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治-叶小珍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MRI影像诊断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MRI影像诊断
徐冬;徐晓非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7(014)006
【摘要】作者分析了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生殖细胞瘤的CT,MRI表现,并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总页数】2页(P359-360)
【作者】徐冬;徐晓非
【作者单位】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0.4
【相关文献】
1.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8例临床、CT及MRI特点 [J], 徐宗秀;郑吉善
2.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J], 谭晔;张旻n;王妍焱;陈涓;杨正汉
3.CT、MRI、X线综合影像诊断及新进展学习班——全国CT、MRI和DSA介入
技术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J], 无
4.应用CT、MRI、FDG PET和(或)FDG PET/CT进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像诊断:
对未接受治疗病人前瞻性研究的Meta分析 [J], M.C.Niekel; S.Bipat; J.Stoker;
李绪斌
5.PET在肿瘤影像诊断中与CT、MRI的相互关系——附28例^(18)F FDG PET
与CT、MRI结果对照 [J], 李立伟;刘京璇;金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生殖细胞瘤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关系
颅内生殖细胞瘤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关系魏祥品;钱若兵;汪业汉;张红雁;付先明;凌至培【期刊名称】《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1999(12)3【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不同部位生殖细胞瘤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关系。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8年 8月~ 1998年 8月间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瘤 33例 ,其中鞍区 5例 ,松果体区 2 8例。
采用立体定向活检 +脑脊液分流术 2 4例 ,定向活检 +三脑室底部造瘘术 1例 ,开颅单纯活检 2例 ,肿瘤部分或近全切除 6例 ,术后均行放疗。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2 3个月 ,定向手术组和开颅手术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颅内生殖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明确病理诊断 ,立体定向活检结合术后分次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将成为生殖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颅内肿瘤;生殖细胞瘤;外科手术;治疗【作者】魏祥品;钱若兵;汪业汉;张红雁;付先明;凌至培【作者单位】合肥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疗效观察 [J], 董芯2.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产生的影响 [J], 吴刚;谢德斌;贺建雄;刘文星;李伯和3.手术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对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疗效观察 [J], 余云湖;朱涛;魏正军;孙石平;陈通恒4.颅内生殖细胞瘤非手术治疗进展 [J], 刘会芝;刘志和;李彦格;祝淑钗5.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J], 乔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生殖细胞瘤
弥漫性生长
T1低/等信号,T2混杂信号,明显强化;瘤周水肿轻
同侧皮层萎缩
基底节区肿瘤
01
胶质瘤
02
转移瘤
03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 (PIML)是一种较少见的颅 内恶性肿瘤,其占全部原发 性颅内肿瘤的约1.5%。 • 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 起源并局限于脑、脑膜 • 患者无全身受累表现,为结 外淋巴瘤
• 垂体瘤平扫MRI表现 –无囊变出血:均质长T1、 长T2信号 –合并囊变:更长T1、更长 T2信号 –合并出血:亚急性期 短 T1、长T2信号区 • 垂体瘤增强MRI表现 –均质、非均质及环形明显 强化 –海绵窦受侵:部分或完全 包绕颈内动脉 –跨鞍隔生长:雪人征
颅咽管瘤
• 颅咽管胚胎残余上皮/鳞
骶尾椎
腹膜后 纵隔 颈部
(extragonadal),且多位于中线附
近。
病理分型
WHO的病理分类将GCTs分为6个亚型:生殖 细胞瘤、畸胎瘤、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 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胚胎癌、混合性生 殖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为其他组织学
成分混合而成)。
除生殖细胞瘤(germinomas)以外的肿瘤总 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 NGGCTs)。生殖细胞瘤约占GCTs的50~70%。
• 因有牙齿、骨、脂肪等组织,CT上为高低
不等密度,MRI图像上畸胎瘤在各个序列上
表现为不均质
畸胎瘤
‘
松果体主质细胞肿瘤特点
