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造血系统-血液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液系统_儿科学课件

血液系统_儿科学课件

3.血清B12/叶酸浓度下降
57
A.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B.巨中幼红、巨晚幼粒细胞
C.Howell-Jolly小体
D.巨核细胞
58
诊断
1.
贫血症状 血象:
震颤智力 动作倒退
一般表现,髓外造血,神经精神症状
2. 3. 4.
骨髓象:
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血清:
巨幼样变
B12/叶酸浓度下降
59
治疗
一般治疗:辅食、护理、防感染 补充: B12 剂量:500~1000ug im x 1次
46
治 疗

硫酸亚铁
0.3/片 2.5%合剂
含铁量20% 10-30mg/kg.d 1.2ml/kg.d (婴儿) 含铁量35% 10mg/kg.d 含铁量46% 5mg/kg.d
47

速力菲
0.1/片

力蜚能
0.15/胶囊
治疗
1.
治疗反应:
12~24h 6~8w 3d~1w 1~2w 3~4w
临床表现
1. 2.

婴幼儿,起病缓慢 血液系统症状
贫血一般表现:苍白、疲乏、头晕

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肿大
37
3.非造血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异食癖
呕吐腹泻口腔炎
免疫力、运动 耐力下降
消化系统
心率增快、心脏扩大
免疫运动系统
烦躁萎靡 记忆力智力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38
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象
1)
小细胞低色素

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智力落后/倒退、震颤
54
实验室检查
1. 外周血象

儿科护理学造血系统 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造血系统 ppt课件

编辑版ppt
19
护理措施——2、合理安排饮食
(1)年长儿——纠正不良饮食 (2)合理搭配膳食 含铁丰富食物 促铁吸收食物,抑制铁吸收食物 (3)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4)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早补铁
编辑版ppt
20
护理措施--3、指导正确使用铁剂
1)正确剂量和疗程 2)口服铁剂:
• 小剂量开始,两餐之间服用 • 液体铁剂染黑牙齿,用吸管
3)与促铁食物同服,忌与抑铁食物同服 4)注射铁剂:深部肌注,分次换部位 5)观察疗效:3-4天网织红细胞,2周Hb
升高,全身症状好转
编辑版ppt
21
护理措施
4、防治感染 5、健康教育 合理喂养、添加辅食 坚持用药 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心理护理
编辑版ppt
22
病因学分类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2. 溶血性贫血 3. 失血性贫血
编辑版ppt
7
概述--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1. 大细胞性 2. 正细胞性 3. 单纯小细胞性 4. 小细胞低色素性
编辑版ppt
8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定义(IDA):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 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编辑版ppt
13
反甲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Hb降低较RBC明显: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 骨髓象: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3. 有关铁代谢的检查
血清铁<10.7umol/L 总铁结合力>62.7u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血清铁蛋白<12ug/L
编辑版ppt
15
治பைடு நூலகம்要点
1. 去除病因 2. 铁剂治疗: 口服元素铁、不良者注射铁剂 疗程: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 3. 输血治疗:严重贫血伴感染

小儿血液系统PPT课件

小儿血液系统PPT课件
~0.25mg/d
Liver+ RE cells 60 mg (15.9%)
Faeces 7.4 mg / d
Bile,Hb 0.05 mg/d
贮存
Red blood Cell (Hb) 280 mg
(75%)
functional iron
目录
铁的来源
◆ 食物(外源性铁) 占摄入量的1/3 血红素(动物性食物): 铁吸收率高 含铁高且吸收率达10% ~ 25% 母乳含铁0.05mg/dl, 吸收率49% 牛乳含铁0.05 mg /dl, 吸收率4% 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1.7% ~ 7.9%
Eastern Western Pacific Mediterranean
目录
铁的代谢
人体内铁含量及其分布
◆ 铁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Hb有关 新生儿 75mg/kg
成人男性 50mg/kg 女性 35mg/kg
目录
分布 血红蛋白约64%,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肝、脾、骨髓等) 约32%; 肌红蛋白约3.2% ; 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和运转铁。
目录
Diet 8mg/d
Intestine
Urine,sweat, Skin etc
0.9mg/d
自由铁池 Plasma 0.5mg (0.1%)
Muscles &enzymes
15 mg (4%)
Bone Marrow 20 mg
(5%)
Sloughed mucosal cell + GI bleeding
发生率
分类
<15%

