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啸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为什么印尼总会发生海啸?印尼海啸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印尼总会发生海啸?印尼海啸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印尼总会发生海啸?印尼海啸的原因是什么?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而印尼却偏偏是海啸的多发地,为什么印尼总会发生海啸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尼频繁发生海啸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印尼大海啸_印尼海啸 -简单介绍印尼海啸:印尼海啸-简介,印尼海啸-发生过程_印尼大海啸印尼海啸过后印尼海啸是指2006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沿岸部分地区海啸,造成至少668人死亡,1438人受伤,287人失踪。

印尼海啸4100人无家可归。

海啸是1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

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

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印尼大海啸_印尼海啸 -发生过程印尼海啸使大量游客死亡2006年7月17日,印尼当地时间3时24分(北京时间16时24分)发生里氏7.2级地震。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称,这次的地震触发了印尼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澳大利亚圣诞岛和可可岛区域海啸预警。

截至7月17日傍晚,已造成当地至少80人死亡。

截至7月18日,印尼地震引发海啸已造成357人死亡,其中包括来自沙特、巴基斯坦、荷兰、日本和瑞士等国的7名外国人,另有数百人受伤,5400多人无家可归,3万余人被撤到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难。

此时记者证实,暂无中国公民伤亡。

截至7月19日,印尼政府部门称,海啸中本国遇难者人数升至531人,另有270多人失踪。

海啸

海啸

海啸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印度洋海啸,也称为南亚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由强地震引发。

这是1900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

截止到2005年1月2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22.6万人死亡。

气象武器“翻江倒海”:印度洋海啸或由美国造成

气象武器“翻江倒海”:印度洋海啸或由美国造成

气象武器“翻江倒海”:印度洋海啸或由美国造成气象武器,威力巨大的“末日武器”康永升当今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水涝、飓风、雾霾等极端天气。

绝大部分人认为是工业污染、环境失衡所致,但也有人猜测气象武器,威力巨大的“末日武器”康永升当今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水涝、飓风、雾霾等极端天气。

绝大部分人认为是工业污染、环境失衡所致,但也有人猜测这是个别军事强国恶意使用气象武器的结果。

相关专家认为,这并非天方夜谭。

历史上不乏运用气象武器造成特定地区气候异常的先例,随着气象控制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不断运用,传统的气象武器已经升级成为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能力的“末日武器”,使得气象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传统武器的超能版气象武器被称为是利用气象控制技术,制造各种特殊气象,干扰、伤害、破坏或摧毁对手的系列武器的总称。

有人将其归结为新概念武器,其实它并不是新式武器。

威胁不仅在战时虽然与核生化武器同为“末日武器”,但气象武器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要大的多。

这主要是因为气象武器主导下的气象战已无平时与战时之分。

强国不会停止研发步伐毋庸置疑,气象武器直接以自然环境为作用对象,必然会对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破坏。

对此,国际社会已有清醒的认识,要求与核武器一样全面禁止使用气象武器。

越南战争结束后,联合国通过了《禁止将影响气候手段用于军事目的公约》,明确规定禁止使用能造成大范围、长期或严重气候改变的军事手段或其他恐怖手段。

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这一规定再次作出认定。

以战争为目的的气象武器研发活动被禁止。

尽管有严格的公约限制,但美国等西方国家有关气象武器的研发活动依然十分活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正在进行或曾经进行过的研发计划有数十项,有的国家已推出了可以用于实战的超能气象武器。

历史上,俄罗斯曾实施过“火山”计划,研究如何利用核弹引发大规模地震和海啸。

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及印度洋海啸:实情与成因

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及印度洋海啸:实情与成因

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及印度洋海啸:实情与成因S.;Stein;E.;A.;Okal;赵京凤(译);尚丹(译);万永革(校);郑需要(复校)【期刊名称】《世界地震译丛》【年(卷),期】2006(000)005【摘要】2004年12月26日世界再次见证了一次由构造板块缓慢、几乎是无法察觉的运动积蓄了的数百年的应变释放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这次来自印尼苏门答腊岛地下的巨大地震掀起的巨浪数小时内横扫了印度洋,给沿岸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夺走了30多万人的生命。