• 发病年龄较生殖细胞瘤大(20-40岁) • 多见于青年女性,生殖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 • 呈“爆炸”钙化灶,生殖细胞瘤常推压松果体钙化移位 • 很少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 • 松果体瘤不具有生殖细胞瘤侵犯三脑室后部形成的“蝴蝶征” • 鞍上池、基底节区及脑实质内有肿瘤病灶时考虑生殖细胞瘤
【综述】生殖细胞瘤
【综述】⽣殖细胞瘤《StatPearls}》⽹络版2020年6⽉12⽇在线发表由美国University of Tennessee的Qandeel Sadiq; Farhan A. Khan.更新的综述《⽣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殖细胞的癌症)Cancer, Germ Cell (Seminoma, Germinoma)》。
⽣殖细胞瘤(GCT)源⾃原始⽣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是⼀类主要发⽣于性腺( the gonads)(睾丸testicles和卵巢ovaries)的不同类型的肿瘤,也可能发⽣于前纵隔(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松果体(pineal gland)和⼤脑。
它们在临床上被分为两⼤类,具有重要的临床和预后意义:精原细胞瘤( Seminomas)和⾮精原细胞瘤( non-seminomas)。
精原细胞瘤通常预后良好,⽽⾮精原细胞瘤更有可能出现转移性疾病,以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殖细胞瘤成分组成的混合性⽣殖细胞性肿瘤(mixed germ cell tumors)。
虽然很少见,但GCT也可发⽣于肾外部位。
在没有原发性腺肿瘤的情况下,可出现长期性腺外⽣殖细胞瘤(EGGCT),占GCT的1% - 3%。
精原细胞瘤占原发性⾻外GCT的60%,主要见于⾝体中线位置,如前纵隔、中枢神经系统和腹膜后。
除⾮另有证明,腹膜后(retroperitoneum)精原细胞瘤通常是原发性性腺精原细胞瘤( primary gonadal seminoma)的转移性疾病。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松果体和鞍上区域的受累更为频繁。
⽣殖细胞瘤(Germinoma)是⼀种颅内对应的(counterpart )精原细胞瘤(性腺外的精原细胞瘤extragonadal seminoma),约占所有颅内⽣殖细胞性肿瘤(GCT)的三分之⼆。
⽣殖细胞瘤可以是单纯的,也可以是混合的(与其他⽣殖细胞性肿瘤[GCT]共存,分类为⾮⽣殖细胞瘤性[non-germinomatous]⽣殖细胞性肿瘤[GCT])。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要点(全文)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要点(全文)前言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NS GCTs)是儿童及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的8.1%(中国)~15.3%(日本),好发于3~15岁,常发生于松果体区、鞍上区或丘脑基底节区、少数可发生在三脑室、脑干、胼胝体等中线部位。
生殖细胞肿瘤(GCTs)包括生殖细胞瘤(germinoma)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两大类。
NG‐GCT包括胚胎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细胞癌、畸胎瘤(成熟型和未成熟型)和畸胎瘤伴恶性转化和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其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构成的肿瘤称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在生殖细胞肿瘤中,除成熟型畸胎瘤属良性外,其余均为恶性肿瘤。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中以生殖细胞瘤最多见,占半数以上。
目前国际上治疗CNS GCTs均采用放疗、化疗和手术等整合治疗手段。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发病率第二节病理1 颅内GCTs的WHO 2021分类表2 生殖细胞瘤2.1 大体所见生殖细胞瘤约占iGCTs的2/3,色灰红,大多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脑组织边界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第一章概述不清,质软而脆,结节状,肿瘤组织易于脱落,也有肿瘤呈胶冻状,瘤内可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2.2 镜下观察2.3 免疫组化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在大多数生殖细胞瘤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存在(70%~100%)。
半数生殖细胞瘤对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表达阳性。
OCT4可在生殖细胞瘤细胞核中表达阳性。
3 畸胎瘤与未成熟畸胎瘤畸胎瘤由2种或3种胚层分化而成,这些组织虽同时存在,但排列无序,外观上不像正常可辨的组织器官。
3.1 大体所见3.2 镜下观察3.3 免疫组化畸胎瘤结构复杂,免疫组化也呈多样性。
4 卵黄囊瘤4.1 大体所见4.2 镜下观察4.3 免疫组化部分卵黄囊瘤对PLAP呈阳性表达,多数内胚窦瘤对AFP,Keratin呈阳性表达。
5-1.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
附件5-1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一、概述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包括生殖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癌、绒毛膜上皮癌、畸胎瘤(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且除外睾丸、纵隔及妇科生殖系统原发生殖细胞肿瘤脑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GCTs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10~14岁。
男性发生率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到3:1之间,其中松果体区域GCTs 男性优势更加显著。
