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冰实验流程
热冰实验原理的应用
![热冰实验原理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24a9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7.png)
热冰实验原理的应用1. 热冰实验原理简介热冰实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冰块加热后迅速融化的实验。
实验原理基于热量传导、热量吸收和相变的知识。
当冰块被加热时,热量从外部进入冰块,导致冰块的温度升高。
当冰块达到融点时,热量转化为潜热,使冰块迅速融化。
2. 热冰实验的步骤热冰实验的步骤如下:1.准备一个冰块和一个热源。
2.将冰块放在温度计上,并记录冰块的初始温度。
3.将热源接近冰块,使热源的热量传递给冰块。
4.观察冰块的变化,当冰块完全融化时停止加热。
5.记录冰块完全融化时的温度。
3. 热冰实验的应用热冰实验在物理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热冰实验的一些应用:3.1. 热量传导的研究通过热冰实验,可以研究不同材料的热量传导性能。
将不同材料的冰块加热,观察冰块融化的速度和温度变化,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这对于研究材料的热隔离性能、热导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3.2. 热能转化的研究热冰实验可以用来研究热能的转化过程。
通过观察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出冰块融化所吸收的热量。
这有助于研究热能的转化效率以及相关能量转化原理。
3.3. 物态变化的研究热冰实验中的相变过程是物态变化的典型示例。
通过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可以研究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这对于理解物质的相变行为和相变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4. 热量测量的应用热冰实验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热量测量。
通过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可以测量加热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这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来估计热量的大小,例如测量加热器的输出功率、检测散热器的散热效果等。
4. 结论热冰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通过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可以揭示热量传导、热能转化和物态变化等基本原理。
热冰实验在物理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研究热量传导、热能转化以及物质的相变行为。
此外,热冰实验还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热量测量。
通过深入研究热冰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原理和热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热冰实验流程
![热冰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79e0ab9b0717fd5360cdc7d.png)
热冰实验
1、溶解
用100ml烧杯,将20g无水醋酸钠溶解在20ml纯净水中。
注意:需要水浴。
溶解需要一定时间,注意耐心。
2、静置
溶解完之后,静置2-3分钟。
观察。
3、将上清液注入50ml小烧杯
上述液体静置之后,一般会在烧杯底部看到些许杂质。
此时把上清液倒入干净的50ml 的烧杯中即可。
4、等待液体降到常温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如果一切顺利,液体降温到常温不会出现结晶。
如果不顺利,在降温过程中会出现结晶。
此时解决办法:水浴加热-重新降温
5、玻璃棒轻轻一点
如果上述溶液降温到了常温,还没有出现晶体。
说明我们的过饱和溶液已经制作完成。
接下来,用玻璃棒轻轻一点,造成液体扰动,液体就会迅速结晶。
这就是热冰实验啦!
结果很震撼,过程很漫长,一定要耐心!。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ea0d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8.png)
用混合热量法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正确使用热量器,熟练使用温度计。
2.用混合热量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3.进行实验安排和参量选取。
4.学会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二、实验用具:热量器、数字温度计、电子天平、秒表、干抹布、保温桶、冰以及热水等。
关于实验仪器的说明:1.电子天平使用前,请将电子天平放置于稳固、平坦的台面上,利用四只调整脚,使仪器保持平衡(勿放于摇动或振动台架上)。
注意水平仪内气泡应位于圆圈中央。
使用时应避免将其至于温度变化较大或者空气流动剧烈的场所,如日光直射或冷气机的出风口。
打开电源时,秤盘上请勿防止任何物品。
建议开机预热1~5分钟,以确保测量的精确度。
使用时,称量物品重心须位于称盘的中心点,且称量物不可超出称量范围,以确保准确度。
2.量热器量热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由铜质内筒、塑料外筒、绝热盖、环形绝热架、橡皮塞和铜质搅拌器组成。
