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黛丝德蒙娜的人物及其唱段分析

合集下载

歌剧《奥赛罗》中女主角主要唱段的剖析与演唱技巧

歌剧《奥赛罗》中女主角主要唱段的剖析与演唱技巧

歌剧《奥赛罗》中女主角主要唱段的剖析与演唱技巧作者:杨雪雁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6期摘要:《奥赛罗》是歌剧大师威尔第创作于晚期的经典作品,歌剧中最让人为之动容并熟悉传唱的声乐作品,是女主角黛丝迪梦娜在歌剧第四幕中所唱的《杨柳之歌》和《圣母颂》,在音乐会及国内外比赛中常常是歌唱家的保留曲目,两首曲目哀伤而深沉,是黛丝迪梦娜已预感到自己的命运结局时内心的悲鸣、独白,文中对于这两首咏叹调内容的深度剖析,以及如何在结合歌剧中人物咏叹调的背景内涵,在演唱中运用声音技巧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歌剧《奥赛罗》;《杨柳之歌》;《圣母颂》;演唱诠释歌剧《奥赛罗》作为威尔第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三部歌剧之一,无论是在故事情节的设置、音乐的处理,还是在音乐的演奏、演唱上,难度都非常大,历来被人们称为“歌剧第一难”。

巧妙地运用音乐性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将文学作品更好地诠释,另一方面在内容情节上也有了其独到的理解和演绎,对于作品的演唱也有着更深入的解读。

基于笔者有关的学习和演唱实践体会,本文从简要介绍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创作着手,分析剧情与音乐及二者在配合上的特点,并重点对女主角黛丝迪梦娜的两个主要唱段从演唱诠释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一、歌剧《奥赛罗》的情节简述及音乐布局歌剧《奥赛罗》是四幕歌剧四幕,被称为是一部“连续性歌剧”,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革新意义,同时也是威尔第所有歌剧作品中最成熟最完整的代表作。

为了更好地呈现莎士比亚原著的戏剧效果,保留了文学作品中对大场面以及细节方面的诸多描述,运用了丰满的音乐织体和音乐元素塑造人物性格。

歌剧中穿插运用了重唱及合唱渲染气氛,营造戏剧冲突,从而使整部歌剧氛围对比强烈。

尤其是主要角色的咏叹调具有鲜明的情感表现力,对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与心理状态的刻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幕,奥赛罗的船在狂风暴雨中驶进港口,一行人在民众的欢呼中走上码头。

由于亚戈的暗中挑唆,卡西奥酒后斗殴,并因此被奥赛罗解职。

《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人物形象分析 苔丝狄蒙娜是怎样的人?

《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人物形象分析 苔丝狄蒙娜是怎样的人?

《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人物形象分析苔丝狄蒙娜是怎样的人?(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人物形象分析苔丝狄蒙娜是怎样的人?【导语】:苔丝狄蒙娜是奥赛罗中的重要人物,关于苔丝狄蒙娜是怎样的人一直受到关注,本店铺来介绍苔丝狄蒙娜人物形象分析。

歌剧《奥赛罗》苔丝德蒙娜的人物性格与主要唱段分析

歌剧《奥赛罗》苔丝德蒙娜的人物性格与主要唱段分析

歌剧《奥赛罗》苔丝德蒙娜的人物性格与主要唱段分析歌剧《奥赛罗》苔丝德蒙娜的人物性格与主要唱段分析《奥赛罗》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一部著名歌剧,作于1887年,是基于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成。

在故事中,苔丝德蒙娜(Desdemona)是女主角,她以纯真善良、顽强坚毅的性格形象深入人心。

通过对苔丝德蒙娜的人物性格以及她的主要唱段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角色在歌剧中的重要性。

首先,在塑造苔丝德蒙娜的人物性格时,威尔第赋予其纯真善良的品质。

她是歌剧中的无瑕疵的女性形象,善良而忠诚。

她对她的丈夫奥赛罗(Othello)全心全意,无条件地爱着他。

在歌剧中,她的唱段中流露出的爱和关怀可以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

其次,苔丝德蒙娜展现了她的坚毅和勇气。

面对丈夫对她的怀疑和误会,她从未动摇过对他的爱。

她不辞辛劳地试图解释和澄清一切,只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对奥赛罗的忠诚。

在第三幕的唱段“赐我你手我的爱人”(Give me your hand, my dear love),苔丝德蒙娜表达了她在命运面前的坚强姿态,她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奥赛罗,向他表明自己的真诚和坚定。

此外,苔丝德蒙娜还展现出她的善良和同情心。

在歌剧中,她是无辜的受害者,但她从未因此而埋怨或嘲笑他人。

相反,她对他人的遭遇和痛苦充满同情。

在第四幕的唱段“同情之心”(Ainsi que la blanche colombe),苔丝德蒙娜的声音充满了温柔和慈爱,表达了她对他人痛苦的同情之情。

在苔丝德蒙娜的主要唱段中,可以看到她的性格特点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例如,在第一幕中的唱段“愿你的日子永远平安”(Salute, reveal to me the joy and tranquility)中,苔丝德蒙娜展现了她的温柔和爱心。

