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拖延症”的文献综述
学业拖延文献综述
我国高校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1、学术背景拖延(Pr(K~ra.Min&re)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7O年代术,由Ellis和Knaus等人提出。
在我国,关于拖延的实证研究是近2、3年玎始的。
拖延在学术领域十分普遍,Ellis 和Knaus(1977)曾估计大学里面有接近95%的美国学生存在拖延行为,而Solomon 和Rothblum[2]的研究则表明,有50%的学生报告他们长期有拖延行为,38%的学生报告偶尔拖延。
甘良梅等的调查显示,63.5%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达到中等程度的拖延。
2、相关概念拖延是尽管可能会带来更糟的结果,但仍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行为。
学业拖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
3、研究目的基于国内外关于拖延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日前人学生拖延的现状,分析在大学生中拖延的普遍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年龄和学科差异;2、从大学生白我报告的13个拖延理由入手,通过因子分析探讨大学生拖延的土要原因以及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和学科等)对其原因的影响3、研究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以探讨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二、主题1、学业拖延的特征1.1 学生有执行学习任务的想法,但是没有与意向相符合的行为表现1.2 学习拖延容易产生不符合标准的学习结果(如潦草的家庭作业、不合格的论文、考试成绩低下)1.3 学习拖延还往往伴随着焦虑不安、抑郁、失落等消极情绪体验。
2、学业拖延的成因2.1 内部因素2.1.1 学业拖延与人格特质用大三人格模型,MeCown发现拖延和外向性是线性关系,与神经质是曲线关系,低的和高的神经质都在拖延上得分较高。
国外有关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严谨性、责任感与拖延行为之问呈现较高的负相关。
2.1.2 学业拖延与完美心理倾向完美心理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它代表一种核心为高标准的行为。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全文)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一、引言拖延无疑是非常普遍的行为现象,几乎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拖延行为,有些人甚至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
在学生中也存在这一突出的现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作业,学生总要等到临近上课或收作业时才匆匆忙忙地完成。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学业拖延”。
当前学者们针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后果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有关学业拖延的研究进行简单综述。
二、学业拖延的概念拖延(procrstin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为推至明天,现在被推迟开始或者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Senecl 认为学业拖延是指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完成限定的学业任务,虽然个体曾想试图完成任务。
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学生在学业任务中的延迟和拖延行为。
综合已有研究,各个概念都体现了如下内容:学业拖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
学业拖延即在学习情境中对拖延现象进行研究。
三、学业拖延的影响(一)学业拖延的消极影响消极的学业拖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能否完成。
研究者在关于拖延与健康模型的研究中发现,拖延会引起焦虑,进而导致身体状态的不健康。
Sirois等人的研究发现,拖延者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较少地参与锻炼,并且当身体状况不好时,他们也没有及时寻求干预,从而导致身体状况恶化。
拖延与焦虑,抑郁,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存在相关,拖延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学业任务,引起了学生不好的心态。
而不好的心态又会导致拖延。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将会严峻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拖延导致的压力会引发学生比不拖延者的更多的焦虑情绪,以至于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不够充分,这也会导致作业成绩质量的下降。
(二)学业拖延的积极积极影响近年来,也有不少的研究主题是针对学业拖延的积极方面,主要包括高峰体验和认知效能。
高峰体验是拖延积极方面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许多的因素可以增加高峰体验。
心理学研究方法-拖延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研究计划一、绪论1、研究背景拖延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7O年代末,由Ellis和Knaus等人提出。
拖延在学术领域十分普遍,Ellis 和Knaus(1977)曾估计大学里面有接近95%的美国学生存在拖延行为,而Solomon 和Rothblum的研究则表明,有50%的学生报告他们长期有拖延行为,38%的学生报告偶尔拖延。
甘良梅等的调查显示,63.5%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达到中等程度的拖延。
有学者已经关注到拖延原因的研究,有学者提出拖延与自尊有关,有学者认为与可能自我效能有关。
拖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在大学生群体中显现的也十分明显。
国内外对拖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2、概念拖延的英文“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它原本的含义是:在明天之前把事情做好。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就拖延的定义达成一致。
