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处理急性心力衰竭的最新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解读PPT课件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解读PPT课件

非药物治疗
如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根 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进行选
择。
救治优先级
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制定救治优先级顺序。
转诊与随访机制Βιβλιοθήκη 转诊标准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医 院条件和患者需求,进行 转诊。
转诊流程
确保转诊过程中患者信息 准确无误传递,保障患者 安全。
随访机制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 者病情进行跟踪观察,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电解质紊乱监测及纠正方法
01
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包括钾、钠、钙、镁等
离子浓度。
02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一旦发现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补充
电解质、调整药物剂量等。
03
预防电解质紊乱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利尿、大量
剂量调整依据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长期治疗中的剂量调整
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适 时调整药物剂量。
05
非药物治疗方案解读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机械通气原理
通过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用于呼吸衰竭、严重低氧血症等患者,但需排除气胸、大量胸 腔积液等禁忌症。
低感染风险。
07
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计划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制定规范
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急诊管理的相关规范、标准和 流程。
组建团队
成立专门负责急性心力衰竭急诊管理的医疗团队 。
培训与教育
对医疗团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急性心力衰 竭的诊疗能力。

2020年急性心衰急诊治疗指南主要内容(全文)

2020年急性心衰急诊治疗指南主要内容(全文)

2020年急性心衰急诊治疗指南主要内容(全文)急性心力衰竭(AHF)是常见急症,常危及生命,且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个月再住院率约50%,5年病死率高达60%,故必须快速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

近年来,绝大多数AHF患者在急诊科首诊和救治,但目前我国尚缺乏急诊统一规范的AHF诊断及治疗指南。

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联合制定了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

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急性心衰的初始评估和处理要点(【指南】急性心衰,如何初始评估和处理?),本期我们总结了指南中AHF治疗的要点。

一、AHF的治疗1. 治疗目标和原则(1)AHF治疗目标依据心衰的不同阶段而不同,早期急诊抢救阶段以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改善症状、维护重要脏器灌注和功能、预防血栓栓塞为主要治疗目标;后续阶段应进一步明确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处理、控制症状和淤血,并优化血压,制定随访计划,改善远期预后。

(2)AHF治疗原则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积极去除诱因以及治疗原发病变。

对疑诊AHF的患者,在完善检查的同时即应开始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2. 一般处理无创性多功能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等。

允许患者采取最舒适的体位,通常为端坐位,两下肢下垂,保持此体位10~20分钟后,可使肺血容量降低约25%(单纯坐位而下肢不下垂,收益不大)。

3. 氧疗与通气支持氧疗适用于呼吸困难明显伴低氧血症(SaO2<90%或PO2<60 mmHg)的患者(IC)。

当常规氧疗方法(鼻导管和面罩)效果不满意时,应尽早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IB)。

经积极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或者不能耐受NIPPV或是存在NIPPV治疗禁忌证者,应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IC)。

4. 心源性休克的救治对于所有疑似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IC)。

对于ACS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建议尽早(在入院2小时内)行冠脉造影,以期对冠脉行血运重建(IC)。

急性心力衰竭紧急处理(2022)精选全文

急性心力衰竭紧急处理(2022)精选全文
38%
IV级
心源性休克,伴或不伴肺水肿
81%
AHF的治疗
治疗
▲AHF治疗目标>依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而不同。早期急诊抢救以迅速 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纠正低氧、改善症状、维护 重要器官灌注和功能为主,后续阶段应进一步明确 与纠正心衰的病因和诱因、控制症状和淤血、预防 血栓栓塞,病情趋稳定后优化治疗方案,制定随访 计划,改善远期预后。▲AHF治疗原则>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积 极去除诱因以及治疗原发病因。AHF危及生命,对 疑诊AHF的患者,在完善检查的同时即应开始药物 和非药物治疗。
AHF常见病因及诱因
疾病概述
>心衰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损伤(如心肌梗 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心瓣膜病变[ 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等,其中新发急 性左心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由急性心 肌缺血、机体严重感染和急性中毒等导 致的急性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以及急 性心瓣膜功能不全和急性心包压塞;> ADHF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诱因所致,例 如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患者不恰 当地调整或停用药物及静脉输入液体(尤 其是含钠液体)过多过快等。
临床分型与分级
>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可快速将AHF分为三种情况,有利于初步确定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与否以及 评估近期预后。大多数的AHF患者表现为收缩压正常(90~140mmHg)或收缩压升高(> 140mmHg,高血压性AHF),这部分患者的近期预后多较好,只有少数«10%)表现为收缩压 降低«90mmHg,低血压性AHF),后者应避免使用血管扩张剂,且多与预后不良相关。
1
C
检测可溶性生长剌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有助于评估不良预后
IIa
B
酌情检査PCT.D-二聚体,T3、T4、TSH等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心衰的早期表现是乏力、胸闷、憋气,患者很难及时分辨,从而延误病情。