她用优美的旋律传达出她对奥赛罗一直以来的关怀和爱意。

在第二幕的唱段“思念甜蜜的花”(Willow Song)中,苔丝德蒙娜通过温柔而悲伤的旋律,表达出她对即将来临的不幸的预感,同时也展现了她的忧伤和无助。

Othello中Desdemona人物分析

Othello中Desdemona人物分析

《奥赛罗》中苔丝狄蒙娜人物分析马雯琦(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奥赛罗》中的女主角苔丝狄蒙娜是一个天真纯洁、温柔顺从的接近完美的人物,命运却以冤死收场,令人扼腕叹息。

本文试从父权体制对苔丝狄蒙娜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剖析女主角的思想、性格,进而揭示导致其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莎士比亚;《奥赛罗》;父权体制1. 引言《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剧中,将军奥赛罗凭借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吸引了苔丝狄蒙娜,并赢得她的芳心,但因为小人的挑拨,自身的嫉妒心,奥赛罗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妻子,他愈发猜疑苔丝狄蒙娜和自己的副将有奸情,最终亲手掐死了苔丝狄蒙娜,真相大白后满怀悔恨地在妻子身边自尽而死。

这对恋人最初能走到一起,与苔丝狄蒙娜对当时的父权制大胆而决然的反抗,是完全分不开的;而其婚姻的悲情走向,一方面恰也是苔丝狄蒙娜受父权制影响而对丈夫一味屈从所导致的。

2.违抗父命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自然而然成为他的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元素。

借苔丝狄蒙娜这一角色,莎士比亚明确地传达出对敢于反抗父权体制的“叛逆”的新女性的赞赏。

在《奥赛罗》的前几个场景中,苔丝狄蒙娜的父亲认为女儿是被奥赛罗所施的巫术所欺骗,才私自与他结合。

等到女主人公前来澄清时,她说了这样的话:“That I did love the Moor to live with him, my downright violence and storm of fortunes may trumpet to the world. My heart’s subdued even to the very quality of my lord. I saw Othello’s visage in his mind, and to his honors and his valiant parts did I my soul and fortunes consecrate.”(Shakespeare 46)一个生活在父权制社会,受过严格的教育,且涉世未深的少女敢于在众元老和公爵面前无畏地表决自己的爱情,具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角色塑造与生成语境(下)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角色塑造与生成语境(下)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角色塑造与生成语境(下)————————————————————————————————作者:————————————————————————————————日期: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角色塑造与生成语境(下)-音乐论文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角色塑造与生成语境(下)董蓉[1](三)书写苔丝德蒙娜:女性的宗教世界通过歌剧中的音乐话语,威尔第将苔丝德蒙娜书写成温和贤良的女性,这一点与莎士比亚的表达意象基本吻合,但亦有所不同。

莎士比亚戏剧中,苔丝德蒙娜经历了一个从反叛到顺从的性格转型:“前三幕中的苔丝德蒙娜活跃、果断与自信——正如奥赛罗在戏剧第一幕中所表现得那样……莎士比亚展现了她从大胆与自我肯定走向惊恐的退缩的过程[2]”。

这种果断自信在第一幕——她的私奔行为以及她面对众人质疑时的勇敢表达[3] ——中体现得最为集中,所以,奥赛罗才在戏剧第二幕中,将迎接他的苔丝德蒙娜称为“我娇美的战士”(S.2-1)。

歌剧滤掉了与该性格层面相关的叙事话语,而为苔丝德蒙娜负载以“宗教人”的额外含义,并据此含义更进一步地强调了她的极度柔弱、高度自制、无条件顺从与自我牺牲精神:以自己的丈夫为中心,将其奉若天神。

如若无意中触怒于他,所做的仅为不断的哭泣、绝对的服从和诚恳致歉(这由歌剧与戏剧原作的细节比照即可见一斑[4])。

如果仅立足当下视野、孤立地看待上述角色表现特点的话,或许我们会对威尔第的诠释方式产生怀疑——苔丝德蒙娜似乎被简化成温顺、但却缺乏独立思想和自我意识的柔弱妻子形象,但,如果我们置身于19 世纪意大利宗教文化语境中来审视该作品的话,便会进一步理解他的诠释背景与缘由:苔丝德蒙娜的温顺行为源于宗教美德和宗教情怀,这是深受19 世纪意大利天主教教义侵染的结果。

19 世纪初,很多天主教神职人员开始逐渐构建起一个倾向性的理论认识,即女性的灵魂是教会文明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或许与城市工业化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女人参与政治等诸因素不无关系)。

探析《奥赛罗》中苔丝狄蒙娜悲剧的成因

探析《奥赛罗》中苔丝狄蒙娜悲剧的成因

探析《奥赛罗》中苔丝狄蒙娜悲剧的成因作者:温莲芳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4期摘要:《奥赛罗》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其悲剧结局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尤其是苔丝狄蒙娜的死亡,读完全剧后让人感到愤愤不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关于她的形象,学者们有不同的解读。

