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

合集下载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情绪、行为、认知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明显异常的表现,这些表现往往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心理问题,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排除其他因素和诊断依据等。

一、症状表现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低落:个体长时间感到沮丧、无助和绝望,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快乐感。

2. 失眠:个体经常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早醒等,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

3. 人际关系困难: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不自在、紧张或回避等,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4. 焦虑:个体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产生过度的担忧。

5. 行为问题:个体表现出冲动、攻击性或自我伤害等行为,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威胁。

二、严重程度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1. 轻度:症状表现较轻微,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影响不大。

2. 中度:症状表现较为明显,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尚能维持基本生活和工作。

3. 重度:症状表现非常严重,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和工作。

三、持续时间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期、长期和永久三个类型。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1. 短期:症状表现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消失。

2. 长期:症状表现持续时间较长,数周至数月仍未消失。

3. 永久: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极长,对个体造成永久性的负面影响。

四、排除其他因素在诊断心理问题时,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的因素,例如药物治疗副作用、器质性病变或其他躯体疾病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类似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但本质上是不同的。

因此,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五、诊断依据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表现:个体的症状表现是否符合心理问题的典型特征,如情绪低落、失眠、人际关系困难等。

例析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例析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例析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作者:王翔郑婷婷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01期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越来越多,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挖掘心理潜力,提高自我认识、走出心理阴霾。

所谓的心理咨询也就是指综合应用系统的心理学以及其他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员进行帮助,调节他们不良情绪,帮助他们改变偏差的认知,以预防心理问题,改善和消除心理问题,从而矫正其病态的心理或不良行为,实现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活动。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中难免会遇到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下面将会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并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一、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一)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况。

(二)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三)判断标准1. 心理活动的性质:二者都为心理正常但不健康状态。

2. 心理冲突性质(定性区别):二者都为常型冲突。

3. 问题持续时间(参考条件):一般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一个月内;严重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二月内。

4. 内容是否泛化(主要原则):一般心理问题尚未泛化;严重心理问题已经泛化(类似、相关的刺激也能引起症状反应)。

5. 问题严重程度(参考原则):一般心理问题基本未影响社会功能;严重心理问题已导致社会功能轻度受损。

二、案例分析(一)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求助者,男性,22岁,由父母陪同前来,系独生子。

父母以儿子上网、不读书,有时与家长顶嘴、脾气暴躁求助。

该青年仪容及服饰均正常,入座后说自己主要是情绪不好,后悔以往学习不努力,现在只是个专科生。

回忆自己小学及初中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升入高中后,由于不适应寄宿生活,也未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理想,高中毕业考入一所大专。

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诊断

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诊断


<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 >6分可以诊断
心理诊断的原则

从重到轻(即排除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等)

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 神经症——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由粗至细(即先大类,后小类)

诊断流程:



即使是一般心理问题,也先从三原则入手 Ⅰ.根据有无自知力、是否主动求治、有无逻辑思维混 乱、有无幻觉妄想、三原则确定正常心理或异常心理 (排除精神疾病) Ⅱ.判断心理健康还是心理不健康 Ⅲ.根据四条标准明确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 Ⅳ.根据主导症状确定心理障碍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大类如神经症) Ⅴ.诊断心理障碍具体性质(小类如恐怖性神经症) 填写格式: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 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4.反应泛化—化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还没有把握诊断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1.变形冲突——因

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 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 (变形冲突) 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 (超过三个 月即神经症) 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 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影响心 理功能与社会功能)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 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

2.持续时间——时


3.功能受损——度


4.内容泛化

心理冲突之常形与变形(区分神 经症与正常的主要依据)

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

第一章心理异常概述第一节:心理异常及其病理学模式什么是心理异常(一)心理异常就是某一时期或长期的、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没有能力按照社会所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状态。

心理异常的三个特征:a)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客观环境失去了同一性。

b)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失去了协调性。

c)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失去了稳定性。

心理咨询分为“调适性”和“发展性”两种。

调适性心理咨询的目的:1.渲泄。

2.改变,即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和思考方向。

3.激发,即激发来访者的潜能,让他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提供,即提供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目的:1.启发来访者正确地认识自我。

2.防止和处理各种发展性问题。

3.促进来访者更好地发展自我。

(二)心理异常的类型心理异常分为:1.非病理性心理异常(即一般心理问题,mental block)。

2.病理性心理异常(即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

是否具有情景性为这两类心理异常的区别标准,即特定的情景才能引起的心理异常,为非病理性心理异常。

病理性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又分为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精神失常,amentia),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紊乱,psycho-disturblance),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状态(bordering state)。

