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一个判断
预期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预期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邓集龙吉林大学分 类 号: F822.5 单位代码: 10183 研究生学号: 2007212177 密 级: 公开 吉 林 大 学 硕士学位论文 预期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anticipation on China’s inflation 作者姓名:邓集龙 专 业:西方经济学 研究方向:比较经济体制研究指导教师:纪玉山 教授培养单位:经济学院2009 年 5 月预期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anticipation on China’s inflation作者姓名:邓集龙专业名称:西方经济学指导教师:纪玉山教授学位类别:经济学硕士答辩日期:2009 年5月 21日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
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邓集龙日期: 2009 年 5 月 21 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测
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货膨胀一直是国内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
通货膨胀率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预测通货膨胀率对于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多个维度,对中国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和分析。
首先,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对通货膨胀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此外,GDP增速、劳动力市场、贸易平衡等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根据过去的经济数据和经济趋势,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稳定,国内需求增长缓慢,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
其次,货币政策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率的重要因素。
中国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通常情况下,央行会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而扩张货币政策则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当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在未来也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我们预测未来中国央行将适时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此外,国际经济环境也会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都会对中国经济、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
近年来,全球贸易形势不稳定,国际市场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增加,这对中国的出口和价格稳定造成了一定挑战。
我们预测未来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将仍然存在,这可能会对中国通货膨胀率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以减少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依赖,并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率预测如下: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货币政策适度收紧和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率预计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中央政府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区间内。
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测
中国通货膨胀率预测作者:陈彦斌刘玲君陈小亮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21年第06期摘要:前瞻性預测通货膨胀率有助于央行等政府部门更好地使用货币政策稳定物价,以防范通货膨胀对于市场主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有助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文献主要使用AR和VAR等线性模型对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对于变量间非线性关系以及历史数据信息的挖掘相对欠缺,因而已有文献的预测策略及其准确性有待改进。
LSTM模型能够充分挖掘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处理复杂的长期时序动态信息,从而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
为此,本文使用LSTM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考虑到新常态以来中国的CPI和PPI走势多次背离,只使用CPI很难对一般物价水平进行全面把握,因此,本文使用LSTM模型对CPI和PPI两个指标进行了预测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LSTM模型在预测中国通货膨胀率时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且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BVAR 模型。
有鉴于此,本文建议将LSTM模型更广泛地用于通货膨胀率预测领域。
除了CPI和PPI,未来还应该更加关注对核心CPI指标的预测,从而为货币政策的制度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CPI;PPI;LSTM模型;BVAR模型中图分类号:F03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21)06-0018-12一、引言通货膨胀率(下文简称“通胀率”)是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通胀率进行前瞻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稳定物价,但货币政策在调控物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滞,因而央行需要较为精确的通货膨胀(下文简称“通胀”)预测作为前提,才能更好地使用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水平。
其二,通胀率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在投资周期方面的决策,且会影响到投资者在投资产品方面的决策,因而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而言,预测通胀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三,家庭财产差距较大和结构性通胀频发等问题的存在,使通胀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危害较大,从而进一步凸显了预测通胀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未来会是通缩还是通胀
中国未来会是通缩还是通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经济学领域的常见名词。
然而,当前中国的经济状况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向,是否会处于通胀或通缩的状态呢?这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明显下降,直接导致了贸易摩擦、国际市场萎缩以及外部关系紧张。
近年来,中国政府强调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结构调整和改革。
为了应对经济方面的各种挑战和威胁,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等,旨在控制经济波动和保持经济的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的中国通货膨胀率表现还是较为平稳的。
数据显示,2019年的通胀率为2.9%,处于合理的区间内。
而联合国也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通胀率仍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意味着,未来在一定时间内,中国不太可能陷入通胀的阶段。
然而,反观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现有的经济政策,未来通缩的风险仍然存在。
