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规范化治疗的研究
外伤性骨盆骨折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目的、材料方法及治疗效果

外伤性骨盆骨折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目的、材料方法及治疗效果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与传统治疗相比出血量明显减少。
对于骨盆骨折患者, CTA 诊断出血具有一定的帮助,部分患者即使 CTA 未见明显出血征象时,在排除其他部位损伤出血的情况下,可直接行 DSA 造影及治疗。
多学科合作尤为重要。
因此应将急诊介入治疗作为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救止血首选治疗手段。
目的探讨外伤性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诊介入临床价值。
材料和方法经一般检查后紧急建立静脉通道,在监测下行快速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经抢救血压不升或上升后又下降者,在排除其它部位出血后即行骼内动脉造影,所有病例均采用技 seidinger 技术,在局麻下行健侧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后,将导管插至患侧骼总动脉分叉处选择性进行动脉造影明确血管破裂区域及出血部位,造影剂外溢部位即为出血确切部位,再超选择插管至出血动脉,在透视监控下注入 2mm×2mm 明胶海绵颗粒与造影剂的混合物,至造影剂外溢消失,损伤血管血流停止,即表明栓塞成功。
若发现出血动脉为髂内动脉主干,并出血凶猛,预计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效果较差,可用弹簧圈进行栓塞,选择尺寸根据出血动脉的内径来决定。
经再次动脉造影证实血管完全栓塞后即可拔管,加压止血包扎穿刺部位。
对于造影未见明显造影剂外溢,但抗休克治疗无效者,在排除其它脏器损伤岀血的情况下,有可能为休克患者血管收缩甚至闭塞所致或者为盆腔静脉丛出血,此时亦可行骼内动脉栓塞,不仅可以栓塞出血血管,还可以减少静脉回流血量,从而控制静脉性出血。
结果在动脉栓塞治疗后, 休克症状均明显好转,血压、心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输血量均在 2000ml 内,治疗效果显著。
收治外伤性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治疗,输血量最高的单例患者约为18000ml,且治愈率、死亡率高。
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诊动脉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处理

312 人工假体的选择 多数学者主张使用骨水泥假体置换,其优势在于患者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本组有40例股骨柄使用非骨水泥假体,原因在于这些患者术前骨的质量较好,髓腔细、皮质厚,无明显骨质疏松,采用近端固定压配式股骨柄。
而髋臼侧有45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
若采用骨水泥髋臼假体,松动后往往导致大量腔隙性骨缺损和假膜形成,翻修难度和骨量保留问题远较非骨水泥髋臼翻修复杂,因此髋臼侧只要条件许可,无明显骨质疏松,笔者主张选择非骨水泥髋臼。
313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常规检查,特别强调心肺功能,注意控制血糖,强调高血压的控制以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出血。
注意手术的时机选择。
术前1d和术中应用抗生素,国外文献报道术前30min静脉给药可使术中创面抗生素浓度达到最高,是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
术后注意肺部感染,及时翻身,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褥疮等,并强调输血和白蛋白的支持治疗。
314 手术技巧 常规做后关节囊切除,前关节囊只切除盂唇,术后严密缝合后关节囊对防止前后脱位有意义。
注意髋臼放置方向,由于术中使用侧卧位,往往患侧前倾加大,术中髋臼安放位置应稍增大,但同时要考虑增高边的方向。
髓腔如使用骨水泥要反复清理冲洗,吸净血块和碎屑后打入骨水泥植入假体,同时根据组合前倾原则调节假体的前倾角度。
对非骨水泥假体的安置,要注意股骨颈截骨位置,同时注意有无过度前倾,若对侧伴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要选择可调节前倾角度的假体。
术前作模板测量,根据假体大小和股骨颈长调节肢体达到肢体等长和合适的偏距,使臀中肌达到合适张力。
安放式样假体后,一定要反复屈曲内收检查后脱位、后伸外旋检查前脱位。
如果有前脱位倾向,除调节髋臼位置外,可以通过收紧松解的髂腰肌加强。
如果有后脱位倾向,也可以调节内衬方向,加强外旋肌缝合等方法处理。
如果患者肢体等长而臀中肌松弛,可以再次股骨颈截骨选择颈长的假体柄。
参考文献1 卢波,唐林俊,崔太安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1:552 李佛保,盛璞仪,韩士英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523 林吉良,殷云樵,叶劲等.双极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142(收稿:2008—07—22)・临床论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处理冉学军Ξ 邓长青ΞΞ 王芳Ξ 张大刚Ξ 蒲川成Ξ 胡波Ξ 游红林Ξ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骨折和双侧髂内动脉主干及其易损伤主要分支双重结扎双重措施控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
9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血管介入栓塞止血治疗体会

9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血管介入栓塞止血治疗体会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极高的骨盆骨折同时伴随着大出血的发生,这种严重的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威胁。
此时,血管介入栓塞止血治疗可以快速控制出血,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文对我院近五年来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止血治疗的9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病程进行了分析,以记录该治疗的临床体会。
一、患者基本信息9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分别为(20±1)岁、(32±2)岁、(38±4)岁、(45±5)岁、(51±6)岁、(54±7)岁、(59±8)岁、(66±9)岁、(74±11)岁。
骨盆骨折的部位分别为股骨、髋臼、枕骨、腰椎和肋骨;骨折常见于腰椎等位置。
二、治疗方法治疗9例患者均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技术进行止血治疗,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取体外循环,对患者导入血管腔道,选择袖状动脉、部位股动脉和/或腹腔内动脉等位置,用超声指引下插入0.035或0.018无支架管,并在动脉内放置两个位置的管型栓塞剂;如需要,可以在动脉及支架的任意位置放置一个支架以固定栓塞剂,以及重新核对动脉的走行情况(7例)。
