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六(上)数学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 1学习目标1. 我能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 我能认真观察、仔细探索 , 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知识链接1、什么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说说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二、新知探究探究一: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究二、观察下图:你能发现什么?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学习难点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学用具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二、预习学案(一)口答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3.这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4.这是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导学案:学生探究.(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1.学生归纳: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2.教师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老师板书:上下面:长×宽×2前后面:长×高×2左右面:高×宽×23.练习解答例1.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4×3+4×2.5×2+3×2.5×2(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师提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学生:棱长×棱长×62.试解例2.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9×6=54(平方厘米)答:它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学生:少一个面.列式:教师明确: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3.巩固练习:一个正方体的面积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积.四、课堂检测: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48(平方分米)()(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课堂总结.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五、课后作业.1.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它上、前后、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六、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s=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s=aa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学习目标1、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课计划一、教材解析教材第一从直上使学生认识立体形与平面形的不一样,在此基上,找出方体,抽象概括出方体的特色,而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色,逐渐形成空看法,并学生多手。
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在学生并掌握了方体和正方体的特色的基上教课的,教材把表面的看法与方体和正方体的特色系起来,下边学算表面作好准。
教材中没有出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算公式,而是要修业生依据状况去想算的方法,有益与展学生的空念,在方体和正方体的体一中,通、察,引物体的体看法,接着体位。
教课体的算方法,并体的算公式,最后引学生推出体位的率。
介容的看法及容位与体位的关系。
本元教材重了学生的手操作以及系。
二、教课目标:1、通察和操作,方体和正方体的特色以及它的睁开。
2、通例,认识体(包含容)的意及胸襟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行位之的算,感觉 1m3、 1dm3、 1cm3以及 1L、1ml 的意。
3、合详尽情境,探究并掌握方体和正方体的体和表面的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解决一些的。
4、探究某些物体的量方法。
三、教课重难点:1、理解体的意。
2、方体和正方体表面和体(容)的算方法的推程。
3、方体和正方体表面和体(容)的算公式。
4、建立正确的体念。
5、体位的率。
四、教课措施:1.注意所学知与生活的亲近系,从生活情形引入,在解决的程中,加深所学知的理解。
2.教课中,教充足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学生探究形的特色,丰富空与形的,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培育空念,建构新知。
3.加学生的自主学,学生知的形成程,合适增添量,加深所学知的理解。
五、课时划分共 131、方体和正方体的⋯⋯⋯⋯⋯⋯⋯⋯⋯⋯⋯⋯⋯⋯⋯⋯⋯⋯22、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23、方体和正方体的体⋯⋯⋯⋯⋯⋯⋯⋯⋯⋯⋯⋯⋯⋯⋯⋯⋯⋯24、体和体位的率⋯⋯⋯⋯⋯⋯⋯⋯⋯⋯⋯⋯⋯⋯⋯⋯⋯35、容和容位⋯⋯⋯⋯⋯⋯⋯⋯⋯⋯⋯⋯⋯⋯⋯⋯⋯⋯⋯⋯⋯26、整理和复⋯⋯⋯⋯⋯⋯⋯⋯⋯⋯⋯⋯⋯⋯⋯⋯⋯⋯⋯⋯⋯⋯⋯17、探究形⋯⋯⋯⋯⋯⋯⋯⋯⋯⋯⋯⋯⋯⋯⋯⋯⋯⋯⋯⋯⋯⋯⋯⋯1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学习内容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P18-19编写人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色。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目标(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案重点和难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案过程(一>复习准备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b5E2RGbCAP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p1EanqFDPw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DXDiTa9E3d(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
(教师板书:面>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
(板书: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学生:点。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点。
(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 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点。
教学准备: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很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
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 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二、 引导探究1、出示例1: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具,回答上面的问题。
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体。
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什么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面在哪里?2、 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结合直观图逐一向学生介绍棱和顶点,并即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2)同桌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互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导学案_1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新课讲授】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课堂小结:【课堂作业】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长方体正方体[1]
三、长方体正方体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用这样的正方形围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4、分一分, 填一填。
上图中, 平面图形有( ), 立体图形有( )。
【设问导读】阅读课本39页例3。
1.看一看, 填一填。
2.画法分析。
(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也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正确解答。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自学检测】【巩固练习】1、 请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的图形。
123456798我从前面看。
根据下面的立体图形,指出从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相应图形,并填一填。
( ) ( ) ( )图1 图2 【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与3号面相对的是( )号面。
2.填表。
(单位:dm ) 图1 图2下面的面积(dm 2)后面的面积(dm 2)左面的面积(dm 2)教 师 课 后 反 思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课 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1课时学习1.理解物体表面和表面积的含义, 以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4 32 165 6 42333【自学检测】1.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c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d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m3作单位的物体有()。
2、说一说, 在生活中, 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m3, dm3, cm3作单位?\\3.在体积小于 1cm3 的物体下的方框里画“√”, 大于 1cm3 的方框里画“△”。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第一课时)科目:六年级数学执笔人:王燕燕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预习):结合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完成下列各题。