随着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利润空间逐渐收窄,而且产能过剩等问题也日益严峻。
这表明中国正经历着一段经济转型期,这个时期的通缩压力很大,尤其是在制造业、工业等传统领域中。
此外,中国当前的经济政策也会对通缩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
2020年初,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
由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政府难以再度推出大规模的宏观政策,这使得经济的复苏与增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策导向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投资下滑和增长放缓,最终可能诱发通缩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国未来仍有可能面临通缩的压力。
不过,通胀和通缩其实都是经济形态的常态,中国在经济层面上仍有许多可行的政策调整和战略选择。
这包括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扩大内需、加快转型升级等措施。
如此一来,中国经济将能更好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健康的发展也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繁荣和福祉。
中国未来会是通缩还是通胀
中国未来会是通缩还是通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数次通胀周期,也曾出现过通缩的迹象。
当前,随着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和人民币汇率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通胀趋势已逐渐显现。
但是,我们仍需要认真思考:中国未来会是通缩还是通胀?一、通缩的原因通缩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
当市场供应的商品和服务大于需求时,价格水平便会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加速,中国工业部门已经过度扩张,一些传统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加之疫情的冲击,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纷纷降价促销,通缩的巨大压力不容忽视。
二、通缩的危害通缩虽然能够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但其潜在危害也不容忽视。
首先,通缩势必让企业利润率下降,投资收益减少,到处都是降薪裁员的消息,这将极大地削弱社会的创新活力。
其次,通货紧缩也会压缩货币的流通量,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股市也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另外,通缩还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弱化群众的消费信心,对经济秩序造成广泛的损害。
三、通胀的原因通胀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导致需求疯狂上涨,价格水平一路飙升。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供应持续扩大,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中国政府不断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一步放开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增加了流动性,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开始上升。
四、通胀的影响通胀的影响十分深远。
首先,通胀对消费者的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由于物价上升,消费者的购买力降低,购置商品的费用也增加,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同时,通胀还会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势必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失去市场空间,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产业结构调整。
此外,通胀还会导致投资者的风险加大,一些投资者的资产也会价值流失,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通缩和通胀可能会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但我们也需要了解到,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家政策不断推动经济走向良好发展的方向。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_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三因素模型视角
自从 Phillips 在 1958 年提出菲利普斯曲线以 来,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Friedman 和 Phelps 把预期引入了菲利普斯曲线,使 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包括过度总需求和通胀预期两 个方面。对此,Gordon 认为,通货膨胀不仅受需求因 素的影响,还受供给因素的制约。因此,需求因素、 供给因素和通胀预期就成为了通货膨胀来源的三个 主要方面,也构成了“三因素”模型的理论雏形。
2011 年 9 月 第 25 卷 第 9 期
●经管论坛
经济与管理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ep.,2011 Vol.25 No.9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三因素模型视角
于光耀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研究发现,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供给推动所致,且以经济“滞
(二)通货膨胀形成的供给因素 通货膨胀形成的供给方面,是指在没有超额需 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 般价格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供给因素的主要来源是 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农业的丰欠以及 劳动生产率变化。一般分为“工资推动”和“利润推 动”两个方面。由于中国并不存在农村从业人员的工 资统计,且利润并非完全公开,所以目前并没有十分 合适的反映通货膨胀供给因素的替代变量,学者们 对于通货膨胀供给因素的指标选取也是见仁见智[6]。 笔者认为,由于 2005 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都以农产 品价格提高为显著特征,并且农产品价格多是其他 商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本文采用全国农产品价格指 数来度量通货膨胀形成的供给方面的原因。
奥肯定律中产出的变化由 GDP 缺口表示,它是 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实际 GDP 与潜在 GDP 之间的 差距,并通过公式:(实际 GDP-潜在 GDP)/潜在 GDP 计算得到。该值越大,通货膨胀越强。目前,有 二种方法可以得到上式中的潜在 GDP,一是生产函 数法,二是指标法。由于生产函数法需要涉及实际就 业的劳动数量,而在中国仅登记城镇失业人口,所以 用此方法估计中国潜在 GDP 存在难度。指标法主要 是通过滤波技术分离产出中的趋势项和扰动项,并 将趋势项作为潜在产出的一种方法。尽管这种方法 由于缺乏理论基础而至今仍受争议,但仍受到多数 研究者的喜爱[5]。本文亦采用指标法,即通过 Eviews 软件中的 HP 滤波分离出潜在产出。
通货膨胀的划分标准
通货膨胀的划分标准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们通常将通货膨胀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或类型:
1.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这种通货膨胀通常是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减税或增加货币供应等因素引起的。
2.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这种通货膨胀通常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涨等因素引起的。
3.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预期,这种预期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经济指标等因素来影响。
当人们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将上升时,他们倾向于加快消费和投资,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4. 货币膨胀型通货膨胀:货币膨胀型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这种通货膨胀通常是由于央行过度印钞、放宽货币政策等因素引起的。