【总页数】9页(P1-9)【作者】S.;Stein;E.;A.;Okal;赵京凤(译);尚丹(译);万永革(校);郑需要(复校)【作者单位】不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3【相关文献】1.2004年12月26日印尼北苏门答腊以西近海Mw9.0地震与地震的类临界点模型 [J], 蒋长胜;吴忠良2.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及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J], 陈学忠;李艳娥;王恒信;郭祥云3.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构造特征及地震海啸灾害 [J], 马宗晋;叶洪4.2004年苏门答腊(MW9.1)地震前的长期地震平静 [J], Kei Katsumata;张淑贤;李万金;邓存华(译);吕春来(校)5.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震中区洋壳破裂的地震学证据 [J], S. Singh;H. Carton;P. Tapponnier;N. D. Hananto;A. P. S. Chauhan;D. Hartoyo;M. Bayly;S. Moeljopranoto;T. Bunting;P. Christie;H. Lubis;J. Martin;王新洋(译);阮爱国(校);吕春来(复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啸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海啸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海啸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相信很多的人都有听过海啸这个名词,然而大多数的人不知道海啸还是怎样形成的。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海啸形成的原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啸形成的原因产生海啸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活动,海下的山崩,以及宇宙的影响。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海啸最主要的原因。

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的形成或减弱时都会发生海啸。

在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变形,造成海水移位。

在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滑动,造成大量的旋流,而引发了大量海水的置换和转移。

海底山崩海底山崩也能导致海啸。

海底山崩常发生在地震期间或在海底火山爆发时。

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淀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移动,引发海啸。

宇宙的影响在海洋中,宇宙的影响是最不经常引起海啸的因素。

这就好象是向池塘里扔石头,除非扔进大量的石头,否则不会引起海啸。

当石块冲击水时,从落水点处向外会引起阵阵微波。

在宇宙的影响中,这些微波也会导致大规模的海啸,当海水接近岸边时海啸增强。

海啸的自救方法1.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

这样既可以避免下沉,又能够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3.如果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5.不要喝海水。

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7.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大衣等保温。

注意不要采取局部加温或按摩的办法,更不能给落水者饮酒,饮酒只能使热量更快散失。

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8.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9.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

东南亚海啸

东南亚海啸

东南亚海啸引言海啸是指在海洋中由于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原因产生的海浪,当海浪抵达海岸时,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

东南亚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印度洋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因此该地区经常受到海啸的威胁。

本文将讨论东南亚地区发生的历次海啸,分析其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历史上的东南亚海啸1. 2004年印度洋地震和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震级达到了9.3级。

这次地震引发了一系列的海啸,其中最严重的影响了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

这次海啸造成了超过2.3万人的死亡,成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啸之一。

2. 2018年印尼苏拉威西岛海啸2018年9月28日,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震级为7.5级。

地震引发了一次高达6米的海啸,造成了数百人的死亡和重大破坏。

这次海啸对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人失去了家园。

3. 其他重要的海啸除了上述的两次海啸外,东南亚地区还发生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海啸,如1992年的泰国海啸、2006年的印尼海啸等。

这些海啸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二、海啸的成因海啸一般是由地震造成的,当地震发生时,海底的地壳发生移动,形成了一波波的能量传播到海面上,形成海啸。

此外,海底火山爆发、海底滑坡以及陨石撞击也可以引发海啸。

三、海啸的影响海啸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海啸可以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

海啸来袭时,海水会快速涌上陆地,冲毁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失踪。

此外,海啸还可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破坏当地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

四、海啸的应对措施为了减少海啸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各国政府和地区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地震监测系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可以提前预警并及时发布海啸警报,为当地居民提供逃生时间。

其次,加强公众对海啸的宣传和教育也是必要的。

公众应该了解海啸的危害性,并学会如何在海啸来临时采取安全措施。

Lecture 6 Tsunami

Lecture 6 Tsunami

Southeast Asia Tsunami 2004
The sea bed is estimated to have risen by several meters, displacing an estimated 30 cubic kilometers (7 cubic miles) of ocean water and triggering devastating tsunami waves
The massively bigger India and Australian plates easily “shove” the smaller Burma microplate(缅甸微板 块) around
Southeast Asia Tsunami 2004
Seismographic data revealed that the first phase involved a rupture about 400 kilometers (250 miles) long and 100 kilometers (60 miles) wide, located 30 kilometers (19 miles) beneath the sea bed, which is the longest rupture ever known to have been caused by an earthquake
Southeast Asia Tsunami 2004
Then a pause of about 100 seconds took place before the rupture continued northwards towards the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 There was a vertical change along the rupture that ranged from a few meters up to 50 meters

