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职能研究
渔业政策与法规了解渔业行业的政府监管和法律要求
渔业政策与法规了解渔业行业的政府监管和法律要求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和捕捞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规范渔业行为,政府对渔业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和法律要求。
了解渔业政策与法规,不仅有助于渔业人员更好地遵守相关规定,也能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渔业政策的内容与意义1.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保护渔业资源是渔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设立渔业保护区、限制捕捞规模和季节、禁止使用无效捕捞工具等方式来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捕捞和滥捕滥杀现象,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保护了渔民的利益。
2.渔业生产和加工政策为了提高渔业生产和加工的效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投资和促进技术创新。
例如,对于引进先进渔业养殖技术和设备的企业可以享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加工企业可以获得奖励和荣誉称号等。
3.渔业市场开发政策为了扩大渔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渔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政府通过支持产品宣传推广、参展交流、组织展销等方式来帮助渔业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渔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渔业产值的提升。
二、渔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1.渔业法规的制定程序渔业法规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立法建议、立法草案、立法审议和立法公布。
在立法建议阶段,相关部门和组织可以提出针对渔业问题的建议和要求;在立法草案阶段,政府立法机构根据建议和要求制定法律文本;在立法审议阶段,法律文本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法案;在立法公布阶段,法律文本经过公示和宣布后正式生效。
2.渔业法规的执行机制渔业法规的执行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
这些部门依法行使监管职能,对渔业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他们通过巡查、检查、抽查等方式,对违反渔业法规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
同时,相关部门也会定期组织渔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渔业法规的了解和遵守程度,以推动渔业行业更加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中国渔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部 门事实上 合二 为一 ;当地政 府对本 地 区 的渔业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享 有 领 导 权 ,上 级 渔 业 行 政 主 管 部 门对 下 级 渔 业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只有 业 务 指 导 权 。
下 ,作 为 政 府 和 渔 业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的 职 能 如 何 进 一 步 由生 产 指 挥 型 向监 督 管 理 型 转 变 ,如 何 解 决 以 上 制 约 渔 业 发 展 的 诸 多 问 题 已是 摆 在 我 国渔 业 管 理 工
作者面前 的重大课题 。渔业要健康 发展 , 管理要 向科 学 化 、 治 化 发 展 , 革 当前 的 渔 业 管 理 体 制 则 是 其 法 改
维普资讯
《 国渔 业 经 济} 0 2 中 20. 5
渔 政 管 理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的渔业行政管理体制现状与弊端的基础上 , 探讨 了我国渔业行政管理
体制 改革 的基本 方 向 , 而 促 进 中 国渔 业 的 可持 发展 。 从
关 键 词 :渔业 ;行政 管理 ;体制改革
业管理体 制得到不 断完善 , 特别是 在 18 9 6年 1 2 月 0 日第 六届 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 会第 十 四次 会 议 通 过 了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渔 业 法 》 后 , 国 渔 业 行 政 管 理 中 之 中 有 了成 文 法 依 据 。 自此 , 业 管 理 进 入 了 一个 依 法 治 渔
随 着 我 国渔 业 发 展 和 政 府 机 构 改 革 ,我 国 的 渔
国务 院渔 业行 政 主管 部 门 主管 全 国 的渔业 工 作 , 县 级 以上 地 方 人 民 政 府 渔 业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主 管 本 行 政 区域 内 的 渔 业 工 作 ,县 级 以上 人 民 政 府 渔 业 行 政 主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与分析
渔业政策与法规解读与分析渔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政策和法规。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和法规进行解读与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渔业政策体系。
一、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其中包括《渔业法》、《渔民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渔业行为的限制。
首先,我国通过限制捕捞规模、禁止使用爆炸性、毒性捕鱼工具等手段,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法》规定,渔民应当严格遵守渔业资源保护的规定,禁止非法捕捞、破坏和污染渔业资源。
此外,渔民在捕捞时需要遵守科学捕捞的原则,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其次,我国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渔业法》规定,对于国家保护的渔业资源,未经许可证的捕捞是违法行为。
相关部门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面监管,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
二、渔业环保政策与法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日益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环保政策和法规,以保障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我国对渔业生产进行环境评价,并建立环保标准。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渔业生产者必须遵守环保标准,确保渔业生产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我国加强了渔业产品的质量监管。
渔业产品必须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否则将被禁止销售。
此外,我国对于渔业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渔业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三、渔业产业规划政策与法规为了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产业规划政策和法规,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积极引导渔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相关政策和法规要求渔业生产者逐步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渔业产业的商业价值。
其次,我国鼓励渔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
政府支持渔业科技创新,推动渔业科研机构与渔业生产者的合作,提高渔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四、渔业市场监管政策与法规为了保护渔业市场秩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渔业市场监管政策和法规,以维护渔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渔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共3篇)