15 % ~40%

>40%

最新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教学讲义PPT

最新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教学讲义PPT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0.75%
血液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1-8%
血浆
Pt (100-300) ×109/l
名称 比较
形态
各类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白细胞
红细胞
粒细胞
无粒细胞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C 嗜碱粒C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8、分别讲述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依据。
9、讲述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或胎儿期)造血 ➢生后造血
❖ 小儿血液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白细胞数和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小板数和凝血功能 ➢血红蛋白种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容量及其变化规律
女:110-150 淡紫红色

功能
携带氧、 二氧化碳
吞噬异物 吞噬抗原 抗凝血
杀菌
抗体复合 参与过
物杀伤寄 敏反应
生虫
复习
很少 多灰蓝色 天蓝色
止血凝血 参与免 吞噬免疫 疫反应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 生理性贫血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5岁为红骨髓全部造血
骨髓造血 5-7岁出现黄髓,又造血潜力
18岁仅限扁平及长骨骺部
2、※ 骨 髓 外 造 血
婴儿期(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 贫血等)
造血需要↑时,肝脾淋巴结肿大, 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RBC (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儿科学造血系统》课件

《儿科学造血系统》课件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联合治疗
将不同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治疗效 果和降低复发率。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预防传 染病的发生。
响。
治疗方法
针对儿童和成人造血系统的不同 特点,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也有 所不同。例如,儿童白血病的治 疗通常需要更加积极和全面的治
疗方案。
03
造血系统疾病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贫血
01
02
03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元素缺乏,导致血 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贫 血。
观察儿童面色和皮肤是否有苍白、黄疸、 出血点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关注儿童精神状态
定期体检
注意儿童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有头晕 、乏力、心慌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定期进行儿童体检,了解儿童血液指标是 否正常,及早发现潜在的血液疾病。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家庭护理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护理,注意保持儿童生活 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儿童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具有活跃 的造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骨髓腔 内脂肪细胞增多,红骨髓逐渐被黄骨 髓取代。
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 红骨髓能够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
儿童造血的特点
旺盛的造血能力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血液成分,因此具有旺盛的 造血能力。
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强
巨幼细胞贫血

[儿科护理完整课件]第十一章造血系统PPT

[儿科护理完整课件]第十一章造血系统PPT
18
治疗原则
• 祛除病因、合理喂养、治疗原发病、 补铁。
19
三.护理诊断
•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导致组织缺氧有关。 •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缺铁有
关。 • 3.潜在并发症 感染 • 4.知识缺乏 与家长和患儿缺乏营养知识
和预防知识有关。
20
四.护理措施
• 1.根据贫血程度、活动能力合理安排生活。 • 2.饮食护理:加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营
1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一)病因 1.体内储存铁不足 2.铁摄入不足 3.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增加 4.铁的吸收障碍 5.铁丢失过多
1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发病机制 1.造血系统:铁 血红素 血红蛋白 细胞浆减少 细胞小。故为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但不影响细胞分裂所以红细胞数量 减少不明显。 2.其他系统:
(1)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舌炎、异食癖 (2)神经系统:烦躁、萎靡、注意力不集中 (3)心血管系统:心率快,心脏扩大,收缩 期吹风样杂音,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免疫力低,常并发感染。
17
辅助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减少为主,红细胞以小细 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正常或轻 度减少。 2.有关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SI)和转铁蛋 白饱和度(TS)下降,总铁结合力(TIBC) 升高。 3.骨髓象: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 生为主。
• 红细胞数×1012/L 3~4 2~3 1~2 <1
10
• 分类 • 1.按病因分:失血性
溶血性 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2.按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
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 此节主要介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

