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模化养猪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46381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8.png)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养猪效率,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养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规模化养猪场建设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养猪场的运营效益和养猪产品的质量。
下面将从场地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选购、环境控制、养猪管理等方面介绍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标准。
首先,场地选址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第一步。
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环境敏感区,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和排水条件。
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承载力和排水能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后期的建设和管理。
其次,建筑设计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建筑设计应考虑猪舍的布局、通风采光、隔离防疫、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同时,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防腐蚀性能,以确保猪舍的使用寿命和养猪环境的舒适度。
设备选购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养猪设备包括饲料设备、饮水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环控设备等,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并根据养猪场的规模和养殖方式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养猪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
环境控制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养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温度、湿度、氨气、粪气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通风、加热、降温等设备,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
养猪管理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保障。
养猪场应建立科学的养猪管理制度,包括饲养管理、防疫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养猪管理水平,确保养猪场的正常运营和养猪产品的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涉及到场地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选购、环境控制、养猪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确保养猪场的运营效益和养猪产品的质量。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才能实现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养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现有哪几种规模化养猪模式
![中国现有哪几种规模化养猪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3f1bf1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7.png)
中国现有哪几种规模化养猪模式一、从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来分类,分有多元化多元化模式及专业化模式。
1、多元化模式其特点是:多元化产业化经销。
相关行业围绕养猪相应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兼营饲料、动保、养猪、屠宰、深加工等相关机构产业,产业链比较健全,综合本土市场抗风险能力强,整体实力大都是一些很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如顺德温氏温氏以养猪养鸡业为主,正在发展动保业、屠宰业、深加工业;河南牧原、海南罗牛山、天津宝迪以养猪业为主,正在发展屠宰业、深加工业、饲料业;江西郡池田町以养猪业为重点,带动饲料、兽药(动保)、屠宰业发展;双汇、雨润以屠宰业、深加工业为主,正在大力发展养猪业;双胞胎、正大、希望及六合、大北农、金新农,以饲料业为主,已经进入养猪业或尽管正在进军养猪业、动保业;四川铁骑白眉林力士以奶制品业为主,正在大力发展养猪业、屠宰业、深加工业。
2、专业化模式专业化模式综合化也可称其为单元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来说应,其特点是:只从事养猪产业,基本不经营养猪相关产业链中其它产业,即使其兼营饲料业等也主要是自给自足。
亚洲各国绝大部分养猪企业、规模配运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优点是: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易于养猪专业化;对于其中的一些高端种猪场角度看,有利于养猪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有赖于打造自己的种猪品牌。
缺点是:与多元化模式并不相同,养猪市场不好时,无以祢补亏损,市场风险大;综合竟争力与盈利能力差;受相关产业的制约,综合抗风险因素能力差。
如中山白石、长江食品、深圳农牧、广西农垦、北京华都、北京育种中心、杭州大观山、杭州钱江养殖、杭州灯塔养殖、重庆金山谷、河北裕丰、湖北桑梓湖、湖北天种、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山东菏泽原种猪场、辽宁阜新原先种猪场等,均属于此种模式。
二、从养猪生产经营者来分类,主要有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基地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养猪小区模式等。