5. 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
变化导致的通货膨胀类型。
例如,当经济从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向一个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时,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物价可能会上涨。
以上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划分标准。
不同的通货膨胀类型通常具有不同的原因和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来应对。
试议未来通胀风险有多大
试议未来通胀风险有多大首先,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刺激措施非常频繁,大量的货币被投入市场。
比如,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货币宽松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
这种情况下,货币供应过剩有可能导致通胀风险增加。
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也逐渐失去了独立性。
比如,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可能会导致国际间的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
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会间接引发通胀风险。
此外,全球资源的有限性也是通胀风险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粮食和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当需求超过供应时,物价上涨就不可避免。
这种情况下,通胀风险也就增加了。
然而,要准确预测未来通胀风险的大小并不容易,因为通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尽管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经济活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需求端疲软,通胀压力相对较小。
因此,当前阶段通胀风险相对较低。
总的来说,未来通胀风险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局势、全球资源需求等等。
虽然未来通胀风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在当前阶段,通胀风险相对较低。
然而,政府和央行应密切关注通胀的动向,并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应对潜在的风险。
继续讨论未来通胀风险的相关内容:另一个可能增加通胀风险的因素是不稳定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波动可以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货币和物价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往往与经济不确定性和金融制度的脆弱性有关。
例如,金融危机和股市暴跌可能导致投资者恐慌,进而引发资本流动和货币贬值的风险。
此外,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也可能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加剧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压力。
因此,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风险。
另一方面,政府财政政策也是通胀风险的一个因素。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货币供应。
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货币供应过多,进而引发通胀。
应用案例-通货膨胀预测分析
应用案例-通货膨胀预测分析引言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它指的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上涨,导致货币价值下降。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准确预测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对个人和企业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来预测通货膨胀,并提供一个应用案例。
数据收集与准备通货膨胀预测的核心是基于历史数据来识别和利用潜在趋势。
因此,我们需要收集和准备一组包含经济指标和相关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
这些经济指标可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业数据、产业产值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包含时间和相应指标值的数据集。
数据准备的过程通常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平滑以及特征工程等步骤。
在数据清洗阶段,我们需要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以确保数据集的质量。
对于数据平滑,我们可以使用Moving Average、Exponential Smoothing等技术来降低数据的噪音。
特征工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并构建合适的输入变量。
数据分析与建模在数据准备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通货膨胀预测通常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
下面介绍两种主要的建模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的方法。
通货膨胀数据通常具有时间相关性和季节性。
因此,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ARIMA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来预测通货膨胀。
ARIMA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它考虑了自回归、差分和滑动平均的特性。
该模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回归(AR)、差分(I)和滑动平均(MA)。
在应用ARIMA模型进行通胀预测时,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相关性来选择适当的AR、I和MA的参数。
机器学习方法机器学习是一种从数据中学习模式并做出预测的方法。
与时间序列分析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可以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如经济数据、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
论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对策
论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对策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通货膨胀预期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通货膨胀预期的定义指标以及产生原因,从本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希望运用数量型工具,理顺相关价格工具,注重总量调控.增强货币政策针对性,加强结构调控,以加强对其的管理。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的定义通货膨胀预期指公众对后一段时期内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及其幅度大小的事前估计。
预期行为本身具有主观性,但人们进行预期所依据的却是客观事实。
影响或决定人们预期的因素有:过去一段时期中物价总水平变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整个经济发展变动的趋势;政府所宣布的将要执行的各种经济政策,主要是物价和货币政策;政府遵守诺言、贯彻政策的可信程度等。
在通货膨胀预期中充分考虑政府政策的作用是现代预期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货膨胀预期的指标通货膨胀预期是经济中消费者对未来不确定的通货膨胀的判断,即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实际通货膨胀的估计。
虽然通货膨胀预期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心理概念,但是其却能通过自我加强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最终将预期转化为现实。