通过阅读与理解,我所认同的拖延的概念是“尽管可能会带来更糟的结果,但仍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行为“。
有学者将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情境拖延 。
前者主要集中在与拖延行为相关的个体差异 ,这种拖延行为是一种习惯性行为; 后者是指人们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会拖延,强调情境对人的影响。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3、研究目的拖延行为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的也尤为明显,本研究旨在研究探索拖延现象与大学生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从而发现拖延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寻求帮助大学生战胜拖延的有效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收获更多知识。
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拖延症
一、引言拖延症,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心理现象,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阻碍。
为了深入了解拖延症这一现象,我们小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等方式,对拖延症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危害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二、拖延症的定义及表现形式1. 定义:拖延症,又称“拖延行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或目标时,故意推迟开始或完成的行为倾向。
这种倾向可能源于心理、生理、环境等多种因素。
2. 表现形式:- 时间管理能力差:经常忘记时间,导致任务完成延误。
- 任务逃避:对某些任务产生抵触情绪,刻意回避。
- 情绪波动: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导致效率低下。
- 过度依赖他人: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过度依赖他人,缺乏自主性。
三、拖延症产生的原因1. 心理因素:- 恐惧失败:担心任务完成不理想,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而产生拖延行为。
- 完美主义:追求完美,对任务要求过高,导致任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
- 逃避现实:通过拖延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2. 生理因素:- 生物钟紊乱:作息不规律,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注意力集中。
- 身体疲劳: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导致身体疲劳,影响工作效率。
3. 环境因素:- 缺乏自律:在缺乏自律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拖延行为。
- 外部干扰:周围环境的嘈杂、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
四、拖延症的危害1. 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症会导致个人在学业、事业、生活等方面受到影响,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
2. 影响人际关系:拖延症会导致个人在团队合作、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影响人际关系。
3. 影响社会和谐:拖延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和谐,如工程项目延期、产品质量下降等。
五、应对拖延症的策略1. 明确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分解任务,制定合理的计划。
2. 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克服恐惧,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整理版]关于“拖延症”的文献综述
关于“拖延症”的文献综述0应用心理学2012级2班赵半仙儿0【前言】0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
在字典中,动词“procraste”的释义是“推迟、延后、缓慢、延长”,由两个拉丁词合成,“pro”和“crastinus"。
“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推到明天”亦即“以后再做”的意思。
心理学家给“拖延”的定义是:当事人故意延迟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哪怕他明明知道这项任务最终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情况恶化。
目前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
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拖延症的研究,比如刘文静的“关于拖延症的思考”[1],讲了拖延症的研究,有关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如何克服;岑文华的“和拖延症说再见”[2],讲述如何克服拖延症;顾琳珺的“拖延及其应对方式”[3],讲了关于拖延症的概念,原因,应对方式;孙萌的“对付拖延”[4]中,关于职场中的拖延现象,等等。
0【主题】0拖延症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常见,当然,在职场工作上也很常见。
我们应该了解拖延症的特点、拖延症人群的类型、引起拖延症的原因、拖延症的危害、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只有真正懂得了这些前因后果,才会对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找到解决的办法,战胜拖延症。
0一、拖延症的特点。
01、自信心不足。
每次完成任务都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从而对自己失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就越来越低,下次再有任务,就拖着不想去做。
02、总是推脱自己太忙。
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太忙。
03、顽固。
你催我也没用,我得准备好了才能做。
04、喜欢操控他人。
别人急也没用,只有等我准备好了才可以进行。
05、抵制压力。
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时期一直被拖下来。
拖延现象研究综述
3典型的拖延类型
