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9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建议9篇】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秀9篇】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论、分析讨论。
下面是小编的我为您带来的9篇《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实验报告的种类篇一1.教学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理工科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
重复科学技术史上前人已做过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学科定律或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实验步骤和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自己拟定的,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这种实验报告通常印制成表格,由实验者逐项填写。
它是重复前人已做过的实验,不具有学术价值。
2.科技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科技工撰写的实验报告。
它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是科技报告中应用范围广泛的一种报告形式。
它是科技工自己设计、具有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不是简单重复和再现前人的成果。
这类实验报告往往具有科技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实验报告格式篇二实验__________(标题,用3号黑体,居中,加粗)一、实验目的(用小3号黑体)_________(小4号宋体,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要求(用小3号黑体)_________(小4号宋体, 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步骤(用小3号黑体,要求包括设计的电路,指标实现的计算、仿真结果以及误差分析)_________(小4号宋体, 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小结(用小3号黑体,可以包括实验结论,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等)_________(小4号宋体, 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一律要求要有标注,并且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本文档的页码已设置成自动格式);结论(3号黑体,居中)_________(小4号宋体, 1.5倍行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实验的收获感受,以及对实验的期望要求等)。
实验9 配制不同浓稀的硫酸铜溶液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用品
烧杯、药匙、托盘天平、滤纸、玻璃
实验步骤 在室温下,向三个小烧杯 中各加入 20 mL 水,然后 分别加入 0.1g、0.5g、2g 无水硫酸铜,振荡,使硫 酸铜全部溶解。 CuSO4 质 量 溶 液 颜 色 实验现象 0.1g 0.5g 2g 解释和结论 最 浓 的 溶 是 , 最 稀 的 溶 是 , 你的判断依据是 。 液 液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在室温下向三个小烧杯cuso401g05g2g最浓的溶液中各加入20ml水然后质量是分别加入01g05g2g最稀的溶液溶液无水硫酸铜振荡使硫是颜色酸铜全部溶解
实验 9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配制不同浓稀的硫酸铜溶液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习依据溶液颜色的深浅判断溶液的浓稀; 2.初步认识有色溶液颜色深浅与溶液浓稀的的关系。
问题与讨论:
1.振荡试管和振荡烧杯的操作一样吗?怎样振荡烧杯?
2.该实验中控制了哪两个变量?
实验报告书9-差分方程数值解(1)

东南大学《数学实验》报告
学号09008408 姓名李晓晶成绩实验内容:层次分析法
一实验目的
认识层次分析法的作用,实现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二预备知识
(1)熟悉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2)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及实现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用MATLAB或C++编制程序,分别计算n=2~30时的n阶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命令结果
a = 0;
A =[1 2 3 4 5 6 7 8 9 1/2 1/3 1/4 1/5 1/6 1/7 1/8 1/9];%为了建立随机数矩阵设置的取值矩阵
B =ones(n); %这个n为矩阵的阶数,自己设定
for i=1:100 %100为建立的n阶随机正互反矩阵的个数,一般都很大,自己设定for j=1:n %这个n为矩阵的阶数,自己设定
for k=1:n %这个n为矩阵的阶数,自己设定N=2:
ri =0.5036 N=3:
ri =
0.7695 N=4:
ri =
0.9918 N=5:
ri =
1.3268 N=6:
ri =
1.6519
B(k,j) = A(round(16*rand)+1);
B(j,k) = 1/B(k,j);
end
end%建立矩阵
[v,d]=eigs(B); %获取这个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a = a + max(d(:));%累加
end
a
ri = (a/100-n)/5 %根据公式输出RI .
.
.
.
