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行政学 第三讲 教育行政机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改革政府职能、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行政规制四个方面。 1.改革政府职能,主要是转变职能,政事分开。科学划定政府教育行政 组织机构的职能范围,把属于学校或政府以外的其它社会服务或中介机构 的职能坚决下放或分离出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宏观调控上。 2.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要强化宏观调控部门,特别是要强化有关教育执 法和督导部门,减少有关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避免职责交叉,实现职能、 机构和人员的合理精简。
2.建立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
3.责与权相统一,即一个组织机构承担多大责任,就应拥有多大权力。有权 无责,就是特权,就会导致滥用权力;有责无权,组织机构就没有权威。
●效能
效能既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行 政组织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任何改革 都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同 时也不能仅仅因为财政上某些因素的需要,或为迎合某些舆 论的要求,而盲目追求效率。
迅速及时处理一般事务。“跳板原则”的另一层意思
是,可以越级向上报告,但上级不能越级处理。
2.要合理设置机构的层次和跨度
●机构的层次就是管理机构的层级,它从纵向上决定管理机构的构成, 目的在于分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遵循精简的原则,管理层次能 设一个层次,就不设两个层次。
●机构的跨度是指领导(或部门)所直接指挥的人员(或下属部门)的 数量。法国管理学家格丘纳斯(V.A.Graicunas)于1933年提出了计算 上下级关系数量的公式:C=n(2n-1+n-1),其中C为可能存在的关系数 总和,n为下属人数。当下属数量以算术级数增长时,上下级之间的关 系数则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可见管理跨度问题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 理跨度过大,领导工作难以深入;管理跨度过小,容易使下属的工作积 极性受到限制。 管理机构的层次和跨度都减少了,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也会相应得到 减少。
三、县、县级市教育局(教委) 的机构 设置及其职能
县、县级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一般为教育局或教育委员会,在 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广大中 小学最直接的管理机关,拥有比较完整的教育行政职能,其机构 设置因各地地域大小、人口数量等情况有所不同。
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 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有关补充规定。 2.在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机关的领导下,制定本地区教 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统筹管理本地区的幼儿教育、九年制义务教 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指导乡教育行政组织 机构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计划。
●统一
统一是指建立上下贯通、运转协调的行政机构体系。有三个要求:
1.统一指挥,即每一个教育行政组织机构都有一个明确的上级,并服从这个 上级的指挥,整个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系统,都要服从最高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的指挥。统一指挥要求上下级之间的指挥联系不能中断,并做到令行禁止, 否则,统一指挥无法实现。其次,每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领导,不接 受多头领导,更不接受越级领导。
四、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原则
三个基本原则:精简、统一、效能
●精简
精简的内容包括:(1)精简机构的数量和规模;(2)精简行政机构 领导者的职数和工作人员的数量;(3)精简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
要达到以上三方面的精简,必须: 1.要根据明确的教育工作目标设置机构。此时要考虑两个因 素: 第一,必要性,即要实现特定的工作目标,必须设置某一机 构; 第二,不可替代性,即某一机构设立后,其职能是其它机构 所无法取代的。
以后,国务院的机构进行了一次普遍调整,教育行政机构在 保留教育部的基础上增设了高等教育部和扫除文盲工作委员 会。
背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
3、1958年2月,根据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决定,将高等教
育部和教育部合并为教育部。
4、1964年3月,国务院又将教育部分设为教育部和高等教育
部。
5、1966年7月,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再次合并为教育部。
1、统一命令:
A
工作中常见的违 背统一命令原则 的两种现象:
B
C
D
E
F
G
2、管理跨度(幅度) 管理人员直接管辖的下属人员数目.它决 定组织结构的形态。 影响管理跨度的因素: ①管理者的能力; ②下属人员的熟练程度; ③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④工作的类别„„
3、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成反比关系。这决定了 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型结构形态
3.统一指导本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组织 各 种教研活动,推进教育改革。 4.统筹管理本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工作。 5.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做好所属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6.做好本县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管理工作。 7.做好教育经费的分配工作,并对下属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 的财务进行监督。 8.组织并指导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的采购、供应和管理。 9.不断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 教育督导制度 10.承办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6、1970年6月,国务院撤消教育部,并于同年7月成立国务院 科教组,下设办公室、政工组、计划组、中小学组和外事组。 1975年1月,根据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决定,撤消国务院科 教组,恢复教育部。
7、1985年6月,为了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届人大常委会 第11次会议决定撤消教育部,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1989年, 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职能司局达23个,直属事业单位达26个,直 属企业单位达4个。
教育部
政 研 与 法 制 司
发 人 财 基 职 高 民 办 师 教 社 高 科 体 国 语语 言言 展 事 务 础 成 等 族 公 范 育 政 校 学 卫 际 文文 规 司 司 教 司 教 教 厅 教 督 司 学 技 艺 合 字字 育 育 育 导 生 术 术 作 应信 划 育 司 司 司 室 司 司 司 与 用息 司 司 交 管管 流 理理 司 司司
8、1998年3月,第十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将国家教育委 员会更名为教育部, 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教育部内 部的机构进行了改革,使职能司局减少到18个。
在我国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发展变化的同时,地方教育行政 机构也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 不尽相同。
二、教育部现机构设置
●八次调整:
从1949年到1998年,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经过了wenku.baidu.com次大的调整,主要特征 是分、合、增、减。
1、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教育部和文化教育委员会。
高 等 教 育 司
中 等 教 育 司
初 等 教 育 司
办
公
厅
社 会 教 育 司
视
导
司
2、1952年11月,新中国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基本完成
扁平结构优点: ①信息传递速度快;②信息失真较小;③有 利于发挥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扁平结构缺点: ①管理容易失控,易造成“利益部门化”; ②信息筛选困难。
4、权责利统一:
责任
5、“法约尔跳板”:
即平行的两个相邻部门发生二者协议能够解决的问
题时,可先由这两个部门直接协商解决;只有在二者
不能达成协议时,才各自向双方的上一级报告,由双 方上级再协商。这样既能保持命令统一的原则,又能
3.从运行机制的角度,主要是改变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廉政 建设,实现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的精简,提高工作效率。
4.从行政规制的角度,主要是按照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要求,健全教 育行政法制,实现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补充: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厄威克等)
主要观点: 1、统一命令: 2、管理跨度(幅度): 3、管理层次: 4、权责利统一: 5、“法约尔跳板”: 6、权力下放的条件: 7、权力之间相互制衡: 8、制定计划与执行计划相分离:
第三讲 教育行政机构
一、建国以来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发展沿革
二、教育部现机构设置 三、县、县级市教育局(教委) 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四、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原则 五、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国以来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发展沿革 (七个阶段 八次调整)
●七个阶段(萧宗六):
1、1949—1957年(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1958—1962年(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3、1963—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4、1966—1976年(文革时期) 5、1976—1984年(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初期) 6、1985—1997年(以85年《决定》为标志) 7、1998—今 (以98年取消国家教委、成立教育部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