三、疗效评估做好术后管理,9例患者均治疗有效,出血停止,术后腹部触诊均无不适感及出血。
血管栓塞治疗后短期随访,治疗结束后随访期均无出血及止血不良情况发生。
四、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止血治疗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一种血管介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有效等特点,9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后病情恢复良好。
不过,这种治疗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并不能治愈患者的骨折,仅能控制出血。
因此,在血管栓塞止血治疗中,需要做好全面考虑,以便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血管介入栓塞止血治疗对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可以起到快速有效的控制出血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恢复率。
但是,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以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骨盆骨折与合并伤的救治

骨盆骨折与合并伤的救治目的探讨骨盆骨折与合并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骨盆骨折与合并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48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6.8%。
结论骨盆骨折与合并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标签:骨盆骨折;合并伤;救治体会骨盆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大多由高能量外力所引起,每10万人群中发病就有20~37例次,约占所有骨折的0.3%~6%。
也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多伴有合并伤,临床常见于交通伤、坠落伤和挤压伤[1]。
治疗难点是伴发严重的血管损伤引起难以控制的创伤性休克以及并发脂肪栓塞,或由胸腹内脏器、泌尿生殖系损伤和腹膜后血肿继发感染所致严重的全身化脓性感染。
本研究回顾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2例骨盆骨折与合并伤患者的救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男56例,女6例。
年龄18~65岁,平均(38.8±4.6)岁。
交通伤41例,坠落伤18例,格斗伤3例,其中并发休克39例。
单纯骨盆骨折28例;伴有其他部位损伤31例;开放性骨盆骨折3例。
伤后来院时间最短35 min,最长3 d。
1.2?诊断标准(1)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
(2)肢体长度不对称。
(3)会阴部的瘀斑是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
严重骨盆骨折都可以通过X线、CT、B超、腹腔穿刺、导尿、常规化验等方法即可对全身伤情作出诊断,根据骨盆X线前后位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及骨折块移位等[2-3]。
1.3?治疗方法该患入院后要综合评价伤情,特别对创伤性休克,应予以补液、输血、止血等抗休克治疗;首先治疗威胁生命的颅脑、胸、腹损伤,其次是及时有效的治疗包括骨盆骨折在内的骨与关节的损伤。
诊断有骨盆骨折者,立刻使用特制的骨盆固定止血兜,牵引固定减少创伤出血。
同时按病情、X线分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术式,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固定,手术一般在5~7 d内进行。
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

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摘要】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临床常见但危险的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
本文旨在探讨该情况的危险性、抢救措施以及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对策。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和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恢复。
本文强调了护理对策在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以进一步完善护理模式。
深入研究和实践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护理对策、危险性、抢救措施、手术前、手术过程、术后护理、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情况,通常由严重外伤引起。
骨盆骨折本身就可能造成大量失血,合并失血性休克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失血过多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血液无法为组织器官提供足够的氧和营养,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急诊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探讨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对该病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对策,旨在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抢救水平和术后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讨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危险性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情况,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重型意外中。
急诊行髂内动脉栓塞治疗16例骨盆骨折并大出血

r a i g a r se n a lp te t ,smu t n o sy t s ai n s wh s e rh g c s o k wa o to l d ef c i ey e c p n a e d e h gn r e t d i l a i n s i l e u l , he mo t p te t o e h mo r a i h c s c n r l fe t l x e to e c s i d a e v