.N=30:
ri =
10.0372。
9.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日期
【问题和建议】
1、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如果把实验室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连接中考】
1.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5、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
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可燃物。
实验报告 9

(1)在Windows窗体中添加窗体控件。其中,Timer1为计时器控件,用于产生计时事件;pictureBox1是图像框控件,用于显示图片。
(2)切换到源代码编辑视图,在窗体类中定义锅炉数据参数BoilerArgs和锅炉类Boiler。前者在发生警报时传递数据给事件接收器,后者包含警报事件,并且能触发警报。
(3)在窗体类的构造函数中,创建锅炉对象并预订警报事件。
(4)在窗体类中,声明警报事件方法boiler_Alarm。
(5)编写“启动锅炉”和“手动降压”按钮的Click事件方法以及Timerl控件的Tick事件方法。
(6)运行程序并测试程序。
三、过程及结果
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
基于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技术
实验地点
504
实验日期
2014-10-28
机器号
2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事件的概念,理解事件处理的机制。
2、掌握委托的声明、实例化与使用。
3、理解事件驱动编程的思想,理解Windows应用程序事件驱动编程方法。
4、掌握事件编程方法,包括事件的声明、预订和引用。
二、实验内容
1.P215
(1)设计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随机生成0—100之间的10个数字,并通过实现升序排列。
操作步骤如下:
(1)在Windows窗体中添加窗体控件。
(2)切换到源代码编辑视图,在窗体类中定义委托、排序的方法。
(3)编写按钮的Click事件方法。
(4)运行程序并测试程序。
(2)设计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模拟高温高压锅炉降压处理。
学生实验报告(通用9篇)

学生实验报告(通用9篇)学生实验报告第1篇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学生实验报告第2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真正领会各种方法在反映经济业务至报出会计信息这一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目设置、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简表)的能力,使之达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为会计从业资格做准备。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第一部分会计凭证的认识和填制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会计基础知识中的“七大”核算方法,期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本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认识实物,在实验己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对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及填制方法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并能够掌握具体操作,为后几部分的实验内容奠定基础。
原始凭证的认识和填制记账凭证的认识和填制第二部分会计账簿的认识和登记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登记会计账簿”也是会计基础的重要方法之一,本部分内容的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各种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种类,并能够理解其用途,熟练掌握几种主要账簿的登记方法,并了解“账簿”与“凭证”的关系。
日记账的认识和登记总分类账的认识和登记明细分类账的认识和登记第三部分会计业务的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实验是在运用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业务处理后,要求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凭证”、“账簿”与“业务处理”的关系,并熟练的按程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资金筹集业务采购业务生产销售业务损益计算业务第四部分会计报表的编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实验内容只对“三大”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编制进行实务模拟,要求学生理解“凭证”、“账簿”、“业务处理”、“报表”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9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系别:班号:实验者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报告完成日期: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1、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3)2、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4)3、自动稳幅 (5)三、实验仪器 (6)四、实验内容 (7)1、电路分析及参数计算 (7)2、振荡器参数测试 (8)3、振幅平衡条件的验证 (9)4、观察自动稳幅电路作用 (10)五、误差分析 (10)六、实验心得 (11)一、实验目的1、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2、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起振条件和稳幅原理。
二、实验原理1、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所谓振荡器是指在接通电源后,能自动产生所需的信号的电路,如多谐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等。
当放大器引入正反馈时,电路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此,一般振荡器都由放大器和正反馈网络组成。
其框图如图1 所示。
振荡器产生自激震荡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振幅平衡条件: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振幅,即:V F = V i或|AF| = 1(2)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应同相位,其相位差应为:Ф= ФA + ФF = ±2nπ(n = 0、1、2……)为了振荡器容易起振,要求|AF|>1,即:电源接通时,反馈信号应大于输入信号,电路才能振荡,而当振荡器起振后,电路应能自动调节使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幅度,这种自动调节功能称为稳幅功能。