心理疾病是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群的集中综合体现。

心理疾病分为轻性心理疾病(主要是心理紊乱的集中的突出的体现)和重性心理疾病(主要是精神失常、边缘状态的集中的突出的体现)。

心理障碍的特殊类型分为心身障碍(psychosmatic disorders)和心身疾病(psychosmatic disease)。

(三)心理异常的病理学模式1.生物学模式。

认为心理异常也与躯体疾病一样,都有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各种精神症状都可以定位于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

如麻痹性痴呆,儿童多动综合征。

2.动力学模式。

认为心理异常是意识与潜意识,即意识与欲望、本能矛盾冲突的结果。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

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

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常形。

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变形。

2。

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2。

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3。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3。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4。

1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

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我们可以把心理诊断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诊断结果按严重程度做如此划分: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怎样判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1. 诊断
一般来说,诊断是基于特定病历的,用以确定病因和诊断性的过程,在这里,诊断是指专业的和经过仔细心理评估的诊断过程。

这通常包括与临床心理学家的沟通,以及病史回顾,行为观察,心理测量技术等一系列的过程。

2. 症状
症状指个人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情绪和身体症状,这些症状能够提供更多关于个人心理状况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诊断某人是否患有心理问题。

3. 个人历史
一般来说,个人的历史、背景和家庭情况对他/她的心理状况有
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点。

4. 心理测验
在诊断心理问题时,常常会使用心理测验,这些测验可以增进对心理问题的理解,从而使临床心理学家或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出心理问题,从而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

- 1 -。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在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1. 统计标准,通过对大量人群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般人群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从而可以将个体的心理状态
和行为与一般人群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偏离了一般水平。

2. 文化标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定义
会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考虑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在该文化
环境下被认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3. 功能标准,正常心理状态下的个体通常能够有效地应对日常
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需求,而异常心理状态下的个体可能会出现功
能受损,无法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需求和挑战。

4. Le的标准,心理学家Le提出的标准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
和行为是否符合其个人发展的阶段和任务。

如果个体的心理状态和
行为偏离了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任务,就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

除了以上标准外,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还需要考虑个体的痛苦
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等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心
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正常和异常心理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
是存在着灰色地带。

因此,在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时,需要综合考
虑多个因素,并且需要在专业心理学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判断。

心理咨询诊断标准(重要)

心理咨询诊断标准(重要)

—— 三标准;郭念峰—— 十标准1.是否与现实处境相联系。

2.是否有道德色彩。

李心天——四标准;郭念峰——三原则健康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2. 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和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3.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986《临床心理学概论》) 2. 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的精神刺激的抵抗力 3. 周期节律性:有规律,不紊乱4. 意识水平: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指标。

5. 暗示性:受暗示的程度高低6. 康复能力7. 心理自控力8. 自信心9. 社会交往 10. 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是否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常形),不值得操心的小事却操心或很好解决的小问题却解决不了(变形)。

2. 是否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有(常形),没有(变形)。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1. 医学标准在这标准下,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障碍;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2.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

心理正常或异常,可以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

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3.内省经验标准A.病人的内省经验B观察者的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标准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则认定有精神障碍。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峰1986、1995)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行)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注意: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

2.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

2.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
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个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 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 而心理冲突的常形则不是神经症。
心理冲突性质的分析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 来进行评定。包括三方面: 来进行评定。包括三方面: 一、病程:不到三个月评 分;三个月到 病程:不到三个月评1分 一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一年评 分 一年以上评 分 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者自己可以摆脱, 精神痛苦的程度:轻者自己可以摆脱, 评1分;中度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 分 能摆脱, 能摆脱,评2分;重度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 分 重度完全无法摆脱, 分
(六)康复能力
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
(七)心理自控力
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与人的 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八)自信心 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 一种标准。 (九)社会交往 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也能标志着一个人的 心理健康水平。 (十)环境适应能力 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能否很快地去适应, 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健 康水平。
三、标准化的区分 第一,医学标准。 第二,统计学标准 第三,内省经验标准。 第四,社会适应标准。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郭念锋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以下三条原则, 郭念锋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以下三条原则, 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 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 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 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 响。 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 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 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标准
如果总分为3分,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
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是可 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 察确诊。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 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 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谢谢!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 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 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以逐渐减弱,但是, 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专业性的干 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 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 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 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
心理问题的诊断
综合描述“心理问题”,可概括如下几点,并给出 如下定义: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短,情 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单就不良情绪症状来看,与上述条件相类似的临床 案例是大量存在的,但 我们只要从刺激的性质、反 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 维度出发,就可以区分和鉴别哪些属于“心理问 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
此类心理紊乱已严重到心理疾病边缘,产生了类似 妄想的思维活动,感觉的异常也近乎躯体幻觉。从 发病原因来看,心理因素是主要因素而不单纯是诱 发因素的,仍可以试用心理疗法。在进行心理治疗 的同时应警惕转化为精神病的可能。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诊断
边缘状态的精神症状与精神病的症状类似。
凡是精神症状的求助者,即便是目前无充分 根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 神病”,但这类人是精神病的易感者,在人 群的精神健康水平的分布中,他们的确处在 正常与异常的边缘状态。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

