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慈禧的客观评价

合集下载

苍穹之昴——慈禧

苍穹之昴——慈禧

苍穹之昴——慈禧有的人说她是亡国的刽子手,也有人说她是苍穹之昴,高贵,美丽。

却又干练果断,心狠手辣。

那时的大清国,已经不复康乾盛世的雄威。

鸦片遍地,民不聊生。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27岁的慈禧,刚刚登上权利的顶峰。

成为大清朝的圣母皇太后,名副其实的掌权者。

对于慈禧这个人,历史上褒贬不一。

一方面,她为体弱多病的咸丰生下了独子同治帝,为大清朝延续了血脉。

而且在咸丰死后,她以一个政治家的冷静,处死了那些居心叵测的顾命大臣们。

巩固了她和年幼的同治帝的权利和安全。

另一方面,她却大肆铺张,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使整个中国处于风雨飘摇,水深火热之中。

慈禧,她是一个醉心于权力的女人,她毕生都活在追求与巩固权力之中。

以至于被它蒙蔽了双眼,根本无心去打理一塌糊涂的政事。

这就是她最大的弊端。

其实仔细想想,她还是分得清大局的。

当初光绪皇帝要发动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的时候,她也是毅然同意的。

因为这有利于整个大清。

而当光绪恢复了一系列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机构,例如上书房,军机处时。

她开始警觉了,她感觉皇帝已经逐渐脱离了她的统治,作为一个野心家,她断然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

一旦光绪重新掌权,她必定没有活路。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人,她的心里必定是不服气的。

所以她几乎疯狂的敛财,圆明园刚刚被毁,另一头颐和园就迅速的建立起来。

她用无数的物质财富,来向世人宣告她的高贵。

大殿前的汉白玉雕塑,变成了凤凰在上,蛟龙在下的图腾。

而曾经屹立东方,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中国。

却在她的统治之下,被西方小国们任意欺侮。

其实,大清国,在乾隆之后已经逐渐外强中干了,历史需要的,只是一个王朝的终结者而已。

慈禧,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个传奇式的女子。

她既是一个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的,腐朽的统治者,却又是那苍穹之中最闪耀的一颗昴宿。

外国人眼中及慈禧太后

外国人眼中及慈禧太后

外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摘要:慈禧,这个晚晴一代的政治核心人物,生活于紫禁城的高墙大院之内,让外界人感觉有些神秘,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臭名昭著的晚清封建地主阶级总头子、大卖国贼的丑恶形象出现于书报、广播和荧屏的。

近年来,史学界对慈禧的评价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将其放入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从而逐渐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然而在晚清时期,因为局势的变动,倒有不少外国人更有幸近距离接触慈禧,了解生活里的慈禧,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慈禧太后。

关键词:晚清、外国人、慈禧太后一、慈禧太后简介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姓叶赫那拉,出生于,也有说法生在山东。

满洲镶蓝旗也有说法是汉族人,后抬旗入镶黄旗。

其先祖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

父惠征,曾任XX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

玉牒(皇族家谱)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乳名兰儿,在那拉家族中,慈禧被称为杏儿,故称叶赫那拉,(一说太后为汉人,是惠征出钱买的女儿来顶替自家的女儿)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

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

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东宫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后册封懿嫔。

1856年3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

未几又晋封懿贵妃。

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憔悴,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遗诏立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

并任命怡亲王载垣、X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

年号“祺祥”,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考证发现,在长治县西坡村王氏家谱中有关于慈禧身世 现慈禧出身遗址和慈禧生母的坟墓;长治县上秦村发现慈禧曾 院”,宋家祖传的光绪、宣统年前清廷制作的两个皮夹式清朝 给宋家的残信和照片;长治市区原潞安府衙后院的“慈禧太后 完好。
另外,慈禧生活行为中的许多相关表现也证明慈禧是长治 欢吃长治人爱吃的小窝头、团子、玉米糁粥,爱看流传不广, 能听懂的长治地方戏剧“上党梆子”等。
从数量来说,仅每天的两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 的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于质量更是没得挑,这128个火头 夫都是全国数得着的名厨,手艺精湛,但又各有特长。
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谓是顶级国宴,云集了众多名厨、名菜,至于价 值,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绝对是“真金白银”!
慈禧的另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 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
1941年7月,在昆明书画界为缪嘉蕙举办的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 郭沫若即兴作诗,赞誉这位女画家:
苍天无情人有情, 彩霞岂能埋荒井? 休言女子非英物, 艺满时空永葆名。
辛 酉 政 变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辛 酉
职业:懿嫔,皇太后
坟墓:定东陵
生活年代:清末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身 世 之 谜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

