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慈禧太
我眼中的慈禧
![我眼中的慈禧](https://img.taocdn.com/s3/m/1b244e3e376baf1ffc4fadea.png)
我眼中的慈禧人们通常会把她与孝庄皇太后相比,因为一个经历了大清帝国前四个朝代,一个则经历了大清帝国后四个朝代;也有人会把她与武则天相比,因为她们在这个本该由男人独霸皇权的世界里,夺取皇权,影响了中国封建帝国的发展。
她就是慈禧,一个凭借其天资聪慧、天性机敏、倾国倾城,从秀女到妃嫔再到皇太后,地位一步步提高,最后一步步登上政治舞台。
她历经清朝后四朝并于后三朝三度垂帘听政。
市井坊间都认为慈禧是一个“红颜祸水”,是她导致清朝末期中国的衰败,加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这好像印证了“一个人的好不管再多都不被铭记,但她的错误缺点却被世人永记。
”慈禧就是这样。
慈禧,生于清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也就是1835年11月29日,根据现在的星座观点,慈禧是射手座。
而射手座个性中有“为人变化多端,有双重牲格的特质。
”这正符合了我眼中慈禧的形象——矛盾的女人。
一、慈禧的政治能力(一)领导天分初露头角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已陷天津,巨变面前,咸丰帝痛苦不止,懦弱无主见暴露无疑,而慈禧,不同于其他妃嫔一般手足无措,她走向咸丰帝对他说:“事危急,环泣何益,恭亲王素明决,乞上召筹应会之策。
”她在危难面前的冷静、沉着、敢作敢为,想必也是她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她像一个灰姑娘一样,以卑微的身份嫁入皇家。
原本,她只是一个爱享乐的精明的贵族女子,像如今一般贵妇一样,无需操心家里的产业,只需要做个出色的家庭主妇,把家内的大小事务整理的井井有条即可,无需涉及那些大小事业问题。
并且当时毕竟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在男人独断乾坤的世界里,男人当家,女人足不出户,男人们主外,女人只要主内,闲暇时懂得如何享受荣华富贵,丈夫归家时及时给予关心和问候,过着出则宝马香车,仆从如云的生活即可。
而慈禧,她是想替懦弱的丈夫当当家,后来,就是想保住爱新觉罗家的产业,以免孤儿寡母受人欺负,再后来,就是真正上了这个独霸皇权的瘾,要做做男人们做了那么多年的事了吧。
慈禧
![慈禧](https://img.taocdn.com/s3/m/23b0dbae284ac850ad024282.png)
我心目中的慈禧自古至今,女人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难以抹去的色彩。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各有各的特点,因她而亡国或兴国的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历史命运和结局,几乎很少有人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中国的历史上,我最佩服的女人有两个,分别是武则天和慈禧。
然而在近代史上慈禧曾经让世界震惊,也让民族汗颜,是一位在历史上统治整个大清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
一直以来慈禧太后都是一个争议不断,盖棺难定论的人物,当然在那个环境之下她也肯定有她的历史局限性和很多错误,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晚清那个暴风骤雨内忧外患交加的时代,她凭着她的手腕使大清这辆老牛破车没有散架,没有使中国出现地方割据或者被列强吞没成为真正的殖民地也尽量保全了现在的版图不然新疆西藏内蒙古早就没有了,我也认为她个人还是很有一套能力的只不过生不逢时,其实当时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大于武则天的时代。
在鸦片战争中,列强把中国大门打开从此开始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而在这段历史中,有很多人可以说是青史留名,有受人景仰的,当然也有受人唾弃的。
公元1835年11月29日,正值深秋,在这个毫不起眼的日子,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二十多年后她掌管了大清的朝政,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从没有人像她这样恶评如潮,有人骂她是祸国殃民的,是嗜权如命的一代妖后,也有人说她是狠毒凶残,攻于心计的恶女人还有人说她是愚昧跋扈顽固保守的的误国者,她就是统治中国近47年之久的——圣母皇太后慈禧。
慈禧的一生,完美的演绎了中国的一段屈辱史。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评判一个人,则几乎每个人都是有她的两面性,慈禧虽然有麽多的骂名,虽然有这麽多的批评和抨击,然而从一个侧面出发,从一个女人的角度,从中国现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基础出发,她的才能,政治手腕,胆识几乎也是无人能及的。
慈禧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她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她要驾驭皇帝,为的当然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不要自己的命运受别人的掌控。
