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作者:薛莲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32期江苏靖江薛莲一、总体印象2013 年泰州中考历史试卷保持了中考试卷的稳定性,题型题量没有变化。
考点分布九年级略少,占30%,八年级略多,占40%,七年级正常,占30%。
整张试卷涉及约40 个考点,不特别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侧重于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
重点内容反复考查,不因去年考过而回避,如清闭关政策、辛亥革命、中美关系改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等。
《2013 年泰州市中考历史科考试大纲》新增或变动的考点在试卷中明显体现,如夏朝建立者、孔子的政治主张、开元盛世、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政治原因、瓦舍、《汉谟拉比法典》、斯大林模式。
二、试题评价(1)简洁明快,难度适中。
2013 年中考试卷没有繁杂的语言表述,也没有过多的热点迎合。
题干和材料简洁明了、直达主题,版面活泼优美、赏心悦目,让人如沐春风、清新自然。
所有考查内容紧扣《考纲》,能级要求都低于或持平《考纲》能级要求。
材料题学生只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就能轻松作答。
材料题有5 分左右的考查内容因设问的角度比较新颖或需综合概括,部分学生做起来有点犹豫或困难。
但总的来说,这份试卷难度适中,符合易、中、难7:2:1的比例,面向了学生全体,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图文并茂,考查能力。
试题沿用了近年来命题素材丰富的特征,以电影、童谣、地方史、诗歌、图表、报刊社论、历史论著、人物言论、漫画等入题,活化历史,精心设问,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考查重要历史知识点和基本技能。
①运用时序和地域概念,对历史史实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如第2 题,必须记得《史记》记述的时段;第6条要先计算出杨老先生的出生年代,然后得出童谣写作的时期;第17 题、24(3)亦然。
又如第3、5、12 题只要抓住地点“新疆”“圆明园”“两河流域”,选出正确答案是非常容易的。
②史料解读能力。
试卷上最常见的是文字史料。
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作者:冯汝汉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4年第25期年年岁岁话中考,岁岁年年感受新。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中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14年中考作文命题又让我们眼前一亮。
笔者搜集了全国107个考区共121道作文题,从中可以看出命题者都能遵照新版课程标准之要求,所拟作文题更加鲜活,更加多元,更加富有时代内涵,更加有利于考生尽情写出成长感受。
概括起来,其特点主要有:首先,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请看2012—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型一览表:从上表可知,121道文题仍是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四种形式并存。
话题作文再次“降温”,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都有不同幅度的“升温”。
全命题作文继续“走俏”,且注入了新的活力。
“稳中有变”主要表现在:①半命题有缩小写作范围的趋势,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譬如,南京题《只是因为____》,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中选择一个,使这道半命题变为“三选一”,考生选择的空间被限制了,将写作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情境中。
②许多题目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形象。
仅以江苏为例,扬州的《闲对风光独自游》、南通的《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无锡的《春天,毕竟是春天》、镇江的《走近了,才知道》、泰州的《从终点出发》等题目具体形象,能够引发考生联想,牵出相关写作材料。
③有的考区文体打开“诗戒”,让喜欢诗歌的考生大胆地写诗言志。
譬如安徽题提出“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之要求,浙江宁波、山东济宁、东营等题的写作要求中一改往年的“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为“文体不限”,山东济南、聊城、浙江温州分别明确“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20行、15行、16行”之要求。
④大作文外增加微作文。
譬如江苏无锡除了大作文《春天,毕竟是春天》外,还增加了“微写作”,题目是“不要虐待动物”。
北京市中考语文考纲新增了“情境作文”,即10分的“微写作”。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作者:————————————————————————————————日期: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政治论文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摘要:2014年安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继续保持近几年命题特色的同时,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坚持能力立意,关注社会热点,凸显德育功能,对2015年高考备考有很强的导向示范作用。
作为一线教师,应认真分析高考真题,明确高考方向,认识高考规律,从中牢牢把握备考方向,提高备考效率。
关键词:考点分布试题特点备考启示作者简介:刘志勋,男,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2014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但分析高考试题,掌握命题特点,提高备考效率却是高三教师需要探讨的永恒话题。
本文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2014年安徽高考政治各模块知识点分布及分值情况2014年安徽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共13题,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综合题2大题,包括5小题,共56分。
具体见下表:二、2014年安徽高考政治试题特点1.风格依旧,稳中求新。
2014年安徽高考政治试题整体结构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然包括11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与往年高考保持一致。
试题呈现的方式依然有热点材料、图表、漫画、名言赏析和综合探究。
选择题仍然以较难选的“二二式”组合选择题为主,11道选择题中有8题为“二二式”组合选择。
但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试题也力求实现创新。
如今年不再用古语、诗词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而是用其考查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充满新意。
又如,设问方式采用以课和单元标题作为切入点:38题的第(1)问以《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的标题作为切入点,38题的第(2)问则以《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的课题作为设问。
39题的第(2)问以《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的标题作为设问,这就使整个试卷感觉很平和,考生入题比较容易。
2011年高考文科全国卷政治试题特点2012年备考论文
2011年高考文科全国卷政治试题特点及2012年备考建议摘要: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政治试题特点:稳定性、稳中求变、稳中出新、稳中求合。
2012届备考建议:研究考情,明确复习方向;优化复习过程;强化知识基础;掌握时政热点。
