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虚荣,所以中国人要适度谋私利,那谁都不会给面子, 所以不仅自己要面子还要给他人给面子。对面子的 态度应该是有之淡然、失之坦然,这样才算是不失 中国人的面子。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陈婷(1990 ~),女,西北师范 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
中如何对待“面子”提供参考。 一、中国人的面子心理 人的心理状况或情绪总是通过脸面而表现出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浅析中国人的面子问题记得晚清的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明恩溥写了一本书《中国人的气质》,本书通过一位来自外国的传教士在中国的见闻生动详实的讲述了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在此书的第一章就讲到了: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他认为,“在中国,‘面子’一词可不是单指脑袋上朝前的那一部分,而是一个语义甚多的复合词,其内涵之丰富,超出了我们的描述能力,或许还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
”①“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它不仅仅是个人现象,而是全社会的一种共同习性。
我认为,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是基于一种集体体制下渴望被认同的心理状态。
她强烈地表现为:面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往往代表一种声望、地位,是通过成功和炫耀而获得的.说到底,这种面子并非自我认同,而是一种通过他人的评价而得到的内心满足。
中国人最爱面子.从古代到现代,在中国人的内心中根深蒂固.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平民,都有这样一种爱面子的情结。
不禁让我想起了,秦末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于乌江自刎,一代霸王自刎的原因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试想如果那时的项羽能够知耻而后勇,休养生息,从头来过,那么中国的历史不知道要怎么改写了!!然而,后人竟大加称赞这种只顾面子的愚蠢行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清照的:“生当①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种行为我认为大家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正视失败,从中汲取教训,反而却一再地颂扬这种面对困境而临阵脱逃的胆小鬼呢?在历史上看,中国历来是一个传统的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
在这种社会结构下,每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声誉和名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背后连着一家人的命运。
试想,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做了错事的话,那会使得整个家族蒙羞。
另外,中国历来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的环境下生活,就要讲究。
一个他人的认同感。
论中国的面子文化
论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文化摘要中西方学者对面子的概念都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探讨。
面子是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概念,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的商品化时代,自古以来形成的面子文化对于人们的商业活动渗透的更加深刻。
面子文化形成原因是复杂的,而了解面子文化在商业文化中占据的位置,对我们理解当前种种商业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促进自身正确的生活和消费规范。
关键词:面子问题;面子文化;商业文化一、“面子”文化概论(一)“面子”文化的产生根源“面”由字面上看,是指人脸、头的前部,它原来只是一种生理上的指标,后来演化为心理及社会意义的价值象征。
据胡先缙考证,早在公元前4 世纪, “面”就具有了指涉个人与关系的象征性意义。
爱面子其实是一种世界各国人民都具有的心理因素。
但是形成的面子文化却是中华民族独有现象。
中国“面子文化”的形成由来已久,最原始的“面子”就是“脸面”,古人外出活动前都要洗脸打扮,在镜子面前照上一照,梳洗完毕才能做正式的工作——上朝的上朝、下地的下地、经商的经商。
中国人以“四大美人”为傲,以黄皮肤为荣,正是看重这样的有形脸面才形成了无形的面子文化。
(二)“面子”文化的内涵“面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
西方世界最早研究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著述当属1894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所著的《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
明恩溥认为,“保全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1。
鲁迅先生曾经专门撰写过分析国人“面子”的文章,他说外国人往往认为所谓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而其实“面子”之有无,情况相当复杂,并且富于变化2。
而中国文豪林1[美]明恩溥.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M].舒扬等译,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3;1.2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6.语堂认为,“面子触及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3。
他提出“面子”、“命运”、“恩惠”是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而“面子”是最重要的一个。
关于面子的讨论
关于中国人面子观的探讨唐乐(2010300040193)摘要:中国人的面子观有着深刻复杂的内涵,其特征也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
要理解中国人面子观和面子行为的特征,必须结合上述多种理论,并结合实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
本文认为,中国人面子观的特征表现为:1.根植于传统文化建构的社会心理;2.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并表现得尤其明显;3.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