而咸丰帝的无能为她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慈禧有一项后宫之中无人能及的才能,就是她能读懂汉文,这在当时的满族妇女中是极其可贵的,因此慈禧是后宫嫔妃中唯一的一个双语人才。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ab98c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c.png)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帝、光绪帝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
长期以来,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在人们的心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
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我眼中的慈禧
![我眼中的慈禧](https://img.taocdn.com/s3/m/cb7daf3f0722192e4536f686.png)
(3)咸丰驾崩托孤
•
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带领亲信逃往热河。咸丰十 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 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朝廷重臣,咸丰帝此时已经病重,不能握管, 命廷臣承写朱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 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 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 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 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
儿童篇——动画中的慈禧
慈禧:清末太后,人称 “老佛爷”。她位高权 重,在政治上顽固、守 旧,很会玩手腕,心狠 手辣。在生活中,她贪 恋美食,喜欢一些新鲜、 时尚的东西,有时候也 会流露出一些真情。片 中的慈禧一直在吃吃吃, 没钱了凑活吃,有钱了 举行厨师比赛挑着吃, 演绎了吃货太后的一生
成长篇——影视剧里的慈禧
(2)慈禧的上位攻略
二·合咸丰帝喜好 咸丰帝有三大爱好:美色,好酒, 听戏(昆曲)。慈禧的美色是没的说, 但宫中佳丽三千,比慈禧漂亮的也有 的是。真正合乎咸丰胃口的是慈禧对 昆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当时在宫中 除了咸丰帝之外也是只有慈禧喜欢昆 曲。这样看,慈禧不仅仅是咸丰的夫 人,更是他的朋友,知己。具有这样 的优势,不想红也难~
在《垂帘听政》中,慈禧完成了一个从清纯少女到暗黑女皇的转变。 在剧中,慈禧竟然因嫉妒丽妃的好身段命人将丽妃做成人彘。而根 据史实,两人关系却是情同姐妹。
终章——我眼中的慈禧
全名:叶赫那拉 杏贞 乳名:兰儿 属相:羊 星座:射手座 原住址:北京劈柴胡同 现住址:清东陵 家族:满八旗镶蓝旗
射手座女生的性格特点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a8782d7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b.png)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她不仅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自己的强势,也在后世被多次评价。
在我看来,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获得了统治权,以自己的方式掌握着当时中国的政治命脉。
从历史上来看,慈禧太后在清朝晚期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和胆略,成功地摆脱了宫廷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作为一个女性,她在男权社会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这在当时堪称是一种奇迹。
然而,她的手段也非常毒辣,常常打压异己,对待贪官污吏也不手软。
她的作为虽然有一些正面的效果,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今天的视角下,我们可能会发现慈禧太后并不是那么可怕。
她在当时要面对的问题非常复杂,同时也有许多政治对手在暗地里活动,想要取代她的地位。
当时整个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她必须要担负起稳定局势、保障国家利益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她也许不得不用一些强硬手段来确保自己的地位并推动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作为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不能只看到她的缺点而忽略了她的优点。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https://img.taocdn.com/s3/m/bde98b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9.png)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残暴、贪婪、无情的暴君,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有远见、有智慧、有爱国心的伟大女性,她的领导让中国在危难时期保持了独立和稳定。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她真的那么坏吗?