1、公司目前独立自养模式—中粮、双汇、雨润、宝迪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全部猪场自建、自养,固定资产投资大,环保压力大,但运营管理及疫病风险最低,乳制品安全性有保障。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e96358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f.png)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9.21•【文号】国土资发[2007]220号•【施行日期】2007.09.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 2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管理局),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农林)厅(局、办、委):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化养殖对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和《国务院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7]1号)精神,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现就用地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养殖用地(一)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要依据上级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畜牧业生产基础、农业资源条件等,编制好县级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其用地的数量、布局和规模要求。
(二)在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修编的情况下,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实行一事一议,依照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做好用地论证等工作,提供用地保障。
下一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要统筹安排,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落实养殖用地,满足用地需求。
(三)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
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
规模化养猪场的八大风险与防范建议
![规模化养猪场的八大风险与防范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e062b2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6.png)
规模化养猪场的八大风险与防范建议当前,中小型规模猪场面临着很多风险,一旦遇到风险的发生,就可以使猪场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的可使猪场经济遭受很大的损失,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企业与风险始终相伴,风险与利润又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高风险往往也意味着高回报,这就要求猪场经营者既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在风险中抢抓机会,在风险中创造利润,化风险为利润;又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管理风险的智慧,驾驭风险的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
1 中小规模猪场遇到的主要风险1.1 猪群疾病风险这种因疾病因素对猪场产生的影响有两类:一是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或运输途中发生疾病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大规模的疫情将导致大量猪只的死亡,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疫情会给猪场的生产带来持续性的影响,净化过程将使猪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降低效益,内部疫情发生将使猪场的货源减少,造成收入减少,效益下降。
二是生猪养殖行业暴发大规模疫病或出现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猪养殖行业暴发大规模疫病将使本场暴发疫病的可能性随之增大,给猪场带来巨大的防疫压力,并增加在防疫上的投入,导致经营成本提高;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安全事件或某个区域暴发疫病,将会导致全体消费者的心理恐慌,降低相关产品的总需求量,直接影响猪场的产品销售,给经营者带来损失。
1.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即因市场突变、人为分割、竞争加剧、通胀或通缩、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原材料供应等变化导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的可能性.对于国内生猪市场,由于市场的无序竞争,生猪存栏大量增加,导致饲料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下跌.外销生猪存在着销售市场饱和的风险.1。
3 产品风险产品风险即因猪场新产品、服务品种开发不对路,产品有质量问题,品种陈旧或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猪场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生猪产品,并且产品品种单一,存在产品相对集中的风险;对种猪场而言,由于待售种猪的品质退化、产仔率不高,存在销售市场萎缩的风险;对商品猪场而言,由于猪肉品质不好,不适合消费者口味,并且药物残留和违禁使用饲料添加剂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猪肉安全问题,导致生猪销售不畅。
规模化养猪场必备条件
![规模化养猪场必备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9afdee866fb84ae55c8ded.png)
规模化养猪场的必备条件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规模化这个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用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广。
比如:规模化企业、规模化效益及规模化养殖等等。
要在一个地区实现规模化养猪,势必要建设一定数量的规模化种猪场,这就要拥有以下几个必备条件,才能实现安全、健康的规模化养猪。
猪场选址、建场是建立标准规模化猪场的必备前提先进、完整、标准的建场工艺目前在我国尚不具备,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现在的专业院校的专业教材尚无标准的建场工艺供养猪业在建场时参考。
目前建场一般是参考国外的建场工艺,再结合我国当地的实际情况,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权威的业内专家来制定。
建场工艺的标准是猪场建成后在生产运营中的关键,对生产的影响是十分大的。
选择优良品系的种猪进场是规模化猪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过去,传统的家庭式养猪基本上是有什么猪就养什么猪,对优良种猪的选育并不重视。
但是要搞现代规模化养猪则必须要考虑选择优良的品系种猪,这是种猪繁育的生命线之一。
北京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系种猪,到目前,世界上已有的优良品种猪都已引进国内。
