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T聚集检测能力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2024课件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2024课件

血小板聚集与肿瘤转移关 系
03
血小板血栓包裹癌细胞作用
血小板血栓降低免疫反应和药物聚集率变 6化2%-70%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升高。
02. 糖尿病与血栓烷合成关系
患者对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提示血栓烷合成增加。
03. 糖尿病患者内皮损伤影响
血小板聚集功能 检测及临床应用
目录Contents
血小板聚集原理 临床病理影响
检测方法概述 聚集功能临床应用
血小板聚集原理
诱导剂与受体相互作用
01
02
血小板聚集的启动
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互 作激活血小板。
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作用
受体活化后与纤维蛋白原结 合促进聚集。
03
不同诱聚剂的效果 ADP、肾上腺素等产生不同聚 集曲线。
——01.
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PRP和PPP的聚集率及透光度变化。
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
——02.
临床应用重要性
评估血栓风险、肺心病治疗、肿瘤转移机制及糖尿病诊断。
——03.
检测方法概述
富血小板血浆制备
01
血小板聚集的基本原理
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互 作,激活血小板聚集。
02
检测血小板聚集的方法
用比色管、诱聚剂和磁粒搅 拌,记录聚集动态曲线。
糖蛋白Ⅱb/Ⅲa活化
糖蛋白Ⅱb/Ⅲa活化机制
血小板聚集过程
诱导剂与血小板
膜受体互作激活
糖蛋白。
1
糖蛋白Ⅱb/Ⅲa与纤
维蛋白原结合促进
聚集。
2
聚集曲线测定
用血小板聚集仪记 录透光度变化成动 态曲线。
3
纤维蛋白原结合
诱导剂激活血小板膜受体,引发糖蛋白Ⅱb/Ⅲa与纤维蛋白 原结合。

血小板聚集判定标准

血小板聚集判定标准

血小板聚集判定标准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评定通常采用体外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光学密度法、阻抑率法和电阻法等。

在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试时,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激活剂,如ADP(腺苷二磷酸)、肾素、胶原蛋白等,来刺激血小板,观察其聚集情况。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判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聚集率,即血小板在受到刺激后的聚集程度,通常以聚集率的百分比来表示。

2. 聚集速度,即血小板聚集的速度,可以通过实验数据中的聚集曲线来评估。

3. 聚集形态,即观察血小板在聚集过程中形成的形态,如形成网状结构等。

4. 聚集持续时间,即血小板聚集的持续时间,通常以实验数据中的持续时间来评估。

除了以上指标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状态和治疗需求,制定相应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判定标准。

例如,在评估血栓性疾病时,可能会更加关注血小板的聚集率和速度;而在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时,则可能会更加关注血小板的聚集抑制率。

总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判定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法和疾病状态来确定的,通过评估血小板在受到刺激后的聚集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PL-11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PL-11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PL-11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吴小利;李健;向代军;刘一凡;张洪瑞;谢尹晶;唐红卫;徐菡;邸平;王成彬【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3(000)002【摘要】目的评价PLT-11血小板聚集仪电阻抗原理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这一新方法的性能及临床价值。

方法①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相关文件,测试PL-11血小板聚集分析仪的日间、批内、批间的不精密度,准确性,携带污染率及线性性能。

②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到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同时采用PL-11电阻抗法和临床比较公认的光学比浊法(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LTA)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两种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添加诱聚剂前两次检测的PLT的重复性,用散点图、相关系数表示。

结果①PL-11电阻抗法和LTA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相关性良好,r=0.62,P<0.01;②2个时间点的重复性较好,PLT(r=0.95,P<0.01);③各项检测的结果都符合CLIA’88的要求,其中检测的高值、低值质控品的PLT、RBC、MCV、MPV的日间、批内、批间不精密度的CV<5%,高值、低值的总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ble,CV)分别为PLT(3.00&1.68),RBC(1.63&2.16),MCV(1.30&0.75),MPV(1.40&1.46);RBC、PLT 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1.16%,1.02%,均<1.5%;PLT在40~800×109/L、RBC在0.3~6.0×1012/L的线性良好,r均>0.995;准确性实验,四大参数偏倚符合文件要求。

