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xx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

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爱莲说》专题练习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

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

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答:

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答:

(1)反问:

同予者何人?

(2)排比:

菊……xx君子者也。

(3)比喻:

予谓菊,xx隐逸者也。

(4)对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

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答:

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

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答:

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

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答:

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文中说: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

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答:

庄重而xx。

19.“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答: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发挥题:

1、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頣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答:

(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2、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答:

(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答:

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提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