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刺客叙事的变迁_由_史记_刺客列传_到_汉武梁祠画像_中的_要离刺庆忌_
四大刺客:身体媚术的逻辑退却
四大刺客:身体媚术的逻辑退却作者:许晖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8年第05期刺客,以身事人,讲究的是“士为知己者死”。
为报知己,甘心自残身体,以求一逞。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的结尾对刺客群体评价道:“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不管最后成功没有,他们立意昭彰,志向不堕,因而名垂后世。
这种名誉并非虚妄,它贯穿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刺客故事之中。
残身的身体政治学,在先秦精神尚未消亡的时代发散出夺目的光芒。
先秦那种悍不畏死、视死如归的精神核心,也许并不追究事情的是非,知己者也许并非总是代表正义,但是那种行为中的耀眼美感,千载以下,在人性逐渐糜烂、血性近乎失传的中国史上,犹凛凛令人窒息。
要离的故事记载在后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里。
要离身材矮小,体质赢弱,但是伍子胥却称许他“其细人之谋事,而有万人之力也”。
齐国壮士椒丘欣在淮津饮马时,马被水神取走,椒丘欣大怒,袒裸持剑入水,大战水神。
几天话他从水中出来,盲了一只眼睛。
虽然没有战胜水神取回马,但是椒丘欣仍然非常骄傲,因为毕竟敢和水神作战的人很少。
后来,椒丘欣到了吴国,在友人的丧席上,要离旁若无人地讽刺他说:“吾闻勇士之斗生往死还,不受其辱。
今子与神斗于水,亡马失御,又受眇目之病,形残名勇,勇士所耻。
不即丧命于敌而恋其生,犹傲色于我哉!”意思是说,勇士作战,即使去死也不能受辱。
现在您和水神作战,马和驭夫都丢了,又少了一只眼睛,身残却还炫耀自己的勇敢,这是勇士所引以为耻的,你居然坯以此为傲。
要离的讽刺可谓刻毒,噎得椒丘欣无话可辩,决意晚上去报复要离。
要离回家后,嘱咐妻子夜里不要关门。
是夜,椒丘欣果然去杀要离。
他顺利到达要离堂室时,发现他居然不关门、不守御,大胆躺着睡觉。
椒丘欣一手持剑,一手揪着要离的头发说:“你有三死之过。
第一,你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我,当死;第二,门不关,当死;第三,睡觉不守御,当死。
”要离回答:“我没有三死之过,你却有三不肖之愧。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史记·刺客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书,其中的刺客列传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刺客和他们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残酷和复杂,以及刺客们的悲壮和坚毅。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详细地记载了一些刺客的生平和故事。
他们有的是为了报仇雪恨,有的是为了个人利益,有的是为了国家民族。
他们或潜伏在敌人身边,等待时机一击必中;或者奋不顾身,孤身一人冲入敌阵,誓死不回。
他们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但是至今仍然让人感到震撼和敬佩。
在这些刺客的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荆轲的故事。
荆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刺客,他为了报答国家的养育之恩,毅然前往秦国刺杀秦始皇。
他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接近秦始皇,但是却被秦始皇的护卫所识破,最终被擒杀。
荆轲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刺客的世界并不是简单的黑与白,而是充满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矛盾。
另外,史记·刺客列传中还记载了一些刺客为了个人利益而行刺的故事。
他们为了金钱和权力,不惜一切代价去刺杀别人。
这些刺客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一个权力至上,人命如草的社会中,刺客们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去行刺别人。
他们的故事让我对古代社会的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史记·刺客列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残酷和复杂,以及刺客们的悲壮和坚毅。
他们或为了国家民族,或为了个人利益,都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奋勇向前,为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懈努力。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也让我对古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史记·刺客列传是一部充满了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史书,其中的刺客列传更是让人深思的一篇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刺客们的悲壮和坚毅,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残酷和复杂。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陈情表》是李密流传下来的唯一作品表古代奏章的一种李密曾仕蜀汉怕引起晋武帝的猜疑于是写下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表文B. 杜牧字牧之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世人称其“杜樊川”C. 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都以写杂剧著称这四人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的《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写得很有特色D. 英国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喜剧《威尼斯商人》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B.