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详解.

合集下载

肠系膜脂膜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肠系膜脂膜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恶性 肿瘤 的关 系。方法 回顾性 分析 3 7例 MP患者的 临床 及 CT影像 学资料 。结果 3 7 例 MP患者 中,2 4 例 ( 6 4 . 8 6 %) 没 有 明显症 状 ,1 3 例 ( 3 5 . 1 4 %)有症 状者常见症状 为腹痛 (1 0 / 1 3) 、腹胀 ( 6 / 1 3) 、体质 量 下 降(5 / 1 3) 。CT 扫 描 均 显 示 小 肠 系膜 脂 肪 密度 增 高 , 伴 多发 小 结 节 , 假 包 膜征 见 于 2 3 例 患者 ( 6 2 . 1 6 %) , 脂肪环征 见于 2 ( ) 例患者 ( 5 4 . 0 5 %) 3 7例 患 者 中 ,2 1 例 ( 5 6 . 7 6 % )发 生 于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 1 6 例 ( 4 3 2 4 %) 为非肿瘤 患者。结论 MP患者 多数 不具有 明显 症状 ,而具有 比较典型 的C T影像 学特征 ,且 多数 患者伴发 恶性肿 瘤 ,MP可 能是 恶性 肿瘤 的伴 随现 象。若 C T发 现 MP ,有 必要进 一步 明确患者 是否 患有 恶性
Pa nni c ul i t i s
扫后 行 动 脉 期 、门脉 期增 强 扫 描 。增 强 扫 描采 用 非 离子 型 对 比剂 碘海 醇 或 优 维 显 ( 3 0 0 m g I / m 1 ),高 压 注射 器 以 3 . 0 m l / s 流 率 经 手
L I Ha o W ANG F e i S HI Y a n W ANG Y e q i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Ra d i o l o g y ,
5 6 Ch i n a Co n t i nu i n gMe d i c a l Ed u c at i o n V o L 9 No 2 3 -医 学 影 像 观 察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介绍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肠系膜和脂膜组织中。

它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或创伤引起,可导致肠系膜和脂膜的炎症反应和改变。

2.影像学检查方法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检查通常包括以下方法:2.1 腹部CT扫描: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肠系膜的增厚、结节形成和脂肪层的浸润等表现。

2.2 腹部MRI扫描:MRI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肠系膜和脂膜的图像,能够显示病变范围、程度及相关结构的受累情况。

2.3 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肠系膜腔和脂肪层的异常回声,并可以评估血流情况。

3.影像学表现3.1 肠系膜增厚: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肠系膜可出现不对称性的增厚,厚度通常大于5mm。

3.2 结节形成:肠系膜脂膜炎可导致肠系膜上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融合成片状。

3.3 脂肪层浸润:在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腹腔内观察到局部或弥漫性的脂肪层浸润,脂肪密度减低。

3.4 血管增粗:肠系膜脂膜炎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肠系膜血管扩张和增粗。

4.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肠系膜:位于腹膜的内层,固定于胃肠道,包裹着肠道组织。

5.2 脂膜:肠系膜外的一层脂肪组织,具有保护和支撑肠系膜的作用。

5.3 炎症反应:机体对感染、损伤或其他刺激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5.4 自身免疫: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的异常现象,导致炎症和损伤。

5.5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多次X线扫描得到断层图像,可以观察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5.6 MRI扫描: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人体内脏器官的高清影像,对组织结构和病变进行评估。

5.7 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进行医学诊断的方法,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

肠系膜脂膜炎的超声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超声表现

肠 系膜 脂 膜炎 的超声 表现
王琴
摘 要
目的 探 讨 肠 系膜 脂 膜 炎在 超声 上 的 影 像 学 表 现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4例肠 系膜 脂 膜 炎 的 超 声 表 现 。其 中最 初 2例 经 组 织 病 理 学 证 实 ;第 3 例有症 状患者超声诊 断后经 C T证
De p a r t me n t o f Ul t r a s o u n d,t h e F i r s t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Co l l e g e o f Me d i c i n e Z h e j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Ha n g z h o u,Z h e j i a n g 3 1 0 0 0 0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u l t r a s o n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e s e n t e r i c p a n n i c u l i t i s .Me t h o d s Re t r o —
见C T上表现的 “ 假包膜” 。高 回声 团块 内可 见 正 常 的 肠 系 膜 血 管 ,血 管 走 形 正 常 ,未 见 明显 受 压 、 狭 窄 ,C T上 的 “ 脂肪 环征” 在 超 声 上 表 现 不 明显 。 高 回声 团块 内 另 可 见 多 枚 淋 巴结 回声 。
结论
肠 系膜 脂 膜 炎在 超 声 上有 一 定 的 特 征 性 表 现 ,超 声 是 诊 断 肠 系 膜 脂 膜 炎 一 种 有 效 的影 像 手 段 。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该疾病。