对慈禧的评价

对慈禧的评价

对慈禧的评价
慈禧,一个紧握中国晚清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女人,她执政期间中国的政局和国家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她的个性矛盾,她可以宽厚到在一次北京政变中,只处死3人,处罚16人,他又可以残忍到对太平天国迚行镇压,使秦淮尸首如麻;她乐于革新,于是不顾顽固派反对,硬是应允洋务派搞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她又顽固守旧,对待要改革组制的维新派,她处死戊戌六君子,标志戊戌变法的失败;她也曾主战,在咸丰逃亡热河时还力劝皇帝留京组织抵抗,但她在后来的1885年的对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决策上,即使有很大胜算,总是一味求和,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让中华儿女蒙羞。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她和她的决策:首先,在一个王朝衰败的末期,为了稳固王权、维护祖宗之法、延续清朝的命数,她的做法也许没有收到效果,但也是有情可原的,封建思想毕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抛开她的决策者的身份,它仅仅是一个女人,纵使她百般好学,“夏日单衣方校书卷”,也难有男子的进见卓识。

再者,维新变法对制度的改革速度过快,即
使任它实行,也不一定可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有可能使时局动荡。

最后,她在初期的执政阶段,比较廉明,很会平衡对立的实力,使两方互相牵制。

而在执政后期,逐渐沉迷于个人享乐,大修圆明园。

这也符合人的心理,年龄渐增,不似年轻时那样对清朝充满憧憬幵怕失去权力。

总之,我认为慈禧是个多面的人,她的所作所为是有他的个性和清朝晚期的衰微决定的,我们后人应公允的看待她的功过。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她不仅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自己的强势,也在后世被多次评价。

在我看来,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获得了统治权,以自己的方式掌握着当时中国的政治命脉。

从历史上来看,慈禧太后在清朝晚期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和胆略,成功地摆脱了宫廷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作为一个女性,她在男权社会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这在当时堪称是一种奇迹。

然而,她的手段也非常毒辣,常常打压异己,对待贪官污吏也不手软。

她的作为虽然有一些正面的效果,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今天的视角下,我们可能会发现慈禧太后并不是那么可怕。

她在当时要面对的问题非常复杂,同时也有许多政治对手在暗地里活动,想要取代她的地位。

当时整个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她必须要担负起稳定局势、保障国家利益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她也许不得不用一些强硬手段来确保自己的地位并推动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作为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不能只看到她的缺点而忽略了她的优点。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残暴、贪婪、无情的暴君,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有远见、有智慧、有爱国心的伟大女性,她的领导让中国在危难时期保持了独立和稳定。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她真的那么坏吗?
让我们看看慈禧太后的。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挫折。

她的统治被认为是腐败、专制和愚昧的代表。

她经常干预政治,任用她自己信任的官员,而不是能力和品德更好的人才。

她还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废黜了两位皇帝,让中国的政治稳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慈禧太后还经常追求奢华和享乐,消耗国家财富,让中国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对于慈禧太后的正面评价也是存在的。

她在位期间,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保持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她还积极推进了一些改革,例如推广科技、建立邮政系统、开放商业港口等,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慈禧太后还对教育和文化事业非常重视,她支持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博物馆,保护了许多文化遗产。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呢?我们认为,慈禧太后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她的统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否认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要一味地将她定性为“坏人”或“好人”,而应该全面地认识她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她的评价也是多样的。

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断探索其背后的历史真相,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

