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完整)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摘要, 全:球変暖使得高温成为影n向描物生理的一个重要的那境因子。
本文综述了高温船追下植物在细胞般、叶月-相关生理活动和相应的生理生化效应上的变化悄况。
美键词, 高温M随; 组胞般;光合作用,生理生化效应在助,通因子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
近年来,随着温室数应的加剧,全球气温上升,高温直接成胁着=一十一世纪农业生产方向。
许多植物面l l ll il着高温胁迫的严峻挑战。
研究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将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描施減轻高温的危害。
1高温胁迫对细胞膜的影响细胞膜系统是热损伤和抗热的中心。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主要在细胞膜系统,特别是质膜和内嚢体膜的特性。
温度逆境不可逆的伤害, 原初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系统的类质分子热相交上111。
因为,按照生物艘的流动镶照学说,膜的双分子层脂质的物理状态通常成液晶相,温度过高会转化为液相,温度过低会特化为凝胶相,后两种状态都会影响镶嵌于脂质中层的构型极其功能。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在于減轻或避免膜脂相变的发生。
植物在高温逆境下的伤害与月青质通性的增加是高温伤害的本质之一12l。
高温打破了细胞内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衝,造成超氧化物明萬子自由基(02·)、轻自由基(·0H)和丙二酷(MDA)等氧化物的积累,引起膜蛋白与膜内脂的变化。
从而引发了膜透性増大,组胞内电解质外i参,表现在可直接测定的相对电导率的增加上,细胞照受害越严重,其细胞膜热稳定性越弱,反之则强,故可用电导法测定期胞膜热稳定性。
高温胁迫下, 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一般表现出增大,且存在者随胁迫温度和时问的增加而增大的趙势,这也说明植物能忍耐一定的高温,但这种抗热能力也是一定的。
高温会加剧膜月首过氧化作用, 此过程的产物之一是丙=酷, 它常被作为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
高温胁迫下大多数植物丙二難含量部表現出增加的趋势。
然而一些研究发現,黄连受高温的適后,其件内丙二酷含量呈下降的趙势,并认为这可能是黄连能够忍耐一定的高温對、境所致13l.2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植物叶片是对高温非常敏感的器富,它又是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主要功能器官,高温引起叶片相关功能的变化, 进而影响了植物的叶録索含量、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从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对比能够知道Pro、MDA、 的积累在干旱条件下均比正常条件下的高,即逆境胁迫对植物影响上述几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增加。
1.结合旱生植物的抗旱机制,抗旱植物应具有下列特征:
(1)发达的根系,可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在干旱时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2)灵敏的气孔调节能力和特殊的气孔结构,如气孔内陷,发达的角质层,减少蒸腾失水;
【2】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五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4】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五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及结果
(1)结果记录表:
条件
重量
体积
OD值
现象
Pro
/(μmol/L)=6.45 -0.56
式中, 为可溶性糖的浓度; 为MDA的浓度
(3)逆境胁迫与 的积累
①记录 提取及测定时的现象
②测定OD410计算: content = /ε.L.W× × (mmol.g-1FW)
4.参考文献
【1】李合生主编.《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③计算: content = /ε.L.W× × (mmol.g-1FW)
2.试验注意事项:
①研磨要充分,注意材料不要溅出,用提取液洗研钵时要尽量充分;
②正确离心并且正确取舍液体或沉淀;
③ 的积累测定时,实验组添加的试剂是5% 对照组使用的试剂是20% 取(由于5% 是使用 配制而成的);
3.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逆境胁迫与 的积累
① 提取:分别取0.5 g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3ml50mMPBS (pH=6.8,内含1mM HA)和少许石英砂→充分研磨→用2mlPBS洗研钵→5000 rpm离心10 min→上清液定容至5ml。
《植物生物学实验》逆境胁迫水稻幼苗及其生理指标分析

《植物生物学实验》逆境胁迫水稻幼苗及其生理指标分析植物生物学实验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分析,来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实验主要通过逆境胁迫处理水稻幼苗,分析逆境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设备:1.水稻(水稻研究中心提供);2.生理盐水(NaCl)、二氧化硫(SO2)处理液;3.导电仪、光合仪等生理分析仪器;4.显微镜、离心机等常规实验设备。
实验步骤:1.准备水稻幼苗:从生长良好的水稻幼苗中挑选均匀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2.处理逆境胁迫:将水稻幼苗分为3组,每组包含相同数量的幼苗。
第一组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第二组为盐胁迫组,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第三组为二氧化硫胁迫组,用不同浓度的SO2气体处理。
将幼苗放置于适当的处理液或腔室中,进行逆境胁迫处理。
3.观察幼苗生长:每天记录幼苗的外观和生长情况,包括株高、根长、叶片颜色变化等。
4.分析生理指标:适当时间点采集幼苗组织,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指标分析。
例如,测定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导电率等指标,来评估幼苗的耐逆性。