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人的面子观,既可以成为个体甚至群体行为的内在约束,作为推动人和群体遵守或者迎合某种社会契约或社会规范的因素,也可能助长个体或群体为追求来自社会的更高认同或者他人的艳羡,盲目地追求“倍有面子”,为“形式主义”“面子消费”等现象提供存在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人特征综述面子观一、什么是面子?在中国,面子曾经是“中国精神的纲领”[1]。
林语堂先生更将面子、命运、恩典称作统治中国的三大女神,而在这三者之中,面子作为世俗社会中使用频繁的本土化概念,所占势力最大。
在世俗社会中,面子现象与面子行为俯拾皆是且极为复杂、微妙,而面子就是潜藏于其背后并致使其复杂、微妙的“无形的手”。
100 多年前,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写著一本《中国人的性格》,以自己在中国22 年的生活经历,对中国人的性格进行了刻画。
此书在西方产生巨大影响。
书中,他将中国人的性格归纳为20 多种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保全面子”[2]。
不过,他自己也承认“并不构成一幅中国民众的肖像图”,最多也不过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炭笔对中国民众的某些特性所作的简略素描”。
相比之下,林语堂先生对面子进行了更为生动的描绘与细致的分析,比如在《脸与法制》一文中,他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
”注重国民性的鲁迅先生对“面子”也有诸多精彩的论述。
然而他们却同样回避了给面子下定义。
目前,胡先缙、金耀基、何有晖、翟学伟等人对面子的界定,影响较大并具有代表性。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所谓面子也即脸面,是一个人被周围社会认可、接受的一种标志。
有的中国人特别讲究面子。
他们甚至宁可不讲法律、法规、不讲纪律、制度,不讲诚信、道德,也要讲究面子。
俗话说,面子大如天,面子无小事;死要面子活受罪;骂人别揭短,打人别抓脸;人要一张脸,树要一张皮;而一个人一旦失了面子就会被人耻笑,被人瞧不起。
失去面子的一方也会从此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心存芥蒂。
中国人眼里的面子,内涵非常丰富,一般有以下四种意义:一是涉及个人的尊严问题;二是涉及个人的人格问题;三是涉及家族以及身后的社会背景问题;四是涉及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地位、成绩的认可问题。
因此,在古老的中国,在传统观念面前,面子是相当重要的,个别时候甚至高于生命的价值。
比如,张三殴打了李四,李四到有关部门状告张三,于是张三和李四开始了调动身后的社会关系。
张三找了在县城工作的叔叔,李四找了在省城工作的姑姑。
张三的叔叔通过关系给派出所所长打了电话,李四的姑姑通过关系给公安局的副局长打了电话。
他们都希望派出所能够倾向自己的一方,能够对自己关照的人网开一面。
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就觉得失了面子,从此心中结下梁子。
比如,王五的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为了上重点高中,就通过关系找到了文教局局长,局长给重点高中的校长打了电话。
如果校长没有给面子,那问题(加微信号tydhl4为好友,朋友圈文章更有种、有料。
)就大了,以后,校长再找局长办事,嘴都张不开。
所以聪明的校长都会给自己留着一些名额、指标,专门等着面子大的人来说情。
比如,农民丁一要在县城买房子,就找到了在城建局当副局长的老乡。
老乡副局长给开发商打了一个电话,一般的开发商都会给个面子,少则一套房便宜了一、二万,多的能够便宜个三、五万。
如果有那个开发商不给这个面子,那以后有什么事儿也必定疙里疙瘩。
如果给了这个副局长面子,没有给那个副局长面子,更要得罪人。
比如,派出所抓到了一个嫖客,拟定罚款3000元,当事人就开始四处找关系,先是找乡长,派出所民警天天在乡政府吃饭,所长无奈只好给了500元的面子,罚款降至2500元;当事人又找了公安局的副局长,没办法只好又降了500元,罚款改成2000元;万万没有想到当事人又找了一名副县长,再降500元,罚款只好改成1500元。
论中国人的面子心理
论中国人的面子心理第一篇:论中国人的面子心理论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年级:班级:姓名:学号:关键字:脸面子脸面摘要:“脸”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所表现出的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而“面子”是这一业已形成的心理及其行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的序列地位,也就是心理地位。
“面子”对我们认识中国人的确很重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感觉到,提起“面子”大家都懂,也很在乎它。
那么,中国人的脸面观究竟如何呢?一.引言:在中国社会,由于个人是家族链条上一个摆脱不掉的分子,因此个人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事业功名、做官掌权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族的期待并由此可以沾光的问题。
因此,从小我们就受到这样的教导:你要好好读书,为家人争光;你要好好做人,不要给家里人丢脸。
如果一个人做的事符合家族众人的期待,那么他不但自己感到非常荣耀,他的家人也会为他感到骄傲,并因此使其家人同他分享他的荣誉和资源,也会有众星捧月的感觉;反之,如果他做的事情或选择违背了家人对他的期待或以失败告终,他就感到羞耻、丢脸,不愿回到家人群体中,以免被家人羞辱或让其家人在当地感到无地自容。
这就是“有脸见人”和“无脸见人”的最初含义。
项羽兵败退到乌江边,临终前的一句:“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不知震撼了多少中国人的心。
可当他胜利时却也说过:“富贵不归故里,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与我们从小就受到此一类的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有一首非常流行的儿歌也表明了小孩从小就知道用功读书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其父母读的。
歌词写道:“小呀嘛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颜见爹娘。
”在中国社会,许多事情不是个人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家里人想不想他做和他做了为家里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的问题。
二.面子的内涵与表现面子是一个动态的、模糊的概念,不同的阶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点的人的面子有不同的内容。
最初面子就是脸面的意思,是指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即人的面孔;当中国人用它们来解释和调节社会心理和行为时,其含义就引申为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社会心理存在。