本文则更趋向赞同苔丝狄蒙娜是一个善良的和圣洁般的女性。

而莎士比亚为何让这样的女性惨遭勒死的厄运,其悲剧原因值得探究。

本文根据文本细读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苔丝狄蒙娜惨遭勒死悲劇的原因:奥赛罗王的身份自卑产生的嫉妒心理、伊阿古的阴谋诡计和苔丝狄蒙娜的懦弱服从特征。

关键词:《奥赛罗》;苔丝狄蒙娜;悲剧;身份自卑;阴谋诡计;懦弱服从苔丝狄蒙娜,一个善良的和圣洁般的女人,莎士比亚赋予她典型的女性气质。

但关于她的形象,人们众说纷纭。

总的来说,她被解读为两种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人们认为她是一个敢于挑战威尼斯社会中的传统制度叛逆的女性配偶形象。

她也被视为一个充满性欲的“敢于与命运对抗”的女性。

[1]其中巴特尔斯·艾米莉认为苔丝狄蒙娜并非是一个典型的顺从女性,而是一个表面上顺从男性内心十分叛逆的女性。

她从从互文的角度探讨苔丝狄蒙娜是如何在父权制的社会里以表面的顺从为幌子来表达女性真实的声音和自我性。

[2]而另一方面,她被认为是一个懦弱的女子,“一个素来胆小的女孩子。

”[1]亚当森则通过文本细读对苔丝狄蒙娜的道德进行一番研究,得出她主要特征是善良且性清白无辜的,与奥赛罗和伊阿古的性格特征形成鲜明对比。

[3]而另外一种观点则是取其中立态度,比如评论家加纳认为,苔丝狄蒙娜既不是女神,也不是荡妇,莎士比亚说得很清楚。

他必须为她的形象辩护,而更多的是反对那些本质上把苔丝狄蒙娜理想化的观点,莎士比亚是想将她塑造为一个充满各种感情的人类而非神。

[4]关于苔丝狄蒙娜形象之争的差异也会导致对其她的悲剧有不同的解读,那么人们不禁会问莎翁塑造了一个充满各种感情的、融合了人们的各种幻想的一个品行端正的的女性,为何最终沦为了一个悲剧的受害者。

剧本片段—《奥赛罗之死》

剧本片段—《奥赛罗之死》

第二场城堡中的卧室【苔丝狄蒙娜睡床上,一灯照耀室内;奥瑟罗上。

】奥赛罗:只是为了这一个原因,只是为了这一个原因,我的灵魂!纯洁的星星啊,不要让我向你们说出它的名字!只是为了这一个原因……可是我不愿溅她的血,也不愿毁伤她那比白雪更皎洁、比石膏更腻滑的肌肤。

可是她不能不死,否则她将要陷害更多的男子。

让我熄灭了这一盏灯,然后我就熄灭你的生命的火焰。

融融的灯光啊,我把你吹熄以后,要是我心生后悔,仍旧可以把你重新点亮;可是你,造化最精美的形象啊,你的火焰一旦熄灭,我不知道什么地方有那天上的神火,能够燃起你的原来的光彩!我摘下了蔷薇,就不能再给它已失的生机,只好让它枯萎雕谢;当它还在枝头的时候,我要嗅一嗅它的芳香。

(吻苔丝狄蒙娜)啊,甘美的气息!你几乎诱动公道的心,使她折断她的利剑了!再一个吻,再一个吻。

愿你到死都是这样;我要杀死你,然后再爱你。

再一个吻,这是最后的一吻了;这样销魂,却又是这样无比的惨痛!我必须哭泣,然而这些是无情的眼泪。

这一阵阵悲伤是神圣的,因为它要惩罚的正是它最疼爱的。

她醒来了。

苔丝德蒙娜: 谁?奥瑟罗吗?奥赛罗: 嗯,苔丝狄蒙娜。

苔丝德蒙娜: 您要睡了吗,我的主?奥赛罗: 你今晚有没有祈祷过,苔丝狄蒙娜?苔丝德蒙娜: 祈祷过了,我的主。

奥赛罗: 要是你想到在你的一生之中,还有什么罪恶不曾为上帝所宽宥,赶快恳求他的恩赦吧。

苔丝德蒙娜: 嗳哟!我的主,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奥赛罗: 嘿,祈祷吧,干脆点儿;我就在一旁等着你。

我不愿杀害你的没有准备的灵魂;不,上天禁止这种罪行!我不愿杀害你的灵魂。

苔丝德蒙娜: 您在说杀人的话吗?奥赛罗:嗯,是的。

苔丝德蒙娜:那么愿上天垂怜于我!奥赛罗:阿门,但愿如此!苔丝德蒙娜:要是您这样说,我希望您不至于把我杀死。

奥赛罗:哼!苔丝德蒙娜:可是我怕您;因为您的眼珠这样滚转的时候,您已经动了杀机。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害怕,因为我不知道我有什么罪;可是我觉得害怕。

