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 优秀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涉及比例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请问,他们两个人买的水果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小明和小华购买的水果数量,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奥秘。

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他们发现的比例关系。

3.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比例关系,并讨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比例的概念。

4. 讲解与示范:我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同时,利用教学卡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两个比例,让学生求解缺失的数值;或者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书写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典型的例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或者设计一些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作业题目:1. 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比例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对比例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比例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难点: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片、实例资料、练习题、黑板。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一幅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是多少?让学生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例的组成。

如: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比例的性质。

如:如何求比例尺,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 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教学难点1、列函数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作业检查与讲评二、复习导入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知道当(1) 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 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

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从这个关系中发现: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2.自变量的取值是x>0.三、新课讲解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说明 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 k是常数,k≠0).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实践应用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例2 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例3 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1),z与x成正比例;(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例4 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 的值.分析因为y与 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例5 已知y=y1+y2, 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小结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练习2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3.已知y=y1+y2, 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2)当x=时,求y的值.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x=3cm时,求y的值.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二、探究归纳1.画出函数的图象.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三、实践应用例1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解由题意,得解得.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例4 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1)求m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画出函数的图象.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五、课堂练习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1)y和x的函数关系式;(2)当时,y的值;(3)当x取何值时,?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1)m和n的值;(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四、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卷一份六、课后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46页《正比例的意义》图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知道正比例的图像和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并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经历数据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和推理思想,感受正比例关系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师:这张统计表怎么填完整?师:你是怎么思考的?生:总价÷数量=单价(一定)图片师:表2谁会?生:因为体积不变,10×30=300,20×15=300,所以300÷15=20,300÷30=10…师:真好。

那么你刚才说的体积不变是怎么求的?生:底面积×高=体积(一定)图片师:这张表格呢?为什么填不出来?生:因为车价和车险的变化没有规律,没有不变的量。

师:请观察这3张表格,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把这两种量称为两种相关联的量。

[设计意图:通过数量与总价、底面积与高和小轿车的价格与保险费这三组感性材料,让学生认识变量与不变量。

并从一般出发引导学生抽象出概念的基本特征,如果一种量变化会引起另一种量变化,那么这两个变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学习新知1.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师:谁来说说看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生: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师:谁能结合表格1来说说看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生: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数量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所以数量和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师:表格2呢?生:因为底面积变化会引起高变化,所以底面积和高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课前思考比例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自主进行意义构建。

再运用科学情境进行变式练习,丰富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从而内化比例的意义。

教学实践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初次见面为了让大家对陈老师的印象更深刻点,陈老师带来了自己的一张照片(课件出示照片),这张照片好看吗,陈老师打算把这张照片放在房间的各个地方,这些就是打算放上去的照片。

(课件连续出示3张照片)图片二、课堂探究同学们为什么笑了?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3号图与原图不像,1号、2号与原图像。

1号照片放大了,2号照片缩小了,3号照片变扁了。

1号、2号照片按比例变化了。

1号、2号照片虽然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是还是像的。

为什么有些照片像,有些照片不像,“像”与“不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长和宽)。

照片的“像”与“不像”原来与照片的长和宽有关,那么长和宽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隐去照片内容,显示长方形)图片1.我们来看看原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6和4)1、2、3号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1号图的长是(),宽是()。

2号图的长是(),宽是()。

3号图的长是(),宽是()。

2.为什么1号2号图形与原图像,3号图不像,你能用算一算的方法来说明理由吗? 同桌合作算一算、说一说。

课件出示学习单:图片3.交流:⑴材料① 6÷4=1.5 12÷8=1.5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算法,你是怎么想的?他发现原图、1号图的长是宽的1.5倍。

材料② 6:4=6/4=3/2 12:8=12/8=3/2你是怎么想的?他发现原图与1号图的长与宽的比值都是3/2材料①②同屏对比:我们发现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就是长与宽之间的比。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图)问:这些都是长与宽的比,有没有同学写的是宽与长的比,谁来说说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

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板书:直角等于90度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生回答后,板书:锐角小于90度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生回答后,板书:钝角大于90度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3.读一读,平角、周角。

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1.学习平角你们想当魔术师吗?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

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

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

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

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

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数学教案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比和比例教案,希望你会喜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待你们来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大家有没有信心?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3 4.5:2.7 10:680:4 4:6 10:1/2提问:你是怎样分类的?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两个比相等 4.5:2.7=10:6 12:16=3/5:4/5 80:4 =10: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

