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药动学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药动学相互作用
1.影响吸收:
(1)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
①含鞣质(牛黄解毒片、麻仁丸、七厘散)+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
②药物炭(蒲黄炭、荷叶炭、煅瓦楞子)+生物碱、酶制剂;
③果胶类(六味地黄、人参归脾、山茱萸)+林可霉素。
(2)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
①含金属离子的中药(石膏、海螵蛸、自然铜、赤石脂、滑石、明矾等)牛黄解毒片+四环素——螯合反应;
②含生物碱的中药(麻黄、颠茄、洋金花等)+红霉素、洋地黄类强心苷——吸收增加,引起中毒。
2.影响分布:
①碱性中药(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毒性增加;
②含鞣质中药+磺胺类——磺胺的药物浓度增加;
③银杏叶+地高辛——中毒。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协同作用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
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
如:1.甘草和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
8.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增强其疗效。
等等。
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
如:1.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
3.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㈡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药效动力学
• 1、相同受体上的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 如中药洋金花片、华山参片的主要成分东莨菪 碱、莨菪碱及阿托品等,可拮抗M受体激动剂 作用; • 纳洛酮可拮抗鸦片的作用。 • 2、在生理系统上的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 产生药效的减低或增强。如中药药酒可增强催 眠药的作用。
• 3、在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中西药物相 互作用 • 如果中药和西药利用同一转运机制,会 相互影响摄取和转运。如中药麻黄含麻 黄碱,可与胍乙啶竞争胺泵而阻止其进 入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从而使胍乙啶的 降压作用逆转。
• 西药优降宁、痢特灵、异烟肼、苯乙肼等对单 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能延缓巴比妥类、吩噻 嗪类及口服降糖药代谢。 • 高血压患者服优降宁期间,不宜合用中药麻黄 及含麻黄中成药,后者含麻黄碱能发挥拟交感 胺作用,使储存于神经末梢中的NE、DA、五 羟色胺大量释放,可升高血压,甚至高血压危 象、脑出血。
• 四环素类、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林可霉素、铁剂(硫酸亚铁 等)、钙剂、钴剂(氯化钴、B12)、 生物碱(奎宁等)、甙类(洋地黄强心 甙)等,与含鞣质的中药(大黄、五倍 子、石榴皮、地榆、枣树皮、四季青、 虎杖、老鹤草、萹蓄等)、中成药同服, 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2、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 4、中药甘草、鹿茸不可与水杨酸类、甲 苯磺丁脲合用,因糖皮质激素与水杨酸 类衍生物合用,能使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率增加; • 5、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北 五味子等含水杨酸能酸化尿液,使磺胺 类溶解性降低,导致在肾小管结晶,引 起结晶尿或血尿,甚至肾功能衰竭。
• 6、肝硬化所致的水肿、腹水,西药常使 用氨苯蝶啶或安体舒通,中医按阴黄证 施治可能使用茵陈术附汤或桂附地黄丸, 二者配合可引起高钾血症。因西药利尿 剂排钠留钾,而中成药含钾较高,长期 联合,导致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 率缓慢、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中西药联用应用的药理原理
中西药联用应用的药理原理
中西药联用是指将中药与西药配伍使用,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1. 相互增效作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增强西药的疗效。
例如,中草药黄芪中的甘草酸可以提高激素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增加治疗效果。
2. 相互拮抗作用:中药中的成分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减弱西药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保护肝脏健康。
3. 调节药物代谢酶活性: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影响体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改变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4. 影响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进而调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增强药物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西药联用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或产生风险。
因此,在联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间隔,监测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
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使用,但需要谨慎选择和正确使用。
中药和西药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上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合理地结合使用可以达到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目的。
