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酶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MRSA耐药者除外)感染,如 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 也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 球菌的混合感染。 单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青霉素敏感葡萄球 菌感染则不宜采用。
6-[2,6-二甲氧基苯甲酰胺]-氨基青霉烷酸
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必须大剂量的注射才能保持活性, 抗菌活性较低。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耐酶青霉素。
抗菌谱
• 大多数G+球菌 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表皮金葡菌等
• G+杆菌 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 • G-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敏感淋病奈瑟菌 • 其他:少数G-杆菌、螺旋体、放线杆菌(如梅毒、钩端、回
归热、牛放线杆菌等)
临床应用
1.溶血性链球菌: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组 织炎、心内膜炎等。
耐酶青霉素作用特点
名称
特点
奈夫西林 对酸稳定,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是甲氧西 林的3倍。
氯唑西林 抗菌作用与苯唑西林相似,血药浓度比苯唑西林 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是苯唑西林的2倍。
一、天然青霉素
• 青霉素X • 青霉素N • 青霉素K • 青霉素V • 青霉素G:性质稳定,疗效好,是临床治疗敏感菌感
染的首选药
分子结构 抗菌机制 抗菌谱 临床应用 耐药机制 不良反应及防治 注意事项
分子结构
别名:苄青霉素,青霉素G,Penicillin G
抗菌机制
细菌细胞内膜上存在一系列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其中转肽酶与青霉素β-内酰胺环的酰胺键 共价结合,使转肽作用不能进行,从而阻止粘肽的交 叉连接,使细菌细胞壁缺损,由于菌体内渗透压高, 水分内渗,菌体膨胀、破裂,在自溶酶激活影响下, 细菌破裂溶解死亡。
葡萄球菌无效; • 所达到的血药浓度并不高,因而主要用于敏感菌
引起的轻症感染、恢复期的巩固治疗和防止感染 复发的预防用药。
二、半合成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主要作用于G-菌
• 甲氧西林 • 苯唑西林 • 氯唑西林 • 氟氯西林 • 双氯西林 • 奈夫西林
耐酶青霉素
2.肺炎链球菌:大叶性肺炎、脓胸、支气管炎等。 3.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常需特大剂量静滴才能有
效)。 4.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5.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放线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的治疗。 7. 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和流产后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的败
血症的治疗。但必须与抗毒素血清合用以中和细菌的外毒 素。
CH 3 CH 3
CN
N COOH
O
酰胺酶
(6-APA)
青霉素酶(青霉噻唑酸)
不良反应
1.变态反应:为青霉素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由青霉素降解 产物所形成聚合物所致,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
2.赫氏反应:应用青霉素G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鼠咬热 或炭疽等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表现为全身不适、 寒战、发热、咽痛、心跳加快等。此反应可能是大量病原 体被杀后释放的物质所引起的。
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药物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水解裂开 而失去抗菌活性。(如ESBLs、AmpC、金属酶等)
2.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发生改 变(结构改变或合成量增加或产生新的PBPs )。
3.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减低。
耐药机制
S R CO NH HC HC
➢ 长效青霉素,是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抗菌活 性成分是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相 仿。
➢ 吸收极缓慢,血药浓度低,肌注120万单位后血中低浓度可
维持4周。适用于轻症病人或需长期使用青霉素预防 细菌感染的患者,如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仅供肌内注射
青霉素V 耐酸青霉素
• 耐酸青霉素,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好; • 抗菌朴和抗菌活性同青霉素; • 不耐酶,易被青霉素酶水解,故对大多数金黄色
3.其他不良反应: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疼痛、红肿或硬结, 剂量过大或静脉给药过快时可对大脑皮层产生直接刺激作 用。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发生率3%~10%,抗生素中最高。 2.一般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溶血性贫血、粒
细胞减少、血清病样反应等。 3.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主要为循环衰竭、呼吸衰
竭和中枢抑制。
药物相互作用
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抑菌剂可干扰青 霉素的杀菌作用,故不宜合用。
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 青霉素在肾小管的排泄,从而使血药浓度增高,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延 长。 与重金属,尤其铜、锌、汞呈配伍禁忌,因后者破坏 青霉素的氧化噻唑环。
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协同抗菌作用,抗菌谱扩大, 抗菌机制不同而致抗菌活性加强。 加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青霉素类分子结构
青霉素的基本结构是由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及侧链 R-C- 组成。
O
噻唑环
侧链
S
CH 3
R
CO
NH
HC
6
HC 1 52
CH 3
C7 N4 3 N COOH
O
β-内酰胺环
6-APA
青霉素的分类
• 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主要作用于G-菌
注意事项
• 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5%~7%) • 有哮喘、湿疹、荨麻疹、枯草热等过敏性疾病患者慎用。 • 对诊断存在干扰(如测尿糖) • 青霉素不稳定,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溶解,严禁
将碱性溶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 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
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 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 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防治
1.询问病史、用药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2.皮试:初次使用、停用3天、更换批号。
3.避免患者饥饿时使用,注射后30分钟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4.现配现用。 5.急救准备:注射0.1%肾上腺素1.0mg,必要时加用糖皮 质激素和H1受体拮抗药。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 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1.0mg,严重者应稀释 后缓慢静注或滴注,必要时加入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 药。同时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