因此,合理估计并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是央行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通货膨胀预期是一个尚未实现并且不一定会准确实现的抽象概念,选择何种指标对其进行衡量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建立通货膨胀预期,实际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方面,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通货膨胀预期是否会调整,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形式和长期形式。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假设通货膨胀预期固定,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呈现同向变化。
而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货膨胀预期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整,因此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绝对值之间没有关系,而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通过考察产出缺口与实际通货膨胀率及其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间接得出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情况。
根据粮食价格的超调假说,也有学者认为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粮食价格会先于工业品价格上涨,因此粮价波动可以看作是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衡量。
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近年来,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备受关注。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货币发行过量,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浅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
首先,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导致资源的错配和浪费。
企业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进而抑制了投资意愿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使经济增长产生起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物价上涨,人民购买力下降,人民的日常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例如,食品、住房和教育等重要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飞涨,使得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生活质量下降。
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冲击更加明显,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可能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接下来,分析通货膨胀问题的原因非常重要。
通货膨胀一般来说有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供给方面来看,政府可能采取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过多进入市场,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过剩等问题也会导致物价上涨。
从需求方面来看,人们的购买力增加、消费需求旺盛等因素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适度收紧货币政策,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需求,以应对通货膨胀的问题。
最后,应如何应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挑战?首先,政府应切实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适度控制物价上涨速度,以维持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政府还应加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行为和市场操纵,避免非理性的价格波动。
此外,还应加强人民的金融教育和消费意识,提高人民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应对通货膨胀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冲击。
综上所述,对中国通货膨胀的认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许多挑战,但通过政府的积极宏观调控和人民的自我调整,我们有信心应对这些挑战并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方法评价
型 法 对 中 国通 货膨 胀 进 行 了预 期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各 方 法 的预 期 结 果进 行 详 细 的 比 较 和 评 价 。确 度 而 言 ,机 构预 期 法表 现 更 优 ,其 次 为 结 构 经 济模 型 , 再 次 为 时 间序 列 法 。此 外 , 三种 预 期 方 法 基
期 作 为 一 个 关 键 的 解 释 变 量 。 因此 ,通 货 膨 胀 预 期 在 进 行 货 币 政 策 和 经济 周 期 分 析 中有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
有 关 通 货 膨 胀 动 态 的 模 型 中 ,影 响 最 为 深 远 、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是 建 立 在 A k e r l o f( 1 9 6 9 ) 、…T a y l o r( 1 9 8 0 ) 、{ 2 1
N K P C ) 。N K P C最 初 被 设 定 为 包 含 前 瞻 性 预 期 ( R o b e a s ,1 9 9 5 ) :[ 5 1
耵 = + p . E 耵 + 。 + p 2 Y + 1 1 .
( 1 ) ;其 中 ,E 叮 T + 为时期 t 对第 t + l 期 通 货 膨 胀 的 预 期 ,y 表示第 t 时期 的影 响 通 货 膨
胀 的实 际 变 量 ,1 1 . 代表设定误差。
仅包含前瞻性预期的 N K P C尽管 能够 较 好 地 融 人 微 观 经 济 的 预 期 行 为 .但 也 意 味 着 中央 银 行 能 够 通 过 调 整 公 众 对 通
货 膨 胀 预 期 来 无 成 本 地 调 整 通 货 膨 胀 。 因 此 ,G a l i 和G e r t l e r( 1 9 9 9 ) [ 6 1 提 了 同 时包 含 前 瞻 性 和 后 顾 性 预 期 的 N K P C:盯 .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通货膨胀是指市场上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供应过剩,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一、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市场上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
它通常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数据,并按照其权重加权平均来计算。
CPI广泛被用于测量通货膨胀对消费者的影响,其较为普遍的用途是计算实际工资的增长率和计量经济的其他指标。
CPI的变动可以直观地反映物价的上涨或下跌,是政府和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当CPI上升时,说明通货膨胀加剧,中央银行可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而当CPI下降时,说明通货膨胀压力较小,中央银行可以适度放宽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上游生产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价格变动的指标。
PPI的变动可以反映供应端的通胀压力,提前预示CPI的走势。
因为生产者所需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价格上升,生产成本增加,这可能导致生产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影响到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PPI的变动对通货膨胀具有指示作用。
如果PPI上升,说明生产成本上升,最终可能传导到终端产品的价格上,从而增加CPI;反之,如果PPI下降,说明生产成本下降,最终可能传导到终端产品的价格上,从而减少CPI。
三、核心通胀率核心通胀率是在计算CPI时剔除易受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的指标。
它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通货膨胀的基本趋势,排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对整体通胀指标的干扰。