下面将从中药和西药的特点、相互作用、合理搭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药和西药的特点不同。
中药以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药物为原料,通过药材的煎煮、蒸馏提取等工艺制成。
中药疗效温和稳定,中医药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调理,多为较为温和的治疗方法。
而西药则是以化学物质合成的药物,作用机制相对明确,对一些急性和严重的疾病有快速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和毒性。
其次,中药和西药的相互作用需要注意。
中药与西药之间在药理学上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一方面,一些中药可能会与西药发生药代动力学上的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可能导致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增加。
另一方面,中药和西药的药物成分可能相互结合,产生新的药物化合物,可能改变药物的药效或副作用。
再次,合理搭配中药和西药是利用其优势,实现疗效的最大化。
在使用中药和西药联合治疗时,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病人的体质差异以及中药和西药的作用机理进行合理搭配。
一方面,可以使用中药辅助西药治疗,以减少西药的剂量和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在放化疗过程中,中药可以缓解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西药辅助中药治疗,以加快疗效、增强中药的药效。
例如,在感冒发烧时,中药可以缓解症状,西药可以抗菌和退热。
最后,合理的中西药搭配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由于中药和西药的复杂性和潜在的相互作用,患者在进行中西药联合治疗时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的特点和中西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科学、合理的药品选择和用量调整,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评估。
总之,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使用,但需要慎重选择和正确使用。
合理搭配中药和西药可以发挥其疗效的互补作用,但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以确保治疗安全和疗效的最大化。
【推荐下载】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
[键入文字]
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
【摘要】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很多疾病都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
在中西药合用或先后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相互作用,笔者在文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西药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很多疾病的治疗都采取了中西药结合的方法。
在中西药合用的过程中,二者合理配伍,其有益的影响可以提高药效,促进疾病尽快恢复,二者不合理配伍则可能使药效减弱,甚至产生毒性。
笔者对中西
1。
中西药的相互作用00
续教
业药 师继
感特灵片 [处方]黄芩(375g)柴胡(250g)平贝母 (75g)细辛(25g)大青叶(250g)板蓝 根(250g)人工牛黄(38g)对乙酰氨基酚 (50g)咖啡因(0.75g)马来酸氯苯那敏 (0.75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5g)硬脂酸镁(0.7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肺止咳。用于感冒 初起引起的咳嗽,流清涕,头痛目眩等。
业药 师继
中西药的相互作用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项目)
南京中医药大学 吴启南
续教
业药 师继
第一节 合理用药 第二节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制、合 用的模式和给药途径 第三节 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中西药合理配伍应用 第五节 中西药不合理的配伍应用 第六节 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举例
续教
第一节
概念: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 系统知识及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 适当地使用药物。 合理用药的含义是综合的,主要强调四个 方面: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
续教
业药 师继
如止咳时除非必要,多不用可待因(略有瘾性) 而采用咳平或维静宁;镇痛时除非必要,一 般不用吗啡 ( 易成瘾 ) 而用呱替啶;治菌痢多 不用氯霉素(毒性较大 ) 而用痢特灵、黄连 素,等等。
续教
(二)用药注意事项
1.注意避免滥用,防止不良反应:处方用 药,一定不能滥用。滥用药物不仅造成物 资上的浪费,更严重的是会给病人带来种 种痛苦,造成药害。 2 .注意病人病史 : 例如对胃肠通痉挛并青 光眼的病人,若忽视其青光眼病史应用阿 托品,将导致不良后果。
续教
业药 师继
6.注意年龄、性别和个体的差异性: 7.注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要注意两方面: ① 避免药理性配伍禁忌(即配伍药物的疗效 互抵消或降低,或增加其毒性),除药理作用 互相对抗的药物如中枢奋剂与中枢抑制剂、 止血药与抗血凝药等一般不宜配伍外,还须 注意可能遇到的一些其它药理性配伍禁忌。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与西药配伍禁忌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与西药配伍禁忌在中医行业中,中医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中医药与西药在药性、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慎重考虑两者之间的配伍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进行探讨。
一、药性对比
中医药与西药的药性存在明显区别。
中医药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草本植物、矿物等天然物质治疗疾病,具有温和、缓慢的特点;而西药则是以药物分子为基础,功效明显、快速,但副作用较大。