儿科护理学 21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 21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 21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造血 生后造血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第3-10周(卵黄囊) 肝造血期 肝第8周开始→出生
脾造血期 短期参与,但保留造淋巴 细胞功能
胸腺,淋巴结 第3个月开始造淋巴细胞 骨髓造血期 第5个月开始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造血
小儿造血特点
淋巴 中性粒 80%
60%
40%
20%
0
时间
4-6天
1-4岁
4-6岁 7岁后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
小儿血液特点-生理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
生后自主呼吸血氧上升,RBC需要减少 →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 时性降低
生理性溶血 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
生长发育迅速 血循环量增加
Gower 1 (ζ2ε2) Gower 2(α2ε2) Portland(ζ2γ2)
胎儿期和出生后血红蛋白
HbF (α2γ2) HbA (α2β2) HbA2 (α2δ2)
小儿血液特点-血红蛋白种类变化
血红蛋白比例
HbF
6月胎儿 0.90
出生时 0.70
1岁
≤ 0.05
2岁
≤ 0.02
成人
≤ 0.02
骨髓外造血(小儿造血器官的特殊反应)
肝、脾、淋巴结出现胎儿期造血状况, 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 粒细胞。
小儿血液特点—血容量: 新生儿: 约占体重10%, 儿童: 约占8-10%, 成人: 约占6-8%。
二.小儿血液特点
出生时 婴儿 < 6岁 > 6岁
RBC(×1012/L) Hb(g/L) WBC(×109/L)

《儿科学造血系统》课件

《儿科学造血系统》课件
骨髓是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在其中血细胞得到生成 和发育。Fra bibliotek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它们与骨 髓协同工作,参与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分布。
4. 儿童造血系统的特点
新生儿造血系统
新生儿的造血系统尚未完全 发育,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 成能力较低。
儿童期造血系统
儿童期的造血系统逐渐发育, 血液细胞的生成能力增强。
8. 参考文献
1. 《儿童血液学临床》(第2版) 2. 《儿科学教材》(第5版) 3. 《儿科学专题教程》(第3版)
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系统负责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维持身体稳定的血液细胞数量。
血液的调节
通过控制血液成分和浓度,造血系统保持体内血液的正常成分,以确保器官和组织得到足够 的氧气和养分。
免疫系统的支持
造血系统为免疫细胞提供生长和发育所需的环境和信号,支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3. 造血系统的分布
骨髓
少年期造血系统
少年期的造血系统接近成年 水平,血液细胞的生成能力 达到成熟。
5.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
1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 的治疗方法。
2 贫血
贫血是儿童最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之一,需要及时检测和治疗。
3 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孩子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儿科学造血系统》PPT 课件
儿科学造血系统的课件将帮助你了解儿童血液系统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儿 童造血系统的疾病和保健措施。让我们开始探索这个有趣且关键的主题吧!
1. 什么是造血系统?
造血系统是指以骨髓为主的一组器官和组织,负责生成和调节血液细胞的过程。它包括骨髓、淋巴系统和相关 的免疫功能。

小儿造血-精品医学课件

小儿造血-精品医学课件

2/16/2020
11
贫血
外周血单位容积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压积低于 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中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最为重要
与年龄有关 与性别有关 与种族有关 与海拔有关
年龄 血红蛋白(g/L)
新生儿
< 145
1~4月
< 90
4~6月
< 100
6~6岁
< 110
骨髓 (Bone marrow)
红系、巨核细胞、白细胞异常造血
生化指标 (Biochemical indicators)
叶酸/Vitamin B12
诊断和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Diagnosis)
27
小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Ret)
↓/正常