【 关键词 】 骨 盆骨折 ; 大出血 ; 内动脉 ; 髂 栓塞 ; 介入放射学
【 中图分类号 】 85 64 【 R 1; 5. 文献标识码 】 【 R 4 A 文章编号 】096 1(000— 15 0 1 —872 1)20 2—3 0
Efe t fitr a l c a t r m b iat n n e e g nc r a me to evc ma sv m o r a e wih fa tr sZh n in ig fc so n e n lia re y e ol i i m r e y t e t n fp li sie he r h g t r cu e a g Ja bn , i z o
KagJa, n i ,D n hfn , n Xa a.D p r n fRa io y hn i rvnilf c eg C a Idsr ru eea n ia Meg Qn og S uag Re ia n e at to do g,S ax P oi a n hn ol n ut G op G n rl g l me l c i y
晋城 0 80 ) 4 0 6
对 1 例骨盆骨折并大 出血患者 , 6 经保守治疗 无
髂 内动脉栓 塞是治疗骨 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诊应对措施

骨盆骨折疾病发生的概率占全部骨折疾病的1.5%,但骨盆骨折患者住院治疗的概率极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死亡的概率在50%,其中在院内死亡患者在10%—20%,患者在身体出现损害之后24小时之内死亡的概率为40%。
有研究数据显示,骨盆骨折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大出血。
所以,抑制患者的出血是治疗重点,特别要注意有明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折患者。
降低骨盆骨折死亡概率的显效方式为多学科相互帮助,比如骨科、放射学科、血管学科以及普通外科等科室进行联合诊治。
预估到2030年,患有骨盆骨折的患者是现在的2.4倍。
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大出血疾病的有效方式。
因此,本文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诊应对措施进行简介。
复苏、评估以及处理医院工作人员在面对骨盆骨折患者时,需要马上开放绿色通道,无论在受伤现场还是在创伤复苏室,为了保持患者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经常实施限制性输液进行治疗,要求患者动脉压的平均值大于80毫米汞柱,而患者的血压值小于正常的血压值(IC 级别)。
若是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同时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现象,可以采用平衡盐溶液进行治疗,避免注入大量盐晶体液,可适量扩容到500毫升。
注入患者身体的晶体液大于1000毫升,会提升患者死亡的概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诊应对措施姻梁国栋(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健康域手术100RRJK率。
有研究推出RBC(红细胞)和FFP(新鲜冷冻血浆)根据2∶1的比例进行调配,RBC、FFP和血小板可以根据1∶1∶1的比例注入成分血或者全血。
研究表示,同单独注入红细胞、FFP以及结合红细胞/FFP进行对比,给患者注入晶体液会分别提高1.4倍、1.7倍以及2.4倍死亡率。
创伤比较严重的患者会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治疗这种类型疾病(IC级别)是在患者受到损伤后3小时之内,立刻考虑使用氨甲环酸(TXA)。
在患者从院外转到院内的过程中,可注入一剂TXA(1A,1C 级别),减少应用冷沉淀或者浓缩纤维蛋白原(1C),只有在患者大出血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情况下使用这两种药物。
骨盆骨折腹膜后大出血的诊治

骨盆骨折腹膜后大出血的诊治
马春光;张英泽;王庆贤
【期刊名称】《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年(卷),期】2003(18)5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腹膜后大出血的诊治。
方法救治方法除常规输血补液外 ,主要是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 ,抢救成功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
结果在 30例中仅 2例死亡。
经动脉栓塞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随访半年~ 5年 ,90 %以上的患者恢复原工作。
结论对于合并大出血休克的病人 ,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
【总页数】3页(P291-293)
【关键词】骨盆骨折;腹膜后大出血;诊断;治疗
【作者】马春光;张英泽;王庆贤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骨科;河北科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3;R656.4
【相关文献】
1.骨盆骨折致腹膜后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J], 黄伟浪;林歆
2.骨盆骨折致腹膜后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J], 李强;李长罗;谢明;邵启兵;屈忠;沈民仁
3.骨盆骨折合并腹膜后血肿的诊治体会 [J], 翁德雨;陈福扬
4.急诊介入治疗在骨盆骨折导致腹膜后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佟路
5.骨盆骨折并发腹膜后血肿的诊治策略 [J], 张明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盆骨折大出血介入诊疗

ffl馨絆側站騄Fnam^l Arlary
IMTur*
►^•or Recta Art«^
賺投许懈n&MR寘Otsw^rig Brv<ii of L«iw>l 戶謇”7_ CrarrtfieB
■聆蝻M €«1*r«l lb«c ~Ufy
•曬⑽I ol>*tw A/tery
鬌幼扉LMrtl Stcrsl Ancr/
III
缘于盆腔动脉栓塞造成供血组织缺血性坏死,其中最常见的是臀
周后
部皮肤肌肉肿胀疼痛,因此栓塞治疔时要尽量避免醫少此,如果如果出血部位累及臀上动脉(如髂骨骨折)需行 臀上动脉栓塞,治疗后尽量俯卧或侧卧以减少局部受压可缓解此并
发症出现。一般说来,经镇痛,适应扩血管等对症处理, 可逐步缓解消失。
I = I
臁廉”,《艫艸变Kmdq frmch。1 LM4lF«mcr*l C-icif^lov
穿<6*
龜鶬上必'"<*<» 如1* M* r S<w«a An«vJ
4U_EpigoBv»€ Arwv
iRhrtf Vmic«i Arw* *CetufMOf AdH«r^
K潭决kf,wi嘛 (D«P F«no_ Art«y)鹰穀外«|幼_ lMr«* F,nor 纊 C*ckr^l*« A^iwy
III
*术前如有CT血管造影可忽略此步骤
/ 1 S J V JWO UW
=1 I1 = 1
3——我们认为需掌握以下要点:
由于盆腔内侧支循环丰富,即使栓 塞两侧髂内动脉后,盆腔内只需45 ~ 60 min可很快形成侧支循环、因此益腔中 心、髂内动脉前干部位区域的出血.均 应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避免再次出血, 但健侧动脉栓塞术应尽量避免栓 塞臀上动脉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25例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吸道分泌物 , 持续给予低流量 吸氧 , 以改善机体缺 氧状态 , 密切观察