现在不仅北京市,全国大多数省市都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猪,而且还注重种猪的后期选育和质量提高。
杜长大组合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应用的最佳组合。
我国目前基本沿用了这套组合。
1997年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曾在全市做了一个普通杂交组合在郊区生产中的反应的调查,结果显示杜长大是表现最好的组合。
2005年1月6日,北京华都集团又从美国引进了261头原系种猪,这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种猪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保证种猪繁育健康的必备条件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规模化养猪场的又一条生命线。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质量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唯一选择。
养猪企业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想冲破技术壁垒,占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首先要解决好养猪业生产中产品的安全和健康问题,这是市场的需要也是历史的使命。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4b1c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6.png)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生猪规模化养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旨在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
为了确保生猪养殖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下是一份关于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的建议。
一、基本要求1.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无洼地、无积水、通风良好的场地。
远离居民区、水源区、公共设施区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不良影响。
2. 设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场布局,明确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猪圈、饲养区、饲料储存区、粪污处理区等。
确保猪舍设施安全、卫生、舒适,满足生猪的正常生活和生长需求。
3. 水源供应:养殖场应有可靠的水源供应,保证饮水水质清洁、稳定供应。
建立饮水设施,确保猪只能随时获取清洁的饮水。
4. 饲料供应:建立科学的饲料供应体系,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养殖需要。
建立饲料储存设施,避免饲料受到日晒雨淋和霉变的影响。
二、管理要求1. 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包括养殖场入场前及时检测和隔离猪只,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卫生消毒措施,确保生猪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2. 人员管理:养殖场要配备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掌握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
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3. 养殖记录:建立完善的养殖记录系统,记录生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用药情况等。
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养殖管理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4. 粪污处理:建立科学的粪污处理系统,包括粪污收集、储存和利用等环节。
合理利用粪污,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环境保护1. 废物处理:建立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的处理系统,定期清理和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2. 水质保护:确保饮水水源的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定期监测养殖场周边的水质,防止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3. 气体排放控制:建立科学的气体排放控制系统,减少养殖场产生的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
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排放。
四、品质和安全1. 饲料质量:建立饲料质量监控制度,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养殖需求。
中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PPT
![中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7b9520227916888486d7d9.png)
养殖水平提高,很大程 度得益于饲料配方调整, 当前国内生猪使用全价料 比例快速增加,未来十年 内仍有发展机会。饲料配 方及养殖模式改变,生猪 养殖逐步向原料产区或拥 有良好交通环境地区转移 。繁育水平提高,减少母 猪存栏量,单纯使用母猪 存栏判断猪价失真度大增
2015年前广东、福建、浙江拥有良好的港口设施,北方玉米可以较低运费运输至 上述地区,大豆压榨企业集中,豆粕价格低于内陆地区,饲料成本要低于内陆地区 。 2015年后,随着环保问题的重视,国家重新划分的养殖区域,限制发展东南沿海 地区、重点发展山东、潜力发展东北地区
产量增速放缓
2015年2999万吨,2025年3300万吨, 比2015年增长10%。
生产结构优化
小规模养殖户加速退出。
行业集中度加大
存栏1000万羽规模企业会有5家 存栏500万羽规模企业会有10家 存栏300万羽规模企业会有50家 存栏100万羽规模企业会有100家
奶制品的走势
产量稳定增长
2015年3890万吨; 2020年4200万吨,较2015年增长8%; 2025年4500万吨,较2015年增长15.7%。
三、未来十年养殖行业的走势
1 畜禽良种化
养殖业 五化时代
2 设施现代化 3 生产标准化 4 防疫制度化
5 粪污资源化
未来农业的五个转型
1、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2、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3、从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农业发展。 4、从机械化农业向“电脑自控化”管理方向发展。 5、生产组织与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4、2006-2014年,缓慢增长和效率规模提升期,现代养猪技术 逐步引入,庭院养猪逐步退出养猪业的主体,集团化的大规模 猪场逐渐兴起,国营养猪企业退出。人均占有量达到35公斤 (4000-4800万吨)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812f08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7.png)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规模化养猪场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的特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猪成本,增加养殖收益。