绝热盖上附有中空橡皮塞,用于实验时插入温度计。
搅拌器通过绝热盖上的细孔置于内筒中,试验时上下搅动,使桶内各处温度迅速均匀。
内筒置于外筒内部的环形绝热架上,外筒又用胶木圆盖盖住。
因此,内部空气夹层与外界对流很小。
又因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外、内筒之间由传导所传递的热量可减到很小。
同时,内筒的外壁电镀得十分光亮,使得它们辐射或吸收热量的本领变得很小。
所以,因辐射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也可以减至最小。
由上所述,量热器的这种结构,使将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及辐射都尽可能地减到最小;因而,他成为量热实验的常用仪器。
使用时,通常是先注入适量的水(约为容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并将温度计、搅拌器等通过绝热盖的小孔插入,构成所谓已知热容的系统。
但上述量热器的绝热条件并不十分完善,因此在进行精确的量热实验时还必须据牛顿冷却定律进行散热修正。
三、实验原理:质量为m i,温度为θ0′的冰块与质量为m、温度为θ1的水相混合,冰全部熔化为水后,测得平衡温度为θ2。
热冰实验
![热冰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9ffbc45a45177232e60a204.png)
• 现象:烧杯内晶体结晶,并放出热量
• 实验原理 : 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
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 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此时的溶液 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当往 溶液中加入一小块溶质晶体,即能引起过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结晶。
• 注意
• 热冰实验容易失败,看起来步骤简单,但是步步都要求 苛刻,烧杯要用绝对干净的,水要用蒸馏水,在加热无 水乙酸钠的时候不能让任何的杂质、大粒灰尘落入烧杯 中,水与无水乙酸钠的比例近似1:1,稍有不慎就会产 生表面膜。 • 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另一干净烧杯中时,应小心不要溅 到杯壁上,因为杯壁上的少量溶液容易结晶析出,形成结 晶中心,造成实验失败。 • 起初烧杯中的水不宜加太多,因为温度升高后,醋酸钠溶 解度极大(60℃时,溶解度为130g/100gH2O),会导致醋酸 钠用量过多,造成浪费。
化学社团活动二----
有趣的化学实验
实验装置
• 仪器:酒精灯、石棉网、铁架 台、滴管、烧杯、玻璃棒、大 烧杯、天平、砝码。 • 药剂:无水乙酸钠、水
• 热 80度左右 • 2、1~2分钟后将晶体加入烧杯中,持续溶解 搅拌至不能溶解 • 3、将溶液倒入另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防止有 异物的掺入 • 4、静待烧杯中的液体冷却,然后用玻璃棒轻 触液体表面
硝酸钾晶体
硫酸铜晶体
冰的熔解热的实验研究
![冰的熔解热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61cac0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c.png)
冰的熔解热的实验研究冰的熔解热的实验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将冰放在温度高一些的环境中,就会逐渐融化。
但是冰融化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多少能量被用来打破冰晶体之间的键,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
这个能量被称为冰的熔解热。
为了研究冰的熔解热,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研究过程:材料和设备:1. 计量器和蛋糕刀2. 食品榨汁机和大型的瓶罐3. 容器、温度计和精密天平4. 冰块方法:1. 计算出精密天平的读数误差,并记录下来,因为它将在后面的实验中使用。
2. 将一个容器放在精密天平上并记录下重量。
3. 放入足够的冰块,使冰的总质量状况约为 50-100 克。
4. 记录容器中的冰块的总质量5. 预先将大型的瓶罐放入冰箱或冰箱中以降低其温度,使其达到低温。
6. 将容器放入大型瓶罐的底部。
7. 加入足够的水,使水的最高水平在容器上面至少 2 英寸。
8. 记录瓶罐里水的荷重。
9. 通过 Step 2 和 Step 8 中的荷重编号确定水的质量。
10. 记录等重式的容器、冰和水的总质量11. 定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以记录温度的变化。
维持一个稳定的温度变化。
结果:在实验中,最初的水重量(步骤 8)与最终的水重量相减即为冰块融化后水的增加重量。
通过增加水的重量,我们还能计算出冰的质量。
将冰的重量 x 融点下的熔解热(80千卡每克)就可以计算出冰的熔解热。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大气压下,冰的熔解热是80千卡每克。
结论:此实验演示了能够证明冰融化时需要的能量 - 熔解热,它是相当可行的实验。
这个实验显示了一个简单的方式捕捉和测量冰的熔解热的能力。
热冰实验作文300字
![热冰实验作文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b3be52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9.png)
热冰实验作文300字
一次在科学课上,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它的题目叫做“融冰实验”。
首先要准备玻璃杯、水温计、冰块、毛巾,接着我们按照老师的步骤,先把冰放入杯中,用水温计的底部慢慢贴着冰,量出冰还没有融化的温度,这时的水温计显示零摄氏度。