让我们看看慈禧太后的。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挫折。
她的统治被认为是腐败、专制和愚昧的代表。
她经常干预政治,任用她自己信任的官员,而不是能力和品德更好的人才。
她还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废黜了两位皇帝,让中国的政治稳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慈禧太后还经常追求奢华和享乐,消耗国家财富,让中国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对于慈禧太后的正面评价也是存在的。
她在位期间,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保持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她还积极推进了一些改革,例如推广科技、建立邮政系统、开放商业港口等,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慈禧太后还对教育和文化事业非常重视,她支持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博物馆,保护了许多文化遗产。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呢?我们认为,慈禧太后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她的统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否认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要一味地将她定性为“坏人”或“好人”,而应该全面地认识她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她的评价也是多样的。
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断探索其背后的历史真相,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
如何评价慈禧
![如何评价慈禧](https://img.taocdn.com/s3/m/0c874f1da8114431b90dd896.png)
慈禧的功过作为女人,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作为政治家,她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作为统治者,她是一个卖国求荣的人;作为历史人物,她是一个遗臭万年的人。
她,就是慈禧。
长久以来,人们对慈禧的认识都是一个她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丑恶形象,认为正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腐败的清政府,给了本来就日薄西山摧枯拉朽的大清王朝最致命的一击。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
因为慈禧善于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敢作敢为,而这正是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
真正将慈禧太后推上历史舞台当要算1861年的辛酉政变。
当年,年仅27岁的慈禧以自己敏锐的政治觉悟,机智过人的胆识,突破重重障碍,成功与小叔子奕訢联手,打败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核心集团,一举扫清了同治登基前的所有障碍,令人着实佩服。
八大臣好歹也是经历多年政治纷争久经考验的沙场老手,居然会被这样一个弱女子所扳倒,由此可见,慈禧的本事非同一般。
试问一下,有谁会在沉浸在丈夫去世悲痛的同时,敏锐的遇见到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政权之争,从而心思缜密的先发制人,大获全胜呢?苏同炳曾这样说过,如果不是道光误立奕矃,清代历史上就不会出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也不致以一个浅薄无知的妇人而一手掌握中国的命运达四十年。
又说,慈禧虽有才具,而实见识,所以晚清中国的命运,才会在她的手中变得衰败没落,终至有亡国灭种之虞。
其实在我看来,他的这个说法不太对。
首先,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即使假设六阿哥奕盺真的是皇上,也不一定能挽救晚清中国的命运。
其次,同治中兴正是在慈禧当政期间发生,而洋务运动如果确实可以算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次努力的话,这和慈禧大量信任,启用洋务派有很大的关系。
在慈禧47年的统治中,正是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却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我眼中的慈禧
![我眼中的慈禧](https://img.taocdn.com/s3/m/e5d4af88d4d8d15abe234edb.png)
政治人类学期末作业读书笔记之我眼中的慈禧年级专业姓名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杏贞,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惠征之女,母富察氏,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18岁时于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怀孕册封懿嫔。
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后诏晋为懿妃,未几又晋封懿贵妃,从此宠冠后宫。
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憔悴,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继位,定年号“祺祥”,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后上徽号慈安;懿贵妃母凭子贵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后上徽号慈禧。
咸丰帝临终前安排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处理朝政。