缺铁性贫血
70
淋巴细胞
60
50
5岁
% 40
5天
3020中性粒细胞 Nhomakorabea10
2 4 6 8 10
1 2 3 4 8 10 14
2/16/2020
日数
岁数
小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两次交叉曲线
8
儿童血象特点
年龄不同,外周血血细胞正常值范围变动很大
• 血红蛋白含量
--新生儿时期 --生理性贫血( Physiologic anemia)
• 白细胞数量及分类 • 血红蛋白种类
2/16/2020
Hemoglobin= globin + heme
Two pairs of unlike globin polypeptide chains (、、、、、 )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培训资料(ppt 36页)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培训资料(ppt 36页)
血。它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不是最终的或独立的疾病诊断。
▪ 诊断标准:
❖ <6月者: ⑴生理性贫血:为轻度贫血(Hb>90g/L) 水平 ⑵病理性贫血:新生儿期:Hb<145g/L 1~4月 : Hb<90g/L 4~6月: Hb<100g/L
❖ 6月~6岁: Hb<110g/L ❖ 6岁~14岁:Hb<120g/L 海拔每↑1000米,相应诊断标准中Hb↑4%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障 、单纯红细胞再障
小儿血象特点
➢3. HbF的特点及意义
• 量的特点:见前述 • 质的特点:抗碱性,对氧的高亲合力 • 意义:量异常诊断各种Hb病,尤其是地中
海贫血,同时造成组织细胞缺氧
小儿血象特点
❖五、血容量及其变化规律
▪ 新生儿期:约为体重的10%(100ml/Kg) ▪ 儿童期:约为体重的8%~10%(80~100ml/Kg) ▪ 成人期:约为体重的6%~8%(60~80ml/Kg) ▪ 意义:
• αβγδε(仅存在于胚胎早期) • 胚胎期Hb:Gower1(δ2ε2) Gower2(α2ε2)
Portland(δ2γ2) 胎儿期Hb:HbF(α2γ2) 成人期Hb:HbA(α2β2) HbA2(α2δ2) Hb Bart’s:γ4 • Hb H :β4
小儿血象特点
• Hb种类的变化规律
小儿贫血概述
❖ 二、贫血的分类方法:
▪ 1.按贫血的程度分类: Hb(g/L) 轻度 中度
新生儿
~120 ~90
重度 极度 ~60 <60
>6月儿 ~90 ~60 ~30 <30
小儿贫血概述
▪ 2.按贫血的病因分类:
❖ RBC/Hb生成不足
造血物质缺乏:铁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维生素B6缺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月2日
3
正常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卵黄囊 造血期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1 2020年10月2日
2 3 4 5 6 7 8 9 10(m) 4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红骨髓 黄骨髓
髓外造血
应激 体征 外周血象
2020年10月2日
婴幼儿期 5~7y后 潜在造血功能
感染 溶血性贫血 肝脾淋巴结肿大 有核红细胞 幼稚粒细胞
2020年10月2日
24
常见贫血症状鉴别
营养性贫血— 缺铁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贫血+喂养史+生化检查+治疗反应
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溶血病、地中海贫血
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
再生不良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系+网织红细胞降低+无肝脾肿大
2020年10月2日
25
总论小结
造血特点:胚胎期、生后造血 血象特点:两次交叉、生理性贫血、Hb种类 病因分类:三大类 贫血程度及基本临床特征 贫血诊断
• 造血功能障碍 (原发性和继发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其它原因
2020年10月2日
感染、炎症、癌性贫血
15
贫血病因分类
2.破坏过多(溶血性)
红细胞内:先天性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酶缺乏: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Hb异常: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
2020年10月2日
16
贫血病因分类
造血器官反应
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 幼稚粒细胞
2020年10月2日
20
贫血共同临床特征
非造血系统症状
呼吸循环系统 HR RR 心脏扩大 充血性心衰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神经系统: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激动