关键词:全国卷政治试题特点研究考情优化过程强化基础一、2011年高考文科全国卷政治试题分析(一)总体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稳定性:2011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继续关注时政热点,继续突出能力立意;题型结构(选择题24—35;主观题38、39(5)(6);选择题排列顺序为经济、哲学、政治)保持稳定;经济、哲学、政治三部分的分值比为34:38:28;试题难度等均与去年大致相同。
(二)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稳中求合1、稳中有变(1)主要体现在24题计算题上的变化。
虽然计算型题目继续保留,但是考查的知识点不是近几年全国卷和地方卷考查的关于价值量的计算问题,而是全国卷和地方卷都很少出现的企业利润率的计算题。
(2)再一个变化是体现在组合选择题数量上由去年的8道上升为10道。
(3)从知识点的考查角度来看,今年的政治试题重点考查了财政的作用、产业经济发展、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公民权利、社会建设、党建、国际社会、实践等有关知识,与去年考查的知识侧重点有所不同。
主观题38题一般选择经济性的背景材料,这次选用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背景材料;而第三问“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这一知识点属于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内容在2011年考纲中并未明确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本题有超纲之嫌;从整体来看试题涉及的冷僻考点较之前的高考题所占比重大。
(4)从试题的类型看,今年政治试题综合性比较强,学科内综合题增加,学科间的综合题也有所增加。
2、稳中出新(1)从选择题来看:24题虽然是计算题,但是考查的是一个新的知识内容:企业自有资产利润率。
从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来看继续渗透新课标的知识,选择题28题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31题物质具有反应特性、32题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均为新课标教材内容。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人们对于未来的展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而言,面对未知的未来,稳中求变和变中求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营策略。
稳中求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稳中求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稳指的是保持企业本身的品牌形象、管理模式和市场定位不变,即公司的“家底”要保证稳定。
变指的是不断地进行内部改革、持续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以保证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振兴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公司的灵魂,其所含的价值观和信仰对公司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稳中求变是指在企业文化方面保持基本、核心、不变的理念和价值观不动摇,但在细节和内容上能够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时代的变革。
提升管理水平稳中求变也是指企业应在管理标准、流程和人员激励上持续地提升。
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要将自己摆上一个全球化的层面,紧密围绕“打造全球卓越企业”的目标,通过不断地学习、改进管理标准与流程,提升人员激励和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数据化决策稳中求变也指企业在数据化管理方面迎头赶上。
数据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对于各类数据源进行更为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这样企业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调整,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对于未来具有更好的应对能力和预判能力。
变中求新变中求新是指企业在核心上必须有所改变,长期持续的伴随着变化才有可能创造新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敢于面对变化,从而开创出新道路。
技术的创新随着市场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企业必须抓住机会,不断地从技术方面进行创新。
比如,企业可以从产品、流程、服务等方面出发,立足于技术的创新,来提升产品的质量、加强流程的透明度和提高服务的质量。
创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创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中,有很多企业发掘互联网的优势,面向更广泛的市场进行创新型产品的研发和营销,然后进行市场推广,获得了极为不错的市场口碑和用户反馈。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以2018年全国一卷42题为例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以2018年全国一卷42题为例巢湖二中陈柯【摘要】近年来的高考历史全国一卷第42题,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与往年不同,2018年该题以小说为情景材料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一直以来该题都具有很好的选拔性和区分度,但是不断变化的题目形式、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给一线教师的上课和备考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定要“有备而来”,这样才能助力学生提升分数,圆梦高考。
本文在分析2018年历史全国一卷42题的基础上,为我们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高考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策略加里·纳什等编著,刘德斌等译《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社会》(第6版)中写到:“虽然从历史意义上讲小说不具有真实性,但我们也可以把其作为一种史料来阅读。
因为小说揭示了特定时期人们的态度、梦想、恐惧,以及人们的平凡的、日常的生活经验。
同时小说也显示出了人们对当时一些主要事件的反应。
像历史学家一样,小说家是特定时间和环境的产物,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
”从这个角度看,小说也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资源。
今年我们的历史全国一卷第42题继2012年图示分析、2013年地图比较、2014年目录修改、2015年公式论证、2016年观点辩驳,2017年提炼阐释等之后,2018年以小说形式呈现。
体现出我们的历史全国卷的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色,其实在2018年历史全国一卷的其它题目中也有类似特点的呈现。
那么2018历史全国一卷42题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什么?该题对我们2019届高三一轮历史复习又有哪些启示呢?笔者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很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稳中求进 稳重求变
稳中求进稳重求变1月10日,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研判当前黄石港面临的经济形势,研究部署2022年全区经济工作。
以“两破一突”为抓手,勇于破局、勇开新局,实现首季“开门红”、全年“满堂彩”。
区委书记严荣勇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冯雨作工作部署。
