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即第1自然段讲述了“枣核”名字的由来,“枣核”真的只有枣核那么大;第二部分是第2~3自然段,讲述了夫妻两人为长不大的枣核发愁,但是枣核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第三部分即第4~13自然段,详细讲述了一年大旱,县衙门把庄稼人的牛、驴都牵走了,枣核趁着天黑用计把牛、驴牵回了村子。
第二天,县官和衙役们把枣核带回县衙治罪,在大堂上,小巧灵活的枣核反而巧妙地惩治了县官,然后大摇大摆地回家了。
课文的语言非常鲜活,有很强的画面感,比如,“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于是衙役们又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人。
”一群衙役被枣核捉弄,疲于应对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课文中诸如此类的语句还有不少,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尤其是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其次,抓住“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在上下文中体会人物形象。
最后借助角色朗读、复述故事、续编故事等方式,引领学生感悟枣核惩恶扬善的美好品质。
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地方向。
课堂上用一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活了课堂气氛。
其次,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
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
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枣核》这则民间故事如能巧妙讲解,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节,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枣核勤快聪明有正义之心,枣核的父母淳朴善良,县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纣为虐,危害乡民。
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熟读之后,让学生尝试表演故事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一是学生的创新:在“展示评价”上,大部分学生能有理
有据,有条有理,口齿清晰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是学生讨论问题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节课由于准备仓促,但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词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学会了概括课文的方法并认识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
个人觉得学生收获还是颇丰的。
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上要求的一课要有一得吧。
总觉得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
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
探究、发现问题。
而本课的教学,我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问题全是我设计的,虽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学生是被动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意识未得到增强。
其次,因为本课主题不难理解,我所设计的问题也都较浅显,难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授课内容多停留在教参层面,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思考不多,挖掘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