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芭蕾》影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凡的人物,伟大的母爱
——评《两个人的芭蕾》中的道具设置
影片《两个人的芭蕾》是由陈力导演,倪萍主演的以母爱为中心的电影。剧情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南方一个小镇,整个故事是由外孙女回忆口述的。亲情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母爱是人世间最动人的篇章。这个世界最无私最伟大的就是母爱,母亲是每个孩子终生的依靠,无论将来你走多远,飞多高,心底最深处那根弦牵动的永远是母亲的心。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总想用自己百分之二百的心来疼孩子爱孩子却还是唯恐不够。影片中的主人公母亲也是这样一个人,她用别样的方式阐释了自己对女儿的疼爱,更教会了女儿坚强。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的道具,道具的运用使影片更加的出彩,更加吸引人。
水缸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个道具,水缸是这个小镇一个特殊的象征,象征着外出打工的男人。这个镇有个传统,每天把缸擦干净往缸里灌上清澈的水,就能使外出打工的男人平安,水越清澈外出的男人越平安。水缸在影片中是一个封建迷信的产物,影片中女主人公在得知丈夫在外地打工失事死亡之后把水缸给砸了,砸缸象征着女主人公要砸碎这种封建迷信的思想,是一种思想的解放,精神的超越。同时水缸的存在也反映了在解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还很落后带有封建兴致,突显那个特殊的年代,揭示了影片的时代背景。
红色是影片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颜色。女主人公的红旗袍还有女儿乔仙仙从小到大穿的衣服都是红色的,到后来还有女儿乔仙仙用来跳舞的红绸,影片最后母亲用来舞蹈的红绸还有最后外孙女身上的穿的也是红色的衣服。红色贯穿了祖孙三代,是一个象征性的颜色。红色代表了希望,同时也象征着母亲的美,还有母亲和女儿一直为之奋斗的理理想——跳芭蕾舞。红色在这部影片中起到了贯穿全篇连接祖孙三代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颜色。红色是女儿和母亲共同擦亮理想之花的线索,是女儿和母亲一心的象征。
糖包是贯穿整部影片的线索。解放初期的食物是缺乏的,大多是粗粮、野菜之类的,糖包在那个年代是奢侈品,每次蒸糖包都是女儿乔仙仙取得成功的时候,糖包成了每次乔仙仙成功时必会出现的东西。而每次蒸糖包母亲从来不吃,因为舍不得,只想把好吃的都留给女儿,自己每天吃山药蛋。糖包体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最质朴最伟大的爱,这是这个贫困但不甘平凡的母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祝福。她把最好的都给了女儿,女儿也很争气,从小时候的不能走路到跟着母亲边扫大街边跳舞蹈选进市里到跳到北京、南京再跳出国门。她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她说只有自己越跳越远,自己的心才离母亲越近,她读懂了母亲。糖包是连接母亲河女儿之间的一根纽带,承载了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女儿对母亲的感恩和回报,让观众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母爱的不朽。
纸盒是影片中的又一道具,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一开始就以糊纸盒为生,纸盒代表了女主人公的工作和生活。剧中母亲三子为了让女儿齐仙仙下地走路,不停的跳仙女舞,一直跳一直摔,一直摔一直跳,三子抱着的纸盒散落一地,女儿仙仙终于下地走路了。地上的纸盒形成一朵云状,正好照应了影片的主题曲:我家的姑娘。影片中的纸盒起到了一个衬托的作用和照应的作用。
木板在影片中一直跟随着乔仙仙,从小仙仙就跟着母亲扫大街,一边扫大街一边在两块木板上轮流跳舞,到仙仙被省里选中,回家来的第一个假期她跟着母亲又是一变扫大街一变跳舞,到所有的人都把木板、桌子、椅子搬出来让仙仙在上面跳舞。木板不止是仙仙用来跳舞的工具,更代表了一种骄傲,一种终于赢得了所有人认可的证据,同时木板也象征着封建迷信思想的破除,代表着一种思想的觉悟。
影片中道具的运用使影片更具特色,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影片的线索,充分的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女儿的感恩。亲情是让人类永恒的话题,导演采用以亲情为主体的拍摄方式深刻的打动了观众的心,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去看,抓住了观众的心,同时也反思了当今社会亲情淡薄的社会现象,让观众在感动之余不禁会沉思,起到了教育观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