海啸

海啸

最具毁灭性的海洋灾害———海啸知识与判断和预防A12海技庄悦 120105126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发生9级以上的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

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30万人死亡,50万人无家可归,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如今10多年过去了,海啸在灾民心中留下的创痛仍然难以抚平,硬件设施重建不难,心灵创伤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愈合。

时间的流逝或许能够抚平受难者亲属的悲痛,然而,人们不应忘记海啸带来的巨大杀伤力,更不应该对另一场海啸的到来掉以轻心。

一、海啸的形成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二、海啸的分类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在海啸来袭之前,海潮总会先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这一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导致海面下降。

海啸冲击波于一般海浪相比,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地震局所称,地震海啸是指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

其机制有“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两种,前者是海啸到海岸时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后者则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地理自然灾害案例分析

地理自然灾害案例分析

地理自然灾害案例分析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自然灾害是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方面。

它们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地理自然灾害案例的分析,探讨其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1.案例一: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一场罕见而灾难性的海啸袭击了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次海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成因分析:该次海啸是由一次强烈的地震引发的。

这场地震发生在印尼岛附近的苏门答腊海沟,造成了海底构造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引发了海啸。

影响分析:该海啸波及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多个国家,导致了超过22万人丧生。

受到洪水、瓦斯灾害和疾病的影响,另有成千上万人失去家园。

此外,海啸还对沿岸地区的基础设施、旅游业和渔业造成了严重破坏。

应对措施:该次海啸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对于海啸的预警和防范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开始加强合作,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更加紧密的应急响应机制。

2.案例二: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一场里氏9.0级的大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成因分析:该次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的断层活动所引起的。

地震发生后,海底地震所引发的海啸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程度。

影响分析:该次地震和海啸共造成了超过1.5万人死亡。

倒塌的建筑物、核电站事故以及波及至日本北部地区的严重辐射泄漏,对日本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应对措施: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3.案例三: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南部地区,特别是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飓风之一。

成因分析:卡特里娜飓风是由暖湿气流和相对较冷的海洋表面温度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海啸案例分析

海啸案例分析

海啸案例分析引言:海啸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在海岸线沿着大洋或者海洋的附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它们通常是由于地震、火山爆发或者其他水下地质运动引起的,而且往往在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内席卷整个海岸线。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海啸案例来深入了解海啸发生的原因、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未来减少灾害风险的方法。

案例一: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地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面积达到600,000平方公里的,震级达到9.1-9.3的那次地震。

这场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海啸,其中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沿海国家受到了最严重的影响。

这场海啸造成了近230,000人死亡,数十万人失去家园。

整个印度洋地区的港口、城市和旅游景点都被毁坏。

这次海啸的破坏性极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这次海啸的主要原因是地震造成的地壳断裂。

地壳断裂引发了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海底滑坡又导致了巨大的海水波动。

这种海底滑坡产生的海啸波长高达300公里,速度超过800千米/小时,给沿海地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案例二:2011年日本福岛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一场规模为9.0的大地震,这是自1900年以来日本最强烈的地震之一。

这次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海啸,其中最严重的是福岛县的海岸线遭受的打击最严重。

这次海啸导致了超过18,000人死亡,数百万人被迫撤离家园。

除了人员伤亡外,这场海啸还导致了核电站事故,福岛核电站的四个反应堆发生了熔毁事故,导致广泛的核泄漏。

研究人员认为,这次海啸的原因是地震引发的海底地壳断裂。

海啸造成了高达39米的浪高,几乎完全淹没了海岸线附近的城市和农田。

减少海啸风险的方法:。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海啸是一种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等自然现象引发的海洋灾害,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够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著名的海啸案例,探讨海啸的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 海啸案例分析报告1. 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之一,这次海啸由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的一次9.1-9.3级大地震引发。

海啸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14个国家,造成了约23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成因分析:- 地震:这次海啸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板块与缅甸板块的碰撞,导致地壳断裂,引发了大规模的地震。

- 地形: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底地形复杂,地震引发的海底滑坡进一步增强了海啸的能量。

影响分析:- 人员伤亡: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许多沿海村庄和城镇被彻底摧毁。

- 经济损失:海啸对当地经济造成了长期影响,渔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遭受重创。

