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一轮多维练小题-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解析版)

2023年高考一轮多维练小题-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解析版)

专题19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同时也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群。

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变化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级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A.矿产资源B.城市面积C.交通条件D.地理位置2.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体系()A.上海市服务范围最广B.一级中心城市数量最多C.三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强联系D.二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强联系【答案】1.D 2.A【分析】1.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附近,可联系南北,同时上海又位于长江的入海口,经济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级中心城市,D正确;上海矿产资源短缺,A错;城市面积与南京等城市相比并不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城市面积的大小并不是决定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B错;相比于地理位置而言,交通条件并不是主导因素(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交通均较为便利),排除C。

故选D。

2.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体系中,上海为一级中心城市,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广,A正确;一级中心城市数量最少,B错;三级中心城市之间多表现为较弱联系,C错。

南京市和杭州市为二级中心城市,图中显示两城市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D错。

故选A。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

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

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A.安庆—池州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D.芜湖—铜陵4.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答案】3.B 4.C【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有⼈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确,们是应该这么做,作为⼀个中⼩学⽣的感受来理解学习,我们⼤概都认为学习不好玩,读书的都是书呆⼦,但是等到知道学习能⼲什么时,⼤家也就都会恍然⼤悟了,因为学习能使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知识来充实⾃⼰。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差异显著1、⾃然地理差异(1)⽓温差异:⾃南往北,纬度逐渐升⾼,⽓温逐渐降低。

(2)降⽔差异:⾃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地理差异(1)农业⽣产⽅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平的差异:东部⾼,西部低。

(4)饮⾷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锡⼈、上海⼈喜欢吃甜,⼭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候、⽔质等⾃然条件有⼀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 ——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地区和北⽅地区的分界线;②⼤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量800毫⽶等降⽔量线⼤致通过的地⽅;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四⼤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然区、经济区、⽂化区等。

2、我国四⼤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然和⼈⽂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地理区域:北⽅地区、南⽅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地区与南⽅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主导因素是⽓温和降⽔。

北⽅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年等降⽔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地区分界线是地势⼀、⼆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祁连⼭—横断⼭脉。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A
D
C
杭州多了一个“外滩”)
太仓 上海
——上海与太仓市
(上海工作,太仓居住)
杭州
——同城效应
在城市群中形成同城效应的关键: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看图思考:从上海出发,沿京沪铁路干线, 可以游览的名胜古迹有哪些?沪杭线呢?
(1 )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利:提供便利的水源 弊:丰水期易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大片农田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于战国时期,有效的 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 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 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
印象鱼米之乡
1、位置
一、江海交汇之地
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海港口众多。
黄 海 湖口
上海市 浙 江 省
东 海
2、范围
上海 市、 ___ 江苏 ___ 省南部和 浙江 省北部。 ___
3、地势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盛产稻米,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自古 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发展水平最 高的城市群
核心城市——上海 (崛起的浦东)
思考:上海对长 江三角洲的作用 有哪些?
辐射带动
发达的交通 铁路
哪些铁路 线经过长 三角? 京沪线 沪杭线
高速公路
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
——上海与杭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梳理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梳理一、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

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处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自古即为:“鱼米之乡”。

2、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对内: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2)对外: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4、气候:(1)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长三角有“鱼米之乡”“丝绸之乡”之称。

(2)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水产品,有利于渔业的发展;④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⑤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2)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①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利: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供灌溉水源弊:水量不稳定,易造成洪涝灾害②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雨季蓄存雨水,全年提供便利且稳定的灌溉水源,同时也使成都平原免受旱涝灾害。

(3)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①上游:水量较小、河道狭窄,河流落差大,可以为上游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谁能发电;以及提供城市用水。

②下游:地势地平,水流平缓,江阔水深,可以为下游地区提供便利的通航条件,有利于区域的交通发展和对外联系。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国内最大的城市群,就是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魔都”上海,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也和上海息息相关。

上海自从1843年开埠以后,正式打开了它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到了20世纪初,上海已经进入我国十大城市行列,并成为了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上海早已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为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于是在1982成立了上海经济区。

当时的上海经济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和绍兴等10个城市,而上海经济区就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前身。