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共5篇)
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共5篇)第一篇: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一大习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了生活中的前规则,貌似你无法把它怎么样。
它是那么的根深蒂固,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细胞当中,而无法根除。
无论是中外的思想家,对中国人爱面子都提出过个人的看法,可谓五花八门,莫衷于是。
中国人爱面子已成定论,但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却众说纷纭。
每一个解释都似乎很有道理,却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面子到底是什么?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的爱面子?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还是让我们看一看中国爱面子的具体表现吧!有人写到:“若把文化定义为‘社会群体的行为习惯’,那么‘爱面子’‘要脸面’算是中国人的群体特征和心理的最基本成分。
当有人向我们借钱的时候,我们心里很不情愿借给他,但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拒绝他呢?因为我们爱自己的面子,也要保住他人的面子。
我们找人办事的时候,总会说给个面子吧!好像面子比命还重要。
多日不见的几个朋友相约在餐馆聚餐,每一道菜,大家都不愿吃最后一筷子,所以每一个盘子里都是一样的要剩一些菜,‘金银小馒头’要剩一二个,朋友都说吃不下了,不能再吃了,可我觉得自己还未吃饱,想吃,却拿不动筷子。
那种虚伪真的难受,问自己,你有挥霍粮食的资本吗?为了脸面克肚子,值吗?因为爱面子,攀比在中国一直很是流行,大到城市建设,小到吃饭穿衣,动辄国际名牌,张口世界第一,就是家里养一条狗,还要经常拉到一起溜溜,溜的过程是比较的过程,但凡能找出一星半点自己的狗胜于他人的狗的地方,狗不知道有没有感觉,养狗的人顿时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往往会面色潮红,艳若桃花,而失败者则垂头丧气,恨狗不成钢。
生儿育女就更不用说,父母再累死累活,都不能让儿女在人面前矮一分,‘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
一旦孩子考个大学啥地,就跟母鸡变凤凰,是很能光宗耀祖的事情,大肆张扬一下,老少脸上都有闪光了。
爷爷们,一代一代经常讲:人有脸,树有皮;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
关 。面子 一 定 意 义上 代 表 着人 的 尊 严 , 当爱 面子 是 人 对 自身形 象的 维 护 , 是 爱 面子 超 过 一 定 适 但
限度 , 则是 脱 离客 观 实际 的虚 荣 心 的表 现 , 至 成 为 弄虚 作 假 的 社 会 心理 基 础 。 甚
[ 键 词 ] 国人 ; 关 中 面子 ; 会 互 动 ; 象 管理 ; 社 印 文化 心 理
中 国人 心 目的 地 位 非 同一 般 。
一
行分析 . 他认 为 人 的 面 子是 其 “ 会 地 位 或声 望 的 函数 ” 中 社 ,
国人 通 过 面 子功 夫 来 进 行 权 力 游 戏 ,并 影 响 和 改 变 资 源 的 分 配 方 式 。 ㈣陈 之 昭对 脸 面 问题 进 行 了实 证研 究 , 面子 把 定 义 为 “ A我 或 自我 涉 人 的 对象 所 具 有 且 为 自我 所 重视 在
国人 所 讲 的 “ 面 ” 仅 仅 指 头 的前 而部 分 , 意 思 比我 们 脸 不 其 所 能 描 述 的或 者 所 能理 解 的还 多 。 到 2 直 0世 纪 4 0年 代 . 胡
先 缙 才 以 中 国人 的 身份 向西 方 礼 会 介 绍 了 中 国本 土 的面 子 概 念 . 后 出现 了一 系 列 面子 的跨 文化 研 究 。 围 网关 于 中 此 中 国 人 “ 子观 ” 调 查 表 明 . 面 的 认为 “ 面子 ” 中周 人 社 会 交 往 在 中 很 重 要 的 占 8 -3 : 为 一 般 的 占 1 .8 : 为 不 重 要 33 % 认 1 % 认 9
的 仅 占 26 % 。认 为 “ 子 ” 为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 不 上 好 .1 面 作 谈 不好 , 反正 很 有 用 的 占 5 . %; 为 是 文 化 中 的糟 粕 , 该 10 认 O 应 抛 弃 的 占 2 - % : 为 非 常好 , 于人 际 沟通 的 占 1 . %; 83 5 认 利 56 0 而 认 为有 没 有 面 子 无关 紧要 的 仅 占 50 % …可 见 . 子 在 . 6 面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面子文化的内 涵:包括自尊、 虚荣、攀比、
炫耀等方面
面子文化的影 响:可能导致 人际关系的紧 张、社会矛盾 的加剧以及个 人心理的失衡
面子文化的形 成原因:包括 传统文化背景、 社会价值观、 个人心理需求 等多方面因素
面子文化的内涵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面子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关心和尊重
送礼:中国人 常通过送礼来 表达情感和维 系关系,礼品 通常与受礼者 的身份地位有
关
宴请:中国人 喜欢在宴席上 交流感情,餐 桌礼仪也十分 重要,座次、 敬酒等都有讲
究
面子功夫:有 些人为了维护 面子会做一些 表面上的功夫, 比如摆阔、炫
耀等
家庭生活中的面子
家庭聚会中的面 子表现
亲戚交往中的面 子观念
面子文化的重要性
维护个人尊严和 地位
促进社会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 稳定
推动经济发展和 消费
增强民族凝聚力 和自豪感
03
面子文化的发展历程
章节副标题
古代的面子文化
起源:面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 表现:古代的面子文化通过礼仪、礼节、面子功夫等表现出来 特点:古代的面子文化注重形式和仪式,讲究面子功夫的运用 影响:古代的面子文化对现代社会仍然产生着影响,如人际交往中的面子观念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近代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的发展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面子文化的影响
现代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的定义 与内涵
现代面子文化的 表现形式
现代面子文化的 影响与作用
现代面子文化的 未来发展趋势
04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
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面子与脸能解释和调节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面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机制,它与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熟人社会和儒家文化相关。