渔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共3篇)第1篇: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我国水域辽阔,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渔业经济获得了稳步发展。
渔业在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都逐步占据着重要地位。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类生活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更是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包括渔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
渔业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产业经济结构等都受到了重要的影响,进而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1渔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2015年渔业数据显示,全国渔业生产稳定、市场活跃、出口增长。
据统计,2015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83.76万t,进出口总额66.2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93%和增长0.34%。
其中出口量93.34万t,出口额46.33亿美元。
进口量90.41万t,进口额19.9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9.77%和11.07%。
贸易顺差26.43亿美元,同比增加5.18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稳定,出口贸易也有较快增长。
生产稳定发展,市场交易较为活跃,价格水平总体偏弱。
与此同时,渔业安全形势亟待解决,国际贸易市场压力巨大[1-3]。
1.2渔业产业结构情况目前,我国渔业经济效益偏低。
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渔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水域资源、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不佳,科技化水平低,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严重,内陆城市渔业产业结构由于经济发展因素以及匮乏的气候、水域资源,目前整体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农户仍以个体养殖为主,并采用以池塘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传统养殖方式。
渔业产业合作组织仍不健全,产业与科技脱节,水产科研没有用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渔业生产力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逐渐重视渔业产业化发展,先后提出加强渔业渔政管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渔业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以促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4-6]。
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海洋渔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使海洋渔业实现了进步与发展,目前,我国的海洋捕捞产量已位于世界首位。
作为海洋产品核心生产国,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度捕捞致使鱼类资源面临枯竭等。
本文基于此类现象简单分析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并提出改善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渔业;管理现状;生态化管理引言: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为使海洋鱼类资源免遭破坏,基于生态化管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海洋渔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科学管理方式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展开讨论的原因所在。
1.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1.1捕捞强度过大资源临近枯竭近海区域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日趋衰竭。
捕捞增产刺激了狩猎型的海洋渔业产业发展,使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流程失去秩序,资源生产率降低、品种退化。
比如渤海湾在六七十年代虾产量最高达四万吨,但过度捕捞导致其产量日趋下降,已濒临枯竭。
1.2生态污染严重海洋生态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让渤海、黄海等近海渔区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
其中海湾、河口等地区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
举例说明某沿岸设有70多处排污口,每年约排放3亿吨污水与10万吨污染物,污染指数严重超标,海洋渔业濒临绝迹。
不合理筑坝、砍伐、围垦破坏了大量沿海区域的生态系统,导致海水倒灌[1]。
1.3管理手段与制度落后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管理由于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难以进行统一协调,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还影响了渔业生产。
《渔业法》并未得到及时完善和改进,加上许多管理部门在进行执法时经常因为权利限制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比如,针对违规捕捞渔船罚款之后还可以正常捕捞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
且陆上检查地点主要为冷库,忽视了码头、和水产市场等地点,执法工作不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
1.改善海洋渔业管理现状的策略2.1建立健全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已采取各类手段用于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工作。
中国渔业方面政策
中国渔业方面政策中国渔业方面政策导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洋资源的国家,渔业一直是中国传统产业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渔业方面的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渔业方面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对这些政策的观点和理解。
一、中国渔业保护政策1. 渔业资源管理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渔业许可制度、禁渔期等措施来管理渔业资源。
渔业许可制度要求渔民在进行捕捞前办理相应的许可,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禁渔期的设立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促进渔业资源的再生和繁衍。
2. 渔业技术升级为了提高渔业生产效益,中国政府鼓励渔民采用先进的渔业技术。
政府为渔业技术研发提供支持,并加强对渔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通过技术升级,渔民可以提高渔获量,减少损失,并减轻对渔业资源的压力。
二、中国渔业发展政策1. 渔业产业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渔业的产业化发展,鼓励渔民组织成渔业合作社或渔民专业合作社,提高渔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产业化发展可以提高渔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可以推动渔业现代化的进程。