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对地震和海啸的监测能力。

-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海啸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2. 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9.0级大地震,随后引发了高达40米的海啸。

这次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地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特别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影响。

成因分析:- 地震: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的俯冲引发了这次大地震。

- 地形: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使得海啸波在接近海岸时能量集中。

影响分析:- 人员伤亡:海啸造成了约1.8万人死亡或失踪。

- 核事故: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导致了大规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应对措施:- 核电站安全:加强核电站的抗震设计和安全管理,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

- 灾害恢复:制定长期的灾害恢复计划,帮助受灾地区重建。

3. 2005年克什米尔地震海啸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7.6级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次生海啸。

海啸多少年会有一次

海啸多少年会有一次

海啸多少年会有一次
海啸时翻腾的海水有温度吗?答案是没有,因为海啸的形成原因之一中有高温的东西比如陨石的热量会很快被海水吸收,再加上海水的比热很大,其他海啸的成因没有热量产生,能够造成高温的东西都不能让他变成海啸,比如海底火山。

今天的讲座内容是海啸多少年会有一次,且看以下分解。

由于海啸大多是由海底的地震引起的,而地震是没有规律性的,所以海啸也就不可能有规律。

至于海啸多少年有一次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2004年12月26日星期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南印度洋深海下的地壳运动发生突变,形成了地球历史上有地震记录以来的第三大的地震海啸。

这次巨震,在几秒之内,使海洋底部突然出现了一个百公里宽,上千公里长,几米深的大坑。

由此而来的剧烈海水震荡,相当于100万枚投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一瞬间,人和岸边的一切就消失在巨浪之中了。

这次海啸是海底地震惹的祸,地下断层是逆断层,震级9级。

这类隐形海啸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因此事情看起来并没有像“地震引发海啸”那么简单。

很明显,除了海底地震以外,水下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深谷坍塌等地质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比如,海底滑坡易发于地质岩层较软的区域,导致海水瞬间涌入因滑坡而陷落的海底,使海面发生剧烈变动,就可能引发较大海啸。

如果人们只盯住海底地震,可能会顾此失彼,忽略了其他的严重灾难。

2006年7月,发生在印尼的隐形海啸可能就是巨大的海底滑坡造成的。

今天的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给大家介绍完了,关于其他更详尽的海洋灾害小知识,大家可以经常来进行查询。

随时等候您的到来。

2004年印度洋海啸 解析

2004年印度洋海啸 解析
2004年印度洋海啸
姓名:王艳波 学号;201101100134 专业:2011级汉语言文学03班
目 录
◆事件背景 ◆事件回放 ◆印度洋海啸惨痛后果 ◆遇难人数统计 ◆国际救援队 ◆印度洋海啸的诱因 ◆科学预警
事件背景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这 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 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 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 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生态武器”说
“太空巨浪”说
科学警示
1、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机制迫在眉 睫 2、各国海洋机构必须加快研究深海大 洋 3、海啸并非毫无预兆,人类有能力预 测 4、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也 是导致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啸发生前的图片
海啸发生时图片

克了一 山一对 海些加 滩照拿 的片大 情,夫 景显妇 。示在 了他 当们 时的 巨数 浪码 袭相 击机 泰中 国留 拉下



事件回放
2004年12月26日,印 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发生8.9级特大地震, 并引发大规模海啸, 波及包括非洲东海岸 在内的印度洋沿岸的 多个国家。这场突如 其来的灾难给印尼、 斯里兰卡、泰国、印 度、马尔代夫等国造 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远在发生地震的地壳板块另 一端的小震动,引起了另一 端的不平衡,这种地壳“翘 翘板”效应引发了印度洋的 大地动。
小震动激发说
有人怀疑这是某国军队在秘 密试验地球物理武器。地球 物理武器威力大,它可引发 地震、海啸等 当地球遭受太空“巨浪”袭 击时,地球引力波会突然减 弱,地球系统发生膨胀,抑 制地震的作用力减小,从而 激发地震或火山爆发等,进 而引发海啸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的形成:
海啸形成的原因
当海底发生地震,如果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沉降,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幅度下沉,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的暴退现象;如果地震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隆起,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量聚集,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暴涨现象。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当海底地震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海水受到地震的作用,便很快以波动形式把所得到的能量传播出去。

地震产生的这种海水波动,与平常我们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

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而与地震一起的波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力量非常大。

