽吸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在治疗前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STEMI患者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用到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方案,可以改善心功能,并增强治疗效果。
【关键词】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方案;STEMI;经皮冠脉介入导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近些年来有明显提升。
STEMI发病的位置相对特殊,需要对其实施及时治疗,避免其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方案是治疗STEMI的基础方法[1-2]。
本次尝试对收治的25例STEMI患者实施血栓抽吸、替罗非班配合血栓抽吸方案治疗,探究替罗非班配合血栓抽吸方案对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治我院的25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是观察组。
对照组男10例、女5例;患者年龄45岁~90岁,平均(67.50±20.63)岁;观察组男5例、女5例;年龄45~89岁,平均(67.33±20.55)岁;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参与比较。
纳入标准:无恶性肿瘤患者;无感染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患者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病史患者;药物过敏者;抗凝禁忌证患者。
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用于PCI术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栓病变及并发症的影响探究
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用于PCI术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栓病变及并发症的影响探究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用于PCI术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栓病变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试验组给予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用于PCI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直接PCI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及MBG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12h内STR、LVEF较对照组高;CK-MB、TnI 峰值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分别经t检验或者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中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栓抽吸导管;替罗非班;PCI;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血栓病变【中图分类号】R542【文献标识码】A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用于PCI术治疗和直接PCI术治疗,旨在评价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用于PCI术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试验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为(58.5±12.3)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为(58.6±12.8)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心电图结果,符合WHO给出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患者符合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的治疗适应症;③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手术治疗风险,愿意进行治疗并配合研究。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血管血流及预后的影响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血管血流及预后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11-16T15:17:00.2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作者:刘福波刘彬[导读]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
(南华大学附属永州临床学院湖南衡阳 421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管血流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机挑选永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急性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治疗,根据术中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术中在支架植入前先行血栓抽吸,再给予冠脉内推注大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患者术中在支架植入前不进行血栓抽吸,仅给予冠脉内推注大剂量替罗非班治疗。
比较两组术后7d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 ST段完全回落率、冠脉TIMI血流分级,随访3个月观察并统计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TIMI 3级患者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 ST段完全回落率及术后第7d 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个月、2个月、3个月的MACE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明显降低慢血流情况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抽吸术;替罗非班;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rombus suction joint of intravascular injection for class had to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the effect of vascular blood flow and prognosi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which central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y 2017 treated 110 cases of acute STEMI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CI,intraoperativ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60 cases)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ho first before stent thrombosis suction,to give of intravascular large doses for class had treatment;Control group patients who no thrombus suction before stenting,only for class had to push intravascular injection high-dose therapy. Compare two groups of postoperative 7 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24 h ST segment complete drop rate,coronary TIMI flow grade,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two groups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happening.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postoperative TIMI 3 patients propor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24 ST segment after complete drop rate and postoperative 7 d LVEF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Postoperative follow-up 1 month,2 months,3 months of MAC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P < 0.05). Conclusions thrombus suction of intravascular injection for treatment of acute STEMI class ha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ignificantly,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myocardial blood flow,decrease slow blood flow conditions and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blood vessels suction technique;For class had;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curative effect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属于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是临床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急性心肌梗死类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方法,但其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IRA) ,恢复血流灌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治疗是指南推荐STEMI 首选的再灌注治疗措施。