2. 渔港建设为了满足渔业发展的需求,中国政府加大了渔港建设的力度。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建设现代化的渔港设施,改善渔业生产和加工的基础设施条件。
渔港建设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促进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三、中国渔业环保政策1. 防治渔业污染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治渔业污染。
政府对渔业捕捞船只进行污染排放监管,鼓励使用环保设备和技术。
政府还积极推动渔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海洋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珍稀的海洋生物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中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海洋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有助于保护渔业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再生。
政府鼓励渔民积极参与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好海洋的未来。
总结与回顾中国渔业方面的政策涵盖了渔业资源保护、渔业发展和渔业环保等多个方面。
浅谈新形势下渔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浅谈新形势下渔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杨帆【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推进,使得渔业成为政府的重点发展目标.渔业开发广泛存在于沿海地区及江河流域,且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由于过度捕捞、围湖养殖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由于渔业养殖大多存在于海洋及江河流域,范围较大,给渔业执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渔业执法部门要能够通过立足当前渔业形势,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渔业执法水平,更新执法装备设备;加强渔业执法监督,普及法律法规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做好新形势下的渔业执法工作.【期刊名称】《江西水产科技》【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渔业管理;渔政执法;体系建设【作者】杨帆【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锦州渔港监督处,辽宁锦州 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D63渔业行政执法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政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渔业开发出现了新的形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渔业行政执法工作成为渔业行政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平衡渔业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新形势下渔业执法的主旋律。
由于渔业执法队伍人员参差不齐,行政管理体制又长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导致渔业行政执法存在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执法和管理经验,谈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渔业执法工作。
1 立足当前渔业形势,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坚决贯彻落实《渔业法》确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突出和强化统一行政执法职能。
扭转现行状况下,渔政、渔监、船检多头执法,监督与管理职能分割,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
立足当前渔业整体形势,灵活把握《渔业法》的相关规定,在渔业管理体制中加入垂直管理模式,提高渔业行政执法的效率,更好地服务渔民,保护渔业资源,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现有渔政、渔港监督、船检队伍、水产种苗、水产品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组建一支处罚主体统一的渔业执法队伍,落实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
渔业管理政策和法规的分析
渔业管理政策和法规的分析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海洋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渔业管理政策和法规。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和法规进行分析。
一、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1.渔业资源准入和退出机制为了严格控制渔业资源的利用,我国制定了渔业资源准入和退出机制。
根据这一机制,渔民需要获得渔捞许可证才能从事渔业活动,同时,在渔业资源减少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政府可以实施渔业禁渔政策,暂停或限制渔民的渔捞活动。
2.渔业保护区划设我国设立了一系列渔业保护区,旨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重要的渔业资源。
这些保护区不仅限制渔捞活动,还加强管理和监督,促进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3.渔网使用管理为了减少渔具对渔业资源的损害,我国规定了渔网的使用管理办法。
渔民必须按照规定的网目使用渔网,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二、渔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政策和法规1.渔业生产规划和管理我国制定了渔业生产规划和管理政策,以合理调控渔业生产和渔业结构。
政府通过制定渔业生产总量控制和渔船建设规划等措施,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2.渔业生产成本补贴政策为了激励渔民投入渔业生产,我国实施了渔业生产成本补贴政策。
这一政策对渔船建设、船舶燃料、航行维护等方面给予补贴,减轻渔民的经营负担。
3.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为了保护渔业生产的环境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包括渔具安全标准、鱼苗质量监督、有害物质排放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以保障渔业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渔业管理执法政策和法规1.渔业执法机构设立我国建立了渔业执法机构,负责对渔业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些执法机构通过巡航、检查、执法行动等措施,确保渔业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渔业违法行为处罚制度为了严肃渔业秩序,我国制定了渔业违法行为处罚制度。
对于违反渔业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渔捞许可证等措施。
渔政的职责
渔政的职责渔政工作是指对海洋、内陆水域和渔业生产进行管理、监管和服务的工作。
作为国家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之一,渔政部门承担着维护渔业资源、保护渔民利益、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职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渔政的职责。
一、渔业资源管理渔业资源是指海洋、内陆水域中的各种鱼类、贝类、虾蟹等水生动物资源,是渔民的生产资料和经济来源。
渔业资源的管理包括资源调查、资源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其中,资源调查是指对渔业资源种类、数量和分布等进行科学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方案;资源保护是指对渔业资源进行保护和恢复,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是指合理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渔政部门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加强资源调查、加强监管、加强法制建设等措施,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渔业生产管理渔业生产是指针对渔业资源进行的捕捞、养殖和加工等生产活动。