5.统计和分析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的差异性,探讨逆境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可以得出逆境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在盐胁迫组中,幼苗的株高和根长可能显著减少,叶片可能出现褪绿现象,并且各项生理指标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而在二氧化硫胁迫组中,幼苗的生长可能受到抑制,且可能出现叶片黄化和脱落等症状。
实验结论:通过逆境胁迫处理水稻幼苗,可以发现逆境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在逆境环境下的生理适应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总结:本实验通过逆境胁迫处理水稻幼苗,分析逆境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生理指标分析。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杨万坤 114120238 11应用生物教育A班摘要:用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5天)下小麦幼苗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抗氧化酶(PPO、POD)、谷胱甘肽(GSH)、ASA的含量都较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的含量高。
关键字:干旱胁迫、小麦幼苗、Pro、MDA、H2O2、PPO、POD、GSH、ASA引言: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是近几年北方地区旱情日益严重,小麦产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干旱也属于逆境,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植物遭受干旱逆境后各个生理过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干旱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涉及到许多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1】。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酶活性、膜系统、细胞失水等,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甚至是细胞死亡。
本次试验测定正常生长的小麦幼苗和干旱胁迫处理小麦幼苗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抗氧化酶(PPO、POD)、谷胱甘肽(GSH)、ASA的含量变化, 来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的影响,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干旱胁迫问题,解决小麦生产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及处理将小麦种子用0.1% HgCl2消毒10 min后,用蒸馏水漂洗干净,用蒸馏水于26℃下吸涨12 h,然后播于垫有6层湿润滤纸的带盖白磁盘(24cm×16cm)中→于26℃下暗萌发60h,计算发芽率(注意与前面结果比较),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做干旱5天干旱处理。
5天后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麦进行脯氨酸、MDA、过氧化氢、抗氧化酶(PPO、POD)、GSH、ASA的含量的测定。
1.2测定方法1.21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各取50粒吸胀的玉米种子→沿胚的中心线切成两半(严格区分两个半粒),进行下列实验:其中50个半粒进行TTC染色(30℃水浴 20 min),另50个半粒进行曙红染色(室温染色10 min)洗净后观察。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20093391 魏晓明农学0901摘要: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称为逆境,又称胁迫。
常见的逆境有寒冷、干旱、高温、盐渍等。
逆境会伤害植物,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逆境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细胞脱水、膜系统受破坏,酶活性受影响,从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有些植物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抵抗或适应逆境的本领,在生理上,以形成胁迫蛋白、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等方式提高细胞对各种逆境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逆境胁迫,抗逆性,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样品,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可溶性糖。
前言:植物细胞膜起调节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它的选择透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当植物遭受逆境伤害时,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膜的透性增加,选择透性丧失,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
膜结构破坏的程度与逆境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作物品种的抗性等因素有关。
因此,质膜透性的测定常可作为逆境伤害的一个生理指标,广泛应用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
当质膜的选择透性被破坏时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其中包括盐类、有机酸等,这些物质进入环境介质中,如果环境介质是蒸馏水,那么这些物质的外渗会使蒸馏水的导电性增加,表现在电导率的增加上。
植物受伤害愈严重,外渗的物质越多,介质导电性也就越强,测得的电导率就越高(不同抗性品种就会显示出抗性上的差异)。
在植物胁迫处理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会下降,可以把叶绿素含量下降看作是胁迫发展中由功能性影响到器质性伤害的一个中间过程。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他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密切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他的活性不断变化,因此测量这种酶,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植物体内代谢的变化。
