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二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二首
其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原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唯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边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唯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去鬓,对镜帖花黄.出
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其二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
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
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 区,本
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今也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对木兰从军的缘由,思亲,辞官,还乡,写得详细,对军旅生活写得简略。
第一首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端,这是乐府民歌中常见的形式;第二首则是直接交代出事情的缘由,单从表现手法上来看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端要高于直接引出事情的缘由,一问一答的形式带引这读者进行思考,顺其自然的引出木兰的所思所忆。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
而第二首则没体现出这种紧张的气氛,只是简简单单的这几个字“秣马备戎行”就一笔带过,从文章的整体结构上来看也缺乏了那种宏伟的气势,第二首与第一首比则多了木兰卸去女装的描写,这则表现出了木兰替父出征的决心,也体现出了木兰作为女儿身去出征的种种不便和艰难
“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这八句话同时采用了复沓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一气呵成,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
第二首只写了“朝”“暮”“夜”的行军路程,缺少了儿女情态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虽然体现了木兰如男儿的刚强意志但读起来似乎有些生硬,缺乏了生活气息,
在第一首结尾说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很幽默诙谐。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仅仅四句话就运用了互文交错和反问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这样的方式来结尾增加了全诗的文学色彩。
而在第二首结尾却重点阐述了浓厚的忠孝思想:“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两首诗在详略处理上都大致相同,都是对军旅生活进行了简略的描写,对木兰从军的缘由、辞官、还乡写的详细,但有一点不同的是第一首增添了对于木兰思乡之情的详细描写,这就更鲜明的体现出了木兰作为一个女子去替父从军的艰难,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的语言特点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