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4.5/2.7= 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导学案: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第4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
和比值?
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类
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3 4.5:2.7 10:6
80:4 4:6 10:
2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 = 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 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4.比较:
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三、课堂达标
1.
2.
3.判断:
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
③8:2 和1:4能组成比例。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图片教学内容:教材P48-49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和平的意愿。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自学提纲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阅读信息: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3、人的身体很有趣,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男人肩宽与头长的比大约是2:1。

(指名学生朗读)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119.2:100,1:1,7:1,4:1,2:1,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等)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探究新知,认识“比”。

1、(出示课本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师: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

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用除法比较时板书)(1)长是宽的几倍?15÷10(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长和宽进行了比较。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及其意义。

2.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应用比例进行计算。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例。

2.学生每人准备一台计算器。

3.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比例,比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几个生活场景引出本节课内容。

2. 讲解比例的定义讲解比例的定义,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3. 比例的意义1.提出问题:为什么比例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比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地图的比例尺等。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感受比例的实际意义。

4.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答。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讨论解题步骤,并展示解题思路。

5. 拓展1.提出一个拓展问题:如果一张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地图上1厘米和实际地面上多远?2.让学生尝试通过计算来得出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强大作用。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比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运用。

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比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朇能夠帮到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及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及意义;2.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预习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入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展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比例关系。

第二步:学习比例的意义1.介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特点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给出几个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其中的比例关系。

第三步:实际问题解决1.带领学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食谱调配等。

2.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第四步: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2.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案,分析常见错误。

五、课堂总结1.针对比例的概念、意义及应用进行总结;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加强对比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知识;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认真对待作业。

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2.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为下节课的调整作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4.1.1 比例的意义》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有关单位 “1” 的数学内涵,进而揭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课前谈话:同学们猜一猜,在课堂上,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用心听讲的学生;踊跃发言,并且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会不会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孩子是什么?错误中成长的天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啊。

星期天,亮亮妈妈去逛商场了,商场里的沙发坐垫正在打折,亮亮妈妈想买一套。

但是,她遇到麻烦了,她不知道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呀。

亮亮妈妈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亮亮,量一量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好吗?遗憾的是亮亮找不到的尺子。

亮亮呀可聪明了,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说,妈妈,家里还有一条丝巾,和你戴的丝巾一模一样,我用丝巾量好吗?用丝巾量,这个办法很好啊。

亮亮开始量沙发了:沙发的长正好是两个丝巾的长,沙发的宽么,哦,沙发的宽比丝巾的长度短许多,亮亮把丝巾对折后再量,沙发的宽比对折后的丝巾短一些,亮亮把丝巾折了三次后再量,这时沙发的宽正好是三折后丝巾的长。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二、导学导探,建构分数1、整体感知①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能结合下面的图形说说1/4的含义吗?②请看第5副图,老师有点纳闷,2个面包和1/4是什么关系?③这5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数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呢?师总结:上面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平均分成了4份,都取出了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1/4来表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用比例来描述实际问题。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学生用图形或其他形式表示比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例的定义,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比例的性质,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具体到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准备好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笔、纸、板书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比例相关的知识–准备纸笔进行课堂练习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例。

第二步:讲解比例的定义(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实战练习(2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几个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步: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将比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比例的理解还比较表面,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

下一节课可以增加更多实际问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出示:十二个小方块)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每行个数 1 2 3 4 6 12行数 12 6 4 3 2 1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生:……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三、合作自学探知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A、表中有哪两种量?B、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学生讨论……生反馈:……师:能不能举出三个例子生:10×20=600 20×30=600 30×20=600……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数量?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生: ……[板书出示: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自学例5:(1)出示例5:师: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生: ……师:模仿例4的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自己学习例5(出示三个问题)生: ……3、讨论准备题:(1)请你根据例4的方法,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导学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

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3)比例的应用6课时(4)整理和复习1课时(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6)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判断等方法帮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通过动手绘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1)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4∶1.6=3 260∶40=3 25∶103=32师:这些比中任意两个比,我们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

(板书:比)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什么叫比,谁和谁比……)二、自学探究新知1.探究比的概念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63/4:1/8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看课文的情境图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
(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比例的意义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比例的意义
活动
个体设计
一、学前准备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6)什么是比例?
(7)找比例: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组成比例?
三、练习
1、练习六的1~3题
2、全班交流
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