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2) 中图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3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3 中图版必修2

2014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3 中图版必修2 【课题】必修2模块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广东省为例》【所需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分析:行为条件:“联系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行为动词:“说明”;认知内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识水平属于迁移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可以作为学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

但本条“标准”没有把“中心地理论”一词放于其中,说明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该“牵涉思想,不及理论”。

因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从城市群体的角度来了解城市等级的划分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材通过文字“阅读”材料,概述城市中心地理论的形成和特点。

教材通过案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及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

教材(中图版)与课标的对应关系1.教材通过“活动”,说明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结构的关系。

2.教材通过“阅读”“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材料,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

3.教材通过文字材料,概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

4.教材通过图2-1-11及文字材料—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及其发展变化。

四种版本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对比通过对四个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标准最低的要求为:以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中心地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也是该条课程标准的基本底线。

学情分析:作为城市学生,深圳的高一学生对不同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中图版必修2

2014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2[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材分析]教材第一节包括两项课标要求,第一课是“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内容包括“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形成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三部分。

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重点解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及工业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历史、经济、社会和行政等原因。

[学情分析]昌河中学位于景德镇市昌河工业住宅区旁,离昌河工业区和新形成的新厂商业区以及市中心商业区都较近,学生对各功能区比较熟悉。

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和地理知道储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保证。

由学校附近地区的点、线扩展到市区的面,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分析功能区分布规律及原因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点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城市主要功能区特征比较,使学生通过使用对比分析方法,掌握各功能区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地图、统计表和文字等信息,对景德镇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加以分析,进而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景德镇市为案例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成因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讨论,结合情感教学、问题探究为主,采用多媒体展示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必修2中图版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地理必修2中图版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新课标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方案[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材分析]教材第一节包括两项课标要求,第一课是“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内容包括“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形成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三部分。

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重点解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及工业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历史、经济、社会和行政等原因。

[学情分析]昌河中学位于景德镇市昌河工业住宅区旁,离昌河工业区和新形成的新厂商业区以及市中心商业区都较近,学生对各功能区比较熟悉。

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和地理知道储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保证。

由学校附近地区的点、线扩展到市区的面,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分析功能区分布规律及原因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点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城市主要功能区特征比较,使学生通过使用对比分析方法,掌握各功能区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地图、统计表和文字等信息,对景德镇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加以分析,进而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景德镇市为案例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成因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讨论,结合情感教学、问题探究为主,采用多媒体展示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第1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备课资料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第1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备课资料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解读1.结合城市的空间结构分布示意图,判断各功能区的类型及特点。

2.案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中各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3.结合典型实例,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聚集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

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以此引入新课——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4~2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城市的空间结构”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8~31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并完成[思考交流]2。

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讨论交流。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4、5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27图2-1-10的解读,讲解研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注意[易误警示]。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2、3、6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点拨]中的[思考解答],讲解研析知识“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5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1.概念: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020-2021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2章第1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2020-2021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2章第1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教学设计考纲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4.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2.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原则。

3.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过程:一:城市区位1.自然因素:地形:影响城市建设的难度和城市形态布局。

河流:供水、水运——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气候:影响城市的分布与规模。

矿产: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 社会因素:交通条件和方式: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延伸方向。

政治、旅游、科技、宗教等也可影响城市的发展。

例题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对点作业一: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略图,甲为县城,乙、丙、丁为乡镇。

说明甲城镇可以成为该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的条件?(6分)参考答案:位于区域相对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流沿岸,城市用水充足;地形平坦,城市发展空间广阔;位于河流和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

二.城市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主要功能区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中心商务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住宅区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四方面,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难点突破一:城市功能区的布局1.“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2章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 (共45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2章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  (共45张PPT)