在北美和欧洲,中枢神经系统GCTs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0.5%~3%,在亚洲地区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1%。
二、适用范围经肿瘤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或经影像及肿瘤标记物临床诊断的0~18岁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初诊患儿。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原发中枢神经系统GCTs通常发生在脑中轴线附近,最常见松果体区(45%)、鞍上区(20%~30%),为单发或多发病灶。
其他部位发生率较低,可见于基底神经节、脑室、丘脑、大脑半球和小脑。
5%~25%患者同时出现鞍上区和松果体区肿瘤,多见于生殖细胞瘤患者。
1.松果体区肿瘤:松果体区GCTs可压迫中脑导水管导致阻塞性脑积水,较早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头痛、呕吐、乳头水肿、嗜睡等。
其他症状还包括共济失调、记忆力障碍、行为改变,瘤体较大患儿可出现耳鸣、复视、听力障碍、眼球水平震颤等体征。
帕里诺氏综合征(Parinaud syndrome)是松果体区肿瘤的经典神经系统综合征,高达50%松果体区GCTs出现,表现为垂直凝视障碍、会聚性眼球震颤、瞳孔光近反射分离。
松果体区GCTs很少表现内分泌疾病症状,但性早熟已有报道,原因不十分清楚。
2.鞍区肿瘤:可能会经历数月至数年病史。
通常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包括尿崩症、青春期发育迟缓或性早熟、生长发育落后等;还可引起眼科异常,如交叉或视神经受压导致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典型的双侧偏盲)。
青少年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诊疗及对预后的影响(附1例病例报告)
青少年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诊疗及对预后的影响(附1例病例报告)摘要】报告一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合并垂体功能减退青少年的临床资料,15岁,男,以尿崩、头痛、记忆减退为初发表现,查阅文献,结合相应检查,诊断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经诊断性放疗后颅内病灶缩小,术后药物替代治疗,病情减轻。
【关键词】颅内生殖细胞瘤;垂体功能减退;诊断;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071-02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生长于颅内的恶性肿瘤,有国外报道称该类肿瘤大约占颅内肿瘤的0.3%~1.3%;该病在远东地区儿童及青少年颅内肿瘤发病率甚至高达10%以上,发病高峰年龄段多为10~20岁,超过30岁以上者少见[1]。
因该病常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诊疗方法对预后影响大,如何获得其最佳预后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一例青少年患者,经复习文献,总结临床经验。
1.临床资料15岁,男,因头痛、纳差、多饮、多尿9月,鞍上肿瘤放疗3月入院。
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多尿(5000+ml/天),伴头痛、记忆下降、食欲减退,无易饥、多食、体重下降,无嗜睡、怕冷、水肿,无溢乳、视野缺损、肢体活动障碍。
病初未重视及治疗。
4月前感症状加重,首次就诊于我院门诊。
查体:身高170cm,体重51kg,生命征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偏瘦,神志清楚。
瞳孔正圆等大,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视力、视野正常。
心肺腹未见异常。
四肢关节、生殖器发育正常。
全身毛发分布正常。
神经系统正常。
门诊头颅CT提示鞍区及鞍上、松果体占位。
硫酸脱氢表雄酮1.83umol/L(参考0.5~10.6),睾酮0.09nmol/L(参考0.98~38.5),人生长激素1.4mIU/L (参考0.5~13),皮质醇75.57nmol/L(参考8点171~536、16点64~327),泌乳素933mIU/L(参考45~375),FT3 3.86pmol/L(参考3.5~6.5),FT410.65pmol/L(参考11.5~22.7),TSH 2.219mIU/L(参考0.5~4.9)。
脑生殖细胞瘤精品PPT课件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随病程发展逐渐出现轻中度水肿改变。 • ⑤个别可见同侧大脑半球皮层萎缩现象。 • ⑥转移情况:颅内生殖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并可沿脑脊
液,室管膜及脑膜种植转移。 • ⑦生殖细胞瘤好发部位在松果体及鞍上池下丘脑区域,其次为基底节区,
若在基底节区发现病变的同时在松果体区或下丘脑亦显示病变,则可基本 确诊
2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因肿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异,常见症状为内分泌 和视力视野的改变以及颅内压增高。颅内生殖细胞瘤的 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
• ①松果体区肿瘤病人由于中脑导水管堵塞导致阻塞性脑 积水,并由此继发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呼吸障碍、癫痫样发作,甚至 高颅压危象;伴有中脑背侧受压体征,瞳孔缩小,向上 凝视麻痹和眼睑下垂(即Pronaud综合征)。
• 肿瘤不具钙化是鞍区生殖细胞瘤又一影像学特征
17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18
19
20
21
22
23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特征
• ①部位、形态:肿瘤发生在基底节区,可侵及丘脑及邻近结构,瘤体通常 较大,病变范围较广泛,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晰。
• ②多有囊变、坏死表现。 • ③呈斑点、片状、环形分隔样增强 • ④瘤旁水肿轻或无水肿带,中线移位常不明显。病变早期无明显占位现象,
颅内双灶性生殖细胞瘤2例
[6] ODAKE G,HORIKAWA Y,YOSHINO E,et
2014,7(12):9002-9007.