因此,在配伍中医药与西药时,应避免中西药性质相反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二、用法用量对比
中医药与西药在用法用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医药通常以煎煮、泡服、膏敷等方式使用,需要依靠药性渐进发挥疗效;而西药则以口服、注射等方式使用,疗效较为迅速。
当中西药同时使用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用法用量间的差异,避免超量或次量使用,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三、药物相互作用
中医药与西药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由于中药多采用多成分、多途径治疗,容易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
在配伍中
医药与西药时,应避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选择时间错开或选择替代药物,减少潜在风险。
总的来说,中医药与西药配伍时需要慎重考虑,避免发生配伍禁忌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医药与西药各有其独特优势,合理搭配可以发挥双方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谨慎选择中西药的配伍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与弊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与弊中西药联合用药,指的是将传统中药与现代西药相结合,共同用于疾病治疗的一种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既能充分发挥中药的卓越疗效,又能借助西药的先进技术,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然而,中西药联合用药也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谨慎使用。
接下来将分别从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1. 综合疗效更好中西药联合用药可以充分结合中药和西药的疗效,相辅相成,相互增强,达到综合治疗效果。
中药以其温和、缓和的特点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同时西药又可以加快中药的吸收,提高疗效。
2. 病情治愈率提高中西药联合用药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精准调配中西药配方,增加治愈率。
中药可以调理身体内部环境,西药可以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成功率。
3. 减少药物耐药性中西药联合用药可以减少患者对某一种药物产生的耐药性。
通过中西药的轮换使用,可以有效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的耐药问题,延长药效持久性,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弊1. 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联合用药会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概率,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之间存在交叉禁忌,不宜混合使用,否则可能导致药物相互抵消、增强等情况,影响疗效。
2. 个体差异中西药联合用药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人群对中西药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进行中西药联合用药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3. 专业技术要求高中西药联合用药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合理搭配药物,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如果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够或者患者自行搭配用药,可能会造成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危害。
综上所述,中西药联合用药有利有弊。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慎重选择中西药的搭配方式,合理调节剂量和疗程,确保疗效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在接受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时,也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守医嘱,注意药物的搭配和使用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药的不合理联用分析
中西药的不合理联用分析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指的是同时或连续使用中药和西药,引起了
不良反应、药效降低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
以下分析其不合理之处。
1. 药物相互作用:中医和西医在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
等方面有差异,因此不同的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
降低或者增强。
例如,中药黄芪和西药青霉素同时使用会降低青霉
素的效果、影响治疗效果;中药黄芪和西药硝苯地平联用会减弱硝
苯地平的降压效果,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
2. 药效降低:中药和西药的使用时间、途径、劑量等也有差异,因此不合理的联用可能会导致药效降低。
例如,中药黄芪和西药肾
上腺素同时使用会互相抵消,使治疗效果减弱,甚至反效果;中药
当归和西药维生素K抗凝药联用也可能降低维生素K的有效性,使
药物疗效减弱。
3. 不良反应:一些中草藥和西药在选择或使用方法不当时,可
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当归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会增加胃肠道
出血的发生率;甘草与利福平联用可引起血压升高等。
4. 过度用药: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也可能导致药物过度使用。
中药多采用慢性服用的方法,而西药通常使用短程疗法,联用可能
增加病人对药物的依赖,况且对症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西药
和中药对身体的副作用互异,过多的使用可能导致身体不可逆的损害。
总之,中西药并用需要慎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药品、剂量、用法、用时等。