这些人都是咸丰的亲信,肃顺尤其足智多谋。
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 ,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臣势力,奕 被封为议政王。
至此,慈禧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于11月15日下午五时病逝,后葬于定东陵。
皇太后叶赫纳拉氏生前死后得到的谥号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谥字23字,连皇后共25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庄,及孝德与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中之最。
杏贞也好,兰儿也好,懿贵妃也好,慈禧太后也好,如今都已经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慈禧这一个连名字都算不上的徽号。
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史学论著和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的一面,甚至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我眼中的慈禧评论作文
![我眼中的慈禧评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f77f6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a.png)
我眼中的慈禧评论作文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她在清朝晚期掌握了实际的政治权力,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评价慈禧太后,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她的政治手段、领导能力、对外政策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慈禧太后在政治上展现出了一定的手段和能力。
她通过辛酉政变等政治手段,成功地夺取了政权,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掌握了实际的统治权。
她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试图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位。
她支持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文化。
然而,慈禧太后的领导能力也存在一些问题。
她在政治决策上常常受到个人情感和利益的影响,导致一些政策的失误和政治动荡。
她对西方列强的态度较为软弱,在一些外交事务中采取了妥协和退让的策略,这使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慈禧太后的对外政策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她在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时,采取了妥协和退让的态度,而不是坚决地抵抗。
这使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些领土和主权,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
慈禧太后的个人生活奢侈和腐败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她在宫廷中过着奢华的生活,耗费了大量的财富,这对国家的财政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的评价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她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对她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历史背景和各种因素,以更全面、客观的态度来认识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慈禧太后观后感
![慈禧太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2720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b.png)
慈禧太后观后感说起慈禧太后,那可真是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
之前我看了不少关于她的资料和影视作品,心中有了很多感触。
慈禧太后,这个名字一出现,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威严、奢华又复杂的形象。
她身处清朝晚期,手握重权,统治了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我了解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儿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就是她对于自己的生活享受,那简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拿她的饮食来说吧,每餐那都是上百道菜,什么山珍海味、珍馐佳肴,应有尽有。
可她一个人能吃多少呢?大部分的菜不过是摆摆样子,显示她的尊贵和奢华。
据说啊,那些菜很多都是做好了放在那里,等到端上桌的时候都已经凉了,可还是得一道道地摆着,就为了那所谓的排场。
你想想,这得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啊!厨子们天不亮就得起来准备,各种食材从全国各地搜罗而来,只为了满足她那刁钻的口味。
而且,这还只是饮食方面,她的穿着、住所,哪一样不是极尽奢华。
她的衣服那都是用最好的绸缎,绣着精美的图案,镶嵌着珠宝玉石。
她住的宫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各种古董珍宝摆满了屋子。
再说她对于权力的掌控,那也是毫不手软。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她不惜打压那些主张改革和进步的大臣。