血小板聚集实验报告(3篇)

血小板聚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评估其止血与血栓形成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血小板聚集是指活化黏附的血小板之间互相作用,聚集成团的特性,是血小板的重要功能之一。

血小板聚集涉及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GP b/a)、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Fg)和Ca2+,这三者缺一不可。

当血小板黏附于血管破损处或受活化物质作用活化后,血浆Ca2+和血小板活化后表露的糖蛋白GPb/a作为一个纤维蛋白原的受体和纤维蛋白原、纤连蛋白及某些其他黏附分子结合而聚集成团,形成血小板血栓。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血液样本2. 血小板聚集检测仪器(如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3. 诱导剂(如ADP、胶原、花生四烯酸等)4. 生理盐水5. 计时器6. 记录本四、实验方法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诱导剂,将诱导剂溶解于生理盐水中。

2. 取受试者血液样本,加入诱导剂,置于血小板聚集检测仪器中。

3. 检测仪器自动记录血小板聚集曲线,包括聚集速度、聚集程度和聚集时间等参数。

4. 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记录本上。

五、实验结果1. 受试者血小板聚集曲线:根据检测仪器记录的血小板聚集曲线,分析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

2. 血小板聚集速度:受试者血小板聚集速度为每分钟增加的聚集率。

3. 血小板聚集程度:受试者血小板聚集程度为聚集曲线的峰值。

4. 血小板聚集时间:受试者血小板聚集时间为从诱导剂加入血液样本至聚集曲线达到峰值的时间。

六、实验分析1. 正常参考范围:根据文献资料,正常参考范围为血小板聚集速度0.5~1.5 mmol/min,聚集程度0.5~1.0,聚集时间2~5分钟。

2. 结果分析:根据受试者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否正常。

七、结论1. 受试者血小板聚集速度、聚集程度和聚集时间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表明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

2. 如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如进行相关药物治疗。

血小板集聚率检测报告内容

血小板集聚率检测报告内容

血小板集聚率检测报告内容血小板集聚率检测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患者信息,报告会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以及检测日期和医院信息。

2. 检测方法,报告会详细描述使用的血小板集聚率检测方法,如光学聚焦法、阻抑法等,以及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3. 样本信息,报告会说明采集的样本类型,如全血、血浆等,以及样本采集的时间和处理方法。

4. 检测结果,报告会列出血小板集聚率的具体数值,通常以百分比或者其他单位表示,同时也会注明参考范围或者正常值范围。

5. 结果分析,报告会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解读,包括对结果的正常与异常进行说明,可能会提及与疾病相关的信息。

6. 注意事项,报告会包括一些注意事项,如干扰因素、结果解读上的注意事项等,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检测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集聚率检测报告的具体内容可能会因医院、实验室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描述。

如果需要具体的报告内容,建议咨询专业医务人员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探讨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探讨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强冷凝集的血常规检测标本分别采用未处理的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血浆置换法、标本3倍稀释37℃水浴法,利用sysmexxt-4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显微镜手工计数法计数wbc、rbc、plt、微量法测定hct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强冷凝集的标本检测时,仪器出现红细胞凝集相关报警。

与传统方法比较,plt、wbc测定受冷凝集素影响较小;而冷凝集素对rbc、hct、mcv、mch和mchc的测定造成严重干扰,其中rbc、hct显著减低,mcv、mch和mchc异常增高,hb与rbc比例明显异常。

plt用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3倍稀释37℃水浴法所测结果,rbc、hct 用血浆置换法、稀释3倍法所测结果以及wbc用上述4种方法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均不大,符合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

但血浆置换法对plt影响明显;而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对rbc、hct影响明显。

结论:对冷凝集标本推荐采用3倍稀释37℃水浴法检测,可以有效地消除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

【关键词】冷凝集;血常规;水浴;3倍稀释;微量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63-02血常规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验项目之一,也是临床医生最先获得患者资料的检验项目,先进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检测结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某些因素可干扰血液分析仪计数而出现异常检测结果,冷凝集是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