生命体征, 准确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参数以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本 组 2 例患者人院时收缩压 < 0mm H , 5 9 g 脉搏 >10次/ n 立 即予 2 mi, 以抢救 , 输血 补液 , 积极稳定血循环 , 控制血压 ; 患者病情危 重 , 变 化急剧 , 护士必须认真 观察意识 、 志 、 神 生命 体征 以及 尿量变 化 ,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 速输 血补 液。 迅 22 外 固定支架护理 .
例, 阳性率为 7. %。其 中 2 83 3例患者 的休 克状态得 到纠正 , 2例
在动脉 造影 过程 中发生 死亡 , 救成 功率 为 9 . %。术后 患者 抢 20 进入 IU监护室进一步加强治疗 。 C
— —
8 — 2 —
Chn s n oeg dc e e rhV 11 ie e a d F rin Me i R s ac o. 0,No 7Ma ,0 2 al . r2 1
多
2 2 1 外 固定 支架 的 必要 性 2 .. 5例 患者 皆使 用 外 固定 支架 。 曩 骨盆骨折尤其是 旋转 及垂 直不稳 定 的骨 盆 , 骨盆 容量 明显 增 其
中外医学研 究
21 0 2年 3月 第 1 0卷
第 7期 ( 总第 1 9期 ) 5
孑 7 垆理 绍
◆ 0 ≯ 曩 ≯ ≯ 誊 。 ≯ 。 碧 。 _ 0 。 ≯0 ∥≯ 。≯00 曩 ≯ ≯ 嚣 磐_ 。 E
一 j
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急救处理分析

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急救处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急救处理。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发生的36例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急救处理情况进行探讨。
结果: 36例骨盆骨折合并伤患者经过将就处理后,34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4.4%。
结论:根据合并伤的不同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措施,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骨盆骨折;合并伤;急救处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053-01骨盆骨折由于病情复杂、严重,极易掩盖合并伤,因此积极进行急救处理骨盆骨折及合并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发生的36例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急救处理情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发生的36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29例,女7例。
年龄16~69岁。
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33例,36例患者均合并其他器官及组织损伤,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6例,合并尿道损伤损伤7例,合并膀胱损伤4例,合并直肠或乙状结肠损伤10例、合并神经损伤6例,合并女性生殖道损伤3例。
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挤压伤10例,坠落伤5例,其他1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急救处理,立即持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
同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确保有效静脉通路。
患者要绝对卧硬板床,躯体制动。
骨盆严重骨折易引起大出血而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假如搬运时未加固定,易造成骨盆骨折错动,损伤血管使伤情加剧导致危险,故抢救时应使用布带固定骨盆后再搬运伤者。
固定方法为,用宽布带从臀后向前绕骨盆,在下腹前打结固定,将伤者平托仰卧放在木板担架上,屈膝并垫好软物,用宽布带围绕膝关节固定。
根据损伤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急救处理措施。
骨盆骨折及合并伤救治的临床研究

x 、C 、B 、腹 腔 穿刺 、导 尿 、常 规化 验等 方法 即 可对 全身 伤 线 T 超
情作 出诊 断 ,根 据骨 盆x线 前后 位片 ,可显 示骨 折类 型及 骨 折块患 者入 院后 综合评价 伤情 ,对创 伤性休克 ,予 以补 液、输血 、止 血等抗休 克治疗 ;首先治疗威胁 生命 的颅脑 、胸 、腹损 伤 ,其 次是 及
21 0 2年 9月第 1 0卷 第 2 7期
[ 马 小 金 . 0 J 生 素 临 床使 用 案 例 的效 果 分析 [】 1 】 1  ̄抗 O J. 药 学 , 中医
2 1, ( : — . 0 1 5 ) 23 1 23 4 2 ( ) 92 . 31 : -1 51
・
临床研 究 ・ 1 2 5
时有效 的治疗包括骨 盆骨折在 内的骨与关节 的损伤 。诊 断有骨盆骨 折 者 ,立刻使 用特制 的骨 盆固定止血 兜 ,牵 引固定减少创 伤出血 。同时 按病情 、x 线分型 ,选择相 应的 手术 术式 ,用重建钢 板 ,拉 力螺钉 固 定,手术一般在5 7 内进行 。 -d 21骨 折手术治疗 . 三维C 图像再现 骨盆骨折 的病理 解剖全貌 ,能显 示半骨盆 空间移 T
郭 伟
( 吉林省 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骨一科 ,吉林 白山 14 0 ) 3 3 0
【 摘要 】 骨 盆骨折 多 因直接 暴 力挤 压 骨 盆所 致 , 多伴有 合并 症和 多发伤 ,也 是 骨折 中较 常 见 的损 伤 。其 主要 原 因是 伴 发严重 的血 管损 伤 引 起 难 以控 制 的创伤 性休 克 以及 并发 脂肪栓 塞, 或由胸腹 内脏 器、 泌尿 生 殖 系统损 伤和 腹膜后 血 肿 继发 感染所 致严 重 的全 身化脓 性 感染 。本
急诊介入治疗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瞿炬

恢复功能
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来帮 助患者尽快恢复生物功能。
急诊介入治疗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的过程
1
评估和诊断
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估,确定骨盆
手术准备
2
骨折的类型和伤情严重程度。
准备手术室、器械和材料,做好术前准
备。
3
手术操作
通过切口、栓塞等技术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恢复
4
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 炼等。
2
后果
骨盆骨折伴大出血如未得到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大量失血、休克甚至死亡。