接着把毛巾裹在杯外,使周围的温度变高,通过我的手传递的热量,我观察到冰慢慢开始融化了,我再次拿着水温计的上端,将底部浸入冰水混合物中,水温计显示零摄氏度,然后我用手捂住毛巾外,使周围温度再次升高,加快冰的融化。
过了一会儿,冰全部融化了,这时的温度可达五摄氏度。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冰水混合物时温度不变;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会上升。
多么有趣的实验啊!这次实验的成功,不但使我知道冰融化的原理,而且使我懂得了:只要勇于实验,就可以探索科学的奥秘!。
冰与火之战冷热反应实验
![冰与火之战冷热反应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fa321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1.png)
冰与火之战冷热反应实验
冰与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一个代表寒冷,一个代表炎热。
它们之间的对立和碰撞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项冰与火之间的冷热反应实验,通过实验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奥秘。
实验材料准备:
1. 一小块冰块
2. 一盏蜡烛
3. 打火机或火柴
4. 一个实验平台
5. 保护眼镜和手套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冰块放置在实验平台上,确保冰块的温度足够低。
第二步:点燃蜡烛,并把蜡烛放在离冰块足够远的位置,以免烧伤实验者。
第三步:用打火机或火柴先加热蜡烛下方空气的温度,使蜡烛熊熊燃烧。
第四步:把燃烧的蜡烛移到冰块旁边,观察冰块的反应。
实验结果:
当燃烧的蜡烛接近冰块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
1. 冰块开始迅速融化,表面出现水滴。
2. 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略有升高,可以感受到微弱的热量。
3. 冰块融化后的水滴会迅速蒸发,产生一定的蒸汽。
结论分析: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冷热的对立与融合。
冰与火之间的反应并不是简单的排斥和消灭,而是一种冷热平衡的过程。
当火的热量接触到冰的寒冷,两者之间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融化和蒸发是这种反应的表现形式。
冰与火的对立在这一刻被打破,转化为一种新的状态。
冰与火之战的冷热反应实验,让我们对自然界中的热与冷、对立与融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种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更让我们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惊喜。
愿我们能够继续热爱科学,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8a2e9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5.png)
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前言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
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
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 (C=A+B).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
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T 和热容C计算出来,即Q = C△T,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
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Q放,冰吸热溶成水,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Q吸。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放= Q吸(1)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
冰的质量为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
设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为T℃(此时应低于室温10℃左右),冰的溶解热由L表示,T T'θ JKT 1 T 1'根据(1)式有 ML +M c 1(T - T 0)=(m 1 c 1+ m 2 c 2+ m 3 c 3)(T 1- T )因T r=0℃,所以冰的溶解热为:11223311()()m c m c m c T T L Tc M ++-=- (2)综上所述,保持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
【初中物理】冰的熔化热具体实验过程(步骤)
![【初中物理】冰的熔化热具体实验过程(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4cd2c8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b.png)
【初中物理】冰的熔化热具体实验过程(步骤)冰的熔化热具体实验过程(步骤)
【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混合法测定冰的熔化热。
【实验仪器和器材】