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

2、自发性。

3、无防御反应。

4、一致性。

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症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会随着什么样的症状发生变化。

2、因果关系:能够找出与心理问题有关的原因,如压力、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

3、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时候也会考虑药物治疗。

4、生活方式:考虑到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运动、饮食、睡眠、放松、心理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等。

5、个体特点:患者的性格、年龄、文化背景等都是影响其症状表现的重要因素。

6、家庭和社会关系:家庭和社会关系也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7、资源:充足的资源是帮助患者恢复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以上就是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它们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对症下药,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一般心理问题是指一般性的,不严重的心理障碍。

它的诊断标准是:1、不符合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2、不符合瘴病的诊断标准;3、不符合强迫障碍、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4、不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规定,规定明确指出了“精神障碍”的定义: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本法所称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

本法所称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是指依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可以担任监护人的人。

我们使用排除法,排除精神障碍”这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就是一般心理问题,以下是我总结的判断自己是不是一般心理问题的依据,仅供参考。

一、情绪反应如果焦虑、抑郁、恐惧、害怕和担忧这些情绪严重的干扰和影响了您正常的生活,让您特别的难受,那么这是看心理医生的一个指针。

二、躯体反应如果您的身体也感觉不适,如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出汗,身体某些部位极度的不适。

这些让您感觉烦燥,易激惹,或者睡眠受影响、饮食方面受影响。

三、过激反应在这种情绪下你有一些过激的想法,例如自残自杀的想法和观念,那您就需要看心理医生。

四、精神科心理医生的专业诊断1、问诊心理医生在问诊的过程中,会评估您的精神状态、情绪状态、认知、思维、社会功能等各方面;2、心理测评心理测评量表只是心理医生一个诊断辅助工具;3、疾病的排查并通过医学仪器做相关的病症排查,判断您是否是心理疾病。

4、心理疾病的治疗方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住院治疗等。

综上所述,如果你近一个月感觉自己的情绪、行为、思维、情感与之前有很大的差异,就建议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一、绪情问题绪情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异常波动、情绪低落或情绪过度激动等。

判断绪情问题存在的标准如下:1.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两周以上。

2. 强度:情绪问题的强度超过正常范围,波动频繁且明显。

3. 社交关系:情绪问题影响了个人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正常互动,使其感到困扰。

4. 日常生活:情绪问题导致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发挥。

二、焦虑问题焦虑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未来或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况的过度担忧和恐惧。

判断焦虑问题存在的标准如下:1. 焦虑程度:焦虑状态经常出现,且时间较长,无法控制。

2. 身体反应:焦虑引起身体不适,如心悸、胃痛、头痛等。

3. 社交关系:焦虑问题影响了个人与他人的正常社交互动,导致孤立、退缩。

4. 日常生活:焦虑问题严重干扰了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功能。

三、强迫症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烈而无法抗拒的冲动和观念,并通过一系列特定的行为或仪式来缓解焦虑。

判断强迫症存在的标准如下:1. 思维:持续出现无法控制的担忧、想法或冲动。

2. 行为:反复进行一些特定的行为或仪式,以缓解内心的焦虑。

3. 强度:强迫行为占据了较长时间,并且对个人正常生活造成了明显的干扰。

4. 日常生活:强迫行为已经干扰了个人正常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四、社交恐惧社交恐惧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和回避。

判断社交恐惧存在的标准如下:1. 社交场合:对大多数社交场合感到极度不适和紧张,或回避社交场合。

2. 强度:社交恐惧的程度超过了正常的紧张和不适,且持续时间很长。

3. 功能受损:社交恐惧导致个人在社交互动中表现不自然、困扰和退缩。

4. 日常生活:社交恐惧严重干扰了个人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五、心境抑郁心境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等。