核心通胀率对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为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波动通常受季节、天气、地缘政治、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较大,而核心通胀率更能体现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实际影响。
四、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是指市场参与者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
它可以通过分析市场上的利率、债券收益率、汇率、股票价格等来推测市场参与者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的衡量与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的衡量与影响因素通胀预期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现实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以及公众对相关政策的信赖程度等通胀预期的定义及形成据《中国金融》报道一般来讲,预期就是对经济变量未来值的预测,通胀预期就是指经济行为者对未来通货膨胀水平的一种估计或推断。
在货币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者的通胀预期会对当前需求和供给决策产生作用,并以各种方式影响价格总水平。
比如工人会将预期的通胀率反映到工资谈判中,可能导致工资和物价水平的上涨;企业在给产品定价时,也会考虑未来通胀的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当期价格总水平。
通胀预期有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之分。
适应性预期,即预期是基于过去经验所形成,预期将随时间推移缓慢变化。
由于经济主体存在通货膨胀适应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胀和失业替代关系至少在短期内是存在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
理性预期学派提出,经济行为者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获得的信息,消除产生预期误差的系统性来源,避免为预期误差付出高昂的代价,即经济行为者对未来通胀的预期是理性的。
基于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也是垂直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无论在短期和长期,对实际产出都没有效果。
不完美理性预期是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的混合,它反映了经济行为者在信息不完全、分析判断能力有限情况下综合考虑历史数据和各种信息而形成的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各国中央银行普遍使用不完美理性预期来指导计量经济模型的开发和建设。
现实地看,通胀预期同时具有“瞻前顾后性”、“粘性”和“加速性”三大特征。
“瞻前顾后性”指通胀预期的形成既与预期者的以往通胀经历有关,又与他们对当前形势的前瞻判断分不开。
“粘性”指通胀预期形成后的变化过程比较缓慢。
除“瞻前顾后性”和“粘性”外,通胀预期还具有“加速性”特征。
即在特定条件下(如物价上涨程度超过最近一次通胀的最高值或政府承诺过的目标值),通胀预期会因此加速。
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对未来通货膨胀水平的预期或预判。
在经济体中,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各类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如果失控,可能会引发恶性通胀,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正确理解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如果货币政策宽松,货币供应不受限制,高利率下的借款成本低,通货膨胀预期则会上升。
相反,如果货币政策紧缩,货币供应受到限制,利率升高,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则会下降。
其次,经济条件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失业率、工资增长率等都会影响通货膨胀预期。
如果经济表现良好,实际增长率高、失业率低、工资增长快,那么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忧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则会上升。
相反,如果经济表现疲弱,实际增长率低、失业率高、工资增长缓慢,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较小,通货膨胀预期则会下降。
此外,汇率水平、国际油价和商品价格等也会影响通货膨胀预期。
如果国家货币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那么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预期也会上升。
国际油价和商品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通货膨胀预期。
例如,国际油价上涨会导致能源成本上升,进而推高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运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着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他们倾向于提前购买商品和服务,或者将资金用于投资,以规避通货膨胀风险,这会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他们可能会推迟消费和投资,这可能导致经济放缓。
其次,通货膨胀预期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
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考虑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
如果通货膨胀预期高于央行的通胀目标,央行可能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压力;相反,如果通货膨胀预期低于央行通胀目标,央行可能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
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第一篇:通货膨胀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对未来通货膨胀情况的预期和判断。
在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通货膨胀预期对于经济运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预期是通过参考和解读市场上的各种信息来形成的。
例如,个人和企业可能会通过观察物价变化、关注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指标等来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走势。
此外,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也会利用统计数据和研究方法来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着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如果个人和企业预期未来通货膨胀较高,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提前消费和投资,以免将来的购买力受到侵蚀。
相反,如果个人和企业预期通货膨胀较低,他们可能会推迟消费和投资,以等待更有利的时机。
其次,通货膨胀预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具有重要影响。
中央银行通常会考虑市场上的通货膨胀预期来调整货币政策。
如果市场上的通货膨胀预期较高,中央银行可能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而如果市场上的通货膨胀预期较低,中央银行则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最后,通货膨胀预期还会对工资和价格的协商有所影响。
例如,工会可能会根据通货膨胀预期来议定工资涨幅,商家也可能会根据通货膨胀预期来制定价格策略。
因此,通货膨胀预期不仅影响着整体经济走势,也对个体经济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和传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和因素会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判断。
政府、中央银行和货币市场等也在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和传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要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积极沟通并采取适当措施来影响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发布相关经济数据和政策信息,以及加强舆论引导,来引导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适时的货币政策调整来影响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和合规,防范通货膨胀预期的不良影响。
中国2023年是否会出现大幅通胀?
