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考研知识点整理系列(三)
(整理)《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3教学目的与要求----------------------------------------------------------- 3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 3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3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3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4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4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5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5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5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6第四节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6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6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6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7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7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8第一节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8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 8第三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8第五章社会个案工作----------------------------------------------------- 9第一节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范围------------------------------------- 9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9第三节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10 第六章社会小组工作---------------------------------------------------- 10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 10第二节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 10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11第四节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11 第七章社区工作-------------------------------------------------------- 11 第一节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11第二节社区工作的理论---------------------------------------------- 12第三节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12第四节中国的社区服务工作------------------------------------------ 12 第八章社会行政-------------------------------------------------------- 12 第一节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12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内容---------------------------------------------- 13第三节我国的社会行政---------------------------------------------- 13 第九章儿童社会工作---------------------------------------------------- 14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14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4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14 第十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14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15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15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15 第四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15 第五节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 15 第十一章老年社会工作-------------------------------------------------- 16 第一节社会变迁与老年人问题---------------------------------------- 16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16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16 第十二章妇女社会工作-------------------------------------------------- 17 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的涵义------------------------------------------ 17 第二节香港的妇女社会工作------------------------------------------ 17 第三节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工作-------------------------------------- 17 第十三章家庭社会工作-------------------------------------------------- 17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 17 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18 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18 第十四章矫治社会工作-------------------------------------------------- 18 第一节矫治社会工作的涵义与起源------------------------------------ 18 第二节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18 第三节中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19 第十五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19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19 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19 第三节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20 第十六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20 第一节贫困问题概述------------------------------------------------ 20 第二节反贫困:国际经验的回顾-------------------------------------- 20 第三节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21 第十七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21 第一节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民政工作---------------------------------- 21 第二节中国社会工作的“民政模式”---------------------------------- 21 第三节民政工作中的社会工作实务------------------------------------ 22 第十八章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学习------------------------------------ 22 第一节社会工作教育------------------------------------------------ 22 第二节社会工作实习------------------------------------------------ 23 参考书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20-23章)】【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矫正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1.矫正社会工作(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答:矫正社会工作,又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
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①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②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③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④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2.社区矫正答: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3.矫正(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矫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简述矫正社会工作的产生条件。
答:促使矫正观念和矫正社会工作产生的条件主要有:(1)学术条件这一时期,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都已经建立并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使人们对犯罪的原因比以前有了更为科学和正确的认识,由此导致社会对罪犯的惩罚观念发生变化,同时也使人们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对罪犯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成为可能,从而为矫正社会工作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和知识来源并为矫正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社会历史条件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关注已经超出了一般社会成员的范围,开始关注罪犯的权利,由此导致行刑观念和行刑方式的变革,徒刑取代了过去残酷的刑罚和行刑方式,徒刑的广泛运用导致现代监狱制度的产生,而徒刑的局限又导致了监狱制度的改革,矫正社会工作是监狱改革的直接产物,并且,伴随着监狱改革的不断深入,矫正社会工作也不断发展。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含义:①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得助人活动。