al.Bifrontalcystictumoraform ofsuprasellar [13] WEKSBERG D C,SHIBAMOTO Y,PAULI-
germinoma (author'stransl)[J].No Shinkei
2156
·短篇及病例报道·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21.12.040
重 庆 医 学 2021 年 6 月 第 50 卷 第 12 期
颅内双灶性生殖细胞瘤2例
贾 坤1,梁春晓2,刘 莹2 (1.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610036;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47)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颅内;双灶性
[中图法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348(2021)12-2156-03
颅 内 双 灶 性 生 殖 细 胞 瘤 (intracranialbifocalgerm celltumor,IBGCT)是 指 颅 内 2 个 部 位 同 时 出 现 生 殖 细 胞瘤(germcelltumor,GCT),不 同 部 位 肿 块 间 没 有 直 接 联 系 ,以 同 步 性 发 生 于 鞍 区 和 松 果 体 区 最 为 常 见[1-2]。 IBGCT 的临床发病率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GCT,既往 文献多以个案或小样本病例报道为主。本文回顾性分 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例确诊IBGCT 病例,结合文献 复习,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
图2 病例2T1 增强影像图
2讨 论 IBGCT 不同于单灶性 GCT 的 颅 内 播 散,最 早 见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3), 270-278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3043Study Progress of Intracranial Germ CellTumorsXiaohong Gao1, Yaming Wang2, Mangmang Bai1*1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Neurosurgery, Yan’an Shaanxi2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Neurosurgery, BeijingReceived: Feb. 27th, 2020; accepted: Mar. 13th, 2020; published: Mar. 20th, 2020Abstract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 (IGCTs) are uncommon tumours occurring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with a tendency to appear in pineal, suprasellar and basal ganglia region. They are usually segregated into germinomas and nongerminomatous tumours (NGGCT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tumors depend on their size and location. The diagnosis has been divided into clinical diagnosis and surgical biopsy pathology diagnosis. The tumor therapy regimen is mostly chemoradiotherapy and surgery. New tumor markers microRNA (MiRNA) may be potentially val-uable bio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 in the future. Histopathology and molecular analyses are attempting to further specify the different IGCTs subtypes and are helping to direct the development of distinct therapeutic targets to im-prov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nagement in 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Keywords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 Diagnosis, Therapy, MiRNA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研究进展高晓红1,王亚明2,白茫茫1*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延安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2月27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20日*通讯作者。
【综述】生殖细胞肿瘤诊治现状和进展(二):治疗篇
【综述】生殖细胞肿瘤诊治现状和进展(二):治疗篇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包含不同亚型的肿瘤,目前仍对其知之甚少。
在北美,生殖细胞肿瘤(GCTs)约占小儿和青少年患者的原发性脑肿瘤的1%。
生殖细胞肿瘤(GCT)可以作为纯的亚型或混合的亚型出现;它们被分为最常见的亚型生殖细胞瘤(germinomas )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NGGCTs), NGGCTs约占生殖细胞肿瘤(GCTs)组成的三分之一,包括畸胎瘤(teratomas)、胚胎癌(embryonal carcinomas)、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s)和卵黄囊肿瘤(yolk sac tumors).。
尽管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其各种亚型都呈系谱(lineage-related )相关,可能涉及祖生殖细胞(progenitor germ cells),这些祖细胞未能迁移(migrate)并被困在(trapped in)中线位置。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最常发生在松果体区,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区域。
出现的症状包括头痛、Parinaud综合征、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性早熟(precosious puberty)、共济失调(ataxia )或偏瘫(hemiparesis)。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可能很困难,而且常常延误。
各种影像学研究和肿瘤标志物可以辅助作出明确的诊断。
治疗方案因生殖细胞肿瘤的亚型的不同而不同,也可能因医生和医疗机构的不同而不同。
生殖细胞瘤预后良好,总生存率超过90%,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s)生存率仅为40-70%。
化疗和放射治疗是生殖细胞瘤最有效的治疗,而但除成熟畸胎瘤,常仅通过手术即可治愈以外,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通常需要联合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治疗。
生殖细胞肿瘤最佳治疗办法
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是发生于生殖腺或生殖腺外的肿瘤,由原始生殖细胞或多能胚细胞转型而形成;胚胎发育第4周在卵黄囊区可见未分化的、无性别差异的胚胎性生殖腺,此后原始的生殖腺从卵黄囊移行至后腹膜的生殖脊,受性染色体信息指令调控发育成熟为卵巢或睾丸,并分别下降至盆腔、阴囊,在此过程中,原始生殖腺也可发生异位移行,如移行至松果体、纵隔、后腹膜、骶尾部等。
由于生殖细胞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一个原始生殖腺正常或异位移行的部位,因此生殖细胞肿瘤除了可以原发于卵巢和睾丸外,还可以发生在性腺外(extragonadal),且多位于中线附近,如松果体,骶尾椎、纵膈腔、后腹腔等。
儿童的生殖细胞肿瘤相对少见,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其中58-70%来源于性腺外,其发病率按部位依次为:骶骨,腹膜后,纵膈和松果体。
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依肿瘤发生的部位而有不同的症状:1. 睾丸(testis)生殖细胞肿瘤:以卵黄囊瘤最为多见,初期可于阴囊摸到无痛的肿块,常被误认为阴囊水肿,渐渐可能会有压痛现象,容易转移到后腹腔淋巴结、肝脏、肺部、骨头等部位,可能会并发其它症状。
隐睾症的男童发生恶性睾丸肿瘤的机率为一般男童的10-50倍,所以应及时治疗,以免转变为睾丸肿瘤。
2. 卵巢(ovary)生殖细胞肿瘤:以畸胎瘤最多,常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现象,有时因肿瘤发生扭转、破裂,引起急性腹痛。
3. 骶尾椎(sacrum-coccyx)生殖细胞肿瘤:常见于婴幼儿,出生就可见肿瘤长于后臀区,女生多于男生,多属良性畸胎瘤。
常出现便秘、膀胱功能受影响、下肢轻瘫等症状。
4.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大部份位于脑部之松果体(pineal body),有时也会长于脊柱,可能会引起神经相关的症状,如尿崩症、恶心、呕吐、嗜睡、头痛等。
5. 纵膈腔(mediastinum)生殖细胞肿瘤:肿瘤若压迫到气管或支气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状。
6. 腹膜后(后腹腔,retroperitoneum)生殖细胞肿瘤:可能因肿瘤压迫肠道或泌尿道,造成疼痛、肠阻塞、便秘等。
颅内生殖细胞瘤ppt课件
.