二、背景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以肠系膜和脂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其病因复杂,常见的包括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外伤等。

该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影像学检查成为其诊断的重要手段。

三、影像学检查方法1·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能够帮助观察肠道壁的增厚、血管扭曲和脂膜的厚度等特征。

2·CT扫描:CT扫描是最常用的肠系膜脂膜炎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全面观察肠系膜和脂膜的炎症表现,包括增厚、增强、水肿等。

3·MRI检查:MRI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肠系膜脂膜炎有一定优势,可以观察到肠道壁的充血、水肿和脂肪浸润等特征。

四、影像学表现1·肠道壁增厚:肠系膜脂膜炎的最主要影像学特征之一就是肠道壁的明显增厚。

增厚部位通常呈现节段性分布,以回肠和盲肠最为常见,常伴有弥漫性腹腔气液或脂液积聚。

2·肠系膜增强:CT增强扫描时,肠系膜和脂膜的血管呈现明显的增强,在炎症发生时,肠系膜的增强程度明显大于正常情况下,且呈团块状分布。

3·肠道血供改变:肠系膜脂膜炎常伴随肠道血供改变,CT或MRI检查可见纵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的扭曲和增粗。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肠系膜脂膜炎影像学检查示例图像。

2·相关研究论文和案例报告。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肠系膜脂膜炎:一种炎症性肠疾病,以肠系膜和脂膜的炎症为主要特征。

2·影像学检查: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观察和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3·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MRI检查:磁共振成像,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一、背景介绍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疾病,主要发生在肠系膜和脂膜之间。

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腹部CT扫描:腹部CT扫描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肠系膜和脂膜的显像。

通常采用薄层扫描,可进行增强扫描以更好地观察血管和炎症灶。

2·磁共振成像(MRI):MRI提供了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以显示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变范围和炎症的程度。

常用的序列包括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系膜和脂膜的病变情况,对于明确病变的性质和伴随病变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增厚:肠系膜脂膜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肠系膜的增厚,可导致肠系膜血管受压和狭窄。

在CT扫描中,可见肠系膜密度增高,MRI中肠系膜呈现高信号。

2·肠腔变窄:由于肠系膜的增厚和炎症的影响,肠腔可出现狭窄。

在CT扫描中,可见肠腔变窄,MRI中肠腔呈现狭窄及变形。

3·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系膜脂膜炎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的增大和增生。

在CT和MRI中,可见肠系膜淋巴结的增大,并伴有炎症的信号改变。

4·脂肪炎症: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变范围主要包括脂膜的炎症反应。

在CT和MRI中,可见脂膜的密度减低,信号异常,呈现炎性改变。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1·腹部CT扫描影像资料2·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3·结肠镜检查结果报告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肠系膜脂膜炎:一种炎症性肠疾病,主要发生在肠系膜和脂膜之间,可导致肠系膜和脂膜的病变。

2·腹部CT扫描: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腹部器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供高分辨率的肠系膜和脂膜的显像。

3·磁共振成像(MRI):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具有较好对比度的人体影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肠系膜脂膜炎的CT

肠系膜脂膜炎的CT
总结词
多发、密度不均、强化明显
详细描述
肠系膜淋巴瘤在CT上表现为多发的肿块,密度不均,强化明显,与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有显著差 异。
鉴别诊断三:肠系膜血栓形成
总结词
血管充盈缺损、血管闭塞、无强化
详细描述
肠系膜血栓形成在CT上表现为血管充盈缺损或血管闭塞,无 强化,与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有明显区别。
输标02入题
未来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病机制和病 理生理过程,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 特征。
01
03
未来可以通过开展临床试验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 讨肠系膜脂膜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Biblioteka 。04随着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影像学检 查手段应用于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为 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VS
预后
肠系膜脂膜炎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 素有关。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 治疗,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或病情 较重,可能会影响预后,导致复发或并发 症的发生。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罕见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CT表现具有一定 的特征性。
血管增粗
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肠系膜血管扩张和增粗,CT表现为肠系膜血管纹理增多、增 粗。
血管受压移位
炎症导致的肠系膜水肿和粘连可能压迫血管,使血管移位或受压变窄,CT表现 为血管走行异常或受压变细。
肠系膜淋巴结的改变
淋巴结肿大
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CT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直径可能超 过1cm。
其他因素
如腹部手术、创伤、放疗 等也可能诱发肠系膜脂膜 炎。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腹部疾病,包括肠系膜脂膜炎。