奥赛罗:想想你的罪恶吧。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黛丝德蒙娜的人物及其唱段分析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黛丝德蒙娜的人物及其唱段分析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黛丝德蒙娜的人物及其唱段分析歌剧《奥赛罗》是威尔第晚年的一部力作,继歌剧《阿依达》的辉煌成功之后,威尔第沉寂十六年之久没有歌剧作品问世,歌剧《奥赛罗》不但是倍受世人瞩目,而且也是威尔第本人非常器重的一部作品,他称《奥赛岁》是他“射出的最后一颗子弹”。

本文所关注的是剧中女主人公黛丝德蒙娜。

从表面看来黛丝德梦娜是一位出身高贵、美丽、温柔、善良而单纯的女性,但在她的身上却同时存在着坚强和反叛的一面,既然在争取自主的婚姻爱情时表现出了一个新时代女性敢于挑战家族父权的反叛精神,而在婚后面对丈夫的冤枉、侮辱甚至是杀害,黛丝德梦娜却表现得十分懦弱和手足无措。

这种矛盾的性格为何能在一个人的身上体现出来呢?这是本文所要极力寻找的一个答案。

随着对人物的深入分析,本文必然要探寻黛丝德梦娜这一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她的价值在于告诉我们什么是完美的人性,什么是高尚和伟大;告诉我们美的实质是什么,爱情的真谛是什么;她的悲剧价值在于如此完美的东西被摧毁后所引发的深刻思考……如此丰富、鲜活的艺术形象带给威尔第怎样的创作灵感昵?我们只能在他的音乐中去探寻威尔第心中的黛丝德梦娜,威尔第为女主人公设计的声音类型是具有一定戏剧张力的抒情女高音,塑造了一个充满柔情和悲情的黛丝德梦娜。

本文按照女主人公的情感状态和剧情进展情况把黛丝德梦娜的音乐进行分析,探析威尔第是如何刻画黛丝德梦娜在不同剧情下的心理状态。

第四幕的唱段《杨柳之歌》和《圣母玛利亚》是黛丝德梦娜的最后的哀歌与晚祷,这两个唱段表现了人物多方面的复杂心境,是集中体现其人物性格的重要唱段。

本文对这两个唱段也做了详尽的分析。

人物的戏剧形象是音乐家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反之,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又丰富、鲜活地塑造了人物,所以本文是按照从人物到音乐,又从音乐回到人物的脉络进行分析和论述的。

浅析《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人物形象

浅析《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人物形象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马小娇浅析《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人物形象摘要:《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不仅是爱情的悲剧,也是女性命运的悲剧。

本篇论文分析了《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人物形象,即苔丝狄蒙娜背弃了亲情,选择了爱情,通过苔丝狄蒙娜的经历及悲惨的结局,看出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悲剧及生活在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人文主义的呼唤。

关键词:女性形象;悲剧;男权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资产阶级开始反封建斗争的条件下形成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小说、戏剧都达到繁荣。

威廉・莎士比亚正是生活在英国思想大变革时期,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他的思想深深受到时代的影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斗争,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达到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

莎士比亚是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从1590年到1612年,莎士比亚经历了23年的创作生涯,他一共创作了37本剧本,两部长篇叙事诗,一部包括15首诗的“十四行诗”诗集。

因为他深受时代的影响,作为一个接受新思想的人文主义者,他提倡个性解放等人文主义思想,他主张的人文主义思想也都反映在其作品中。

与他同时代的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莎士比亚的评价很高,他们把莎士比亚看成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不可超越的高峰之一。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大约于1604年所写的。

《奥赛罗》是一部富于时代气息的爱情悲剧,悲剧主人公奥赛罗作为一个军人和主帅,他英勇豪迈,以国家利益为重,出生入死,战功显赫;他为人光明磊落,慷慨大度,在婚姻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制度和不顾种族歧视,勇敢地和自己相爱的人苔丝狄蒙娜在一起。

但是,他却未能识破阴险狡诈的伊阿古的嘴脸,轻信了他的谗言,以致扼死了无辜的苔丝狄蒙娜。

造成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伊阿古,伊阿古也残忍地将自己的妻子杀死,酿成这出悲剧。

歌剧《奥赛罗》中咏叹调《杨柳之歌》的演唱处理与表演分析

歌剧《奥赛罗》中咏叹调《杨柳之歌》的演唱处理与表演分析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歌剧《奥赛罗》中咏叹调《杨柳之歌》的演唱处理与表演分析谷 裕(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奥赛罗》是威尔第晚年创作的一部歌剧,在歌剧《阿依达》的演出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后的十六年中,他都没有歌剧作品问世。

威尔第倾注了全部精力创作了歌剧《奥赛罗》,并称其为自己“射出的最后一颗子弹”,该部歌剧立即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本文选取其中第四幕中黛丝特蒙娜的咏叹调,从音乐特点方面分析,并从声乐的角度探讨该唱段的声音处理特点和戏剧化变化。

