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
现代教育理论研读课件课件
力,对音高、音色、旋律敏感。〔作曲家、演奏 家、指挥家、乐器制造者和音乐爱好者〕
• 视觉空间智能: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
能力。感受、区分、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 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对线条、形状、 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敏感并能用模型的方式表 达出来,具有较强的空间记忆力。〔雕塑家、画 家、建筑师、摄影师〕
间。
• 3.组织集体生活,培养创造力
• “学贵知疑,大疑那么大进,小疑那么
小进,不疑那么不进〞,“这个疑字我当重 用它’。教学过程设疑的步骤;〔1〕要使学 生对于一个问题处在疑难的地位;〔2〕要使 他审查所遇见的究竟是什么疑难;〔3〕要使 他想方法去解决,使他想出可以解决这疑难 的方法;〔4〕要使他推测各种解决方法的效 果;〔5〕要使他将那最有成效的方法试用出 去;〔6〕要使他审查使用的效果,究竟能否 解决这个疑难;〔7〕要使他印证,使他看试 用的法子,是否屡使屡验。
• 〔四〕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
• 〔五〕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 第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个孩子
都有创造力,都是人才的秧苗。
• 第二,教师要有宽容的心,即包容、宽恕孩子的一
些“幼稚可笑〞行为,也许在教师的宽容下学生中 可能会诞生爱迪生、瓦特、牛顿等。〔“掰〞、 “搿〞〕
• 第三,教师要为创造力搭建平台,提供创设时机让
• 语言智能: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
能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
与人交流的能力。〔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 著名节目主持人等〕
• 数理逻辑智能:有效运用数字进行运算和推理的
能力,表现为个体善于处理物质世界中的数量关 系,对事物的因果关系敏感,擅长推理,具有强 烈的探索欲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逻 辑学家和电脑设计员等〕
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变革始终围绕着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效果展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具体应用的方法,以及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特点现代教育理论是在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形成的。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充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特长。
此外,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现代教育方法的应用与实践1.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此外,项目式学习还能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和探究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2.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反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教学流程颠倒的教育模式。
学生在家通过预习教材或观看相关视频,获取知识的基础,并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实践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3.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和讨论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
4. 技术融入教学(Technology Integration)技术融入教学是将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
通过使用各种教育科技工具,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教育软件,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技术融入教学还能提供更多样化和创新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意义与挑战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现代教育理论论文(5篇)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动身点和最终归宿,所以选取多媒体素材的整合应以“帮助”教学为立足点。
调研发觉,部分物理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在形式上符合“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件结构特别完整,操作性强,但老师使用后教学效果不好。
缘由是老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过于依靠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呈现老师的主观能动课堂设计,“隶属”于课件,课件的“帮助”变成“统领”,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谈不上以同学为主体进行教学。
如把四个环节内容制作进课件,按挨次演示,教学中并没引导同学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又如自学质疑环节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制造问题环境;还有把自学指导的学案内容放入课件,分页播放时一带而过,同学无法记录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可以做得比较松散,只供应导课资源、学习资源、学问点展现或课堂训练题,创设学习情境。
内容比较多的自学指导的学案可以选取纸质媒介,如课堂练习册、印制学案等,不应制作入课件,由于不便利同学记录。
课件内在的结构联系并不重要,这样的课件可能看起来没有成型,但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能否有效达到时教学目标为尺度衡量的,在使用时,把握住“度”,要给同学看、听、想、做留足发挥的空间,充分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四环节循环教学高效物理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运用实物展台帮助教学。
例如:(1)不便利观看现象的演示试验,老师可以在展台上进行试验;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无疑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对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它不仅要求老师要有高深的专业学问、丰富的教学阅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把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学问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力量。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材料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材料翁其松一、生活即教育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
“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
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
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二、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中外现代教育理论简介(学习之四)
七.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概念,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什么是“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呢?所谓现有发展水平即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传统的智力测验所要了解的就是这种水平;而所谓“最近发展区”则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的。
维果茨基明确提出,教学就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发展的方向、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以及发展的速度上,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第一发展水平与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在教学过程中,究竟又如何体现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思想,做到教学走走发展的前面呢?针对这个问题,他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
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是维果茨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进行深人研究后所提出的最主要的结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动态发展的学生观2. 超前发展的教学论:a) 同伴作用交往b) 因材施教的教学法由于每个儿童都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知识经验不同,兴趣爱好各异,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不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即儿童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不同在同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达到的水平有高低之分,也就是说,在相同时期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潜能不同,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教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儿童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实际上体现的使一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即针对不不同的儿童实施相应的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最新3篇
现代教育理论论文最新3篇现代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篇一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
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
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
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
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
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
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
”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
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
《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
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一)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一)——杜维的教育理论杜威简介: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思想背景19世纪当时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思想内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要点一、概念解释题(20%)1.课程:课程是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当代教育学一般认为,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指导的学习内容及其进程。
但各家各派众说纷纭,但学习者在阅读与应用课程概念时,要确立并保持自己相对稳定的“课程”定义。
2.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我国原有的教育话语体系中,系指进一步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所赖以发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