随着规模化养猪场的不断增加,一些疾病防治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就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疾病传播速度快:规模化养猪场常常集中大量的猪只,疾病一旦发生便易迅速传播,极大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2. 抗药性疾病: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和疫苗等药物,导致一些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使得养猪场疾病的治疗难度增加。
3. 疫苗接种管理不到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由于管理人员对疫苗接种的重视程度不够,接种计划不够严谨,导致疫苗接种效果不佳。
4. 生态环境恶化:规模化养猪场周边生态环境常常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养猪场的疾病防治。
二、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的对策1. 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规模化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和疫病监测,做好疫情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传播。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规模化养猪场应根据猪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加强对疾病病原体的防治,减少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3. 加强疫苗接种管理:规模化养猪场要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加强对疫苗接种管理的监督和指导,确保疫苗接种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4. 加强环境治理:规模化养猪场周边的环境治理工作至关重要,应加强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保障养猪场周边的生态环境。
5. 提高养猪技术水平:规模化养猪场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疾病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6. 增强猪只的自身免疫力:规模化养猪场应加强对猪只的饲养管理,保障猪只的饮食和休息,增强其自身免疫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疾病传播速度快、抗药性疾病、疫苗接种管理不到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
规模化养猪领军中国养猪产业发展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规模化养猪领军中国养猪产业发展哪些方面有待加强](https://img.taocdn.com/s3/m/46cf9014650e52ea5518989c.png)
艺 等 方 面 已 取 得 了显 著 成 绩 ,有 些 技 术 和 研 究 成 果 已达 国 际
先 进 水平 。但 仍 存 在 以 下 情 况 :
熊 远 著 院 士认 为 .我 国 养 猪 产 业 将 朝 着 优 质 、高 效 、安 全 的 目标 发展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信 息技 术 、系 统 工 程 技 术
3 )全 国性 猪 疫 病 预 防 与 预 报 机 制 不 健 全 ,缺 乏有 效 的快 速 诊 断 技 术 、疫病 防治 技 术 和 根 除 计 划 。 近 年 来 ,一 些 人 畜 共 患 疾 病 造 成 区域 乃 至 全 国 的 流 行 ,严 重 制 约 着 养 猪 业 的 健
康 发 展
维普资讯
规模化养猪领军 中国养猪产业发展 哪 些 方面有待加 强
采编
改 革 开 放 后 ,特 别 是 1 8 9 5年 猪 肉价 格 实 行 市 场 调 节 以 来 ,我 国养 猪 业 得 到 迅 猛 发展 , 生 猪 饲 养 量 、猪 肉产 量 稳 居 世 界 第 1位 ,成 为名 副 其 实 的 养猪 大 国 近 十 多 年来 ,中 国养 猪 产 业 呈 波 浪 式 发 展 ,从 有 部 ¨ 的 统 计 看 .总 体 上 虽 然 养 猪 收 益 明显 .但 是 生 猪 及 猪 肉价 格 大
著 院 士 认 为 ,这 个 问题 实 际 有 两 层 涵 义 ,一 是 中 国 养 猪 产 业 发 展 趋 势 的 问 题 ;一是 我 国规 模 化 养 猪 如 何发 展 的问 题 。 对 于 我 国养 猪 产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熊 远 著 院士 说 ,中 国 养 猪 历 史 悠 久 ,品 种 资 源 丰 富 ,半 个 多 世 纪 以 来 , 随着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和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在养 猪业 中 的 广 泛 应 用 ,中 国养 猪 业 取 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 成 就 ,已 成 为 农 业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农 民 增 收 致 富 的支 柱 产 业 ,我 国 已成 为 世 界第 一 养 猪 大 国 。 我 国 养 猪 产 业 在 品 种 、饲 料 、疫病 控 制 与 净 化 、生 产 工
我国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研究
![我国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b98a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d.png)
我国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研究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生猪肉的需求逐渐增加,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
在我国,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
本文将对我国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我国养殖业最早采用的一种方式。
它通常是在农村地区进行的,农民利用自家的土地养殖生猪,使用天然饲料,如粮食和杂草。
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但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二、规模化养殖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规模化养殖模式逐渐兴起。