并且通过对比歌唱家的演唱,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奥赛罗》;《杨柳之歌》;演唱;歌剧表演【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6-0096-02【本文著录格式】谷裕.歌剧《奥赛罗》中咏叹调《杨柳之歌》的演唱处理与表演分析[J].北方音乐,2020,08(16):96-97.一、歌剧《奥赛罗》的相关背景(一)威尔第简介朱塞佩·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著名作曲家,也被称为歌剧创作大师。

其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

著名作品有《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奥赛罗》《阿依达》《西西里晚祷》《法尔斯塔夫》《假面舞会》《唐·卡洛斯》。

还创作了声乐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等。

威尔第音乐中的每一位女性形象都堪称经典,如《奥赛罗》中的黛丝特蒙娜、《弄臣》中的吉尔达、《茶花女》中的薇奥莱塔等,其中,《奥赛罗》是威尔第创作于晚期的经典作品,观众反响热烈,其中最令人潸然泪下的唱段便是《杨柳之歌》。

(二)《奥赛罗》剧情简介歌剧《奥赛罗》是一部四幕歌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文学戏剧作品,是他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

威尔第为了还原原著的戏剧效果,保留了文学作品中对大场面和细节的描述,通过细腻丰满的音乐元素塑造人物性格。

作品中,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勇将。

从《奥赛罗》中看悲剧女性的矛盾心理---以苔丝德蒙娜为例

从《奥赛罗》中看悲剧女性的矛盾心理---以苔丝德蒙娜为例

从反叛到屈从---一部女性命运的悲剧----从《奥赛罗》中分析苔丝狄梦娜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莎士比亚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在剧中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形象,并将女性平等和个性解放问题呈现在其作品中,体现了他的女性观。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它不仅是爱情和人文理想被毁灭的悲剧,也是一出女性命运的悲剧。

在戏剧《奥赛罗》中刻画了一位深受父权思想影响,但却一直努力抗争着的女性———苔丝狄梦娜。

女主人公单纯善良,却最终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

剧作艺术性地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的生存状态,也反映了剧作家的女性主义观。

苔丝狄梦娜年轻貌美,出身高贵,是威尼斯元老勃拉班修的独生女儿。

她认识了奥瑟罗,被这位摩尔人赫赫的战功和不平凡的患难和经历深深打动,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并与之秘密地举行了婚礼。

苔丝狄蒙娜在全剧前半部分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在这场爱情中她十分主动,“她向我(奥瑟罗)道谢,对我说,要是我有一个朋友爱上了她,我只要教他怎样讲述我的故事,就可以得到她的爱情。

我听了这一个暗示,才向她吐露我的求婚的诚意。

”体现了在人文主义时期,苔丝狄梦娜敢于追求真爱,具有新时代的女性思想的高贵品质。

对于17 世纪威尼斯的一个贵族少女而言,苔丝狄蒙娜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和社会的世俗观念。

她不顾种族、金钱、外貌等种种差距,毅然选择了一个世人眼中并不般配的对象。

当苔丝狄蒙娜面对威尼斯众元老,为自己的婚姻辩白时,她的话语不多却充满自信和率直:“我不顾一切跟命运对抗的行动可以代我向世人宣告,我因为爱这摩尔人,所以愿意和他过共同的生活;我的心灵完全为他的高贵的德性所征服;我先认识的是他那颗心,然后认识他那奇伟的仪表;我已经把我的灵魂和命运一起呈献给他了。

”当回答了父亲关于遵从严命的问题时,苔丝狄蒙娜亦是镇定自若,口齿伶俐,巧妙地说:“我的尊贵的父亲,我在这里所看到的是我分歧的义务:对您说起来,我深荷您的生养教育的大恩,您给我的生命和教养使我明白我应该怎样敬重您;您是我的家长和严君,我直到现在都是您的女儿。