面子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人的尊严,适当爱面子是人对自身形象的维护,但是爱面子超过一定限度,则是脱离客观实际的虚荣心的表现,甚至成为弄虚作假的社会心理基础。
标签:中国人;面子;社会互动;印象管理;文化心理Arthur Smith最早对中国人的面子作了研究,他认为中国人所讲的“脸面”不仅仅指头的前面部分,其意思比我们所能描述的或者所能理解的还多。
直到20世纪40年代,胡先缙才以中国人的身份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中国本土的面子概念,此后出现了一系列面子的跨文化研究。
中国网关于中国人“面子观”的调查表明,认为“面子”在中国人社会交往中很重要的占83.33%;认为一般的占11.98%;认为不重要的仅占2.61% 。
认为“面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谈不上好不好,反正很有用的占51.00%;认为是文化中的糟粕,应该抛弃的占28.35%;认为非常好,利于人际沟通的占15.60%;而认为有没有面子无关紧要的仅占5.06%。
〔1〕可见,面子在中国人心目的地位非同一般。
一、面子的文化心理含义面子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中国人对面子的重视,有时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即面子有时甚至比人的生命还重要。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
因此,胡先缙把面子定义为人从社会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得见成就的承认。
〔2〕金耀基把面子分为社会性的面子和道德性的面子。
〔3〕何有晖认为,面子是个人由于地位和贡献而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尊重和顺从。
〔4〕翟学伟的面子定义是个体对做出良好行为后的自我评价及在他人心目中的序列地位。
乐国安认为“面子首先是个体的自我拥有、自尊的表现,然后再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得以实现。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脸与面子来解释与调节社会行为。
中国的面子文化和管理对策
中国的面子文化和管理对策【摘要】“面子”作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给中国人的工作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
本文简单探讨了面子的内涵以及其与管理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面子;面子文化;管理;对策“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中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人用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一条重要标准。
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林语堂认为,“面子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
那么,中国人常说的“面子”,到底是什么?这在企业管理中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一、面子的内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有国内外学者将面子纳入到社会科学探讨的领域,不同的研究者对面子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简单来说,中国人的“面子”是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面子是个体根据他在社会网络中占据的地位、合适的角色表现和被人们接受的行为操守,而要求别人对其表现出的尊敬和顺从,是个体藉由行为或社会性资源展现其自我价值、寻求他人确认且受到意外的认同时,凸现与个体内心的自我价值与相应体验。
1、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我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的主观判断,它源于自我的觉醒,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
在世俗社会中,确认自我价值的关键在于赢得他人与社会的认同,明确自己在社会与他人心中的地位或价值。
当认同自我价值的诉求与回应出现冲突时,他人认同个体自我价值的程度偏离了个体的预期,面子便得以凸显。
可见,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面子实质上是个体对自我在他人心中的价值与地位的高度关注。
2、社会资源是“面子”的象征。
所谓社会性资源,是指个体藉由能力、品格、成就而获得的权力、财富、地位、社会声望等公众性资源和他人信任等人际性资源的总和。
个体通过行为展现能力、品格,取得成就,能力、品格、成就赢得社会认同转换为社会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实质上是自我价值的社会标定。
如何看待“面子文化”?
如何看待“面子文化”?如何看待“面子文化”我们再来解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文化”,它是“实事求是”的最大敌人,不是技术上不能“实事求是”,而是人们几千年以来一直都不愿“实事求是”。
正是它的顽固存在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
因此,在中国社会关系网络中,由于面子不仅牵涉到个人在其关系网中的地位高低,而且涉及他被别人接受的可能性,以及他可能享受到的特殊权力,因此,在中国社会中,“顾面子”便成为一件和个人自尊,甚至是个人利益密切关联的重要事情。
“面子”侵蚀着组织的执行力在华人社会里,有所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暗室”的原则。
中国人绝大多数都“好面子”,无论阶层高低,即使在穷苦的农村也不妨碍“有面子”,因为这意味着他得到了周傍的尊重与认同,体现了独特的价值与地位。
掌权者更有资本获得“面子”,通过对资源给予的掌控,逼迫周边社会给予其“面子”;如果有人不给其“面子”,他则可能就不给予该人资源了,或者是开始所谓“穿小鞋”;而是否能够获得资源、利益,可能不是你是否能干、有想法,而在于你是否能够给掌握资源的人“面子”。
如此一来,是否有“面子”,是否能给别人“面子”,成为了社会评判的重要尺度,而不是将创造价值、贡献社会等作为标准。
“面子”文化终于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内化在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中,具备着强大的、持久的延续惯性;即使在今天的中国,面子文化依然是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