如果需要节约药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合理使用。
中西药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的相互作用本文旨在综述中西药伍用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通过收集文献报道分析中西药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加强了中西药合用对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为临床避免不利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中西药伍用对药代动力学有多方面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标签:中西药;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中西药伍用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中西药伍用不当可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进而产生不利的相互作用,必须引起医药人员的足够重视[1]。
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1中西药在胃肠道中相互作用1.1胃肠道酸碱度的变化[2,3](1)改变药物非解离型的比例:如具有抗酸作用的碱性中成药(如陈香白露片、乌贝散、大黄碳酸氢钠片等)可提高胃肠道pH值,与阿司匹林等弱酸性药物同服,会使后者解离型部分增多而吸收减少;但与弱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等同服,则会使后者非解离型部分增多而吸收增加。
(2)改变药物的溶解速度:如弱酸性药物阿司匹林与碱性中成药同服,则因后者的碱性增加阿司匹林的溶解速率,促进胃排空和肠吸收,使其吸收加快,起效迅速。
弱碱性药四环素与具有抗酸作用的碱性中成药同服,可使约50%的四环素不溶解而不被吸收,降低药效。
含醌类成分的中药(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因中药所含的蒽醌苷在碱性溶液中易氧被化而失效。
1.2胃肠蠕动和胃排空时间的变化[4-6]胃肠蠕动与排空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
如多潘立酮(吗丁啉)、红霉素、强心甙类药物与华山参滴丸片、霍香正气水和具有抗胆碱作用的中药(如洋金花、曼陀罗、天仙子等含莨菪烷类生物碱)同用,可拮抗多潘立酮的作用,或使红霉素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而被胃酸破坏,或使强心甙吸收增多而造成中毒;相反,中药泻剂(大黄、番泻叶或大承气汤、麻子仁丸等)可增加胃肠蠕动,若与地高辛等同服,则可缩短其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而减少吸收,降低其血药浓度,影响疗效。
1.3生成不溶性螯合物或沉淀[7,8]含有钙、镁、铁、铝等二价以上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海螵蛸、石决明、龙骨、牡蛎、代赭石、瓦楞子、赤石脂、滑石、磁石、蛤壳等)、中成药(如陈香白露片、防风通圣丸、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明目上清丸、追风丸、朱砂安神丸、六一散、橘红丸等)及汤剂(如桂甘龙牡汤、旋覆代赭汤、白虎汤等),不宜与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异烟肼等抗生素同服,因后者能与多价金属离子生成难溶的螯合物而降低疗效。
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含的 鞣 质 , 与这 些 抗 生 素结 合 , 生 沉 淀 , 低生 物利 用 度 。 黄 也不 可 产 降 太 宜与 阿托 品 、 利舍 平 、 胃舒 平 、 硫酸 亚铁投 洋地 黄类 、 维生 素类 、 制 剂合 酶 用, 因产 生鞣 酸 盐沉 淀 而降 低疗 效 。 】 及其 制剂 含甘 草酸 , 多元 环 【 甘草 4 与 碱性 较 强 的 生 物碱 如 奎 宁 、 黄 碱 、 合 平 等配 伍 , 麻 利 因产 生 沉 淀 降 低疗
3 讨论
肺结核 患者 进行 的肺 部 手术极 易 因为排痰 的不及 时而导 致支 气管 等 并 发症 的 发生 , 对于患 者的康 复是 十分不利 的 。 这 而本项研 究 的数据表 明 , 对肺 结核 患者进行 手术之 后排痰 的护理 干预是 十分必 要的 , 它不 仅有 助于 降 低患者 并 发症 发生 的可能性 , 更加 有助于 患者 的早 日康 复 , 具有 十分 重
‘ 求医问药 半月刊 S e Me i l n ek dc A dAs T e dc e 0 2年第 l 卷 第 5 a k h Me i n 2 1 i 0 期
致不 良相互作用, 对安全 用药 及提高 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从中
西药物协同作用、 降低疗 效和 药 效学 方 面 的 配伍 禁 忌 三方 面进 行 了分 析。 1 中西 药 合用 的优 势 11 中西 药合 用以增加 疗 效 .
4 2 中药甘 草 、 茸及 其 中成药 ( 如复方 甘草 片 、 . 鹿 例 复方 甘草 合剂 、 参 茸 片 等 ) 可 以与 西 药 中的 降糖 药 ( 不 例如 甲苯 磺 丁脲 、 降糖 灵 、 降 糖 优 等 ) 用 , 因 为 : 草 和鹿 茸 可起 到 糖 皮质 激索 样 作用 , 合 原 甘 如果 和 降糖 类 药物 配伍 , 将会 增加 体 内血 糖 , 得降血 糖 类药物 的药效 大大 降低 ; 使 而强 心甙 和甘 草配 伍 , 降 低血 钾导 致 强心 甙中毒 ; 杏 仁与 安定 、 醉 剂等 可 苦 麻 配伍 , 因苦 杏 仁苷 分 解 得到 的 氢氰 酸 , 肝 肾等 器官 造 成损 害 。 会 对
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的手法 , 正确的结合能起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 而结合不 当则引 起毒副作用 , 造成 药源性疾病 , 延误疾病治疗 , 浪费医药 资源。 服西药 同时又 吃中成 药或 中药 , 目前 已相 当普遍 。中草药 的 应用也 日趋广泛 , 1 1 0 0 0多种 植物作为 药用 , 有5 0 0多种在亚 洲 和其他 国家普 遍使用 , 这些植物与化学 药的合用增加 了药
近年来 , 用 中药与西 药结合治疗疾病是 我国医学界特有
钙、 胃舒平 、 氨茶碱等联用 ; 以及 黄连 ( 含小 檗碱 .药根 碱 ) 、 麻黄( 含麻 黄碱 ・ 甲基麻黄碱 ) 、 煅牡蛎 、 龙骨 、 硼砂等 碱性 中 药与阿司匹林 、 头孢类 抗生 素 、 胃蛋 白酶合 剂等 酸性 西 药合 用, 都会发生中和反应 , 使两种 药物疗效 均降低 , 甚至 失去治
( 1 ] C h e n g D o n g , L o n g P a n, Z h o u H a i — t i n g , e t a 1 . R e c e n t l  ̄ s e a l c h o f C h i —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m e d i c i n e O l i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o s t e o —
学, 2 4 ( 4 ) : 9 3 .