今天,它一般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联系,指为人的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指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3. 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发展新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
它超越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限制,从整个社会建立促进人的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构建和终身学习的权力的保障。
4. 教学:是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发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5. 教育目的:植根于社会的需求和可能,对教育对象提出的应有教养的预期。
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受)教育主体往往怀有自己的教育母的。
6.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系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7. 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与分科课程相对。
8. 终身教育: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基本发展趋势之一。
系指人的一生发展过程需要进行的教育和所享有的教育权力。
人的自我教育的愿望、能力、权力和可能成为教育理论思考的核心和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
“学习化社会”是它的最新发展形态。
9. 德育:道德教育。
一般包括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我国,也被称为“思想品德教育”。
10. 教学设计:是指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育者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活动中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以及“何以能如此教”设计的一种操作预案。
《现代教育理论》课件
现代教育理论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 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 能力。
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
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评价 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发展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及时给予反馈 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不足。
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方法与技巧
系统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
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 专题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注重将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 实践应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参加课程讨论、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同行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拓 宽视野,促进学习的深入。
现代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 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
理念和实践经验。
现代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启示
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育改革充分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多元化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多元化评价体系,要求教育改革建立全 面、客观的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育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的发展,现代教育将更加注重 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
化需求。
终身学习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现 代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跨学科融合
现代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 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
合作与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ppt课件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大全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大全第一篇: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大全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第一要点教育学概述第二要点教育本质第三要点教育目的第四要点教育的功能第五要点教师与学生第六要点课程与教学第七要点学校管理第一要点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2、研究任务: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一)萌芽阶段――进入奴隶社会后,文字、学校和教师1、中国:《中庸》、《孟子》、《论语》和《学记》等《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也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西方:柏拉图《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概念和范畴:反映教育本身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体系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产生了教育学家或者教育专著组织结构等需要记住的西方突出贡献者:1、英国哲学家培根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161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它学科并列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23年《大教学论》提出方式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一般把看成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著作。
4、英国哲学家洛克,1693年《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三)科学教育学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用马列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第二要点教育本质一、教育的涵义(一)教育起源的三种学说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图尔诺,《各种人种的教育演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在当代社会中,教育被视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教育理论不断演变和改进。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我深刻理解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无论是个体差异教育还是社会公平教育,都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首先,学习到的第一个重要理论是个体差异教育。
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能力和兴趣。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进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
个体差异教育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将个体差异教育理论应用于课堂实践。
我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与学生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我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为每个学生设计特定的学习任务和项目。
通过个体差异教育,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显著提高,他们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在学术成绩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其次,学习到的第二个重要理论是社会公平教育。
社会公平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公平的教育,无论他们的背景、身份或能力如何。
社会公平教育的目标是消除社会不平等,提供教育机会公平的学习环境。
在社会公平教育中,重点关注具有不利条件的学生,促进他们的平等参与和成功。
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和价值,通过个性化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社会和经济障碍,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实践中,我努力落实社会公平教育理论。
我倡导包容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我关注那些经济困难、来自少数民族或其他弱势群体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予他们额外的支持和鼓励。
我提供平等的机会给每个学生,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心得总结(精选10篇)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心得总结(精选10篇)现代教学理论学习心得总结篇1利用业余时间我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学习使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一、对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有了新的定位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对师生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十分复杂,两者都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角色,而是各种不同角色的统一体。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两个动态因素,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两者本无谁重谁轻之分。
至于各自担当何种角色,则因教学情境与方式的变化而不同。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地教学过程中都绝不会只担当一种角色,他们担当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常常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学生地学习过程中也地不断变化着角色。