这种模式通常在农场或专业的养殖企业进行。
规模化养殖模式通过统一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养殖效率得以提高。
它能够更好地控制疫病的传播,并且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规模化养殖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动物福利等问题。
三、生态养殖模式为了应对环境问题和改善猪肉品质,生态养殖模式逐渐被引入。
这种模式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猪只的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
生态养殖模式通常采用有机饲料,避免使用化学添加剂和激素,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生态养殖由于养殖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在我国发展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科技养殖模式科技养殖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模式。
它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等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科技养殖模式主要应用于养殖场和现代化屠宰场,通过人工智能监测、数据分析等方式,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高效、环保且较为稳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
通过对我国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传统养殖模式虽然成本低廉,但对环境影响较大;规模化养殖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存在环境和动物福利等问题;生态养殖模式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但需要解决高生产成本的问题;科技养殖模式具有高效、环保和稳定等优点,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未来,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将继续发展,各种养殖模式也将不断创新和演变。
规模化养猪场管理重点是做好哪几项工作
![规模化养猪场管理重点是做好哪几项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253fa6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5.png)
规模化养猪场管理重点是做好哪几项工作规模化养猪场管理是养猪场经营者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之一。
在规模化养猪场中,为了确保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有几项关键工作需要做好。
本文将介绍规模化养猪场管理的重点工作,帮助经营者更好地管理和运营养猪场。
1. 动物饲养管理动物饲养管理是规模化养猪场的基础工作。
以下是几个必须注意的关键点:•饲料供给:需要根据猪群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合适的饲料。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同时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清洁程度,确保饲料无霉变和污染。
•饮水管理:提供清洁的饮水是保证猪群健康的重要因素。
水源和饮水设施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水源和清理饮水设施。
•温度调控:猪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需要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合理调节温度。
合理的温度可以提高猪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益。
•病害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做好常见猪病的防治工作,保持猪群的免疫力。
定期巡查猪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2. 猪舍环境管理猪舍环境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方面,以下是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管理点:•猪舍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是减少疾病传播的关键。
猪舍需要定期清理、消毒,并及时清理猪群的粪便和废料。
•通风管理: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提供新鲜的空气,并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猪舍的通风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满足猪群的需求。
•猪舍温度:合理的温度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调整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对猪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猪舍布局:合理的猪舍布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猪群的生产效益。
猪舍的设计应考虑通风、饲料供给、疾病防控等因素,以减少劳动强度和猪群管理的难度。
3. 猪群生产管理猪群生产管理涉及到繁殖、断奶、生长和出栏等各个环节。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管理工作:•合理的繁殖管理:为了实现猪群的生产和繁殖目标,需要控制好配种、妊娠和分娩等环节。
合理的繁殖管理可以提高繁殖性能和母猪的生产效率。
精细化饲养-提高规模化猪场效益
![精细化饲养-提高规模化猪场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4c2441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4.png)
保育仔猪日粮
• 从断奶第2周到10周龄下网,一般饲养6周。这期间仔猪代谢、消化能 力、适应能力变化很快,因此应当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配制2~3种日 粮,不能一种日粮喂到底。
• 断奶后的第2、第3周,仔猪的消化能力还是很低,要求配制的日粮含 有高比例的乳制品,少量的高质量血浆蛋白,适量的优质鱼粉,易消 化的谷物。这阶段的日粮成本比较高。
• 断奶后第4、第5周,仔猪的消化、抗应激能力大幅提高,日粮配制可 去掉血浆蛋白,大幅降低乳产品比例,可大幅降低日粮成本。
• 最后阶段的仔猪消化能力已经很强,日粮主要由豆粕和谷物,少量鱼 粉即可,没有必要再使用乳产品和血浆蛋白等昂贵的原料。
生长育肥猪日粮
• 生长育肥猪日粮如果按饲养标准需要配制2~3个日粮即可 。国内许多规模化猪场一般配制2个日粮,也有只配制一 种日粮。
1.92
平均临界温度,℃
21.5
20.5
19.5
18.5
用于维持耗料,kg
0.74
0.74
0.74
0.74
临界温度下多耗料,kg
0.33
0.30
0.27
哺乳仔猪补料
• 仔猪补料非常重要,越多越好,越早越好 ;
