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体育课标修订稿与实验稿的比较之二体育课标实验稿和修订稿中几个有意思的数字对比体育课标实验稿在内容标准一章中,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五个领域分别提出了162条具体目标要求。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四个方面分别提出96条具体学习内容。
(虽然有些仍然属于目标的范畴,但大部分更接近‘内容’了。
)体育课标实验稿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领域中,对目标要求的描述用了776个字。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对学习内容的描述用了2721个字。
“体能”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35处,在修订稿中出现44处。
说明:此文稿是开封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赵超君老师,为了使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新修订课标的学习,进行深度整理形成。
在此对张超君老师表示感谢!一、《标准》发展变化和修订(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定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从体育课程改革一开始,《标准》就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结果表明,94.9%的学生比过去更关心自己的健康,且大部分学生(85.5%)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普遍得到认可体育新课程一直推行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通过十年的课改实验,体育教学出现了以下变化:(1)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和需要;第二,由强制学生学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学;(3)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调查结果表明,91.9%的体育教师认为师生关系与过去相比“更加融洽”或“比较融洽”。
3.《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首先,《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有94%的教师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很好”或“较好”。
课程标准解读
2.体育《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演进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全国范围内(除 台湾省)结束了帝国主义在我国近百年的统治,我国教育 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 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4)在体育课成绩考核方面。改变过去只强调能力达标, 采用包括学习态度、理论知识笔试、身体素质和运动 能力、运动技能、技巧4部分在内的所谓结构综合考核 办法。
(5)大纲强调体育课要与课外活动结合,体育要与卫生保 健结合,体育教学要与劳动、军事训练相配合,要充 实和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条件。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 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学的目的。在三项基本任务中,首次提出了“终身体育”、“满 足生
活娱乐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性”等,强调 了“培养
学生为祖国而自觉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2)教材选编的原则。思想性原则,增强体质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理
(3)在体育内容方面。大纲沿用运动项目和人体基本活动 能力相结合的分类办法: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教材,基 本上按运动项目分类小,学低年级倾向于按人体基本 活动能力分类。大纲加了教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在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及教学评价方面,以考核学生的 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进步程度为重点,强 调从技术评定向能力评定过渡,废除了原大纲规定的” 结构考核“体系,取消百分制,实行优秀、良好、及
格、 不及格4级分制。
教学大纲的特点
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为例: 优点: (1)它建立了完整的目标体系,包括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年级教学目标、理论知识与身体锻炼目标,发展身体 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各项素质、技术考核标准等加 强了民族传统体育,增加了内容及时数比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程标准修订组从2007年4月开始启动至2010年8月完成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
在此期间,修订组多次组织了由部分或全体成员参加的各种座谈会和规模不等的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了报刊杂志、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网站等各类媒体上的大量有关信息,并召开了10次由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高度负责、字斟句酌地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2008年5月已基本完成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2010年1月部分成员对08修订稿再次作了文字上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修改,2010年8月底全体成员又一次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认真修改,并最终形成此送审稿。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根据对多方面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确定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修订原则如下: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得到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热烈拥护的(见《十年回顾报告》)。
因此,《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修订时必须继续坚持《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等。
当然,由于少数教师对一些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概念,可能在理解上会发生偏差或认识不到位,在修订时需要进一步明晰有关论述,努力帮助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新课程。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由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较大差异,《课程标准》不是过去教学大纲的延续或翻版,而是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
这既完全符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也符合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和城乡差异很大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顺应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并重点强调: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 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 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二)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 第四,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 中,强调“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 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 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3.调整课程设计思路,使之落脚于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 和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及目标 二、新课标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原因分析 三、我省实施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分析 四、从我省新课标实施实际出发,全面落实新课标
(2011版)的思路和对策
附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及目标