随着疾病的进展,很多心衰患者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还有许多患者会合并腹胀及双下肢压限性水肿,或出现血栓、电解质紊乱等。

心衰一旦确诊,如果不加重视,可能出现反复住院治疗的情况,对于患者和家庭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急性心衰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急性加重,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常危及生命,需立即进行医疗干预,通常需要紧急入院。

急性心衰是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急性心衰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 个月的再住院率约50%,5 年病死率高达60%。

1 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1.1急性心衰的常见病因:(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2)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广泛AMI、重症心肌炎;(3)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

1.2急性心衰的诱发因素:(1)可能导致心衰迅速恶化的诱因:快速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动过缓如各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其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二尖瓣腱索断裂、右心室梗死等;急性肺栓塞;高血压危象;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围术期;感染;围产期心肌病。

(2)可能导致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的诱因:感染,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贫血;肾功能不全(心肾综合症);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缺乏依从性;医源性因素如应用了非甾体类抗炎剂、皮质激素、抗肿瘤治疗(化疗或放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酒精或药物滥用。

2 急性心衰的初始评估2.1 院前急救阶段:尽早进行无创监测,包括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呼吸及连续心电监测。

若SpO2 <90%,给予常规氧疗。

急性心脏病在急诊科的紧急处理

急性心脏病在急诊科的紧急处理
禁忌症
近期有活动性内脏出血、脑卒中、颅内肿瘤等患者禁用。此外,严重高血压、近期手术或创伤等患者也需谨慎使 用。
用药监测与调整
心电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 失常等并发症。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血压,避免药物引起的低血 压等副作用。
凝血功能监测
定期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及时调整抗凝药 物用量,避免出血风险。
03
药物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缓解疼痛药物选择与应用
1 2
硝酸甘油
首选药物,可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缓解疼痛。使用时需注意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 。
吗啡或哌替啶
对于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疼痛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但需注意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副作用。
3
β受体阻滞剂
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疼痛。 但需注意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副作用。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律失常监测及干预措施
持续心电监护
对急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持 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 律失常。
药物治疗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合 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 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电复律与除颤
对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 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 ,立即进行电复律与除颤 。
心力衰竭预防和治疗方案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针对心房颤动患者,通过射频电流破坏引 起心房颤动的异常电路,减少或消除心房 颤动发作。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辅助
对于严重心脏衰竭或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辅助设备帮助 患者呼吸,减轻心脏负担。
心脏按摩与除颤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脏按摩和除颤以恢复心脏跳动。
体外反搏治疗
通过外部设备对心脏进行反搏,增加心脏输出量,改善血液循环 。

急性心衰指南-PPT

急性心衰指南-PPT
2、 急性左心衰竭得早期表现:
原来心功能正常得患者出现原因不明得疲乏或运动耐力明 显降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min,可能就是左心功能降低 得最早期征兆。
3、 急性肺水肿:
突发得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 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min;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 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听诊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 布湿啰音与哮鸣音。
✓急性右心衰竭就是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 急剧下降或右心室得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 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得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衰得流行病学
我国对42家医院1980、1990、2000年3个时段住院病 历所做得回顾性分析表明,因心衰住院约占住院心血管病 患者得16、3%~17、9%,其中男性占56、7%,平均年 龄为63~67岁,60岁以上者超过60%;平均住院时间分别 为35、1、31、6与21、8d。
紧张与波动 (5)大手术后 (6)肾功能减退 (7)急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心 房颤动(房颤)或心房扑动伴快 速心室率、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 严重得心动过缓等
(8)支气管哮喘发作 (9)肺栓塞 (10)高心排血量综合征如甲状腺机能
亢进危象、严重贫血等 (11)应用负性肌力药物如维拉帕米、
急性左心衰竭得临床表现
4、 心原性休克主要表现为:
(1)持续低血压,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 得患者收缩压降幅≥60 mmHg,且持续30min以上。
(2)组织低灌注状态,可有①皮肤湿冷、苍白与紫绀,出现紫 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min;③尿量显著减少(<20 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 恐惧与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 mm Hg,可出现抑制症状 如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 甚至昏迷。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完整版)解读PPT课件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完整版)解读PPT课件