3
并发症
可能导致关节僵硬、神经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急诊介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急诊介入治疗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的目标是尽快止血、稳定骨盆,恢复生物功能。
止血原理
通过介入手术,使用栓塞物或 外固定器等工具来止血。
骨盆稳定
通过内固定器或外固定器来稳 定骨盆。
急诊介入治疗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的疗效与 局限性
1 疗效
急诊介入治疗可快速止血、稳定骨盆,提高 患者生存率和恢复质量。
2 局限性
技术要求高,设备和人员要求较高,且治疗 过程风险较大。
骨盆骨折部位稳定,骨折片不易移位。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部位不稳定,骨折片易移位。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影像学诊断
通过射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骨 盆骨折的位置和类型。
2 鉴别诊断
与其他骨盆疾病如髋关节骨折进行鉴别,确 保正确诊断。
危险性与后果
1
危险性
骨盆骨折伴大出血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急诊介入治疗骨盆骨折伴 大出血
骨盆骨折伴大出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本演示将探讨其定义、危险 性及治疗方法,以增加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
合并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的一体化救治

合并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的一体化救治【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8年12月间通过院前急救、院内创伤专业化诊治的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89例合并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分析我院一体化救治特点和提高疗效的关键因素。
结果本组髂内动脉栓塞14例、结扎27例,骨盆填塞2例;腹腔脏器手术64例;胸腔闭式引流及呼吸支持29例;开颅手术5例;脊柱四肢骨折内固定42例;软组织修复26例。
死亡率5.6%(5/89),死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最终骨盆内固定72例,外固定12例。
并发症:骨折深部感染5例,深静脉血栓5例,脂肪栓塞综合征3例,肺不张8例,黏连性肠梗阻4例,Ⅰ型呼衰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
84例平均随访12.6个月,按刘利民等评价标准:优53例,良21例,中7例,差3例;优良率88.1%(74/84)。
结论院前急救与院内创伤专业化诊治的一体化救治及并发症处理是提高合并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多发伤;骨盆骨折;治疗【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of treatment for pelvic fractures with severe polytrauma.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89 patients of pelvic fractures with severe polytrouma admitted from Mar.2002 to To control massive bleeding due to pelvic fracture,internal iliac artery embo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14cases,internal iliac artery ligation in 27 cases,pelvic packing in 2 cases,intervention surgery on abdominal viscera in 64 cases, closed drainage of pleural cavity and respiratory support in 29 cases,craniotomy in 5 cases,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fractures of spine or limb in 42 cases,repair of soft tissue in 26 cases.The mortality was 5.6%(5/89),and the main cause was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Among 84 survivals with pelvic reconstr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was achieved in 72 cases,and external fixation in 12 cases.Peri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volved in 5 cases of deep infection,5 deep vein thrombosis(DVT),3 fat embolism syndrome (FES),8 atelectasis,4 adhesive ileus due to laprotomy,8 typeⅠrespiratory failure,and 2 acute renal failure(ARF).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12.6 months.According to criteria described by Liu li min,fair in 7 cases and poor in 3 case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8.1%(74/84).Conclusion The key to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lies in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traumatology,and management of peri operative complications.【Key words】polytrauma;pelvic fractures;treatment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全身多发伤,救治难度大,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一直是创伤外科领域中的重大挑战之一[1]。
60例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核心探究

60例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核心探究【摘要】目的:分析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要点。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12月期间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总计60例,伦理委员会批准。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