然而,急诊PCI 单纯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并不能有效清除冠脉内血栓,并且因术中机械挤压等操作导致斑块碎片脱落使冠脉远端栓塞时,常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急诊PCI 的疗效。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急性STEMI 患者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对预后改善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STEMI 患者197 例,其中男132 例,女65 例,年龄43 ~81( 65.39 ± 8.27)岁,入选标准: ( 1) 符合国际通用诊断标准,发病在12 h 内;( 2) 冠脉造影提示病变位于冠脉近端或近中段,直径≥3.0mm; ( 3) 冠脉内可见明显的血栓影; ( 4) 排除术前有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史、严重肝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严重感染、肺栓塞、血液系统疾病,无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禁忌者。
将患者分为3 组: ( 1) 直接PCI 组( A 组) ; ( 2) PCI + 血栓抽吸或替罗非班组( B 组) ; ( 3) PCI +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 C 组) 。
三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1.2 治疗方法 A 组: 球囊扩张后直接置入支架; B 组: 使用抽吸导管,于病变血管前后反复抽吸,记录TIMI 血流的变化,血流达到Ⅱ ~Ⅱ级后置入支架; 或冠脉造影后需置入支架,立即以5 μg&·kg-1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继以0.15μg&·kg -1&·min-1静脉泵入维持36 h; C 组: 联合应用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抽吸后置入支架。
1.3 观测指标由专业人员协助观测以下指标: ( 1) 慢血流或无复流: 指冠脉开通后,远端前向血流明显减慢( TIMIⅡ级,慢血流) 或丧失( TIMI 0 ~Ⅱ级,无复流) ; ( 2) TIMI 血流帧数( TFC) : 用专用造影图像处理系统,记录影像帧数,记录帧数以每秒30 帧校正,前降支除1.7 得出校正帧数( CT-FC) ; ( 3) 心肌呈色分级( MBG) : 0 级: 无造影剂进入心肌; 1级: 造影剂缓慢进入心肌; 2 级: 造影剂进入心肌和排空延迟; 3 级: 造影剂进入和排空正常; ( 4) 2 h 内ST 段回落率: 术后2 h 复查心电图,计算ST 段回落百分比,记录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情况; ( 5) 记录术后1 w 及3 月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和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 ( 6) 大出血情况: 指红细胞压积下降≥12%,需要输血,或出现颅内出血; ( 7) 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 : 包括死亡、再梗死、心源性休克等。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 x ± s) 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时点间的比较为配对t 检验。
普通计数资料以个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用SPSS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 <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三组PCI 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的比较三组术后TI-MIⅡ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TFC、MBG、2 h 内ST 段回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表2】2.2 三组PCI 术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术后1 w LVEF、LVE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随访3 个月,A组失访4 例,B 组失访6 例,C 组失访3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3。
【表3】2.3 三组PCI 术后大出血情况及住院期间MACE 的比较患者术后大出血情况分别为A 组0 例,B 组1 例,C 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A 组 1 例死于心律失常,1 例再发心梗; B 组1 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 例死于心律失常; C 组1 例死于心脏破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3 讨论
STEMI 患者行PCI 时,可因血栓或斑块碎屑的脱落造成微血管阻塞并影响心肌的组织
灌注,导致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
而研究证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患者再次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
因此,如何有效减少STEMI 患者冠脉内血栓,更快、更好地恢复IRA 的血流显得至关重要。
2008 年EuroPCR 会议报告的TAPAS 研究是第一个证实血栓抽吸能够明显改善STEMI 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显示,急诊PCI 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并不增加手术复杂性,不延长手术时间,与传统的直接PCI 相比,可显著改善STEMI 患者的心肌灌注。
替罗非班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肤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Ⅱa 受体拮抗剂,通过精氨酸-甘氨酸-门冬氨酸序列占据血小板GPⅡb/Ⅱa 的交联位点,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Ⅱb / Ⅱa受体的结合,阻滞导致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口,从而减轻病变部位血栓负荷。
研究表明,直接PCI 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增加IRA 术后TIMIⅡ级血流比例,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本研究发现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显著改善心肌再灌注,与De Vita 等的报道相符。
研究同时发现C 组与A 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TFC、MBG、2 h 内ST 段回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预后,国内亦有相关报道。
临床试验和研究证实如果行再灌注治疗后IRA 血流仍未得到有效恢复将会导致心肌彻底坏死、梗死面积扩大,心室扩张和重构,从而导致心功能受损影响预后。
尽管本研究显示术后1 w LVEF、LVEDd 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随访3 个月后发现C 组LVEF、LVEDd 改善明显,说明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同时三组间出血风险及住院期间MAC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并未增加手术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因此STEMI 患者行急诊PCI 时,特别当血栓负荷较重或血管完全闭塞时,我们建议应尽可能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策略进行治疗。
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本研究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单用血栓抽吸导管或替罗非班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评价误差,尚需扩大样本量做更深入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