有显著疗效 J 。 仙灵骨 葆胶囊则有 明显 的增长 趋势 , 2 0 1 2年使用 频率排 在第一 位 , 仙灵骨葆可刺 激骨痂形成 , 调节机 体的代谢紊 乱 , 使骨有机质的构成 比向正常水平接近 , 同时促进骨钙形成 , 从 而更好促进骨 的质量和整体 骨量的恢复 , 同时还可调节免疫 系统功能 , 通过对 肾脏功能 的加强 而实现促进骨折愈合 的作 用 。跌打七厘片为 2 0 1 1 年底新的中标 品种 , 从 表 3可见其
中药材与西药配伍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
中药材与西药配伍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中药材和西药的联合使用越来越常见。
然而,这种配伍并非总是安全无害的,有时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中药材和西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它们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
当两者配伍使用时,可能会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首先,在药物吸收方面,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酸碱度,改变西药的解离度,进而影响其吸收。
例如,含有鞣质的中药材(如五倍子、石榴皮等)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抗生素合用时,鞣质会与这些西药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减少西药的吸收,降低其疗效。
其次,在药物分布环节,一些中药材可能会影响西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强度。
例如,当归、丹参等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会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位点,使某些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西药(如华法林、地西泮等)游离浓度增加,从而增强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药物代谢方面,中药材也可能对西药的代谢酶产生影响。
肝脏中的细胞色素 P450 酶系(CYP450)参与了许多西药的代谢过程。
某些中药材(如贯叶连翘、五味子等)可能会诱导或抑制 CYP450 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西药的代谢速度。
例如,贯叶连翘可诱导 CYP3A4 酶的活性,加速硝苯地平、环孢素等经 CYP3A4 代谢的西药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降低,疗效减弱;而五味子则可能抑制 CYP3A4 酶的活性,导致这些西药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药物排泄也是一个容易受到影响的环节。
一些中药材具有利尿作用,可能会加快西药的排泄,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缩短,药效降低。
例如,车前子、茯苓等中药材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可能会增加这些药物的排泄,影响其疗效。
除了上述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外,中药材与西药配伍还可能直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常用中西药相互作用
常用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无论中药、中成药、化学药、还是生物制品等各类药品,均由含碳氢氧等不同化学元素与不同活性化学基团的物质构成。
两种以上药物联用时,不同化学基团相互作用,有的会发生盐析、凝聚、助溶、挥发或改变pH 值等物理变化,而影响药物的吸收;有的会发生水解、复分解、中和、沉淀、络合、氧化、还原、取代、聚合等化学变化,使有效成分破坏,或生成新物质与毒性物质,而改变、降低或丧失疗效,或增加、产生新的毒副作用;还有的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改变了酶活性,影响药物代谢和血药浓度,使其失去原药理作用,产生协同或拮抗等药理作用;当重复使用同一或类似药物,也会造成蓄积中毒或诱发毒副反应。
一、中西药之间的理化反应1.1含生物碱类的中药大多数生物碱有较强的碱性,能与生物体内外的有机、无机酸结合成盐,少数以未成盐的游离态存在。
碘喉片、碘化盐、碱性药物、重金属盐类(次碳酸铋、硫酸亚铁、枸橼酸铁胺糖浆、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硫酸镁)、酶类、鞣酸等与生物碱容易发生沉淀反应,形成难溶性复合物,影响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1- 2]常用富含生物碱的中药有:黄连、黄柏、麻黄、乌头、附子、马钱子、洋金花、延胡索、曼陀罗、天仙子、苦楝子、半夏、天南星、天雄、苦参、雷公藤等。
1.2含有机酸的中药有机酸是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有酸性,如存在于中药中的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草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绿原酸等。
含有机酸的中药能酸化尿液,使磺胺类西药在肾小管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增加肾毒性。
[4]有些抗菌药物(如红霉素) 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而失去抗菌作用[5]。
一些制酸类(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等) 、氨茶碱等碱性西药与酸性中药合用时,发生中和反应或形成沉淀,降低疗效。
[4]常用富含有机酸的中药有:山楂、乌梅、山茱萸、五味子、金樱子、木瓜、女贞子、川芎、陈皮、青皮、白芍、金银花、枳实等。
中草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的机制探讨
中草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的机制探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草药的治疗作用。
虽然中草药有着许多优点,但是在使用时也存在着风险。