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课程标准 设计思路”改成“课程设计思路”。这一部分主要在文字的表述方面做 了一些修订,使课程设计的落脚点放在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 和健康发展方面。 • 首先,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 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设置的课程目标 体系和课程内容,都是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 其次,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的设计思路中,强 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 习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相应阶段的学习水平目标。同时,鼓励学 有余力的学生达成更高学习水平的目标。
2001年和2011年修订的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1、课程名称的变化2001年(实验稿):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实验稿)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2、课程性质的变化2001年(实验稿):是一门以身体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
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2011年版:是以身体练习为与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课程特性(强调):基础性:掌握必要知识、技能、方法养成习惯,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实践性:身体练习,提高实践能力。
健康性:适宜的负荷,提高体能和技能,促进健康。
综合性:育人功能和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和社会适应。
3、课程基本观念的变化2001年(实验稿):1.相同。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
4.关注个性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011年版: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性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4、课程目标的变化2001年(实验稿):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011年版:1.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2.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流能力。
5.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义务教育新课标2011版分析与解读
义务教育新课标2011版【小学体育】分析与解读义务教育新课表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是在教育部统一领导组织下,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上受到广泛认同,获得的成效并得到充分肯定的情况下进行的。
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和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又要考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更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课程标准的深化改革与发展。
一、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统一了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中小学体育课程统一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式给这门课程赋予时代的色彩,符合学科发展观,更有利于实践工作的开展。
第一,它更加充分体现“体育为健康”的思想,也是为了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第二,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应从小抓起,尽早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第三,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课程名称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统一课程名称的,要么从小学到高中都取名为体育课程,要么都取名为健康与体育课程。
第四,听取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包括政府、学术团体、专家、一线体育教师等,大多认为应统一课程名称,取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好。
二、更加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第一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到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均未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界定。
期间有不少高校的学校体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定义或概念进行了论述。
最早的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这套教材把大纲和教材合编为一本,首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
从那以后“增强学生体质”就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
随着社会的负责,发展学生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免费下载】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 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
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
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领域 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 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
课程 锻炼的习惯;
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
目标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 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2.发展体能;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总结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总结屯昌县向阳中心小学李忠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我有了一些收获,总结下面几点: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在关于学校体育这一段中论述的,而且体育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以及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因此,学校体育和课程更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经过十年实施,调查结果表明:94.9%的学生比过去更关心自己的健康,且大部分学生(85.5%)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
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
二、课程名称的调整变化:原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了起来。
同时与高中《标准》分离。
这次的修订稿只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将实验稿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部分的内容予以全部删除。
三、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更加符合实际与时代要求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四、课程理念的变化: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学校体育改革策略
关于学生问题
过度保护背景下的学生
家长的幻想症 家长的心理投射(饮食衣着) 隔代教养
行为影响(锻炼习惯)
没有快乐运动体验的学生
健康行为缺失(知行不一) 什么都不喜欢、什么都不想干 四肢简单、头脑发达的大头娃娃 不男不女、又笨又拙的肥胖仔仔 人格特质 学业负担
内容标准
国家-省市-地县-学校-班级-个体
评价问题
学生学习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 课程建设评价
定性与定量 形成性与终结性 相对性与绝对性 学生自评与互评 教师评价 其他人评价
课程定位(泛)
目标体系(繁)
内容选择(虚) 评价体系(空)
操作手段(少)
其他问题:
没有处理好规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背摔.jpg
课4:搬轮胎
1、每次只能移动一个; 2、移动时叠放的顺序 (上下关系)必须是蓝在 绿的上面、蓝在黑的上面, 或者绿在黑的上面。
课5:篮球
目标:1、掌握篮球技能; 2、学会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内容:1、复习篮球三步上篮技术; 2、半场篮球比赛。
课6 绑腿跑
一、十年课改的反思(为什么要修订)
玩一下午 玩电脑 玩累了 玩电脑 休息 休息
练琴 足球 玩
练琴 足球 玩
关于教师问题
不被关注的体育教师权益(外部的) 体育教师配置问题 工作量问题 劳动保护问题 教师自身的问题 不被重视 边缘化 职业倦怠
关于教师问题
体育教师的职业危机(自身的)
危机一:体育教师运动技能水平低下 危机二: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贫乏 危机三: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令人担忧 危机四:体育教师团队融入困难 危机五:体育教师对学校集体的贡献度降低