在中国社会里,不论是上对下或下对上的关系方面,一个善于“做人”的人,通常都是善于顾及他人面子的人,他会为了在公开场合不驳别人的面子,明明不同意却不提出反对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是为了给别人添加面子,而表示赞同这个方案。
因此,中国绝大多数组织中的绝大多数议案在“面子”的干扰下,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甚至是应有的争论,就被轻松通过了。
而中国组织没有法治习惯,因此,被轻松通过的方案被轻松地“不被执行”,因为领导者的面子被照顾了,他也需要照顾下属的、同事的面子,这样一来,“不执行“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面子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压力
面子文化可能引发社会压力,人 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某些不理 智的行为,甚至产生攀比心理。
经济发展
面子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推 动作用,例如高端消费市场的发 展与人们追求面子的心理密切相
关。
人际关系
面子文化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人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某些行 为,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其中“礼”就 是指人们应该通过遵守礼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子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一种重要 的文化现象。
面子文化的特点
重视社会评价
面子文化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因此人们会非常重视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为了 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人们会努力表现自己,争取在公共场合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人们理性看待面子,不盲目追求 物质和虚荣,重视内在修养和精神层 面的满足。
增强自我认知
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 在维护面子的同时不过度牺牲自我。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鼓励人们在社交中注重真实和真诚, 减少功利和虚伪的成分。
弘扬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
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中关于面子的积 极观念,如重视荣誉和尊严,将其与 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中国面子文化》ppt课件
目录
• 面子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 面子文化的影响 • 面子文化的形成原因 • 面子文化的现代挑战与应对 • 面子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面子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是指在中国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和保护自己的面子。面子不 仅代表了个人的尊严,也代表了社会地位和声望。
论中国人的面子心理
140论中国人的面子心理文/唐肖萌摘要:面子代表着社会认可,面子心理在中国普遍存在。
面子心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儒家文化传统、农耕文化传统,国人大气、圆满的心理期盼以及重人情的社会氛围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面子心理伴随着社会人际交往而产生,依赖他人,并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面子心理有利有弊,影响深远。
关键词:面子心理;含义;成因;特点;影响面子心理在中国源远流长,好面子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多少都有的心理特点。
面子心理形成原因复杂,影响深远。
一、面子的含义对于面子的内涵,中西方有不同的看法。
(一)西方人眼里的面子西方研究面子的代表学者戈夫曼认为“面子指在特定的社会交往中,个人成功地获得其向他人声讨的同时也使他人认为他应该获得的社会正向价值,他是一种以被认可的社会属性加以描画的自我意象。
”[1]这一提法强调正向的社会价值和个人渴望被社会认可的心理状态。
美国人类学家布朗和列文森将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他的愿望受人顺存,他的自我形象被人认可和赞许。
负面面子指的是社会成员希望其行动不被人干涉,即具有行动的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
”[1]这一提法对面子的认知更为全面。
(二)中国人眼里的面子胡先缙女士较早提出面子的概念,她认为“面子是人从社会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得见的成就的承认。
面子代表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依赖于外界环境。
”[1]这一概念指出面子源于社会的承认与认可,依赖于他人而产生。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金耀基先生进一步将面子区分为两个层面:“社会性的面”、“道德性的面”。
在这一认识中,“社会性的面”侧重社会认可。
“道德性的面”侧重个人的自律能力和道德操守,面子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
综上所述:面子代表着社会认可,表现个人获得他人认可和赞许的期望,有时也包括个人为了获得这种认可所付出的努力。
面子心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面子心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对当代社会面子心理现象的解读
加 以总结 ; ( 2 ) 当 代 社会 面子 的功能。面子在 当今社会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明显的作用 , 可以说达到 了一种流行 的
水平。 面子在 中国社会之流行, 主要是 因为它有许 多实际功用, 主要总结 了四个方面的实际作用 : 缓冲人 际交往矛盾、 表现和宣泄 自我、 成为社会互动资源 、 关系 网络 自治。面子心理对 中国人的生活贡献 了不少 , 不失为一种 “ 黏合剂” ; ( 3 ) 对面子心理 的发展和展望。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 , 面子心理 的影响根 深蒂固, 潜移默化。在未来的社会发展 中,
与西方社会所倡导的平等 、自由、 竞争的文化环境不 同,