教师地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适切地把握这些角色,从而有效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地科学师生观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和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互动,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教师必须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与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教学手段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是现代及未来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2、研究任务: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一)萌芽阶段――进入奴隶社会后,文字、学校和教师1、中国:《中庸》、《孟子》、《论语》和《学记》等《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也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西方:柏拉图《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概念和范畴:反映教育本身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体系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产生了教育学家或者教育专著组织结构等需要记住的西方突出贡献者:1、英国哲学家培根161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它学科并列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23年《大教学论》提出方式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一般把看成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著作。
4、英国哲学家洛克,1693年《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三)科学教育学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用马列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第二要点教育本质一、教育的涵义(一)教育起源的三种学说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图尔诺,《各种人种的教育演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计划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计划导语现代教育理论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生发展等。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社会事务之一,因此,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个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计划,以帮助个人或组织能够全面学习并应用现代教育理论。
第一部分:现代教育理论的概述现代教育理论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实践的指导。
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其重要性和内容。
本部分将提供现代教育理论的概述,以便更好地准备接下来的学习。
第一节:现代教育理论的概念和意义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而现代教育理论则是对教育实践进行科学系统研究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教育已成为人们追求知识和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因此,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现代教育理论的概念和意义,以使学习者对其有更清晰的认识。
第二节: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教育理论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师角色、学生发展、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节将简要介绍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方法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理论。
本部分将提供一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习者更高效地学习。
第一节:阅读与笔记阅读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各种教育理论的著作、期刊、研究报告等来了解最新的理论成果。
同时,学习者应该养成阅读时做笔记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以便后续的复习和总结。
第二节:实践和反思理论是要和实践相结合的。
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等方式来将理论付诸实践,从中总结经验和反思。
实践教学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第三节:讨论与交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需要多方面交流和讨论。
学习者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讨论会、研讨会、论坛等形式,积极参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理论观点和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每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从业者,我深入学习和研究了现代教育理论,对于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在此,我将就我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我学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智力、情感、品德、创新能力等方面。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现代教育理论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我认识到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教育是一个共同的过程,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教育的参与者。
教育者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提供适宜的支持和指导。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我了解到教育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目标。
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开展在线学习和虚拟实验等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我认识到教育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采用多维度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注重考试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而现代教育理论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评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理论,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1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11.今年3月至明年7月,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江苏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样板戏”经典唱段。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叫好声,有质疑声,有调和声。
请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1)京剧进课堂,有助于推广传统文化,让学生传承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美学思想。
近些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包括教育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时下流行文化泛滥的关头,京剧进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
将传统文化中的标志性因素——作为国粹的京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本身就标志着民族文化的自觉,京剧进校园有着极强的导向意义。
(2)推广传统文化不该独尊京剧,更不该将过多带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样板戏”纳入其中。
中国大地上许多地方剧种也是瑰宝,各地可采取因地制宜的模式,“京剧为主,地方戏为辅”开设戏曲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应该百花齐放。
另外,“样板戏”中的有些唱词低年级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起不到教育作用。
(3)振兴与繁荣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该从娃娃抓起。
无论是京剧还是昆曲进课堂,重要的是文化的耳濡目染,让孩子们得到传统文化最好的滋养。
(4)反对京剧粤剧成必修课程,不能给孩子们增加负担。
文化传播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应该尊重每个文化个体的选择权。
学校可以通过办兴趣班的形式,让有兴趣、有条件的学生在课余学习提高。
(5)国家对课程的选择与安排,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在师资及其他办学条件方面早作准备。
否则,一方面教师不能胜任把京剧唱走了调,另一方面客观上又会扩大义务教育上的贫富差距。
2.近日,南京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给全国人代会写信,痛批应试教育和中小学频繁考试现象。
两会代表建议取消"周考""月考",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素质教育。
请你谈谈对此的认识。
参考答案:(1)现在不少学校,不是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作为目标,而是争相比拼自己往更高一级学校输送高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授知识和灌
输思想的方式,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潜力。
首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发
展创造力的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也要成为学生的
引导者和激励者,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应该根据学
生的差异性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了解他们的个人背
景和学习偏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此外,现代教育理论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育不再是单向的传递知识,而是通
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来促进学习。
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中获取知识,通过集体讨论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最后,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反思。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
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需要反思自己
的教育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总之,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我认识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发展和
需求。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我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合作精神和适应力的现代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材料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大河北中心小学丛日彬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教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上,由于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不同,以此为基础所建立起的教学理论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
可以这样说,对教与学的关系有多少种理解,就会有多少不同的教学理论体系。
因此,如何科学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就成为整个教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本文试图从对象性活动理论和意义活动理论两个角度对如何建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对象性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实践活动的观点对象性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指从哲学认识论的实践活动观点(或者说对象性活动理论)出发,把教与学之间看作是一种互为对象或互为主客体的“我--它”关系,把教学过程视为是一种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对象性活动。