渔业生产管理包括渔业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渔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渔业生产的监管等方面。
其中,渔业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指制定渔业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渔业生产行为;渔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是指加强渔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渔业生产的监管是指对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监管,保障渔业生产秩序和渔民的合法权益。
渔政部门在渔业生产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监管等措施,促进渔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渔民权益保护渔民是渔业生产的主体,他们是渔业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保护者。
渔民权益保护是指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渔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渔民权益保护包括渔民的经济权益、生活权益和社会权益等方面。
其中,渔民的经济权益是指保护渔民的收入和利益,防止非法捕捞和非法收费等行为;渔民的生活权益是指保障渔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渔民的生活水平;社会权益是指渔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保障渔民的社会保障和权益。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渔政管理的必要性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渔政管理的必要性作者:杨洪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6期我国渔业资源众多,但是近些年的过度开发,导致渔业资源面临巨大危机。
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新形势下对渔政管理的认知高度入手,就当前我国渔政管理现状展开了深入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此外,重点就新形势下加强渔政管理的必要性展开了分析,以期促进我国渔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质量兴渔、效益促渔,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进渔业绿色、安全、融合、开放、规范发展,推进水域生态修复,推进渔港渔村振兴,推动形成产业优化、产品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渔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渔业强国。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新形势下的渔政管理,基于此,新形势下加强渔政管理意义重大。
2 新形势下渔政管理现状分析纵观我国渔政管理的里程,目前已走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
截止到目前我国渔政管理已形成各级渔政管理机构约2000余个,相关管理人员达到约6万余人,各类执法渔船上万艘,且设备先进,为渔政管理提供了有利保障。
但是渔政管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关于渔业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滞后,导致治渔力度不足,如广东茂名曾出现多起违反渔业管理法的案件,且屡禁不止,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多以罚款为主,且额度偏低,对于涉案的渔具等不加以没收等,这导致当地渔民对违规操作没有忌讳。
此外,也存在渔政管理方式方法滞后的问题,如当前各级渔政管理机构监管的范恩更多是锁定在港内作业的渔业及渔船的证件、各类器具以及相关人员的资格审查等方面,而对于市场上更新的船只,以及从事贩运与销售等方面涉及较少。
加之,由于执法人员的有限,面对海上各类渔船的检查,难度极大,且自身消耗也很大,这导致渔业管理机构出现只抓表面不深究管理深度,严重影响了执法力度。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由于种种原因,如渔业资源的有限性、捕捞力量的加大、渔业环境的恶化等,我国海洋渔业的管理体制亟需建设和完善。
本文将初步分析当前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海洋渔业的管理主要由农业部和海洋局负责,存在职责分散、权责不清的情况。
二是监管手段不够科学。
现有的海洋渔业监管主要以日常巡查和处罚为主,与渔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机制。
三是监督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海洋渔业监管主要以政府监管为主,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等力量较弱,难以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监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渔业管理部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统一规划、管理和监管海洋渔业。
加强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集中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
二是创新监管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和精确度。
加强与渔民的沟通和联动机制,引导渔民自觉遵守渔业管理规定,减少违规行为。
三是健全监督体系。
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海洋渔业的监督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共同监督的合力。
加强社会组织和企业的自律,推动渔业管理的全面化和多元化。
还应注重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渔业管理人才,加强对渔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持,提高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能力,为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我们还应加强对海洋渔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公众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意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鼓励和支持渔民参与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需要在完善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手段、健全监督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
这既是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的需要。
渔业发展分工职责
渔业发展的分工职责主要包括:
1. 政策制定与执行:政府相关部门如渔业局、农业农村部等负责渔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渔业资源保护:负责对海洋和淡水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包括实施渔业资源养护措施,防止过度捕捞,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3. 技术研发和推广:负责渔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包括新的养殖技术、捕捞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等。
4. 生产与经营:渔民或渔业企业负责实际的渔业生产,包括捕捞、养殖、加工等。