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某男,58岁。

2013年4月23日因骨折前来我院就诊(经询问其是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显微镜计数法复核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的临床价值分析

显微镜计数法复核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的临床价值分析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8 No.5 March 20181552018年3月第8卷第5期·检验医学·显微镜计数法复核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的临床价值分析陈小美 梁建嫦广东省云浮市卫生学校,广东云浮 527300[摘要] 目的 分析显微镜计数法复核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PLT)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8月住院患者血液标本548份,根据PLT 计数范围将所有血液标本分为两组,A 组:PLT 计数(20~50)×109/L,B 组:PLT 计数<20×109/L。

548份血液标本均经仪器法、血涂片法与显微镜法计数PLT。

比较不同方式计数PLT 结果。

结果 经显微镜计数法复核,10例属于PLT 假性减少,余下A 组350例、B 组188例。

A 组计数中,三种方式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中,显微镜计数法与血涂片法PLT 计数结果均明显高于仪器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显微镜法与血涂片PLT 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显微镜计数法可有效复核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 结果,弥补仪器法的不足,提高诊断准确度,降低误诊率,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关键词] 血小板;显微镜计数法;复核血细胞分析仪[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8)05-155-03The clinical value of microscopical counting method to checkBlood cell analyzer in counting PLTCHEN Xiaomei LIANG Jianchang Yunfu Health School,Yunfu 5273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icroscopical counting method to check Blood cell analyzer in counting PLT. Method A total of 548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7 to August 2017 in our hospital.According to the range of PLT count,all blood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PLT count 20-50×109/L,Group B:PLT count <20×109/L.Five hundred and forty-eight blood samples were counted by instrument method,blood smear method and microscope method. The results of PLT counting in different way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re were 10 cases of pseudothrombocytopenia in blood samples examined by microscope counting method,There were 350 cases in group A and 188 in group B.In group A,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unting results between the three ways(P >0.05).In group B,the results of PLT counting by microscope and blood smea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y instrument(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T count between microscope and blood smear(P >0.05). Conclusion Microscope count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heck the PLT results of blood cell analyzer,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instrument method,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reduce misdiagnosis rate,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Key words] Platelet;Microscopy;Hematology Analyzer血小板计数在各种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重要的血液常规检查,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概述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聚集成团的特性。

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后,就启动了血小板聚集反应。

参与血小板聚集的物质主要有血小板膜表面受体GPIIb/IIIa(为Fg受体)Fg和Ca2+,同时vWF、Fn 也可与GPIIb/IIIa和Ca2+或其他二价离子发生聚集反应。

能够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的物质称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进一步活化和参与二期止血、促进血液凝固的基础。

二、检测方法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的测定方法较多,包括 PRP 透射比浊法、全血电阻抗法、剪切诱导法、光散射比浊法、微量反应板法和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等。

PRP 透射比浊法最常用,对鉴别和诊断血小板功能缺陷最有价值,但其不足是制备 PRP 时可因离心作用激活血小板,对小的血小板聚集块不敏感,高脂血症可影响 PRP的透光度。

三、临床意义1. 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有出血倾向,或抗血小板药物服用过量。

常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贮藏池病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尿毒症、肝硬化、Wilson病、维生素 B12缺乏症、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2.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常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疾病等,或抗血小板药物对其效果不明显。

常见于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高β-脂蛋白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等。

四、临床应用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三点:预测血栓风险,预测出血风险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

1. 急诊:怀疑血栓(心梗、脑梗)患者应立即实施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

有助于筛查出症状或病灶不明显早期血栓患者,提早血栓诊断时间。

2. 心内科:对一些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等)的高血压病人,进行检测,及时的发现“药物抵抗”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调整用药方案,将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解读

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解读

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解读
血小板聚集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和血液凝结能力的常规实验。

以下是关于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的一般解读:
1. 正常血小板聚集:正常的血小板应对特定刺激(如药物或化学物质)做出适当的反应,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

正常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迅速而有效。

2. 偏低血小板聚集:如果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血小板聚集较缓慢或不充分,则可能表明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