清朝慈禧与光绪帝: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对君臣

清朝慈禧与光绪帝: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对君臣
清朝慈禧与光绪帝: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对君臣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慈禧与光绪帝的权力斗争
02
慈禧与光绪帝的政治理念
03
慈禧与光绪帝的个人关系
04
慈禧与光绪帝的历史评价
慈禧与光绪帝的权力斗争
章节副标题
01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在光绪帝即位初期,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握实权。
她与光绪帝之间存在明显的权力斗争,双方在政治上存在分歧和矛盾。
慈禧对戊戌变法的反对和镇压
慈禧对变法派官员的打压和迫害
慈禧与光绪帝的政治理念
章节副标题
02
慈禧守旧与排外思想
慈禧支持维护清朝传统制度,反对改革,认为传统制度是国家的基石。
慈禧对外国事物持有排外思想,认为外国文化与价值观会对中国社会造成威胁。
光绪帝则主张学习西方,推行改革,认为改革是国家的出路。
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光绪帝的抱负与慈禧的阻挠
慈禧对光绪帝的管束与控制
光绪帝对慈禧的敬畏与不满
慈禧与光绪帝的历史评价
章节副标题
04
后世对慈禧的评价
中性评价: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家,她的功过相抵,难以简单地评判
负面评价:慈禧太后在政治上Biblioteka 权跋扈,奢侈腐败,导致清朝末期的衰落
正面评价:慈禧太后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敌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章节副标题
03
亲情与权力的纠葛
慈禧与光绪帝的关系复杂,既是母子又是君臣
慈禧在政治上对光绪帝的影响力巨大,有时甚至左右其决策
光绪帝在位期间,慈禧时常干预朝政,使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尽管存在权力斗争,但慈禧与光绪帝之间也存在着亲情纽带,彼此关心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因为中国近代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但是时势造英雄,也涌现出了不少关键人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代史人物的论文篇一:《浅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摘要:他,极力主张兴办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他,坚决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差使中国失去了西北的大面积领土……他,就是功过是非集于一身,在近代史上被纵说纷纭、评判好坏不一的清廷官员——李鸿章。

我幵非为其正名,亦无意恣意诽谤,只是根据辩证唯物观点,站在尽量公正的立场分析他对于中国近代史不可磨灭的影响,或好或坏。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晚清重臣李鸿章,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兴办洋务运动,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最后哀荣。

从他步入仕途之始,“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100多年来“论犹未定”。

有说其有误国、卖国之罪的,一说他有爱国进取之心,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论不过是过世亐烟罢,我也只是仅仅根据其人其事对近代史的影响谈些个人看法,毕竟在近代史上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不灭,一味颂扬或者盲目贬斥都暂且放开一旁吧。

根据历史先后顺序,我拣选了一些重要事件,且发表我的一愚之见。

一、“壮年戎马”壮年李鸿章,是考取功名之后,投笔从戎的。

那时的他,初出茅庐,被曾国藩赏识。

他曾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

1864年,率部攻兊常州,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

1865年,署两江总督。

旋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镇压捻军,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