3 . 1 按 个体 埘 拖 延 行 为 的态 度 , - J 1 分 为 动拖延 和被 动拖 延 。: 卜 动拖 延指 拖 延者 享受 自己设置的 在有 限时 间内完 成任 务的 快 感 。被动拖 延指 拖延者 存 在对 完成任 务 的悲 观预 期 ,产生恐 惧和 害怕心 理 ,从 } 皮 动 地 产生 拖延 行为 。 3 . 2 按拖 延 的 对 象 分 类 ,分 为学 J 拖 延 , 口常事 务拖 延 ,作 决 定拖 延 ,斗 拖延 。学 拖 延指 面对学 J 仟 务时 的延 迟 ; 日常 事务拖 延指 对待 日常事 务,个体 不 知眩 从何 入 手 ,从 而发生 拖 延行 为 ;作 } 决 定拖
自我效 能 感在 一定程 度t 能预 测拖 延行为 的 发生。 2 . 2 自尊水 平
征。对 待 决 策 时 ,特 别是 蓖 火 决 策 时 的 拖 延 ;习惯性 拖延 指拖 延者知 道拖 延 元意 义 蛆 . 不需 要拖 延 ,但 还是 I ] 惯性 地 延迟 。
4研究方法
拖延行为作为 ・ 种 个 性 行 为 ,通 过 洲 量的 方法 进行研 究 ,更能 反映 内部 的拖延 水 平 。 对拖 延 的 测 量 , 口 『 分 四 类 , 即拖 延程 度 ,拖 延 类 型 ,拖延 动机 ,学 业拖 辽 各维 度有 各 自的 代表量 表 。测量 个体拖 延程 度 ” j 用雷 尔拖 延 量表 或Ma n n白编 决 策景 表 ;测 量 个 体 的拖 延 类型 ,曰 『 运T u c k ma n 拖 延 量 灰 ;测 量 个 体 拖 延 动机 可 用 Mc C o wn 等f i 编 成 人拖延 量 ;测 最 个体学 业拖 延水 n 川1 S o l o mo m等 f l - 编 学 生 拖 延量 表 。除 t : 述 表 外 ,圄 内学者也 引进 了国外其 他常 用 自编 拖 延量 表 ,在 国内进行 信效 度捡 测 ,根 据 前掌握 的资 料 ,这几种 量表 均 _ 住圄 1 人 J 取 得 良 好的信 度和 效度 ,达到 测量 学要 求指标 。这 些量 表 分 别 为 C h u 和C h o i 自编 主 动 拖 延 量 表R P NA P S ;A i t k e n 拖延量 表 g  ̄ A P I 。 除 上述 提 出的测 量学上 的研 究 方法外 , 国 内学者 ” 还 提 出可运 用 日记研 究法 ,观 察 法等 对个体 的拖 延行 为进行 研究 。
拖延症相关文献整理
《拖延心理学》作者:【美】简·博克一、序言提到拖延,大家首先想到的这不过就是一个不足为道的小毛病,人不可能总是勤奋,偶尔拖拉,也无伤大雅。
拖延,这个“小毛病”被冠以懒惰的标签,似乎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痕迹。
也许你现在还想着,拖延不过是一时犯懒,没有什么大不了。
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计划没有完成时候带来的沮丧和懊恼,或许还可能因为你本来应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而使你失去了升迁的机会,课程的学分等等,失去了一些你本来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机会。
你为自己的懈怠感到十分恼怒和无奈,你决定下一次绝不拖延,你下定决心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且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是,一旦新的任务落到你身上的时,你又会被其他的琐事缠身,生生耗掉了本该用来行动的时间,你总是告诉自己时间还比较多,乐观地认为你完全可以胜任眼前的任务,虽然你的拖延已经将充足的时间消耗殆尽,可能在最后的紧要关头,你选择了坚持做下去,本来不开始是为了让自己的计划更完美,到了最后却发现,是否完美对你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了,你现在就是要竭尽全力地去完成这项任务。
当你的内心遭受着巨大的折磨和煎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正常的休息时间,通宵达旦地完成了任务之后,你一边赞叹自己的爆发力,一边发誓自己再也不要拖延。
但是,下一次的时候,这样的想法是否又开始侵袭你的大脑?拖延的原因真的是因为你的懒惰吗?拖延究竟是一个行为习惯还是你的遗传基因作怪?拖延背后的心理意义是什么?本书将为您一一揭晓。
心理学,一种我们人人都可以使用的武器,利用心理学的光亮,照亮我们内心中充满无知和无奈的幽暗部落,寻找我们的内心世界最初的平静。
拖延犹如根深蒂固的沙漠植物,表面看起来并不伟岸,甚至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它在我们内心世界的根系却是相当发达的,就让我们拿起心理学这把利器,探入我们内心未知的领域,去拔除这棵植物的根,从而让我们沉重而复杂的世界变得简单起来。
不再忍受拖延带给我们的负担和苦难,享受生活的轻松与愉悦。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论文
学业拖延研究综述曹敏[摘要]学业拖延是一种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学业拖延研究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方面介绍学业拖延的含义、类型和性质;从实证研究方面分析当前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测量工具与新近研究成果。
本文以新的思路综述该领域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的学业拖延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业拖延性质影响因素前言“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没有念”,《童年》这首歌描述了在校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学业拖延。
它不仅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和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还会伤害自尊,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因此,学业拖延研究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学业拖延的理论研究1.学业拖延的含义学业拖延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
不同的研究者对它的含义有不同的界定。
Solomon认为学业拖延是不必要地拖延学习任务以至于产生心理不适应感的行为。
Steel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个体尽管预期到拖延会导致恶果仍拖延学习任务的行为。
相反的,Ferrari 等人则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理性行为。
他的研究结果发现回避型拖延者拖延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而唤醒型拖延者则是为了体验到学习冲刺带来的快乐。
[1]接受程度相对较广的是Senecaletal等的定义:非理性地延迟开始或推迟完成任务的倾向。
2.学业拖延的类型根据不同标准学业拖延划可分为不同类型:从成因角度,学业拖延可分为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
前者是一种决策拖延,它包括认知失败、失去耐心和低能力等;后者是在计划完整的情况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拖延完成计划的行为。
从应对方式的角度,可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