量热器(j2251型),温水,0℃的冰块约100克,湿发,学生天平(j0104型),温度计(0-100℃),大勺子,镊子,大烧杯2个。
【实验方法】
1.将量热器内筒(包含搅拌器)擦干净,用天平表示出来量热器内筒和用同种材料做成
的搅拌器的质量m筒,再揭发量热器内筒所用材料的比热容[孟]c筒。
记下室内温度。
2.在量热器内筒中装入大约100克比室温高10-12℃的温水,用天平称出内筒(包括搅拌器)和水的质量(m筒+m水),减去内筒的质量m筒求得水的质量m水。
3.将内筒放进量热器外筒内的木架上,砌不好盖子,并将温度计挂不好,测到量热器
内筒中水的温度t0。
4.取一些正在熔化的碎冰块(0℃),把冰块上的水擦干,然后小心地把它放入量热器
内筒中,不要使水溅出。
投冰量应当使最后混合温度大约低于室温10-12℃为好。
5.用搅拌器上下轻轻搅乱量热器内筒里的水,等待水里的冰块全然熔融。
当水上下部
分的温度平衡时,记下温度计所命令的最低温度,即为混合温度t。
6.用天平称出量热器内筒、水和冰的总质最(m筒+m水+m冰),然后算出冰的质量m冰。
7.根据实验数据,利用(1)式算出冰的熔化热的实验平均值。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b7c3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1.png)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引言: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的熔解过程是我们熟知的现象。
然而,我们是否了解冰的熔解背后的科学原理呢?通过进行冰的熔解热实验,我们可以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能量转化过程。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冰的熔解热,通过实验结果了解冰的熔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实验器材:1. 冰块2. 量热器3. 温度计4. 温度计夹5. 夹子6.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量热器放在实验台上,并用夹子固定。
2. 在量热器中放入适量的冰块,记录下冰块的质量。
3. 用温度计测量室温,并记录下来。
4. 将温度计夹在量热器的夹子上,确保温度计的测量部分与冰块接触。
5. 开始计时,并观察冰块的熔化过程。
6. 当冰块完全熔化后,停止计时。
实验数据:1. 冰块质量:20g2. 室温:25°C3. 熔化时间:4分钟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冰的熔解热。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冰块熔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冰块熔化释放的热量等于水的升温所吸收的热量。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熔解热:熔解热 = 释放的热量 / 冰块质量由于我们已经知道了冰块的质量和熔化时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出熔解热:1. 计算释放的热量:根据水的比热容和水的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水的升温所吸收的热量。
释放的热量 = 水的质量× 比热容× 温度变化2. 计算熔解热:将释放的热量除以冰块的质量,即可得到熔解热的数值。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冰的熔解热的数值。
然而,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误差的影响。
首先,温度计的准确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熔化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也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室温的变化等。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尽量减小这些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冰的熔解热,并了解了冰的熔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热冰实验
![热冰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7a54186240c844768eaee13.png)
实验操作步骤
先放些醋酸钠晶体到玻璃烧杯 或者其他透明容器中,然后缓 慢匀速地将醋酸钠过饱和溶液 倒入烧杯中,即可看到白色的 晶体出现并放出热量。或者直 接将醋酸钠晶体丢到醋酸钠过 饱和溶液中可得到同样现象
实验效果展示
现场展示时间~
总结回顾
1 水的三种状态? 2 热冰是冰吗? 3 你知道哪些晶体? 4 食盐可以无限溶解在有限的溶液中吗? 5 如何制取食盐? 6如何快速地溶解食盐? 7如何从饱和食盐水中使食盐析出?
热冰不是冰~
热冰实际上是一种晶体~ 从外观上看起来很像冰~
什么是晶体?
固体物质分 为晶体和非晶 体
当原子或分 子在空间内按 一定规律、周 期重复地排列, 就形成了晶体
常见的晶体 食盐 NaCl
雪花 H2O
食盐的溶解
把食盐加入 水中,会发生 什么现象?
一直向一定 量的水中加入 食盐,会发生 什么现象?
放出热量用手触摸会感觉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当原子或分子在空间内按一定规律周期重复地排列就形成了晶体常见的晶体把食盐加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热冰实验
——化学小实验
你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吗?
固态:冰 液态:水 气态:水蒸气
热冰是冰吗?