(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对象性活动理论认为,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它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
因此,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通过自主活动,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1)自主性。
自主性说明的是个体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学生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积极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
(2)能动性。
能动性是指个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
学生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表现在他能够主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去同化外部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有选择地把它们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3)创造性。
如果说能动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选择,那么创造性的实质则是对现实的超越。
但是,学生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它不仅与对象性活动的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主体的品质、特征和属性,“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认为这些成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此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
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二)教与学之间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哲学认识论的实践活动观点认为,个体的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主体,也不是起因于客体,而是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
客体在作用于主体的同时,主体也作用于客体,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
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体通过对象性活动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例如皮亚杰就认为,对于个体的学习而言,一切知识起源于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个体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行动,“应当在行动中找到一切认识的来源”。
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通过对象性活动自主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建构起自己新的认知结构。
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对象性活动理论认为,个体的自主活动是学生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径直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主要任务是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知识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以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意义的生成。
在这里,“学习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①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观经验、信念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是适合学生的,并能纳入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
这是因为个体的认知活动并不完全是内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是个体的思维与环境中的具体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②研究如何设计培养学生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的方案,以达到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目的;③研究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带来的相互启发作用。
在对象性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之间高水平的合作和沟通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沟通是围绕学习者对某个主题的见解、想法而展开的,应体现出他们头脑中高级的思维活动,如辨别、推论、概括和质疑等,而不只是表述各种事实、经验、定义、程序等;②随着交流的进行,能自然地达成“共识”,而不是靠教师事先的安排、控制来形成“共识”;③对话始终能以参加者的想法为基础,最终能促进学习者对某一主题的共同理解。
建立在对象性关系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反对学习者在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强调学习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自己知识意义的建构者,突出了个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主体地位的确立找到了内在的科学依据,“教育者或教师企图不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却将知识、品德、要求加到儿童身上,任何这样的企图只会破坏他的个性品质的基础”。
二、意义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理解和交往的观点意义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指从意义活动理论出发,把教与学看作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一种精神性交往关系,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的意义活动,是两个人纯粹作为“人”的相遇,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主--主”关系或“我--你”关系。
(一)人是意义活动的主体。
与对象性活动理论截然相反,意义活动理论认为,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是一种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意义关系。
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
人生活在其中,与之交往,与之发生关系,世界的意义也因此向人展示出来。
“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世界的奴隶,人与其生活的世界不是谁是中心的关系。
人不是世界的中心还因为人不是一个概念,人是具体的、活生生的。
人分我、你、他,三者亦不能分出谁是中心来”。
(二)教学活动是一种以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为对象、以促进人的全面“生成”为旨归的精神性生产实践过程。
从意义关系来看,教学活动作为以人为对象的、塑造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生产过程,它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旨归,指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目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
从本质上讲,教学活动是一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精神性生产实践活动。
因此,教学活动应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放在核心地位,以培养完满的人格为目标,关注教与学双方对意义的理解,强调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言说以及共同体验和意义分享,从而建构人与世界的全面、丰富、活泼的意义关系,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理解人生,寻回失落的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从而实现人性的复归与完满。
(三)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
奥地利著名宗教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世界与人生具有两重性,存在“我--你”世界与“我--它”世界之分。
“对话”只可能发生在“我--你”世界之间,而“我--它”世界之间则不可能有真正的对话。
在“我--你”世界中,“我”视“在者”为“你”,“我”与“在者”之间是一种生机盎然的精神相遇关系;而在“我--它”世界中,“我”视“在者”为“它”,“在者”是“我”的经验与利用的对象,或者是满足自己利益、需要、欲望的工具。
“我--你”关系或“我--它”关系,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都可能存在。
1.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学生的学习中,学生与“文本”之间不是对象性活动中的那种生硬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意义关系,是一种“我”与“你”(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关系。
“对话”是实现学生视界与“文本”视界融合的途径,通过“对话”,学生的“现实视界”与“文本”的历史视界不断融合,不断形成新的视界。
这样,“对话”就成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现实与历史之间、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意义联系的纽带。
在“对话”中,对话双方并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意义理解的正确与否,既不是由学生来决定,也不是由“文本”来决定,而是由理解的双方共同来决定,即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对某一个问题达到意义的认同和共识。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意义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交往关系,即“主--主”关系或“我--你”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了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
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到尾在相互地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否实现“共享”,关键是:(1)尊重彼此的观点;(2)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3)言论和行动的自由;(4)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5)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6)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
由此可见,建立在意义关系之上的教学活动主要不是一种知识授受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理解和“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
三、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现代教学认为,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对象性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与学的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互为对象的“主体--客体”或“我--它”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意义活动(精神性交往活动)和意义关系(“主体--主体”或“我--你”关系);人不仅仅是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更是意义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