会上,书面传达了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新勇解读了2022年全区首季度“开门红”方案,部分街道、区直部门作了表态发言。
严荣勇表示,2021年是极其艰难、极其不易的一年,是经济工作负重前行、保长补短、稳中求变、重回赛道的一年。
全区上下抗住了指标压力,经济指标形态从“正三角”突破到“菱形”。
抗住了拉练压力,项目建设从无到有,项目拉练前进一步。
抗住了疫情压力,在疫情冲击下,通过一系列纾难解困、节庆促销活动,消费数据稳定增长。
抗住了开局压力,在全域临空发展中,有了更多临空元素;在同城化发展中,和鄂城、浠水深度对接开始合作。
抗住了环境压力,“两破一突”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初步认可。
严荣勇指出,2021年的经济成绩,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投资不足、项目不多、增量不够、发展不快的问题仍然存在。
我区经济发展正处在起飞前的轰鸣阶段,这些问题正在转变,好的基本面仍然可期,破项目、固投短板的任务仍然艰巨。
严荣勇强调,要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形势。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换届后新班子赶考奋进的第一年,要看到机遇多、不确定因素多。
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总体思路是:稳中求变、稳中求进,勇于破局、勇开新局。
今年在经济发展中,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项目投产为标准,所有经济工作必须争上游、不垫底,打好翻身仗,甩掉包袱、走在前列,确保2022年成为黄石港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拐点之年。
严荣勇强调,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推进“两破一突”。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作者:牛小海来源:《教育·名师在线》2021年第05期高考语文试题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命制,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情况,因此,通过对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总结其中的命题特点与规律,对于指导教师的一线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而在高考试卷中,作文是一项特殊的内容,其兼顾价值导向、社会效应等因素,充分彰显新课改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提出的要求,始终关注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形成了命题过程中各种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即要难度适中,又要突出新颖性。
为在稳定命题中找到创新点,本文通过对近年高考作文试题进行评鉴,以探索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
一、突出命题特色高考试题中的作文命题形式主要有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等。
命题作文中,近年来出现诸多具有特色的作文题目,如“我想握住你的手”“2019的色彩”等。
看图作文是要求考生根据图片信息选择立意写作,2019年全国Ⅲ卷出现了漫画材料,要求考生通过漫画寓意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在高考命题中则更加普遍,也是命题创新的难点所在。
全国各地高考中除个别省区外,均考查过材料作文。
如2020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题是给出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进行立意。
从常见的作文命题方式来看,创新与突破存在难度,但很多地区的高考作文题目仍然展现出丰富的特色,如上海的命题作文题、全国卷的材料类作文命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且作文命题视角更加开放,注重突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理性思考。
综合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作文命题特色。
(一)考查形式要有新意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绝非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题目或材料中,反而是利用材料给予学生想象以及外延的空间,并需要学生通过抒情、议论、分析、叙述、论证等多种写作手法丰富作文内容,突出写作特色。
因此,考查形式的创新并不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而能够利用题型及内容给人以新意才是关键。
(二)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文化与人文两大因素的比重一直是命题中难以平衡的关键点,从高考作文命题以及全国各地优秀作文的情况来看,考生作文获得优秀的标准仍然是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考生引经据典、对名篇佳作精准赏析,充分展现出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且文章逻辑、条理清晰,辩证思想见解独到,令阅卷教师赞不绝口。
变中求稳,稳中求新--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考查 了两个离子方程式 , 共计4 分 。选择题第 1 0 题离
子方程式 正误判 断 的考查算 作化 学用语 的考 查 的 话, 也只有6 分。 这样必答题8 5 分, 今年化学 用语考查 只占了l 0 分。 2 0 1 3 年的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突 出考查学科 的 核心知识 、 主干知识和 “ 四能 ” , 坚持 以能力测试 为主 导, 不 回避 热 点 , 试 题 理 性 回 归教 材 。 如 必 考 题 中的 7 道选择题 ( 6 分/ 题, 共4 2 分) , 分别 考查了离子方程式 的正误判断 , 阿伏伽德罗常数 , 电化学 、 盖斯 定律 的 应用 , K S P 及溶液p H 计算 。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作为 新课 改新增加 内容 以前均有考查 , 2 0 1 3 新课 标高考 理综 化学试题 出现在第 2 8 题, 2 0 1 3 新课标 高考理综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题基 本上 和2 0 1 2 新课标 高考 理综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题基本一样 ,均 以苯 的 同系物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相关化学性质 。 ( 3 ) 试 题 结构 稳 定 遵循考纲 ,表现在试卷 的结构方 面——教材有 必修 模块和选修模块 , 2 0 1 3 新课标 理综化学 试题满 分1 0 0 分, 有必考 和选考 两部分试题组成 , 即为我们 常说 的超量命题 , 限量答题 。必考题( 8 5 分) 含7 道单 选题 和3 道简答题 , 选考题( 1 5 分) 含3 道简答题 , 分别 来 自《 化学 与技术》 选修模块 、 《 物质 结构与性质 》 选 修模块 和《 有机化学基础》 选 修模块 , 考生任选 1 题作 答。 试题结构和 1 1 、 1 2 年 的新课标高考理综试题完全 样。2 0 1 3 年 的化学试题题境简单 、 设问直接 , 考生 容易理解题意 , 试题涉及较广泛 的基础知识 , 突出中 学化学的重点 和难点 ,体现重点知识 的考点相对稳 定的精神 , 这样命题既有利于控制全卷 的难度 , 又有 利于引导考生重视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 、 基 本 经 验 的落 实 。
稳妥推进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稳妥推进,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09年浙江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及2010年备考复习建议温州市第十五中学李荣强由于2009年是浙江省理综自主命题的第一年,所以试卷追求的是“稳妥推进,稳中求变”的思想,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今年试题的命题思路清晰,充分体现“稳妥推进,稳中求变”的鲜明特点,体现了向新课程的过度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主要还是基本理论知识:新课程增加的知识在选择题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和实验化学中实验原理都是新的知识,占的比值为2道题共12分值。