从戏剧表演角度论歌剧人物的形象塑造——以歌剧《奥赛罗》为例

从戏剧表演角度论歌剧人物的形象塑造——以歌剧《奥赛罗》为例
取材于莎士比亚笔下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描写的是黑人英雄奥赛罗与美丽多情的黛丝德蒙之间的悲剧故事莎士比亚让他笔下的奥赛罗亲手杀死了爱妻使戏剧矛盾发展到顶点但是将它搬上歌剧舞台的威尔第用他的音乐直接冲击了观众的心灵他的成就在于?把音乐与戏剧语言和歌腔紧密结合富于内在动力促使剧情连续发展?3p307杨柳之歌是剧中女主人公黛丝德蒙娜的唱段
曲调使人心情愉悦 , 低沉伤感 的曲风使人心情惆 怅 。通过调性 , 节奏 , 线形等这些重要 的音乐对 比 的手 段 , 展 示 出 了 情 节 的 冲 突 和发 展 。在 音 乐 的 铺 陈 之下 , 歌 剧 的戏 剧 性得 到 了更好 的发 挥 空 间 。
音 乐 是 表 现 戏 剧 性 的最 好 的载 体 , 戏 剧 性 表 现 是 将 抽 象化 的音 乐线 条 转化 成具 象 性 的情 节 的重 要 手段 。歌 剧 中 的戏 剧 性 既 受 到 剧 情本 身 的 支 配 , 又受 到 音 乐 冲 突上 的 限定 , 不 单 指 歌 剧 音 乐 中 的
目的 , 即是 活 生 生 的 人物 表 现 , 势 必 有 人 的思 想 , 人 的行 为动 作 , 人 的情 感 表 达 。这 些 都 是 通 过 舞 台上 的表 演 手段 而 生 成 的 。观众 正 是通 过 领会 演 员所创造 的角 色而得到思想上 的共鸣 , 情感上 的
的抒 情性 、 叙事 性 、 冲 突性 。这三 个 方 面协 调发 展 了, 歌 剧 的戏剧 性 张力才 能得 到更 加 突 出表 现 。
演员 , 舞剧 , 表演等等 。戏剧可以说是一门综合的 表演艺术 形式 , 它 涵 盖 的 门类 非 常 多 , 包括文学 ,
音乐 , 美术 , 舞蹈 , 造 型艺 术 等 , 是从 时 间上 和 空 间 上 共 同 表 现 的艺 术 形 式 。提 到戏 剧 性 情 节 , 人 们 想 起 的 是 变 化 的舞 台 场 面 , 引 人 人 胜 的 情 节 变 化 和 人物 的对 白。“ 戏 剧性 ” 这 个 词 听 起 来很 抽 象 ,

从苔丝狄蒙娜看《奥赛罗》的种族悲剧

从苔丝狄蒙娜看《奥赛罗》的种族悲剧

从苔丝狄蒙娜看《奥赛罗》的种族悲剧朱文宣莫凡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530008摘要:苔丝狄蒙娜作为《奥瑟罗》中女主角,尽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她代表了典型基督教妇女的品质和特征,体现了莎士比亚的爱情理想和最高的人文价值。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苔丝狄蒙娜的形象,指出她不仅深爱着奥瑟罗,她身上同样留有种族歧视的阴影;她对爱的义无反顾使她不仅成为爱的牺牲品,也成为种族歧视的祭祀品。

关键词:苔丝狄蒙娜基督教妇女种族歧视一、《奥瑟罗》的种族因素1822年的一天,美国巴尔的摩市上演《奥瑟罗》。

就在奥瑟罗要扼死妻子的那一刻,台下一军人霍然而起,厉声高喊:“我不能看着一个黑鬼杀死我们的白人妇女!”当场将奥瑟罗的扮演者击毙。

这一声呐喊穿越了两个多世纪,至今仍在回旋。

尽管莎士比亚时代的人们不似今天的白人们对有色人种那么歧视,但仅《奥瑟罗》一剧就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黑肤色的排斥与反感。

摩尔人其实并非正统的非洲黑人,是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黑人混合的后裔,只不过对于16世纪的英国社会而言,深棕肤色的摩尔人与非洲黑人并无实质性的差异。

当时随着资本主义新兴力量的繁荣带来的宗教、文化、民族和种族等多方面的差异性都在文艺复兴的戏剧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印度人、摩尔人、吉普赛人、犹太人、埃塞俄比亚人、摩洛哥人、土耳其人、“野蛮人”、“野蛮的爱尔兰人”和“未开化的鞑靼人”以及其他异邦人的形象不时地出现在早期的英国的公共和私人舞台上。

[1](有时这些异邦人也会成为舞台的中心,其中包括克里斯托弗·马洛的《马耳他的犹太人》,本·琼生的《黑色假面》和莎士比亚的《奥瑟罗》。

莎士比亚不愧为杰出的人文主义代表,他早在四百多年前就已经敏感地嗅到新兴资本主义繁荣景象掩盖下的种族歧视的味道——《奥瑟罗》是莎剧中唯一一部以异邦人为主角的作品,其完整的题目为《奥瑟罗——威尼斯的摩尔人》。

朱生豪在《奥瑟罗》译本的导言中写道,“纸醉金迷的威尼斯、惊涛拍岸的塞浦路斯、域外武士与纯情少女的生死恋情,这些构成了本剧的异国情调,并打动过众多文人骚客,其中不少人在这五色缤纷的图卷背后窥见了黑与白的对峙。

浅析威尔第晚期歌剧咏叙调的风格特点与演唱技巧——以《杨柳之歌》为例

浅析威尔第晚期歌剧咏叙调的风格特点与演唱技巧——以《杨柳之歌》为例

8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4浅析威尔第晚期歌剧咏叙调的风格特点与演唱技巧——以《杨柳之歌》为例章丹琦摘 要: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一生创作共26部歌剧作品。

其早、中期歌剧的创作沿袭着意大利歌剧的传统,而在后期创作中,连续性歌剧轮廓的形成,“咏叙调”体裁的灵活应用,适时解决了戏剧进行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矛盾,兼顾了剧情发展、情感抒发、心理刻画等等的统一需要。