前者害怕失败,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同时伴随着内疚和忧虑。
后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通,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非理性思维,擅长为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
《学业拖延及干预研究文献综述》
学业拖延及干预研究文献综述学业拖延研究小组1(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一、引言拖延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Ellis和Knous等人提出。
在我国,关于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是在近几年开始的【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践跄。
”长期的被动学业拖延会妨碍学生学习能力,随着学习年限增长,学习懈怠易成为学习心理障碍【2】,从而导致学生的低学业表现;产生焦虑,烦躁、沮丧等情感情绪体验;产生无助,愧疚,自卑感,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从而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
鉴于学业拖延对学生学业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学习拖延问题,本文从学业拖延的含义、研究现状,类型、成因、影响以及干预等方面的综述,为探讨如何结合信息技术来减缓学业拖延这一现象提供依据。
二、学业拖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一)国外起源与现状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Ellis 和Kanus等人便开始对学业拖延理论以及实证的研究,众多专家、学者便对此课题进行了诸如学业拖延的界定、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等研究,对学业拖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Ellis&Kanus(1977)的研究发现高达95%的大学生有意推迟学业任务的完成,70%的大学生有经常性的学业拖延行为;Solomon & Rothblum (1984)对 342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46%在写论文, 27.6%在准备考试, 30.1%在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时会拖延,另外,50%的大学生报告在学业任务中至少有一半时间会拖延,而35%大学生报告偶尔会拖延。
【11】Onwuegbuzie (2000)研究发现:41.7%的研究生报告他们总是或几乎总是在写论文中拖延, 39.3%的研究生在考试复习中拖延, 60%在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上拖延。
【12】(二)国内起源与现状在清朝钱鹤滩的《明日歌》中写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践跄。
关于中学生学业拖延综述
关于中学生学业拖延综述"[论文摘要]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也愿意这样去做,但却没有按时完成学业任务。
学业拖延会对学生的成绩、情绪、认知,甚至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目前学业拖延现象在我国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本研究对以往文献进行了综述,从学业拖延概念的界定,类型,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拖延;学业拖延;影响因素一、学业拖延的类型1.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从拖延性质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
状态拖延认为拖延是具体情境中的一种特定行为,强调了情境对个体的影响。
学业拖延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状态拖延。
学业拖延可划分为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
主动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工作,其延迟行动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把注意力投向手头更为重要的事情上,但是能够及时执行他们事先作好的决定。
此种拖延是他们选择的适应性学习方式。
被动拖延者,则是传统意义上的拖延者。
从认知角度而言,他们并不想拖延,但却经常以延迟任务完成时间而告终,因为他们无法迅速作出决定,优柔寡断,因而不能快速行动。
2.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从行为实施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为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
计划失败型拖延是一种决策拖延,它包括认知失败(如遗忘),任务加工速度慢,对任务失去耐心和低能力等因素。
而实施失败型拖延是计划很完整、很符合要求,但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没能完成或没能按时完成计划的行为。
3.高渴望思维拖延和低渴望思维拖延从思维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高渴望思维拖延和低渴望思维拖延。
高渴望思维拖延者相信任务是吸引人的且比较会异想天开。
低渴望思维拖延者相信任务是不吸引人的。
当任务不愉快时,高渴望思维拖延者比低渴望思维拖延者更会拖延,因为拖延这个想法会维持高渴望思维者快活的期望。
4.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从应对方式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拖延行为是意志薄弱表现,其产生既有情境因素的作用,但更多也是最主要的还是个体内部的原因,克服拖延行为应从端正认识、及早行动和自我奖励等方面着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论文篇一《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摘要:拖延是个体自愿选择的一种非理性的逃避行为,它不仅直接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会破坏个体的心理平衡,加重当事人的内心焦虑感和内疚自责,进而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拖延行为是意志薄弱表现,其产生既有情境因素的作用,但更多也是最主要的还是个体内部的原因,克服拖延行为应从端正认识、及早行动和自我奖励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拖延行为任务性质个体差异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今天,拖延却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工作、生活习惯。
