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观刈麦》赏析

合集下载

观刈麦 白居易

观刈麦 白居易

观刈麦白居易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注释】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译文二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 í):用竹篮盛的饭。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仅仅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注释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能够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āng):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

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傍:同“旁”。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观刈麦》白居易

《观刈麦》白居易

《观刈麦》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诗鉴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为后来新乐府、泰中吟等讽谕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看割麦这个简单情节,表现出当时农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苛捐杂税的重,把抨击柔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是借助于巧妙的构思、富有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和通俗浅近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正因为这首诗既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又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二者和谐统一,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主题思想鲜明,是《观刈麦》的特色之一。

这首诗是白居易元和二年(807)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时所作的。

县尉是个主管缉拿盗贼和按察奸的小官儿,要时常到乡间查访。

因此,与农民接触的机会很多,从而为他创作出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础。

《观刈麦》是一首描述农民割麦劳动的诗,全诗二十六句,但却写得集中、凝炼、深刻。

诗的一开头就写在五月麦收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全力以赴,抢收“覆陇黄”的小麦,连妇女和儿童也来到田间给男劳力送饭送水,而壮年男劳力正在烈日的灼烤下挥抢收,尽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而他们却“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平平淡淡的.几句话揭示出农民劳作的辛苦,同时把他们抓紧时间急于趁白天把麦子早收完的心情真实地表现出来。

接着进一步集中笔墨具体描写一个麦的贫妇人。

她抱着孩子,挎着破竹筐拣遗漏在地的零星麦穗,为了“充饥肠”。

为什么“遗穗”,因为她家的土地已经“输税尽”——为纳官府的赋税而卖光了,没有土地可耕耘,自然“盎中无斗米储”(汉乐府《东门行》)了。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观刈麦》(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观刈麦》(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观刈麦》(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观刈(yì,割)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同“垄”,田埂)黄。

妇姑荷(hè,肩挑)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只)惜(盼望)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拿着)遗穗,左臂悬敝(破旧)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缴纳)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竟然)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整天,终日)不能忘。

【译文1】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竟然不用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译文2】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白居易《观刈麦》的意思及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的意思及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的意思及赏析白居易《观刈麦》的意思及赏析观刈1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

妇姑荷箪食3,童稚携壶浆4。

相随饷5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6,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刈(yì):割。

2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

3荷箪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

4浆:略带酸味的饮料,也指酒。

5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6石(dàn):重量单位,在古文中念“dàn”。

农家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更加忙碌。

昨夜一场南风吹起,麦田里一片金黄。

妇女们背着篮子,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相伴着到田里送饭,男人们正在南冈割麦。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太一陽一炙烤。

已经筋疲力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趁着天长多干些活来养家。

有一位穷苦的妇人,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她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的谈话,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家里的收成全部缴了税,只好拾一些麦穗来充饥。

听到这,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每年却有俸禄三百石,一年吃到头还有余粮。

想到这我暗自惭愧,长时间都不能忘记。

【同情之美】在这首诗里,我们被诗人的真情所打动。

当时诗人任陕西周至县县尉,可以说在多么悲惨的年景下,诗人一样衣食无忧,照样享着荣华富贵。

但是作为一个体察民情的官员,诗人始终没有忘记穷苦的百姓,诗人的心灵顿时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了。

他不仅生动真切地描绘出割麦者与拾麦者辛勤劳碌、悲惨痛苦的生活情景,而且在字里行间浸透着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还对自己进行自思,把自己和最下层的农民对比,并感到羞愧,可见他对百姓同情之深,令人感动。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
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
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
精神。

下面小编整理了观刈麦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观刈麦》译文及注释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幺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

观刈麦白居易古诗词阅读鉴赏

观刈麦白居易古诗词阅读鉴赏

观刈麦白居易古诗词阅读鉴赏
观刈麦白居易古诗词阅读鉴赏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为后来新乐府、泰中吟等讽谕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看割麦这个简单情节,表现出当时农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苛捐杂税的繁重,把抨击柔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

吏(lì)禄三百石(dàn),岁晏(yān)有余(yú)粮,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注释(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2)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肩挑。

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有时也可以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

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12)岁晏(yàn):岁末。

晏,尽。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观刈麦(白居易) 阅读答案附赏析

观刈麦(白居易) 阅读答案附赏析

观刈麦(白居易) 阅读答案附赏析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万,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作者是唐代的,字乐天,号。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妇姑荷箪食⑵听其相顾言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参考答案:[来源》》》书摘阅读答案网]3.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7.根据诗题,全诗的重点应在描绘丁壮刈麦的场面,诗歌却又着力刻画了一个拾穗的贫妇的形象,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8.除了悲,诗中还有哪个字最能概括诗人观刈麦后的心情?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赏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作为继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诗人,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一点与前代诸多诗人不同。