具体以《奥赛罗》为连续性歌剧的典范,选曲《杨柳之歌》为咏叙调的经典曲目。

关键词:威尔第;晚期;咏叙调;《杨柳之歌》;声乐演唱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章丹琦(1998-),女,华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学生。

一、威尔第生平与晚期创作分析(一)生平简介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一位巨匠。

他毕生专注于歌剧事业,一生共谱写了26部歌剧作品,并始终秉持着对意大利传统歌剧的继承与发展,用他本人的话说,叫作“歌唱家的歌剧”。

纵观其一生,可将他的创作时期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840s),该时期的作品多体现出其浓烈的爱国与民族情感,代表作品《纳布科》、《埃尔纳尼》、《麦克白》等;中期(1850-60s),这一时期的作品则多把重心放在对人性与情感的细腻刻画中,且题材多来源于文学名著,以《弄臣》、《茶花女》、《阿依达》等为代表,使一个个文学人物以音乐的独特形式鲜活地在舞台上塑造起来;晚期(1870-90s),这一时期创作时间跨度较大,步入晚年的威尔第充分展现了意大利人享受生活的态度,他着手经营农场与慈善事业,注重现实主义的表露,创作了《奥赛罗》、《法尔斯塔夫》此等旷世之作。

总的来说,各个阶段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风潮、创作技术,个人经历等的变革。

吉勒斯·德·范曾提出威尔第主要有两种戏剧美学理念,一是以程式化人物、情节为基础的“情节剧”,其早期歌剧以这种类型为主,另一种是注重流动性、复合性的“音乐戏剧”,主导着其后期作品,但这并非是一个绝对的进化过程,二者彼此交织并不断探求相互间的平衡。

威尔第晚期歌剧中戏剧女高音的角色分析

威尔第晚期歌剧中戏剧女高音的角色分析

威尔第晚期歌剧中戏剧女高音的角色分析作者:刘静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8期【摘要】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作品,在他众多作品中,多由戏剧女高音担任女主角,只有具备戏剧性演唱能力的女高音,才能把威尔第所塑造主人公的内心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威尔第的晚期创作,有很多人认为他这一时期的歌剧创作在乐队编配上效仿瓦格纳,具有宏伟的音响效果,这样的乐队编配对女高音的演唱能力方面是巨大的考验。

文章通过分析威尔第晚期歌剧中三个经典角色,了解威尔第式的戏剧女高音。

【关键词】威尔第晚期歌剧戏剧女高音角色分析;戏剧性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歌剧的起源地是在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当时的歌剧伴奏简单自由,声乐部分音乐不宽,多以神话为主要题材。

历经了漫长的演变,19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威尔第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一、威尔第一生的26部歌剧作品威尔第一生专注歌剧,创作除去一些宗教合唱、歌曲和一首弦乐四重奏外,共写了26部歌剧。

创作初期:《奥贝托》;《王国的一天》;《纳布科》;《伦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中》(修订后称《耶路撒冷》);《埃尔纳尼》;《两个福斯卡罗》;《圣女贞德》;《阿尔齐拉》;《阿蒂拉》;《麦克白》; 强盗》;《海侠》;《莱尼亚诺战役》;《路易莎·米勒》创作成熟期:《斯蒂费利奥》(修订后称《阿罗尔多》);《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西西里晚祷》;《西蒙·波卡涅拉》;《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唐卡洛斯》;创作晚期:《阿依达》;《奥赛罗》;《法斯塔夫》二、威尔第式女高音的声音特点威尔第非常注重歌剧中歌手的运用,注意他们的声音类型和才能特点。

威尔第歌剧是极富戏剧张力的,尤其是晚期的创作,大多都是戏剧女高音或者能力极强的抒情女高音才能胜任。

要求演员声音松通圆润、收放自如。

这个声部一般扮演的角色多为悲剧色彩的女性以及极富牺牲精神的女英雄角色。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角色塑造与生成语境(上)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的角色塑造与生成语境(上)

On the Role Shaping and Generating Context of Verdi' s Opera "Otello"
作者: 董蓉
作者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版物刊名: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99-10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奥赛罗》;威尔第;奥赛罗;苔丝德蒙娜;雅古
摘要:文章共时性地将威尔第歌剧《奥赛罗》解释为三个并列人物--雅古、苔丝德蒙娜、奥赛罗--之间的交叉与对峙,并由此出发,通过历时性的音乐解析,对每一个角色的音乐话语呈现方式、音乐话语渗透过程和由此而导致的戏剧存在方式,以及角色性格的音乐表现特质予以阐发。

最终,将作曲家的写作之锚投射至社会.文化话语系统之中,阐发了威尔第角色塑造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活观念之间所产生的话语互动和流通,进而勾勒出交织于浪漫主义时期的--现实、女性、情感--之三个表现世界。

从苔斯特蒙娜的音乐及唱段诠释看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殊途同归的女性命运

从苔斯特蒙娜的音乐及唱段诠释看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殊途同归的女性命运

从苔斯特蒙娜的音乐及唱段诠释看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殊途同归
的女性命运
在意大利乃至整个世界歌剧领域中,威尔第以其作品的博大精深而矗立在歌剧世界金字塔的顶端。