肠系膜脂膜炎是指肠壁或肠系膜的炎症性病变,常见于克罗恩病和其他炎症性肠病。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多层螺旋CT可检测肠壁的增厚,一般肠系膜脂膜炎的特征性表现为被动性肠壁增厚,即肠腔内患者与肠壁的腔隙消失,肠壁与邻近脂肪组织之间的间隙模糊。

这种特征性表现可以帮助鉴别肠系膜脂膜炎和其他疾病,如肿瘤等。

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改变。

在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中,脂肪组织常常显示为不均匀密度或模糊的结构,因为炎症引起了脂肪组织的水肿和纤维化。

这种特征性改变可以与正常脂肪组织进行区分,从而帮助确认肠系膜脂膜炎的存在。

多层螺旋CT还可以检测其他与肠系膜脂膜炎相关的表现。

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肠系膜血管的改变,如动脉狭窄和栓塞,这些改变常常是肠系膜脂膜炎的伴随病理。

多层螺旋CT还可以评估肠系膜周围的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受累情况,帮助了解肠系膜脂膜炎的程度和扩展。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1]简版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1]简版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腹膜后脂肪组织和肠系膜。

本文将介绍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和MRI。

其中CT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影像学表现1. 腹部脂肪层增厚:肠系膜脂膜炎的典型表现是腹部脂肪层的局限性增厚,形成一种固定的“帽子征”。

这是由于炎症所致的局部纤维化和肿物形成所引起的。

CT上可见脂肪层的密度增高,呈现为软组织密度。

2. 腹腔内包块形成:肠系膜脂肪层的增厚可能伴随着腹腔内包块形成。

这些包块通常由于局部纤维化和脂肪坏死所致,包块通常呈现为低密度区域。

3. 肠系膜和血管的改变:肠系膜脂膜炎可能导致肠系膜和血管的结构改变。

CT扫描上可见肠系膜的增厚和血管的压迫或闭塞,这可能导致肠系膜血供不足和肠梗阻的发生。

4. 淋巴结增大:肠系膜脂膜炎可能伴随着腹腔内淋巴结的增大。

这些淋巴结通常是由于炎症所致的反应性增生。

CT扫描可以明确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有助于判断炎症的活动程度。

诊断价值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是诊断的关键,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CT可以显示肠系膜脂肪层的增厚、腹腔内包块形成、肠系膜和血管的改变以及淋巴结的增大。

这些表现可以提示肠系膜脂膜炎的可能性,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并非特异,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如肠炎、淋巴瘤、肠系膜动脉瘤等。

因此,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腹部脂肪层增厚、腹腔内包块形成、肠系膜和血管的改变以及淋巴结的增大。

这些表现对于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然而,单独的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肠系膜脂膜炎,还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疑似患者,应积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随访,以确保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该疾病。

1:腹部CT扫描腹部CT扫描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以下是具体的影像学表现:1.1 肠系膜增厚: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肠系膜常常表现为不均匀的增厚。

增厚的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一般可达3-4mm。

1.2 混浊的脂肪:正常情况下,肠系膜脂肪应呈现均匀的高密度。

而在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中,脂肪组织常常呈现混浊的低密度,其内部可能有散在的块状高密度。

1.3 富血供征象: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肠系膜常常表现为充血和富血供征象,即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多发的小动脉和静脉。

1.4 淋巴结增大:肠系膜脂膜炎常常伴随着淋巴结增大,淋巴结的体积比正常情况要大。

2: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另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评估肠系膜脂膜炎的表现。

以下是具体的影像学表现:2.1 肠系膜增厚: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肠系膜的厚度,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肠系膜厚度常常增加。

2.2 强回声线:超声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肠系膜中的强回声线,这是由于炎症导致的纤维化和增生。

2.3 淋巴结增大: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的体积,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淋巴结常常呈现增大。

3:结束语以上就是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的详细介绍。

通过腹部CT扫描和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评估肠系膜脂膜炎的病情,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能对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肠系膜脂膜炎时有所帮助。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肠系膜脂膜炎:一种胃肠道疾病,指肠系膜和脂膜发生炎症和纤维化,常伴有肠壁增厚和淋巴结增大。