中国2023年是否会出现大幅通胀?中国2023年是否会出现大幅通胀?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未来的经济走势也越来越关注。
其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那么,中国2023年是否会出现大幅通胀呢?宏观经济背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
2023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不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复苏。
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8%,这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
同时,通货膨胀率也有所上升。
2023年1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了0.3个百分点,达到了0.6%。
虽然这个数字并不高,但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复苏,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会不断增加。
通胀的原因那么,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应量过多、需求过剩等因素导致的。
在中国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因素导致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过于宽松。
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刺激经济,比如降低利率、增加财政支出等。
这些措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需求过剩。
如果经济复苏的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需求过剩的情况出现。
这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外部因素。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对中国的通货膨胀造成影响。
比如,全球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中国进口这种商品的成本上升,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如果中国2023年出现大幅通胀,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加强货币政策调控。
如果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比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强对信贷的监管等。
增加供给。
如果通货膨胀是由需求过剩导致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供给。
比如,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等。
加强市场监管。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货膨胀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为了衡量和监测通货膨胀水平,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使用一系列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物价变动的数据,帮助监管机构制定货币政策和调整经济运行。
一、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衡量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所需支出变化的指标。
CPI的计算方式是将一篮子代表性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与基准年份进行比较,以确定相对涨跌幅。
CPI是最常用的通货膨胀指标之一,高CPI意味着物价上涨。
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衡量生产者原材料成本和销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PPI计算方式与CPI相似,但衡量的是生产环节的物价变化。
PPI可以提供关于商品和服务生产成本的信息,对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三、核心通胀率核心通胀率是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通货膨胀指标。
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受到季节性和供需因素的影响较大,而核心通胀率则更能显示经济整体基本因素的通胀水平。
核心通胀率通常被用来判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四、通胀预期通胀预期是指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水平的预测。
通过调查和市场观察,经济学家可以了解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并据此调整货币政策。
通胀预期对决策者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
五、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当货币供应量过大时,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人们有更多的货币去追求相对稀缺的商品和服务。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监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预测通货膨胀的趋势,并相应地调整货币政策。
六、失业率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通货膨胀的水平。
当失业率低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通货膨胀。
因此,失业率的波动可以提供一些关于通货膨胀预期和经济状况的信息。
综上所述,以上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些常用指标。