• 质量要求非常高,一般专业化的公司生产 ;
• 要求高的适口性,非常易消化,高质量控 制,高营养含量;
哺乳仔猪补料配制的新思路
• 哺乳仔猪补料的重点是一个“补”字;
• 在长期选育下,母猪泌乳量已经提高到10kg/d以上;仔猪 生长潜力大幅提高,沉积的养分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比 例大幅增加;
40kg 22.4 21.9 21.4 20.9 20.4 19.9 19.4 18.9 18.4 17.9 17.4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处理技术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处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8cda8d42af90242a995e5b8.png)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技术有效地控制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寻求先进实用、可靠、易行,同时,又能够相对节省处理成本,使得粪污达标排放。
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畜牧业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规模化猪场的环境保护成为关注的焦点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志着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控制,将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时代。
表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解决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根据养殖规模、分阶段逐步控制,鼓励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逐步实现养猪业的合理布局,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同时,加强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区,已经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做到有计划、分步骤、按照法制化建设的要求,加强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猪场的数量逐年增加。
据初步测算:一个万头规模化养猪场,常年存栏量约为6000头,每天排放粪尿量约29吨,全年约为10585吨(1)。
全国生猪、家禽年产便总量高达5.8亿t,粪水年排放总量高达60亿t。
在北京和上海市采用工程化技术措施处理的粪、水量,仅占排放量的3%和4%,存在着大量粪污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
许多猪场臭气熏天、蚊蝇成群,地下水的硝酸盐严重超标,既存在着污染环境,同时,也存在着自身污染问题。
进行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必须进入到法制化管理的重要阶段。
二、规模化猪场环境保护的技术内容新近制定并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严格地界定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区的适用规模,水冲式、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等指标。
三、规模化养猪场粪污达标排放处理的工艺技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处理的技术方案:1、污染物的减量问题:鉴于我国劳动力多,水资源缺乏的现实,提倡兴建的工厂化养猪场,改用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的清粪方式,是从污染源头抓起,减少污染程度的有力措施。
规模化现代养猪场设计与设施配套
![规模化现代养猪场设计与设施配套](https://img.taocdn.com/s3/m/8329e79d783e0912a2162afc.png)
规模化现代养猪场的设计与设施配套一、猪舍内部围栏布置不同性别、不同饲养和生理阶段的猪对环境及设备的要求也不同,设计猪舍内部结构时应根据猪只的生理特点和生物学习性,合理布置猪栏、走道和合理组织饲料、粪便运送路线,选用适宜的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猪只的生产潜力,同时提高饲养管理工作者的劳动效率。
(一).公猪舍公猪舍多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给公猪设运动场,保证其充足的运动,可防止公猪过肥,对其健康和提高精液品质、延长公猪使用年限等均有好处。
公猪栏要求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隔栏高度为1.2--1.4米,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栅栏结构可以是混凝土或金属,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观察和操。
(二).空怀、妊娠母猪舍空怀、妊娠母猪舍可为单列式(可带运动场)、双列式、多列式等几种。
栏体多采用限位栏,限位栏设计如下:栏长1?9米,高1?1米。
栏的地面布局为,栏体头部外侧为砖结构料水槽,1?3米的水泥地面,0?6米的漏粪栅,粪栅下面是清粪斜坡与0?3米宽的粪尿沟相联。
限位栏按照宽度分为60厘米和65厘米两种,其中60厘米为初产母猪用,65厘米为经产母猪用。
移动栅栏:限位栏头部内则安装可向左或向右移动1/2个栏宽度的移动栅栏,平时移动栅栏的直管位于头部的中线位置而挡住猪头,使头不能伸出;母猪采食饮水时,将栏移动1/2个栏位,使头部伸出。
长条形料水槽:料水槽净宽25厘米,底部呈弧形,倾斜度0.5%,槽深20厘米,外侧比内侧高5厘米,内侧在头部下面向内7厘米处。
在最后一个栏底部的最低处附近做一个约10厘米高的水泥挡水小坝,小坝外侧的底部做一个与地面小明沟相通的排水小孔,小明沟与粪尿沟相联。
为便于夏天通风,限位栏的尾部墙上离地约15厘米处开一排4545厘米的移门小窗。
限位栏尾部开门用6英分钢管,立柱及侧管用8英分钢管,粪栅用直径12毫米的钢筋。
焊接均为满焊,一般焊缝厚为3毫米。
抽风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猪舍两端墙壁上,高度在离地1.7米左右的位置。
规模化育肥猪场的饲养管理技术3篇
![规模化育肥猪场的饲养管理技术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79a7b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6a.png)
规模化育肥猪场的饲养管理技术3篇一、装猪前的准备工作1猪舍准备工作全进全出是现代养猪的核心技术之一,使用全进全出技术有利于提高育肥猪批次成活率,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全进全出的猪舍要按照严格的空舍消毒程序进行操作,猪舍完全干燥时间至少5天,才能起到全进全出的效果。
清洁干燥的环境,是保证整个饲养阶段猪只健康的前提。
环境温度2.1温度出栏猪适合的温度标准见到表中1。
转猪前将舍内温度升至20℃-22℃,冬季利用炉子或燃气加热器升温,夏季通过水帘降温。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温度不是指控制器温度探头或者普通温度计测量的猪舍内空气温度,而是猪的体感温度,也叫有效环境温度,猪的体感温度与四个因素有关:猪舍空气温度(和猪等高)、猪舍隔热质量(猪舍隔热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猪舍环境温度,而不是直接影响有效温度,与猪舍空气温度存在重复)、风速和地板类型。