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东亚日本、朝鲜半岛及我 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
世界上有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 大约60º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 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的东部沿海和 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北 西欧 欧威 威尼 尼斯 斯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水上城市”,全都
冠上“威尼斯”的名号,例如东方威尼斯 ──苏州,亚洲威尼斯──曼谷,西欧威尼斯 ──阿姆斯特丹,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 非洲威尼斯──拉各斯,马里威尼斯──莫普 提……。
思考:什么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容易形成城市?
1、地形与城市区位
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在开阔低地分布 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
2 、气候与城市区位
世界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降水 适中、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世界城市的分布
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
分类 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
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 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一)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定义: 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
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特点: 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
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
3 、河流与城市区位
河流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功能、运 输功能及防卫功能
区位选择: 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如:武汉、重庆和宜宾等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如:江西省的赣州市 河流的入海口处 如:上海、广州、天津、南通、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2.1城市的空间结构》(共17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2.1城市的空间结构》(共17张PPT)
低级
业区 同时住期宅发区 展起来
郊外
形成多核心模郊外式
住宅区
工业区
次级
商务区
中心 商务区
高级 住宅区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与区位特
功能区 分布特点 征
区位条件
中央商务区城市中心 (CBD)
1.经济活动繁忙 2.交通便捷、高楼林立 3.白天昼夜差异大
商务区 分布在市中心、街道两侧 1.交通便捷
2.人流量大
3.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住宅区 工业区
高级住宅区分布在城市的 1.是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形式
外缘;低级住宅区布局在 2.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
1、同心圆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 呈同心圆状, 自中心向外扩 展。
中心 商务区

工人 高级住宅区 通
渡 住宅区



2、扇形模式
在交通的影响下,城 市 功能区沿着交通线 呈扇 形或楔形向外 扩展
中心 批发轻 低级 中级 商务区 工业区 住宅区 住宅区
高级 住宅区
批发轻 工业区
3、多核心模式
重工
城市围绕不同点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往往背向发展
城市的空间结构
商业区 文化区
郊区
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住宅区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⑴历史原因

历史上的早期功 能区延续下来而
融 街
形成的某种功能
区。如天安门、
中南海等。






⑵经济原因
OA
B
C
商业: 支付地租的能力最高,受距离影响最大。 住宅: 支付地租的能力次之,受距离影响较小。 工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低,受距离影响最小。

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一教案设计

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一教案设计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必修2 2.1 主备课人:黄志友一、【教案构思】结合课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二【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1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2.的片面观点。

.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3 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教材分析】三、:[重点] 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 难点 [ 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形成城市不同空间结构的原因案例分法、归纳法四、【教案方法】【教案工具】五、多媒体 2课时六、【课时安排】七、【讲授过程】导入:人口最集中的场所就是城市,而城市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本单元即学习城市,主要介绍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即乡村聚落转变为城市聚落的过程)城市的空间结构第一节一、城市的空间结构: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要素:商业网点,人口分布、工厂、医院、行政部门等等。

它些要素并不是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如:工厂一般不会与大商场在一起。

城市中往往形成不同的功能小区,这些小区有规律的结合,从而构成城市的空间结构。

,而中)例:城市中心,交通发达,大商场,大银行,大型娱乐设施特别多,形成城市的中心商务区(CBD 心商务区的外围,又依据其不同要素组合形成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

城市空间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八方面:][阅读城市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各分区的位置、特点和交通状况有何不同][问题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而 (1)形成。

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4

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4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本节课的设计通过观看地理图片来突出学科区域认知素养,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突出学科实践素养,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通过问题引领,习得人地观念素养,在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外,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并依据正确的人地观,判断和认识地理现象和社会问题,解决当代人口、环境和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课标解读】一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归纳出功能区分布的特点。

二是会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以及城市的发展变化。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掌握常见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运用实例,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尝试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树立人地和谐的现代城市观【教学重点】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影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学案导学、问题引导【教学过程】第三环节:根据绘制的地图,总结各功能区的位置特点和布局的原因。

学生分组发言,教师总结(小试牛刀)案例分析“我做城市的规划1.观察三条直线斜率;2.三类基本功能区的分布。

的高的道路交汇处,形成(⑵租(⑶市(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标志、主要动力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重点)3.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难点)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误区警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二)教案1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二)教案1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二)教案12.1城市的空间结构(二)[教学目的]: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重点难点]:1、中心地理论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讲授过程]:导入:一、中心地理论[自己阅读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购买以下物品时你分别会到距离你家多么远的地方去?1、油盐米面2、衣服3、高档化妆品4、电视5、计算机6、艺术收藏品由此可以得出中心地有大有小形成一定的等级,高一级别的服务区域一般较大,而低一级别的中心地服务区域一般较小。

据图2-1-10分析中心地等级体系:二、城市规模差异最高一级别的中心地往往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即最大的城市,而随着中心地级别的降低,城市规模也在不断减小,可见城市本身也具有城市规模的差异。