体育与健康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下划线为新增部分,【斜体】为删减部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做了哪些最主要的发展变化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做了哪些最主要的发展变化和修订?答:在研读了“2011版课标”和“修订稿”之后我觉得两个版本的“课标”主要发生了六大变化:变化一:《标准》名称的改变旧版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稿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
“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是三维健康观的主体,这个主体和体育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
变化二:前言部分删减与清晰1、序言部分的变化:增加了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问题的描述,强调了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2、课程性质部分的变化:《标准》去掉对“课程价值”描述,增加对课程性质的说明。
《标准》(修订稿)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性,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消除一线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3、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变化:首先,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其次,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建议: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
康问题的责任感。
(5)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7年级以上的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6)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体育课标修订稿与实验稿的比较之二
体育课标实验稿和修订稿中几个有意思的数字对比体育课标实验稿在内容标准一章中,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五个领域分别提出了162条具体目标要求。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四个方面分别提出96条具体学习内容。
(虽然有些仍然属于目标的范畴,但大部分更接近‘内容’了。
)体育课标实验稿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领域中,对目标要求的描述用了776个字。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对学习内容的描述用了2721个字。
“体能”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35处,在修订稿中出现44处。
说明:此文稿是开封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赵超君老师,为了使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新修订课标的学习,进行深度整理形成。
在此对张超君老师表示感谢!。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
■ 对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的目标,修订稿先是用一段文字描述每个方面是什么,其次是描述重点采 用什么方法达成这个方面的目标,并突出了小学与初中阶段学生应重点学 习和发展的目标,然后设置每个方面的目标。 ■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为了防止体育课堂教学中将各个学习方面目标割裂开 来进行教学的现象,《课标2011版》在“课程目标”这一部分的最后,特 别加上一段描述来强调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主要 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实现的。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注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的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所侧重。
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
■ 2003年3月,教育部开始对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 模调查研究,征集修改意见,涉及到38个国家首批实验区,覆盖全国29 个省(市、区)。《标准》组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 一稿。 ■ 2004年,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组织各学科的《标准》组 对《标准》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二稿。 ■ 2005年,《标准》组继续利用多种新课程培训和研讨机会,向一线体育 教师征询对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进行了 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报刊杂志上有关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标 准》进行修订,形成《标准》的第三稿。
二、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主要修订内容 及变化
(一)《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体育课标实验稿和修订稿中几个有意思的数字对比体育课标实验稿在内容标准一章中,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五个领域分别提出了162条具体目标要求。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四个方面分别提出96条具体学习内容。
(虽然有些仍然属于目标的范畴,但大部分更接近‘内容’了。
)
体育课标实验稿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领域中,对目标要求的描述用了776个字。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对学习内容的描述用
了2721个字。
“体能” 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35处,在修订稿中出现44处。
说明:此文稿是开封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赵超君老师,为了使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新修订
课标的学习,进行深度整理形成。
在此对张超君老师表示感谢!。
2011年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
1052023年5月刊(总第 121 期)学校体育2011年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殷 丹(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广东 广州 511457)摘 要:2022年4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这是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后的向下延续。
至此,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完成新一轮课标的修订,也意味着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了系统性的课程指导。
本文通过对2011年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读,从课程结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系统梳理和呈现课标的变化脉络,探寻和归纳两个不同版本《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异同,了解课程理念的教育意蕴,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把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要求,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关键词: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对比分析一直以来,体育课程的发展、体育教学的方向都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引和导向的。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几经修改变动,其每一次颁布都与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也承载着国家对教育新的期望和要求。
从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的5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再到目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在此发展过程中,体育教育思想观的演变过程,是由关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人格塑造—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而形成的学生体育主观价值提升的过程。
体育新老课标的对比
体育新老课标的对比一、体育新课标与体育教学大纲比较1.教学目标的比较(1)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体育健康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好准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突破:课程标准确立了课程目标层次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从而使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了以往习惯用的客话和套话。