23
胶质瘤
WHO I级: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小脑半球近中线处或小脑蚓部;多数伴 囊变。CT :囊/实性肿块,呈低/等密度,钙化及水肿少见;一定的占位效应;增强明显。MRI:T1 低/等信号,T2等/稍高信号,囊变长T1长T2,FLAIR不被抑制;
WHO II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或弥漫浸润临近脑组织;CT:一侧大脑半球,边界不清低/等 密度肿块; 10%~20%钙化;,囊变较少;多无水肿;不强化或轻度强化,有强化提示局部恶变。 MRI:T1低,T2高,FLAIR高;DWI无弥散受限。
• 视交叉、漏斗、垂体柄
• 体积小,形态多样,少出血、囊变,神经垂体信号改变
• 蝶鞍内
• 与微腺瘤不能区分
.
32
生殖细胞瘤
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灶,强化显著
.
33
• 平扫MRI表现
–T1WI 等或低信号 –T2WI 稍高信号 –多发小囊变出血形成胡椒盐征 –一般无钙化
• 增强MRI表现
–不均质明显强化 –更好显示脑脊液播散灶
.
基底节区
肢体活动障碍
12
松果体区
生殖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
松果 体区
胚胎生 生殖细胞瘤
0
殖细胞 分化
畸胎瘤
1 起源于松果体腺 松果体 主质细
松果体细胞瘤 松果体母细胞瘤
胞分化 中间分化型
胶质瘤
0 起源于松果体腺周围 脑膜瘤 2 转移瘤
非肿瘤性病变:囊肿、脂肪瘤
Hale Waihona Puke .13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 50%松果体肿瘤 • 软组织肿块
.
45
类脑膜瘤密度或信号特征 (平扫时实性部分CT为稍高密度, MRI呈T1WI呈等、低信号;T2WI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多见。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1 . 2 肿 瘤 的部位 和大小 : 病灶位 于鞍 区 1 2 例( 3 4 %) , 基 底节 8 例
( 2 3 %) , 三脑 室 5 例( 1 4 %) , 松果体 区 4 例( 1 1 %) , 下 丘脑和额 顶叶 3 例
( 9 %) , 四叠体 、 胼胝体和侧 脑室各 1 例( 3 %) 。 病灶最大径 为 2 —1 0 c m, 平
内G C T多发生 于松果体 区、 鞍上区 , 手术切除难度 大, 死亡率较 高。近几 年, 对 颅内 G C T的组 织发生及其 生物 学特性有 了进 一步的认识 , 临床上
综合运用手术 、 放疗及化疗 , 明显降低 死亡率 , 改善预后 。本文通过对 3 5 例经病理证实 的颅 内 G C T的疗效分析 ,讨论颅 内 G C T诊断和治疗上的
进展 。
1 临 床 资 料
1 . 1 一 般资料 : 3 5 例经病理 证实 的颅内 G C T , 男性 2 3例 , 女性 1 2 例, 男 女 比例 为 1 . 9 : 1 。患者年龄 为 3 ~ 3 5 岁, 平均 1 3 . 5 岁, 1 0— 1 7 岁占 7 4 %。病程半月至六年 , 平均 1 . 5 年, 1 . 5 年 以下 占 6 6 %。
均4 e m, 其 中鞍区 2 ~ 4 e a r ( 平均 3 . 1 c m ) , 基底节 3 — 7 c m( 平均 4 . 7 c m) , 松 果 体区 2 — 5 c m( 平均 4 c m ) 。最大一例 病灶位于右侧 脑室 ,达 1 0 × 8 × 8 c m 3 。病灶多为单发 , 2 例多发 , 1 例为胚胎癌 , 左额顶有两处病灶 ; 1 例 为畸胎瘤 , 三脑室有两处病灶 。 1 - 3 临床表现 : 头痛呕吐 2 2 例( 6 3 %) , 视力下降 2 O 例( 5 7 %) , 多饮 多尿 1 9例( 5 4 %) , 偏瘫 1 O 例( 2 9 %) , 视野 障碍 8 例( 2 3 %, 双颞侧偏盲 4 例, 对侧 同向偏盲 、 右颞 侧偏 盲 、 双鼻侧偏盲和管状视 野各 1 例) , 复视 7 例( 2 0 %) , 小脑性共济失调 5 例( 1 4 %) , 内分 泌系统症状 ( 性 早熟或性征 发育不 良、 发育迟缓 、 月经紊 乱等 ) 5 例( 1 4 %) , 偏 身感觉障碍 3 例( 9 %) ,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疗效分析作者:陈建松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颅内生殖细胞瘤各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总结经病理证实的3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
结果手术切除32例,其中死亡3例,手术活检6例;术后行放疗26例,其中4例接受化疗。
随访15例,包括肿瘤活检后行放疗4例,均恢复正常生活;肿瘤切除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2例,症状改善;肿瘤切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9例,3例恢复正常生活,3例症状改善,1例症状加重,2例肿瘤复发而死亡。
结论颅内GCT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采用局部肿瘤照射,无脑脊髓播种者不做脑脊髓轴放疗。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神经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1-5160(2015)01-0034-01颅内生殖细胞瘤(germ cell tumor,GCT)是来源于原始胚胎生殖细胞的肿瘤,按WHO 分类标准分为五种类型:①胚生殖瘤;②畸胎瘤;③内胚窦瘤;④绒毛膜癌;⑤胚胎癌,后四种又合称为非生殖性生殖细胞瘤。
颅内GCT多发生于松果体区、鞍上区,手术切除难度大,死亡率较高。