5. 市场营销:负责水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6. 监督管理:各级政府需要对渔业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7. 科研教育: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负责渔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为渔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8. 环境保护:负责监测和评估渔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9. 灾害防治:负责预防和应对渔业相关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如台风、海啸、赤潮等。
政府海洋渔业部门的工作报告
政府海洋渔业部门的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代表政府海洋渔业部门向大家汇报本部门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
一、工作概况过去一年,政府海洋渔业部门紧密围绕海洋渔业发展,积极履行职责,努力推动我国海洋渔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坚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不断加强海洋资源保护、渔业监管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海洋资源保护海洋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此,我们加大了对渔业捕捞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规捕捞以及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
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我们不断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三、渔业发展渔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渔业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海洋渔业部门积极推动渔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养殖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海洋养殖效益。
同时,我们加强渔港建设和设施改善,提高渔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能力,推动渔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四、渔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海洋渔业部门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工作。
我们加强与科研院所、大学、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针对渔业生产中的难题,开展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通过引进和培育创新型渔业企业,推动渔业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渔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五、国际合作交流海洋渔业是全球性的产业,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提升我国渔业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海洋渔业部门积极参与国际渔业协会、组织和论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
我们加强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渔业合作,共享资源、经验和技术,促进我国渔业的国际化进程。
六、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政府海洋渔业部门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不断加强海洋资源保护、渔业监管和技术创新,推动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打造海洋渔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渔业政策与管理措施
渔业政策与管理措施渔业作为重要的资源产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渔业政策和管理措施,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渔业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渔业政策与管理措施,并分析其对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影响。
一、限制捕捞为了避免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衰竭,许多国家采取限制捕捞的政策。
这些政策可能包括设立捕捞配额、禁止捕捞特定物种、限制捕鱼季节和捕捞区域等。
限制捕捞有助于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种群过度消耗。
然而,限制捕捞也会对渔民的经济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平衡各方利益。
二、建立保护区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或恢复渔业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在保护区内,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以便渔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
保护区的划定需要科学依据和相关研究支持,确保其在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不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保护区管理需要有监督和执法力量,并与渔民共同合作,确保保护区政策的有效执行。
三、推行渔业准入制度渔业准入制度旨在控制渔业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准入制度,政府可以对参与渔业活动的个体或团体进行核准,确保其具备必要的资格和技术能力。
准入制度可以有助于提高渔业经营者的素质,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避免无资质和无经验者进入渔业领域从事破坏性的捕捞活动。
四、加强监管和执法渔业管理要求政府加强对渔业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需要建立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渔业资源的状况,掌握捕捞活动的信息和趋势。
同时,加强执法力量,确保渔业法规的有效实施和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监管和执法需要与渔民进行密切合作,加强交流和沟通,形成管理上下游的良好合作机制。
总结起来,渔业政策与管理措施在保护渔业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限制捕捞、建立保护区、推行渔业准入制度和加强监管和执法是常见的管理手段。
然而,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渔民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才能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渔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渔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渔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鲜和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为了实现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必要进行相关调研,以了解当前渔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由于渔民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鱼类种群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下降。
同时,渔船的排污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渔业资源管理。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控和保护,建立健全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对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推动渔业的技术创新。