有研究报告发现,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视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约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在学生中,拖延行为也十分常见,其发生比例约占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拖延行为不仅无助于事情的解决,相反其结果会令个体感到沮丧,长期的拖延会阻碍目标的达成、降低生活幸福感、导致低的学业和事业成就。
因此,拖延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非适应性的、会对个体产生有害结果的行为。
一、拖延的含义分析拖延一词的英文为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意为推至明天(putting forward until tomorrow)。
在今天看来,这个概念其实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从正性方面来说,有时人们选择拖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即通过拖延可以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
可见,当结果尚不确定时,等待而不是马上行动是更加理性、更有价值的。
但是,当个体明知应该做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时,拖延就是一种不良行为。
本文所指的拖延就是这种负面意义上的概念。
学业拖延的综述研究(全文)
学业拖延的综述研究1概念的界定1.1拖延的概念界定拖延的理论是由埃利斯(Ellis)等研究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领先提出,且进行了初步研究。
拖延(procrstin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译为推迟到第二天。
多数研究者将procrstintion 解释为拖延,也有学者翻译为拖沓。
kerlof在1991年认为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行为。
而DeSimone却把拖延当作个体决策时一种精明的、有远见的行为。
从以上研究者对拖延的概念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研究者对于拖延性质的界定是有差异的,多数研究者支持由于拖延造成了不良后果,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拖延是有积极意义的。
1.2学业拖延的概念界定学业拖延的概念首次在心理学的期刊上现身是在1984年,西方学者Rothblum和Solomon在《咨询心理学》上发表了《学习拖延:频率及其认知、行为相关因素》一文。
Solomon等认为学业拖延是不必要地推迟学业任务以至于主观上体验到不适感的行为。
他们研究学业拖延的过程中自己编制学业拖延的一些问卷,对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论为:厌恶任务和失败恐惧是导致大学生学业拖延的两大主要因素,这给后人的研究指明了一种研究方向。
学业拖延的概念来源于“拖延”,关于学业拖延的含义,至今仍存在争议。
cdemic procrstintion 主要翻译为:学业拖延、学习拖延、学术拖延、学业拖沓,我们认为学业拖延这种译法更符合研究者的研究意图。
Steel等人认为学业拖延是一种不良行为、非理性的,由此产生的拖延行为是消极的。
与此相反,Ferrri等人则把学业拖延当成一种理性行为,因为任务难度较高,个体有意识地推迟,可以有时间去获得更完整的资料,从而做出更深思熟虑的、更负责任的决定。
在20XX 年,Choi和Chu通过研究也认为存在主动拖延,主动拖延是一种积极性、适应性拖延,当个体感到环境中压力越大,时间越紧迫时,他们倾向于做出更恰当、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决定。
文献综述模板
一、文献综述(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拖延”的概念界定“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为“把事情留到明天”。
据了解,国外有关“拖延”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由Ellis和Knaus 提出。
到目前为止,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拖延”的内涵,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E1lis &Knaus(1977)认为拖延是个体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始或完成一项任务的行为1;Solomon &Rothblum(1984)把拖延定义为个体可能会对令自己感到不适的任务进行故意延迟的行为2。
Lay(1986)认为拖延是个体对重要任务的开始或完成具有推迟的行为倾向3。
Tuckman(1991)等人提出,拖延是个体对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执行的工作任务或作出的策略推迟或完全回避的倾向。
4Milgram(1993)等人把拖延定义为是个体在执行任务和决策时推迟或者延期的一种行为倾向和特点,他们表示这种基于人格特质的拖延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如果个体在某一领域经常拖延,那么在其他领域同样会产生拖延行为。
52.“学业拖延”内涵的研究1Ellis A, Knaus W J.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M].New York: SignetBooks,1977:2 -7.2Solomon L, Rothblum E.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requency andcognitive-behavioral correlates[J].Journal of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31,(4): 503-509.3Lay C H. At last my research article on procrastination[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1986,20:474-495.4Tuckman B W. The development and concurrent validity of the procrastinationscale[J].Educationaland PsychologicalMeasurement,1991,(51):473-480.5Milgram,N.A., Marshevsky, S., Sadeh, C. Correlates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discomfort,task aversiveness,and task capabilities[J].The Journal ofPsychology,1993,129(2):145-155.国外学者对学业拖延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Schouwenburg(2004)把学业拖延界定为“由于学生不必要的推迟最终要完成的任务,以至于主观不适感产生的行为”6; Senecal(2003)认为学业拖延是学习者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完成学习任务,但仍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7。