这也说明了新旧教材的不同,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课改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未来高考发展的趋势——“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非选择题的考查内容都在意料之中:第27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对速率平衡的影响条件,要求学生学会对图表的阅读能力,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绘画能力等知识,本题主要来源于课本《化学反应原理》。
题型很平常,非常接近平时训练的题型和难度,符合样卷类型。
第28题考查学生阅读实验装置的能力,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以实验为载体的科学探究性试题的面世,是化学高考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2009年浙江高考化学部分试题能够较理想地以物质制备、生产流程、环保和物质性质等为探究载体,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体现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高低。
尤其第27、28题两道题的确彰显了高水平的探究性,考生要想比较顺利地对文字、图形、表格、流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归类,确实要求考生须通过实验探究与思维加工,再与所学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方能圆满解决此类题。
对2009高考实验题具体分析如下:一、2009年新考纲要求与2009年高考实验题内容对照二、实验专题新考题变化今年高考试卷与往年相比总体上还是以平稳过渡为主,稳中有变化,与今年高考的命题主导思想吻合。
稳中求新稳中求变——2018年高考成语、语病、补写题评析
稳中求新稳中求变———2018年高考成语、语病、补写题评析■陕西省商洛市商南高级中学韩延明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教育部修订颁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既体现新“考试大纲”的精神,又尽量保持与往年的衔接照应,以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试题的“新颖”“变化”突出表现在第三大题“语言文字运用”的第17、18、19题。
这三道试题继续考查成语运用、语病辨析和句子补写三种能力。
与2017年相比,考点不变,题量不变,继续保持稳定态势,但在命题形式上大胆创新,变化之大前所未有。
三道试题均从一篇阅读材料出发来设题。
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采取了回到文章中填空的方式;考查病句,改变了以往正确或错误四选一的命题模式,而是在文章中设置病句,让考生选择修改恰当的一句;补写题改变了过去主观题的形式,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考查考生对句子结构等方面的掌握。
仔细比对,全国卷三套试题对成语运用、语病辨析和句子补写的考查,同中有异,相互补充,体现出有机的统一。
其相同点有三个:一是综合性强。
从形式上看,三套试题都将三个考点融合在同一语言材料之中,相当于增加了一道阅读题,在具体的、相对完整的语境中,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从语言基础的角度上看,由于有了短文语境的辅助,题目的难度与往年相当,但是增加了阅读量,强调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是考点相同。
试题考查的都是成语运用、语病辨析、句子补写三个考点,而且考查的重点都在辨析能力和精准度,如义近成语、形近成语的辨析,不同语气及表达方式的句子的辨析,以及语言是否连贯、简明的辨析。
三是题型相同。
与之前不同,句子补写由主观题改为客观题,这样,三道试题都以选择题的方式命制,重在考查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四是试题位置和分值相同。
三道“选择题”都处于第17、18、19题的位置,分值都是每题3分。
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题对成语、语病和补写的考查,都是结合材料阅读设题,文字表述及题目设置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2018高考全国语文试卷评析:稳中求新,稳中求变
在命题思路上,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在考察内容上,体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察目标,考生们可以照这个方面去复习自己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8高考全国语文试卷评析:稳中求新,稳中求变一、总体评价2018年全国高考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教育部修订颁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既体现新《考试大纲》的精神,同时又尽量保持与往年的衔接照应,以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在命题思路上,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在考察内容上,体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察目标;在考查形式上,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导向。
二、试题分析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
与2017年保持一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阅读材料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一文,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
3道题考点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确,第1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第3题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阅读材料是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
选择这篇材料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追忆了革命先烈,彰显了爱国精神,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导向意义。
第4题作为客观题,考查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5题考查文中关键句子的含意;第6题考查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它是包含图表在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本题目的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2020年高考数学热点分析
{特别策划}
·考点预测·
总结与建议
总结 1 遵循考纲,稳中求变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 的内容及要求,对命题原则、试题题型及试题难度做 了说明.高考试题的背景、考查内容及要求不变,与 教材的相同之处即高考命题之“源”;而不同之处在 于高考试题是对教材中的习题素材进行了加工改造。 高考命题坚持“遵循考纲,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对《考试大纲》与教材进行比较,不难发现:①高考 数学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要求;②高考数学试 题源于课本,是从课本中变化而来的;③“变”的表 现类型为知识应用型——应用教材上探究出来的认知 及练习得到的结论来解答高考试题.因此,同学们复 习备考要“以纲为纲,立足课本”,稳稳抓住考查内 容及要求,探究高考试题是怎样“变”出来的 .