可以说他是戎马十年了。

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是不公平的,对太平天国也是不公平的。

慈禧

慈禧

中国史上第一个殉职记者&一代妖后 中国史上第一个殉职记者 一代妖后
• 中俄密约》的内容公之于众 后,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 全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斥 责清政府的卖国行径,进一 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革命运 动的深入开展,清政府则陷 入了非常难堪的狼狈境地。 在国内外强大舆论的压力下, 清政府不得不放弃签订《中 俄密约》的计划。 • 恼羞成怒的慈禧太后极 其残忍地下令将记者沈荩 “斩立决”。后因惧怕行刑 会影响慈禧太后的生辰“庆 典”,慈禧太后这才发布谕 旨:“着即日立毙杖。” •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 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清德 宗光绪皇帝“病逝”,光绪 死亡后不到二十四小时,清 廷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 后去世。光绪皇帝和慈禧太 后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出,中 外同感震惊。人们普遍认为, 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七 十四岁的慈禧前面,而且只 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 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 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 由此产生。 另外,即使对亲 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 的光绪帝的操控及管制,亦 极为高压严峻
• • • • • • • • • • • • • • • • • • • • •
咸丰二年( 选秀入宫, 贵人( 咸丰二年(1852年5月)( 岁),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但经常被称作为兰贵人)。 年 月)(18岁),选秀入宫 赐号懿贵人 但经常被称作为兰贵人)。 咸丰四年( 晋懿嫔 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级, 咸丰四年(1854年)( 岁),晋懿嫔。(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级,依序为:皇后、皇贵妃、 年)(20岁),晋懿 。(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级 依序为:皇后、皇贵妃、 贵妃、 贵人、常在、答应) 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咸丰六年( 咸丰六年( 慈禧 [1] 1856年)( 岁),生皇长子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当日晋懿妃。 生皇长子载淳( ),当日晋懿妃 年)(21岁),生皇长子载淳 后来的同治皇帝),当日晋懿妃。 咸丰七年( 晋懿贵妃。 咸丰七年(1857年)( 岁),晋懿贵妃。 年)(22岁),晋懿贵妃 咸丰十年(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承德避暑 咸丰十年(1860年)( 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皇帝率后妃宗室重臣等避祸承德避暑 年)(26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咸丰皇帝率 妃宗室重臣等避祸承德 山庄,命恭亲王奕䜣留京与联军议和。 山庄,命恭亲王奕䜣留京与联军议和。 咸丰十一年( 咸丰皇帝驾崩, 咸丰十一年(1861年)( 岁),咸丰皇帝驾崩,皇子载淳继位,以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 年)(27岁),咸丰皇帝驾崩 皇子载淳继位,以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 九月,在恭亲王奕䜣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杀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 后;九月,在恭亲王奕䜣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杀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 同治元年( 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 同治元年(1862年)( 岁),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年)(28岁),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同治四年(1865年)( 岁),罢议政王奕䜣职务,遭洋人、宗室、大臣疑问,旋又复职。 罢议政王奕䜣职务, 同治四年 年)(31岁),罢议政王奕䜣职务 遭洋人、宗室、大臣疑问,旋又复职。 同治十三年(1874年)(40岁),同治皇帝驾崩 因其无嗣;遵皇太后之意,由醇亲王奕譞 同治皇帝驾崩, 奕譞之 同治十三年(1874年)(40岁),同治皇帝驾崩,因其无嗣;遵皇太后之意,由醇亲王奕譞之 子载湉继位(即后来的光绪皇帝)。 子载湉继位(即后来的光绪皇帝)。 光绪七年三月( 钮钴禄氏病逝; 光绪七年三月(1882年) (47岁)慈安皇太后 钮钴禄氏病逝;年45岁。 年 岁 岁 光绪十三年( 光绪帝大婚, 光绪十三年(1888年)( 岁),光绪帝大婚,翌年亲政;慈禧继续“训政”。 年)(54岁),光绪帝大婚 翌年亲政;慈禧继续“训政” 光绪十九年( 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 光绪十九年(1894年)( 岁),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年)(60岁),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光绪二十四年( 因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岁),因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皇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六君 年)(64岁),因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皇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囚光绪,后重行训政。 子、囚光绪,后重行训政。 光绪二十六年( 因义和团发起庚子拳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岁),因义和团发起庚子拳乱,导致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帝 年)(66岁),因义和团发起庚子拳乱 导致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后被迫离京,前往西安避祸。 后被迫离京,前往西安避祸。 辛丑条约签订后, 光绪二十七年( 年)(67岁),辛丑条约签订后 两宫回銮;皇太后及皇帝下诏罪己、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岁),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回銮;皇太后及皇帝下诏罪己、行 庚子新政。 庚子新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4岁),光绪皇帝驾崩后一天,皇太后于 月15日下午五时病逝,后葬 光绪皇帝驾崩后一天, 光绪三十四年 年 岁),光绪皇帝驾崩后一天 皇太后于11月 日下午五时病逝, 于定东陵;大行皇帝无嗣 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即后来的宣统皇帝)。 无嗣, 载沣为摄政王 于定东陵;大行皇帝无嗣,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即后来的宣统皇帝)。 皇太后叶赫纳拉氏生前死后得到的谥号全称为: 谥号全称为 皇太后叶赫纳拉氏生前死后得到的谥号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 圣显皇后,谥字23字 连皇后共25字 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庄 孝庄, 圣显皇后,谥字 字,连皇后共 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庄,及孝德与孝贞两位正宫皇 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中之最。 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中之最。 · 1928年,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定东陵。 孙殿英藉演习之名 年 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定东陵。