一般以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

我国城市规模划分:特大城市——人口>100万大城市——人口50~100万之间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之间小城市——人口<20万三、服务功能差异城市不论大小,都是一定地域的中心地,但其提供的服务将会存在一定的等级差异。

一般来说,城市的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即其提供的服务就越高级,且能影响到的地域就越广,例:北京,上海,广州;其影响地域可达全国东部地区。

而济南,但于上海与北京之间,是低一级别的中心地,所以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会弱,且其影响范围会小得多。

而维坊又处于济南与青岛之间所以是又低一级别的中心地。

依次类推。

以上考虑的是商业中心的服务区域,某些城市规模不大,但其服务的功能会很强,如:旅游城市,桂林,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

(从其旅游功能来说,而不是从其行使的商业职能来说)而城市规模越大,其内部功能分化就越明显,即其空间结构就越清晰。

案例研究:阅读,回答:南京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征?板书设计:教后感:。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城市的空间结构》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城市的空间结构》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城市的空间结构》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课标分析]城市化是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城市化的内容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典型的规律,依据前西德教育专家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理论”: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具有“范例性的,适合在教学中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说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分布,以及形成的原因。

2.能说出城市等级的划分,能简要解释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能画出城市化的过程曲线,并简要分析各阶段的特点、现象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说出地域文化的标志,能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表格归纳及往年学业水平测试题的训练,让学生回忆、巩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体系。

2.通过城市化过程曲线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图表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良好地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1.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分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影响。

2.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城市化的过程及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讲授过程]【导课】介绍本章节的主要考点导入,让学生明确本章节的学习目标。

【板书】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1、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讨论】①哪个功能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②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有何差异?③商业区与中心商务区有何差异?④工业区布局位置及原因是什么?⑤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归纳】①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②随着住宅区的分化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两者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房屋面积大,有独立庭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常与高坡、文化区相连。

高中地理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城市地图上,指出城市具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其分布的特点;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1.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教学难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流程:归纳: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区分:中心商务区与商业区的差异。

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目标:了解城市的等级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不同,运用实际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学重点: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教学方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巩固练习基础·巩固1.中心商务区是一定地区的商业中心,也是(A.行政中心B.C.服务中心D.解析:中心商务区职能具有双重性,除了有大型商场外,还有大商行、大银行等服务机构,答案:C2.对于城市内工业区发展的趋势,叙述正确的是(A.B.C.D.解析: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区不断向城市的外缘移动,布局日趋合理化。

大型工厂往往还包括职工住宅及各项服务设施。

工业企业选址考虑市场,但在市区或远离市区的郊外并不会产生很大影响,相反对环境的影响却很大,所以工厂选址时要考虑环境因素。

没有绝对的新答案:B3.图2-1-3是“北京市功能区和工业布局示意图”,图中英文字母代表功能分区,数字代表工业区的分布。

读图,B代表的功能区是(图2-1-3A.行政区B.C.住宅区D.解析: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正中心位置答案:B4.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住宅区也会有商店或医院等②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外缘,只是为了考虑经济因素③一个城市商业区可以有多个,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的中心区内A.①②B.②③C.①③D.解析:住宅区尤其是统一规划的住宅小区,往往有学校和医院;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外缘,答案:C5.图2-1-4中工业区和居住区布局合理的是()图2-1-4解析:答案:D6.形成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加拿大多伦多市“华人社区”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因素B.C.经济因素D.解析:在“唐人街”和“华人社区”的人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属于社会因素。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设计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设计

《城市的空间结构》(第一课时)高一级部杨景伟一.【课标分析】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本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和解释”,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能够对其形成原因加以解释的水平。

本课标行为条件是“运用实例”,即达成该标准的条件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城市实例分析其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第一章人口的延续,在学习了生产活动的主体——人之后,把人生活的重要聚落——城市作为一个案例来进行剖析。

本节又是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城市空间结构”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两大块内容,前者是学习后者的基础。

本节说课只涉及第一课时“城市的空间结构”部分。

“城市的空间结构”部分内容又可分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同学而言,对城市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缺乏理性思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更注重突出直观性教学,注重通过案例,结合相关图片等直观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资料归纳得出结论。

三.【学情分析】新华中学位于天津市中心附近的小白楼中心商务区旁,离其他类型的城市功能区也相距不远,学生对各功能区比较熟悉。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储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保证。

由附近地区的点、线扩展到市区的面,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分析功能区分布规律及原因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点所在。