“中唐时期”错杜牧是晚唐诗人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远王实甫不属于“元曲四大家”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指的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①_______________ 一般来说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对联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关例如昆明翠湖海心亭有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此联的②_______________ 下联语出李白的《月下独酌》多学习这样一些对联可以使我们温故知新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对联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联例如有的商店会写“经商信为本③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联的种类繁多, ②上联语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③买卖礼当先【解析】语段阐述了有关对联的相关知识①处下文“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是对对联具体分类的介绍据此推断①处应填总括性的语句故可填与“对联的种类繁多”语意相近的内容②处“此联”承接上文指“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有亭翼然”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仿照横线后“下联语出李白的《月下独酌》”的句式故该处可填写与“上联语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语意相近的内容③处从语境来看画线处就是填写“经商信为本”的下联根据对联相同位置的词语、短语词性结构要一致及仄起平收的原则此处可填写与“买卖礼当先”或“买卖礼在先”语意相近的内容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3.(5)颜渊赞扬了孔子哪些德行请简要概括A.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B.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C.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D.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答案】A【解析】(1)“适鲁”是省略主语“余”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B、D两项“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诸生”作“以时习礼其家”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师说》里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和文中的“六艺”不同【答案】A【解析】(3)A项“在鲁国没得到任用”表述有误文中“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可以看出孔子在鲁国得到过季氏和国君的任用【答案】(4)①孔子告诉他说“如果你自己能够不贪欲即使赏赐他人们也不会去偷窃”②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思想学说)至今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尊崇他【解析】(4)①苟如果虽即使②布衣平民宗崇敬【答案】(5)①品德高尚让人难以企及②循循善诱③教人知识和礼仪道德【解析】(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指孔子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孔子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学问上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由此可概括出孔子品德高尚让人难以企及根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可知孔子循循善诱根据“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可知孔子有着坚定而灵动的教育智慧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教人知识和礼仪道德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从后四句看张氏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A. 第二句以动衬静意思是春日山中丁丁伐木声使得山谷更显清幽B. 颔联紧扣诗题“隐居” “涧道”“林丘”写出了所居之地的僻远C.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D. 全诗抒写了诗人造访张氏隐居之地未见其人的惆怅之情【答案】D【解析】(1)D项“未见其人”说法错误结尾“对君”是“面对您”之意“惆怅之情”说法也是错误的最后一句意思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 这是说自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答案】(2)张氏是一个远离世俗的喧嚣品行高洁与世无争的隐士“不贪夜识金银气”写出了张氏高洁不贪慕财物“远害朝看麋鹿游”写出了张氏与世无争“杳然迷出处”“泛虚舟”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远离世俗的喧器使诗人“迷出处” 忘了自我【解析】(2)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特点应该从诗歌具体描写的语句切入准确把握语句的内在含意通过注释可知“不贪夜识金银气”这一句是赞扬张氏品行高洁不贪慕财物“远害朝看麋鹿游”大意为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写出了张氏与世无争超然世外的品质“迷出处”写张氏的隐居环境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与世隔绝使诗人“不复得路” “泛虚舟”则写诗人面对张氏时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的小舟忘了自我表现了张氏的飘逸与神秘暗示了其远离世俗喧嚣的高洁品格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5.(3)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A. 