电路振荡产生的信号为矩形波信号,这种信号包含着多种谐波分量,故也称为多谐振荡器。
为了获得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要求在正反馈网络具有选频特性,以便从多谐信号中选取所需的正弦信号。
本实验采用RC 串-并联网络作为正反馈的选频网络,其与负反馈的稳幅电路构成一个四臂电桥,如图3 所示,故又称为文氏电桥振荡器。
2、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RC 串-并联网络如图2(a )所示,其电压传输系数为:2()1122F +=12R1211(1)(21)122R2112R VF jwR c R c VO R j wc R jwc jwR c c wc R ++==+++++-()当R1= R2= R , C1= C2= C 时,则上式为:1()13()F j wRc wRc +=+-若令上式虚部为零,即得到谐振频率f o 为:1fo=2RC π 当f=f o 时,传输系数最大,且相移为0,即:F max =1/3,φF =0传输系数 F 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2(b )(c )所示。
实验报告总结优秀9篇

实验报告总结优秀9篇篇一:实验总结篇一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化验室同事的大力帮忙与支持下,利用自我所掌握的知识,钻研业务,高标准严要求自我,在自我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现将本人本年度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总结一、重新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自2018的钟声敲响的那一瞬起,我就已深深地感觉到新一年的工作重担已向我无情地压来,客户在产品指标上的各项要求与我们化验室人员的现有知识的冲突已无形中为化验人员上紧了一根弦!本已绷紧的神经再一次被重重地牵动了!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只能在过去的基础上对化验的相关知识进行重学习,加深认识。
使之更加系统化,从而融会贯通,使化验专业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有了新起点,下一步就是怎样在实践中具体发辉作用,在岗位人员严重吃紧,工作量与日俱增的前提下,要想不被压跨,的解决办法仅有两个,一是加强岗位练兵,增加自已对实验各个环节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加强内部各人员间的团结合作,互相紧密配合,充分挖掘团体的潜力。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应对现实,不仅仅能够在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俭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机遇永远属于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正是因为这半年如一日辛勤的工作,才使我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公司和化验室的领导、教师及同志们的培养、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我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行业的不一样,在产品性能指标各方面我不能说我是百分百的认识到了,可是我有信心,并相信勤能补拙,凭着我的年轻,凭着我对新事物的理解本事和敏捷的思维,在今后工作中在同志们的帮忙和关怀下我会克服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
实验9-实验报告示例-磁滞回线

实验报告(示例)【实验名称】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实验目的】1、掌握磁滞、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的概念,加深对铁磁材料的主要物理量:矫顽力、剩磁和磁导率的理解。
2、学会用示波法测绘基本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3、根据磁滞回线确定磁性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剩磁Br和矫顽力Hc 的数值。
4、研究不同频率下动态磁滞回线的区别,并确定某一频率下的磁感应强度Bs、剩磁Br和矫顽力Hc数值。
5、改变不同的磁性材料,比较磁滞回线形状的变化。
【实验仪器】实验使用的仪器由测试样品、功率信号源、可调标准电阻、标准电容和接口电路等组成。
测试样品有两种,一种是圆形罗兰环,材料是锰锌功率铁氧体,磁滞损耗较小;另一种是EI型硅钢片,磁滞损耗较大些。
信号源的频率在20~200Hz 间可调;可调标准电阻R1的调节范围为0.1~11Ω;R2的调节范围为1~110kΩ;标准电容有0.1μF~11μF可选。
实验样品的参数如下:样品1:平均磁路长度L=0.130m,铁芯实验样品截面积S=1.24×10-4m2,线圈匝数:N1=150T,N2=150T;N3=150T。
样品2:平均磁路长度L=0.075m,铁芯实验样品截面积S=1.20×10-4m2,线圈匝数:N1=150T,N2=150T;N3=150T。
【实验原理】1、磁化曲线此处说明什么是磁化曲线,什么是起始磁化曲线2、磁滞回线此处图示说明以下几个概念:起始磁化曲线,磁滞回线,退磁曲线,剩磁,矫顽力,磁滞现象,极限磁滞回线,基本磁化曲线,磁锻炼3、示波器显示B—H曲线的原理此处图示说明以下概念与公式:图1 B —H 曲线的原理图加在示波器X 端和Y 端的U X 和U Y ,各参数的意义H U N LR X 11=B CR SN U Y 22=3、示波器相关旋钮的功能与操作步骤及H-X 、B-Y 的关系式 此处说明示波器相关旋钮的功能与操作步骤及H-X 、B-Y 的关系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实验内容】1、显示和观察2种样品在25Hz 、50Hz 、100Hz 、150Hz 交流信号下的磁滞回线图形。
生物实验报告(精选9篇)

生物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精选9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三、实验过程(见书P18)四、实验用品(见书P18)五、注意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实验9机械传动性能参数测试分析(2)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9机械传动性能参数测试分析(2)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PAGEPAGE #实验9机械传动性能参数测试分析9.1实验目的传动系统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器的性能。
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主要由传动功率、转矩、转速、传动效率、振动噪声和寿命等性能参数来描述。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掌握转速、转矩、传动功率和传动效率等机械传动性能参数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机械传动性能参数测试实验台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参数曲线(速度曲线、转矩曲线、传动比曲线、功率曲线及效率曲线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机械传动系统的拼装,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工作能力。