2.教学内容的比较(1)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定:必修:基本运动、游戏、基本知识、田径、体操、武术;限选: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任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必修:内容的提高与拓宽,可由学校置换其他内容。
(2)体育新课标教学内容: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只是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既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
(3)突破:新课标突破了以往大纲的规定性,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有助于挖掘课程资源。
3.教学评价的比较(1)体育教学大纲: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项目为主;强调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和文化素养;强调掌握运动技术水平;重视考勤、必修、限选内容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重结果评价。
(2)体育新课标评价:强调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等同评价;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强调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既重视终结性评价,又重过程评价和进步幅度评价;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教师评价的结合。
(3)突破:课程标准突破了评价内容的规定性,改变了以运动技术、身体机能为重点的评价,强调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评价;突破了以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的"盖棺式"评价方法。
最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修订介绍耿培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社长,教授)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 10 年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与不足(一)体育课程性质得到正确的理解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
为什么说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性质呢?因为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
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历史证明,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制订的标准或者大纲(2000 年改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这个问题上,虽然表述上有所不同,有一定的侧重点,但是有几个方面是没有变化的,而这几个不变的基本点却说明了课程的性质。
第一个基本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第二个基本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要进行身体的练习;第三个基本点是必须学习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第四个基本点就是在体育课程教学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不同时代发展的特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它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变化。
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在各个不同的时期,这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几个不变的基本点。
它反映了课程的一些基本性质。
因此这次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增加了“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这样一句话。
“身体练习为手段,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发展体能和增进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体现了课程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二)广大体育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新变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方面发生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报告屈中乾《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
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3、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
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小学体育新旧课标对比
一、课程名称的变化★为了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应从小抓起,尽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变得尤为必要。
在运动参与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实质性地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正确理解和界定体育与健康课质的性质,是把握课程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
★教学中要明确“三个为主”,即主要手段、主要学习内容和主要目标。
★课程的特性说明了与其它学科的实质性区别。
三、课程基本观念的变化★在第二个理论中,实验稿期望通过12年基础教育,形成终身的意识和习惯;正式稿对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意识和习惯”的提出更注重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及课程对学生的现实要求。
★激发运动兴趣存在误解——①放羊式教学。
②学生喜欢什么上什么!★第三理念中,强调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而是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要求,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教学。
★更加重视地区性差异。
★教学不能“一刀切”,更符合个体差异。
★要确保绝大多数同学平等受益。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所要到达的预期学习结果,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决定教学的方向和过程,是设计教学活动、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采用组织形式、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课程标准学习方面的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课程分为四个学习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一、课程目标对照表★改变了空洞泛化无从操作的课程目标,变成更具实际意义,更贴近教学实际的目标。
★形成了在健康第一指导下,学知识、会技术、强体能、懂锻炼、讲创新、重行为、成习惯的一种养成式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既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又较好地发挥出课程的必要动能二、学习方面目标对照表★对四个学习方面目标进行了准确的界定和清晰的梳理。
★各目标在教学中更易操作,更贴近体育教学的实际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标准比较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建议: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
康问题的责任感。
(5)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7年级以上的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6)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体育课标修订稿与实验稿的比较之二
体育课标实验稿和修订稿中几个有意思的数字对比体育课标实验稿在内容标准一章中,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五个领域分别提出了162条具体目标要求。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对水平一至水平四学生从四个方面分别提出96条具体学习内容。
(虽然有些仍然属于目标的范畴,但大部分更接近‘内容’了。
)体育课标实验稿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领域中,对目标要求的描述用了776个字。
体育课标修订稿(2011版),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对学习内容的描述用了2721个字。
“体能”一词在实验稿中出现35处,在修订稿中出现44处。
说明:此文稿是开封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赵超君老师,为了使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新修订课标的学习,进行深度整理形成。
在此对张超君老师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