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 中心词前。
• 在文言文中 ,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位置,强调定语 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 后。
•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 前面去翻译。
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之子孙
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用“者”或“也”表示判断的,翻译时去掉“者”、 “也”,在主宾之间加判断词“是”。
1、判断句
2、用副词“乃”、“则”、 “ 即”、“ 皆” 、 “ 耳”、等 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用副词“乃”、
总结:定语后置的几种形式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三、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四、 中心词+ 数量词 五、 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
课堂小练பைடு நூலகம்
B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例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 蔺相如列传》
• 例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四、用“被”表示被动。
• 例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例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屈原列传》
• 例3:“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五、不用标志性词语的被动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 即”
余购三百盆,皆病者……
表判断的要把这 些词替换成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全面复习详解及练习答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全面复习详解及练习答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涉世家》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辞》
21/33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结构后置,介宾结构作状语往 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标志性介词有“以”、 “于”、“乎” 等。)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2、具告以事。 《鸿门宴》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无乃尔是过矣?《季氏将伐颛臾》
17/33
四、介宾结构,介词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 介词宾语前置。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18/33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前面,但文 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9/33
27/33
1、以下句子,不是被动句是:( )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为击破沛公军
B、旦日飨士卒,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帝感其诚
28/33
2、翻译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广东高考)
1、以下各句中“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一项是 ( )(广东高考)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于帝,帝不之罪
(2)、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邹忌讽齐 王纳谏》
7/33
判断句第二种类型
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 判断。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3、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 4、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5、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24/33
省略句类型
一、省略主语。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蔺列

高中语文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高中语文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本讲主要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判断词。

常见的文言判断句有以下几种:“……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高三语文 知识讲解_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高三语文 知识讲解_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编稿: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本讲主要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高清课堂:文言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开始】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判断词。

常见的文言判断句有以下几种:“……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2.句式特点二: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3.句式特点三:介词“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注意: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 “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 介词结构后置。
巩固练习 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状语后置句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状语后置句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什么是状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作状语的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 宾词组等常用在谓语后面,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 是状语后置。
因此,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把谓语后面的 状语移到谓语前面。
〈补〉得
﹙定﹚的 主语﹝状﹞地 +谓语 ﹙定﹚的 +宾语
(状语后置)
思考:状语后置句有 怎么样的结构特点?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被动句
4.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定语后置
什么是定语? 句子成分
(定语)主语 状语
+补谓语语
+宾语
(定语)
补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
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词, 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
动词不定式(短语)、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于”字句:谓语+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见+谓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语+于
之战》)
“为”字句:为+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为……所”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文言文特殊句式概念和理解技巧

文言文特殊句式概念和理解技巧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 “奚”、“曷”、“胡”、“恶”、“安”、 “焉”等。
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比如:
六、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 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 1.中心词(+“之”)+短语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②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中心词+数量词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省略介词宾语──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常省略。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 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 “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一)“为……所……” 1.“为……所……”
(吴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为所……”──“为……所……”的省略形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中考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2020年高考语文要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020年高考语文要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专题04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考点解读★★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技巧点拨★★句式类型及判断方法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⑶用"者"表判断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⑺无标志判断句。

二、被动句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本讲主要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判断词。

常见的文言判断句有以下几种:“……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1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
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馀,何财物之有!”秀与诸营 俱进,自将步骑千馀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王寻、王邑亦遣兵数千合战。 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 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②这也是强敌,怎么能说他软弱呢!
③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撤,让东晋的军队得以渡河,来决定胜负, 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
类型二:被动句
——看清标志词,译成“被”的意思。
类型二:被动句——看清标志词,译成“被”的意思。
1、阐释: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 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所以此类句子翻译时必须 注意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的被动句。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类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翻译中含有“是”或“不是”的句子。
1、阐释: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 句子。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 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③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④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字的都为被动句, 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中的“被”应该翻译为“遭受”, 这句并不是被动句。
即学即练
D 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帝感其诚 C.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D.汝是大家子
2.翻译下列句子。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相关知识梳理]古代汉语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但在古代汉语里,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1. 主语后用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 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有时省去者”,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有时省去也”,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2. 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即“,为(是),,'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用乃”即”贝尸皆”必”耳“'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又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亍”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 在动词前面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有时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且为所虏。

(〈〈鸿门宴》)2. 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3. 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亍”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4. 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3.王曰:“何为者也?” ( 干什么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和谁一道呢 )
5.子将安之? ( 到哪里 )
.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 语:“以”、“于”、“乎” 等。
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 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
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 意什么?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于长勺战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
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 )
.
主谓倒装(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 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 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6、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 介词结构后置
.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2.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3.尝射于家圃
介词结构后置
4.今子是之不察
宾语前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介词结构后置
8.何以战
宾语前置
.
句子成分省略是古今汉语常见的现 象,只是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文言 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4、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 主语后说(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网课(特殊句式)

网课(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译成:什么是什么。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文言文中的“是”大多情况下是指示代词(翻译成“这”或“这样”),个别情况下表判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一)采用“……者,……也”的方式1.“……者,……也”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这种结构有几种变式:2.“……者,……”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②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3.“……,……也”①鱼,我所欲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者也”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二)无标志的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秦,虎狼之国。

(三)用判断词“是”或“为”表判断。

①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用“即、乃、则、必、亦、诚、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五)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巩固练习:1、请选出是判断句的一项()A.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莫春者,春服既成。

2、请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轩东故尝为厨。

C. 此亡秦之续耳。

D. 亚父者,范增也。

3、请选出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形式相同的判断句()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

现作如下介绍: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

这种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表示停顿,不译。

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3、“……,……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也”都不用,主谓直接连接。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用动词“为”表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7、用“是”作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面用“见”表示被动。

如: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于”表被动如:无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4、在动词前加介词“为”表被动。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何也?《屈原列传》5、用“为”引进主动者,位于前再加“所”,表被动。

文言文各特殊句式 教用

文言文各特殊句式  教用

2.宾语在介词前即介词宾语前置 其格式为:主语+宾语(疑问代词)+介词+ 动词。 如: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谁为 哀者? ③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④() 何以知之?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⑥国胡以相恤?