②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性质:从定义①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服务,其特征是提供服务;从定义②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
所谓道德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工作是以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而这些社会价值都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二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认识和界定问题、干预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其助人实践带有道德特点。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社会工作的形成A.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
B.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
C.1852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
D.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
E.1884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工作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
F.美国内战时期出现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G.1896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培训。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试述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答:价值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不是部分的界定,而是总体的界定,它不仅决定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而且决定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伦理原则,以及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等等。
(1)高登斯坦认为,价值是社会工作定义的基础,是它的唯一基础或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
它们还被认为是社会工作技术的源泉,是对某些人进入某种职业的动机和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互动的特征、关系的解释。
总之,在社会工作的结构中,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2)列维认为,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
它不仅是做事情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关于做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和它应该如何去做的准则。
(3)作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工作者,价值是其生命意义的全部。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工作者的意识和潜意识层次,都充满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
(4)只有把以价值为基础的社会工作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工作统一起来,社会工作才会有生命力。
对于社会工作来说,知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知识的指导。
(5)价值给予社会工作技术以见识、眼光和辨别力。
没有实施方法的价值将是不幸的价值。
价值和方法是互动的,案主和工作者可以相互学习,价值就是这个动态互动过程的组成部分。
2.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答:在西方社会工作发展中,关于价值体系影响最大的有三个范畴:(1)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①个人是这个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对象。
②在这个社会的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
③他们具有相互的社会责任。
④尽管对每个人来说,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是每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唯一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
⑤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属性是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实现每个人的全部潜能和他的社会责任假设。
⑥社会有责任提供各种方式,克服或阻止在个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的自我实现的障碍。
操作定义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新教伦理中的价值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完成了从个人责任向社会责任的过渡。
最新整理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资料讲解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P8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P12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P14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一、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理论答: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2.心理分析学理论答:心理分析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3.认知理论答: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4.社会系统理论答:社会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题库汇总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理论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编社会工作方法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社区工作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社会行政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社会工作实务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妇女社会工作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残疾人社会工作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家庭社会工作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医务社会工作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工业社会工作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农村社会工作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矫正社会工作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一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21.1复习笔记21.2课后习题详解2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十二章社会工作教育22.1复习笔记22.2课后习题详解2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三章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23.1复习笔记23.2课后习题详解2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四章社会工作研究24.1复习笔记24.2课后习题详解2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本书是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2.格林伍德答:格林伍德是美国社会福利领域学者,1957年发表了《专业的属性》一文,声称任何职业团体要具备以下5个特质才构成专业:①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②专业权威;③社区的认可;④一套规定的伦理守则;⑤一种专业的文化。
根据这一标准,格林伍德认为当时的社会工作已具备了专业的属性,成为一个专业。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答: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主要包括:约定、预估(诊断)、计划、干预与评价这5个阶段。
(1)约定约定,即确立专业关系。
这是社会工作过程的开始。
当当事人向社会工作机构求助时,社会工作机构就应当对求助的有关信息进行初步的评估。
根据评估的结论确定是否接受该当事人。
如果接受,该当事人即成为案主,接之而来便是安排相应的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2)预估预估又称“诊断”。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后,预估的工作便开始了。
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阶段工作的关键是收集和分析与案主遇到的问题有关的各方面资料和数据,以了解案主的真实情况,为制定干预计划做准备。
(3)计划计划,又称“规划”。