2:影像学表现:指通过影像学技术观察到的病变特征和改变。

3:腹部CT扫描: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超声检查: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成像和诊断的检查方法,适用于评估腹部疾病。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界清楚, 密度或信号均匀, 中等或轻度强化为主, 坏 死少见, 因此鉴别较为困难, 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 疫组织化学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M oon W K, I m JG, K i m JS, et al M ediast inal C astleman d isease : CT find ings J C om pu t A ssist Tom ogr , 1994 , 18: 43 46 2 李洪林, 石木兰 胸内巨 大淋巴结 增生 的影像 学表现 中华放 射学杂志 , 1996 , 30 : 769 772 3 M eador TL, M cLarney JK CT featu res of Castlem an d isease of the abdom en and p elvis A J R, 2000 , 175 : 115 118 4 Ki m TJ , H an JK, K i m YH, et al Castlem an d isease of the abdom en : i m aging spectrum and clin icopath olog ic correlat ion s J C om put A ssist Tom ogr , 2001, 25: 207 214 5 彭卫军, 周康荣 , 张蓓 , 等 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 CT 及 M R I表 现 放射学实践 , 2001, 16: 95 9 lem an B H yaline vascu lar and p lasma cell types of giant lymph n ode hyperplasia of the m ed iastinum and other locat ion s C ancer , 1972, 29 : 670 683 7 W e isenburger DD, N athw an i BN, W inberg CD, et al M u lt icentric angiofollicu lar lym ph node hyperp lasia : a clin icopathologic study of 16 cases H um Patho, l 1985 , 16 : 162 172 8 M cC arthy M J , V uk elja SJ , Banks PM, et al A ngiofollicu lar lym ph node hyperp lasia ( Castlem an s d isease) C ancer Treat R ev, 1995 , 21 : 291 310 9 Frizzera G C ast lem an s disease: m ore qu est ion s than answ ers Hum Patho, l 1985 , 16 : 202 205 10 M cA dam s HP, Christenson M R, F ishback N F, et al Castlem an d isease of the thorax: rad iological features w ith clin ical and h istopathologic correlat ion R ad io logy , 1998, 209: 221 228 11 王仁贵 , 宾怀有 , 那佳 , 等 胸部 Castlem an 病的 X 线和 CT 表 现与病理对照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 21 : 605 608 ( 收稿日期 : 2005 05 23 )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星:脂肪条索 长箭:炎性憩室和正常憩室
肠系膜淋巴瘤:常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增大,未治疗前很少出现钙 化,极少出现假包膜征和脂肪环征,腹腔积液少
见。
脂肪肉瘤:当脂肪或粘液成份多时,可表现为肠系膜根部脂肪密度 肿块,但密度常不均匀,无假包膜和脂肪环征,增强实
性成份强化。
分化型
去分化型
类癌:
起源于嗜络细胞,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 一种类型,以胃肠道和阑尾最好发。生长缓慢, 症状不明显,增强较明显强化,强化特点呈渐进 性。病灶远隔部位淋巴结增大。
密度不均匀的单个或多个软组织密度肿块,其 内可见脂肪密度和低密度囊变区。
:血管和肿块周围见“脂肪晕环”,肠攀 向四周移位。
脂肪环征
脂肪环征
代表血管和结节 周围残存的脂肪 组织。
④:由于脂肪坏死导致肿块中心钙化,纤维 化引起肠系膜回缩,肠管聚集。
软组织肿块,钙化,肠系膜退缩,需与 肿瘤鉴别
⑤:肠系膜脂膜炎均起自肠系膜根部,沿肠系膜长轴, 可直达小肠肠袢。
因此MR 对显示病变纤维组织和评价血管是否受累 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方法。 其它表现基本与CT类似 。
Case1
雾状肠系膜,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及散在纤维条缩影。
增强冠状位
治疗后
Case2
腹痛、间断性腹泻
雾状肠系膜,内可见大小 不等的结节影及散在纤维 条索影,可见假包膜。肠 系膜血管被包绕但未被浸 润。
膜纤维化收缩所致) 、锯齿状狭窄、扩张、肠梗阻。
1.5. 2
CT表现
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的有效方法,可明确显示病变 的范围,提示病变为良性的,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例可于术前 准确定位。通常以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化的程度
不同,CT表现各异。增强大多无明显强化。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诊断

