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第一部分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
也有人将后面的四种句式归纳统称为倒装句。
之所以将上述七种句式称为特殊句式,是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是"来构成判断句。
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主语后面用"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石钟山记》)2. 主语后面没有"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也)。
例3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例4 生,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3. 谓语后面连用"者""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5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例6 是必射雕者也。
(《李将军列传》)4. 用"为""乃""则""即""诚""非""素""皆"来表示判断。
例7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例8 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例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10 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o项羽本纪》)例1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例12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例13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5. 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文言文-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①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宾语前置句 不然,籍何以至此(以何) 客何为者(为何) 沛公安在(在安) 大王来何操(操何)
六、指出下列语句中的特殊句式
• • • • • • • • • • 1.此天子气也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亚父者,范增也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8.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9.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0.此亡秦之续耳
23.若属皆且为所虏 24.吾属今为之虏矣 25.为击破沛公军 26.加彘肩上 27.孰与君少长 28.何辞为
•
• • • • • •
•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5.秦王购之金千斤 6.欲与俱 7.皆陈殿下
• • • • • • • •
三、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二)、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词“以” ) 2、以(之)试(于)人( 省略宾语“之”省略“以” ) 3、待吾客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 4、(燕王)恐惧不敢自陈(省略主语)
(三)、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四)、倒装句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介词结构、数量词作定语 后置 ) 2、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词结构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词结构后置 )
文言文特殊句式
注意: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 “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 介词结构后置。
巩固练习 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状语后置句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状语后置句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什么是状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作状语的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 宾词组等常用在谓语后面,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 是状语后置。
因此,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把谓语后面的 状语移到谓语前面。
〈补〉得
﹙定﹚的 主语﹝状﹞地 +谓语 ﹙定﹚的 +宾语
(状语后置)
思考:状语后置句有 怎么样的结构特点?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被动句
4.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定语后置
什么是定语? 句子成分
(定语)主语 状语
+补谓语语
+宾语
(定语)
补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
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词, 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
动词不定式(短语)、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于”字句:谓语+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于
“见”字句:见+谓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
“受”字句:受+谓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语+于
之战》)
“为”字句:为+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词
“为……所”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文言文特殊句式
定 语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后 置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
倒 装 句
宾 语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②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谁、何、奚、曷、
前 胡、恶、安、焉等)
置 ③“之”或“是”作标志
④介宾结构宾语前置
状 语 “于”或”以“为标志 后 置
.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见 /于/见…于
3. 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 介词结构常常放在 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后
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标志: “于”或“以”+宾语
.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 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 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未有之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不知句读,不解惑”
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 来何操?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之四海
宾语前置
.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 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 “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 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硕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 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忌不信自”
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 语,组成介宾结构。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 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文言文特殊句式
古汉语(主要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1、判断句(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2、被动句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
禽,通擒)[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
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知识点】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知识点】文言文解答技巧: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技巧点拨★★句式类型及判断方法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⑶用"者"表判断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⑺无标志判断句。
二、被动句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
现作如下介绍: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
这种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表示停顿,不译。
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3、“……,……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也”都不用,主谓直接连接。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用动词“为”表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7、用“是”作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面用“见”表示被动。
如: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于”表被动如:无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4、在动词前加介词“为”表被动。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何也?《屈原列传》5、用“为”引进主动者,位于前再加“所”,表被动。