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农产品的品质性状,常以糖含量作为重要指标。
植物为了适应逆境条件,如干旱、低温,也会主动积累一些可溶性糖,降低渗透势和冰点,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逆境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温度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董向兵(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科学121)摘要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称逆境,又称胁迫。
常见的逆境有寒冷、干旱、高温、盐渍等。
此次试验研究了高温与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比于完全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低温和高温胁迫都使得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增多,电导率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叶绿素含量降低。
关键词玉米幼苗高温与低温胁迫生理生化指标植物细胞膜起调节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它的选择透过性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当植物遭受逆境伤害时,细胞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膜的透性增加,选择透过性丧失,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泄。
这样当如盐类,有机酸等电解质进入蒸馏水的环境介质中,则会使电导率增大。
在植物胁迫处理过程中,脯氨酸含量会增加,叶绿素含量会下降,这也可以作为测量的指标。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生长素的氧化都有密切关系,因此,测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可以反映出逆境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将培养的玉米幼苗分别经低温,高温处理,将经低温处理的标记为处理1,高温处理的标记为处理2,分别取完全营养液组,处理1组,处理2组的若干叶片作为实验材料,测定以下指标。
1 植物细胞膜透性的测定(1)用打孔器分别完全营养液组,处理1组,处理2组的叶片上各取30个小圆片,在打孔过程中尽量避开主脉。
(2)取处理1,处理2的叶片各0.2g,取完全营养液组的叶片各0.2g(两份)依次分别放入1.2.3.4四只试管中,每个试管加10ml蒸馏水。
(3)将1号(处理1),2号(处理2),3号(完全营养液组1)试管用真空泵抽气20-30分钟,然后缓慢放入空气,取出试管。
将4号(完全营养液组2)试管称重封上保鲜膜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称其重量,加蒸馏水回复其重量。
然后将1,2,3,4,号试管室温下浸提1小时左右,期间经常摇动。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面临着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逆境胁迫。
逆境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生物化学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对于了解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选择与意义逆境胁迫下的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种类繁多,常见指标包括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含量、非饱和脂肪酸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反映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例如,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反映植物对逆境胁迫产生的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膜脂过氧化程度可以反映植物细胞膜的稳定性;光合作用参数可以反映植物光能利用的效率;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叶片的光合能力;非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细胞膜的可流动性。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机制,为培育抗逆品种、改善植物逆境胁迫抵抗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逆境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逆境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以抗氧化酶活性为例,逆境胁迫会导致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进而激活一系列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增强。
同时,膜脂过氧化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导致细胞膜的功能和稳定性下降。
此外,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也是逆境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强光辐射和干旱等逆境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现象明显,表现为光合速率的下降和光系统II的损伤。
这些指标的变化往往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适应密切相关。
三、植物逆境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对于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活性测定、色谱分析、光合作用测定、光谱分析等。
例如,通过酶活性的测定,可以分析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通过色谱分析,可以测定植物中非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通过光合作用测定,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能力。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