请同学们商量后再举几例
①何以战?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子何
恃而往? ④奚以知其然也 何以能田(畋)猎也?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见(+动)。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而君幸于赵王。 见……于+对象 (受……于)
……于……。 为……所…… (或……为所……)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无标志Biblioteka 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 B)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一、主 谓 倒 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
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
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
哪里呢?”
主语
──
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2、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结论: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 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
达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
、疑问句居多。
练习:
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 ) D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文言文的常见特殊句式有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这里面,前三种好判断,最难得就是最后一个倒装句,因为倒装句又可以分四类:谓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判断句表示判断啊,这个很好区分,就是“什么是什么”或者“什么不是什么”,在现代文中我们都用“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文中,表示判断句的结构很多,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动作的实施者,而是动作的被动者。

在现代文和古文中都能出现,在古文中,省略的现象更为常见。

省略句顾名思义省略了句子成分,省略句都可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者量词。

倒装句,就是将正常句子的顺序颠倒过来。

倒装句包括了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

1、主谓倒装,又叫谓语前置。

本来正常句子应该是主谓,可是主谓倒装就是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

这种句式在感叹句、疑问句中经常出现,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其强调作用。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就是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在正常语序中,宾语放在谓语的后面,而在倒装句中宾语在谓语的前面,就叫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可以作宾语。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如“沛公安在?”c、有些宾语前置表示强调。

如《木兰辞》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关山度”,其实是“度关山”,强调“跨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中,定语是位于中心词前面的,但为了突出中心词,有时候会把定语放在后面。

例如:在《核舟记》中“尝贻余核舟一”,就是定语后置,“核舟一”表示的是“一个核舟”的意思,在这里把中心词“核舟”提前突出中心词。

4、状语后置,正常语序状语是在谓语前面的,如果放到了谓语的后面,就成了状语后置。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1 .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⑴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产......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也。

〃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c:"……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3、“……者,……”式。主语后面用
“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如: 粟者,民之所种。 4、“……,……”式。“者”“也”都
不用。
如:刘备,天下枭雄。
5、“……为……”式。“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用“乃、即、则、皆、诚、必”等副词表 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廉颇为赵将,( 廉颇)伐齐,大破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孰与”“孰若”。用在表示比较和 选择的疑问句中。“孰”是疑问代词,可译 作“谁”“什么”“哪”,它们就在名词或 代词前,可译为“……与……相比,谁(哪 一个)……”;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 如”、“何如”、“怎比得上”等。例如: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
3.“谁……者”中,“谁”是疑问代词, 作谓语;“……者”是“者”字结构,作主 语,“谁……者“等于”“…… 者谁”。 例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
何如?(怎么样)
得无......耶?(大概......吧、恐怕...... 吧、该不会......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 不亦......乎(不是......吗)、 得无......乎(难道......吗)、 孰与、孰若(跟......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编稿:程彦芳审稿:王娜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本讲主要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高清课堂:文言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开始】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加上判断词。

常见的文言判断句有以下几种:“……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者,……”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

这样的判断句比较少。

例,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也”式“也”在此表达判断语气。

例,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式既没有“者”,也没有“也”,翻译的时候加上“是”。

例,9、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10、荀卿,赵人。

(《史记·孟荀列传》)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11、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1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例,14、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1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用“是”做判断动词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1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17、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通常被称为意念被动句。

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

例,3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例,3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3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用“见”或“见……于……”表被动介词“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3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3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

例,3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39、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例40、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4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例,4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莫之夭阏——莫夭阏之4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忌不信自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二是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例,44、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吾谁与归——吾与谁归45、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安在——沛公在安46、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以知燕王——以何知燕王47、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逍遥游》)彼且奚适也——彼且适奚也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例,48、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有何厌4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50、唯利是图——唯图利唯才是举——唯举才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宾语通常前置,这种情况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例,51、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52、夜以继日——以夜继日5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54、是以记之——以是记之陈述句中方位词作介词宾语时,放在介词前例,55、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省略句省略句不是文言文中独有的语言现象,但是较现代汉语而言,它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常常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省略主语文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所以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更为常见。

主语的省略可以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例,承前省18、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19、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人)缘溪行,(武陵人)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蒙后省20、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1、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对话省22、问:“(您)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23、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谓语省略的情况都比较少。

文言文中,通常在并列句中,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中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24、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5、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鸿门宴》)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宾语是常见的事,所省多为代词“之”,既可以作动词宾语,又可作介词宾语。

2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27、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省略兼语“使、令、命”等类动词的宾语常兼做后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即被称作兼语。

兼语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但在文言文中常常被省略,多为代词“之”。

28、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陈涉世家》)29、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以”等,这个词与后面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

30、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31、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以)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14分09秒)题型解读例1 与“为贼所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微斯人,吾谁与归D.竖子不足与谋【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式。

A项为判断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省略句。

例2 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C.言于大府诛之D.夫晋,何厌之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唯巫言是用”是宾语前置句,通过助词“是”提宾。

列举四项中,D句“何厌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通过助词“之”提宾。

A项为一般句式,B、C两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

例3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

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

于是扌豕崔杼之子,令之争后。

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

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

”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

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

”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