近几年,对颅内GCT的组织发生及其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临床上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及化疗,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本文通过对3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GCT的疗效分析,讨论颅内GCT诊断和治疗上的进展。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GCT,男性23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为1.9:1。
患者年龄为3~35岁,平均13.5岁,10~17岁占74%。
病程半月至六年,平均1.5年,1.5年以下占66%。
1.2 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病灶位于鞍区12例(34%),基底节8例(23%),三脑室5例(14%),松果体区4例(11%),下丘脑和额顶叶3例(9%),四叠体、胼胝体和侧脑室各1例(3%)。
病灶最大径为2~10cm,平均4cm,其中鞍区2~4cm(平均3.1cm),基底节3~7cm(平均4.7cm),松果体区2~5cm(平均4cm)。
颅内生殖细胞瘤误诊为淋巴细胞性漏斗垂体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生殖细胞瘤误诊为淋巴细胞性漏斗垂体炎一例并文献复习赖丽萍;廖志红;叶艺艺;凤香清;蒋凤秀;陆泽元【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8【总页数】3页(P3079-3081)【关键词】颅内生殖细胞瘤;淋巴细胞性漏斗垂体炎;误诊【作者】赖丽萍;廖志红;叶艺艺;凤香清;蒋凤秀;陆泽元【作者单位】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03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 510080;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518033;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033;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033;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颅内生殖细胞瘤(intracranial germinoma,ICG)起源于胚胎多能生殖细胞,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2%,发生部位靠近中线,最常见于松果体和鞍上区。
鞍上区生殖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为中枢性尿崩症及垂体功能受损,MRI可见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这些都与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stis,LyH)很相似[1-2]。
病理诊断是LyH和ICG诊断的金标准。
两种疾病在临床上都非常少见,LyH对皮质激素治疗敏感,而ICG对放射治疗敏感,两者预后不同,无病理的情况下临床上早期鉴别很重要。
目前国内的相关文献很少,缺乏足够的认识,易误诊。
笔者曾诊治1例垂体柄病变3年余,对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的患者,起先临床诊断LyH,但4年半后死亡,临床诊断为ICG。
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两种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患者女性,年龄24岁,因“烦渴、多饮、多尿、闭经3年,头痛、视物模糊4个月”于2009年12月20日入院。
其临床特点[3]为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闭经、头痛、视力下降、催乳素(PRL)轻度升高(51.19 ng/mL),甲状腺轴正常,肾上腺皮质轴正常,风湿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血沉(ESR)、CRP均正常。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
*导读: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别,掌
握和了解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预防
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那么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有关方面的专家就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问题做如下阐述和
介绍,希望给防治提供切实帮助。
……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常见的肿瘤类型,与其他肿瘤不同的是,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胚生殖细胞,是一组有特殊的病理性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肿瘤总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部位、性质、大小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有不同的症状及体征特点,所以要是视病情而定。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
*1.发病原因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原因复杂,而且病因具有不明确性的特点,不排除有家族史等方面的因素。
另外,非随机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位等染色体常发生异常,胚胎发育过程中迁移过程中,发生迁移的全能干细胞未完成正常演化而停留时,很可能变成肿瘤,因此要给予重视。