所以,温度标准仅仅是一个参考,重要的是看猪的表现,让猪来告诉是温度高了还是低了。
2.2通风通风换气在呼吸道疾病的控制上起着重要作用,在与保温发生矛盾时应采取升温采暖措施。
通风必须在舍内保温和改善空气质量上寻找平衡。
不同季节育肥猪的通风量不同(春秋季60m3/h,夏季200m3/h,冬季12m3/h),风机等通风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要满足育肥猪的通风量需求,需要注意是要实际测量真实通风量,而不是根据公式计算。
风速的多寡可以影响至猪的体感温度,就像是存有台电风扇对着人吹起,如果就是夏季吹起,很难受,如果就是冬季吹起,就可以哮喘。
冬季天气炎热时小猪体处的风速在0.15米/秒以下,小猪则在0.2米/秒以下;夏季高温季节,风速以不能受凉为减半,通常为1.5-2米/秒。
同时必须避免贼风,贼风对刚互连的仔猪影响必须远远大于小体重猪。
观测猪舍门窗与否存有孔洞或缺口,及时复原,保证所有进风口都正常工作,猪舍内空气流动光滑。
3饲料准备工作根据猪只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提供营养物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实施饲料预算是实现节约成本的一种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养猪业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到2005年中国养猪存栏量已达到世界总存栏量的51%,在世界养猪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1990年中国生猪饲养量为3.6亿头,2001年增加到4.3亿多头,猪肉总产量达4300多万吨,到2005年出栏6.5亿多头,猪肉产量达5009.4万吨,占中国肉类产量的64.5%,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8.9%。
2005年中国畜牧业总产值1.33万亿元,其中养猪业占64%,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
1990年年出产商品猪5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不足10万个,到2005年中国共有生猪养殖场(户)约1.08亿家,各种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达到1.1亿多头。
截止2008年3月底,估计各种规模化养猪场以及养猪合作社的养猪存栏量已超过全国总存栏量的70%。
第二节当前猪烈性疾病概况1996年自华北地区开始暴发“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2001至2002年自广东开始暴发猪圆环病毒2型即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2006年6月自江西、安徽开始一场被称为“猪高热综合症”的高致死率猪病席卷中国大地,中国境内80%的大中小养猪场及散养户均遭此难。
中国养猪历史上经历了三次较大的疫病流行,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损失巨大,到2007年4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不到2005年同期的30%,引起中国养猪业的巨大恐慌!已经证明“猪高热综合症”系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毒株所引起,与圆环病毒一样,严重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猪群出现免疫麻痹,群体免疫功能急剧下降,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增强,引发多种不可治传染性疾病(如猪瘟、乙型脑炎、伪狂犬、细小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的暴发和多种高度传染疾病(如链球菌、附红体、胸膜肺炎、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并迅速传播,造成中国养猪业急剧滑坡的灾难性损失!第三节疫病暴发流行和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一、平常滥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包括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土霉素、痢菌净、喹乙醇、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化学制剂、高剂量微量元素等导致肝肾功能的损害和免疫功能的降低。
二、对药物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保健药物特别是保健中药和保健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保健药物及保健程序不当。
三、对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消毒药物选择不当、消毒措施不得力和消毒方法不准确。
四、圆环病毒2型的广泛感染导致猪群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免疫接种失败和猪群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增强,非常容易引起各种细菌病毒继发感染。
五、病急乱投医、乱用药和大剂量药物的使用:蓝耳病与圆环病毒2型均属免疫抑制性疾病,临床上若治疗不及时,多与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轮状病毒、流感以及链球菌、附红体、胸膜肺炎、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很快导致抗病能力极度低下,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乱投医、乱用药和大剂量药物把猪吃死了,打针打死了。
六、市场混乱病猪肆意流通:大量感染的病猪在市场广泛流通,无人管制,肆意泛滥而导致暴发流行。
第一节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一、繁殖特性:母猪卵巢中有卵原细胞11万个,3月龄左右开始发情排卵,一生仅排卵400-2000枚,一个发情期的排卵数为30-40枚,个别可达80枚,通过外激素或中药(如多情多仔)处理可增加排卵数达30-40枚;公猪3月龄左右开始产生精子,一次射精量200-400ml,含精量200-800亿个;受精能力保持时间为卵子8-10小时,精子24-48小时。
母猪性成熟期为4-5月龄(太湖猪3月龄);适配期:中国猪6-8月龄,外国猪8-10月龄;妊娠期114天(108-120);发情周期20-22天(平均21天);断奶期至发情期间隔7-14天;年产胎次2.2-2.5胎;产仔数(经产母猪)10-12头/胎(比其它家畜高,中国猪比外国猪产仔多,太湖猪产仔超过15头,最高记录为42头)。
二、感官特性:猪的味觉、嗅觉、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1、味觉:猪的平均味蕾数与其它动物的比较:猪15000个,狗1700个,人900个(猪比狗高8-9倍,比人高16-17倍)。
猪依靠味蕾采食时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爱吃甜食、喜欢酸味及腥味。
2、嗅觉: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比狗高1倍,比人高7-8倍。
仔猪出生后便靠嗅觉寻找乳头,3天后能固定乳头,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够弄错,凭着灵敏的嗅觉识别群内的个体、自己的圈舍和卧位,保持群体内个体间、母子间的密切联系,在公母性联系中,嗅觉也起很大的作用,能嗅到很远的异性的气味,并发出反应。