THANKS。
3
处理建议
加强孕期监护,控制体重增长;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 药物等;必要时终止妊娠。
儿童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进展
儿童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诊断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方面,新型药物如沙库巴曲缬沙坦等逐渐应用于 临床;器械治疗方面,儿童心脏移植、心室辅助装置等技 术不断取得进展。
提高心力衰竭诊治水平建议
加强心力衰竭专业培训
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心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等,开展心力衰竭的专业培训,提高诊治 水平。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建立心内科、心外科、急诊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作机制,共同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全 方位的诊疗服务。
推广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
利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技术,为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心力衰竭的远程会诊 、治疗指导等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
肾功能。
控制液体入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肾功能情况,控制 每日液体入量。
透析治疗
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心 力衰竭患者,可考虑透析治疗。
肺部感染预防策略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拍背、吸 痰,避免误吸和窒息。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学检查,选 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增强免疫力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其他检查
是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心力衰 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如X线胸片、核素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等,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NYHA心功能分级

(急诊科)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流程

(急诊科)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流程
急性左心衰 概念★
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在短 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了 心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
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发病机制
1病因 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

急剧降低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

性左心衰竭。
(1)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
导管氧气吸入。肺部听诊有湿啰音时,在湿化 瓶内加入30%—50%的酒精,有利于消除肺泡内 的泡沫。病情严重者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必要 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保证血氧 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防止出现脏器功能障 碍,甚至MODS。
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使用药 物,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护理
病情监测 : 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
、心电图,检查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对安 置漂浮导管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记出入量。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意识、精神 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肺部啰音的变化。
护理
心理护理 恐惧和焦虑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
增高,使呼吸困难加重。医护人员在抢救时必 须保持镇静、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使病人产 生信任与安全感。避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 以减少误解。必要时可留一亲属陪伴病人,护 士应与病人及家属保持密切接触,提供情感支 持。
打五针
(4) 血管扩张剂:可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或 酚妥拉明(利其丁)静滴,严格按医嘱定时监测 血压(如每分钟测量1次),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 制滴速,根据血压调整剂量,维持收缩压在 100mmHg左右,对原有高血压者血压降低幅度(绝 对值)以不超过80mmHg为度。
打五针
1) 硝普钠: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一般剂量 12.5~25ug/min.。硝普钠含有氰化物,连续使用 不得超过24小时。硝普钠见光易分解,应现配现 用,避光滴注。

急性心力衰竭救治指南及护理配合

急性心力衰竭救治指南及护理配合
19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前规给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若使用阿片类药物.应 监测呼吸困难及焦虑缓糊状况.警惕呼吸同制、意识改变的发生
20 为缓解J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 及 时 解 笛 患 者 及 家 属 院间, 给予,心理支持
21.护理人员应了Mtll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 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伴有严重睬 脱困嘛
02
专业管理
2.专业管理——临床问题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危重,一般需要住院紧急救治,患者依据年龄、病情、床 位资源等收住在不同科室。英国国家心力衰竭审计局报告中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的管理和临床结局与患者被接受病房的不同而异
➢ 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是:
可疑或确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专业管理(多 学科团队、专业团队或专业管理)或专业科室(监护单 元或心内科病房)是否比常规救治的临床结局更好或花 费更少?
度 [12-13] ;使用有效的临床评估工具 [14-15],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 系统评价显示,在院外,借助带有监测功能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等远程监测设备早期识别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优于通过临床症状识 别 [16]
1.快速评估与分诊——推荐意见
1. 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水肿、乏力时,应迅速评估容量(血压,颈静脉 充盈度)和灌注(脉压、啰音、皮温)状况,识别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低、强)
查体:T36.3℃,P96次/ 分,R25次/ 分,BP161/ 57mmHg, SpO288%
神志清楚,精神差,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广泛湿性啰音。心 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双下肢轻度水肿
心力衰竭
➢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的 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衰治疗指南