{特别策划}
·考点预测·
心中的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工有的是朝气,有的是热情,像嫣红的木棉花,这就是华工的精神之所在。——华工一校友
1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策划}
·考点预测·
12
心中的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支持您的脊梁,浮山描绘您的体魄,黄海展示您的胸怀,八关山写就您的品格,三山融一海,铸就的是
{特别策划}
·考点预测·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2020年高考数学热点分析
●云南昆明 王祥林
【素材速用】 事例一: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进入 21 世纪,世界烈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 深的战争是叙利亚战争,牵涉十几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 俄罗斯 8 年花费几十亿美元,付出沉重的伤亡;伊朗不光 10 万革命卫队损失惨重,而且整个战争花费多达百亿美元, 为此国内还爆发混乱;叙利亚还是个残缺的叙利亚,巴沙尔 虽然保住了地位,但是国家一片废墟,百姓流离失所……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也正如处在高高 的平衡木的两端,如果失去平衡,就会两败俱伤。 事例二:肺炎疫情,“野味”酿祸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肆虐,给许多
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作者:沙志祥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4年第11期[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南通中考试题特点,查找学生错误原因,研究今后的教学对策.[关键词] 稳定;求新;错因;对策今年是南通使用老教材的最后一年,中考试题如何命题,才能既适应课改的趋势、实现新老教材的衔接,又能有利于高校选拔,本文以今年中考第28题为例,谈谈笔者对今年中考解答题的认识与体会.试题再现(2014年南通中考第28题)如图1所示,抛物线y=-x2+2x+3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抛物线的对称轴DF与BC交于点E,与x轴交于点F.(1)求线段DE的长;(2)设过点E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M(x,y),N(x,y),判断当x-x为最小时,直线MN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设点P为x轴上一点,∠DAO+∠DPO=∠α,当tan∠α=4,求点P的坐标.试题特点1.体现南通中考数学稳定为主的特点.以二次函数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近几年南通中考的趋向,所以今年中考的设计让学生从熟悉的二次函数y=-x2+2x+3出发,第一问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会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顶点坐标;第二问与南通去年中考第28题(2)类似,主要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一次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第三问与前年南通中考第28题(3)类似,基本保持了南通中考试题的稳定性,要求学生处理运动问题时会进行分类讨论,会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法解题及将复杂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求解,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三个问题既互相独立,又具有层次性,体现了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有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发挥,在问题的设计上遵循上一个问题不会解答,不影响下一个的思考,重在思维,没有偏、难、怪题,体现数学数形结合的重要性.2.体现南通中考数学稳中求新的特点.问题(1)的设计改变了重在考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转为直接告知解析式,设计为求过抛物线的顶点平行于y轴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第二问充分抓住图形中的特殊点E,通过旋转知道过点E的直线有无数条,这些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形成线段,必然有长短,由线段最短时来判断直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这样就有了创新,既保持了与去年相同考了根与系数关系,又考了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2012年南通中考28题(3)的问法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创新,将两个角的和等于第三个角改成了等于一个非特殊角,且已知该角的正切,强化了三角函数定义法解题的应用,有利于引领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和整理属于自己的解题策略.典型错误1. 审题不清匆忙作答.问题(1)的设计从熟悉的二次函数解析式y=-x2+2x+3出发,求过抛物线的顶点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特殊点之间的距离,但是考试时发现学生由于平时的训练求x轴两点之间的距离较多,因此出现了学生求出AB长等于4,就认为是DE的长,也有人看成了只求顶点的纵坐标,即把求线段DE看成求线段DF的长.2. 基本知识不牢固.问题(2)判断直线MN与x轴的位置关系时,不少学生根据要求求出了E的直线MN中k=0,但是却不知道MN与x轴的平行关系,原因是学生对一次函数y=kx+bk≠0的定义印象很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加k≠0,概念不清,误以为k=0是无解,直线不存在,导致错误.3. 综合解题能力不强问题(2)在设过点E的直线时,由于含有字母系数方程,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不强,导致错误. 第三问与2012年南通中考第28题的解题方法类似,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将两个角的和等于第三个角改成了等于一个非特殊角,且已知该角的正切值,强化了三角函数定义法解题的应用,将在y轴上找一点改成在x轴上找一点,其基本方法都是要先找到一个角等于已知的两个角的和. 由于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不能将复杂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求解,不能将运动问题进行全面分类讨论,导致漏解.正确解答(1)解法一:令y=0,得x=-1或x=3,所以A(-1,0),B(3,0),顶点D(1,4),所以DF=4.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代入B(3,0),C(0,3)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 当x=1时,y=2,所以E(1,2),EF=2. 所以DE=DF-EF=4-2=2.解法二:因为C(0,3),A(-1,0),B(3,0),所以OB=OC=3. 所以∠CBO=45°. 又 AB=4,所以EF=BF=2. 因为DF=4,所以DE=2.(2)设过点E(1,2)的直线MN的解析式为y=mx+n,得m+n=2,所以y=mx+2-m.由y=mx+2-m,y=-x2+2x+3 得x2+(m-2)x-1-m=0,所以x+x=2-m,xx=-1-m.所以x-x===.所以当m=0,即y=2时,x-x最小,此时直线MN与x轴平行.(3)解法一:当点P在对称轴右侧时,设PD交y轴于点N,AD交y轴于点H,过点N 作NM⊥AD于点M.因为A(-1,0),D(1,4),所以直线AD的解析式为y=2x+2.所以H(0,2). 所以DH=.tan∠AHO===tan∠NHD=. 设NM=a,则HM=2a,∠DAO+∠DPO=∠α=∠NDA. 因为tan∠α=4,所以MD=.因为DH=DM+MH,所以=2a+. 所以a=. 所以MN=,MH=. 所以HN=. 所以N0,. 所以直线ND的解析式为y=-x+,此时P(19,0).根据对称性,还存在另一点P(-17,0)满足条件.解法二:因为D(1,4),所以tan∠DOF=4=tan∠α. 所以∠DOF=∠α. 因为∠DOF=∠DAO+∠ADO=∠α=∠DAO+∠DPO,所以∠DPO=∠ADO.