文言文阅读题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文言文的常见特殊句式有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这里面,前三种好判断,最难得就是最后一个倒装句,因为倒装句又可以分四类:谓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判断句表示判断啊,这个很好区分,就是“什么是什么”或者“什么不是什么”,在现代文中我们都用“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文中,表示判断句的结构很多,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动作的实施者,而是动作的被动者。
在现代文和古文中都能出现,在古文中,省略的现象更为常见。
省略句顾名思义省略了句子成分,省略句都可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者量词。
倒装句,就是将正常句子的顺序颠倒过来。
倒装句包括了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
1、主谓倒装,又叫谓语前置。
本来正常句子应该是主谓,可是主谓倒装就是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
这种句式在感叹句、疑问句中经常出现,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其强调作用。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就是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在正常语序中,宾语放在谓语的后面,而在倒装句中宾语在谓语的前面,就叫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可以作宾语。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如“沛公安在?”c、有些宾语前置表示强调。
如《木兰辞》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关山度”,其实是“度关山”,强调“跨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中,定语是位于中心词前面的,但为了突出中心词,有时候会把定语放在后面。
例如:在《核舟记》中“尝贻余核舟一”,就是定语后置,“核舟一”表示的是“一个核舟”的意思,在这里把中心词“核舟”提前突出中心词。
4、状语后置,正常语序状语是在谓语前面的,如果放到了谓语的后面,就成了状语后置。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1 .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⑴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产......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也。
〃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c:"……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择)
1、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之。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2、竖子不足与 谋。 句式特点: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剑) (之)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 鸡,果 如成言。 (于) (以) 3、不如因善而遇之,使 归赵 句式特点:省略兼语“之” (之)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欲呼张良与俱去。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项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C.“被”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戍卒叫,函谷举 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将会被俘虏。 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约束,向我学习 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守边疆的兵卒呼喊,函谷关被攻克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 (7)、(楚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8)、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用副词“乃”“则”“诚”“耳”“必”“固”“本”“亦”等表判断。
用否定词“非” 表示判断。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用“者”、“也” 表判断。 ……“者” ……也 ……者也
……,…… 。(无标志的判断) ……者,…… 。 …… , ……也
主要形式
一、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指出判断标志。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苹果被我吃了。
同舍生皆被绮绣 恐为操所先 帝感其诚 羸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
文言文特殊句式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
“……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而君幸于赵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以+名词)构成介宾结构在句子中作状语后置
取之(以)百金
封之以膏腴之地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绳之以法
持之以恒
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
1
2
习题训练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组是
01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02
大王来何操? 沛公军霸上
03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语意上的被动)
文言文特殊句式
A、动词,到; 、动词, 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 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C、代词,他; 、代词, 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 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3、倒装句。 倒装句。
例1、(2004年广东卷考题)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2004年广东卷考题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年广东卷考题)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词作宾词提 是介词, 解析:本句中“ 前了,翻译时必须将“ 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 现代汉语的规则。 现代汉语的规则。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宾语前置)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宾语前置) 例2、(2004年湖南卷考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004年湖南卷考题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年湖南卷考题)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 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 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状语后置)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状语后置)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表示判断。
主语后+ 表停顿, (1)“......者,......也。” (主语后+者,“者”表停顿,“也” ......者 ......也 表判断) 表判断) 陈胜者 阳城人也 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 主语后+ (2)“......者,...... 。” (主语后+者) 民之所种。 陈婴者 故东阳令史。 例:粟者,民之所种。\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 上纯父。 上纯父。 ......,......也 主语后面不用“ (3)“......,......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者也 者也。 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 (4)“......者也。” (“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一)采用“……者,……也”的方式1.“……者,……也”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这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2.“……者,……”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也”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夫战,勇气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4.“……,……”七略四库,天子之书;……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5.“……,……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二)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为”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最是不济事。
②若为佣耕。
句中“是”“为”,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三)用“即、乃、则、诚、皆、必、亦”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非死即徙尔。
②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皆良实此悉贞良死节之臣⑤环滁皆山也。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四)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①圣人非所与熙也。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一)“为……所……”1.“为……所……”为乡里所患*“为所……”——“为……所……”的省略形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2.“为……”士卒多为用者(二)“见……于……”1.“见……于……”①卒见使于一鼠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初中阶段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常有文言文特别句式总结初中阶段常有的文言文特别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必定或否认,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往常由以下几种方式组成:1.以虚词配合必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