四.【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天津地图、图片等信息,对天津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特点加以分析,进而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2.通过以天津市为案例进行的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成因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发展观和环境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原因难点中心商务区与商业区的区别经济因素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六.【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知问环节】由于学科限制,知问环节需要放在课上,因此我通过设置清晰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这样自学的过程才不是盲目的。

高中地理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高中地理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城市的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掌握城市的空间结构分区。

2.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区分不同规模城市功能的差异,主要区分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区别。

学习提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阅读课外资料联系实际生活等方法,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思维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中城市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各有特色的具体城市。

此外,从课程以外的媒体中,学生也能经常接触具体城市的知识。

居住在城市中的学生还具有对城市的体验性知识。

因此,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有关城市的感性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以具体城市的形象孤立存在的。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在学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城市的理性思考,并通过认识城市的特征来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节内容教材有以下两方面标准:一、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二、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对于第一条标准有以下三个要求。

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分布图上,指出城市分布的情况,并归纳出城市分布的特点。

二是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城市空间结构”部分内容又分为两部分: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所谓城市的空间结构实质是指城市内各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因此,这部分内容应重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分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这也是后面具体、深入讨论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的基础。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空间结构,也有其相应的形成原因,教学时要对具体的城市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再加以归纳,总结出主要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态类型和模式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城市发展的布局规律。

城市的地域结构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城市的空间结构(一)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重点难点]:
1、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2、形成城市不同空间结构的原因
[讲授过程]:
导入:人口最集中的场所就是城市,而城市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本单元即学习城市,主要介绍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即乡村聚落转变为城市聚落的过程)P26,探索活动:
阅读:
[问题]1、从市中心与外围的交通运输有何差异?(市中心交通更方便)
2、为什么外围的住宅区具有明显的东西部差异?(风向)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由于某些条件(风向)的影响,城市内部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同一分区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等级分化。

例如:济南市分区: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要素:商业网点,人口分布、工厂、医院、行政部门等等。

它些要素并不是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如:工厂一般不会与大商场在一起。

城市中往往形成不同的功能小区,这些小区有规律的结合,从而构成城市的空间结构。

例:城市中心,交通发达,大商场,大银行,大型娱乐设施特别多,形成城市的中心商务区(CBD),而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又依据其不同要素组合形成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

城市空间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八方面:
[阅读城市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
[问题]各分区的位置、特点和交通状况有何不同?
1、中心商务区:
位置:城市中心部位
特点:1、体现商业和服务职能;
2、交通便利,通信发达;
3、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2、工业区:
位置:城市边缘
特点:1、体现工业生产特征:工业门类分区和污染。

2、交通:便利,有河流或铁路通过。

[问题]CBD也是交通便利,这里的便利与CBD的便利有何区别:交通运输方式:CBD:公路(灵活)和航空(便捷)
3、大型工业区往往包括职工住宅区及各种服务设施。

3、商业区:
位置:城市中心区(中心城市,原因:无中心商务区)或中心区附近。

特点:1、由商业街和大商场组成。

(点状或线状分布)
2、交通便捷。

3、土地利用集约(土地地价高)
4、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

与CBD区别:
1、点状线状与片状的区别
2、CBD还突出服务,而商业区突出商业活动,
3、中小城市一般没有CBD。

4、住宅区:
分两种类型:1、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
2、市政规划住宅区
位置:工业区内部或相邻;城市外围。

特点:1、有配套的服务性设施
2、具有等级分化现象: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5、行政中心区:
位置:与其它功能小区相结合。

特点:1、首都或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具有此功能区。

2、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

3、交通便利。

6、文化区:
位置:距离工业区较远。

特点:1、自然环境较好。

2、交通便利,通信发达。

3.人口平均素质较高。

7、混合功能区:
特点:多种功能混合的设施混合。

8、效区:城市的一部分。

位置:城市外围。

特点:1、农业区。

2、环境条件好,在国外往往与高级住宅区混合在一起。

(要求交通便利)
3、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区,往往建有卫星城。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因素:
早期功能分区的延续。

东京高级住宅区
北京文化游览区
2、经济因素:地租差异
图的分析
3、社会因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
例: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4、行政因素:
政府规划功能分区
例:济南市的规划。

以上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影响可归为集聚力和离散力,例:经济因素的地租,使商业区向城市中心发展,而工业区和住宅区向处围发展,最终形成为城市的特定的空间结构。

板书设计: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