这些指标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解读和分析通货膨胀的综合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一个判断■何海峰本文首先回顾了1999年以来的3次物价上涨,然后分别分析了长期、中期和近期内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以及原因,最后指出观察中国物价变化需要注意的几个前提。
[关键词]通货膨胀;判断;因素[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69X (2010)01-0006-07何海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博士。
(北京100732)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等促进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
随着这些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尤其是伴随着信贷和货币供应的剧烈增加,自2008年2月开始迅速下降的CPI 降幅显著趋缓。
于是,关于中国是否将发生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话题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基础并不具备;短期之内,中国有可能出现物价水平的回升。
本文还强调,理解和应对中国物价上涨存在几个需要注意的前提。
一、1999年以来的3次物价上涨(一)一些基本概念作为经济学最常见的一个基本概念,通货膨胀一直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目前广泛认可的是一个描述性解释: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首先,所谓“持续”,不是指一次性的或短期的价格水平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但是,关于这个过程到底有多长,理论与政策上都没有统一的明确界定。
一般认为,这个过程应不低于12个月。
同时,也不能把周期性经济萧条时,价格下跌后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②其次,所谓“明显”,不是指轻微的价格水平上升———比如0.5%,就不能说是通货膨胀。
但是,这个价格水平明显的增长率标准到底是多少,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中都没有统一的说法,它更多是一个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敏感程度的主观性概念。
进行经济分析时,对通货膨胀的分类会借助不同的标准,例如按程度分、按市场机制分、按预期分、按成因分、按政策因素分、按有无国际或战争因素分等。
其中,按照通货膨胀程度划分,有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
爬行式通货膨胀指一般价格水平年上涨不超过2~3%,并且经济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温和式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没有统一说法。
奔腾式通货膨胀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率在2位数以上,而且发展速度很快。
恶性通货膨胀也称超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此时货币完全失去价值贮藏功能,几乎丧失交易媒介功能,成为“烫手的土豆”,国家货币制度即将崩溃。
从以上说明中可以看出,基于严格和严肃的角度,我们更愿意把1999年以来的几次CPI 上升过程称为物价上涨,而不是通货膨胀。
(二)1999年以来的3次物价上涨表现1999年以来,以CPI (以及PPI )衡量的物价水平出①本文不代表作者任职单位的观点,文责自负。
②这种情况称为“通货复胀”(reflation ),它指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等方式刺激经济以走出通货紧缩。
从时间上看,它是在经济衰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后经济从谷底开始恢复、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的那段时间。
①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与经济2010.01现过三次上升过程:1999~2001年、2002~2004年和2006~2008年。
这3次价格水平的上升也可以通过其它物价指数的变化得到反映,尤其是作为PPI前端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变化。
具体参见图1。
图11978-2008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变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当然,1999年以来的3次物价水平变化其幅度显著低于上世纪的2次物价上涨———参见图2。
1989年和1994年的CPI涨幅曾达到了18.0%和24.1%。
图21978-2008年CPI、PPI变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如图3所示,从月度数据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3次物价水平的变化过程。
第一次物价水平上升的起点是1999年4月和5月———从当月CPI上看,这两月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1999年6月CPI指数降至98.2的低点并开始逐步止跌上升;2000年1月,当月CPI指数升至99.8,2000年2月,当月和自年初累计CPI指数均超过了100———其中,直到2001年12月,后者一直保持在100以上;2001年9月,连续16月高于100之后,CPI 指数降到了99.9,当月首次出现0.1个百分点的同比下降。
这次物价水平的最高点出现在2001年5月———CPI指数为101.7,当月CPI同比增长了1.7个百分点。
这次物价水平的上升幅度和持续时间(高于0以上的增长区间)比较短。
第二次物价水平上升从2002年4月开始———当月CPI指数为98.7,此后CPI的降幅开始逐渐收窄;2002年1月,CPI指数达到了100.4,此后,CPI累计值基本保持了连续上升,直到2004年9月和10月的104.1高点———而CPI同比5.5个百分点的最大涨幅则出现在2002年的7月和8月;随后,虽然涨幅出现了下降,但直到2006年3月,当月和累计CPI指数均保持在100以上。
这次物价上升幅度比较明显,CPI最高曾达到105.3;持续时间也比较长,CPI高于100的时间达到了39个月———随即便进入了第3次上升过程。
第三次物价水平上升从2006年3月开始。
从当月CPI指数上看,2006年3月为100.8;2007年3月达到了103.3;4个月之后,2007年7月达到105.6;2008年1月达到了107.1,2008年2月达到了最高点108.7———累计CPI也于2008年4月达到了108.2的最高点;此后,CPI涨幅不断下降,2009年2月当月CPI 和累计CPI开始降至100以下,分别是98.4和99.7。