海啸在外海时一般不被注意,因为那里的水很深,波动起伏很小,但是当它到达岸边浅水处时,相同的震动能量遇到很浅的水,于是水就增加震动的幅度,有时就达几十米高,冲上岸时就像一道立起的水墙,这就是海啸形成的原因。

印度洋地震海啸阅读材料

印度洋地震海啸阅读材料

印度洋地震海啸阅读材料一、背景材料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中国测是8.7级,美国测是8.9级。

由于地震发生在海域所以引发了海啸,目前已经造成人员伤亡达到8万多人,这次海啸波及的范围非常广,震级大,波及范围广,到现在为止波及七个国家,灾难非常大,这至少是四十年以来最大的海啸。

这次海啸发生在印度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使板块运动聚集巨大的能量,当这个能量超过岩石强度的时候,岩石就发生破裂,造成海底突然沉降,突然下沉或者隆起,就可以造成海水发生上下颠簸,就形成了海啸。

海啸向外扩展,每小时大约700-800的速度扩展,传播的速度非常之快。

周围的印度洋相对太平洋来说范围比较小,所以很快扩展到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国,再往西一直到了东非的海岸索马里那一带,这次海啸相当巨大的,主要是地震引起来的。

此次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6000多枚原子弹的爆发量。

二、相关知识: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

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

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为什么地震会引发海啸

为什么地震会引发海啸

为什么地震会引发海啸 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

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的海⽔整体发⽣⼤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

地震引来海啸的原因: ⼀,由于海底地震、⽕⼭爆发、⼤滑坡、⼤塌陷等地质构造变化⽽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灾害我们称为海啸灾害。

破坏性的海啸⼀般在地震构造运动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于20-50公⾥,⾥⽒震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由于海⽔的压缩性很⼩,当受到地震能量的作⽤,⽔体只能以同等规模的波动形式把能量传递出去。

当海啸波进⼊⼤陆架浅海,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会骤然增⼤,这时可能出现10-20⽶以上波⾼的海啸。

在滨海区域,海啸波使海⽔陡涨,犹如⽔墙,并伴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农⽥村庄,然后海⽔⼜迅速退去;或先退后涨。

这样反复多次,造成⽣命财产的巨⼤损失。

这次12⽉26⽇的印尼海底地震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及欧亚⼤陆板块等三⼤板块互相碰撞的结果所造成的海啸波,影响到整个印度洋沿海地区⽬前已造成⼗五万多⼈的死亡和数百万⼈的流离失所。

就是⼀个极能说明问题的例证。

但并⾮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发海啸,能引发海啸的必须是有垂直运动的逆冲构造型海底地震,⽽且其震级必须是⾥⽒6。

5级以上,震源深度为⼩于20--50公⾥。

据统计,海洋⾥发⽣过的⼤地震能造成海啸的⼤约只占百分之四。

⼆,海上的飓风、台风等极端⽓候也能引发海啸,这种海啸称为风暴海啸,它同样能造成⼈员和财产的损失。

1969年7⽉28⽇⼴东省汕头市⽜⽥洋海域受特⼤台风侵袭,当时⼜正逢⼤潮因⽽引发巨⼤的风暴海啸,浪⾼10多⽶,造成近万⼈死亡。

⼴东沿海地区易发⽣风暴海啸还有地理上的因素:即因为⼴东省沿海地区有不少漏⽃形的海湾地形,汕头的⽜⽥洋与珠江⼝就是典型的这种地形,这种地形较易加速⼤⽓和洋流漩涡的形成,导致风暴海啸的出现。