拖延症调查报告(共8篇)
拖延症调查报告(共8篇)第1篇:拖延症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说明(一)、调查题目关于当代大学生拖延症问题调查(二)、调查目的时代进步,而大学生中,却有绝大多数人都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我们称之为“拖延症”。
为了这次研究,我们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搜寻,发现拖延症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我们因此展开了对拖延症的深入研究,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让大家对拖延症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能够尽力去克服它。
我们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大家的情况,结果发现有约一半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拖延,即使意识到的也往往是陷于其中的痛苦而不能找到好的方法。
于是我试着将有关文章进行有选择性的精读和总结,找到了我认为不错的几个方法,以期可以帮帮受拖延症影响的同学们。
(三)、调查时间2021—2021年第一学期(2021年9月28日) (四)、调查对象 a校学生在校50人 (五)、成员 aa学院 aaa专业 aaa班级成员 xxxxxxxxxxxx 二、引言拖延症,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
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
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成“罪过(sin)”,直到工业革命后,拖延才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
不过“拖延症”正式成为病症,国外的研究不过才一二十年。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
如果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
拖延行为研究综述
拖延行为研究综述【摘要】拖延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对我们生活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拖延?是什么导致了拖延?相关理论对于拖延做何解释?本文将要回顾近年来有关于此的文献中一些研究结果,并提出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拖延;影响因素;理论解释;学业拖延一、拖延的界定目前学界对于“拖延”的定义难以统一。
由于研究对象和情境的不同,研究人员对拖延定义的侧重点也不同。
认可度比较高的定义是:拖延行为是指个体在面对繁杂的生活事件时不能做出合理的安排,对计划要做的事不断拖延,在能够预料到拖延会导致恶果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拖延具有自愿、回避和非理性[1]。
二、影响拖延的因素(一)年龄。
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拖延行为会减少。
o’donoghue和rabin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减少拖延。
(二)责任心。
责任心高的人做事坚决果断、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责任心高的人目标导向明确、坚持完成任务;而高拖延者倾向于不能正确估计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延迟任务的完成以及缺乏目标导向的活动。
simon[2]研究发现,不论是在自我报告法还是在观察法中,责任心与拖延之间的负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
(三)焦虑。
solomon & rothblum (1983)认为,随着任务期限的临近,个体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而为了减少这种焦虑,个体选择了拖延,因此拖延是减少焦虑的一种方式[3]。
然而,一些研究发现在远离期限时,拖延可以让个体焦虑减少,但随着任务期限的临近,拖延者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
(四)冲动。
焦虑是一种“行为抑止系统”,而冲动被认为是“行为激活系统”,冲动有时可以激励人们追求一些东西,但是过分活跃可能导致做决定太快、注意范围缩小的情况,这些将导致个体拖延行为。
由于冲动让人更多关注即时激励,而忽略长期责任,因而冲动的人们更可能拖延。
(五)抑郁和悲观。
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拖延行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揭示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拖延行为的概念,明确了研究范围和目标。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特点、表现形式及其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拖延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动机、自我控制力、时间观念等)、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以及任务因素(如任务难度、任务性质、任务奖励等)。
文章提出了针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干预策略和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克服拖延习惯,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文献综述拖延行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高发人群,其拖延行为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已成为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在拖延行为的定义上,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
一般而言,拖延行为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故意推迟或延迟执行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伴随着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对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关于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已有研究表明,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学业任务、日常生活和未来规划等方面,大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