历史智慧评析——慈禧

历史智慧评析——慈禧
慈禧
——精于治术而昧 于世界大势
生 平 简 介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 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 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 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 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 养母。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 等传世。 中文名:叶赫那拉· 杏贞 外文名:Empress Dowager Cixi 别名:西太后、慈禧太后、老佛爷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835年11月29日 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5日 职业:懿嫔,皇太后 坟墓:定东陵 生活年代:清末
身 世 之 谜
网友评论
特 殊 嗜 好
1 2 3 4
身世之谜 特殊嗜好
5 6 7
驭人权术
万寿无疆
辛酉政变
风光大葬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8
历史评价
特 殊 嗜 好
特殊嗜好,京剧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 一步,是在西太后的鼓励下完成的。正是由于她坚定的支持,原来上不 得台面的乱弹才得以成为压倒所有其他戏曲形式的京剧。
清 末 新 政 与 预 备 立 宪
预备立宪
更令人吃惊的是,慈禧太后顺应民情,在1905年后甚至还搞起 了立宪,这在中国的上千年的专制历史上绝对是石破天惊,令人难以想 象。如果要说宪政的话,真正的源头却是在慈禧这里。在慈禧太后执政 的最后七八年中,中国才开始真正向现代社会转型。 “预备立宪”是清末新政的继续与延伸。立宪对于一直实行君主 集权的清皇朝,无疑是一场颠覆性的政体变革。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是慈禧一生的亮点。

慈禧太后PPT

慈禧太后PPT

1901年9月7日与 11个帝国主义国 家签订了空前屈 辱的《辛丑条约》 至此,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确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至1901年间
义和团运动
1899年至1901年间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初, 开展“灭洋仇教”的反帝斗 争的时候,慈禧是主剿的。 慈禧一方面利用义和团围攻 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 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 问各国使臣。在八国联军侵 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 出逃。令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 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对义 和团“痛加剿除”。
1902年初,慈禧与光绪 帝回到北京。 为了维持 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 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 期间就宣布实行“新政”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 驾崩。慈禧命立醇亲王载沣 之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即清朝末代皇帝。1908 年11月15日光绪帝死后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 遵化定东陵。在慈禧死后十九年,她的“万年吉地”被军阀孙殿 英炸开,不但尸骨尽遭暴露、羞辱,随葬的奇珍异宝也被洗劫一 空。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只留下孤独的荒冢任后人
• 身世传说 • 性格特点
--宽厚与残忍 --主战与求和 --革新与守旧
1860年“辛酉政变” 1861年 开始垂帘听政
1974年 慈禧立慈禧立岁的 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 绪”,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
光绪帝亲政,实际仍居于傀儡地位。
1908年11月,光绪帝驾崩, 慈禧立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 光绪帝死后次日,慈禧病死
1881年 慈安暴 亡,从 此慈禧 实现一 宫独裁。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至1860年间
奕盺与英 法联军签 订《北京 条约》, 懿贵妃深 以为耻, 劝咸丰废 约再战。

人物评价---慈禧

人物评价---慈禧

人物评价——慈禧10园林2班仇威 32对于慈禧,人们对她的印象大部分都是不好的。

独裁统治了清王朝47年,当然最让人们愤恨的是她对列强的懦弱与无能,致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中国人屈辱了几十年。

老师在上课时放的视频也大都描述了慈禧面对列强强权的无奈与面对国人反抗的狠辣,难道这就是慈禧么?慈禧太后,清咸丰帝奕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

那拉氏,祖居叶赫,故称叶赫那拉。

满洲镶蓝旗人。

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

咸丰十二年,被选入宫,封兰贵人。

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

次年,封懿贵妃。

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且因得咸丰帝宠幸,干预朝廷政事。

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

她随咸丰帝逃往避暑山庄。

次年8月,咸丰帝病死,六岁的载淳继位,她和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慈安,俗称分别为西太后、东太后。

由于对权力的渴望及维护,在她发动政变成功后,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病死,无子。

她立其四岁侄载为帝,年号光绪,继续与东太后“垂帘听政”。

光绪七年,东太后突然死去。

中法战争期间,她免去奕一切职务,从而独揽朝政。

1886年,慈禧太后以办海军为名修葺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

次年,改“垂帘听政”为“训政”。

毕竟是个女人,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此外慈禧个人于早年当政之初尚知节俭与励精图治,但后来即日渐奢靡。