热冰的状态: 白色晶体 在室温下形成 快速形成 放出热量,用
手触摸会感觉 到热
溶液
溶质:食盐 (NaCl)
溶液:水 (H2O)
持续加入食盐, 直到所加入的
食盐不能完全 溶解
制取食盐
海盐 湖盐 岩盐 井盐
想一想,食盐怎么 从海水中得到呢?
海水晒盐
溶解
结晶
实验原理
醋酸钠饱和溶液中含有醋酸根离子、钠 离子和水分子,当我们向溶液中加入醋 酸钠晶体时,就给予了溶液一种趋势, 使其结晶。要使过饱和的醋酸钠结晶有 三个条件:动能、机率和方向。当我们 用手碰饱和溶液,便提供了使其结晶所 需的动能。另一种使其结晶的方式是加 入醋酸钠晶体,增大结晶的机率和结晶 的最佳方向。
热冰实验
![热冰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1a3d39ad4d8d15abe234ebe.png)
热冰(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实验)冷却的醋酸钠过饱和溶液,暂时处于亚稳态。
当受到某些刺激(如加入一些固体的晶体或晃动使其产生微小的结晶)则此状态会失去平衡,过多的溶质就会结晶,恢复成一个适合此时温度的平衡状态(饱和溶液状态)。
实验前醋酸钠溶液为无色透明,与水极其相似。
而用沾有三水合醋酸钠晶体的小竹签轻触它一下,过多的溶质像水结冰一样迅速结晶,而结晶的同时会放出热量,故称“热冰”。
实验过程1、准备实验器材与原料: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三水醋酸钠(或无水醋酸钠)、水2、将水和醋酸钠一起加入烧杯中,加热至沸腾【醋酸钠的溶解度很大,应按130g/100g(醋酸钠/水)的比例调和】3、观察到液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即可停止加热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实验(一)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实验(一)4、放入冰箱或置于室温下待其冷却后,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制成5、用沾有三水合醋酸钠晶体的竹签轻触其表面或投入三水合醋酸钠晶体6、观察现象,发现液体自上而下地“结冰”了!实验原理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此时的溶液叫做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当往溶液中加入一小块溶质晶体,既能引起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结晶。
过饱和溶液能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溶质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结晶核心即晶核。
因为每一晶体都存在一定的排列规则,要有结晶中心,才能使原来做无规则运动着的溶质质点集合起来,并按照这种晶体所特有的次序排列。
不同的物质,实现这种规则排列的难易程度不同,有些晶体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自行产生结晶核心,因此,有些物质的过饱和溶液看起来还是比较稳定的。
不同的物质形成过饱和溶液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分子组成。
一般固态下含有结晶水(溶质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结晶水。
)的物质,其稳定过饱和溶液容易生成,如硝酸铜、硝酸锶、硫代硫酸钠、醋酸钠等。
结晶后的晶体过饱和溶液比饱和溶液有更多的溶质,这种状态属于亚稳态。
神奇的热冰实验,让你“点水成冰”
![神奇的热冰实验,让你“点水成冰”](https://img.taocdn.com/s3/m/1c05517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c.png)
水在环境温度处于零摄氏度时能凝固成冰。
那么,环境温度大于零摄氏度时,我们能让水结冰吗?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筷子、白醋、小苏打、烧杯(或玻璃杯)、密封袋、滴管、锅1准备一个烧杯,首先加入若反应过快溶液会溢出烧杯。
奇的热冰实验,让你“点水成冰小苏打白醋慢慢地加入化学反应化学2022JAN.实验步骤3用滴管吸取适量溶液放于密封袋中。
将袋子封好,防止灰尘等进入,等待混合溶液冷却。
冷却过程中千万不要晃动密封袋。
4溶液冷却后,打开密封袋,用滴管蘸取刚刚准备好的醋酸钠结晶,沿密封袋一侧将醋酸钠结晶缓慢放入溶液中。
你会发现,袋中的溶液会迅速“结冰”。
此时的“冰块”会发热,可以用手轻轻触碰,感受一下(注意防护)。
2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溶液静置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后,在混合溶液中加入10毫升水(常温),将烧杯放入锅中,用锅将混合溶液加热。
边加热,边用筷子搅拌,直到混合溶液变得澄清透明。
在加热过程中,杯壁上会出现白色结晶,注意不要把它们重新搅入混合溶液中。
加热结束后,将白色结晶收集起来,这些结晶就是作为晶种的醋酸钠。
静置一小时后的混合溶液加热中的混合溶液蘸取少量醋酸钠晶体“热冰”实验原理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分子式是NaHCO3。
这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呈弱碱性,遇酸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分子式为CH3COOH(其蒸气对眼睛和鼻子有刺激性作用,实验过程中需要小心防护)。
我们先来看一下碳酸氢钠和醋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HCO3+CH3COOH=CH3COONa+H2O+CO2↑从这个方程式可以看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醋酸钠和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醋酸钠的溶解度很大,当把水和醋酸钠混合后加热,醋酸钠会很快地溶解在水中。