《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6)臣本布衣。
《出师表》(7)此诚紧急生死之秋也。
《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必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类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有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 [ 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 ]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 [鼓 ]而竭。
《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 [ 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 [ 扶苏 ]外将兵。
《陈涉世家》(2)便要 [ 渔人 ]还家。
《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 [于 ]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2)武陵人 [以 ]打鱼为业。
《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表达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2.用“为 +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2)兔不行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刻舟求剑》3.用“于”表示被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特殊句式
省略句
文言文具有简洁、精炼
的特点,在不影响语意表达 的前提下,经常省略某词或 某成分。判断是否省略,主 要从句子本身的结构特点, 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 境判断。翻译时,常要求把 省略的部分补出。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 能识别大部分意念被❖ (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
记·屈原列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此处介词“于”的作用是引出动作行为的 主动者,本身并不表被动。
(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 被动句的谓语前面或后面带有表示被动关系 的词语,成为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 “为”字句 “见”字句 “被”字句
A.“为” 句式——为:介词
为+施事者+及物动词 为+及物动词 为+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为+施事者+所+及物动词 为+所+及物动词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见”句式——见:被动助动词 ❖ 见+及物动词 ❖ 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 欲呼张良与俱去。
❖(项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 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来舞 剑(作为娱乐)吧。
❖ 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曰:“不若也。”
❖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 “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 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 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注意:表被动的助动词“见”汉魏以后演变
为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他人所发 动作行为的接受,可译为“我”。如:慈父 见背
C.“被”句式
❖ 被+及物动词——被:助动词 ❖ 被+施事者+及物动词——被:介词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 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二、主要形式
1、用“者”、“也” 表判断。 (1) ……“者” ……也 (2) ……者也 (3) …… , ……也 (4) ……者,…… 。
2、 ……,…… 。(无标志的判断) 3、用副词
“” 4、乃“用”亦动“”词则“等”为表“”判诚“断是”。”“表耳判”断“。必”“固”“本
5、用否定词“非” 表示判断。
综合练习答案
❖ 1. D(宾语前置句,“何后之有”即“有何后”。A、B、C 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 2. A( ①⑦句为主谓倒装句;②⑥句为介词短语后置句;③ ⑤句为被动句,其中③句为动词本身表被动;④句为判断句; ⑧句为宾语前置句。)
❖ 3.( A、 C同为被动句;B、 D同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 4.①(A判断句);②(C宾语前置);③(B被动句,D介
❖ 前有“可”“足”“能”“难”“易”,动 词常表被动
❖ 吾老矣,不能用也。
★无标志被动句的识别
❖ (1)非人主语+表示人的动作的谓语动词 蔓草犹不可除
❖ (2)及物动词谓语没有宾语也不能补出宾语 文王拘、屈原放逐
❖ (3)宾语属于主语的一部分,谓语动词对主 语不利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诚守翻这被信边译样耻而疆下做学被的列于怀兵,你句师疑卒们子的 呼,这忠。习 喊些诚俗,人函而约谷都被束关将毁,被会向谤攻被我克俘学虏习。 ❖ 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3)、戍卒叫,函谷举
(4)、不拘于时,学于余
❖自高我拿(己帝将着5)远想长十、离讨久万吾故伐的长国匈被大见死 奴 懂 军笑在 , 得, 被于秦 被 大人大国 围 道制方困 理,被约之在 的天着家平 人下”城 耻人,笑所耻笑 ❖ (6)、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第一节 判断句
❖ 判断句通过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分类,判断两者 是否同一事物,判断主语所指的属性、类别,即说明 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 主语和谓语为对等关系。 ❖ 文言文判断句的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 ❖ 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由判断动词“是”作述语
一、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指出判断标志。
❖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 4、曾不若孀妻弱子。 ❖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6、粟者,民之所种。 ❖ 7、是可忍,孰不可忍? ❖ 8、荀卿,赵人。 ❖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10、人非生而知之者。 ❖ 11、梁父即楚将项燕。
❖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6、人非生而知之者。
❖ 7、梁父即楚将项燕。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 的接受者,即受事者。
苹果被我吃了。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
籍,陷泥中
A
词结构后置);④(D介词结构后置);⑤[E句子成分的省 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 [(E句子成分的省略,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 ❖ 5.( C句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 6. B(①与②同为判断句,③与④同为宾语前置句。) ❖ 7. C(“纤歌凝”即“纤歌被凝”,属于动词本身表被动的 被动句,例句“拘于时”为被动句; ❖ A.为宾语前置句;B.为宾语前置句;D.为陈述句。)
2、蒙后省;3、对话省。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 衰,三 (鼓而)竭。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择不) 善者而改之。
句式特点:省略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尉剑挺,广起,夺 (剑而) 杀之。
2、竖子不足与(之谋) 。
句式特点: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老 我 粟 如 ❖项1人是今梁师本、不民,的是师是众 人 父靠 街者一种家亲他 市生,植正就下来 中所的好是来传 拿以比楚就是国授刀传懂刀的道道的得和将受理屠道砧领业讲夫理板项的解授。,燕惑知我。们也识是。解鱼释肉疑,惑还的要告人辞。
什么呢?
❖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 3、粟者,民之所种。 4、荀卿,赵人。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 于柱矣
D、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C
❖ 文言文的被动句: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语法被动句
❖ 被动句谓语的核心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
(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 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安书)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 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 ,果
如成言。
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
“于”“以”两词)。
3、不如因善而遇之,使 (之)归赵
句式特点:省略兼语“之”
翻译下列句子,补出省略成分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1、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触(蛇草)木, 尽草死木; 以啮(蛇人), 无御之(人者) 。 2、沛公谓张良曰:“ (度公我) 至军中,公乃入。”
3、(梁惠王曰) :“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孟如子知) 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句式特点:省略主语。1、承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