它是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为了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思考、计算、比较与抉择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可以归结为设定目标和选择方案两个方面。
(4)干预这一阶段是实际采取行动的阶段。
社会工作者通过在各种备选方案中反复比较而确定最佳方案后,即将其付诸实施,实际促使案主改变,解决案主问题。
这一阶段是整个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的关键,能否取得预期的结果,就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梳理...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名词解释)【共34页】此材料将全书章节重点:主要为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罗列了出来,方便考研记忆,建议配合书本复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必考社会工作的要素(名词解释或简答,论述会用到):(1)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7、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行政)【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行政一、名词解释1.社会行政(中山大学2014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社会行政又称“社会工作行政”或“社会福利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社会行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狭义上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服务。
广义上是指针对全体人民的,是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包括政府办理的所有一般福利项目,如卫生、教育、社会救济、公共住宅等。
2.督导答:督导是指一个渗透着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技巧、人际关系、工作规范等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活动。
它具有行政、管理、教育和支持等功能。
在录用新成员、承担新任务的情况下,由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对下属进行督导是必要的。
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督导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为更好地完成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的活动。
3.过程评估答:过程评估是指针对机构运行或服务提供过程的评估。
过程评估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搞清楚机构(成员)提供了哪些服务、服务是如何提供的以及服务过程是否指向计划目标。
4.结果评估(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结果评估是指对机构运行或服务结果(效果)的评估。
结果评估关心的是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与预期的关系,达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社会服务的效果常包括服务的受益人数、受益人结构及影响深度等。
5.效率评估答:效率评估是指比较服务的投入和产出,进而发现资源利用率的评估方式。
它关心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服务的一般效果。
这种评估一般用于向服务资助者的交代。
二、简述题1.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政策层次上的差异性造成了社会行政的层次性。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9-24章)【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1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中国的贫困现状★★★1.农村的贫困(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期之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使农村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在反贫困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
目前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交通闭塞,人口素质低,因此缓解贫困及农村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城市的贫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市新贫民开始出现。
我国城市贫困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的特点,表现为制度性贫困,即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和政策造成的。
城市贫困表现为地域和行业分布上的集中性:(1)从地域分布看,集中于东西部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及中小城市。
(2)从群体分布来看,城市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七类人员组成:①企业不景气而发不出工资或所发工资严重不足的职工及家庭人员;②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③部分退休职工;④长期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居民;⑤社会救济及优抚对象;⑥因物价上涨导致实际收入下降而低于贫困线的居民;⑦流入城市的待业农民工。
19.2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贫困?试述我国的贫困现状。
答:(1)贫困的含义贫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常被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①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状况。
②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
(2)中国的贫困现状①农村的贫困a.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期之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使农村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在反贫困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社会工作者的特征定义: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特征:第一,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在我国表现为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
第二,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
第三,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以上这些内容有利于我们将社会工作者同慈善人士、行政官员、志愿者等区别开来)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助人过程特征分析第一,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人士和群体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过程。
第二,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
第三,助人过程是不对称的互动。
所谓不对称是指互动双方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不对等,是双方在质和量上的差距。
助人过程的不对称表现为:(1)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
(2)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3)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
支配不是对受助者的控制,二是对助人过程的发展进程和方向的控制,是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效果而对该过程的管理。
社工作者的角色1、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2、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1)服务提供者—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
(2)支持者—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3)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
(4)管理者—对助人相关的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
(5)资源获取者—为服务的开展而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6)政策影响人—社会工作者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或减缓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1、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2、救难3、解困4、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 副本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社会工作概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改良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二)社会工作的产生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德国的救济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社会工作的发展(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是社会工作学科化的重要标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相继成熟的三种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早期的社会工作多采用救助和治疗模式,后来发展成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救助与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基础、家族集团式结构及文化未能产生专业社会工作。