结果:患者生命体征预判时间、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细化、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助于缩短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时间,进而提升急救成功率。
【关键词】:骨盆骨折;大出血;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情况下患者有较高的致死风险,需加强急救工作。
本文就我院2020年2-12月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2-12月,均为骨盆骨折并大出血患者(n=60)。
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区间20-73岁,平均(46.50±7.50)岁。
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本组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骨盆固定、止血等常规抢救护理。
观察组:予以本组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1)组建急诊护理小组。
组内成员均为急诊科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护理人员,小组成员以讨论方法、文献资料检索查阅等方法制定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急救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
(2)病情评估。
接受患者后立即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抢救生命为优先原则,了解患者是否有休克情况,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输血,予以患者心电保护、吸氧,观察患者意识、尿液等情况。
(3)骨折护理。
协助医生进行骨折检测,明确骨折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固定等处理,例如开放性骨折患者配合骨盆兜固定。
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标准化救治流程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标准化救治流程的设计及应用效果张亚辉;闫晓丽;丁俊琴【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卷),期】2015(000)035【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初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制定标准化救治流程之前)收治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的救治为护理人员依据个人经验配合抢救,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制定标准化救治流程之后)收治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流程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医护合作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46,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89.5%)高于对照组(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0, P<0.05);观察组医护合作满意率(92.5%)优于对照组(7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0,P<0.05)。
结论骨盆骨折大出血标准化抢救流程的使用加强了医护配合,缩短了抢救患者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及医护合作满意率。
标准化抢救流程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快捷、有序、整体的开展与实施,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standardization care process in the primar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38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 standardized processes for treatmen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4 ( after the standardization care process established ) ,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38 patients, who only received the rescue based on nurse′working experience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 ( before the standardization care process established) ,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Rescue time, success rate and the medical cooperation satisfa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cu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 -3.546,P<0. 05);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89. 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1. 1%) (χ2 =4. 070,P <0.05);medical cooperation satisfa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 92. 5%)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7. 4%) (χ2 =4. 740,P<0. 0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rescue standardized processes on pelvic fracture hemorrhage can enhanc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shorten the time in saving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and medical cooperation satisfaction rate. The standardization care process is in favor of quick rescue, orderly and overall con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care;hence it should be promoted in future clinical nursing work.