与西药不同,中草药是复杂多样的混合物,其中含有大量化学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可能会与人体内的其他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药效降低。
在使用中草药的同时,如果需要使用西药,则需要格外注意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草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草药的化学成分中草药是由多种不同草药混合而成的复杂药物。
每种中草药所含的化学成分都有所不同。
这些化学成分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作用,如调节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细胞再生等等。
常见的中草药成分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物质•三萜内酯类物质•挥发油等这些化学成分可能与人体内的其他物质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中草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草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草药中的化学成分与西药中的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会影响西药的吸收、代谢或排泄,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1.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以滋补血液、调节内分泌、抗氧化等功效而被广泛使用。
然而,当归中的有效成分羟基香豆素可能与西药华法林相互作用。
羟基香豆素可能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并增加药物的毒性。
2.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增强免疫力、改善体力疲劳等。
不过,人参中含有的皂苷类化合物会影响西药地高辛的代谢。
地高辛是一种常用的心脏药物,会增加心脏收缩力并控制心律不齐。
皂苷类化合物可以干扰地高辛的代谢,导致药物积聚在体内,引起不良反应。
3.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然而,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会影响西药拉莫三国的代谢。
拉莫三国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可用于治疗癫痫和失眠。
黄酮类化合物可能会干扰拉莫三国的代谢,导致药物积聚在体内并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中药与西药间的相互作用
中药与西药间的相互作用北京医院杨莉萍主任药师1692年,自从传教士洪约翰和刘应用一斤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皇帝的疟疾,“神奇”的西药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线。
西药虽然神奇,在十七、十八世纪者两百年间,不论对皇帝还是百姓,西式医疗都只是病笃乱投医的奇方异术和权宜之计,并没有撼动中医在国人心中和生活中的唯一地位。
只是近百年来,随着西医的渗透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才日趋广泛。
自晚清著名的中西医贯通学家张锡纯创立石膏阿斯匹林汤(由石膏、阿司匹林组成,治疗温病周身壮热,心烦热而渴,苔白欲黄,其脉洪滑)、张山雷创外科用的〔樟丹油膏铅丹(Pb3O4)、氧化锌(ZnO)、樟冰、凡士林〕开始,中西药联合运用已近百年。
中西药合用的效果正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中西药联用,在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均十分普遍,在许多基层医院已成临床用药的常规。
据北京市中医院的统计,该院应用汤剂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用汤剂患者的13.63%;用中成药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有中成药患者的24.7%;用西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占用西药患者的57.34%。
许多地、市尤其县级和县级以下医疗单位的比率则更高。
在以西医为主的各级医院,中西药合用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中成药的合用,临床上往往由西医大夫处方,仅仅根据说明书中的适应症,“放心大胆”的给病人用中成药。
究其原因,由于中药起效慢,临床在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时,通常合用西药。
而且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安全,与西药合用可以增强疗效;有些病人求愈心切,看过中医又看西医,然后将所开回的药一并服用。
殊不知,中药成分复杂,与西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问题。
有些中西药合用可降低毒副作用,增强疗效;有些中西药合用则可能加重毒副作用,降低药效。
其实,中成药里的中药成分与西药一样,也是要进入机体,通过血液到达组织各部位而起作用的。
这些中药成分在体内,如果遇到“不良”西药,也是可以发生相互作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相互作用我们所说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使用的其他药物、内源性化学物质、附加剂或食物等影响,而使药效发生变化的现象,还包括合用药物在体内影响临床检查结果。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增强,以致出现毒性反应;也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
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因此,重点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1.1 研究方法(1)药效学研究方法这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诸如血压、血糖、血沉等临床可测数值的测定;或者通过对诸如头痛、咳嗽、溃疡愈合、抗菌活性等一些病人可感觉或临床可观察到的症状或现象的改变来评价配伍用药的结果。