1949年之后中国形成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而扩大(一)社会工作的领域的涵义社会工作领域分为理想和实际的两种,社会问题分为宏观社会问题和社会性问题。
(二)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人们认识的变化、社会变迁促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一)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社会进步的涵义;“大同”思想。
(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社会工作的领域(一)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特征分类按生理特征分类;按社会特征分类(二)按困难类型分类(三)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性、帮助性、发展性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十四章社会工作研究一、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答:个案研究是指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个案)为研究单位,收集与之相关的一切资料,详细描述它的发展过程,分析内、外因素的关系,并同其他同类个案相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件事情,其方法属于定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社会调查法。
2.简单实验序列设计答:简单实验序列设计不要求有控制组或控制组。
首先,在多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干预,再在多个时点测量自变量的数值。
如果干预前的因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的因变量水平变化且变化程度持续提高,就可认为干预达成一定效果。
3.非干扰性研究答:非干扰性研究是不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技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的影响而变化是其根本特征。
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即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或比较分析、内容分析。
4.前后测控制组设计答: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进行再测。
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性。
答: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性主要表现为:(1)社会工作研究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社会工作研究往往需要发现对象的独特性,这些对象除了拥有普遍需要外还面临特殊需要。
(2)研究者可以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者,也很可能是研究结果的应用者很多研究源于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经过探索之后可以为工作提供思路,社会工作者就成为研究者和成果使用者。
(3)社会工作研究旨在同情和帮助案主而非研究人员的自身满足社会工作研究必须真诚地关心案主,旗帜鲜明地为他们服务,帮助进而协助他们实现自助。
(4)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及理论紧密相关从研究目的看,资料分析只是研究的基础,推动实务才是其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可以整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同时推进实务和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也因此成为成果使用者、知识创造者和传播者的结合体。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价值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2.伦理守则(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
伦理守则包含总则、职业道德、专业修养及工作规范四个方面的内容。
它共涉及六大方面的内容,包括:①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②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③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机构的伦理责任;④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⑤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⑥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3.操纵(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研)答:操纵是指同社会工作的自由和自我决定价值的相反的,是一种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事实,不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的行为。
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
操纵行为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的事实,不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
避免操纵,不仅关系到专业的纯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正义性和道德责任。
华里提出了关于操纵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①如果A不干预B的生活方式,他的选择或他对这种选择的坚持力量将会完全不一样;②A限制B,可以使B做出特定的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的可能性增加;③B没有感觉到或不理解A的影响;④A是B的道德代理人,他对B的结构性取舍结果负有道德性的责任。
在这个定义上,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咨询关系是被排除在“操纵”之外的。
在公开的政治场合,操纵在道德上依然是不被接受的,虽然它在政治上受到辩护。
4.家长作风答:家长作风是与法律实践相关联的,但是社会工作干预亦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在社会工作历史的特定的时期,家长作风一直是受到倡导的,并认为对于某些案主,社会工作者应对他们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或行为。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作的功能)【圣才出品】第⼆章社会⼯作的功能1.试述社会⼯作的基本要素。
答:社会⼯作的基本要素包括:(1)社会⼯作者社会⼯作者(Social Worker)是指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作过程的⾸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作者,社会⼯作活动就⽆从谈起。
从现代社会⼯作的⾓度来看,社会⼯作者不但持有利他主义的价值,⽽且应该受过⼀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作⽅法。
社会⼯作者可以指某⼀社会⼯作者个⼈,也可以指某⼀具体的社会⼯作机构。
他们是社会问题的评估者、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服务过程的引领者和受助者、改变⾏为的协助者。
他们是社会⼯作的主体。
(2)受助者受助者(Client)⼜称服务对象、⼯作对象或者案主。
受助者是遇有困难,⾃⼰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作者帮助的⼈。
他们能够表达⾃⼰的意愿,并采取⾏动与社会⼯作者互动,他们也是社会⼯作的主体。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另外,只有受助者⽣活状态的改善才是社会⼯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3)社会⼯作价值观社会⼯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作者所持有的助⼈观念。
它包括对助⼈活动的看法、对⾃⼰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
社会⼯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它认为社会⼯作是⼀种真正的服务过程,⽽不是社会⼯作者在⾏使⼿中的权⼒。
社会⼯作的价值观是社会⼯作的灵魂,这使它与其他助⼈活动区别开来。
(4)专业关系专业关系(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是指社会⼯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的关系。
社会⼯作者在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着频繁的互动,也会形成多种关系,其中既包括按规范⾏事的专业关系,也包括因深⼊交往⽽产⽣的、带有某种情感的⼈际关系。
为了保障专业服务的展开和深⼊发展,达致预期的助⼈⽬标,社会⼯作者要恪守专业关系。
当然,在不同⽂化背景下,专业关系也可能会有各⾃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1.社会福利(名解)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相关服务。
而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名解)社会制度是指那些标准化并被普遍接受的角色、规范以及为人的社会化行为提供基本参照的系统。
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社会中也具有自身的结构与内容并发挥着特定的功能。
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是满足社会中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福祉,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的内容与特征不仅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也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在社会福利制度中,主要构成要素有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与外在的制度和环境系统。
3.剩余性社会福利(名解)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介入,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政府扮演边缘性的角色。
4.制度性社会福利(名解)制度性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政府扮演了全面的角色。
5.积极的(社会)福利和消极的(社会)福利(名解)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
消极的社会福利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层面而较少关注个人的福祉与发展。