2020年10月2日
21
常用贫血实验室检查步骤
血常规
仅 Hb下降
正常小儿血象特点
WBC分类变化— 四六两交叉 七岁同成人
N L
2020年10月2日
出生
65%
4~6d
50%
1~3y 4~6y 龄期
40% 50% 50~70%
35%
50% 60% 50% 20~40%
8
正常小儿血象特点
RBC和Hb的量变
(180) 6 (150) 5
(120) 4 (90) 3 (60) 2 (30) 1
定义
特指生后2~3月且无病理性因素存在时, RBC< 3.0 x 1012/L、Hb<100g/L轻度贫血
原因
自主呼吸/ EPO / RBC寿命/ 生长快/ 循环血量
特点
自限性 ,无需治疗
2020年10月2日
14
贫血病因分类
1. 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缺乏或造血激素不足
Fe、叶酸、VtB12、 EPO
正常值 80-94 大细胞性 >94 正细胞性 80-94 单纯小细胞 <80 小细胞低色素 <80
28-32 >32 28-32 <28 <28
32-38
32-38 巨幼细胞性贫血
32-38 再生障碍性贫血
32-38 肾性贫血
<32
缺铁性贫血
2020年10月2日
19
贫血共同临床特征
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易疲惫、毛发干枯、营养低下、发育迟缓
二系以上异常
网织红 + 大便OB
骨髓检查
营养性
2020年10月2日
溶血性
出血性
再障
白血病
其它
22
病史
贫血诊断
体格检查 外周血象
有无贫血及程度
RBC形态+Ret计数+WBC+BPC
大致原因
2020年10月2日
23
A.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 β地中海贫血
C. 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D. 口形细胞增多症
2020年10月2日
出生 10d
2~3m
Hb RBC
12y (age) 9
正常小儿血象特点
Hb种类变化
胚胎期
Gower1 Gower2 Portland
胎儿期 出生时 1y 2y 成人
HbF HbA
2020年10月2日
HbA210
正常小儿血象特点
BPC变化—基本同成人
出生时偏低 正常: 100~300 x 109/L
造血系统总论 及营养性贫血
第一课件网站
造血系统总论
正常造血及血象特点
Hematoposis and Hemogram
贫血概述
Anemia
2020年10月2日
2
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
新生儿 高于 成人 Hb 储存铁 肌红蛋白 酶
65% 30%
2. 来源
5%
<1%
外源性铁:食物 量少(1~1.5mg/d)
2020年10月2日
11
贫血概述
(Anemia outline)
定义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RBC或Hb低于正常
标准 (g/L) < 6m (我国)
新生儿<145 1~4m <90 4~6m <100
> 6m (WHO)
6m~6y <110 6~14y <120 海拔 1000m Hb 4%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2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NIDA)
2020年10月2日
27
• 定义
由于体内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 少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其血 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
2020年10月2日
28
铁代谢
1. 铁含量及分布
12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
( 6、9、12) ( 3、6、9)
Hb (g/L) 新生儿 小儿
RBC (1012/L) 小儿
120 ~145 90 ~ 110/120 3~ 4
90~120 60~90
2~3
60~90 30~60
1~2
<60
<30
<1
2020年10月2日
13
生理性贫血
(Physiologic Anemia)
5
正常小儿血象特点
血容量
新生儿 10%
血细胞
WBC RBC和Hb BPC
2020年10月2日
多 儿童8~10%
成人6~8%
两次交叉,七岁同成人
基本同成人
6
正常小儿血象特点
WBC数量变化
初生 1周 婴儿期 8岁 15~20 12 10 4~10 (x 109/L)
2020年10月2日
7
2.破坏过多(溶血性)
— 红细胞外:后天性
免疫因素: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 非免疫因素: 感染、理化因素、DIC、脾亢
2020年10月2日
17
贫血病因分类
3. 丢失过多(失血性)
急性:大出血 慢性:消化道、寄生虫
2020年10月2日
18
贫血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 常见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