长三角紧邻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重点归纳笔记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重点归纳笔记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南方地区重点归纳笔记选择题1、在今年“5.18”海交会上,来自宝岛台湾的农产品大受欢迎,这些农产品最可能是A.苹果、梨B.大米、菠萝C.棉花、甜菜D.哈密瓜、大豆答案:B试题分析:台湾省的农产品主要有水稻、小麦和甘蔗,在水果中,以香蕉、菠萝和柑橘为主体,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台湾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分布.2、“五一”假期期间,小刚从广州乘火车到北京旅游,沿途可能看到( )A.湖南省乡村片片稻田分布B.湖北省农民正在采摘棉花C.河南省农民正在收获香蕉D.河北省境内水塘遍布答案:A分析:湖南位于东南丘陵地带,有茶园;湖北地区位于南方地区,不种植苹果;香蕉属于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热带,河南不位于热带;河北位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水塘较少,故选A。

3、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B.南方地区是指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C.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D.南方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B分析:根据南方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进行分析解答。

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重合,故A错误;南方地区是指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故B正确;平原、丘陵和高原、盆地交错分布,故C错误;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有小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故D错误;故选B。

小提示:考查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4、南方地区的地形东西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地跨我国地势:A.第三级阶梯B.第一、二级阶梯C.第二、三级阶梯D.第二级阶梯答案:C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阶梯,没有跨越第一阶梯,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A.1999年12月1日B.1997年7月1日C.1999年12月20日D.1997年12月20日答案:B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收复澳门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

中国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中国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1.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六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八个城市。

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

该城市群目前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布局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形成了多样化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

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一,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一,现实竞争力第二,成长竞争力第一。

(1)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内陆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山水优美度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城市劳动力数量同样令其他城市群难以望其项背。

此外,在城市水资源供给、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优势也使该城市群成为投资热点。

该城市群商品经济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2)现实竞争力。

随着外资、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等城镇群发展机制的推进,上海的国际性城市职能日益凸显,南京和杭州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中心城市职能日益加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南通、泰州、扬州、湖州、绍兴等以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舟山等以旅游职能为主的城市特色鲜明。

尽管如此,该城市群分工程度上还略显不足。

总体上,该城市群2007年GDP规模、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中心城市首位度等都位居前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该城市群以全球制造业基地为特征的全球区域正在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的强化。

上海国际性城市的带动,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积极融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

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P增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

中国城市群大PK

中国城市群大PK

中国城市群大PK最近在做一些城市群研究方面的微小工作。

我认真地查询了诸如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等权威部门的官网,但怎么也找不到官方的说法。

但是假如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各路研究(包括百度百科)几乎都宣称,我们有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川渝城市群。

这么不约而同地统一口径,不禁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

但是,为了不听风就是雨,我决定还是利用数据和模型来认真地研究一下城市群的问题。

本文中使用的主要数据和方法如下(不感兴趣的请直接略过、有点兴趣的请随便看看,很感兴趣的请点文末二维码):城市群,包含了城市个体与群落联系两个层面的问题。

在数据层面,我们主要利用两类数据:城市规模数据与城市联系数据。

在规模数据上,我们使用了《中国统计年鉴》中各个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数据;而在联系数据上,我们利用腾讯位置大数据,来描述不同城市之间以人为核心的流动方向和联系强度(在某种程度上人的流动可以代表经济和信息的流动)。

在方法层面,我们首先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用于识别首位城市(包括对双首位城市的判定),并综合地域范围考虑,选出了我国排序靠前的首位城市。

城市群则围绕着这些首位城市展开。

在判断一座城市属于哪个城市群时,除了考虑其与首位城市的联系之外,还需要考虑它与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联系。

基于初始场景,我们会进行迭代计算,以累计联系度达到标准和从属关系不再变化作为迭代终止的条件。

最终迭代完成后的得分将确定该城市的城市群归属和与之相关的指数。

使用以上数据和方法,我们识别出了全国12个(组)首位城市及其所在的城市群,并基于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长三角领跑十二大城市群,昆明所在的西南城市群成最大黑马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我们识别出了十二个城市群(比钦定的多了两个),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城市群与其首位城市的列表如下所示:在以上12个城市群内,哪个城市群最有实力?我们计算了基于城市群规模和内部联系度的综合发展得分,如下图所示:可以清楚地看到:长三角城市群为我国第一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居第二位,珠三角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分列第三、第四位。

初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试题

初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试题

初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试题1.我市某中学生到北京参加联谊会,他带去了一些家乡的特产,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A.苹果B.哈密瓜C.荔枝D.柑橘【答案】D【解析】湖南省怀化市地处我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优越,物产富饶,被称为“鱼米之乡”,属于怀化市的特产是柑橘。

【考点】该题考查湖南省怀化市的特产。

2.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

【答案】沈阳【解析】沈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及科技实力,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3.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祖国的“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侨乡”B.资源缺乏、市场狭小C.现已形成规模庞大的加工制造业体系,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D.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答案】B【解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有许多的地区是侨乡,但因矿产等自然资源贫乏,所以着重发展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制造工业。