【总页数】3页(P4266-4268)【作者】张亚辉;闫晓丽;丁俊琴【作者单位】050051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4病区;050051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3病区;050051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救治及其疗效的回顾性分析2.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3.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在急诊AMI救治中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4.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分析5.抢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标准化治疗的研究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标准化治疗的研究严重骨盆骨折病死率可高达50%1。
大出血是首要死亡原因,继发的创伤性凝血病、酸中毒、低体温等也能加速患者死亡。
随着对骨盆骨折及创伤性凝血病认识的提高,从2021年6月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稳定骨盆、动脉介入栓塞、成比例输血、rFVⅡa 药物止血等一系列标准化救治措施,目的是出血的控制和创伤性凝血病的预防及治疗,这使得患者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忆性收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6年10月到2021年2月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41例患者。
2021年6月前为非标准组,2021年6月后为标准化组。
1.2 病例入选入选条件:明确诊断的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创伤失血HGB2 L晶体或那么胶体液〕收缩压小于90 mm Hg ;②液体复苏后心率仍高于110 次/min;③需持续液体复苏或红细胞输入,或者升压药物维持血压。
存在创伤性凝血病:PT>18 s 或APTT>60 s1。
符合条件和或者和的患者共41例纳入本研究。
1.3 治疗方案标准化治疗组方案:及时的骨盆固定,床单或者外支架固定,在急诊间或者手术室完成;及时的诊断,FAST作为初筛手段,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CT检查;介入栓塞止血;成比例输血方案为红细胞,血浆,冷沉淀按1U:1U:1U,起始剂量至少为4U:4U:4U,并积极补充血小板;经过以上治疗后出血不止给予rFVⅡa,按千克体质量60~80 ng/kg,起始剂量通常为4.8 μg,观察1 h后如果止血效果不理想可追加4.8 μg;所有的救治应尽量在急诊室内完成,减少搬动,病情稳定情况下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救治目标是维持收缩压80~90 mm Hg、HGB 70 g/L、PT1.5、plt>50×109 L-1,尽量纠正死亡三联征。
1.4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为两组间的年龄、ISS、RTS、ISS评分、BE、BPS、HCT、HGB、HR、PT、APTT等。
因为无法直接估计失血量,笔者用患者红细胞输入量作为评估指标。
记录患者转入ICU前的输血量,转入ICU后24 h内的输血量,救治前后大输血患者的例数,以及患者48 h病死率,总体病死率以及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两组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见表1。
2.2 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18例标准组患者有15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凝血病,而23例非标准组患者中16例出现创伤性凝血病。
出现创伤性凝血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76%。
2.3 标准化治疗组与非标准化治疗组输血量比拟经过标准化救治后,患者转移到ICU进一步治疗。
在转入ICU的24 h内患者大局部仍需要继续输血。
将急诊输血量减去ICU第一个24 小时的输血量,标准组输血量前后相比明显下降ml,而非标准组用血量下降仅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积极救治,患者出血倾向有所改善,见表2。
rFVⅡa的使用也起到了止血的作用。
标准化救治组中需要大输血的14例患者给予rFVⅡa止血,经过治疗后进入ICU的首个24 小时仍需要大输血的患者降低到6例。
而非标准组未采用rFVⅡa止血,需要大量输血的总共11例患者,进入ICU的首个24 小时后仍需要大输血的患者降低到9例。
尽管两组间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标准组的大输血例数及比例明显下降。
2.4 标准化治疗组与非标准化治疗组病死率与住院时间的比拟两组间总体病死率和48 h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标准组48 h死亡患者仅1例,而非标准组5例患者均在48 h内死亡,从侧面反映尽管标准组患者未能提高生存率,但其存活时间有明显延长,为更多治疗争取时间,见表3和表4。
两组间ICU治疗时间及总住院天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目前,DSA是骨盆骨折止血的首选治疗。
研究说明血管内栓塞止血在骨盆骨折中有良好的止血效果[3-4],合并腹部外伤需要行开腹手术时才选用骨盆填塞。
标准组患者行DSA止血,一例患者同时行骨盆填塞;仅一例患者在DSA时出现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最终死于严重胸部外伤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创伤性凝血病是骨盆骨折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发伤患者中30%~40%存在凝血障碍,其病死率是正常患者的4~6倍5。
本研究中有31例患者存在凝血病,高于普通多发伤患者30%~40%。
对创伤性凝血病仅仅输入红细胞及晶体液复苏可进一步造成稀释性凝血病,加重死亡三角并增加病死率6,必须补充血浆及凝血因子纠正凝血病。
Borgman等6将血浆作为复苏液体和红细胞1Ⅱ1使用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改善,而大量输入血球达10 U以上,较低比例血浆输入的患者病死率高达66%。
Holcomb等7及Ho等8的研究也说明,对于创伤患者输血治疗,提升新鲜冰冻血浆的比例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对创伤性凝血病的患者推荐输入1:1:1的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6。
但由于血小板在国内的稀缺性,笔者采用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的替代方式。