(2)药动学研究方法这类研究方法是通过对诸如血浆药物浓度、t1 /2 等药动学参数的测定来判断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或作用机制。
(3)药效学和药动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既有药动学参数的采集,又有临床疗效的客观表现,使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的判断更趋于正确。
2药物相互作用分类2.1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1)理化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伍用后产生沉淀、吸附、螯合、缩合、水解等反应。
(2)药理的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伍用其结果如拮抗作用影响疗效延误病情,如吗丁林与654-2伍用,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相加、协同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耳毒性相加;利福平与雷米封伍用,可延缓耐药性,但肝毒性增加。
⑶病理的配伍变化指药物的禁忌症如心得安与哮喘、阿托品与青光眼等。
(4)增加毒副作用属于潜在变化其本质包括上述二作用,由于此配伍可产生严重后果如致死、致残等药源性疾病。
中西药合用可出现重复用药、剂量增加、毒副反应加重。
如:冰凉花、蟾酥、罗布麻、荚竹桃等中药,含有强心甙或强心物质,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若与洋地黄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甙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中的皂甙水解后生成甘草次酸,其结构和功能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若与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药物合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中西药合用产生有毒化合物,增加毒副作用。
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牛黄安宫丸、六神丸等,不宜与硫酸盐、亚硝酸盐同服, 因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可生成硫化砷酸盐。
硝酸盐、硫酸盐可在胃液中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
含朱砂(Mg2 + )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梅花点舌丹、七厘散、冠心苏合丸等,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钠、溴化钾、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可生成有毒的溴化汞或碘化汞等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2.2按药效学分类(临床多用)其本质属于药理的配伍变化,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
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同西药间的相互作用一样,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用药所追求的,拮抗作用的机会也很多,不但使药效降低,而且还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
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甙、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呈现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及各种成糖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与水杨酸钠合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与强心甙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与西药双氢克尿噻等排钾利尿剂合用,更易引起低血钾症。
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不宜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
因甘草能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与利血平等降压药相拮抗。
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合用。
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肌B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合用时,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等毒性反应。
同时麻黄碱也具有兴奋a受体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使降压药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2.3按药代动力学分类(临床与临床药学多用)(1)影响药物的吸收理化因素:螯合、水解、吸附、胃肠酸碱度;生化因素:影响胃排空,使药物与吸收部位的接触(与马丁林或654-2伍用)、改变肠道菌群(有的药物要靠正常肠道菌群,分解活性物如抗生素可使地高辛增效,使口服避孕药降效而怀孕)、粘膜损害(如抗肿瘤药损害粘膜,影响地高辛的吸收)。
如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与洋地黄类强心甙合用,因前者可减慢胃排空和胃肠蠕动,使后者吸收增加,血药浓度增高,易致中毒。
治疗冠心病用5%葡萄糖加丹参注射液、细胞色素C静脉滴注,因丹参酮含酚性成分,细胞色素C为含铁的络合物,故混用可使药液浑浊,妨碍吸收,影响疗效。
四环素类抗生素,不宜与含有Ca2 +、Mg2+等金属离子的中药、中成药同服,因四环素类药是氢化并四苯的衍生物,其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酚羟基,能与上述金属离子形成溶解度小,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螯合物,使彼此吸收减少,疗效降低,甘草与多元环碱性较强的盐酸麻黄碱同服,可产生沉淀,使吸收减少而影响药效。