若点P在DF右侧,则△ADP∽△AOD,所以AD2=AO·AP. 又AD2=AF2+DF2=20,AO=1,所以AP=20. 所以OP=19,此时P(19,0).同理可得,点P在DF左侧时,△OAD∽△ODP,可求出OP=17,此时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17,0).教学反思1.进一步重视教材教学,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教材对一次函数的定义是:形如y=kx+bk≠0,叫y是x的一次函数,因此在阅卷中就发现有学生求出了k=0,但是学生却不敢给出直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认为自己做错了,放到一边不再做了,如果我们初三复习的时候强调了k的几何意义,k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k=0表示直线与x轴平行,学生就不会不敢作答了. 这道试题给了我们一个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理解教材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不断地质疑,形成知识体系. 因为只有质疑才能真正学到别人学不到的知识. 同时,要求我们在指导初三学生复习时深钻教材,如果只是让学生整天埋头做大量的课外试题,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摇?摇2.进一步抓好基本图形的通解通法,重变形,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tan∠NHD=,tan∠NDH=4,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中,我们强化了用定义法解题,平时只是指导学生已知一个角是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用定义法解三角形,并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角是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怎么办?思考第三问的实质就是:如图3所示,在△DHN中,DH= ,求HN的长. 平时的学习中这类图形见过不少,只是平时都是已知∠H及∠D是特殊角,求HN的长,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告诉了特殊角,实际上就相当于告诉了角的三角函数值,此时已知了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与已知特殊角是一样的,都是过第三个角的顶点作高,转化为解两个直角三角形. 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平时抓基本图形的教学时,注重变式和拓展训练,要真正教会学生化归的方法和解决这类问题的实质,引领学生思考,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考,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和整理属于自己的解题策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3. 进一步重过程、防粗心,强反思,理清错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第二问中当线段MN最小时,不少学生能抓住过点E的直线有无数条及抛物线的对称性,会猜想到当MN平行于x轴时,MN最小,但是在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时,却发生错误. 还有学生在做第三问的运动问题时,没有分类讨论,导致考虑问题不全面而被扣分,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我们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细心,过好计算关,运动问题一定要将点全程动一遍,确定分点,确保分类讨论的全面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准备一个错题本,对一些易错、易忘的问题随时做好笔记,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到知识、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对经常错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类、分析、反思:解该题时哪些步骤容易出错?用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该问题的难点在哪里?在知识、思想方法上我还存在哪些缺陷?我是如何突破的等. 并提醒学生经常翻阅,以此培养学生养成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与弱点的能力.。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浅议2011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对策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浅议2011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对策一、关于2011年高考大纲修订的说明(一)、2011年修订的总体情况1.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制订是在总结全国统一高考命题工作,包括分省命题工作,并广泛征求分省命题省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
根据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分学科排列的实际,2011年《考试大纲》的修订继续坚持分学科的方式,使能力要求、考试范围更加符合各学科命题的实际。
具体情况参看“二、学科的修订情况”。
2.在2005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2011年《考试大纲》把“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并将“命题要求”的具体内容表述为“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这一改动使“命题要求”的叙述更加符合命题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方向,突出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查考生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
3.在2011年《考试大纲》的题型示例部分,增加了一些试题,这些试题除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题目外,还包含了分省命题省市编制的题目,希望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全国统一高考命题,包括分省命题试题的题型情况。
(二)、物理学科的修改情况物理学科仅在个别地方做了文字方面的修订,对能力要求、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修订。
提法有变化的考点:(1)“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中42.阿伏加德罗常量→阿伏加德罗常数(2)“十七、实验”说明中:弹簧秤→弹簧测力计在2005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2011年《考试大纲》把“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并将“命题要求”的具体内容表述为“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稳重求变 变中求新
稳重求变变中求新——江西省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金太阳教科所邓菊生2013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继续保持了往年的优点,与新课改联系更紧密。
注重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侧重于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构建数学模型,突出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考查,同时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数学应用的考查,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导向明确.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试卷继续加强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12、16、小题,计有18分。