这次物价上升幅度比较大,当月和累计CPI都超过了108;当月CPI前后在100以上保持了33个月———而且前次CPI并没有跌至100以下水平。
(三)货币供给与物价上涨的伴随表现米什金(1998、2001、2004)在解释通货膨胀的含义时,反复重申到———当通货膨胀被定义为物价水平的持续快速上涨时,大多数经济学家(无论是货币主义者还是凯恩斯主义者)都会同意弗里德曼的论断。
而弗里德曼的著名论断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
”弗里德曼以及随后的众多实证研究都表明,物价水平持续快速上升的背景都是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率,这也是货币经济学已经接受认可的基本观点。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31999年1月-2009年10月CPI、PPI变化对中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一个判断①2008年8月CPI 同比涨幅为4.9%,已低于5%的水平。
②参见1998年10月28日《中国证券报》。
③这些研究来自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等独立的研究报告。
结合中国对货币供给不同层次的界定,一般认为,M 0更多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相关,主要发挥交易媒介作用;M 1更多代表了国民经济实体层面的交易,即与企业生产活动相关;M 2则主要发挥着价值贮藏功能,它与资本市场或者各种资产交易活动相关联,反映了国民经济金融层面的宽松活跃程度。
因此,理论上看,中国的M 1运动变化情况是物价水平变化的重要先行指标;实践上,人们更多是通过M 1与CPI 的变动趋势来观察和分析物价水平的短期变化。
图41999年1月-2009年10月M 1增长率和CPI 、PPI 变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如图4所示,阴影部分表示了M 1变化带来CPI 变化的滞后期。
具体地,图中自左至右第1、3、5个阴影分别代表了1999年以来,M 1增长率增加后传导至CPI 上升的滞后时间;而第2、4、6个阴影则表示M 1下降传至CPI 降低的时间长短(当前CPI 的下降还处于发展中)。
数据显示,1999年以来3次物价上涨之前M 1传导滞后期分别为10个月(1999年2月至1999年11月)、17个月(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和11个月(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
①从图4还可以看到,由于近期M1增长幅度的迅速提高,一些研究者认为,在CPI 止跌回升之后,中国很有可能再次发生通货膨胀。
这个结论的前半部分符合归纳规律,但其后半部分则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二、从长期看,中国不会发生失控的、持续的通货膨胀从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看来,短期内,中国物价回升甚至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
国际上,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配合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欧日以及不少国家纷纷降低利率甚至实行了零利率,全球流动性得到迅速补充,逐步推动了原油、大宗产品以及资产市场的价格回升;而且,在中国经济率先恢复的预期之下,外部流动性通过一些途径流入国内,导致短期资金的过剩。
在国内方面,基于2009年以来信贷和货币供给的极大扩张,也出现了流动性充裕局面,尤其在金融层面。
这些都构成了短期物价上升乃至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
但是,从长期看来,受制于经济体制、结构方面的具体因素,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基础并不存在。
首先,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已由短缺经济转变为动态性、结构性的过剩经济。
一般认为,199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分界点。
国家商业信息中心对601种商品供求状况进行排队分析后发现,1998年上半年供过于求、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已达100%。
据此,该中心判断,短缺现象第一次在统计意义上消失,中国经济运行开始由供给约束型向市场约束型转变。
②尽管1998年中国开始告别短缺经济已经成为学术界、决策咨询界、决策层的一个共识,但对于中国是否属于过剩经济仍存在争议。
从近几年的发展实践上看,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不仅面临市场结构性升级的动态性过剩,而且面临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从世界范围内的经验来看,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周期性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是一个基本特点;而以中国13亿之多人口和30多万亿元GDP 总量,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产能过剩势所难免。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已经出现了结构调整型的“过剩经济”。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一系列的研究结果,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在9.5%至10.7%之间。
③换言之,中国经济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供给大于需求的基本格局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
即使伴随政府有意识、有计划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持续升级,中国的产能过剩仍将是一段时间内发展中的常态。
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是不可能发生的。
其次,中国储蓄大于投资或者说高投资与低消费率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以高增长、高储蓄和低消费为特征,而且资金融与经济2010.01①这再次验证了1998年中国经济运行短缺态势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