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作铺垫B. 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C. 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D. 本文第⑱段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答案】C【解析】(1)C项文中并未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只在第④段中有详细描写【答案】(2)①疑惑蒙古军修筑高台黄蓉不解其意②震惊黄蓉依情理推断郭襄落入敌军之手并被绑上高台吓晕过去③愤怒对蒙古军卑鄙无耻行径的激愤④羞愧丈夫因杨过责备自己时黄蓉满脸通红⑤急迫救女心切黄蓉孤身出城⑥忧虑敌众我寡救女失败丈夫大义凛然眼看女儿性命难保黄蓉心中担忧不已【解析】(2)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把握小说情节注意人物心理以及动作描写比如第②段中所写“均感不解” 同时也说明了黄蓉内心充满疑惑第⑦段中“黄蓉突然高呼一声”随后晕倒说明了她的震惊第⑧段中通过语言描写表达了她内心的愤怒第⑩段中“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说明了她此时内心羞愧第⑫段中黄蓉转身下城骑马冲出城门则是体现了她急于救女第⑲段中面对守卫严密、手段残忍的蒙古军“黄蓉呆呆地望着高台心乱如麻”足以体现她内心的担忧【答案】(3)①扶助弱小打抱不平郭靖对杨过十分关心爱护责怪妻子不顾杨过生死②顾全大局牺牲小我郭靖见救女无望忍痛放弃营救③心怀天下崇高的民族气节一众江湖侠士未食朝廷俸禄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解析】(3)可结合文中经典人物“郭靖”来详细分析“侠义”精神的内涵关爱杨过因妻子不顾杨过生死而责怪她无法营救郭襄时为守住城池只能牺牲女儿并没有在朝为官却为了守护疆土拼尽全力以上种种都足以体现“侠义”精神的内涵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6.(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移情作用”的一项是()6.(4)材料一中朱光潜针对质疑予以回应请简要分析其说理思路6.(5)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说“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石涛之语的理解A. 依照谷鲁斯的观点西欧少年摹仿维特之举、中国观众的不冷静行为都是毫无审美的表现B. 《动物的游戏》里看跑马的事例印证了谷鲁斯主张的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的观点C. 古希腊道芮式石柱之所以能引发人们耸立上升的感觉是因为利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D. 费肖尔父子在移情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界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C【解析】(1)C【解析】“是因为利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错误因果关系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它起于类似联想石柱的姿态引起人在类似情况中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的观念或意象在聚精会神中就把这种意象移到石柱上于是石柱就仿佛耸立上腾奋力抵抗了”可判断古希腊道芮式石柱之所以能引发人们耸立上升的感觉是因为“类似联想”这一思维活动而不是因为“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的理论【答案】A【解析】(2)【答案】A【解析】B项“利普斯比谷鲁斯观点更可信”错误根据材料二“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摹仿’ 但利普斯的观点更可信”判断“利普斯比谷鲁斯观点更可信”这只是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一“同属移情派而与利普斯对立的是谷鲁斯” 只是客观介绍了两人观点的区别 C项“理论分析”错根据材料二作者引用庄子“鱼之乐”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的观点并没有表明我国早已有这方面的理论分析 D项“意在说明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以下一系列动作我也都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紧张地用筋肉感觉到的”“在审美活动中尽管我一向赞赏冷静旁观但有时还是一个分享者”可知作者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因而作者不是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是一个分享者【答案】C【解析】【答案】C根据材料一“所谓‘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可知满足“移情作用”的条件是必须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解析】A项“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雷特的理想”只是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而不满足“移情”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的条件 B项“袁隆平”的事迹只是给人的内心产生感佩和敬仰而不是人的情感“外射”或移注到客观对象中使它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因此不满足“移情作用”的条件 C项黛玉感动于花鸟难以留住想着自己“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自己的感情的“外射” 使花鸟有情与自己相伴相飞符合“移情作用”的条件D项林觉民写《与妻书》只是表达情感伤悲没有把情感“外射”或移注到客观对象中使它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因此不满足“移情作用”的条件故选C【答案】【参考答案】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模仿是事实俱在的然后用马克思阅读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佐证自己的观点倡导继续研究后再下结论最后用自己的读书体验来说明内摹仿的存在(一点1分三点4分)【解析】朱光潜针对质疑予以回应应该是在材料一的第六段针对质疑作者表明“我仍得坦白招认我还是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摹仿的这是事实俱在不容一笔抹煞” 