加大对渔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鼓励渔民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渔业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
三、加强对渔船的排污治理。
制定严格的渔船排污标准,加强对渔船排污的监管和管理,对违法排污情况进行严厉惩处,促使渔船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推广渔业生态养殖和渔业休渔制度。
加强对渔业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渔业生态养殖的发展,减少对自然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
同时,实行渔业休渔制度,保护渔业资源,恢复损失的渔业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渔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指渔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渔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渔业生态养殖的发展,推行渔业休渔制度,切实解决渔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总之,渔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实现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渔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实行渔业生态养殖和渔业休渔制度,加强对渔船排污的治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当前渔政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措施2500字
分析当前渔政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措施2500字(长海县渔政管理所)随着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我国更加注意生态环保的发展,海洋渔业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海洋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要对海洋渔政管理提高重视程度。
面对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给予避免,才能够促进我国海洋渔政管理更加有条不紊的推进,促进我国海洋与渔海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于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海洋渔业渔政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给我国渔业的发展与管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
渔政管理更加注重我国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野生物的保护,因此,面对当下渔政管理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传统的渔政管理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海洋渔政的管理水平,切实维护我国的水生态和野生植物的保护。
一、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资源面临枯竭,给管理和保护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由于之前的过度捕捞,导致当下我国的海洋资源不断的衰退,这样造成了我国海洋业的发展更加的缓慢,导致了渔民的收入不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渔民们就会在禁渔期或者是禁渔区域进行违法捕捞,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外就是渔民们开始使用非法的或者是禁用的渔具,造成资源的过度采伐,影响到我国资源的保护和野生水生动物的保护。
其次,在海洋渔政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执法不严、交叉执法等现象,造成了管理的混乱。
当下我国在对海洋渔政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在联合执法方面意识比较淡薄,这样就导致了执法混乱的现象。
再次,渔船的管理困难。
虽然当下国际上社会以和平为主,但是部分的分裂分子依然存在,导致海域出现纠纷,导致政治问题的出现。
所以说在海洋渔政管理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所以,在执法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体制改革
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体制改革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维护良好的渔业秩序,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体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执法监管的不足和制度机制的不完善,渔业资源遭受了严重的过度捕捞和污染等问题,破坏了渔业生态环境。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体制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体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首先,执法力量不足。
由于渔船数量众多、渔区分布广泛,渔业管理难度大,导致执法力量无法全面覆盖。
其次,执法责任不明确。
各级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执法职责不明确,导致相互推诿和执法盲区的出现。
再次,执法手段有限。
传统的渔业渔政执法主要依靠人力巡查和船舶执法,但面对庞大的渔业船队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这种执法手段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最后,制度体系不完善。
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的制度体系亟待完善,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方面。
二、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体制改革的意义和目标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体制改革对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严格的执法与监管体制,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环境的监测、违规行为的惩处,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体制改革的措施1.加强执法力量。
增加执法人员数量,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执法培训机制,加强执法力量的组织、协调和配备。
2.明确执法责任。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部门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执法指导和监督机制,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3.创新执法手段。
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推动渔区卫星监测系统建设,提高渔船追踪和数据分析能力,加大对非法捕捞、渔业污染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4.完善制度体系。
加大法律法规的立法力度,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渔业渔政执法与监管的协调配套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渔业执法调研报告
渔业执法调研报告
根据对渔业执法的调研,以下是相关研究结果和结论:
1.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
1.1 渔业资源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渔业资源面临严重的过度捕捞和非法捕鱼的威胁,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也对渔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渔业资源保护政策评估
现行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需要加强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协调性,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渔业执法力量建设