判断心境抑郁存在的标准如下:1. 持续时间: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的状态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两周以上。

心理生理疾病的判定标准

心理生理疾病的判定标准

心理生理疾病的判定标准
判断心理正常和异常,主要的标准有是否有现实检验能力、是否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是否有一些痛苦的体验或者一些不愉快的体验、是否存在社会功能的损害、是否有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等,具体如下:
1、是否有现实检验能力:也就是想法和现实之间是否差异巨大。

如果说有一个人总是有一些幻觉妄想,跟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分离,就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的心理和现实世界越接近,就会越正常与健康。

2、是否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比如是不是有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自杀的念头,或自杀的行为。

如果说没有办法做到自我保护,那就非常可能出现了心理异常。

3、是否有一些痛苦的体验或者一些不愉快的体验:比如心情压抑、悲伤、焦虑、恐惧等等。

如果有一些主观痛苦的体验,一般就会认定为心理异常。

4、是否存在社会功能的损害:尤其是判定一个人是否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一定要判断是不是有社会功能的损害,比如损害了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等。

5、是否有对疾病的认识能力:也就是自知力,如果存在着良好的自知力,有可能我们就考虑这个人心理比较正常和健康。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心理咨询师通过以下标准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沮丧、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解读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解读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对照症状学标准:1、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严重心理问题: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2、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严重心理问题: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3、一般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严重心理问题: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诊断技能听课记录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

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心理不正常是精神科的工作范围。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神经症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精神障碍的康复期也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有因,有度,有时)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Ø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Ø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Ø泛化。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郭念峰)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心理学四个诊断标准。不健康:四个标准

心理学四个诊断标准。不健康:四个标准

诊断的依据是什么?看到有的总结出了343:分界问题。

四条。

不正常:四个诊断标准。

不健康:四个标准。

老师:我不太明白这里的“三个四”具体指什么,请讲解一下可以吗?谢谢!正常--异常分界:1.三原则主客知情意人格2.典型症状,行为3.自知力4.求医行为异常:1.症状学标准2.病程3个月以上3.严重程度客观:社会功能受损主观:精神痛苦程度4.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症,身体疾病,闹器质性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病不健康1.一般心理问题2.严重心理问题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楼上同学前面说的基本上是正确的不健康的不是这个你说的是诊断了,不是诊断的标准不健康1,引发问题的原因2,病程3,严重程度/社会功能4,是否泛化关于对深圳市助者做诊断的程序,书上有两种方式回答第一种有四点: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较强烈的现实刺激,2、内心冲突是否有道德色彩和现实意义,3、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是否受到影响4、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5综合以后分析排查,以神经衰弱、神经症和精神病相鉴别,第二种是: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有无自知力和求医行为,判断是否是精神病,2、根据典型症状,精神痛苦程度,时程、是否泛化、社会功能改变等内容判断是否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分析。

4、最后做出诊断。

请问老师在考试时遇到这个问题用选用哪一种程序?这个问题有点困惑。

这道问题,我以前问过老师,好像你的第一种回答是老版的,现在好像都用第二种回答,而且你的第二道回答好像不全面。

我记得是: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求助者主客观是否统一,知情意是否协调一致,判断有无自知力和求医行为,判断求助者是否有幻觉妄想。

2、根据病症学说明求助者的问题。

3、根据病程学标准判断。

4、根据求助者的痛苦程度判断。

(主观痛苦程度,客观社会功能受影响程度。

)5、根据排除学标准判断。

我这么回答不知道对不对,只是大家互相交流沟通一下,我也希望老师能回答一下这题,呵呵,谢谢!两种结合起来比较好,第一种偏向于神经症的诊断过程,而且最重要的是缺少对正常异常和精神病性的排查.第二种是心理不健康类的过程,由于诊断标准不一样,诊断的过程肯定也不一样。

心理疾病的判断标准

心理疾病的判断标准

心理疾病的判断标准
心理疾病的判断通常需要专业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诊断。

以下是心理疾病判断的一般标准,但请注意这仅供参考,具体诊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1. 症状评估:专业人员会评估患者的症状,包括情绪、行为、认知和生理方面的表现。

这可能涉及到与患者本人和可能与患者有关的他人的交流。

2. 症状的持续时间:心理疾病通常要求一定时间内出现一系列症状,而不仅仅是偶发或短期的情绪波动。

专业人员会关注症状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3. 功能障碍:心理疾病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日常功能方面的显著障碍。