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逆境胁迫是指外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如干旱、高温、低温、盐碱、重金属污染等。
这些逆境因素一旦出现,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生理反应等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为了适应和应对逆境环境,植物进化出了一套完备的逆境胁迫响应机制,以保证自身生存和繁衍。
本文将围绕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分别从逆境胁迫的信号识别与传递、抗逆调节物质的合成与调控、逆境诱导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逆境胁迫的信号识别与传递在植物逆境胁迫情况下,植物酶类和植物激素等信号分子会发生变化,从而诱导出许多生理生化响应。
如干旱环境下,植物会通过根系和叶片的水分状态来感知干旱,从而逐渐开启整个植物的干旱应答途径,通过逆境胁迫信号识别和传递,激活一系列胁迫反应途径。
其中,胁迫信号的识别与传递是逆境胁迫响应的起始阶段。
欧洲黑杨(Populus tremula)与奶油杨(Populus euphratica)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极端条件下生长的阔叶树种,因其对盐碱、低温等逆境条件具有高度适应性而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这两种杨树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有很大的区别,其中逆境信号的感知、传递及下游调控机制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Salinity-Induced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Changes in the Halophyte Populus euphratica and the Related Glycophyte Populus tremula,该研究结果显示,盐碱胁迫下欧洲黑杨的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增加并与逆境信号识别与传递相关蛋白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控,而奶油杨则显示出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特别是腺苷酸调节蛋白家族的调控可能在干旱逆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抗逆调节物质的合成与调控为了应对逆境环境,植物通常合成出一系列抗逆调节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实验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师及职称开课学期 2012 至 2013 学年上学期填报时间 2012 年 12 月 15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作者:(,云南昆明 650092)摘要:对植物产生危害的环境称为逆境,又称胁迫。
干旱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逆境因素,以小麦幼苗在模拟干旱胁迫下,植株体内的生理生化指标会发生变化。
实验采用PEG处理小麦幼苗,对抗氧化酶;脯氨酸;谷胱甘肽;过氧化氢;可溶性糖;丙二醛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分光光度计分别在不同的波长中测出吸光率,间接计算出其含量,而通过对正常条件下的和逆境胁迫下一定量小麦体内以上各种物质含量的对比,从而了解小麦体内生理生化指标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Linn);干旱胁迫;生理生化1 引言干旱是自然界常见的逆境胁迫因素,而且干旱也是植物最容易受到的胁迫之一。
干旱不仅制约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也会引起植被结构与功能的时空变化。
因此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及机制一直是植物逆境适应策略研究的一个热点【1-3】作物抗旱性的研究方法有多种,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过程和受伤害程度与干旱胁迫的强度以及植物自身的抗性紧密联系,并从生化代谢、生理功能、形态适应、生长发育以及生物生产力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1-5】。
土壤有效水分状况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大多数植物在短期或轻度土壤缺水情况下叶片水势下降,气孔关闭。
限制CO2 摄取和光合作用速率:长期严重干旱条件下可限制植物生长,引起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甚至导致植物死亡【6】。
大多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干旱或人工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
其主要方法是室外盆栽控制水分,苗期室内水培或砂培采用PEG渗透胁迫、人工控制的温室、气候室和培养箱等。
其中,PEG渗透胁迫法简单易行、条件容易控制、重复性好、试验周期短。
本试验采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发芽率、抗氧化酶、脯氨酸、谷胱甘肽、过氧化氢、可溶性糖、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小麦的抗逆机理,期望能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为干旱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购于西山种子公司,供实验备用。
(适宜条件下,选购的小麦种子发芽率较高的,所选购的实验材料较理想的,有利于用作实验材料。
)培养条件:室温,充足水分、充足阳光供给,PEG 干旱处理。
用水:自来水。
2.2、种子生命力(发芽率)的快速测定将待测种子在适宜水中浸种,以增强种胚的呼吸强度。
使显色迅速。
2.3、其它实验种子处理一致如下;小麦种子→ 用0.1% HgCl 2消毒10 min 后 → 用蒸馏水漂洗干净 → 用蒸馏水于26℃下吸涨12 h → 播于垫有6层湿润滤纸的带盖白磁盘(24cm ×16cm )中 → 于26℃下暗萌发60 h → 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做PEG 干旱处理。
2.4、测定方法2.4.1、种子生命力(发芽率)的快速测定各取50粒吸胀的玉米种子或小麦种子→沿胚的中心线切成两半(严格区分两个半粒),进行下列实验: 其中50个半粒进行曙红染色(室温染色10 min ),另一半进行TTC 染色(30℃水浴 20 min ) ,计算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有生命的种子/测试种子数X100﹪2.4.2、逆境胁迫和脯氨酸(Pro )的积累及测定Pro 的提取:分别取0.1 g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胚芽鞘→加入3 mL 3%磺基水杨酸(SSA )和少许石英砂→充分研磨→用2 mL 3% SSA 洗研钵→5000 rpm 离心10 min →上清液定容至5 mL 。