这可能由药物(如阿司匹林)、遗传问题、自身免疫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

3. 过度血小板聚集:过度的血小板聚集可能导致异常的血液凝结,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或某些药物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的解读应综合其他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并由医生进行专业解读和诊断。

因此,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针对个人情况的准确解释和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1. 介绍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主要功能是在血管受损时形成血栓,以止血。

而血小板聚集功能则是指在一定刺激条件下,血小板能够迅速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

这一功能对于维持正常的止血过程非常重要。

2. 原理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血小板激活:在受到刺激时,血小板会释放出一些激活因子,如ADP、TXA2等。

•表面受体结合:这些激活因子会与血小板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下游信号传导。

•表面糖蛋白表达:在信号传导过程中,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相邻的血小板能够相互黏附。

•聚集过程:通过这些黏附作用,大量的血小板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

3. 实验步骤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3.1 血样采集需要从被测者的静脉或指尖采集一定量的血样。

采集血样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3.2 血小板分离将采集到的血样放入带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轻轻颠倒数次,使得抗凝剂充分混合。

用离心机将试管置于高速离心状态下,离心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分层。

上层是血浆,中间是白细胞和红细胞,底部则是富含血小板的沉淀。

3.3 血小板悬液制备将血小板沉淀取出,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进行洗涤。

然后再次进行离心操作,去除上清液。

重复以上步骤2-3次,直至得到纯净的血小板悬液。

3.4 血小板聚集试验将血小板悬液与特定的刺激物混合,如ADP、TXA2等。

将混合液置于光学聚集仪中进行监测。

光学聚集仪能够实时记录血小板的聚集过程,并生成相应的曲线。

3.5 结果分析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所得到的曲线,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结果分析:•最大聚集率(MA):表示血小板在刺激下的最大聚集程度。

•聚集速度(AS):表示血小板在刺激下的聚集速度。

•聚集时间(AT):表示血小板开始聚集到达最大聚集率所需的时间。

4. 应用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诊断疾病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可以用于诊断一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性疾病、高凝状态等。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是指血小板在机体受到刺激后发生聚集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职责是在血管受损时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

因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对于评估患者的止血能力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非常重要。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是通过实验室方法来模拟刺激血小板聚集的情况,并观察血小板是否能正常聚集以及聚集的程度。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有光阻碍法、电阻抗法以及电导法等。

在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光阻碍法。

该方法利用光学检测原理,通过测量光线通过血液的程度来判断血小板聚集的情况。

实验过程中,一定的刺激物被加入到患者的血液样本中,观察光线通过血液时的变化。

当血小板出现聚集时,血液的透明度会降低,光线通过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光线透过的光量,可以得出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并且结果准确可靠。

另一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是电阻抗法。

该方法利用电流通过血液时的电阻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情况。

实验中,将血液样本放入一个微小的电流通道中,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当血小板聚集时,血液的电阻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获取血小板聚集的信息。

电导法是利用电流通过血液的电导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情况的方法。

与电阻抗法类似,该方法在血液样本中加入刺激物,观察血液的电导变化。

当血小板聚集时,血液的电导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导的变化,可以判断血小板的聚集情况。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止血能力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

在某些疾病中,如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血栓性疾病等,血小板聚集功能常常发生异常。

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可以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这些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止血能力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光阻碍法、电阻抗法以及电导法等。

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测定

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测定

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测定原理血小板聚集是指在血管损伤或炎症等刺激下,血小板之间发生聚集现象,进而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测定通过模拟这个过程,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和聚集程度。

常用的血小板聚集能力测定方法包括光学聚集法、电阻聚集法和流式细胞术。

测定步骤具体的测定步骤可以根据所采用的测定方法略有不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血样采集:使用适当的采血管获取适量的静脉全血样本。

2. 血小板富集:通过某种方法将血液中的血小板富集起来,去除其他血细胞的干扰。

3. 血小板悬液制备:将富集的血小板与适当的缓冲液混合并搅拌均匀,制备血小板悬液。

4. 针对测定方法的具体操作:根据所采用的测定方法,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添加激活剂、调节pH值等。