三,滨海沿岸的⼤规模⼭崩、悬崖滑落也曾引发海啸,1702年⽇本有明海域附近的⼭崩引发海啸,最⼤波⾼达50⽶以上,造成15000⼈死亡。

海啸成因

海啸成因

间 可达 到一 小 时。 海 啸能 够在 不损 失 大部 分 能 量情 况 下席 卷 整 个
海 洋。2 0 0 4年 的 印度 洋 大 海 啸 向 非 洲 方 向推 进 了 3 0 0 0英 里 ( 约 合 50 0 0公 里 ) ,抵 达 非 洲 时的 能量 也 足 以造 成 人 员伤 亡 和 财 产损
的 海5 或同样会 产 生 海啸 。北 大西 洋发 生 的海啸 包括 1 7 年 由里斯 75 本地 襄引发 的海 啸 ,共导 致 葡萄 牙 、西班 牙和 北 非的 6万人 死 亡 。 这场地 震在 加 勒 比海 引发的 海啸 高度 达到 2 英 尺 ( 3 约合 7米 ) 。
据 美 国 国家地 理 网站 报 道 ,3月 l E , 日夯 发 生 9级 强烈 地 1l
震 并 引发 可 怕海 啸 ,造 成重 大人 员 财产 损 失。 这场 灾难促 使  ̄ 4 ' J l 再 次将 目光 聚 焦在 海 啸成 因、警报 信 号 以及 如何 应 对 海啸威 胁上 。 根 据美 国媒体 报道 ,这场 地震是 有 记 录以 来震级 最 大 的地震之 一 , 强震 引发 的 巨大海啸 袭击 了 日本 东岸 , 导致数 千人 死 亡。 小时 内 , 几
导致 巨大伤亡
20 04年 印度 洋大 海啸 是有 记 录 以 来破 坏性 最 大的 海啸 ,共导 致2 0多万人 死 亡 ,很 多人 被 大海 无情 吞 噬 。在 20 年 之 前 ,破 04 坏性 最 大的 海啸 发 生在 18 72年 , 由南 中国 海发 生的地 震 引发 ,估 计 共: 4万人 死亡 。 l8 年 ,南爪 哇 海发 生 的 由印度 尼 西 亚喀 造成 83 拉 喀托 火 山喷 发 引发 的 海 啸共 导致 大 约 36 . 5万人 死亡 。16 年 , 88 智利 :部 地 区遭海 啸袭 击 ,共有 超过 2 I 匕 . 5万人 丧 生。 美 国 国 家海 洋与 大 气 管理 局 表 示 ,太 平 洋是 迄今 为止 最 为活 跃 的: 多 区。 包括 加 勒 比海 、地 中海 、印 度 洋和 大西 洋在 内 每啸

海啸形成原理

海啸形成原理

海啸形成原理
海啸的形成原理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因素: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影响。

1.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从而引发海啸。

2.海底山崩塌方也会引发海啸。

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

3.宇宙天体的影响是另一个原因。

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总的来说,地震是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具体情况包括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山体滑坡等,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可能产生海啸。

2004年印度洋海啸

2004年印度洋海啸

海啸发生前的图片
海啸发生时图片

克了一 山一对 海些加 滩照拿 的片大 情,夫 景显妇 。示在 了他 当们 时的 巨数 浪码 袭相 击机 泰中 国留 拉下



事件回放
2004年12月26日,印 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发生8.9级特大地震, 并引发大规模海啸, 波及包括非洲东海岸 在内的印度洋沿岸的 多个国家。这场突如 其来的灾难给印尼、 斯里兰卡、泰国、印 度、马尔代夫等国造 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远在发生地震的地壳板块另 一端的小震动,引起了另一 端的不平衡,这种地壳“翘 翘板”效应引发了印度洋的 大地动。
小震激发说
有人怀疑这是某国军队在秘 密试验地球物理武器。地球 物理武器威力大,它可引发 地震、海啸等 当地球遭受太空“巨浪”袭 击时,地球引力波会突然减 弱,地球系统发生膨胀,抑 制地震的作用力减小,从而 激发地震或火山爆发等,进 而引发海啸
“生态武器”说
“太空巨浪”说
科学警示
1、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机制迫在眉 睫 2、各国海洋机构必须加快研究深海大 洋 3、海啸并非毫无预兆,人类有能力预 测 4、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也 是导致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4年印度洋海啸
姓名:王艳波 学号;201101100134 专业:2011级汉语言文学03班
目 录
◆事件背景 ◆事件回放 ◆印度洋海啸惨痛后果 ◆遇难人数统计 ◆国际救援队 ◆印度洋海啸的诱因 ◆科学预警
事件背景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这 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 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 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 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洋海啸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印度洋海啸也称为南亚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

很多人都想知道形成这一自然现象的原因。

以下是由本人整理印度洋海啸形成的原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印度洋海啸形成的原因印度洋海啸是地震引发的,而地震是地壳板块运动所造成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人的活动还不能对地壳运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海洋当中就更不可能了。

震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板块断裂导致大地震.是太阳,太阳黑子大爆发,太阳黑子大爆发是有周期性的,每当太阳黑子大爆发对地球有很大影响,常有地震,(海啸是地震所至)洪水,气候异常发生。