中药炭以及瓦楞子、牡蛎不宜与多酶片、胃蛋白酶等合用,因为炭等会吸附酶类制剂从而降低疗效。
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五倍子、石榴皮等不能与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等合用,因其中含有蛋白质,结构中的肽键或酰胺键与鞣质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氢键缔合物而改变其性质,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呆等症状。
含有皂苷成分的中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
因在酸性环境中,在酶的作用下,皂苷极易水解失效。
同时也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次炭酸铋等合用,可形成沉淀。
(2)影响药物的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因其与血浆蛋白较高的亲和力,较多的蛋白结合点,能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置换出来。
但与蛋白结合率相等或几乎相等的药物之间的置换关系就难以确定。
例如甲磺丁脲与吲哚美辛,保泰松与华法林的蛋白结合率都在95%以上,前二种药物合用的结果是吲哚美辛置换出甲磺丁脲引起低血糖反应;后二种药物合用的结果则是保泰松置换出华法要增强出血的危险。
以上两种置换的机制何在?以及是否会有逆向置换反应发生?这些都需要实验研究予以证实。
碱性中药硼砂与西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同服时,能使这些抗生素排泄减少、疗效增加,但同时又能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产生前庭紊乱的毒性反应,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耳聋及行动蹒跚,尤其对少年儿童危害更大,这种不正常的药物分布,使毒性增加。
(3)影响药物的代谢对药酶活性有影响的药物,一类为药酶诱导剂,一类为药酶抑制剂。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为药酶诱导剂,能使与之伍用的其他药物代谢加速,疗效降低。
但这类药物之间,例如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伍用后,在彼此均有酶促作用下的药动学情况则少见报道。
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西咪替丁等都是有药酶抑制剂,能使与之伍用的其他药物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容易引起毒副作用。
但这类药物之间相互伍用后,例如氟喹诺酮类与西咪替丁伍用后,在彼此均有药酶抑制作用下的药动学情况也少见报道。
在药酶诱导剂与药酶抑制剂之间,例如苯巴比妥与西咪替丁伍用后的药动学情况同样也少见研究报道。
对与药酶有影响的药物联用时,用药的剂量,用药的时间间隔以及用药的先后顺序都将影响药动学过程。
这些都需要临床医师和药学工作者共同协作,加强研究,以获取有利于临床治疗的资料。
含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气管炎丸、气管炎糖浆、半夏露冲剂等,与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人体内的单胺氧化酶,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不被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内。
当服用含麻黄中药时,麻黄中的麻黄碱不被破坏,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促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4)影响药物的排泄药物肾小球、肾小管同一部位竞争排泌,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可显著延长青霉素的半衰期;尿酸碱度影响药物的重吸收,酸化或碱化体液,促进药物的排泄。
最常见的是酸化或碱化体液,如煅牡蛎、煅龙骨、硼砂等碱性较强的中药,以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与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酸性药物合用,发生中和反应,而使两种药物的排泄加快、疗效降低,甚至失去治疗作用。
酸性中药乌梅、女贞子、五味子、山茱萸、山楂等,可酸化尿液,与碱性西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碳酸钙、氨茶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TMP、生物碱等合用时,因体液酸碱度而减少再吸收,促进有效成分的尽快排泄,使中西药物均失去一定疗效。
2.4其他特殊的相互作用如受体部位的相互作用(增强或降低受体的作用)、抗生素间的相互作用(繁殖期或静止期杀菌剂、速效或缓效抑菌剂),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静脉全营养过程中的代谢性相互作用,药物对生化检查的相互作用等。
3几组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和西药3.1牛黄解毒片与诺氟沙星应用:流感、咽炎及肺部感染。
后果:牛黄解毒片能降低诺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从而降低其疗效。
机理:牛黄解毒片由牛黄、大黄、黄柏、黄芩、连翘等配伍而成,内含硫酸钙,与诺氟沙星同服,钙离子与诺氟沙星可形成诺氟沙星-钙络合物, 溶解度下降,肠道难以吸收,降低疗效。
两者不宜同服,必要时可间隔2~ 3h后分服。
3.2穿心莲片与乳酸菌素片应用:肠炎。
后果:疗效下降。
机理:乳酸菌系活菌,在肠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降低肠液pH、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及防止蛋白质发酵,减少肠内产气。
穿心莲片具有抑菌作用,在胃中就可将乳酸菌灭活,二药合用,可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其他具有抗菌、抑菌的清热解毒中成药如清热解毒片、保婴散等也不能和乳酸菌素片合用。
3.3六神丸和地高辛片应用:病者房颤,以地高辛片维持;因生热疖服六神丸。
后果:患者心率减慢至57次/min,诊断为强心甙中毒。
机理:六神丸含蟾酥,蟾酥为强心的固醇混合物,有20余种成份,主要有蟾毒配基与蟾酥毒,经水解后,生成蟾甙配基、辛二酸、精氨酸,结构似强心甙,其强心作用虽不强,但已引起心律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