5. 血小板聚集测定:使用光学仪器、电子仪器或流式细胞仪等设备进行测定,记录血小板聚集的曲线或聚集率。

6. 结果解读:根据测定结果,判断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和聚集反应的强度。

结果解读血小板聚集能力的结果应根据具体的测定方法和设备的参考范围来进行解读。

一般来说,血小板聚集曲线中的聚集率越高,表示血小板的聚集能力越强。

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测定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疾病状态和药物使用等。

因此,在解读结果时,应结合临床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测定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用于评估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监测血栓性疾病的疗效。

以上是血小板聚集能力测定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测定方法及应用进展[J].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2020, 24(10): 1234-1240.2. 王五, 赵六. 血小板聚集能力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9, 28(5): 567-572.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指南。

血小板聚集实验报告偏高

血小板聚集实验报告偏高

一、实验背景血小板聚集实验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主要用于评估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状态。

通过观察血小板在特定诱导剂作用下的聚集程度,可以了解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本次实验检测某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显示其血小板聚集实验偏高,现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状态;2. 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偏高的可能原因;3.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ml,注入抗凝管中,混匀后立即送检。

2. 试剂与仪器:采用血小板聚集分析仪、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如ADP、花生四烯酸等)、血小板聚集测定试剂盒等。

3. 实验步骤:(1)将患者血液样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预处理;(2)将处理后的样本加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3)加入不同浓度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观察并记录血小板聚集程度;(4)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

四、实验结果1. 患者基本信息:男性,5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5年。

2. 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1)ADP诱导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为74.8%,高于正常参考值(30-60);(2)花生四烯酸诱导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为72.6%,高于正常参考值(30-60)。

五、实验分析1. 血小板聚集实验偏高可能的原因:(1)血栓前状态: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增强;(2)血栓性疾病:患者可能患有心肌梗死、肺栓塞等疾病,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3)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可能较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4)其他因素:如口服避孕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2. 实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1)根据实验结果,患者可能存在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2)针对血栓前状态,可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进行治疗;(3)针对血栓性疾病,根据具体病情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4)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

凝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案例

凝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案例

凝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案例
今天给你讲个凝血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有趣案例。

我有个朋友,叫大强。

这大强啊,平时身体壮得像头牛,但是有一次可把他吓坏了。

大强特喜欢户外运动,有一回他去爬山,那山还挺陡的。

结果一个不小心,“哧溜”一下就摔了一跤,膝盖正好磕在一块大石头上,当时就破了个大口子,血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你想啊,这身体里就开始了一场“紧急救援行动”。

咱们体内的血小板就像是一群超级英雄,一听到“警报”(受伤出血的信号),就从四面八方赶来。

这些血小板特别神奇,它们有着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聚集功能。

大强受伤后的那些血小板啊,就像一群纪律严明的小士兵,迅速地在伤口处开始集合。

它们互相紧紧地黏在一起,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搭起来,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小的“止血塞子”。

这就是血小板聚集在发挥作用啦。

可是呢,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大强之前有段时间经常熬夜加班,还老爱吃那些油腻的外卖,这就对他的凝血功能有了点小影响。

他体内的血小板虽然接到命令赶来救援了,但是可能因为身体状态不太好,有些血小板就像是没睡醒的小懒虫,聚集得没那么快、那么好。

所以刚开始啊,血还是流了一会儿,这可把大强吓得脸色煞白。

不过好在他身体底子还不错,那些血小板们最终还是成功地完成了聚集任务,堵住了伤口,血慢慢地就止住了。

从那以后啊,大强再也不敢那么任性地熬夜和吃垃圾食品了,他知道这凝血血小板聚集功能可重要了,要是再不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下次再受伤,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

你看,这小小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就像身体里的一个精密小机器,一旦出点小毛病,就可能惹出大麻烦呢。

PLT\MPV\PDW及GHB联合检测指标在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初步应用

PLT\MPV\PDW及GHB联合检测指标在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初步应用

PLT\MPV\PDW及GHB联合检测指标在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初步应用目的观察和探讨PLT、MPV、PDW及GHB等指标在监测DM患者微血管并發症时的应用。