【考点】该题考查珠江三角洲的特点。

4.下列四幅民居邮票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特点的是()【答案】D【解析】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终年炎热多雨地区的高架屋,B图所示的民居是云南民居,C 图所示的是蒙古包,D图所示的是我国江南水乡的景观,该地区降水较多。

【考点】该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读图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段()A.源头—①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黄河从②河口到河南郑州③桃花峪为中游.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黄河从③桃花峪到④入海口为下游.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清单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清单

长江三角洲1、位置:江海交汇(1)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临黄海与东海(2)范围:上海市、江苏南部,浙江北部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3、河湖: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著名湖泊:太湖、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5、江海交汇的区位优势:(1)对内联系:依托长江干支流水运,联系广大内陆地区;临黄海、东海港口众多,是我们南北海上航运中枢,向北可达京津唐、辽中南,向南可通珍珠江三角洲;(2)对外联系: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主要港口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著名古都:南京、杭州,(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和扬州(3)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中国最大城市,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等。

7、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1)上海为周边地区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2)上海作为巨大的消费市场,能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3)上海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8、“同城效应”:前提条件: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发达;9、旅游:(1)条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2)著名的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水乡风貌的古镇,江苏周庄、同里,浙江乌镇、西塘。

(3)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

10、农业:“鱼米之乡”(平原为主,气候雨热同期,是重要水稻产区;河湖众多,重要的淡水鱼产区)11、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1)有利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铁路线,京沪线、沪杭线);广阔的消费市场(最大城市群);区内有众多大学与科研机,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厚实等。

(2)不利条件:本地矿产资源短缺,能源不足(解决办法,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开发新电源,秦山核电站。

)(3)地位: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利:(1)河流为区域发展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河流为区域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3)河流为区域发展提供生活用水,水产品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共3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共3课时)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学会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分析,了解长江三角洲的江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如何评价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资料分析、读图分析、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提到南方地区,你的脑海里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红土地”、“紫色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油菜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方地区的代表——“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新课学习拓展延伸:长江三角洲的形成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河口区沉积发育形成的。

大约7000多年前,长江的入海口在现在的江苏扬州附近,随后大量的长江河流输出泥沙进入到河口区,并因为入海,河道加宽,水流扩散,河水不再能够携带泥沙而发生沉积。

沉积的泥沙形成现在长兴岛、横沙岛这样的岛屿心滩,并随着水流受科氏力的作用,河道逐步南偏。

心岛心滩逐步背靠,最后与陆地合并,河道则不断南转,逐步堆积形成现在这样的长江河道不断南偏的陆地格局。

据研究,7000余年以来,长江三角洲经历了6期这样的心滩岛屿北偏靠陆的发育过程。

(一)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从图中找出:长江、黄海、东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2.范围从图中找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南京、杭州、上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包括的范围。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3.地形、气候看看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本区属于什么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4.鱼米之乡思考:长江三角洲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国我传统的粮食产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又是我国的淡水鱼产区。

人文地理下册5-2-4 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人文地理下册5-2-4 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5.2.4 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同步分层作业)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A.杭州B.南京C.上海D.苏州【答案】C【解析】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C项正确。

故选C。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和城镇稠密,工商业发达,农业生产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

2.下图景观所在的城市是()A.绍兴B.无锡C.扬州D.上海【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亚洲第一高塔,D项正确。

故选D。

3.以下各项“全国之最”中,哪项不是上海所拥有的?()A.最大的商业中心B.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最大的港口D.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答案】D【解析】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

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是北京。

故选D。

4.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B.成渝城市群C.珠江三角洲城市群D.辽中南城市群【解析】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根据题意,故选A。

5.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CIE或进博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

上海承办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A.水陆交通便利B.广阔的消费市场生 C.矿产资源丰富D.优越的地理位置【答案】C【解析】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ABD不符合题意。

上海矿产资源贫乏,C符合题意。

故选C。

6.上海历史悠久,有“东方的巴黎”之称,主要表现在()①200年前,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誉②1936年,上海的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是亚洲东部的国际金融中心③1842年,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④是曾经的“华尔街”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上海的有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2.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

《红楼梦》里有两句话,“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文化特色。

【新知讲解】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地位教师讲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上海。

学生:历史文化名城有南京、杭州、苏州、扬州;重要功能城市:绍兴、慈溪、舟山、宁波、无锡、常州等。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上海的职能及作用教师: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谁?起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共同得出答案:回答:核心城市是上海市。