3. 4 MRI 表现 MRI表现虽无特异性,但显示脂肪、软组织成份
和血管受累与否优于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最有 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①显示 不同组织的信号特点,如以纤维组织为主的肿 物,T2WI 呈低信号。②显示主要血管(SMA、SMV) 及其分支是否受累,血管正常表现为“流空效应”。 因此MR 对显示病变纤维组织和评价血管是否受累 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方法。
可出现致命的合并症。治疗上一般只需保守性治疗。若出现严 重并发症肠梗阻,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除了外科手术外,抗感染、 免疫抑制剂、化疗等根据临床选择使用。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诊断
肠系膜主要由脂肪及穿行于其中的供应肠道的动、 静脉和淋巴管构成。
Gudinchet 等早在1927 年Jura 提出“回缩性 系膜炎(Retractile mesenteritis ,RM) ,”1947 年 Pemberton 等描述“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 (mesenteric lipodystrophy ,ML) ,”直到1965 年 Ogden 等命名“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 ,MP) 。”有关MP 的命名较多,病理证 实:MP、ML 和RM代表同一种疾病。在组织学上炎
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化往往不成比例混杂存
在。肠系膜脂膜炎呈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 和纤维组织形成“假肿瘤结节”为特征的少见病。
• 肠系膜脂肪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是以腹部包 块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疾病,临床少见。 Crane(1955)首先报告于临床,Dgder(1960)对本 病的临床及病理做了详细的描述。指出该病是因 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系膜广泛增厚,继而纤维 化,故又称肠系膜脂肪肥厚症、肠系膜脂性肉芽 肿、原发性肠系膜脂硬化症、孤立性肠系膜脂营 养不良症、退缩性肠系膜炎、Weber-Christian病、 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等。本病大多数病人临床 经过良好,有自限性趋势。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该病。

以下是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的详细描述。

1.腹部CT扫描:a.肠系膜脂膜增厚:肠系膜和腹膜后脂肪组织灶状、结节状或弥漫性增厚。

b.巴氏间隙(pouch of Douglas)积液:在女性患者中常见,表现为位于子宫后方、直肠前方的液体积聚。

c.肠系膜血管增粗:CT图像上可见肠系膜血管增粗、扩张,伴有增强。

2.腹腔超声:a.肠系膜脂肪回声增强:肠系膜脂肪组织回声增强,呈现高回声。

b.弥漫性肠壁增厚:超声图像显示肠壁增厚,呈现为肠壁回声增厚。

c.邻近脏器受压变形:肠系膜脂肪组织炎症水肿可导致邻近脏器的压迫和变形。

3.磁共振成像(MRI):a.脂肪抑制序列显示:使用脂肪抑制技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肠系膜脂膜的炎症变化。

b.弥漫性或局灶性肠系膜增强:MRI图像上显示肠系膜或腹膜后脂肪组织的增强。

c.邻近器官受压或变形:相比CT,MRI对邻近器官的受压和变形更易于观察。

4.经内镜:a.肠系膜血管影像:通过内镜可直接观察肠系膜血管的变化,如增粗、扩张等。

b.肠壁炎症变化:内镜检查可观察到肠壁的红肿、水肿和溃疡等炎症变化。

5.小肠钡剂造影:a.小肠壁增厚:小肠钡剂造影可显示小肠壁的增厚,呈现为钡剂充盈的小肠壁增粗。

b.弥漫性或局灶性肠系膜改变:钡剂造影可显示肠系膜或腹膜后脂肪组织的异常改变。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肠系膜脂膜炎:一种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肠系膜和腹膜后脂肪组织的炎症和增厚。

2.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多次X射线照射获得多层次的断层图像。

3.巴氏间隙:位于女性盆腔的一个解剖空间,也称为直肠子宫窝。

4.腹腔超声:利用超声波探测器对腹腔进行检查和成像的一种无创医学检查方法。

5.脂肪抑制序列:一种MRI图像采集技术,通过抑制脂肪信号,增强炎症信号的显示。

6.MRI:核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共振原理对人体进行成像的一种医学技术。

2024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024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024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一、概述肠系膜脂膜炎(MP)是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Ju1a 在1924年首次描述其为"回缩,性肠系膜炎retracti1emesenteritis,Ogden等在1965年将其命名为肠系膜脂膜炎,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局部脂肪坏死和纤维化形成为典型特征,主要累及小肠系膜,空肠最为常见。

有研究称该病的发病率在0.16%~0.34%,男女比例约2~3:1,50岁以上多发,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厌食、腹胀、体重减轻等,肠梗阻较少见。

该病的其他命名包括Pfeiffer-Weber-Christian病、黄色肉芽肿性肠系膜炎、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收缩性肠系膜炎、硬化性肠系膜炎、脂肪硬化性肠系膜炎、脂肪瘤病和肠系膜脂肪肉芽肿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M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以独立发生,也可能与腹部手术或夕M 灯、胆结石、恶性肿瘤、血管疾病、肿块、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有关。