急性心衰治疗指南

高血压危象;
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夹层;
心包压塞;
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多见于老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1
2
3
4
5
6
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急性心衰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
急性左心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1.急性心急损伤和坏死: 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衰主要有下列3种情况: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鉴于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有时急性心肌梗死也可首先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尤其老年患者和糖尿病患者; (2)急性心肌缺血:缺血面积大、缺血严重也可诱发急性心衰,此种状况可见于梗死范围不大的老年患者,虽然梗死面积较小,但缺血面积大; (3)原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如陈旧性心肌梗死或无梗死史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缺血发作或其他诱因下可出现急性心衰。 此外,一些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但当存在相应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所致;
显然,3型和4型心肾综合征均可引起心衰,其中3型可造成急性心衰。5型心肾综合征也可诱发心衰甚至急性心衰。
急性左心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左心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慢性心衰的急性失代偿:稳定的慢性心衰可以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心功能失代偿,表现为急性心衰。其促发因素中较多见为药物治疗缺乏依从性、严重心肌缺血、重症感染、严重的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心律失常、肺栓塞以及肾功能损伤等。
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重症心肌炎等可造成心急坏死,使心脏的收缩单位减少。高血压急症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可使心脏负荷增加。这些改变可产生血流动力学紊乱,还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促进心衰患者病情加剧和恶化。上述病理生理过程可因基础病变重笃而不断进展,或在多种诱因的激发下迅速发生而产生急性心衰。

急诊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处理与复盘

急诊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处理与复盘

利尿剂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包括血 压、心率、尿量、血电解质等,及时调整 利尿剂的剂量或停止使用。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正性肌力药物
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混合作用药
如米力农,兼具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改善心脏功能。
血管扩张剂
如硝普钠、硝酸甘油,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心脏前负荷。
关注患者的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感染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家庭教育
疾病知识
讲解心力衰竭的病因、症状、 治疗和预后。
生活管理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包括用药、饮食、运动、心理 调节等。
安全防范
教育患者家属如何识别心力衰 竭的危险信号,并及时采取措 施。
2
监测症状和体征
随访期间,重点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例如呼吸困难、水肿、体重增加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
评估用药效果
评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服药依从性,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
生活方式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包括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戒烟戒酒、适量运动等。
5
预防并发症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力衰竭,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急性心力衰竭的初步处理原则
快速评估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立即采取措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明确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明确 诊断,判断心力衰竭的类型和病因。
紧急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目录CONTENCT •指南背景与目的•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评估•急诊治疗原则与措施•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01指南背景与目的急性心力衰竭现状及挑战发病率和死亡率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诊疗现状目前,AHF的诊疗存在诸多挑战,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不规范、患者预后差等。

急需规范化管理为提高AHF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急需制定规范化的急诊管理指南。

80%80%100%指南制定目标与意义通过指南的制定和实施,规范AHF的急诊管理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指南强调多学科协作在AHF 诊疗中的重要性,推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

通过规范化的诊疗流程,提高AHF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规范急诊管理流程推动多学科协作改善患者预后适用范围和对象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诊科对AHF患者的接诊、评估、诊断和治疗。

适用对象指南主要针对急诊科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等参与AHF诊疗的医护人员。

同时,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02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评估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状痰,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奔马律等。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分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主要诊断依据包括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异常、胸部X线检查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等。

鉴别诊断需要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疾病进行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处理急性心力衰竭的最新诊治指南临床资讯加入时间:2012-3-19 8:25:10心内科徐健点击:105与慢性心力衰竭相比,各项指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推荐措施中证据级别相对不足。

而注册研究数据库如ADHERE和OPTIMIZE-HF在设计时也没有入选急诊科的患者。

可见急诊治疗的循证医学基础非常薄弱,各研究方缺乏紧密协作。

因此,当务之急是对急诊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制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最佳治疗方案。

2011年AHA科学声明中主要阐述了目前心力衰竭治疗的规范操作,包括急诊科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处置决策、急诊科治疗阶段之后的处置程序、住院治疗措施、住院期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出院的准备事项、预后评估都做了详细论述。

文中提出了综合治疗方案和转变治疗模式,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知识空白,并呼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基于急诊科的临床研究,探索低危标志物进行危险分层等,以便为制定急诊科急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急诊科对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置现状急诊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工作的一个挑战,需要高超的综合决策能力才能平衡血液动力学,改善心脏功能,并降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急诊科往往需要快速处理休克、心律失常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等紧急情况。