测定:上清液各2 mL →分别加入( 2 mL 冰乙酸和2 mL 茚三酮试剂)→煮沸15 min →冷却后→5000 rpm 离心10 min (若没沉淀可略此步骤) →分别测定A520计算: 用总显V V V W L A ⨯⨯⨯⨯ε520Pro content = (μmol.g -1FW)ε520=3.24/mol.㎝2.4.3、逆境胁迫和丙二醛(MDA )的测定MDA 提取:分别取0.1 g 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3 mL 10%TCA 和少许石英砂→充分研磨→用2 mL 10%TCA 洗研钵→5000 rpm 离心10 min →上清液定容至5 mL 。
测定:分别取上清液各2 mL →加入0.6%TBA (用10%TCA 配制) 2 mL →煮沸12 min →冷却后→5000 rpm 离心5 min (视沉淀有无)→分别测定OD450和OD532。
计算:OD450=C1X85.4OD532=C1X7.4+155000XC2其方程得:C1/ (mmol/L) =11.71 OD450 C2/ (mol/L) =6.45 OD532-0.56 OD450式中,C1为可溶性糖的浓度;C2为MDA的浓度。
2.4.4、逆境胁迫与H 2O 2的积累及测定H 2O 2提取:分别取0.1 g 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3 mL 50 mM PBS (提取液,pH=6.8,内含1mM HA)和少许石英砂→充分研磨→用2 mL PBS 洗研钵→5000 rpm 离心10 min →上清液定容至5 mL 。
测定:分别取上清液各3 mL →加入0.1%Ti(SO4)2 [用20%(v/v) H2SO4配制] 1 mL →摇匀→ 5000 rpm 离心10 min → OD410。
计算:ε410=0.28/mol.㎝2.4.5、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POD 、PPO )的活性测定抗氧化酶的提取:分别取0.1 g 实验材料→加入少许石英砂和3 ml 提取液(50mmol/L PBS, pH6.0,内含0.1mmol/ LEDTA, 1%PVP ) → 充分研磨 →转入离心管中→用2 ml 提取液洗研钵→ 5000 rpm 离心10 min →上清液定容至5 用总显V V V W L A ⨯⨯⨯⨯ε410H 2O 2 content =(μmol.g -1FW)ml →用于测定POD 和PPO 酶活性或分装后转至-20或-80℃保存。
POD 测定:取POD 反应混合液(10 mol/L 愈创木酚,5 mol/L H2O2,用PBS 溶解)2.95 ml ,加入酶液50 ul (空白调零用PBS 取代),立即记时,摇匀,读出反应1 min 时的A470。
PPO 测定:取PPO 反应混合液( 20 mol/L 邻苯二酚,用PBS 溶解)2.9 ml ,加入酶液0.1 ml (空白调零用PBS 取代),立即记时,摇匀,读出反应 1 min 时的A410。
计算:以每分钟A 值变化0.01所需要的酶液的量为一个活力单位(U ),则:ε470=26.6mM -1㎝-12.4.6、逆境胁迫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测定 GSH 的提取:分别取0.1 g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胚芽鞘→加入3 mL 5%三氯乙酸(TCA )和少许石英砂→充分研磨→用2 mL 5% TCA 洗研钵→ 5000 rpm 离心10 min →上清液定容至5 mL 。
测定:上清液各1 mL (空白用5%三氯乙酸代替) → 分别加入2 mL0.1M PBS (pH=7.7) → 1 mL 2 mM DTNB → 25 ℃5 min →测定A412。
计算:ε412=13.6mM -1㎝-12.4.7、逆境胁迫和抗坏血酸(ASA)的含量测定 ASA 的提取:分别取0.1 g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胚芽鞘→加入3 mL 5%三氯乙酸(TCA )和少许石英砂→充分研磨→用2 mL 5% TCA 洗研钵→ 5000 rpm 离心用总V V t W A ⨯⨯⨯01.0410PPO activities = (U.g -1FW) 用总显V V V t W A ⨯⨯⨯⨯ε470POD activities = (μmol.g -1FWmin -1) 用总显V V V W L A ⨯⨯⨯⨯ε412GSH content = (μmol.g -1FW)10 min →上清液定容至5 mL 。
测定:上清液各0.8 mL (空白用5% TCA 代替) → 分别加入0.8 mL 0.15 M NaH2PO4 (pH=7.4) 和蒸馏水→ 摇匀 → 分别加入 0.8 mL 5% TCA 、44%磷酸和4%联吡啶 → 摇匀 → 加入3%FeCl3 0.8 mL → 37 ℃ 15 min → 测定A525。
计算:ε525=16.5 mM -1㎝-13、结果与分析3.1、种子生命力(发芽率)的快速测定小麦的种子经过曙红染色,不具有生命力的由无色变为红色。
其中50粒小麦种子中,6粒被染成红色,由此可以计算出发芽率:种子发芽率=有生命的种子/测试种子数X100﹪种子发芽率=44/50X100﹪=88﹪小麦的种子经过TTC 染色,具有生命力的由无色变为红色。
其中50粒小麦种子中,28粒被染成红色,由此可以计算出发芽率:种子发芽率=有生命的种子/测试种子数X ﹪种子发芽率=28/50X100﹪=56﹪数据分析:相同的小麦种子在曙红染色和TTC 染色所测定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8%和56%,差异较大。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发面,一个原因是曙红染液滴加的过少,以至部分不具有生命力的小麦种子着色较浅;另一个原因是曙红染色时间过短,部分不具生命力的小麦种子着色较浅,从而影响实验的数据结果。
3.2、逆境胁迫和脯氨酸(Pro )的积累及测定在酸性条件下,脯氨酸和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此化合物在520nm 处有较高吸收峰。
数据如下:用总显V V V W L A ⨯⨯⨯⨯ε525ASA content = (μmol.g -1FW)小麦在干旱胁迫下和正常环境下脯氨酸的含量比较OD520 (mol.g-1FW)对照组0.094 0.290实验组 1.223 3.775由上图表可知: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对比,实验组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远远高于对照组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
实验研究表明:表明小麦幼苗经过干旱胁迫下,植物体通过蛋白质的降解、从头合成和降低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等途径合成脯氨酸,导致脯氨酸(Pro)的大量积累。
游离脯氨酸可能作为一种调节或者是信号分子来激活很多反应以适应逆境过程【7】。
脯氨酸也是植物遇到逆境的一种可靠的指示器【8】。
脯氨酸的积累还与自由基的非酶清除有一定的相关性,Alia等【9】。
发现离体线粒体中,脯氨酸可减少高光强诱导下自由基的产生。
在向日葵上的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