1 .腹部夕M灯及手术:Mahafza等的一项研究纳入了4758例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例,其中90例诊断为MP,其中的49%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该研究中,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MP患病率为9.2%(44/476),明显高于无腹盆部手术史患者的1.1%(46/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提示其可能与腹盆部手术或创伤相关,可能存在的MP遗传易感者在经过腹盆部手术或创伤后,结缔组织的愈合及修复反应异常,进而可能导致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生。

2 .恶性肿瘤:MP与潜在的恶性肿瘤之间关系尚不清楚,目前很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与MP之间有一定联系。

vanPutte-katier等对94例MP患者(48.9%合并恶性肿瘤)的五年随访研究显示,MP患者既往发生恶性肿瘤和/或并发恶性肿瘤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Scheer等对143例MP患者(74.8%合并恶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MP在恶性肿瘤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恶性肿瘤组。

肠系膜脂膜炎的CT及磁共振成像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CT及磁共振成像表现
断。
2 结 果
致 命 的 合 并 症 。治 疗 上 一 般 只 需 保 守 性 治 疗 。若 出 现 严 重
并发症肠梗阻 , 则 需 要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除 了 外 科 手 术 外 , 抗 感染 、 免疫 抑 制 剂 、 化 疗 等 根 据 临床 选 择 使 用 。 目前 肠 系 膜 脂 膜 炎 最 有 效 的影 像 学 诊 断 方 法 是 C T 和 MR I 。C T表现因炎性 渗 出、 纤维 化 、 脂 肪 坏 死 三 者 组 成 成 分 的不 同而 表 现 多 样 _ 2 ] 。典 型 C T 表 现 为 围 绕 肠 系 膜 大 血
于 任何 年 龄 , 最 常见 于 5 O ~6 0岁 , 男 : 女 比例 为 1 . 5: 1 . 0 。
9 O 以上患者累及小肠系膜 , 少数 可以发生于结肠 系膜 、 网
1 . 1 临床资料 : 回顾 分 析 我 院 2 0 1 0年 1月 至 2 0 1 3年 4月
的8 例肠 系膜 脂膜 炎患者 资料 , 其 中 男 性 5例 , 女 性 3例 ; 年龄 5 3 ~7 8岁 , 平均 6 7岁 。 临 床 表 现 为 : 5例 患 者 有 不 同 程 度 的腹 痛 、 腹泻 、 恶心、 呕吐 、 乏力, 发 现 腹 部 包 块 1例 , 8 例患 者中 , 1例 为 淋 巴瘤 确 诊 患 者 , 3例 曾 有 过 手 术 病 史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肠 系膜脂膜炎病 因较 复杂 , 大 多 数 为 原 因 不 明 的 特 发 性 病 变 。多 数 学 者认 为 , 部分肠 系膜脂膜炎与腹部 手术 、 外 伤、 感染 、 溃 疡病 等所 引起 肠 系 膜 损 伤 后 的非 特 异 性 反 应 有 关 。据 统 计 3 O 肠系膜脂膜 炎患 者与恶性 肿瘤有 关 , 如 淋 巴瘤、 慢 性 粒 细 胞 白血 病 、 骨 髓 瘤 等 。肠 系 膜 脂 膜 炎 可 发 生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概述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肠病,它主要累及肠系膜和脂膜,通常与其他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

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与自身免疫反应和基因遗传有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和评估中,影像学检查起到关键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1. 腹部X线:可评估肠袢的扩张、排气情况和钙化结节等,但其对肠系膜脂膜炎的检出率较低。

2. 腹部超声:可观察到肠段的厚ening,肠壁的回声增高,肠系膜的局部增厚,以及淋巴结的异常增大等。

3. 腹部CT扫描:是肠系膜脂膜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包括肠壁增厚、肠袢粘连、脂膜的异常增厚以及淋巴结的增大等。

4. MRI检查:在确定肠系膜脂膜炎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方面,MRI比CT更有优势。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不需使用放射性物质。

典型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肠壁增厚:肠壁的增厚是肠系膜脂膜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在CT图像中,肠壁呈圆形或卵圆形增厚,并且密度均匀一致。

增厚的肠壁还可能同时伴有层状剥脱的表现。

2. 肠袢粘连:肠袢粘连是肠系膜脂膜炎的另一个常见表现。

在CT图像中,肠袢之间出现沟壑状的粘连,致使肠袢之间无法自由移动。

3. 脂膜增厚:脂膜增厚是肠系膜脂膜炎的特征之一。

CT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肠系膜脂膜增厚,并且呈现出局部块状或连续的增厚区域。