这种拖延行为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影响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因素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任务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性格特征、动机水平、自我控制力等;环境因素主要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任务因素则是指任务的难易程度、趣味性、重要性等。
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拖延症(2篇)
第1篇一、前言拖延症,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心理问题,却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为了深入了解拖延症的形成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我们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我们对拖延症进行了全面探讨。
二、拖延症的定义与特点拖延症,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在面对任务时,总是选择推迟执行,导致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拖延症具有以下特点:1. 心理冲突:拖延症患者内心往往存在着“想完成任务”和“不想完成任务”的矛盾心理。
2. 逃避现实:拖延症患者倾向于逃避现实,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减轻心理压力。
3. 时间观念淡薄:拖延症患者对时间的感知能力较弱,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4. 依赖他人:拖延症患者习惯于依赖他人,将任务推给他人完成。
三、拖延症的形成原因拖延症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自卑等心理因素会导致人们产生拖延行为。
2. 环境因素:缺乏自律、外部干扰等环境因素会加剧拖延行为。
3. 习惯因素:长期拖延形成的习惯会导致拖延行为固化。
4. 生理因素: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生理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增加拖延风险。
四、拖延症的影响拖延症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1. 影响学业:拖延症患者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导致成绩下降。
2. 影响工作:拖延症患者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完成工作任务,甚至可能影响职业生涯。
3. 影响人际关系:拖延症患者常常让他人失望,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 影响心理健康:长期拖延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应对拖延症的对策针对拖延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树立目标:明确自己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
2. 培养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律能力。
3. 合理规划时间: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4. 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面对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寻求心理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拖延症”的文献综述
应用心理学2012级2班赵半仙儿
【前言】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
在字典中,动词“procraste”的释义是“推迟、延后、缓慢、延长”,由两个拉丁词合成,“pro”和“crastinus"。
“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推到明天”亦即“以后再做”的意思。
心理学家给“拖延”的定义是:当事人故意延迟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哪怕他明明知道这项任务最终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情况恶化。
目前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
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拖延症的研究,比如刘文静的“关于拖延症的思考”
[1],讲了拖延症的研究,有关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如何克服;岑文华的“和拖延症说再见”[2],讲述如何克服拖延症;顾琳珺的“拖延及其应对方式”[3],讲了关于拖延症的概念,原因,应对方式;孙萌的“对付拖延”[4]中,关于职场中的拖延现象,等等。
【主题】
拖延症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常见,当然,在职场工作上也很常见。
我们应该了解拖延症的特点、拖延症人群的类型、引起拖延症的原因、拖延症的危害、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只有真正懂得了这些前因后果,才会对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找到解决的办法,战胜拖延症。
一、拖延症的特点。
1、自信心不足。
每次完成任务都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从而对自己失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就越来越低,下次再有任务,就拖着不想去做。
2、总是推脱自己太忙。
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太忙。
3、顽固。
你催我也没用,我得准备好了才能做。
4、喜欢操控他人。
别人急也没用,只有等我准备好了才可以进行。
5、抵制压力。
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时期一直被拖下来。
6、抱有受害者心态。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却做不来。
二、拖延症人群的类型。
1、强迫型人格。
强迫型的个人往往追求完美,害怕失败,崇尚“慢工出细活”,他们的不合理认知在于“我必须做得一点瑕疵都没有,否则就死定了”,对工作太过纠结,反倒放不开手脚,不知不觉就造成效率低下。
2、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的个人往往在孩提时就被过度关爱,独立性不强,遇事摇摆不定,很难独立成事。