中 国古 代 强 调 个 人 必 须服 从 于 社 会 和 群体 的利 益 ,不 提 倡 个 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有所联系, 所以不可避免地与关系网内他人 很 多 时候 中国人 的矛 盾 处理 方 式 看似 是 回避 , 然 则 体 独 立 意识 , 强 调群 体 利 益 高 于 个 人利 益 , 注 重群 体 合 作 , 个 产 生矛 盾 , 人 没 有 面子 就 会 给 群 体 丢 面 子 。 1 - 3人 情 社 会 是“ 有 所 失必 有 所 得” , 其 内涵符 合 中国 文化 “ 和” 的取 向 。
在当代方社会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竞争的文化环境不同这样一个由关系主导的社会相互都存在资源入与人之间不中国古代强调个人必须服从于社会和群体的利益不提倡个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有所联系所以不可避免地与关系网内他人体独立意识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群体合作个产生矛盾很多时候中国入的矛盾处理方式看似是回避然则人没有面子就会给群体丢面子
面子 , 其 文化 影 响深 远 , 主 要 起 源 于 中国 古代 家 族 制 度 、 封 建 程 度 上 可 以称 现在 的社 会 为 儒 教 社会 。 另一 方 面 ,在社 会 生
面子观念
• 消极方面 什么事情都“讲面子”、“爱面子” 导致:社会关系更趋复杂与微妙 报复手段以维护或挽回自己的面子 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 违背自己的意愿,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触犯社会规范、法律法规(懒昌鑫)
Hale Waihona Puke 2.“面子”的个体意义 其一,“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 其二,“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 --给面子,伤面子, 自尊 其三,“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自我的主 观要求的反映。 --君子,道义,善,德才兼备
正是 因为中国人什么事情都“爱面子”、 “讲面子”,为了顾惜“面子”, 争光争气 讲排场 抖阔 盲目攀比 贪污腐化 收受贿赂 违法乱纪,等等。
•
"
人与人之间也才会 讲“人情” 顾“脸面” 重“礼节”彼此礼尚往来,相处融洽。 或者"打破情面,撕破脸皮、 翻脸不认人
二、“面子”的产生 “面子”作为反映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社 会心理现象,虽然被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但作为个体的中国人讲,“面子”不是中国人天生 就有的,而完全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社 会互动而逐步产生的。 --eg :孩子与母亲, 一人独自在家喝酒与在宴席上或其他正式的 场合的表现
The end
• 三、“面子”的意义 1.“面子”的社会意义 积极意义:“面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换资源, 因而在人际互动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使复杂的 社会关系变得和谐与稳定。 这就要求人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到 --“泛爱众而亲仁,人人平等” --“顾面子” --“给面子” --“碍面子” --“讲情面” --“不看僧面看佛面”
面子观念
----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
“面子”是 中国人在社会互动 中产生 的一 种 典
浅谈面子及中国的面子文化
摘要:面子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人的面子情结源远流长甚至形成了独特的面子文化,影响着人们的面子心理也调节着社会行为和关系。
面子文化的形成既与自然条件有关,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它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的特点,并对个人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互动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面子;中国人;面子文化一、面子的内涵(一)国外面子概念的研究面子的内涵是多元化的,多维化的,多层次的。
许多西方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面子的内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
比如西方研究面子的代表学者戈夫曼提出面子指在特定的社会交往中,个人成功地获得其向他人声讨的同时也使他人认为他应该获得的社会正向价值,它是一种以被认可的社会属性加以描画的自我意象。
戈夫曼提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强调了社会交换和自我、他人的认同。
美国人类学家布朗和列文森在沿用戈夫曼的面子概念的同时,提出了对修辞学界、语用学界和社会语言学界影响重大的面子理论,他们认为面子可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
正面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他的愿望受人顺从,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赏和赞许。
负面面子指的是社会成员希望其行动不被人干涉,即具有行动的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凡是有违交际者这种自由愿望的言语行为就是对交际者负面面子的侵犯。
其强调个人行动的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代表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
sepener-oatey 则从面子和身份的关系分析建立了关系管理模型,认为“面子与身份都与个体本身的一些特征有关,只不过前者通常与一些受到社会积极评价的个体特征或特性相联系,而后者不仅包括社会积极评价的个体特征或特性,还包括那些受到负面评价或执行评价的那些个人特征或特性。
”4此外sepener-oatey在分析日常生活交际情景中涉及的面子时还第一次使用了“面子敏感因素”。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把面子定义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当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
“失去面子”则是由于没能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至于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许或认可。
中国人的面子心理
论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基于社会学角度吴诗倩摘要:社会上对中国人的面子心理的争议一直是纷纷扬扬的,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这一问题:(1)举出实例并分析这一社会问题;(2)解释面子内涵与特征;(3)分析中国人对面子的人情运用;(4)辩证看待其利弊情况(5)用正确态度对待。