专业人员会评估患者在这些方面的功能水平。

4. 个体病史:病史对于心理疾病的诊断也很关键。

了解患者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情况、家庭历史、创伤经历等对于综合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5. 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医学专业人士通常会使用 DSM-5,它是一个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的用于诊断心理疾病的标准手册。

DSM-5列举了各种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6.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除了DSM-5,国际上还使用ICD-10作为一种通用的疾病分类系统。

它包括了心理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7. 实验室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实验室检查或神经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其他可能的身体健康问题,并帮助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最终,心理疾病的判断应由合格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士进行。

如果你或他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评估和适当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

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

2、自发性。

3、无防御反应。

4、一致性。

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

第四阶段:求助者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

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前的个人感情,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

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隔、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

第七阶段: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变得自由开放了。

十三、简述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3、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评定。

十四、如何结束咨询关系:1、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一般以双方都认可为宜。

2、全面回顾和总结。

3、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4、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十五、如何应对阻抗: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坦诚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对待阻抗。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十六、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及特点:原理: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其中有代表性的事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里痛快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5、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责任。

十七、商定咨询目标的主要特征: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

十八、贝克的认知疗法中可以使用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

3、真实性验证。

4、去中心化。

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十九、贝克指出了下列被称作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概括。

4、夸大和缩小。

5、个性化。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7、极端思维。

二十、在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过程中,求助者发生的变化一般是什么: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

4、求助者变得更加适应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二十一、系统脱敏法的步骤:学会放松、建立焦虑事件层级、实施脱敏。

(厌恶疗法的步骤:明确目标行为、明确厌恶刺激、实施厌恶刺激)二十二、心理冲突的类型: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把动机的冲突分为4个类型:1、趋避式的动机冲突。

2、双趋式的动机冲突。

3、双避式的动机冲突。

4、多重趋避。

二十三、咨询师在非言语行为上应注意哪些内容:1、目光注视。

2、面部表情。

3、身体语言。

4、声音特质。

5、空间距离。

6、衣着及步态。

二十四、咨询师在共情中应注意什么:1、咨询师角度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三十三、心理咨询师基本条件限制性观点:1、咨询师的职责限制。

2、时间上的限制。

3、感情限制。

4、咨询目标限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理咨询目标只能锁定求职者的心理问题;二是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上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有限的。

三十四、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及其依据:SDS:评定抑郁症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特别适用于发现抑郁症病人,按照中国常模,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SAS: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焦虑状的成年人。

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SCL-90:在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作为了解就诊者或受咨询者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

在综合性医院中,常以SCL-90了解躯体疾病求助者的精神症状,并认为结果满意。

应用其调查不同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各种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

按照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十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

MMPI:1、Hs疑病。

2、D抑郁。

3、Hy癔病。

4、pd精神病态。

5、Mf男子气女子气。

6、Pa妄想。

7、Pt精神衰弱。

8、Sc精神分裂。

9、Ma轻燥狂.0、Si社会内向。

三十五、如何理解“助人自助”?(心理咨询终极目标)咨询师帮助求助者的同时,最后是让求助者自己帮助自己。

(三级,189页)三十六、常形与变形的的特点:常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三十七、思想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区别:思想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区别,在于前者和后者的目的、手段都会很不同。

目的:思想工作指向行为端正、合乎道德规范,与社会的,尤其是政治上的要求;心理咨询工作的目的,指向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指向如何生活的愉快、充实,有益于社会。

手段:思想工作通常是教育的职能,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达到思想工作的目的;心理咨询工作,则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治疗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三十八、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三级175):1、一般有效性因素: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对咨询师的信心;因得到帮助而产生的希望以及咨询师的尊重、关注等。

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所产生的效果。

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能力。

三十九、健康心理中心的对象: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精神症性心理问题。

四十、心理咨询师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价值中立、保密与保密例外、避免双重关系、自我保护。

四十一、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品格(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有利于他人)、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自知之明(三级424页)四十二、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分析、综合评价、诊断、鉴别诊断、咨询方案的制定。

四十三、合理情绪疗法(RET):1、合理情绪治疗(简称RET):是本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的。

2、RET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这一理论又被称作ABC理论。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B(Beliefs)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的和行为的后果;D(Disputing lrrational bellef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3、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况化和糟糕至极。

4、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领悟阶段-修通阶段(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式辩论技术(三段式)、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③家庭作业;④其他方法)-再教育阶段。

●四十四、艾根(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坦诚交流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无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