2.1 渔业执法人员数量和素质评估
调查发现,目前渔业执法人员的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
需要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并加强对其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2.2 渔业执法装备评估
部分渔业执法机构的装备水平较低,无法有效开展执法工作。
应加大投入,提供先进的执法装备,以提高渔业执法的效果和效率。
3. 渔业执法方式和手段创新
3.1 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渔业执法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卫星
遥感、无人机等,提高执法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3.2 多部门合作机制的建立
渔业执法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建立起跨部门合作的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以提高渔业执法的一体化和规范化管理。
综上所述,渔业执法的有效性和效率需要从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执法力量建设以及执法方式与手段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改进和提升。
通过加强政策调整、人员培训和装备更新等措施,可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职能研究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食品商务网作为行业性行政管理,政府渔业管理职能的界定必须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基本要求。
同时,政府渔业管理职能必须顺应新时期渔业经济发展形势的内在需要,还要符合渔业生产和渔业管理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内部规律。
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渔业取得重大发展,渔业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渔业经济体制和内外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1)市场机制在渔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加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渔业经济体制市场化得到加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渔业经营体制发生重大转变,渔业经营自主化和渔业经济形式私有化程度大大提高。
市场机制在渔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计划机制的作用明显削弱,市场机制成为调整渔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
(2)水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渔业产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01.65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39.02公斤。
在水产品产量与水产品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的同时,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渔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渔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变为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质量和效益成为今后渔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3)渔业和渔业管理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远洋渔业的不断发展和水产品国际贸易量和贸易额的不断增加,我国渔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捕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对世界渔业资源和国际市场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依赖性日益增强。
同时,国际渔业(包括水产品贸易)管理对我国渔业的影响逐步增强,我国周边海域的渔业管理国际化、复杂化趋向明显,国际化管理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渔业的生产方式、内外贸易和内部管理。
(4)渔业发展长期存在的部分主要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渔业发展长期存在的部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主要包括:过大的捕捞能力和有限的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养护和恢复渔业资源缺乏治本之策;渔业捕捞违法生产和违规作业仍较多存在,破坏性极大的渔具仍在使用;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渔业安全事故仍在大量发生;外部不利因素对渔业的影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涉水建设和施工作业增多,对渔业的影响加大;水域污染特别是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危害日趋严重,渔民水域滩涂使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不断发生。
渔业管理的特点渔业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
政府渔业管理必须符合渔业发展的需要。
为此渔业管理活动具有不同于一般经济管理的特点:首先,在管理目标上,渔业管理特别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渔业是资源约束型的传统产业,高度依赖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
渔业发展必须与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渔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低投入高产出外,更强调以较低的资源和环境消耗,获得较高质量的产出。
同时,渔业从业者中大量传统专业渔民的经济生活依赖渔业生产,渔业管理要顾及渔业从业者特别是传统专业渔民的生计保障,确保渔业社区的社会安定与发展;由于水产品对保障食物供给和安全有重要作用,渔业管理还要保障水产品的供给和质量安全。
因此,渔业管理在管理目标上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确保三者之间协调统一。
其次,在管理内容上,渔业管理的对象广泛、关系复杂。
渔业管理对象涉及渔业资源、水域生态环境、渔业生产技术、渔船和渔港、渔民和渔业社区、水产品质量等诸多要素。
水域的多功能性要求渔业管理不仅需要协调复杂渔业内部关系,还要协调与渔业水域相关的其他产业和管理部门的关系;渔业水域广阔而相互连通,要求渔业管理要正确处理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国家在渔业管理上的国际关系。
此外,渔业生产特别是水上捕捞生产作业具有高危险性,渔业管理必须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再其次,在管理方法上,渔业管理必须遵循渔业发展的自然规律,特别是渔业生产与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自然规律。
为此,渔业管理特别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结合为支撑的科学管理方法和长效管理机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渔业资源的流动性和共有性以及渔业水域的广阔而相互连通的特点,要求渔业管理措施在大范围内必须协调一致,否则将导致管理效果下降。
最后,渔业管理的效果往往难以在短期内体现。
正是由于渔业管理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上述特点,渔业管理的综合效果往往很难在短期内得到体现,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现,一般需要很长的周期,管理效果的利弊也难以在短期内显现。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应具备的主要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和渔业发展新形势下,根据渔业管理的特点和内部规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应具备的主要职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渔业法制建设,渔业宏观调控,渔业公共服务,渔业监督管理。