上海市人口约24180万(),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城市。

上海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3.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提问:长江三角洲的交通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总结: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的综合运输体系。

人教版八下第七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八下第七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东山学校李媚清第2课时教案发展。

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8.汇总上海的职能:(1)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2)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重要的金融中心;(4)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最大的商业心;(6)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9.设置活动,读下列图文资料,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0.互动交流: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补充: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旅客运送,还是物流运输,都会有提升作用。

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沪杭高铁开通后,将与早先开通的沪宁高铁一起,形成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11.活动参与: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1.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长江三角洲旅游吧!!2.展示交流——体验水乡情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 涉足世界文化遗产出示杭州西湖资料: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每一处景观都是人间绝色———因为有了西湖,杭州成了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城市。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4. 欣赏特色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1)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 上海
城市群。
杭州
宁波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问题思考:1.我们从图片中发现南 京有什么特点?
南京作为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中 华门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门,是我 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2.长江三角洲地区像南京一样的城市还有那些?
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 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 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 一座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 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 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 使周庄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2010 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游客500多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亿多元。
水乡古镇---江苏的周庄
水乡古镇---浙江的乌镇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 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 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 游开发工程。
西塘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江浙沪三省交界处。西塘历史悠久, 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春 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两国的交壤之境, 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 2011年西塘千年古镇列入世界历史文 化遗产预备名单,并被联合国授予历 史文化保护杰出成就奖。
水乡古镇---浙江的西塘
思考:右图说明什么?
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 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 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工作在此城,居住在别处”的“钟摆族”生活方式。 利:城市联系便捷。市民活动范围扩大。城市交流,商贸活动会得到促进。 弊:同城化带来的文化冲突,语言交流问题等。 (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便捷的交通 (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1.下列城市属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是( B )
A.连云港 B.常州
C.南昌
D.合肥
2.长江三角洲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下列不属于该区文化遗产的是( C ) A.苏州园林 B.杭州西湖 C.东方明珠电视塔 D.明孝陵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水乡的特色与旅游
欣赏下列景观图片
扬州瘦西湖
南京中华门
苏州虎丘塔
上海东方明珠塔
杭州西湖
宁波三江口
读图,在图上找出南京、扬州、苏州、上海、杭州、 宁波的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就是人口
扬州
稠密的富庶地区,今天又是城市密
南京
集地区,是世界上六大城市群之一。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最大的
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上海
一长江三 角洲城市群。
3.其区域的核心城市是哪个?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 城市,人口2 300万(2010年),是我 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综合性工业城市。
黄浦江两岸
作用怎样?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就 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 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杭 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 迹驰名中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貌也 别具特色,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 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 完整的古建筑,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外滩
长江流城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
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步增强。
哪些铁路线经过长三角? 京沪线、沪杭线
借助发达的 高速铁路 和 高速公路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 市之间。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思考:以下图片说明长江三 角洲的城市都具有什么特点?
苏州古典园林有大大小小数 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 各异,漫步其中犹如在画中 游。图为拙政园,建于明朝, 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最 著名的一个。
苏州古典园林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的浙江省杭州市,西 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 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 “ 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 向往的“人间天堂”。图为宋朝 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 的苏堤。
3.从以上思考中你能发现什么?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 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 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
阅读材料 “崛起的浦东” 浦东因位于上海黄浦江东畔而得名。1990 年以前上海流传 着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张床,不要浦东一 间房。那时的浦东, 还是大片的农田、渔村和淤泥海滩,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 ....2011年浦东新区的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多亿元,占上海 市生产总值的22%以上。未来浦东新区还将进一步为上海成为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思考:浦东新区的崛起说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还有哪些因素的影响? 优惠的政策
思考:1.找出以下城市: 上海、南京、杭州、苏州、 无锡、宁波、嘉兴、镇江、 常州、湖州、绍兴、南通、 舟山、扬州。
扬州
南京
镇江 常州
南通
无锡
湖州
苏州 嘉兴
上海
杭州 绍兴
宁波
舟山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的地位怎样?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
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 戏曲文化 、 茶文化 、 丝绸文化 和 饮食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有__南__京___、_杭___州___、_苏__州_____、_扬___州_____等。 2.__上___海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 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3.试列举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__苏___州__古__典__园__林___、__杭__州__西__湖___,__ __江__苏__的___周__庄__、__同___里__,__浙__江___的__乌__镇__、__西___塘__等_____。 4.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__茶_____文化、__丝__绸____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5.旅游业发达的有利条件:丰富的___人__文___资源、便捷的__交__通_____ 和较为完善的 服务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