9.2实验测试对象可为各种传动装置,包括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蜗轮减速器、同步带传动、v带传动、链传动等。
9.3测试原理机械传动中,输入功率应等于输出功率与机械内部损耗功率之和。
即:P Po P (9-1)式中:Pi ――输入功率;Po ――输出功率;Pf ――机械内部所消耗功率。
则机械效率为:巴(9— 2)P由力学知识可知,对于机械传动若设其传动力矩为M,角速度为3,则对应的功率为:P M ?M =」M (9— 3)60 30式中:n 传动机械的转速(r/mi n )所以,传动效率n可表述为:(9— 4)M(9— 4)Mm式中:Mi, Mo ――分别为传动机械输入、输出转矩ni , no――分别为传动机械输入、输出转速因此,若能利用仪器测出被测试对象的输入转矩和转速,以及其输出转矩和转速,就可以通过式(9-4)计算出其传动效率。
9.4实验台的组成及主要实验测试仪器设备9.4.1实验台的类型根据测试对象的功率的大小,机械传动性能参数测试实验台可采用开放功率流式与封闭功率流式两种构造形式。
实验9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目的:
1.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2.学会对比、控制变量法等方法。
实验用品:
集气瓶、玻璃片、镊子、吹风机; 石蕊浸泡的干燥的纸花、稀醋酸。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取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 紫色纸花变 色。 2.取第二朵纸花,喷上水。 3.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 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将第四朵纸花先喷上水, 然后放 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5.将第四朵纸花从集气瓶中取出, 纸花由 色变 色。 用吹风机小心烘干。 结论、解释和化学方程式 紫色石蕊试液与酸变 色。
结论 化学方程式: 说明碳酸 化学方程式:
。 。
问题与讨论:
1.本实验如果只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哪个实验步骤是多余 的?为什么?
2.碳酸能像盐酸和硫酸那样存放于实验室里吗?为什么?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9)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十实验名称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1.在高倍镜下绘出在不同吞噬阶段的巨噬细胞图各一个(如鸡血红细胞附于巨噬细胞表面、部分吞入鸡血红细胞、吞入形成吞噬泡已开始被消化分解等),示吞噬作用的过程。
2.实验前一天,给小白鼠腹腔注射含台盼蓝淀粉肉汤的目的是什么?
(1)小鼠腹腔注射含台盼蓝的淀粉肉汤液,可诱导巨噬细胞大量产生,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
(2)在吞噬过程中,细胞吞噬淀粉时,会吞一些台盼蓝进去,而台盼蓝会使巨噬细胞染上一定的颜色。
3.巨噬细胞内有哪几种结构对执行复杂的吞噬功能最为重要?
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胞质含有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小泡和吞噬小体,此外还有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9篇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9篇两个星期的电子电工实习时间并不算太长。
但是在这并不长的两个星期里面却依然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在电工方面,了解并掌握了钢丝钳、尖嘴钳、螺丝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对电器元件及电工技术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电子方面,熟悉了常用电子器件类别。
如电容、电阻、二极管等型号、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基本测试方法。
掌握了内热式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实习的第一天上午,老师首先用相当长的时间对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整个实习流程做了介绍。
由于电工实习属于强电。
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向我们强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每次把线路接好后一定要经过老师的检查,并且得到许可以后才能够接通电源。
否则,视为重大违纪。
因为电工实习过程中是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以三人为一组进行了自由组合。
把组分好后便开始正式的实习了。
指导老师还特意提醒组员一定要注意互相配合,不要各自为政。
要有团队精神!第一天上午的任务相对比较简单,就是练习怎样将两根线连接起来。
在看老师演示的时候觉得应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不就是将两根导线连接起来吗?可真正操作起来才知道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虽然老师并没有提醒我们,但是同学们做完实验后都自觉的把自己桌子整理干净,把工具摆放整齐后才离开。
为此得到过老师的表扬。
不禁感慨,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用一生!随着实习的不断向前推进,电工实习的难度也同样在不断加大。
开始那一两天,即使你不怎么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也许也能够比较完美的完成任务。
可是从第三天开始,由于电路图比较复杂,牵涉的元器件也比较的多,如果不仔细听讲的话,是很难完成实验的。
通过这次电工实习,同学们掌握了常用的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学们明白了,在团队里面。
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第二个星期是电子实习。
2024化学实验报告_9

2024化学实验报告2024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主要的副反应:反应装置示意图:(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实验步骤现象记录1、加料: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 浓硫酸。
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装配好蒸馏装置。
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
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
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
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