举凡重修圆明园、清漪园与筹办万徇寿诞等均耗费大量银两。

上述之事虽非均由慈禧之意而兴,但对于皇帝及臣工等对其进行讨好之作为,慈禧并不加以劝止却反而多有纵容。

甚至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

无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

慈禧太后:晚清时期的女性权力之源

慈禧太后:晚清时期的女性权力之源
次交涉。
她通过外交 手腕,维护 国家利益, 缓解了列强 对中国的侵
略。
慈禧太后在 对外关系中 展现出一定 的智慧和果 断,为中国 争取了一定
的权益。
尽管与外国 列强存在矛 盾和利益冲 突,但她始 终坚持维护 国家主权和
尊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慈禧太后对晚清政治的影响与贡献
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 的重要政治人物,通 过垂帘听政的方式掌 握了国家大权。
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的女性权力代表,通过垂帘听政掌握实权。
她通过政治手腕和智慧,在男性主导的官僚体系中稳固地位,对女性权力的 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慈禧太后在女性教育、婚姻和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为女性争取 权益提供了借鉴。 尽管慈禧太后的统治方式和思想存在争议,但她对女性权力发展的贡献不可 忽视。
垂帘听政:慈禧太后在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年幼时,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掌 握实权。 扶持傀儡:选定幼主即位,以傀儡皇帝的形式维持自己的权力。
结党营私:通过与权臣结盟,形成自己的权力网络,巩固统治地位。
镇压异己:对反对派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政治上的稳定和统一。
慈禧太后在晚清政治变革中的作用
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通过垂帘听政掌握实权。
慈禧太后的历史评价与争议反 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慈禧太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思考
女性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慈禧太后作为女性在晚清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启示现代社会应重视女 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和权利保障。
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慈禧太后在晚清政治中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这导致了她的一些错误决策和 行为。这启示现代社会应建立健全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对慈禧的评价一千字

对慈禧的评价一千字

对慈禧的评价一千字篇一:对慈禧的客观评价对慈禧的客观评价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帝、光绪帝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

长期以来,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在人们的心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

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太后介绍

慈禧太后介绍
1898年9月21日,宣布停止戊戌变法,变法103日,史称“百日维新”
7
五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作为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的重要人物,中国在面临近代化
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稳定大清数十年,最终没有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应 该说是做出一定贡献的。执政初期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 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 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 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 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 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 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 “同治中兴”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高宗李治继位,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 高宗体弱多病,在朝不能过久处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后挂块帘 子,皇后武则天坐在后面,参与高宗与大臣们讨论朝政。高宗死 后,武则天就继续在帘后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简称“垂帘”。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因在宝座 前设帘遮蔽,故称。归政叫“撒帘”。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多因 嗣君年幼。本文主要讲述清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故事 。
1979年版。 章伯锋、荣孟源主编:《近代稗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俞炳坤等著:《西太后》,紫禁城出版社1985年版。 《清实录》(光绪朝),中华书局1987年版。 刘体智主编:《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
9
谢谢大家!
10
处大臣全部革职) ,从此49岁的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 (巅峰阶 段) 51岁 颐和园修成 61岁,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 64岁 发动戊戌政变,慈禧第三次垂帘听政 (起伏阶段) 67岁,派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下降阶段) 71岁 最终废除科举制度 74岁,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崩。她命立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 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中南海仪鸾殿,年七十四 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历史趣谈:慈禧是如何成为邪恶化身的?世人如何评价慈禧

历史趣谈:慈禧是如何成为邪恶化身的?世人如何评价慈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慈禧是如何成为邪恶化身的?世人如何评价慈禧导语:文革降临,不仅慈禧成为全民公敌,封建黑恶势力的总代表,而且“党内最大走资派”的厄运,正是始于一部以慈禧为主角的电影《清宫秘史》。

文革降临,不仅慈禧成为全民公敌,封建黑恶势力的总代表,而且“党内最大走资派”的厄运,正是始于一部以慈禧为主角的电影《清宫秘史》。

【一】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回里,借贾雨村之口说过这样的话:“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

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

运生世治,劫生世危。

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

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

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

所馀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

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

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

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

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生活常识分享。

讨论慈禧

讨论慈禧

评价慈禧须客观全面[摘要]:晚清女皇慈禧太后一直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总头目,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过程论来评价历史人物。

于是,在近些年的评价中,已基本肯定慈禧亦有抵抗列强侵略、推进改革、开眼看世界的积极的一面,如她在辛酉政变、晚清新政的作为,对她做出的贡献,我们均应从正面去评价。

本文我主要从宏观和客观的角度浅谈中国历史最后的“女皇”慈禧太后,竭力展现一位真实的客观的历史人物,从而再览近代风云和近代的屈辱史,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关键词]:慈禧太后客观洋务派辛酉政变不平等条约功过是非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47年。