他们的信念是“没有别人的帮助我肯定做不好”。
遇到比较复杂的事情,往往找各种借口逃避责任,能不做就不做,能推后一些时间,就暂且先往后拖延。
3、逆反型人格。
这种个性的人有强烈的控制欲,又及其敏感,本来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旦由别人交代去做,或者被分配了不愿意干的活,他们就用拖拉来对抗被剥夺的自主感。
如果被分配去干杂活,潜意识里就有一种抵触情绪,碰到自己不擅长又不感兴趣的工作,就以“工作太难又复杂”为借口,拖拖踏踏,失去了上进的动力。
三、引起拖延症的原因。
(一)生理原因:对拖延生理根源的研究大多围绕前额叶皮层的作用。
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职能,比如规划、冲动控制、注意力,相当于一个过滤器,减少因来自其他脑区刺激而造成的分心。
如果这个部位受损或者不活跃,会使人过滤干扰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处理事情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变差,注意力分散,结果拖延加重。
(二)深层原因:第一,完美主义。
很多人都想把事情一次做好,不愿意匆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着手工作,所以就一直没有行动。
完美主义者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他希望自己的行为可以得到认可与赞扬,总在担忧自己如果不完美就没有人会喜欢。
第二,抵制心理。
有些学生若不喜欢某位导师就不乐意完成他布置的作业,或者直到最后一天才潦草完成。
我们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失望,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以致提不起学习兴趣,于是,我们面对学年论文等各种学术性的工作,就开始拖延,不愿意拿起专业书本。
第三,自卑心理。
在这个充分张扬个性的年代,很多人都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将自己的工作开诚布公,他们宁愿让人认为自己没有下足够的力气,也不想让人认为自己没有能力。
第四,负面情绪影响。
比如焦虑、沮丧,面对大的压力,我们往往需要时间给自己缓冲,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或者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需要调整心态,就容易导致拖拉。
第五,自制力差,容易倦怠。
这一点甚为普遍,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诱惑,而我们自制力却不强。
今天制定了任务,上午朋友打电话约去逛街,于是就把工作推到明天。
第六,个人能力不足。
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能力缺乏,另一方面是工作难度太大。
第七,环境的影响。
如果一个组织,制度松散,职责和惩罚不明,考核制度不严格,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这样的环境也是造就拖延症的重要因素。
第八,贪玩,好逸恶劳。
不管做什么,总是做一点事情就想偷懒。
第九,目标不明确,没有期限压力,没有后果严重性的意识,等。
四、拖延症的危害。
拖延会耽误工作或者学业,自卑心理加重,无法提起兴致,空虚没有依托,生活没有规律,工作没有效率,经常遇到不顺,还会破坏团队协作,对人际关系也有负面影响,更有甚者会拖垮身体。
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都由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导致。
拖延使患者不能及时检查,总以为没多大的事,或者就算有事也不会很大,从而使自己错过了最佳最佳治疗时机,到最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五、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1、丢掉完美主义。
要认识到凡事不可能完美,就像维纳斯的手臂。
人可以不断完善自己,但永远不会做到完美。
对自己的潜能要有正确的估计,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过于自卑。
2、制定具体的计划。
很多人无法将自己的计划实行下去是因为计划过于抽象。
我们还要学会自我对话和自我暗示,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3、互相监督,形成组织。
一个寝室的同学,一个办公室的职员等,都可以互相督促,戒掉拖延症。
4、消除干扰。
研究发现,拖延症最大的干扰是互联网,我们要鼓励自己,完成工作之后,再去聊天看电影。
5、缩短留给自己的时间。
大多数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时间的宽限足够他拖延。
如果我们自己给自己设定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自我督促着尽快完成任务。
要知道,对于拖延的人来说,拖延的时间越长,工作效率越低。
6、增强自信心。
因为没有自信心,所以不敢轻易去做某件事情。
要把心放开,要知道,尽管会有挫折,但总会有收获。
7、灵活面对困难。
许多拖延症的人很固执,或执着于过去的失败,或执着于眼前的无能为力。
我们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要懂得迂回,有时候,稍微降低点目标并不是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还不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8、鼓励强化。
按时完成任务后及时进行自我奖励和自我肯定,增加其成功体验,以巩固行为,从而增强他们的效能感,自我控制感,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增加改变拖延的力量。
9、转换环境。
不同的环境对你工作或学习的效率有不同的影响。
如果你在寝室里无法抵制电脑的诱惑,从而不愿意学习,那么,你可以选择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那里比较安静,适合学习。
【总结】
拖延症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现象。
拖延症具有普遍性、习惯性和危害性。
克服拖延症是一项很艰难的任务,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坚持努力。
我们了解了拖延症的特点,原因以及应对方法等等,就要从我们所知道的做起,不能凡事都拖拖拉拉,遇到事情要灵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减少走弯路的时间,从而尽最大的努力克服拖延症。
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你肯坚持,就一定会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文静,关于拖延症的思考,世纪桥,2011(13):149~150
[2] 岑文华,和拖延症说再见,中等职业教育,2011:4~9
[3] 顾琳珺,拖延及其应对方式,知识经济,2012:53
[4] 孙萌,对付拖延,企业管理,2012(11):86~87
[5] 李春凯,拖延的影响因素及后果,华东师范大学,2009
[6] 陈洪岩,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