目前没有临床研究证据指导处置决策,由于危险分层不明确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无法确定,常促使急诊科医生将患者收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1.利钠肽(BNP/NT-proBNP)对急性心力衰竭确有排除诊断的价值胸片检查仍是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石,BNP或NT-proBNP对急性心力衰竭确有排除诊断的价值。

临床研究显示,如以100 pg/ml为界值来判断,BNP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76%、79%和89%。

NT-proBNP可以300 pg/ml为界值排除急性心力衰竭,也可利用双界值,即依据年龄分层诊断,50岁以下患者NT-proBNP>450 pg/ml,以及50岁以上患者>900 pg/ml可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更进一步的划分包括:⑴不论年龄大小以900 pg/ml为临界值;⑵更复杂精确的方法是按年龄分3层,年龄为<50岁、50~75岁、>75岁的患者对应的界值分别为450 pg/ml、900 pg/ml、1800 pg/ml。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不同的基础心脏病、不同的病理生理或诱发因素而导致的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心脏功能低下的症候群。

尽管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但它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对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应予全面评估,其关键的问题如血液动力学状态、有无心肌缺血和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具有很大影响。

2.减轻肺充血是急诊科治疗的主要目标稳定血液动力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避免心肾损伤是急诊治疗的主要目标。

初步稳定病情的重点是确定是否需要通气支持,即气管插管或无创通气。

对急性呼吸窘迫患者无创通气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它能改善呼吸困难、降低前负荷,但尚无证据显示生存率改善。

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仍为经典治疗。

利尿剂是急诊科治疗的中心环节,在美国和欧洲的指南中都予以确认;尽管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如间断静脉推注和持续静脉输注哪种更有效等。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也很广泛: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有无肺充血者及血压升高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经常使用;而硝酸甘油除静脉制剂外,也可应用经皮和外用制剂,临床均显示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心脏指数显著改善。

声明还指出:正性变力性药物只在心力衰竭晚期或低心排血量时应用。

根据血压将心力衰竭患者大致分为高血压型和正常血压型。

当然还有一小部分为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

表现为高血压的患者通常来势较重,但血压得到积极控制后,症状也随之快速缓解,而且其60天和90天的死亡率往往远低于那些血压正常的患者。

尽管这两组患者都有肺充血的体征和表现,但其真正的发病机制和血容量状态可能并不一样。

最近资料显示高血压型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如血管危象)的肺充血可能是由快速增加的前负荷与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之间失衡引起血液重新分布所致。

然而,尽管他们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血容量状态不同,两组患者表现的症状相同,目前都使用单一的静脉注射利尿剂治疗。

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风险分层因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恶化导致的肺充血,因此在急诊科或急诊留观室进行短期处理,对那些没有高危风险的患者是取代住院治疗的一种合理选择。

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比较困难。

预测不良事件的变量和生物标志物包括:血尿素氮或肌酐升高、低钠血症、心电图缺血改变、利钠肽浓度升高、肌钙蛋白升高和收缩压降低。

根据ADHERE和OPTIMZE-HF试验的数据显示,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治疗的平均死亡风险约为4%。

住院期间死亡率增加的风险因子包括年龄增长、心率增快、低血钠、低血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血尿素氮、肌钙蛋白或BNP增高,以及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住院者。

某些合并症如肝脏疾病、既往脑血管事件、外周血管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也会使住院死亡率增加。

4.重视急诊后住院的规范治疗初始最佳的药物治疗的成功实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急性症状,也能改善他们的远期预后。

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是确保及时恰当地给予业已明确的循证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出院前及早开始并恰当滴定这些治疗药物的剂量,可改善症状,减少住院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声明指出很多中心还达不到这个目标,而绩效改进方案有望提高最佳医疗处置的应用。

5.注重出院患者的风险评估声明介绍了几种评价患者的风险的多变量预后模型。

“心力衰竭生存评分”结合了最大氧耗、心率、平均动脉压、有无冠状动脉疾病、室内传导阻滞、血钠浓度以及射血分数等对患者1年内进行心脏移植术或未移植而死亡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或高危。