此外,消极的福利还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侮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积极的福利是指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比如心理辅导服务就是一种典型的积极福利,其目标并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增进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从各国当代社会福利改革的经验来看,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将消极福利改变为积极福利,将福利与个人就业和价值等充分联系在一起,减少因接受福利带来的负面的心理影响,而努力促进福利接受者的社会融合。
6.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名解)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还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公共福利又可以被称为国家福利,在这里国家是生产并分配福利的主要行动者。
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的关系不仅是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考虑点,也是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国家与私人部门在社会福利上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7.社会福利的功能(简答)社会福利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潜功能和显功能。
从潜功能的角度出发,社会福利是为了提升公民的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结。
而从显功能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是为了解决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社会福利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福利通过资源分配与再分配来改善公民的收入分布,从而减轻公民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第二,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控制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可以通过资金与社会服务,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第三,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问题的作用,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第四,社会福利服务本身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第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不仅会改善弱势人群的生活素质,提升社会总体的文明程度,而且社会福利服务本身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的过程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8.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论述)(一)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第一,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
在这一系统中,人及其需要的满足是核心问题。
为满足一般公民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需要,需要通过社会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来策划并传递社会服务。
第二,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
经济资源是社会福利发挥效力的前提,而理念与政策则是保证社会福利制度效率的重要基础。
第三,社会福利制度要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必然要通过具体的社会服务来传递。
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作为专业的行动,是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等问题与满足公民社会需要的保障。
(二)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服务的组织、传递与评估等都需要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来完成,从而保证社会服务本身的效率与公平。
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服务基本上包括两类:直接的社会服务与间接的社会服务。
直接的社会服务是指专业工作者直接面向受助对象并为他们解决相关问题、满足其社会需要的服务内容和机制;间接的社会服务是指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活动不直接面对受助对象,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社会福利服务的行政管理、社会政策的研究和社会服务及机构的评估等。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在确定与甄别社会福利救助和服务对象后,它能对贫困、失业、疾病和社会不公正等社会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应。
第二,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
第三,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
第四,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举例说明福利国家主要类型模式。
)社会福利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在社会服务领域具体表现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等行动者如何实施社会政策,完成既定的社会目标。
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普惠主义模式、补缺型或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模式。
在国家收入再分配水平、福利津贴种类与水平以及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准和内容等方面,以上三种模式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表现出其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等相应的特点。
普惠主义模式中,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
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公众与政党对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认受性比较高。
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
比如在瑞典,政府为所有公民基本上提供了全面的福利津贴与社会服务,国家为公民尤其是有需要的困难人群提供了完备的社会保护。
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被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
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
公民与政府之间基本实现了一种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契约关系。
在这种福利制度下,政府鼓励公民积极就业。
同时,为了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政府为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提供了需要家计调查的社会救助和相关社会服务。
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它的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
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方面,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采用剩余性的福利取向,为最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同时也在一些领域(比如教育)推行普遍主义的社会服务,以确保公民的社会平等。
这种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首先是为保证社会公平,其次也是保证经济本身的效率,它试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1.社会个案工作(名解)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可以概括为:(1)方法要素:是一种助人的方法;(2)工作对象要素:个人和家庭;(3)过程要素:是一个面对面的工作过程;(4)科学与艺术要素:立基于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艺术化运用;(5)双向性要素:调动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服务,以协助个人和家庭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做好调适。
2.查默斯对个案工作的影响(简答)查默斯注意到《济贫法》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并对之持强烈的批评态度。
他敦促格拉斯哥市政府在该市最穷的地区建了一个新教区,开始他著名的志愿救助穷人的实验性工作。
这个实验对个案工作的主要贡献为:(1)一对一的个人化工作。
他把教区分成小区,每个区都有一名友好访问员对贫困家庭做探访。
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日后个案工作的形成。
(2)注重对受助对象的精神品德的塑造。
查默斯倡导对服务对象的教育,主张只在极个别情况下才给予其物质救助。
(3)强调对服务对象给予足够的个别性关怀,注重理解服务对象的个人和家庭环境对个人特质的影响。
(4)要尽量使用服务对象的“自然资源”,主张只有在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网络和邻里社区等自然资源不能为其提供帮助时才进行公共救助。
(5)注意挑选和训练工作者。
3.慈善组织会社对个案工作的影响(简答)查默斯之后,英国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很多友好访问者协会,为避免重复服务,各地友好服务协会成立了服务协调和统筹性组织,这就是后来演变成的慈善组织会社,它为现代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其主要贡献是:(1)对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并跟踪。
(2)认为对整个家庭的福利和再生产的调查是诊断问题、进行治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