关键词:中国人面子褒贬人情运用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林语堂认为:“面子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强调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鲁迅一生中也曾多次谈到面子,说它是“中国精神的纲领”。
由此可见这一心理从古到今都是存在的。
据上海市婚庆行业协会过去的一项调查,2007年上海市每对新婚夫妇平均结婚花费逾19万(不含房子、车子),稍高端的结婚夫妇则超过30万元,其中一半以上的费用由父母承担。
同样,杭州新人结婚花费超过20万的占七成。
这就是中国人什么方面都喜欢讲排场的表现,直接原因就是面子心理。
年轻人结婚,为了讲究排场,即使收入并不充裕,仍然咬咬牙买了所谓的新婚必需品,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么,最终使这场婚礼变成了不堪重负的甜蜜负担。
在饭桌上,只要是请客,不论人多与否,都喜欢摆上满满的一桌,而一桌饭菜,不管多贵,总会剩一半桌,即使在浪费可耻到处倡导的年代,这种现象始终没有消失;还有些人即使没有工作,仍然坚持到高档名品店购置新衣,过着曾经自认为体面地生活;亲朋好友有喜事,即使借钱,也要送份厚礼,诸如此类。
当然这些,我们平时是看在眼里的。
那么说些久远一点的,想必大家对项羽乌江自刎这件事有所耳闻。
项羽被刘邦打败逃到乌江,此时乌江亭长早已准备好了船,并请项羽尽快渡江,以图他日东山再起,但项羽却说:“我和江东八千子弟兵一起出来打天下,如果我战败而独自回去,即使江东父老怜悯我奉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为了不失去面子,一代西楚霸王自刎而死。
在项羽看来,面子比生命更为重要。
远不止这些,各个地区各种面子工程的曝光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白宫”、“油漆版植树造林”等等。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个人社会地位的重 要因素之一。黄光国认为,“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愈大,其 中有权有势的人愈多,他在别人心目中的权力形象也愈 大”。黄光国提出的人情与面子模型本质上是西方社会交 换理论的本土运用,这个模型第一次在理论上将“面子”、 “面子工夫”、“人情”、资源的请托联系在一起。依照 人情法则,资源支配者接受了别人的宴请或礼物,欠了对 方人情,便有回报的义务。宴会愈丰盛,礼物愈贵重,欠 下的人情也愈多。当对方开口要求帮忙时,资源支配者便 难以回绝。如此一来,请托者对资源支配者便有较大的影 响力,比较能够影响他支配资源的方式。黄光国认为请托 者能否得到资源分配者的资源,就取决于他的“面子工 夫”,即拉关系或加强关系能否成功,获得资源是“有面 子”的事,得不到资源则是“丢面子”的事。看起来, “面子事情”通常是个人不太情愿做的事,可是为了保持 名声和扩大社交关系,个人还是非做不可。
面子的社会功能之社会控制功能
• 儒家思想在总体上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因此,“脸面”的作用能使人们做到忍让、恭敬。
• 温顺等朱瑞玲认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面子是 一个经社会认可的“自我”,也是个人社会影响 力的代称。为了追求面子即有利的自我意像,个 人逐渐习得各种符合社会规范的因应行为模式。 可见,面子具有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的作用。
面子心理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 定义:个人所声称的、而且为他人所认可的社会 尊严或公众形象;它在有来有回的互应前提下与 特别待遇、行为标准及个人期待、他人对待自己 的方式相联结。(何友晖、周美伶)
—这一定义较为完善,对面子形成的标准上兼顾了
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并指出了面子的社会互动 性,看到了面子在社交中对个体及交往对象的影 响。
The end,thank you!
面子的社会功能之符号象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评价,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就无所谓面子。 自我意识影 响着一个人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在不同的 情景中,自己应该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以及这种印象会对 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所以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就 会注意和考虑到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与“面子”有何关系,并 确保自己的言行和特定的社会情景相一致, 以协调自己与 他人的社会关系。
角色期待的外在化:面子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但面子 又是个体的角色期待。 同一件事在有些人看很丢脸,也许另 一些人看却是很有面子的。 所以面子是个体对来自他人印 象的主观感受、主观判断、主观评价和角色期待的外在化。 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客观的, 而个体对这些态度 和行为的体验、感受、评价、期待却是主观的。
— 52 —
不认识谁,个人荣辱并不被他人关注,但只要他们之间有一 个共同的熟人做中介,便立刻与面子有了联系。
二、 面子形成的社会机制 “面子”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 与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有关。 传统中国社会以家族为核心, 这就决定了个人荣辱与 家族紧密相连。 古人状元及第后,都要衣锦还乡、祭祀祖先, 以便让他的荣誉为整个家族挣到面子。 中国长期受儒家文 化 熏 陶 ,儒 家 伦 理 的 核 心 之 一 就 是 “礼 ”,如 君 臣 之 礼 、父 子 之礼、 夫妻之礼等。 它的实质是做人必须严格遵守道德教 化。 又因儒家提倡“和为贵”的人际交往原则,所以,给别人 “留几分情面”就成了维护人际和谐的重要手段。 此外,中国 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即人情社会,在其中个人的地位 并非依赖成就,而是家族和他人的眼光,尤其是伦理评价。 其特点是由于社会公共领域没有形成,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 过私人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 在熟人社会的特 定语境中,人们往往关注自己在周围人心中的地位,以寻求 和捍卫自己的优越或优势地位, 确保自己在他人面前保持 体面和尊严,因此在熟人社会里,人们往往用人情和面子来 组织人际关系,平衡人际矛盾,谁的面子大,谁的话语权就 大,面子已经成为一种区域性、地方化的价值符号。 