方法采用血球仪分别对46例DM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PLT、MPV、PDW及微柱法GHB等指标的联合检测和对照。

结果DM组的联合检测结果为PLT152.1±48.6(P<0.05),MPV12.69±2.37(P<0.01),PDW16.28±1.32(P<0.01),GHB9.32±1.98(P<0.01),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PLT、MPV、PDW及GHB联合检测指标具有互补作用,是监测DM患者微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方面的良好指标。

Abstract:ObjectiveApplication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PLT, MPV, PDW and GHB were in the monitoring of DM patients with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Methods The joint detection and control blood were examined with PLT, 46patients with DM and 20 normal healthy people, PDW and MPV micro columnGHB. Results The joint detection results in the DM group was PLT152.1 ±48.6(P<0.05), MPV12.69 ± 2.37 (P<0.01), PDW16.28 ± 1.32 (P<0.01), GHB9.32 ± 1.98 (P<0.01),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LT, MPV, PDW and GHB combined detection indexes have complementary roles, is a good index for monitoring DM patients with microvascular diseas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Key words:Diabetes; Microvascular disease; Platelet parameter; Glycosylated hemoglobin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该疾病的发病人数每年具有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疾病是引起心肾功能衰退的重要疾病,它容易导致患者体内血管和微血管发生病变。