当混合液体变得清澈,醋酸钠就全部溶解了。
我们制得的醋酸钠溶液是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是一种亚稳态,当受到一些外界刺激(如加入一些固体的晶体作为晶种或晃动使其产生微小的结晶),这个亚稳态会失去平衡,过多的溶质就会结晶,恢复成一个适合此时温度的平衡状态。
醋酸钠热冰实验原理 -回复
![醋酸钠热冰实验原理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c07a10c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7.png)
醋酸钠热冰实验原理 -回复
醋酸钠热冰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用于展示化学反应的放热现象。
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在醋酸钠固体和水之间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在实验中,将醋酸钠固体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观察到溶液的温度迅速上升。
这是因为醋酸钠固体与水发生反应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s) + H2O(l) → CH3COOH(aq) + NaOH(aq) (醋酸钠固体+水→乙酸+氢氧化钠)。
醋酸钠和水反应后生成乙酸和氢氧化钠,这是一个放热反应,释放的热能导致溶液温度升高。
实验中所用的醋酸钠是固体,而固体与水反应的速率较慢,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温度升高。
通过该实验,可以清晰地展示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使学生对
化学热力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醋酸钠热冰实验也可以用于教学中的示范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
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实验还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醋酸钠和水溶液的溢出或喷溅。
冰的熔解热测定.
![冰的熔解热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fbaacf619e8b8f67c1cb95c.png)
冰的熔解热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热学实验中的基本问题——量热和计温;2.了解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3.进行实验安排和参量选择。
【实验仪器】量热器,物理天平或电子天平,数字温度计(-10.0~100.0o C一支),停表等。
本实验用量热器组成一个近似绝热的孤立系统,以满足实验所要求的实验基本条件。
量热器的种类很多,因测量的目的、要求、测量精度的不同而异。
本实验采用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如图4-15-1所示,它由两个用导热良好的金属(如铜)做成的内筒和外筒相套而成。
内筒放在外筒内的绝热支架上,外筒用绝热盖盖住,因此空气与外界对流很小,又因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内、外筒间借热传导方式传递的热量便可以减至很小。
同时由于内筒的外壁及外筒的内壁都电镀得十分光亮,使得它们发射或吸收辐射热的本领变得很小,于是我们进行实验的系统和环境之间因辐射而产生热量的传递也可以减小。
这样的量热器已经可以使实验系统粗略地接近于一个绝热的孤立系统了。
【实验原理】1.混合量热法测量冰熔解热原理在一定压强下,晶体熔解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单位质量的晶体熔解为同温度的液体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熔解潜热,也称熔解热L。
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解热。
本实验是量热学实验中的一个基本实验,采用了量热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混合量热法。
它所依据的原理是,在绝热系统中,某一部分所放出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所吸收的热量。
将M克0℃的冰投入盛有m克T1℃水的量热器内筒中。
设冰全部熔解为水后平衡温度为T2℃,若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的质量分别为m1、 m2和 m3,其比热容分别为C1、C2和C3,,水的比热容为C0。
则根据混合量热法所依据的原理,冰全部熔解为同温度(0℃)的水及其从0℃升到T2℃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从温度T1℃降到T2℃时所放出的热量,即(4-15-1)由此可得冰的熔解热为(4-15-2)在上式中,水的比热容C0为4.18×103J/kg.℃,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都是铜制的,其比热容C1=C2=C3=0.378×103J/kg.℃。
热冰实验原理
![热冰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158f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d.png)
热冰实验原理