他的诗论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又有所创新,在古代文学理论中独树一帜。

白居易对他诗歌理论的阐述比较系统、完整,形成一个严密自足的体系,这在唐代诗人中是首屈一指的。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诗词鉴赏-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精品

诗词鉴赏-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精品

夏天的古诗词: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盛夏的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下面是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注释刈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ù陇ǒ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è箪ā食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ì携壶浆ā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ǎ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观刈麦诗词赏析

观刈麦诗词赏析

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箪食: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gāng)。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但:只。

惜:盼望。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旁:同“傍”。

右手秉(bǐng)遗穗,左臂悬敝(bì)筐。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拿着。

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麦穗。

悬:挎着。

敝筐:破篮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èi)悲伤。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

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

为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输税:缴纳租税。

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

白居易《观刈麦》一、背景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被称为“诗仙”。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写作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观刈麦》。

《观刈麦》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对《观刈麦》进行详细解读,欣赏其中的美妙意境和寓意。

二、作品赏析1. 题目《观刈麦》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作者通过观察农民刈麦的场景,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农民劳动的称赞之情。

2. 诗歌结构《观刈麦》共有四句,每句七字,形式简练,节奏明快,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3. 描写手法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忙碌刈麦的场景。

他通过对麦浪的描绘,展示了农民劳作的辛勤和自然的美感。

4. 感情表达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

他赞美农民的勤劳和对土地的依赖,同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融入其中。

三、诗句分析下面是《观刈麦》的完整内容:麦苗苗已高,麦穗穗将生。

可怜人力娇,还得笠骠骀。

男儿膝下有黄粱,黄粱忽作磨盘糟。

白发日鬓乱,此意欲何如?1. 第一句“麦苗苗已高,麦穗穗将生。

”这句描绘了麦苗已经长高,即将抽穗的景象。

通过这句诗,作者展示了农田的生机和农民的劳作成果。

2. 第二句“可怜人力娇,还得笠骠骀。

”这句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这里的“人力娇”指的是农民的体力劳动,而“笠骠骀”则是指农民背着挑担辛劳的场景。

3. 第三句“男儿膝下有黄粱,黄粱忽作磨盘糟。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黄粱梦破灭的惋惜之情。

男儿膝下本来期望有黄粱梦一样美好的生活,却忽然间变得艰难困苦。

4. 第四句“白发日鬓乱,此意欲何如?”这句用描写老人白发和鬓毛乱蓬的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作者通过这句诗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意义与价值《观刈麦》以简短的诗句和清新的形象描写展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赏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

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2)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赏】《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妇、婆婆,古时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

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

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

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丁壮:成年的男劳力。

烤。

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贾文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观刈麦》白居易(时任盩厔县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名《观刈麦》,“刈yi4”:割的意思。

观看割麦子。

诗名下有个注“时任盩厔县尉”,“盩zhōu厔zhì”:【县名,今西安“周至县”。

字面意思:山水盘曲貌。

】白居易当时任“盩厔”县尉。

白居易,字“乐天”,生于772年,【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从资料看,这似乎是白居易的第二个官职。

白居易的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后来做到徐州别驾)。

这里应该是他在农忙的五月,来到田间地头调查民情,观看农民割麦子。

好,来看原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赏析白居易说,种田人家很少有可以闲下来的月份,这五月的种田人更是加倍的忙。

昨天夜来,南风刮起,田里的小麦就覆盖在田陇上发黄了。

有很多解释都没有注意到白居易这里所写的情况。

这可能是昨天夜里,南方吹过来的大风,导致麦田里的小麦倒伏了,如此将导致减产。

既然倒了,恐怕也就得匆匆收割了。

所以白居易作为父母官特地到田间地头去观看情况。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字词典故“妇姑”:婆媳。

“荷he3”:担着,抬着。

“箪dan1食si4”:指装在箪笥si4里的饭食。

“箪”: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饭用的器具。

“童稚”:儿童,小孩。

“壶浆”:(茶水,酒浆。

以壶盛之,故称。

)“饷xiang3田”:送饭食到田头。

“丁壮”:指到达兵役年龄的少壮男子,青壮年。

“冈”:山脊,山岭。

赏析白居易说,我去田间察看,一路上不少田家的婆媳,担着抬着装食物的箪笥,儿童们携带着装茶水的壶,跟随着去田间送饭。

文档:《观刈麦》赏析

文档:《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赏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

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诗《观刈麦》赏析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观刈麦⑴(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

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
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⑻。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⑼,
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

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

家田输税尽⒁,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农桑⒃。

吏禄三百石⒄,岁晏有余粮⒅。

念此私自愧⒆,尽日不能忘⒇。

词句注释
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
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