1、长方体有()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 )个面.2、()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 。
二、课堂反馈1。
长方体的特征:①长方体有()个面,长方体的面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②长方体有()条棱,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 )个顶点。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 )组,每组棱的长度().2.正方体的特征:①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形,( )的面积都相等②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③正方体有()个顶点.3、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
4、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三、当堂检测(一)填空起跑线.1、右图是一个长方体(1、)它的前面是( )形?与它相对的面是( )(2、)上面的长是( )宽是()(3、)下面、后面与左面分别与哪些面相同?2、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 ),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4、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二、)法官我来当(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奥秘》: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和应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 《数学家的智慧》:这本书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们的智慧。
- 《数学之美》: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故事,展示了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六个面的面积之和,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长、宽、高相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关联。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平方形的特征,并了解了它们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新课呈现结束后,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如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等等。
教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如长方体的对角线最长,正方体的对角线相等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长方体和相关实物模型。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定义。
2.引入: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包括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等。
3.示范:教师通过示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解决相关问题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等。
6.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分享给全班。
2.活动2: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不同面,并计算体积。
3.活动3:游戏竞赛:设置长方体相关问题,让学生以游戏形式竞赛解决。
六、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3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长方体导学案
第1课时长方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用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二是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拼摆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1)长方体(1课时)(2)正方体(1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1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1课时)(1)体积和体积单位(1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1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1课时)(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1课时)(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1课时)(6)容积和容积单位(1)(1课时)(7)容积和容积单位(2)(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1课时)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构建新知。
第1课时长方体1.通过实物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多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
2.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
3.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操作的机会,本课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探究长方体特征这个环节中,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建立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特征,最后让学生利用实物并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学习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学习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二、预习学案: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三、导学案:学生探究.(一)长方体的特征.动画演示:长方体的特征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顶点:8个.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二)正方体特征.1、动画演示:正方体的特征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教师板书集合图:长方体正方体四:课堂检测: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1)(2)(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4、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五、课后作业.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六、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面棱顶点长方体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8个正方体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12条长度都相等8个七、反思:。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
课前谈话: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是最聪明的,这样,老师课前先和大家玩个游戏——猜相对词。
仔细听,东——,南——,天——,上面——,右面——,前面——。
难不倒大家呀,看来大家真是名不虚传。
老师期待着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现。
一、新课导入。
1、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都认识吧。
如果我不小心触碰到桌子,哪件就不能平稳地摆在那里呢?我就取走它。
如果我还想将剩下的物体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分成长方体和正方体)3、师:这一组叫——长方体,这一组叫——正方体。
(粘贴)他们呀,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将再次拜访他们,进一步认识它们。
二、新课教学。
1、长方体的认识。
(1)为什么这些物体在桌子被触碰时依旧能平稳摆放呢?原来秘密藏在它们的面上,你来摸摸?有什么感觉?(光滑平整)你也来摸摸,有何感觉?这些叫做长方体的面。
(出示)长方体有几个面围成的?谁来为我们数数?他指,我们一起说出是哪个面?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评价:我发现他在数的时候做到了一对一对地数,很有顺序,这样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如果我们在数的时候能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了,谁能能重新试一试吗?)我们把这些一对一对的面叫做相对面。
(2)下面,高举你的长方体,徐老师说出哪个面,你就边说边摸它的相对面,好吗?长方体一共几个面?(板书:6个面)(3)孩子们,当你把手从一个面滑向另一个面时,你摸到了什么?你来摸摸。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还原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及还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3)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尝试根据展开图还原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3.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尝试根据展开图还原出长方体。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长方体的认识。
4. 活动二:认识正方体(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尝试根据展开图还原出正方体。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正方体的认识。
5. 活动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1)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
但在空间观念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操作、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运用“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尝试用手触摸、摆放,加深对长方体形状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长方体的展开图有哪些种类?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巩固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计算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各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课件;(学具)正方体、长方体的物体各一个、土豆和小刀、若干小棒和三通接头。