(1)渔业法制建设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真正发挥作用和进行调节的是法律体系,政府职能的取向应是“法治”。
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我国渔业法律制度还有待健全和完善,渔业法律制度建设仍是政府渔业管理的重要职能。
鉴于国家立法和行政职能分离,政府渔业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基本渔业法律制定渔业行政法规、规章等行政立法,根据渔业管理条件的变化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法建议,以及在法律框架下建立和优化渔业管理制度。
(2)渔业宏观调控渔业发展要实现渔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必须依靠政府对渔业的宏观调控。
政府渔业宏观调控在内容上主要是渔业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调整,特别是在渔业发展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情况下,经济结构宏观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渔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政府还需要协调渔业内部的资源和收入分配以及渔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关系,特别是要保护传统专业渔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渔区社会稳定和发展。
(3)渔业公共服务在当前我国渔业发展形势下,渔业发展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尤为迫切。
首先,作为渔业基本物质基础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具有共有性,其供给必须也只能依靠政府予以保障。
特别是当前我国渔业资源普遍被过度开发利用,渔业水域环境恶化趋势严重,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修复等行为的直接受益者尽管是渔民,在方法、途径上也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必须由政府主导。
其次,渔民权益保护、渔业安全生产保障、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渔业信息和渔业科技服务等方面都需要以政府为主导。
此外,从维护国家渔业权益和渔民权益的双重目的出发,在协调有关渔业的国际关系方面,政府应承担责无旁贷的服务责任。
(4)渔业监督管理政府的监督管理是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渔业监督管理的内容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渔业基本物质基础方面,通过监督管理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二是在渔业产出方面,通过监督管理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在渔业生产过程方面,通过监督管理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这三个方面都直接体现对渔业内部和外部公共利益的维护。
因此,在手段上,更强调依法监督管理;在方法上,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面对渔民个体的直接监督管理容易导致监管成本趋高、监管效果趋低,政府重要任务更在于培育社会中介机构和渔民自律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和行业自我约束的力量。
我国渔业已进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现代渔业的关键时期。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渔业,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今后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当前我国宏观政策总体上为渔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在渔业内外部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渔业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严格执法为保障,促进渔业经济、生态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渔业行政管理方面,政府需要加快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提高效能,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渔业发展的需要。
政府渔业管理职能转变的取向与途径根据前述分析和讨论,我国政府渔业管理职能转变的取向主要是强化渔业法制建设职能、渔业经济宏观调控职能、渔业公共服务职能,重塑渔业监督执法职能,转化渔业微观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
强化渔业法制建设职能强化政府渔业法制建设职能的目标是促进渔业管理“有法可依”,优化渔业管理制度,提高渔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也是推行渔业管理“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改进法制建设机制。
一是要加强渔业法律制度基础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平台建设和机制完善,不断认真研究我国渔业管理的现状、今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关系到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渔民权益、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同时认真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渔业法制建设的前瞻性、计划性和科学性;二是应创新渔业法制建设制度,在法制建设中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听取和平衡各方面利益需求,除政府管理部门外,广泛吸纳有关的科研人员、渔民代表甚至消费者代表参与,建立渔业立法咨询制度、论证制度和听证制度,提高渔业立法的公平性、务实性和执行性;三是要加大渔业立法人才建设,通过外部吸收和内部培养,提高渔业立法人员的素质水平。
其次要拓展渔业法制内容。
一是要加强渔业内部立法与有关渔业的外部法律法规的协调,特别是在有关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水域滩涂使用权管理以及“渔业权”制度建设等方面,通过对内加强和对外协调,强化渔业管理基础制度建设。
二是应加强渔业管理行政立法,通过行政法规、规章建设,把有关《渔业法》规定的部分渔业管理重要内容制度化、具体化,使《渔业法》的基本规定落实为可以具体执行的管理制度,优化和改善渔业管理;三是要依据《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渔业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务院有关推进“依法行政”的规定,加强规范渔业行政执法、追究渔业管理部门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立法,推进渔业管理“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渔业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强化政府渔业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主要是着力提高把握各种渔业宏观调控和引导手段的作用和规律的能力,借助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和政府调控、渔业行业自律“有形之手”形成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促使渔业结构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及其与政府宏观调节的关系。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在资源配制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并善于利用这种作用引导渔业经济发展;其次要提高渔业生产者对经济刺激的反应能力,以及对新技术、新市场的适应能力,形成自觉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结构的意识和能力。
在此基础上,政府主要是针对市场调节失灵的环节,实施宏观调控和引导,补充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