3、听觉:猪的听觉相当发达,即使很微弱的声音也能敏锐地觉察到,能迅速地判断声源方向,能辨别声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各种呼名、口令、声音刺激快速建立条件反射。
4、视觉:猪的视觉很差,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短,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看不清楚,对光的刺激较弱,对颜色分辨能力也较差,人们通常利用这一点,用假母猪进行公猪采精训练。
三、适应特性:猪对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很强,包括对气候冷热的适应、对饲料多样性的适应,对饲养方式和方法(自由采食和限食,舍食和放牧)的适应。
因此,除宗教和社会习俗原因禁止养猪外,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以养猪。
四、广食特性: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猪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和反刍动物的复杂胃的中间类型,因而能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
猪对精料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为76.7%,对青饲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64.67%,对优质干草有机物消化率为51.2%,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差,饲料中纤维含量越高对日粮消化率越低。
对粗纤维的消化率随品种和年龄不同而异,成年猪比幼龄猪、中国猪比外国猪更耐粗食,猪日粮中适宜的粗纤维水平为母猪8-10%,大猪5-8%,幼猪3-5%。
五、生长特性:猪胚胎期时间短,同胎数量多,出生时发育不充分,头比例大,四肢不健壮,各器管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初生体重小(1.0-1.5kg)仅占成年体重的1%。
为了补偿生长胚胎期的不足,出生后两个月内发育特别快,30日龄的体重为初重的5-6倍;2月龄时为1月龄的2-3倍,160-170日龄相当于初生体重的90-100倍,体重达90-110kg,即可上市。
六、基本生理特性:1、猪的最适生长环境温度:3日龄30-32℃,4-7日龄28-30℃,育成阶段18-20℃,育肥阶段15-18℃,湿度60%-80%。
2、正常体温:猪正常体温为38℃-39.5℃。
仔猪的正常体温比成年猪的正常体温高0.5℃,傍晚比上午高0.5℃;南方猪比北方猪体温略偏高,夏天比冬天体温略偏高;南方的猪体格较小,较为耐热,北方的猪体格较大,较为耐寒。
3、常用指标:心率58-86次/秒;动脉收缩压148(108-189)mmHg,舒张压100(72-122)mmHg;呼吸频率18(11-38)次/秒;血糖正常含量(雄性)85.0mg%,(雌性)90.0 mg%;血钙正常含量(雄性)9.65mg%,(雌性)11.1mg%;血液中激素的正常含量T4:3.32±0.80μg/dL,T3:89.8±36.17 ng/dL;孕酮(发情期)1.0 ng/ml,(黄体期)25-35 ng/ml。
第二节猪的基本行为学特征一、采食行为:猪的饮食欲受脑丘下部食物中枢控制,位于丘脑下部外侧的称摄食中枢,内侧部的为饱和中枢、饮水中枢,他们相互作用,决定动物的食欲、饮水及其它系列消化活动。
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特别喜爱甜食、酸食及腥味,对苦味特别厌恶;颗粒料与粉料相比,更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比,更爱吃湿料。
猪的采食有竞争性,群饲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快;猪在白天采食6-8次,比夜间多1-3次,每次持续时间10-20分钟,在多数情况下,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猪的饮水量大,仔猪吃料时,水料比为3:1,吃配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饮水2-3次,吃干料的猪,采食后立即饮水。
二、排泄行为: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泄粪尿,一般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选择阴暗潮湿或污浊的角落排粪尿,且受其它猪的影响。
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
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5分钟左右开始排粪,多为先排粪后排尿,在饲喂前也有排泄的,但多为先排尿后排粪。
在两次饲喂中间多为排尿,很少排粪。
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的排泄量最大,猪的排泄量约为采食量的50%-70%,排泄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应激能增加排泄次数和排粪量,因此可以造成活猪运输中减重约3%。
三、群体行为:猪有合群性,靠拱、咬、嗅和听等进行信息传递,以保证群体的完整性,但也有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和相互好斗性,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内,为争夺母猪前端的乳头发生争斗。
经过群体的争斗行为后,按优势序列原则组成有等级制的社群结构,这种优势序列既有垂直方向,也有并列和三角关系,优势者在吃食时常占据有利的采食位置或优先采食权,等级序位的建立,受品种、体重、性别、年龄和气质等因素影响。
四、争斗行为:新合并的猪群,为争夺饲料、地盘、优势序位而交锋。
一头陌生的猪进入一群中,会遭到群起而攻之;当猪群过大,群内格斗的次数和强度会增加;已形成群居结构的猪群,为争食和争夺地盘而格斗。
五、性行为:发情母猪主要表现为卧立不安,食欲忽高忽低,发出特有的声音,管理人员压其背部时,立即出现“呆立反射”,这是母猪发情的关键行为。
六、母性行为: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哺乳、抚育幼仔等。
母猪临近分娩时,通常表现衔草絮窝,若是水泥地,则用蹄子抓地,分娩前24小时,表现神情不安,频频排尿,时起时卧;分娩时多采用侧卧,选择最安静的时间分娩,一般多在下午4时以后,特别是夜间产仔多见。
本地母猪较国外母猪的母性强。
七、活动睡眠行为:猪的活动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多在白昼,在温暖的季节和夏天,夜间也有活动和采食,遇上阴冷天气,活动时间缩短,一般猪昼夜休息的时间平均为60—80%。
八、探究行为:猪的一般活动大部分来源于探究行为。
大多数是朝向地面上的物体,通过看、听、闻、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
在猪活动受到限制的场所,猪群连续探究时,就可能对物体会起到破坏作用,也可能是咬尾、恶癖的潜在原因。
九、异常行为:指超出正常范围的恶癖行为,它的产生与所处环境及营养状况有关。
如在单调无聊的栅栏或笼内,在拥挤的圈舍内,在营养缺乏或无聊的环境中,常出现恶癖:啃咬栏柱、圈舍,异食癖、同类相残、母猪食仔等。
十、后效行为(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行为称为条件反射行为,或称为后效行为。
猪对吃、喝的记忆力强,它对与饲喂有关的工具、食槽、饮水器(槽)及其方位等,易建立起条件反射,例如,小猪在人工哺乳时,每天饲喂时,只要按时给以笛声或铃声或用工具的敲打声,训练几次,即可听从信号指挥,到指定地点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