明明当时的中国已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急需进行变革和发展,可她却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有人说她也有无奈之处,毕竟当时的局势复杂,她一个女人要掌控大局不容易。
但我觉得,这不能成为她奢侈浪费、阻碍进步的借口。
她的种种行为,让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当我深入去了解她的这些事情时,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觉得她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能够爬到权力的巅峰,肯定有她的过人之处;另一方面,又对她的自私和短视感到愤怒和无奈。
她的一生,就像是一部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的大戏。
她享尽了荣华富贵,却也背负了无数的骂名。
从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权力的诱惑,也能看到贪婪和短视带来的后果。
如今,我们回顾历史,看待慈禧太后这个人物,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评价。
慈禧太后的介绍评价是什么
![慈禧太后的介绍评价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1bd4bb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5.png)
慈禧太后的介绍评价是什么慈禧,满族人,生于1835年。
少时入宫,得到咸丰宠爱,后生同治,成为贵妃。
人们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你知道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慈禧太后及评价,希望能帮到你慈禧太后简介慈禧,满族人,生于1835年。
少时入宫,得到咸丰宠爱,后生同治,成为贵妃。
慈禧视慈安为敌,处处提防慈安怀孕。
咸丰死后,慈禧以同治生母身份尊为皇太后。
慈禧之父惠征由镶蓝旗抬入镶黄旗。
慈禧可以说是叶赫那拉氏的名人。
慈禧为从八大臣手中夺皇权,说服慈安垂帘听政。
慈安逝世,慈禧独掌大权。
尚不清楚慈安的死亡与慈禧是否有关联。
慈禧掌权时多提携自家侄女,如大侄女就嫁给光绪成为隆裕皇后。
可惜隆裕不得光绪欢心。
慈禧六十大寿隆重非凡,可惜甲午战败,百官上奏请慈禧归还军费,慈禧的大寿默默度过。
光绪想要革新改变清朝现有的风气,重振往日的荣华,可是革新会动摇慈禧的地位,遭到慈禧的反对。
1898年,慈禧引起政变,囚光绪,出面治理。
期间慈禧身边的太监十分得宠,在前朝后廷恃宠而骄。
鸦片战争时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西逃。
后为皇权向西方列强妥协,割地赔款。
光绪驾崩,慈禧立溥仪为帝。
第二天,慈禧逝世,葬于普陀峪。
慈禧死后二十年,军阀孙殿英盗慈禧陵,不仅陵中金银财宝洗劫一空,慈禧的尸首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害。
慈禧本人喜爱书法、戏曲、珠宝,常在宫中研究驻颜丰胸之术,女官和国外绘画家都称其保养得当。
评价慈禧的功与过历史上有名的女人很多,但是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很少。
武则天算一个,吕后算一个,慈禧太后算一个。
身为一个女人,在政坛上立足十分不易,她要抛弃女红,掌握军国大事。
慈禧就拥有独特的才能,自带威严。
慈禧的长期当政,让清朝的历史绵长了十几年。
她曾归政退居,可是不成熟的帝王可能会动摇国之根本,她不放心,她要对大清负责。
于是她再次垂帘,指点江山。
国门被迫打开,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慈禧知人善用,虽是接连败仗,但她重用李鸿章等人,努力把赔款金额降到最低。
关于慈禧的作文
![关于慈禧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5525b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e.png)
关于慈禧的作文
哎哟喂,说起这慈禧太后啊,可真是个了不起的角儿!咱们四川人说话直接,就说她是个有手段的婆娘。
想当年,她老人家执掌大权,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她一句话,整个紫禁城都得抖三抖,咱四川的袍哥也得让三分。
贵州那边呢,都说她老人家精明过人,像咱们贵州的山路十八弯一样,心思拐了好几个弯儿。
她老人家心细如发,算计得比谁都清楚,就是有点儿太自私了,光顾着自己享乐,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陕西的朋友说,这慈禧太后啊,就像咱陕西的秦腔一样,唱得高亢激昂,就是戏有点儿多。
她老人家爱摆谱儿,讲究排场,那宫廷里的奢华,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咱们北京人就直说了,这慈禧太后啊,她就是个大老板儿。
在北京城里,谁不知道她老人家的大名啊?她一句话,整个北京城都得跟着转。
就是有时候啊,她老人家太任性了,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总的来说啊,这慈禧太后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她老人家虽然有些过错,但也不能否认她的手腕和影响力。
咱们得客观地看待她,既不能一味地吹捧,也不能一味地贬低。
毕竟,历史就是那么回事儿,咱们得用心去体会,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
慈禧太后观后感
![慈禧太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5e97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9.png)
慈禧太后观后感说起慈禧太后,那可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以前在历史课本上了解过她,总觉得不过是一个符号化的存在,直到后来看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才对她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
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看了一部关于慈禧太后的电视剧。