长期以来,人们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在人们的心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

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客观全面地对这个主宰着近代中国的女人呢?很多人对慈禧太后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的罪人,因为她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下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而我在看完苏同炳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有关于慈禧的生平事迹和功过之后,却觉得这个实质掌握中国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无冕女皇实在不简单。

总是以教科书或者传媒手段的标准去评判一个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我觉得这相当不公平!确实,慈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应当去全面的了解历史,才能够对一个历史人物真正做出公平、客观的评价。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

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

他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

但她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却是一个失败者。

在她47年的统治中,在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以及思想的固执,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慈禧太后:晚清政治家与百日维新

慈禧太后:晚清政治家与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背景
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维新派 的觉醒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维新派认识 到仅仅学习西方技术不足以救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意识到 必须进行改革
西方思想的传播:维新派吸收了 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思想
慈禧太后与百日维新的关系
慈禧太后对百日维新的态度:支持与反对并存 慈禧太后在百日维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掌控者 百日维新对慈禧太后的影响:改变其政治观念和统治方式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在百日维新中的关系:权力争夺与合作
慈禧太后在维新运动中扮演了重 要角色,支持光绪帝推行百日维 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她推行新政,促进了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
慈禧太后在历史上备受争议,她 的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 个转折点
慈禧太后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慈禧太后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清朝的灭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和决策对后世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慈禧太后在百日维新中的态度和决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慈禧太后的个人品质和行为对后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
中性评价: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既有功也有 过。她的统治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也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综合评价:慈禧太后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她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 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影响。
慈禧太后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慈禧太后是晚清政治家,掌握实 权长达半个世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慈禧的褒贬评价

慈禧的褒贬评价

对慈禧的褒贬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后人褒贬不一。

中国在面临近代化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稳定大清数十年,最终没有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应该说是做出一定贡献的。

她明白朝廷之中需要满汉平衡,所以她重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汉臣,而等慈禧太后病故以后,她的权利继任者载沣不懂满汉平衡的道理,大力清除朝廷之中的汉官,这也是加速清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慈禧无疑是成功的,但也是失败的。

她的成功在于在男人统治的世界上,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

人们不禁要问:当时入宫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独有慈禧脱颖而出,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
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帝、光绪帝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

长期以来,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把一些与
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在人们的
心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
妖后。

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
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
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
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
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
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
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
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
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
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
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
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
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
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
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
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
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皇太后的执
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此外,慈禧皇太后对于李鸿章等汉臣的重用,
以及对于洋务运动的接受,均乃出于维系清廷统治
的现实需要,而非出于真心支持。

因其本身的保守
心态及揽权私欲,慈禧皇太后表面上虽让光绪皇帝
于1894年起亲政,并容许皇帝及一班主张维新的臣
僚在1898年实施变法,实际上对于政局的掌控及干
涉却从未放松。

终于,帝后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
一场帝党方面仓皇筹划的流产政变中爆发;皇太后
大权在握,在守旧派亲贵朝臣的主持下,顺势从皇
帝手中收回政权,实际上等于后党政变成功。

于是,史称百日维新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实验,尚未及实施,
即嘎然中止,这对于当时中国的近代化革新造成强
大的阻力。

受到戊戌政变的影响,慈禧皇太后排斥维新改革,并宠信守旧亲贵,甚至考虑撤换光绪皇帝;然
因忌惮光绪皇帝为欧美日列强一致支持,不敢骤废。

当义和团大举进京时,慈禧未能及时意识后果并阻
止他们,最终酿成拳民残杀“教民”、攻击外人、杀
死德日外交人员等事故,引起八国联军干涉之祸。

慈禧皇太后又误信各国欲迫其退位的假情报,负气
残杀主张透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大臣,并率尔对
多国宣战,至此大势乃全无转圜余地。

联军入京,
祸及华北多省,帝后西狩,最终以签订辛丑和约解决;和约规定惩办祸首、谢罪赔款、使馆区驻军、
军备限制等,并造成日俄军队长驻满洲的局面,中
国的主权以及清帝国的威望均蒙受重大损失。

事件
发展的过程中,慈禧皇太后诸般考量均以个人权位
为重,结果严重损害国家利权以及无辜人民生计,
堪称其主政期间最大的过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