《纳布科》、《弄臣》、《茶花女》、《奥赛罗》他一次次树立着歌剧历史进程上的丰碑。

从《奥贝托》到《法尔斯塔夫》二十六部歌剧,大师以毕生的经历和他那独特的音乐语汇,创作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纵观这些作品不难发现,悲剧是大师钟爱的创作题材,在这些作品中他除了向我们刻画了那些英勇、刚毅的男性角色之外,更不乏柔美、善良的女性角色。

但在这些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经历过各自的情感变化后,大都以死亡作为其命运的结局。

或许是时代和自身的情感经历等诸多原因,促使大师在创作时对这类女性格外关注,并用细腻的音乐将她们的形象和命运再现于观众面前。

本文将从歌剧《奥赛罗》中女主人公苔斯特蒙娜的音乐及唱段入手,看作曲家如何诠释其悲剧命运,进而通过她与威尔第其它代表作中女性角色命运及情感的音乐发展进行比较与分析,总结作曲家对这些不同的人物刻画时的相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悲剧的深层原因。

试析威尔第歌剧《奥瑟罗》中苔丝德蒙娜的音乐发展特点

试析威尔第歌剧《奥瑟罗》中苔丝德蒙娜的音乐发展特点

试析威尔第歌剧《奥瑟罗》中苔丝德蒙娜的音乐发展特点邱桂香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正> 威尔第歌剧《奥瑟罗》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部正歌剧,该剧以其宏大的气魄和完美的技巧以及鲜明的人物刻画著称于世。

《奥瑟罗》取材于莎士比亚同名悲剧,苔丝德蒙娜是该剧的女主人公,她始终深爱自己的丈夫奥瑟罗将军,但却因奥瑟罗旗官伊阿古的挑拨而最终死在同样深爱自己的丈夫的手下。

歌剧中的苔丝德蒙娜与莎翁原著有许多共同之处,即将这个纯洁无暇的美好事物的化身最终遭遇毁灭以体现其悲剧性。

当然,歌剧中的苔丝德蒙娜也
【总页数】2页(P157-158)
【作者】邱桂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7.2
【相关文献】
1.从新女性到牺牲品--苔丝狄蒙娜形象试析 [J], 陈茂林
2.视角转换与人性反思——《奥瑟罗》中苔丝狄蒙娜悲剧命运新探 [J], 戴丹妮
3.打好自己表演的伏笔
我演《奥赛罗》中苔丝德蒙娜的创作心得 [J], 万蒂妮
4.自爱的幻象——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关系新解 [J], 张霄
5.《奥瑟罗》中苔丝狄蒙娜性格的矛盾与统一 [J], 华泉坤;吴佳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黛丝德蒙娜的人物及其唱段分析
歌剧《奥赛罗》是威尔第晚年的一部力作,继歌剧《阿依达》的辉煌成功之后,威尔第沉寂十六年之久没有歌剧作品问世,歌剧《奥赛罗》不但是倍受世人瞩目,而且也是威尔第本人非常器重的一部作品,他称《奥赛岁》是他“射出的最后一颗子弹”。

本文所关注的是剧中女主人公黛丝德蒙娜。

从表面看来黛丝德梦娜是一位出身高贵、美丽、温柔、善良而单纯的女性,但在她的身上却同时存在着坚强和反叛的一面,既然在争取自主的婚姻爱情时表现出了一个新时代女性敢于挑战家族父权的反叛精神,而在婚后面对丈夫的冤枉、侮辱甚至是杀害,黛丝德梦娜却表现得十分懦弱和手足无措。

这种矛盾的性格为何能在一个人的身上体现出来呢?这是本文所要极力寻找的一个答案。

随着对人物的深入分析,本文必然要探寻黛丝德梦娜这一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她的价值在于告诉我们什么是完美的人性,什么是高尚和伟大;告诉我们美的实质是什么,爱情的真谛是什么;她的悲剧价值在于如此完美的东西被摧毁后所引发的深刻思考……
如此丰富、鲜活的艺术形象带给威尔第怎样的创作灵感昵?我们只能在他的音乐中去探寻威尔第心中的黛丝德梦娜,威尔第为女主人公设计的声音类型是具有一定戏剧张力的抒情女高音,塑造了一个充满柔情和悲情的黛丝德梦娜。

本文按照女主人公的情感状态和剧情进展情况把黛丝德梦娜的音乐进行分析,探析威尔第是如何刻画黛丝德梦娜在不同剧情下的心理状态。

第四幕的唱段《杨柳之歌》和《圣母玛利亚》是黛丝德梦娜的最后的哀歌与晚祷,这两个唱段表现了人物
多方面的复杂心境,是集中体现其人物性格的重要唱段。

本文对这两个唱段也做了详尽的分析。

人物的戏剧形象是音乐家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反之,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又丰富、鲜活地塑造了人物,所以本文是按照从人物到音乐,又从音乐回到人物的脉络进行分析和论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