印度洋海啸的地震级数当地地震局测量到的规模为6.8,但香港、中国大陆及美国量度规模8.6,其后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修正规模为9.0,此差距可能导因于测量误差。

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

历史上最强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震级为地震矩规模9.5。

震源位于3°19′N95°51.24′E / 3.317°N95.854°E / 3.317; 95.854,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千米深处,这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频发区域。

地震本身(排除海啸)传遍到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

科学家重新检测地震结果发现规模实为里氏规模9.3级。

这代表着地震强度为原先预估的2倍以上,成为史上第二大地震。

周四出刊的英国《自然》周刊,科学家分析地震仪低频率资料发现,地震规模实际为9.3。

由于里氏规模规模是以对数计算,9.3的规模为9.0的2.5倍。

本次地震成为史上第二强震,仅次于1960年智利的9.5大地震。

此外,中国科技大学地震学家倪四道领导的团队,也侦测发现,南亚大地震持续达500秒,智利大地震则只有340秒。

科学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南亚大地震,将海洋板块由苏门答腊往北切出长达1600千米的裂缝,是原先预估的4倍。

美国西北大学地理学家史坦因和欧卡尔表示,由于地震释放出强大压力,理论上,此区域在400年内都不会再出现相同震度的地震,或是海啸。

然而在印度洋南部,又是另一个故事。

在2005年苏门答腊地震和2007年苏门答腊地震前,这群科学家即已精准的预测,此区域仍有发生大地震和海啸的机率。

印度洋海啸的地质影响转速变快地球形成后由于月球等星球引力作用下,转速不断减慢,地核在地球内部受外部引力影响要小,地核的外核又是流体态,所以地核的转速要比外部地球体快得多。

地壳、洋壳底部的金属层就相当于线圈(前文中地磁的生成与磁极反转),由金属构成的地核与地壳底部相当线圈的金属层相互运动,产生了地磁。

地球磁场对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有保护作用,它阻挡太阳风、宇宙射线等带电粒子的辐射,将其引向两极,形成极光。

那么为什么大地震会使地球转速加快呢?因为固体内地核的外部是流体状的外核,没受到震动时滑动阻力很小,速度的变化是层状分布的,层与层之间相互摩擦阻力很小,一旦有地震波传来,不同速度的层面出现凸凹使阻力明显加大,摩擦力大增,震波越大这个作用越明显。

使地核的较高的转速通过地幔传到其外部地球上,而使地球转速有加快的倾向。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事情,内地核把速度传给了外部地球体,内地核的速度就要降低,内地核虽然密度很高,质量很大,但它的体积比外球体小得多,质量恐怕要差几十倍,地球加快的幅度要精确测量才可觉察,但地核减速是明显的,这样就会造成磁场减弱。

这个减弱不象前文中谈到线圈改变那种减弱,这个减弱是永久的,所以说地球转速加快是个大坏事。

地震我们还无法控制,但是我们人类不要人为的制造地震,只要地震波传到外地核就会加大地核转速减慢的程度,区别是程度不同,小得多了也要产生大的效果。

搞大能量级地下核试验的人们恐怕不知道这个道理;何止是放射污染这一方面害人呀。

从减弱地球磁场这方面也是害人不轻啊。

有学者指出此次海啸加快地球自转速度,令每日时间缩短300万分之一秒循环完整虽然是次南亚地震及海啸造成重大的人命伤亡以及影响,但地质物理学家德特里克表示:“地壳板块运动令地球回春。

”古生物学家沃德曾在《罕有的地球》一书中指出,地壳循环这个过程在其它星球并不常见,然而这个过程对复杂物种的进化很重要。

大部分地质学家认为,地壳板块运动创造出地球的原始海洋及大气层,因为火山喷出大量水气、氮气、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

另外,很多生物学家亦指,地球第一样生物很可能是源自火山裂缝旁的深海。

专家施莱辛格表示:“地球的板块运动能让地球循环变得完整,对维持地球气候稳定十分重要。

否则,所有二氧化碳都会消失,地球会变成冰球。

”自转轴偏移新华社罗马12月29日电(记者杨爱国)意大利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大地测量学专家朱塞佩·比安科日前在南部城市马泰拉表示,26日发生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强烈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产生的威力巨大,导致地球自转轴线的“位置发生了偏移”。