面子不是天生就有, 而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社会 互动逐步产生的。 若个体不与他人发生社会互动,面子就没 有存在意义,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通常,人们为了达到与 他人协调关系,实现社会互动理想效果的目的,有时就需要 利用面子这一无形的社会资源来进行交换。 面子只有在社 会互动中才能产生, 也只有在社会互动尤其是人际互动中 才能获得。 首先, 一个人是否有面子不是由他自己的个体活动所 能决定,而是由交往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决定。 〔8〕个体只能从 别人那里获得或丢失面子,而不能从自己身上获得或丢失。 所以,面子必须通过社会互动才能存在。 在互动中,我们交 往的对象是面子的施予者,只有当施予者有施予的可能时, 我们才有可能获得面子;对方施予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我们 得到面子的大小。 因此,面子的存在离不开人际交往。 其次,面子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显示出来,并获得测 量和检验。 〔9〕个体究竟有无面子,有多大的面子只有在特定 的人际交往中,从他人对主体的态度和行为中才能感觉到, 也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形成。 在群体中不同的人由于交 往方式和交往深度的不同, 其受到成员尊敬程度以及与成 员关系的密切程度也相应不同, 这种差别决定了一个人有 无面子以及面子大小。 所以,离开社会互动,面子不仅无法 存在,无法表现,也无法测量和检验。 再次,从心理发展来看,爱面子与人的社会化及其所处 环境密切相关。 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人越来越重视 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越来越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 态度。 用 〔10〕 米德的“自我”理论来看,这便是一种社会化了的 “自我”,是社会化的结果。 用舒茨的变形自我理论来看,面 子体现出一种变形自我, 即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活动同 时进行的意识活动所把握的,存在于个体自我之中,却是被 对象化出来的符合自己主观期待的我。 若没有他人的态度
[关键词]中国人;面子;社会互动;印象管理;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 — 03
Arthur Smith 最早对中国人的面子作了研究,他认 为 中 国人所讲的“脸面”不仅仅指头的前面部分,其意思比我们 所能描述的或者所能理解的还多。 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胡 先缙才以中国人的身份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中国本土的面子 概念,此后出现了一系列面子的跨文化研究。 中国网关于中 国人“面子观”的调查表明,认为“面子”在中国人社会交往 中 很 重 要 的 占 83.33%;认 为 一 般 的 占 11.98%;认 为 不 重 要 的 仅 占 2.61% 。 认 为 “面 子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谈 不 上 好 不好,反正很有用的占 51.00%;认为是 文化中 的 糟 粕 ,应 该 抛弃的占 28.35%;认为非常好,利于人际沟通的占 15.60%; 而认为有没有面子无关紧要的仅占 5.06%。 〔1〕可见,面子在 中国人心目的地位非同一般。
他人的互动得以实现。 ” 在中国文化中, 人们常用脸与面子来解释与调节社会
行为。 当用脸和面子来解释与调节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时,是 取其引申义,即中国人的面子观。 胡先缙第一次对中国人的 “脸面”现象进行了解读,她认为中国社会将个人行为的标 准分为两类: 面子代表因达成社会认可的实质成就而获得 的声誉,是属于社会地位的拥有;脸则代表个人在道德规范 履行上的名誉。 〔5〕黄 光 国 从 权 力 游 戏 的 角 度 对 脸 面 问 题 进 行分析,他认为人的面子是其“社会地位或声望的函数”,中 国人通过面子功夫来进行权力游戏, 并影响和改变资源的 分 配 方 式 。 〔6〕陈 之 昭 对 脸 面 问 题 进 行 了 实 证 研 究 ,把 面 子 定义为 “在自我或自我涉入的对象所具有且为自我所重视 的属性上,当事人认知到只要他人对该属性之评价后,所形 成之具有社会意义或人际意义的自我心像。 ”朱瑞玲认为, 如果把面子视为社会地位即个人成就的同义词, 则完全否 定了其心理与行为的意义。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面子是一个 经社会认可的自我,也是个人社会影响力的代 称 。 [7]佐 斌 通过对脸面问题的实证研究认为, 中国人认定的丢脸行为 分为四类:违背道德的行为、隐私暴露的行为、能力缺陷行 为和不良习惯行为,并且认为前两者主要和丢脸有关,后两 者主要和丢面子有关。
一、 面子的文化心理含义 面子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中国人对面 子的重视,有时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即面子有时甚至比人 的生命还重要。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 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 因此,胡先缙把面子定义为 人从社会成就而拥有的声望, 是社会对人看得见成就的承 认。 〔2〕金耀基把面子分为社会性的面子和道德性的面子。 〔3〕何 有晖认为, 面子是个人由于地位和贡献而从他人那里获得 的尊重和顺从。 〔4〕翟学伟的面 子 定 义 是 个 体 对 做 出 良 好 行 为后的自我评价及在他人心目中的序列地位。 乐国安认为 “面子首先是个体的自我拥有、自尊的表现,然后再通过与
— 53 —
避免他人的轻忽和蔑视,而表现出来的佯装行为中。 对面子 的维护, 一方面是为了符合社会的共同价值规范以获得群 体的认可和赞同,不被群体所排斥和鄙弃;另一方面也是出 于在社会交往中维持或扩大社会资本的需要。 从面子行为 来看,炫耀性是其外在特征,其本质仍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 中的人在社会互动中,显示自己在权势、财富、声望等方面 优势地位的一种努力。
2010 年第 1 期 (总第 61 期)
●●观察与思考
理论观察 Theoretic Observation
No. 1, 2010 Serial No. 61
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
张艳丽,司汉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面子与脸能解释和调节中国人的 社会行为。 面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机制,它与中国传统的家族制度、熟人社会和儒家文化相 关。 面子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人的尊严,适当爱面子是人对自身形象的维护,但是爱面子超过一定 限度,则是脱离客观实际的虚荣心的表现,甚至成为弄虚作假的社会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