统计与概率考查了简单的概率计算和数据的统计分析。
如试卷中的18、21小题,共计15分。
总之基础题在本试卷中共计51分,占总分的43%。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突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第3、5、18、20、21小题,均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际原型进行命题,关注载体公平,题目陈述准确,保证了试题的信度。
3、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如第6小题需要学生考虑a大于零和小于零两种情况,对于D答案都能成立;第14 小题要考虑点C在特殊位置与不是特殊位置的情况,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4、3.因点C不能和A、B重合,故2 不是符合题意的答案;第24 题是关于抛物线的有关知识,共有三问,且第三问中又有两小问,每一问层层递进并由具体简单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推出第n条符合条件抛物线的坐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试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今年的中考试卷存在试题难度偏大,学生答题思维不流畅,考生总体平均分较低,是近几年中考考题比较难的一年。
学生对于作图题的第(2)问,第20 题的(2)、(3)问,第21、22、23、24 题得分都很低,使得吉安市今年的平均分除去选择题只有41.4分(这是我原工作的学校提供的数据),就算选择题的平均分为满分(这是不可能的,选择题的平均分最多只有10 分左右)全卷的平均分也达不到60 分,这是近几年中考数学平均分最低的一年。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试题简评东阳市教研室胡龙品今年是浙江省进入新高考的第三年,今年的历史试卷充分体现了浙江省单独命题以来命题思路和技巧的稳打稳扎与日臻成熟,平实而不平庸,稳重而不失灵动,继承中又带着创新,重视主干知识、思维创新、价值观引领,符合学情生情。
整体而言体现出在求稳中求变、在求变中求新。
在立足历史学科、关注社会生活、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对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研究今年的高考卷,对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和完善中学历史教学,备考来年的高考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一、试题命题特点(一)注重主干知识,突出能力考察与前两年的试卷相比,2011年注重在平稳中过渡,整份试卷注重主干知识,把教材的内容在试题中活化、迁移。
知识的落脚点和选项的设置都贴近学生的学情,与中学教学相吻合,依托课本又超越课本。
以选择题为例,第13题(唐宋五大名窑)、第15题(会馆)、第16题(新文化运动)、第16题(西安事变)、第21题(马克思主义传播)、第22题(印象主义画派)都是以相关的教材主干知识为依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根据这些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体现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
非选择题第38题第(1)问考察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三个主干知识;第(2)问根据第一问的答案考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39题第(1)考察《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二战爆发、苏德战争爆发、《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苏军攻克柏林这些基本历史史实。
让学生阐述苏联在这些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
(二)创设材料情境,活化所学知识与前两年的试卷相比,2011年整个试卷秉持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题理念,除了选择题的第12题和第23题采用直接表述以外,其余题目都创设了材料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又没有完全脱离学生所学知识,通过问题激活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作者:冯慧敏来源:《读写月报(初中版)》2020年第10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相继降下帷幕。
笔者搜集、分析了115个考区共126道作文题,发现今年中考作文命题“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命题者都能遵照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根据本考区的命题历史沿革和着眼点,在特殊中孕育不凡,所命制的作文题更加鲜活、多元,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富有时代内涵,更加有利于考生尽情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
了解2020年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趋势,对2021年的中考能起到良好的预测和引导作用。
概括起来,其特点主要有:首先,命题形式——群芳争艳,“全命题”再“领衔”。
先请看2018—2020年全国中考作文题型统计表(见29页)。
从此表不难发现,2020年中考作文命题仍相对保持本地考区的连续性、稳定性,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在变化中体现了应用性、灵活性。
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选题作文五种形式并存,群芳争艳。
话题作文又“降温”,材料作文与选题作文继续“升温”,半命题作文依然“走俏”,而全命题作文再次“领衔”,继续坐稳中考“考坛”。
一、材料作文再受命题者青睐。
在笔者所搜集的126道作文题中,有21道材料作文题,占16.7%,与2018年的15.9%和2019年的16.2%相比,略有上升。
尤其是浙江省,已连续七年超过半数的考区采用材料作文命题。
虽然中考的材料作文没有像高考的材料作文那样成为主流,但略有上升也是在逐渐与高考接轨。
或者说,高考的材料作文稳居榜首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会对中考作文的命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命题和阅卷实践,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中生写材料作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命题设计合理一些,加之平时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多数考生就可能逐渐掌握材料作文的写法。
二、选题作文的命制更加科学。
今年选题作文继续呈上升趋势,且备选题目的匹配更趋科学合理,更利于考生选择,组合种类也更多样,但以“二选一”居多。
初三物理复习策略
1.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1.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控制难度 稳中求变
“稳”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题量以 稳 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 及题型的分值分配等方面。 及题型的分值分配等方面。 重要的知识点还会继续考查, 重要的知识点还会继续考查,考查的方式仍然是 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 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的情景仍是大家常接触或知晓的社会实际和 生活实际, 生活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精神
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 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 基本规律的应用、 基本规律的应用、 基本公式的运用、 基本公式的运用、 基本实验方法四大环节. 基本实验方法四大环节.