4. 淋巴结增大:肠系膜脂膜炎还伴随着淋巴结的异常增大。

CT图像中可以观察到淋巴结的增大,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5. 其他表现:少数肠系膜脂膜炎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系膜下脂肪块状或结节状的密度异常,并且伴有腹腔积液的形成。

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在影像学表现上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包括肠壁增厚、肠袢粘连、脂膜增厚、淋巴结增大等。

肠系膜脂肪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肠系膜脂肪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肠系膜脂肪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肠系膜脂肪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肠系膜脂肪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肠系膜脂肪炎如何诊断鉴别,肠系膜脂肪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肠系膜脂肪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腹部CT、腹部MRI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沉率、血管造影*一、检查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升高。

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1、结肠或小肠双对比造影可见病变部肠管壁僵硬、张力减低,管腔狭窄,黏膜增厚、紊乱,管壁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并有肠管外压性移位变形,局部肠管有固定感。

钡剂通过缓慢、蠕动消失或减弱等。

2、结肠镜检查可见管腔狭窄,扩张不良,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触及易出血,有时有溃疡形成。

3、腹部B超可探及肿块,肿块呈内部低回声和边缘强回声的混合型回声以及肠系膜根部欠均的低回声肿瘤图像,肿块的边缘不清,与肠管关系密切。

4、CT平扫见肠系膜内脂肪CT值增高,表现为后腹膜的脂肪密度高于皮下脂肪,其内见有线条状密度增高的血管影,纤维化严重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内可见钙化。

增强CT见内部强化的线条状血管影是其特征,并可见增厚肠壁之内低外高"双晕征"(double halo sign),后者是良性病变的特有表现,其病理影像学基础是增厚肠壁的内侧低密度系粘膜下组织的水肿,外侧的高密度为浆膜下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5、血管造影可见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分支血管扭曲、受压、移位,无肿瘤染色及动静脉瘘,严重者血管闭塞。

