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考研知识点整理系列(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

1.社会福利(名解)

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相关服务。而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名解)

社会制度是指那些标准化并被普遍接受的角色、规范以及为人的社会化行为提供基本参照的系统。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社会中也具有自身的结构与内容并发挥着特定的功能。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是满足社会中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福祉,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的内容与特征不仅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也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在社会福利制度中,主要构成要素有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与外在的制度和环境系统。

3.剩余性社会福利(名解)

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介入,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政府扮演边缘性的角色。

4.制度性社会福利(名解)

制度性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政府扮演了全面的角色。

5.积极的(社会)福利和消极的(社会)福利(名解)

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消极的社会福利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层面而较少关注个人的福祉与发展。此外,消极的福利还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侮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积极的福利是指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比如心理辅导服务就是一种典型的积极福利,其目标并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增进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从各国当代社会福利改革的经验来看,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将消极福利改变为积极福利,将福利与个人就业和价值等充分联系在一起,减少因接受福利带来的负面的心理影响,而努力促进福利接受者的社会融合。

6.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名解)

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还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公共福利又可以被称为国家福利,在这里国家是生产并分配福利的主要行动者。

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的关系不仅是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考虑点,也是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国家与私人部门在社会福利上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7.社会福利的功能(简答)

社会福利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潜功能和显功能。从潜功能的角度出发,社会福利是为了提升公民的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结。而从显功能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是为了解决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社会福利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福利通过资源分

配与再分配来改善公民的收入分布,从而减轻公民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第二,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控制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可以通过资金与社会服务,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第三,

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问题的作用,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第四,社会福利服务本身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第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不仅会改善弱势人群的生活素质,提升社会总体的文明程度,而且社会福利服务本身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的过程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8.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论述)

(一)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第一,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在这一系统中,人及其需要的满足是核心问题。为满足一般公民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需要,需要通过社会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来策划并传递社会服务。

第二,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经济资源是社会福利发挥效力的前提,而理念与政策则是保证社会福利制度效率的重要基础。

第三,社会福利制度要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必然要通过具体的社会服务来传递。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作为专业的行动,是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等问题与满足公民社会需要的保障。

(二)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服务的组织、传递与评估等都需要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来完成,从而保证社会服务本身的效率与公平。

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服务基本上包括两类:直接的社会服务与间接的社会服务。直接的社会服务是指专业工作者直接面向受助对象并为他们解决相关问题、满足其社会需要的服务内容和机制;间接的社会服务是指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活动不直接面对受助对象,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社会福利服务的行政管理、社会政策的研究和社会服务及机构的评估等。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方面:第一,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在确定与甄别社会福利救助和服务对象后,它能对贫困、失业、疾病和社会不公正等社会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应。第二,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第三,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第四,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举例说明福利国家主要类型模式。)

社会福利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在社会服务领域具体表现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等行动者如何实施社会政策,完成既定的社会目标。

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普惠主义模式、补缺型或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模式。在国家收入再分配水平、福利津贴种类与水平以及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准和内容等方面,以上三种模式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表现出其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等相应的特点。

普惠主义模式中,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公众与政党对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认受性比较高。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比如在瑞典,政府为所有公民基本上提供了全面的福利津贴与社会服务,国家为公民尤其是有需要的困难人群提供了完备的社会保护。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被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

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公民与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