恶性肿瘤患者PLT检测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PLT检测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PLT检测分析
刘好;刘公章;郭继学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6(24)1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L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05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PLT进行检测,并与53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的PLT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有效治疗后,PLT恢复正常或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可以引起PLT增多,PLT 可作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刘好;刘公章;郭继学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分析 [J], 李佩章;王英;雷考宁;黄玲莎;黄金莲
2.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叶酸检测分析 [J], 梅澍
3.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 王维
4.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疗效、预后相关性的检测分析[J], 郭艳丽
5.邢台地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DNT细胞检测分析 [J], 王素霞;胡小倩;曹明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初次就诊
农村患者,男,41岁,咳嗽,发热;到当地卫生所就诊按普通感冒处理,查血 常规发现PLT严重偏低;感冒症状消失,患者多次复查血常规,PLT结果一直 严重偏低,当地医院查不出PLT严重偏低的原因。
患者二次就诊
患者非常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绝症(患者实际已经恢复正常),到上海市第一人 民医院查找PLT偏低的原因。 LH-750仪器提示PLT聚集,科室手工镜检后备注:血小板成簇可见(蓝盖枸
上海第一人
民医院
LH-750
PLT严重偏低
血小板聚集
20
20
LH-755 XE-5000 上海瑞金医院 BC-6800
PLT严重偏低 PLT严重偏低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
20 PLT-I:61 PLT-O:138
20 61
PLT严重偏低
血小板聚集
PLT-I:2 PLT-O:135
பைடு நூலகம்135
9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PLT聚集样本检测能力分析
IVD临床应用部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Part 9
临床应用工作经验分享
2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PLT聚集样本彰显BC6800强大分析能力
医院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 教学医院名列前三(上海前三医院:中山、华山、瑞金) 检验科基本上就没有国产仪器,进口的仪器都是选市场占有率最高和性能最高 端的仪器。早在BC-6800进入之前,我们的BC-5800就已经在该院做了一份
遣的想法在BC-6800上检测一次,PLT检测结果正常,同时也提示
“血小板聚集”。老师很震惊,迈瑞仪器比进口仪器还好!最后医生 按BC-6800的结果报告。
患者看到PLT结果正常,那种心情无法形容,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5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5
PLT聚集样本彰显BC6800强大分析能力
对于PLT聚集样本:为什么RET通道的PLT-O更可靠?
1、检测前通过反应池的搅拌杆混匀,打散了部分聚集血小板; 2、使用DR稀释液对血细胞进行了球形化处理,部分聚集的PLT被球形化后 自动散开。 3、荧光染色后,通过收集前向散射信号(细胞体积)、荧光信号(细胞 核酸含量)在散点图上可以非常清楚的将PLT与RBC分开,即使通过前 面两个步骤仍然聚集的PLT也会被划分到PLT一边(在阻抗通道中往往 被划分到RBC一边)。
11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正常样本:阻抗通道PLT-I检测情况
鞘流阻抗:鞘流状态下,样本液被鞘 液包裹,血小板被约束从小孔中央排队 通过。 废液出 口
后鞘 前鞘
后鞘
宝石孔
前鞘
前鞘入口
正常PLT直方图
12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样本
液流速度矢量图
血小板聚集时,RET通道散点图中血小板与细胞分界清晰。
仪器调用光学血小板的规则: PLT-O比PLT-I>120%且PLT-O减PLT-I>15。
血样4ul RET稀释液1.0ml RET荧光试剂20ul
RET反应池(1:255)
散射+荧光 RET结果
14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PLT聚集样本:阻抗通道PLT-I检测情况
阻抗通道直方图、散点图中血小板与细胞无明显界限。DIFF 、RET和NRBC 散点图上PLT聚集区域出现大量散点(箭头所指);说明存在PLT聚集现象。
血小板聚集直方图
13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PLT聚集样本:RET通道PLT-O检测情况
17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结论
在血小板出现聚集时,PLT-O的结果比PLT-I的结果 更加接近于真实值,更加可靠,可以更好的指导临 床诊断!
18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谢谢!
19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15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公司内部PLT聚集模拟实验
从聚集后PLT_I、PLT_O值与聚集前对比分析发现:PLT_O值更加接近于真 值。
说明: 1. 随机选取样本测量,测得PLT_I值作为其聚集前 PLT值 2. 样本中加入ADP,使PLT发生聚集,重新测量获得PLT_I、PLT_O,从镜 下可见PLT聚集。分析聚集时PLT_I,PLT_O值同参考值关系,PLT_O 同 参考值更接近。
LH750数据
提示血小板聚集, PLT直方图异常
报告结果PLT20
6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6
PLT聚集样本彰显BC6800强大分析能力
XE-5000i数据
PLT-O PLT-I
138 61
PLT报告结果:61
同样提示PLT直方图异 常,PLT聚集
7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16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公司外部PLT聚集模拟实验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集PLT聚集样本,对比分析发现:PLT_O值更加接 近于真值
说明:
1. PLT聚集病人抽血立即测试,此时认为聚集程度较弱或未聚集,PLT值与 真值较接近。 2. PLT聚集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重新测试,此时从镜下可见PLT聚集。 分析 聚集时PLT_I,PLT_O值同参考值关系,PLT_O 同参考值更接近。
完整的性能评估报告,用数据使科室信服迈瑞仪器的质量,可以评为A。
检验科五分类仪器有LH755流水线、LH750,XE-5000i流水线、迈瑞BC6800、迈瑞BC-5800、XS800 4台、门诊都要用XE-2100。
3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3
PLT聚集样本彰显BC6800强大分析能力
橼酸纳抗凝管),RBC无明显异常。
4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4
PLT聚集样本彰显BC6800强大分析能力
患者三次就诊
患者不放心,又到瑞金医院检查,医院开始把患者样本放在LH755上
检测PLT结果严重偏低,同时提示“血小板聚集”;再把样本在XE5000上检测PLT还是偏低,同时也提示“血小板聚集”;医生带着消
7
PLT聚集样本彰显BC6800强大分析能力
BC-6800数据
PLT结果报: 135
PLT-O PLT-I
135 2
报“PLT聚集,PLT 直方图异常报警”
8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8
PLT聚集样本彰显BC6800强大分析能力
数据比对
医院 社区卫生院 检测仪器 提示 PLT严重偏低 提示 镜检血小板聚集 测试结果 报告结果
相关知识回顾
血小板聚集时,为什么光学血小板的结果更可靠?
10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正常样本:阻抗通道PLT-I检测情况
`
RBC/PLT通道-检测流程
血样4ul
PLT RBC
M-68DS稀释液1.5ml
RBC
RBC/PLT池(1:375)
PLT
鞘流阻抗法 RBC/PLT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