诊断:诊断:据68例的分析,约1/4病人曾患有腹部外科疾病,而22%病人曾接受过腹部手术治疗。

有下列情况,可考虑为肠系膜脂膜炎。

6、病程发展缓慢,数月至数年,伴长期低热,慢性消耗体质,体重下降等。

7、腹痛及腹部包块相继出现,以右侧腹或右下腹为主,腹部包块质地较硬,伴压痛,活动度极差。

8、消化道钡透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消化道黏膜无溃疡及占位性病变。

*以上是对于肠系膜脂肪炎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肠系膜脂肪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肠系膜脂肪炎易混淆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 实验室检查
大多数患者生化检查,血液、尿液和大便常规检查皆正常。部分表现白细 胞升高、血沉加快、缺铁性小红细胞性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和C 反应蛋 白( CRP) 升高。
1.4 组织病理学
大体病理标本,病变呈橡胶样或坚硬的结节(肠系膜根部 单发结节60 %、多发结节15 % 和广泛性系膜增厚20 % ) 。切 面肿物呈黄色或棕黄色,内散在不规则无色的坏死或液化脂 肪组织。组织学上,病变是由坏死、退变的脂肪组织,噬脂细 胞(代表肠系膜内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嗜酸性细胞和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组成,可见钙化 (可能是脂 肪组织坏死的结果) ,出血和血管内血栓形成。以上病变常侵 及肠系膜和浆膜下脂肪,并可扩展至肠壁肌层的粘膜下层, 但粘膜层是正常的,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管阻塞,导致粘膜下水 肿的淋巴管扩张,引起肠腔狭窄、乳糜胸水和腹水。
肠系膜脂膜炎
1.5 影像学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术前最有用的检查方 法是影像诊断,其中最重要的是腹部 CT和MRI。超声和普通X线检查能直 接或间接显示病变,但敏感性低。
3.2 阑尾系膜
是阑尾与小肠系膜下端之间的三角形腹膜皱襞,一边附着于阑尾全长,另一边游离 。其游离缘内有阑尾血管、淋巴管、神经。
3.3 横结肠系膜
是连接横结肠与腹后壁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根部自结肠右曲起始,向左经右肾 中部、十二指肠降部和胰的前方,沿胰前缘到左肾中部,止于结肠左曲。系膜两层间 含有横结肠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丛等。 3.4 乙状结肠系膜
实际上,腹腔内的脏器均位于腹膜腔之外。
3.肠系膜
肠系膜由双层腹膜构成,包括小肠系膜、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和阑尾系膜。其
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网、神经丛、脂肪、纤维组织及间皮巨噬细胞,还可能含有 某些胚胎组织结构残余。 3.1 小肠系膜
是连接空肠回肠与腹后壁之间的双层结构,整体呈褶扇状。其附于腹后壁的部分 称小肠系膜根,起自第2腰椎左侧,斜向右下方,至右侧骶髂关节的前方,长约15cm 。小肠系膜长度约占整个消化道的75%,小肠(特别是回肠远端)系膜内淋巴组织尤为 丰富,受细菌及毒素的侵袭,可发生炎性病变。
1.3 临床资料
1.3.1 发病、年龄与部位
MP 临床上较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50~60 岁,男:女比 例为1. 5~1. 8 :1. 0。90 %以上病人累及小肠系膜,偶累及乙状结肠系膜。
1.3.2 临床表现
少数病人无腹部症状。临床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厌食、发烧、 乏力、消瘦、恶病质、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便秘) 和便血。体征 包括腹部肿块、腹膜刺激征、腹部膨隆、乳糜胸水和腹水。
1.2 病因
MP 病因不十分明确,大多数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病变, 部分MP与腹部手术、外伤、感染(除外胰腺炎) 、溃疡病 和局部缺血等所引起肠系膜损伤后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 据统计30 %MP 病人与恶性肿瘤有关(其中50 %为淋巴瘤)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瘤、胸膜间皮瘤,子宫浆液 性乳头状腺癌等。另有报道MP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还与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多发性软骨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Weber2、Christian 病和Gardner’s综合症有关。
二、肠系膜炎性病变
1. 肠系膜脂膜炎 2. 急性肠脂垂炎 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4.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系膜水肿
另外,看两张类癌的片子
1、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 ,MP)
1. 1 定义及相关命名 1.2 病因 1.3 临床资料 1.4 组织病理学 1.5 影像学表现(主要为CT及MR) 1.6主要的鉴别诊断 1.7治疗与预后
是乙状结肠与左髂窝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内含有乙状结肠血管、直肠上血管、 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丛等。该系膜较长,乙状结肠的活动性较大,故易发生乙状结 肠扭转。
4 肠系膜的正常CT表现
在正常情况下,腹膜及其构成的韧带、系膜在普通CT上 不易清晰显示,但是由于系膜内含有脂肪、淋巴结、血管 等结构,故可以通过调节窗宽、窗位较清楚地显示这些结 构,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脂肪密度内夹杂血管影或小的淋巴 结。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以及图像后处理技术 的发展,使得肠系膜血管、小的淋巴结、脂肪等结构可以 得到更清楚的显示,特别是肠系膜血管CT成像技术不仅可 观察肠系膜正常解剖和变异,而且能及时准确地评估肠系 膜的血管结构。
1.1 定义及相关命名
1.1.1 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 ,MP)呈以慢 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肿瘤 结节”为特征的少见病。
1.1.2 其他名称包括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硬化性肠系膜 炎、缩窄性肠系膜炎、肠系膜黄色肉芽肿、肠系膜硬化性 脂性肉芽肿和Weber-Christian病。

2.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脏腹膜构成多个脏器的外膜,但各脏器表面的被覆情况不全一 样。根据腹膜包被脏器的程度不同,可将腹、盆腔脏器分为三类。 2.1 腹膜内位器官 是指脏器表面均被腹膜包被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 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等。 2.2 腹膜间位器官 是指脏器表面大部分被腹膜包被的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 结肠、直肠上部、膀胱和子宫等。 2.3 腹膜外位器官 亦称腹膜后位器官,是指仅有一面被覆腹膜的器官。如十二指肠的 降部和水平部、胰、肾上腺、肾、输尿管及直肠下部等。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一、肠系膜相关解剖及其正常CT表现 二、肠系膜炎性病变
一、肠系膜相关解剖及其正常CT表现
1.腹膜 2.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3.系膜 4.肠系膜的正常CT表现
1.腹膜
腹膜(peritoneum)是衬贴于腹、 盆壁内面和覆盖于腹盆腔各脏器的 表面的浆膜。其中,衬贴于腹、盆 壁内面的腹膜称壁腹膜,覆盖于脏 器表面的腹膜称为脏腹膜。壁腹膜 和脏腹膜互相移行,形成一个不规 则的潜在间隙,称为腹膜腔。男性 腹膜腔完全密闭,与外界不通;女 性腹膜腔可经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通外界,故女性生殖道感染可扩散 至腹膜腔,发生盆腔炎和腹膜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