方法1 方法1:分类对比
举例1: 举例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功 电 热 电功率 以上物理量名称: 符号: ①以上物理量名称:②符号:③ 单位: 单位符号: 单位换算: 单位:④单位符号:⑤单位换算: 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⑥测量工具:⑦ 测量方法:
23.(4分)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 ( 分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究光的反射规律, 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 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结构
“变”主要体现在问题创设的情景变化,考查 变 主要体现在问题创设的情景变化, 的角度不同,设问的方式不同。 的角度不同,设问的方式不同。
“新”主要是情景问题新颖,设问方式新颖, 主要是情景问题新颖,设问方式新颖, 综合方式新颖,呈现形式新颖。 综合方式新颖,呈现形式新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评析2007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理)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龚洪洋2006、2007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理)分值分析表
知识章节
分值
(2006)
分值
(2007)
分值所占比
例(2006)
分值所占
比例
(2007)
课时安排
课时所占
比例
集合与简易逻辑 5 9 3.30% 6% 20 6.50% 函数11 7 7.40% 4.70% 30 9.70%
数列14 17 9.30% 11.30% 20 6.50% 三角函数22 17 14.70% 11.30% 36 11.70%
平面向量 5 8 3.30% 5.30% 25 8.40%
不等式 5 5 3.30% 3.30% 16 5.30% 直线与圆的方程 5 4 3.30% 2.70% 25 8.40%
圆锥曲线方程21 17 14% 11.30% 18 5.90%
直线、平面、几何体22 22 14.70% 14.70% 39 12.60%
排列、组合、二项式
定理
4 2.
5 2.70% 1.70% 17 5.60%
概率 5 5 3.30% 3.30% 13 4.30% 概率与统计 4 4 2.70% 2.70% 14 4.60% 极限 4 2.5 2.70% 1.70% 10 3.30%
导数18 25 12% 16.70% 18 5.90%
复数 5 5 3.30% 3.30% 7 2.30%
总计150 150 100% 100% 308 100%
一.总体评价
2007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理)的试题结构、题型、题量与2006年基本保持稳定。
试题平稳朴实,其中12道选择题和前三道填空题入手较易,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思想。
后面六道大题由易入难,以能力立意,力求创新,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有助于各级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人才。
二.试题特点
1.全面考查,突出重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理科试题与2006年一样,对高中十五章知识均有考查。
试题注重基础,着力对概念、公式、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强化对通性、通法的掌握,减少了人为的技巧化。
很多学生感觉亲切自然,因此有助于学生在紧张的考试中以愉悦的心情完成答题。
今年试题依然与2006年一样,突出对数学主
干知识的考查。
例如,数列、三角函数、圆锥曲线方程、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等,这几章知识所占分值为105分,占总分值的三分之二还多。
正确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重点知识重点过关,以免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2.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
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强化对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符合高中新课程标准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正确引导有积极意义。
今年试题的第19题数学建模简单易行,只是在运用导数知识及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这一问题时有一定的困难。
但此题仍不失为考查数学应用的一个好题。
3.创新求变
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是第16题,它改变了以往对概念知识的考查模式,是一道具有创新意识的信息迁移题。
它要求学生透彻理解题目中所给三个条件“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的意义,然后从中学所学的各种关系中寻找符合题意的等价关系。
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而且,创新意识的建立为他们今后继续学习和走入社会后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加强数学思维的考查,减少繁琐的计算
今年继续延续2006年的命题思想,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考查,贯穿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降低繁杂的计算。
在以往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大多数的解析几何大题都具有繁琐的计算,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未进考场就已作好放弃的准备,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毫无益处。
今年试题第20题考查解析几何,此题的解题思路明了,计算简洁,有助于学生树立足够的信心解答此题。
该题的出题思路正符合高中新课程理念。
第21大题考查数列,其中第2问的设计比较巧妙,它以等比数列的概念为载体,要求学生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将其转化为使用反证法来加以解决。
第22大题的第3问是在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部发问,要求学生具有类比的能力,将以前所学的“倒序相加”类比转化为“倒序相乘”。
这几处着力强化了对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事实上加强对数学的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演绎证明等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注重继续学习能力的考查
试题中考查导数的分值为25分,分值比达16.7%,相比2006年还增加了4.7%。
尽管它在高中数学中的课时比只为 5.9%,但它有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解决函数的单调性及求函数的最值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今后继续深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试题第19大题考查导数的应用后继续在第22大题前两问加强考查导数,出题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导数并能加以运用。
在此处,命题人加大了考查的力度。
因此,强化对导数的考查是大势所趋。
三.美中不足
1.此份试题与2006年试题的出题思路基本相似,显得平稳有余而新颖不足。
其中选择与填空题的难度不够,对优秀学生可能不利。
2.第16题的范围太大,学生不易把握。
如能给出某些结论,让学生加以判断,或许会更好
但是瑕不掩瑜,毫无疑问2007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理)对今后的中学数学教学以诸多启示。
其中落实基础,强化思维训练,培养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能力,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仍将是今后数学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