据意大利媒体29日报道,比安科说,设在马泰拉的空间技术研究中心得到的初步数据显示,地震和海啸导致地球的自转轴心自东向西出现了“平移”,轴线平移距离约为5至6厘米。

他还表示,该中心的技术人员将在未来两周内对上述数字进一步分析。

与此同时,研�咳嗽被菇谖蠢词履诙哉獯魏Pジ厍蛟硕斐傻挠跋旖猩钊敕治觯敝氐愎鄄斓厍蜃宰嵯咂贫缘厍蛞Τ∈欠癫擞跋臁�同时,美国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地球物理学家理查德·格罗斯说,在当地时间26日印度洋发生地震的瞬间,印度洋底的一个地质板块被另一个所挤压而向下沉,地球的质量向地心集中,进而导致地球自转周期缩短了3微秒,地球轴心也倾斜了大约2厘米。

但是科学家也认为,由于地球的自转周期经常发生细微的变动,印度洋大地震对其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也不会太显著。

比安科说,这次地震和海啸对未来气候的变化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意大利全国科研委员会下属的比萨地质科学和地质资源研究院主任皮耶尔·马内蒂则表示,这次地震海啸引发的问题值得关注,但人们不必惊慌失措。

能量释放9.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超过了美国一个月所消耗能量的总和,或是伊莎贝尔飓风持续70日所释放的能量。

每单位的里氏地震矩代表31.6层地层褶曲释放的能量,相差两级就相差1000倍以上。

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对于6盎司TNT炸药;9.0级地震大约相当于7.5颗美国最大的核弹(约2500万吨)头释放的能量。

借由质能方程推算得知9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1000kg(2200磅)物质内部的能量(相当于反物质中和),它足以为地球上的每个人煮沸10000升的水。

尽管如此,释放的能量对地球自转仍然是影响甚微的,虽然没有精确数据,但在理论模型上这次地震可能使地球上的一日缩短了3微秒。

无论如何,因为月球的潮汐作用每年会使地球一日增长15µs,所以这次地震对地球的自转影响很快就可抵消。

同样的,这次地震也可能导致地轴"摇摆"2.5cm(1英寸)。

不管怎样,原来就有的钱德勒摇摆有时可以达到15米。

依据一个广泛采用的地震模型,苏门答腊西南方的一些小岛已经向西南移动了20m(66英尺)。

苏门答腊北部顶端位于缅甸平原(南边是苏门答腊平原)的地区可能也向西南方移动了36m(118英尺)。

无论如何,其他的地震模型则认为移动是垂直方向的而非水平向的。

余震和之后发生的其他地震安达曼岛在稍后的几小时里报道了有在里氏震级5.7至6.3的大量余震发生。

在尼科巴群岛也有类似报告,其中有两次余震震级达到了里氏7.3级。

南极洲附近的麦觉理岛(Macquarie Island)附近的无人居住区在本次地震三天前发生了里氏8.1的地震。

中国云南楚雄和双柏间也于2004年12月26日下午发生里氏5.0地震。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日14时25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域(北纬5.2度、东经92.3度)再次发生7.0级地震。

震中距海岸约320千米,距印尼9.0地震震中约410千米。

尼西亚驻马来西亚大使Rusdihardjo表示,印度洋海啸的重灾区、印尼亚齐省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40万人。

据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Bernama)报道,大使说,在很多受灾地区,搜救人员迄今还没有前往执行救援任务。

他指出,印尼政府通过空中监测发现,米拉务(Meulaboh)、Simeulue岛和TapakTuan等地不存在生命的迹象。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海岸边上的一些小岛甚至被完全淹没,已经消失了。

海啸发生的主要原因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

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

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本地海啸两类。

遥海啸:遥海啸是指横越大洋或从很远处传播来的海啸,也称为越洋海啸。

海啸波属于海洋长波,一旦在源地生成后,在无岛屿群或大片浅滩、浅水陆架阻挡情况下,一般可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衰减很少,因此可能造成数千公里之遥的地方也遭受海啸灾害。

如2004年底发生在印尼的大海啸就波及到几千公里外的斯里兰卡,1960年智利海啸也曾使数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日本都遭受到严重灾害。

本地海啸:海啸的大多数均属于本地海啸或称为局地海啸。

因为本地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生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相距较近,所以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只有几分钟,多者几十分钟。

在这种情况下,海啸预警时间则更短或根本无预警时间,因而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