教学过程: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学生动手切土豆。
切第一刀,认识“面”。
切第二刀,认识“棱”。
切第三刀,认识“顶点”。
继而通过屏幕演示,将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
二、循序渐进,探究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1)独立数一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
(2)交流结果和数法。
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3)提出研究角度:这堂课将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
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①活动提示。
●材料说明: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
●学会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自主探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②动手操作。
③汇报交流。
在操作交流中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直觉判断,认识直观图。
①初步认识。
相机出示直观图(见右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面”和“棱”。
②直觉判断。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
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
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4、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学措施: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增加练习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主备人:唐朝莉组别:学习主人: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观察、整理,有条理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我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扬帆起航:1、长方体的认识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面是()【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度()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
2、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的长方体快乐冲浪:勇闯智慧岛: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①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②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③正方体不仅相对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④长方体除了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不可能有两个相邻面的面积相等。
快乐检测:指出右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40厘米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主备人:唐朝莉组别:学习主人:学习目标:1、我会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2、我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我的空间观念和发展数学思考。
扬帆起航:1、长方体有()个面,()的面的()一样,长方体中最多有()个正方形。
2、正方体有()个面,是()个完全()的()形。
快乐冲浪:1、动动手:找一个正方体按例3的要求沿红线的棱剪开(学习提示:先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剪时不能沿每一条棱剪。
)2、说一说:剪开后,展开图形,我发现上、下两个面之间隔着()个面,左、右两个面之间()面,前后两个面之间()面。
3、试一试:还有其它的剪法吗?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剪法?4、分组展示各种不同的剪法。
5、说一说:我发现了正方体展开后能得到()种不同的形状。
我从中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勇闯智慧岛:自己练习:找一个长方体沿一组棱(一组长、宽、高)剪开,我发现了长方体的展开图有这样的规律()快乐检测:梳理提升:自我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导学案
),相对的棱( )。
);正方体的 6 个面
),12 条棱的长度(
2. 这 个 正 方体 的 棱长 是( (
) ㎝ ,棱 长 总和是 ( )个面,它的底面积是(
) ㎝。 有 )cm 。
2
3.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dm,高是( )dm。
)dm,宽是(
)
(2)这个长方体的( 面积都是 12dm 。
2
)面和(
( ( ) )
2 .小组研究正方体的特 征。 全班交流。
数量
特征 小结:正方体是长、 宽、高都相等的长方 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 体。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完成检测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 班交流。
【检测反馈】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长方体相对的面( (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面的
( 3)用铁丝焊接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框架 ( 接头 处忽略不计),至少需要铁丝( )dm。
精选教育资源
欢迎下载选用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0-11 页例 1、例 2 和“练一练”,练习三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活动单
【学习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活动方案】 活动一: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 点。
教师导学案
一、导入 (出示:长方体和 正方体。) 提问:这是什么形 状的物体?生活中有哪 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 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 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 征。 首先来研究长方 体。 二、活动展开 1 .齐读棱和顶点的 定义。 谁能利用自己准备 的长方体向大家介绍一 下:什么是长方体的 棱,什么是顶点? 小组研究。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认识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号:日期:课题: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认识五年级·数学组·制【展示课】(时段:正课)【学习主题】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学法·时间)展示方案(内容·学法·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主题一:长方体的体积下面两个长方体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它们的体积的?你还知道其他的方法吗?赶快进入今天的自学吧!【自我探究Ⅰ】认真自研课本第40-41页的内容。
1、说一说,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2、摆一摆,用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说一说它们的体积。
3、观一观,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主题一:正方体的体积【自我探究Ⅱ】自研课本42页的内容,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找一找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2、依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独立尝试解答。
3、根据长方体的体积来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4、会运用正方体公式解决问题。
(8分钟)小对子策略:1、分享自研成果并给予等级评定。
2、对子间相互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哪些因素有关系。
共同体策略:学科小组长组内结合8个小方块,摆一摆交流探讨: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2、正方体公式的推导。
科研大组长板书组:结合展示方案,规划版面。
预展组:针对规划的板书内容做好组内小展示。
过关组:过关知识主题1与2的内容。
(17分钟)展示单元一方案预设一:主题:我是小小观察家!1、猜想:怎样才能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2、验证:①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说一说它们的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
西河小学崔美坤
一、考考你的观察能力
观察课本第27页画面都有什么你认识的图形?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一)、拿出你所带来的长方体观察,讨论回答问题
1、长方体有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个顶点?
7、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二)、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回答下面的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小知识: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
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长、宽、高。
三、动手做一做,展示交流
自己动手将附页1的图样剪下并完成长方体,量一量这个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四、训练反馈拓展练习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单位:厘米)
(1)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厘米。
(3)棱长总和是( )厘米。
(4)上下两个面是( )形。
2、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五、交流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