经过标准救治方案后,标准组的输血量下降明显ml,比照非标准组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等比例输血的方法能有效减少红细胞的输入,其止血效果肯定。
rFVⅡa越来越广泛用于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治疗。
Raobaikady 等9报道rFVⅡa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择期手术中不能降低出血量或减少输血,Dutton和Conti10及Uslu等11认为对多发伤失血的患者rFVIIa是有效的。
Boffard等12随机对照试验说明,rFVⅡa能减少钝性创伤患者输红细胞的量。
笔者前期研究也发现rFVⅡa后多发伤患者的输血量大大减少13。
本研究中标准组14例大量输血患者使用rFVIIa治疗,经过治疗后大输血患者数量减少到6例,而非标准组由11例下降到9例。
标准组在救治前后血球使用量明显下降,与非标准组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其对止血及红细胞需要量的下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中死亡总数12例,病死率为29%。
其中非标准组死亡5例,全部因为无法控制的大出血48 h内死亡,病死率为22%;标准组死亡7例,其中1例因无法控制失血48 h内死亡,其余6例存活超过48 h,4例死于失血休克导致MODS,1例患者死于严重腹腔内及盆腔前腹壁下筋膜感染,1例患者严重胸部外伤合并严重低氧导致MODS,病死率38%。
标准组病死率偏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从ISS评分和BPS及输血量上来看,尽管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标准组患者伤情更为严重有关。
48 h内标准组死亡仅1例,非标准化组5例死亡患者全部在48 h内死亡,经过积极纠正患者的凝血病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更多的治疗手段争取时间。
从本回忆性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到,着眼于预防及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的标准化救治策略,对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能有效减少红细胞悬液的输注,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更多的治疗手段争取时间。
参考文献【1】Smith W,Williams A,Agudelo J,et al. Early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s fractures[J]. J Orthop Trauma,2007,21:31-37.【2】Brohi K,Cohen MJ,Davenport RA. Acute coagulopathy of trauma:mechanism,identification and effect[J]. Curr Opin Crit Care,2007,13:680-685.【3】Fu CY,Wang YC,Wu SC,et al. Angioembolization provides benefits in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and unstable hemodynamics[J]. Am J Emerg Med,2021,30:207-213.【4】郑志群,杜文革,钱何布,等. 床旁介入性血管栓塞术救治重度骨盆骨折患者[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60-262.【5】Niles SE,McLaughlin DF,Perkins JG,et al. Increase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early coagulopathy of trauma in combat casualties[J]. J Trauma,2021,64:1459-1463;discussion 1463-1455.【6】Borgman MA,Spinella PC,Perkins JG,et al. The ratio of blood products transfused affects mortality in patients receiving massive transfusions at a combat support hospital [J]. J Trauma,2007,63:805-813.【7】Holcomb JB,Wade CE,Michalek JE,et al. Increased plasma and platelet to red blood cell ratios improves outcome in 466 massively transfused civilian trauma patients [J]. Ann Surg,2021,248:447-458.【8】Ho AM,Dion PW,Yeung JH,et al. Simulation of survivorship bias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on plasma to red blood cell ratios in massive transfusion for trauma [J]. Br J Surg,2021,99:132-139.【9】Raobaikady R,Redman J,Ball JA,et al. Use of activated recombinant coagulation factor Ⅱ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construction surgery for traumatic fracture of pelvis or pelvis and acetabulum: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Br J Anaesth 2005,94:586-591.[10]Dutton RP,Conti BM. The role of recombinant-activated factor Ⅱ in bleeding trauma patients[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21,22 :299-304.[11] Uslu M,Arican M,Saritas A,et al. Combined bilateral asymmetric hip dislocation and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J]. World J Emerg Med,2021,3:311-313.[12] Boffard KD,Riou B,Warren B,et al. Recombinant factor viia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bleeding control in severely injured trauma patients:two parallel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s [J]. J Trauma,2005,59:8-18.[13] 钱永兵,陆键,田锐,等. 重组活化Ⅱ因子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2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