*2.发病机制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大小形态的与发病机制有很大关系,在免疫组化方面可根据肿瘤的相关抗原来识别,生殖细胞对胎盘碱性
磷酸酶反应呈阳性,多表达在细胞膜上。
生殖细胞的合体滋养叶发育时出现,在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多有HCG表达。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问题有所了解。
有关方面的专家提醒,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原因复杂,不排除多种因素同时发生导致,所以要从多方面预防,进而更好的确保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防治工作,避免疾病的系列危害。
脑生殖细胞瘤
脑生殖细胞瘤
宋雪文;区德尧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年(卷),期】1990(023)006
【总页数】4页(P356-359)
【作者】宋雪文;区德尧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脑胚生殖细胞瘤误诊为外伤性血肿1例 [J], 林金树
2.脑生殖细胞瘤体外放疗及近距离放射治疗配合体外放疗的临床… [J], 康静波;袁旧庭
3.脑实质内生殖细胞瘤临床特点 [J], 田成林;蒲传强;吴卫平;郎森阳;于生元;黄旭升;刘军
4.脑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的近期临床分析 [J], 康静波;刘宗惠
5.脑生殖细胞瘤 [J], 谭启富;周志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检查
▲如果垂体柄增粗已经扩展至双侧垂体柄以外,则建议进行手 术活检。 因此,密切随访观察MRI动态变化在鉴别诊断生殖细胞瘤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细致的MRI随访,垂体柄活检因为手术的
风险大而比例显著减少。
2016/11/7
31
2016/11/7
32
2016/11/7
33
影像学改变
综述所述: ● MRI检查对于显示小的松果体区、鞍区肿瘤病灶(小于 1cm),脊髓或脑室内等其他部位的小病灶是CT所无法比拟的。
性生殖细胞肿瘤。
● 仅有一部分生殖细胞瘤HCG呈轻-中度升高但AFP阴性。 ●推荐在初诊时评价脑脊液HCG,因为HCG升高可能早于MRI阳 性表现。
肿瘤标志物
注:
● 如肿瘤标志物阴性,不能完全排除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但如阳性对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诊断有很大参考价值。
● 这些肿瘤标志物阳性说明存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可能性,经过治
75%,位于松果体区的肿瘤,则以男性多见,占67%。
病理
▲基于组织学成分和分化程度的不同,WHO病理分类将GCTs 分为6个亚型: 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
癌(简称绒癌)、胚胎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
为其他组织学成分混合而成。 除生殖细胞瘤以外的肿瘤总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NGGCTs)
概述
▲生殖细胞瘤起源于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的残余组织,多 见于性腺;生殖细胞肿瘤>90%原发于睾丸 ▲性腺外常见发病部位包括纵隔、腹膜后、骶尾区、中枢神经 系统中线部位(松果体或鞍上区)等,纵隔原发占所有生殖细
胞肿瘤的2%-5%,于性腺外最为多见
概述
▲虽然生殖细胞瘤的组织学所见均相同,但是生长于不同部位 的肿瘤名称各异。 例如: 位于睾丸者称精原细胞瘤(sernimoma), 位于卵巢者称无性细胞瘤(dysgeminoma),
▲基底节区和丘脑生殖细胞瘤约占颅内的4% -10%,绝大多数 病例为男性,最常见的症状为肢体活动障碍,首发症状包括偏 瘫、智力障碍和运动障碍 。
影像学改变
▲平片: 主要变化是颅内压增高和松果体区钙斑,常同时出现。 儿童松果体瘤的钙化率可达60%~70%,呈分散点状或斑片
状,范围较大,直径多在1cm左右。
在与复发有一定参考价值,治疗前后由高转低,颅内生殖细胞
瘤的影像诊断和治疗进展再度升高常提示肿瘤复发,其中以绒 毛膜促性腺激素逐渐被重视。
诊断
▲诊断性放疗:
实验性放疗(Radiation tests)又称诊断性放疗(Diagnostic radiotherapy),是在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肿瘤标记物等高度 怀疑生殖细胞瘤时,在没有病理诊断的情况下采用小剂量的放疗,根 据肿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间接判定肿瘤性质的方法。即放疗作为其治 疗手段的同时,也以实验性放疗的形式为其诊断的方法。 ●文献报道放疗具备区分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的能力,也可作
影像学检查
▲生殖细胞发病病情较快,文献报道MRI 显示垂体增粗,且在 1.2 年或者2.5 年之内诊断为尿崩者的患儿,病情发展的速度最 快,患者几乎均在2年以内肿瘤快速长大。 当垂体柄增粗的范围很局限而且病变小于7. 0mm 时,不进行
垂体活检;在发现尿崩症最初的3 年之内,要每3-6个月进行头
颅的MRI并监测血清和脑脊液中肿瘤标志物hCG水平的变化, 随访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垂体柄病变进展的速度,以避免发展为 巨大的肿瘤导致视力和神经系统症状。
影像学改变
▲ CT: 松果体生殖细胞瘤于三脑室后部出现边缘清楚、稍不规则、不 十分均一的略高密度病灶.
松果体区病灶+鞍上肿块;
松果体区病灶+基底节肿块 鞍上肿块+基底节肿块 钙化率可达70%左右.