热冰实验是一种有趣的物理现象,它展示了当某些物质达到一定条件时,会发生相变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这种实验通常会让人感到惊讶,因为它看起来违背了常识。
实验原理:
1. 选择合适的物质
热冰实验通常使用无水乙酸(也称冰醋酸)作为实验材料。
这种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但当温度降低到16.6摄氏度以下时,会从液态过渡到固态。
2. 超冷却现象
无水乙酸在冷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超冷却现象。
这意味着即使温度低于16.6摄氏度,它仍然保持液态,而没有立即结晶。
这是由于液体需要一个结晶核心来引发固化过程。
3. 结晶过程
当超冷却的无水乙酸受到扰动(如加入一小撮固体或晃动容器)时,就会迅速结晶。
结晶过程会释放大量的潜热,使温度瞬间升高到近乎沸点的70摄氏度左右。
这种突然的温度上升会导致部分液体迅速转化为气态,形成了"热冰"现象。
4. 蒸汽和干冰
在结晶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会使部分无水乙酸液体蒸发,形成白色的
蒸汽。
同时,由于温度升高,一部分固体会直接从固态升华为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即干冰。
热冰实验向我们展示了物质相变时所伴随的能量转换过程。
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能够激发人们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对相变原理的理解。
自制热冰实验报告
![自制热冰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feaa0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6.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冰的原理及制备方法。
2. 掌握热冰的特性和应用。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热冰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吸收热量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的物质。
本实验采用氢氧化钠和冰醋酸反应制备热冰。
氢氧化钠与冰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热量,使溶液温度迅速升高。
随后,溶液中的醋酸钠逐渐溶解,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形成热冰。
三、实验材料1. 氢氧化钠(NaOH)固体2. 冰醋酸(CH3COOH)液体3. 烧杯4. 玻璃棒5. 温度计6. 量筒7. 滤纸8. 滤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氢氧化钠固体和冰醋酸液体分别称量。
2.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
3. 将冰醋酸液体倒入溶解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均匀。
4. 使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
5. 当溶液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后,停止搅拌,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
6. 将溶液倒入滤纸中,过滤掉杂质。
7. 收集滤液,观察其特性和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当溶液温度达到最高值后,停止搅拌,溶液温度开始下降。
2. 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形成热冰。
3. 观察到的热冰具有以下特性:a. 热冰颜色为透明或略带黄色;b. 热冰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随意造型;c. 热冰在室温下逐渐融化,释放出热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成功制备出热冰,并观察到其特性和变化。
2. 氢氧化钠与冰醋酸反应制备热冰的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3. 热冰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氢氧化钠和冰醋酸溅入眼睛或皮肤。
2. 实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实验参数。
3. 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实验废液,防止环境污染。
八、实验拓展1. 研究其他制备热冰的方法,如碳酸钠与冰醋酸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冰实验
1、溶解
用100ml烧杯,将20g无水醋酸钠溶解在20ml纯净水中。
注意:需要水浴。
溶解需要一定时间,注意耐心。
2、静置
溶解完之后,静置2-3分钟。
观察。
3、将上清液注入50ml小烧杯
上述液体静置之后,一般会在烧杯底部看到些许杂质。
此时把上清液倒入干净的50ml 的烧杯中即可。
4、等待液体降到常温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如果一切顺利,液体降温到常温不会出现结晶。
如果不顺利,在降温过程中会出现结晶。
此时解决办法:水浴加热-重新降温
5、玻璃棒轻轻一点
如果上述溶液降温到了常温,还没有出现晶体。
说明我们的过饱和溶液已经制作完成。
接下来,用玻璃棒轻轻一点,造成液体扰动,液体就会迅速结晶。
这就是热冰实验啦!
结果很震撼,过程很漫长,一定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