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
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
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
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
收集37-40℃的馏分。
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
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产率:9.8/13、7=71.5%结果与讨论:(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化学实验报告9篇

化学实验报告9篇化学实验报告 1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指导:离子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 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溶溶浅蓝↓溶 Zn2+Cd2+结论白↓白↓溶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Ag2O褐↓HNO3溶溶无色氨水溶 NaOH 不溶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HgO + 2H+=Hg2+ +H2O-Hg2+HgO 黄↓结论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实验报告(9)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姓名:张弛学号:201100140157 班级:生院2011级生物基地生北周一第六组同组者:关事成、钱丹丹、喻心仪、刘婷婷、钟天白一、实验目的1、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通过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4、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以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原理: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
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
许多细菌产生胞外酶,这些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以催化细胞外的化学反应。
各种细菌由于具有不同的酶系统,致使它们能利用不同的底物,或虽然可以利用相同的底物,却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细菌。
大分子水解:微生物对大分子的淀粉、油脂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微生物的胞外酶(如淀粉酶、脂肪酶等)主要为水解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的过程可以通过观察细菌菌落周围的物质变化来证实。
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但细菌水解淀粉的区域,用碘测定不再产生蓝色,表明细菌产生淀粉酶。
脂肪水解后产生脂肪酸可改变培养基的PH,使PH降低,加入培养基的中性红指示剂会使培养基从淡红色转变为深红色,说明细胞外存在脂肪酶。
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
某些细菌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使糖类分解为产酸产气或产酸不产气。
不同种的细菌对于各种糖类利用能力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普通变形杆菌只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不能分解乳糖。
发酵培养基含有蛋白胨、指示剂(溴甲酚紫)、倒置的德汉氏小管和不同的糖类。
当发酵产酸时,溴甲酚紫指示剂可由紫色(PH6.8)转变为黄色(PH5.2)。
气体的产生可由倒置的德汉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电路实验报告(9篇)

电路实验报告(9篇)电路试验报告1一、试验仪器及材料1、信号发生器2、示波器二、试验电路三、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1、VCC=12v,VM=6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2、VCC=9V,VM=4、5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3、VCC=6V,VM=3V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然后输入频率为5KHz的正弦波,调整输入幅值使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
(以下输入输出值均为有效值)四、试验小结功率放大电路特点:在电源电压确定的状况下,以输出尽可能大的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和具有尽可能高的转换效率为组成原则,功放管常工作在尽限应用状态。
电路试验报告2一、试验目的1、更好的理解、稳固和把握汽车全车线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
2、稳固和加强课堂所学学问,培育实践技能和动手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技术创新力量。
二、试验设备全车线路试验台4台三、试验设备组成全车电线束,仪表盘,各种开关、前后灯光分电路、点火线圈、发动机电脑、传感器、继电器、中心线路板、节气组件、电源、收放机、保险等。
四、组成原理汽车总线路的组成: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总线路,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和信号装置、仪表和显示装置、帮助电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电子掌握系统。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展,汽车电器设备和电子掌握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1、汽车线路的特点:汽车电路具有单线、直流、低压和并联等根本特点。
(1)汽车电路通常采纳单线制和负搭铁,汽车电路的单线制.通常是指汽车电器设备的正极用导线连接(又称为火线),负极与车架或车身金属局部连接,与车架或车身连接的导线又称为搭铁线。
蓄电池负极搭铁的汽车电路,称为负搭铁。
现代汽车普遍采纳负搭铁。
同一汽车的全部电器搭铁极性是全都的。
对于某些电器设备,为了保证其工作的牢靠性,提高灵敏度,仍旧采纳双线制连接方式。
实验九 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 水处理微生物学标准实验报告9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九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上一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达到初步鉴别上述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基本原理: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就是菌落特征。