“西雅图心力衰竭模型”结合了多变量和基于互联网的风险计算方法评估疾病状态下药物干预后的1年、2年以及3年期死亡率。

“心肺运动试验评分”结合了VO2峰值、VE/VCO2斜率、静息时呼气末CO2以及氧摄入效率斜率等多变量以预测1年期死亡率、心脏移植率、左室辅助设备植入率以及再入院率。

并强调注意控制再入院的诱发因素包括肺部感染、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服药依从性差、饮食控制不佳以及其他非心血管医疗问题,老年患者反复住院的预测因子包括前一年因心力衰竭住院病史、糖尿病以及血肌酐>2.5 mg/dl。

转变模式是未来研究的重点6.建议急诊室开展超声心动检查本声明明确指出BNP、肺动脉导管及心脏MRI检查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相对局限性。

强调超声心动图的重要性,它可立即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大量信息,是疑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诊断工具,并可将患者分为急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或收缩功能保留的心力衰竭,这对提高循证基础从而影响临床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

并建议所有急诊内科住院医师应掌握超声心动的基本技能,能够明确心脏的结构与射血分数等功能,从而有助于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干预,及时了解急性心力衰竭的具体表现形式,以保证24小时内急诊的需要。

7.强调急诊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尚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过去的临床试验忽视急诊科治疗阶段的急诊处理。

目前的临床治疗试验以呼吸困难缓解为目标,这就要求尽量入选症状最严重的患者,即可被入选的时间窗需显著缩短,才能获得针对最重急诊心力衰竭患者及时处理的前瞻性研究资料。

8.完善不同类型急诊患者的治疗目标急诊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血压升高、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血压降低、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合并ACS、单纯右心力衰竭及心脏术后心力衰竭。

但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治疗目标并不完善。

而将患者进行分型则需要掌握从急诊科到出院后的整个过程中的全面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以及神经激素方面的资料。

包含上述参数以及可以研究新型心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前瞻性研究有助于阐明上述知识空白并改进目前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评估。

研究结果可作为确定临床类型和短期处置的指南。

9.需要挖掘新的低危标志物众所周知,低血压、低血钠、肾功能不全、肌钙蛋白升高、利钠肽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然而,仅有这些高危标志物还是有限的。

事实上,高危标志物阴性并不表明患者处于低风险状态。

为了判断患者能否早期出院,目前迫切需要敏感、具有很强阴性预测性且有临床意义的标志物,以确认患者处于低风险,可以安全出院。

根据Morrow和de Lemos的建议,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①重复检测准确性高,费用合理;②能提供临床评估所不能获得的额外信息;③检测水平有助于临床决策。

建议开展基于急诊科的临床研究由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复杂性,对急诊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目前迫切需要以临床研究证据为基础的诊治指南指导诊断、治疗和做出处置决策。

但目前所有临床试验均未入选急诊科的患者。

这就要求临床试验入选还在急诊科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早期的患者,并需要急诊科和心内科医生、护士和研究助理的共同努力。

小结综上所述,对于急诊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最佳检查、治疗和处置,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尽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门诊管理在延长患者生命方面有了明显进展,但除了BNP检查之外,在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方面没有明显的突破,治疗方法在过去的数十年也没有太大变化,仍旧是利用静脉利尿制剂消除液体潴留;虽然这对绝大多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可起到早期而持续的改善,但对其急性状态下心肾功能、血液动力学和短期结果的后续影响缺少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对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路径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既往处理路径相似。

而随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机制的明瞭,急诊科已广泛开展了溶栓治疗和血管成形术,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使得许多低危的患者可从急诊科直接出院或仅短暂在急诊留观后出院。

20年来,急诊医生对其诊疗原则的掌握已是游刃有余,这是理论指导实践取得的成功,相信此经验对未来急诊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指南的制定有益。

国际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诊治新指南临床资讯加入时间:2012-3-19 8:26:17心内科徐健点击:122继2010年9月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率先发布心房颤动(房颤)指南更新(欧版)后仅几个月,ACCF/AHA/HRS也联合发布了2011房颤指南更新(美版),对于房颤患者的临床诊疗给出了最新的推荐意见重新审视心室率控制:宽松还是严格控制?欧版指南将房颤患者心室率控制措施分成急性期处理和之后的长期控制两部分。

急性期患者心室率宜控制在80~100 bpm。

为达此目标,病情较稳定者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则需静脉应用维拉帕米或美托洛尔以延缓房室结传导;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左室功能减低,则应用胺碘酮来控制心室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