2016/11/7
19
2016/11/7
20
2016/11/7
21
2016/11/7
22
2016/11/7
而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才称为生殖细胞肿瘤。
概述
▲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肿瘤: 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胚胎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约占原发 颅内肿瘤的0.5% ~3%, 约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3%。
概述
▲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及鞍上区,尤以松果体多见,文献报告生 殖细胞瘤占松果体病变的50%。约5%~10%的病人肿瘤在这 两个部位同时出现,这种情况绝大多数都属于生殖细胞瘤,其 他好发部位包括基底节、脑室、丘脑、大脑半球和延髓。
概述
▲发病率有显著的地域差别,欧美等西方国家约占儿童颅内肿 瘤的0.4%-3.4%,在亚洲国家约占全部儿童颅内肿瘤的11%。 ▲可累及任何年龄段,但约90%的病例发生于20岁之前,其发 病高峰在12岁以内,又可分为6岁以内和10~12岁两个峰值年
龄段。
●据文献统计68%的患者确诊年龄在10~21岁,其中非生殖 细胞瘤类生殖细胞肿瘤多在9岁以内确诊,而90%的生殖细胞 瘤在10岁以后确诊; ▲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3.25:1,位于鞍上的肿瘤女性占
时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
▲其他症状与肿瘤部位有关,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 造成颅内高压,表现出头痛、脑积水及上视障碍(Parinaud’ 综 合症:眼球上视不能、瞳孔不等大)等; ▲鞍区肿瘤则首先表现出视力障碍,然后出现头痛、呕吐、多
饮多尿及垂体功能低下,包括生长迟缓和性征发育晚。
影像学检查
▲其它影像学检查:
文献报道11C-蛋氨酸-PET对诊断生殖细胞瘤也有很高的敏感性。 ●部分恶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可通过血源性向颅外播散,常见肺 和骨。而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及青少年, 过多的X线检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是否在治疗前常规行胸部X
线/CT,全身骨扫描,PET等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病例和家属的要
病理
▲生殖细胞瘤占颅内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50%~70% ▲ 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占35% ▲ 畸胎瘤、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胚胎癌占15% ▲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占20%
病理
● 除成熟性畸胎瘤属于良性外,其他生殖细胞肿瘤皆属于恶性 肿瘤 ● 瘤细胞可脱落在CSF中,在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发生种植和 播散,极少数可沿血液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之外如肺、淋巴结、 骨骼等;也可通过V-P分流由CSF发生腹腔内种植,也由进入
23
影像学改变
MR 肿瘤呈等T1WI或稍长T1、长T2信号,周围水肿不明显 肿瘤对三脑室后部的压迫,故幕上脑积水常较明显 室管膜扩散时MRI增强扫描比CT显示更为清楚。 Gd-DTPA增强扫描能改善肿瘤边界的显示并有助于检出经脑脊
液种植的肿瘤。
生殖细胞瘤有特定发生部位和高的钙化发生率,是确诊的主要 依据。 DDx: 畸胎瘤鉴别有牙齿或骨骼,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室管膜瘤、小脑幕裂孔脑膜瘤及转移瘤鉴别。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Germinoma)
内分泌科
叶小珍
起源
●生殖细胞肿瘤是发生于生殖腺或生殖腺外的肿瘤,由原始生殖 细胞或多能胚细胞转型而形成 ●胚胎发育第4周在卵黄囊区可见未分化的、无性别差异的胚胎 性生殖腺,此后原始的生殖腺从卵黄囊移行至后腹膜的生殖脊,
受性染色体信息指令调控发育成熟为卵巢或睾丸,并分别下降
影像学检查
▲MRI 显示,蝶鞍与神经垂体的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分布在下垂 体的后叶到漏斗部。78-100%的患者可检测到垂体柄部分或完 全增粗,且在生殖细胞瘤非常小的时候可能为唯一的表现。
当垂体柄增粗的时候,预测恶性肿瘤的风险增长为15-17%,
而垂体柄正常时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即降低到3%左右。在所有 伴有尿崩和垂体柄增粗的患儿中,即使无神经系统和眼部症状, 也要充分考虑生殖细胞瘤的可能性。
为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方法之一。
●生殖细胞瘤对放疗反应快,实施和观察周期短。 ●部分患者在放疗开始后第5日,症状即有所减轻,放疗后2周内,即 可作出是否是生殖细胞瘤的诊断。
诊断
▲诊断性放疗:
●目前,对发生在松果体区的肿瘤,高度怀疑为生殖细胞瘤的患者多 采用诊断性放射治疗的方法来明确诊断 因此,由于生殖细胞瘤对射线具有高度敏感性,经放疗后如肿瘤 消失或明显缩小则证明该肿瘤对射线敏感,可能为生殖细胞瘤或含有 生殖细胞瘤成分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但这些影像学的变化,需要经 验十分丰富的医生才能做出决断,盲目实施诊断性放疗可能给患者带
●文献报告松果体区48%,鞍上区37%。两者并存6%,第三脑
室3%,基底节-丘脑区3%,其它脑室区3%,
概述
●性别与部位的关系:
70%的男性病人发生于松果体区; 75%的女性病人发生于鞍上区。 在胚胎期,女性前经孔的闭合晚于男性,因此女性包埋的
胚胎细胞会达神经垂体的深部区域,而男性的胚胎细胞只会到
至盆腔、阴囊 ●在此过程中,原始生殖腺也可发生异位移行,如移行至松果体、 纵隔、后腹膜、骶尾部等
起源-部位
●生殖细胞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一个原始生殖腺正常或异位移行 的部位 ●原发于性腺:卵巢和睾丸 ●原发于性腺外,多位于中线附近,如松果体,骶尾椎、纵膈腔、 后腹腔等
起源-组织类型
●原始生殖细胞未分化时可发生无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生殖细 胞瘤 ●生殖细胞未分化可发生胚胎癌 ●如发生胚胎分化则可形成畸胎瘤 ●胚外组织分化可发生绒毛膜癌,内胚窦瘤
疗的生殖细胞肿瘤可以通过这些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治疗有效时明显 下降,部分可降至正常水平,而再度升高则提示肿瘤复发)评价治疗
效果,治疗后的肿瘤可以通过肿瘤标记物检测判断是否有复发。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血清标记物; ▲影像学检查
诊断
▲瘤细胞不同,则分泌的肿瘤标志物也不尽相同,但在非生殖 细胞瘤中这些标志物也可以升高,不能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浓度的连续动态变化,对检测肿瘤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