所谓菌落就是由单个或少量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合体。
菌落的外观特征和培养条件有关,也与细菌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不同细菌的菌落特征是不一样的,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培养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作为细菌的分类依据之一。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 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2 上一实验培养出的各种细菌
3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四、实验步骤:
(一)细菌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及其形态观察
1、接种斜面培养基
2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
3、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
(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的比较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记录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结果
六、思考题:
试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七、实验体会及对实验改进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九:函数与数组
班级:2015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学期:2015-2016学年上学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组作为参数的函数编写与调用方法
2、掌握数组作为参数的特殊性
3、掌握字符串作为参数的函数编写与调用方法
二、知识要点
1、地址传递的概念及使用
2、数组元素和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的特点与区别
3、字符串作为参数的特点:‘\0’字符的使用
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时,其特殊性是
2、定义作为参数的函数时,通常需要提供长度作为参数;而定义
作为参数的函数时,通常不需要提供长度参数
3、写出满足如下要求函数的函数首部:
①函数名为fmax,求一个实型数组的最大元素值:
②函数名为scount,求一个字符串中大写字母的个数:
③函数名为delf,删除一个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
四、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函数,其功能是将字符串中的大写字母改为小写字母,其他字
符不变。
2、编写一个函数,求出给定的二维数组中每一行最大的元素,并显示出来。
3、在主函数中输入N个人的某门课程的成绩,分别用函数求:①平均分、最
高分和最低分;②分别统计90~100分的人数、80~89分的人数、70~
79分的人数、60~69分的人数及59分以下的人数。
结果在主函数中输出。
五、实验结果(要求写出运行界面及输出的运行结果)
1.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n=0;
void f(char *p);
int main()
{
printf("请输入欲输入的字符串的长度:\n");
scanf("%d",&n);
char *p= (char *)malloc(n*sizeof(char));
printf("请输入字符串:\n");
scanf("%s",p);
f(p);
printf("字符串大写字母变为小写后:\n%s\n",p);
free(p);
return 0;
}
void f(char *p)
{
int i=0;
for(i=0; *(p+i)!='\0'; i++)
{
if(*(p+i)>='A'&&*(p+i)<='Z')
*(p+i)+=32;
}
}
2.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0,n=0,i,j;
void linemax(int b[m][n]);
int main()
{
printf("请输入二维数组的行标和列标:\n");
scanf("%d%d",&m,&n);
int a[m][n];
printf("请输入数组元素:\n");
for(i=0; i<m; i++)
{
for(j=0; j<n; j++)
scanf("%d",&a[i][j]);
}
printf("输出数组元素:\n");
for(i=0; i<m; i++)
{
for(j=0; j<n; j++)
{
printf("%d ",a[i][j]);
if(j==n-1)
printf("\n");
}
}
linemax(a);
return 0;
}
void linemax(int b[m][n])
{
int Max[m];
for(i=0; i<m; i++)
{
Max[i]=b[i][0];
for(j=0; j<n; j++)
{
if(b[i][j]>Max[i]) Max[i]=b[i][j];
}
}
printf("数组每行的最大元素分别是:\n");
for(i=0; i<m; i++)
{
printf("%d ",Max[i]);
}
}
3.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i=0;
float Max,Min,sum=0;
int main()
{
void f1(float score[],int N);
void f2(float score[],int N,int b[]);
int N=0,b[5]= {0};
printf("输入人数:\n");
scanf("%d",&N);
float score[N];
printf("输入%d个人的某门课程的成绩:\n",N);
for(; i<N; i++)
{
scanf("%f",&score[i]);
}
f1(score,N);
f2(score,N,b);
printf("平均分:%.2f\n最高分:%.2f\n最低分:%.2f\n",sum/N,Max,Min);
printf("90~100分的人数:%d\n80~89分的人数:%d\n70~79分的人数:%d\n60~69分的人数:%d\n59分以下的人数:%d\n",b[0],b[1],b[2],b[3],b[4]);
return 0;
}
void f1(float score[],int N)
{
for(i=0; i<N; i++)
{
sum+=score[i];
if(i==0)
{
Max=score[i];
Min=score[i];
}
else if(Max<score[i]) Max=score[i];
else if(Min>score[i]) Min=score[i];
}
}
void f2(float score[],int N,int b[])
{
for(i=0; i<N; i++)
{
switch((int)score[i]/10)
{
case 10:
case 9:
b[0]++;
break;
case 8:
b[1]++;
break;
case 7:
b[2]++;
break;
case 6:
b[3]++;
break;
default:
b[4]++;
break;
}
}
}
六、实验小结
1.如果多个地方用到i,将其定义为全局变量,如有三个函数依次用到i于for
循环中,若写成for(;i<;i++),则i的值在每个函数中都应重初始化为零;
2.在第一题中我只希望申请9个空间,但输入10个字符同样达到了转化的效
果,不清楚为什么;
3.printf()无法与gets()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