那里面把她的生活细节、权谋手段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说她的吃穿用度吧,每餐饭那可真是丰盛得让人咋舌!几百道菜摆满桌子,她就那么蜻蜓点水似的每样尝一点。
这其中的很多菜,可能从做好到端上桌,都没被看上一眼,最后只能白白浪费掉。
你说这得有多奢靡!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把这些钱用在改善民生、加强国防上,那清朝的命运是不是就会不一样呢?还有她的穿着,那也是讲究到了极致。
绫罗绸缎自不必说,各种珠宝首饰镶嵌在衣服上,闪闪发光。
她身边的宫女太监们,为了伺候她穿衣打扮,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打骂。
有个场景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小宫女在给慈禧太后戴簪子时,手稍微抖了一下,弄疼了她,当场就被拖出去打了板子。
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在她身边做事,那真是伴君如伴虎啊!再说说她在权力场上的手段。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她不惜打压异己,哪怕是对那些忠心耿耿为国家着想的大臣,只要威胁到了她的利益,也绝不手软。
像洋务派的一些大臣,想要通过学习西方来强国,可慈禧太后却担心他们权力过大,时不时地给他们使绊子。
结果呢,清朝在一次次的变革机会面前错失良机,逐渐走向衰落。
但你要说慈禧太后完全没有做过一点好事,那也不公平。
她在某些时候也支持过一些改革措施,比如支持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
可这些努力在她对权力的贪恋和奢靡的生活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回顾慈禧太后的一生,我觉得她就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一方面,她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华富贵,却没有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真正的福祉;另一方面,她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努力维持着自己所认为的统治秩序,只可惜她的方式方法大多是错误的。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
一个人的权力再大,如果不能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最终也只会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5e8d1c10a6f524ccbf85bc.png)
我眼中的慈禧太后在许多人看来,慈禧太后是一个野心勃勃,阴险毒辣的女人。
在她的掌控之下,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她一手造成了清政府的灭亡,从而葬送了清王朝的统治历史,她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然而,历史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所决定的,一个人既没有办法创造历史,同样,也必然没办法葬送历史。
正如李傲先生所说“从晚清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来看,慈禧也许是晚清统治灭亡的重要原因,但绝不是这种灭亡的唯一原因。
”因而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历史,不能将责任完全归于慈禧太后。
晚清时期,慈禧太后的统治,对整个中国来说却实不是什么好事,但对当时已摇摇欲坠的晚清政府来说或许并不是坏事。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卒于1908年,享年73岁。
她26岁时咸丰帝辞世,自此一直守寡至终,而此后她也成了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
其统治时间长达47年,近乎半个世纪。
在当时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慈禧太后是怎样从一个女子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巅峰呢?她到底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公元1852年,慈禧选秀入宫,不久被封为兰贵人。
她凭借自己的美艳与心计博得咸丰帝的宠幸。
1856年慈禧由于为咸丰帝生下唯一的一位皇子而晋升为懿妃,此皇子即为同治帝载淳,不久,慈禧又被封为懿贵妃。
就这样正如慈禧所预料的那样事情一步步的发展着。
公元1861年,咸丰帝病逝。
临终前他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人为赞攘政务大臣;三、授慈安皇后“御赏”印,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此印暂由慈禧保管。
八大臣拟旨后奏请两宫太后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方可下旨。
咸丰帝此举本想让八大辅臣与两宫太后的权力相互制约,以防政权旁落。
可这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了引发“辛酉政变”的直接原因。
“辛酉政变”是慈禧策划的第一次政变,她不满于八大臣专权,于是,拉拢恭亲王奕 、东太后慈安一起发动政变,将肃顺等八大臣一举搬倒,从而为自己“垂帘听政”扫除了一大障碍。
慈禧太后观后感
![慈禧太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7b0c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b.png)
慈禧太后观后感提起慈禧太后,那可真是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
最近我仔细了解了一番她的过往,感触颇多。
要说这慈禧太后,那权力可是大得很呐!她掌控清朝朝政多年,整个国家的命运似乎都被她紧紧握在手中。
然而,她的统治却并非给国家带来了繁荣昌盛。
就拿她的生活来说吧,那叫一个奢华无度!据说她每顿饭都要有上百道菜,可她哪能吃得完呀,好多菜压根就没动过筷子,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这要是把这些钱用在国家建设上,或者救济穷苦百姓,那能办多少实事儿啊!再看看她对待朝政的态度,那真叫一个刚愎自用。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
甲午战争的时候,咱国家正急需军费买军舰、买炮弹,可她倒好,为了给自己过个生日,愣是把本该用作军费的钱给挪用了。
结果呢?咱们的军队装备落后,打了败仗,国家的脸面都丢尽了。
还有她对那些变法图强的主张,那是一百个不愿意。
光绪帝想要搞戊戌变法,想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这多好的事儿啊。
可慈禧太后不愿意放权,硬是把变法给镇压下去了,还把光绪帝给软禁起来。
这一折腾,国家发展的好机会就这么白白错过了。
不过,咱也不能光说她的不好。
毕竟,在那个复杂的时代,她一个女人能在权力的漩涡中站稳脚跟,也算是有她的本事。
只是这本事没用在正地方,反而让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想想当时的老百姓,过的那叫什么日子哟!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交了税之后所剩无几,遇上灾年更是连饭都吃不饱。
而慈禧太后和她身边的那些权贵们,却还在那里花天酒地,丝毫不顾百姓的死活。
我就一直在想啊,如果慈禧太后能把心思多放在国家和百姓身上,不那么贪恋权力和享受,能够支持那些有识之士的改革主张,说不定咱们国家的命运会有所不同。
可历史没有如果,慈禧太后的种种作为,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
这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不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只顾自己的私欲,那必然会被历史所唾弃。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描写慈禧的短句
![描写慈禧的短句](https://img.taocdn.com/s3/m/324fcfe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4.png)
描写慈禧的短句1. 慈禧啊,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就像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把整个清朝的朝政都玩弄于股掌之间。
比如说光绪想变法图强,她就像一阵狂风,一下子把维新派给吹散了。
2. 慈禧太后,这女人可不得了,简直是清朝宫廷里的女霸王。
她一声令下,多少人得乖乖听话,就像小羊见了大灰狼。
像她挪用海军军费去修颐和园,多任性的事儿啊。
3. 慈禧,这个名字一出来,就感觉有股凉凉的风刮过。
她在宫廷里的手段,比那带刺的玫瑰还扎人呢。
瞧她对付珍妃,就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毫不留情。
4. 提起慈禧,我就来气,她就像个贪婪的守财奴。
八国联军都打进来了,她还想着自己的财宝,守着那堆金银珠宝,就像抱着命根子似的,却不管百姓死活。
5. 慈禧太后可真会享受,整个清朝都像是她的私人游乐场。
她住在豪华的宫殿里,吃着山珍海味,仿佛全天下都是她的,这哪像个统治者,分明是个超级大土豪。
6. 慈禧啊,她的心肠硬得像石头。
她把光绪帝囚禁起来的时候,就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就像把一只小鸟关进笼子,还不许它叫。
7. 慈禧那老太婆,权力欲大得很呢。
她就像个永远填不满的黑洞,不断地吞噬着清朝的权力,不管谁挡在她面前,都被她一脚踢开。
8. 慈禧太后就像是宫廷里的乌云,走到哪儿,哪儿就暗无天日。
她打压异己的时候,就像一场暴风雨,那些忠臣良将被她弄得七零八落。
9. 你说慈禧这人,咋就这么专横呢?她就像个独裁者,听不进一点不同意见。
别人跟她说点新想法,她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立马跳起来反对。
10. 慈禧,那可是清朝宫廷的大当家,她的话就是圣旨。
可她的圣旨有时候就像一阵瞎指挥的风,把清朝这艘大船吹得东倒西歪。
就像她盲目对列强宣战,结果呢?惨不忍睹。
11. 慈禧太后,我看她就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
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各种珠宝往身上挂,好像要把全天下的宝贝都占为己有,这跟那些只知道臭美的富家女有啥区别?12. 慈禧呀,她在清朝宫廷里就像个高高在上的女王蜂,周围的人都得围着她转。
要是谁不听话,她就会像蜜蜂蜇人一样,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慈禧的褒贬评价
![慈禧的褒贬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0e532c5aa00b52acfc7ca28.png)
对慈禧的褒贬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后人褒贬不一。
中国在面临近代化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稳定大清数十年,最终没有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应该说是做出一定贡献的。
她明白朝廷之中需要满汉平衡,所以她重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汉臣,而等慈禧太后病故以后,她的权利继任者载沣不懂满汉平衡的道理,大力清除朝廷之中的汉官,这也是加速清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慈禧无疑是成功的,但也是失败的。
她的成功在于在男人统治的世界上,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
人们不禁要问:当时入宫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独有慈禧脱颖而出,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菁 齐欣妍
珍珠
23540 颗 翡翠 白玉 祖母绿
1470 块
+4升珍珠
谈到这份神秘的笔记,我们还得先从慈禧太后驾崩说起。1908年, 74岁的慈禧太后突然病逝,遗体被安葬在清东陵内。
民间传说的笔记叫做《爱月轩笔记》。对于笔记作 者,民间和史学界所怀疑的首要对象就是大太监李莲英。
笔记中不仅记录了慈禧墓中随葬品的具体名称、数 量,字里行间中还解秘了慈禧地宫的平面方位和进入地 宫每一步骤的操作秘笈。据说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 打开慈禧陵墓的钥匙。相传当年孙殿英带领的国民革命 军第十二军驻扎在清东陵附近,孙殿英根据当地的传言 掘地三尺搜到了这本笔记,十分顺利地进入慈禧地宫, 劫获随葬珍宝三十大车,扬长而去。 1928年夏,流氓军阀孙殿英在河北省遵化县制造了一 起骇人听闻的盗陵 窃宝案。所盗的两座墓葬中,一座是 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清东陵。
慈禧太后, 满族 (1835~1908) 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又 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 死后清朝上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 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 有史以来皇后死后衰荣之最。是1961年至1908 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正面评价
慈禧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 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 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 威。
无 冕 女 皇 慈 禧 太 后
她 就 是 中 国 近 代 史 上 的
穷 奢 极 欲 , 乱 世 偏 安 。
不 居 皇 位 , 独 断 专 横 ;
母 以 子 贵 , 垂 帘 听 政 ;
选 秀 入 宫 , 青 \ 云 直 上 ;
——
选秀入宫,青云直上
1851年,被选入宫,号兰贵人 1854年进封懿嫔妃。 1856年生子载淳(后来同治帝) 1857年进位为懿贵妃。 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 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她与皇后 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
负面评价
慈禧个人于早年当政之初尚知节俭与励精图治,但 后来即日渐奢靡。举凡重修圆明园(后为恭亲王等大 臣所阻)、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与筹办万徇寿诞 等均耗费大量银两。上述之事虽非均由慈禧之意而 兴,但对于皇帝臣工等对其进行讨好之作为,慈 禧并不加以劝止却反而多有纵容。甚至庚子事变后 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 见明显收敛。无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 更加恶化,民生凋闭。
母以子贵,垂帘听政 发动政变,掌握政权
皇子年幼 大臣辅政 慈禧不满 联合奕䜣 发动政变 设计大臣 掌握大权 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于养心殿 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
不居皇位,独断专横
奕䜣辅佐; 整饬吏治; 重用汉臣; 依附列强; 镇压起义; 缓解危机; 暂得稳定。
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 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 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 慈禧病死,享年七十四,葬于 河北遵化定东陵
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不得不作出要立 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 布《钦定宪法大纲》,过渡期更长达 9年,事实证明,预备立宪只是一场 骗局。
数千年所未有之变局 看她如何统治
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 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 强政权实力。
再次垂帘听政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 4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太后再次 垂帘听政。 1881年4月8日慈安暴亡,卒年45岁,有人认 为是慈禧所害;从此慈禧实现一宫独裁。
“撤帘归政”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 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 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仍居于傀儡 地位
必 请 命 乃 行 。 ”
朝 廷 大 政 ,
上 事 太 后 谨 ,
傀 儡 光 绪
“
六十大寿 穷奢极欲 恰逢中日战争
“今日令吾不欢者, 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六十寿辰 ,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 布置景点,广收贡献。 1894年 ,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 禧亦主战。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 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主和。
乱世偏安 意见反复
甲午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 维新变法运动。 慈禧对于变法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 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定国是诏》, 实行变法。触及其利益,立场开始动摇. 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了 “戊戌六君子”,扼杀了“百日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