首先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引用马克思阅读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佐证自己的观点认为“认识到这问题毕竟很复杂” 也应该“研究后再下结论”最后用自己读《史记•刺客列传》叙述荆轲刺秦王那一段论证“相信美感中有筋肉感这个重要因素” 即内模仿的存在论证严谨说理充分【答案】【参考答案】①这些话的意思是说作者完全沉浸到“山川”中去进入忘我境界让“山川”也有了情感与“山川”融合为一②石涛之语体现出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境界③这些观点说明了作者进行创作时处在“山川”和“我”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最佳创作状态(每点2分前两点从观点本身来理解最后一点从创作状态来理解)【解析】“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与材料二“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相契合作者完全沉浸到“山川”中去进入忘我境界与“山川”融合为一让山川含情“脱胎于予”“山川脱胎于予” 体现了本文“移情作用”的特点体现了“我”的情感对“山川”的外化作用“予脱胎于山川” 体现了“山川”对“我”的影响让“我”对客观事物产生了新的认识这两句共同体现了材料二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境界这几句描述了石涛在自己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正体现了他在创作时的投入一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最佳状态这正是“移情作用”最典型事例7.(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7.(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7.(3)下列现象属于材料一阐述的“英雄崇拜”的一项是()7.(4)如果给“英雄崇拜”下一个定义哪几个要点是必须概括进去的?7.(5)朱光潜先生的论述语言生动、有趣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材料二中是如何实现这一效果的A. 一般来说英雄人物往往拥有一定的权威和权势正因为英雄人物有权威和权势所以他们可能成为反动人物B.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人们往往把英雄崇拜和个人崇拜等同起来使得英雄崇拜一直得不到重视C. 英雄崇拜是不能有理智成分英雄不是完人但我们崇拜英雄就只看他的长处不需看他的短处D. 一个人能崇拜英雄说明他有道德方面的价值意识有上进的希望一个民族没有英雄其文化难以进步【答案】D【解析】(1)A项“正因为英雄人物有权威和权势所以他们可能成为反动人物”有误从材料一第一段中“有权威和权势的人也未必是英雄人物也有可能是一种反动人物”可知原文表达的是有权威和权势可能是反动人物而不是英雄会成为反动人物至于英雄会不会成为反动人物原文中没有依据无法判断B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英雄崇拜一直得不到重视甚至为一些人所反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往往把英雄崇拜和个人崇拜等同起来”可知“人们往往把英雄崇拜和个人崇拜等同起来”虽然是重要原因但再重要也只是部分原因只有部分原因无法推出结果C项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在崇拜的心理中情感的成分远过于理智的成分英雄崇拜的缺点在此因为它免不掉几分盲目的迷信”可知崇拜是情感的成分远过于理智的成分但不是没有理智我们崇拜英雄既要看他的长处也要注意他的短处故选D【答案】C【解析】(2)C项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在远古先民的生活中已经有了对英雄的崇拜也产生了很多的前历史时代的英雄人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已经走进了神话故事之中但能够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绝非‘纯属虚构’ 一定是有其客观原型的”可知原文的意思是盘古、女娲被后世人神化了他们的原型是现实中的英雄人物所以选项这一说法不成立【答案】A【解析】(3)A项马云是一个经济界的英雄年轻人信奉的是他的创业精神因而属于“英雄崇拜”B项是“权威崇拜”C项是“个人崇拜”D项是“个人崇拜”故选A【答案】(4)①英雄崇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②英雄崇拜所崇拜的是英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道德价值)③英雄崇拜能帮助人们树立人生理想和获得自我实现④英雄崇拜是对英雄无限制的敬慕【解析】(4)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要点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归纳概括此题还要注意“下定义”的语言要求下定义即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通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达材料一第一段“对英雄的崇拜其实是对英雄‘精神’的崇拜” 第二段“英雄崇拜则是对英雄人物的尊重与崇敬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人生理想和获得自我实现” 第三段“英雄崇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以及材料二第一段“崇拜是无限制的敬慕有时甚至失去理性”等语句便是“英雄崇拜”的本质特征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5)①运用比喻阐述道理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如将“敬贤向上”比作是“人类心灵中最宝贵的一点光焰” 形象地表达出英雄崇拜的意义②引入俗语使得语言鲜活有趣如引入俗语“猴子称霸王”“时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 论证英雄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文章的趣味【解析】(5)文章的语言特点有许多答题时切忌随意选择角度一定要从文本出发选择较突出的几个角度来回答并落实到文本的具体内容作较深入的分析如本文材料二第一段中“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宝贵的一点光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敬贤向上”比作是“人类心灵中最宝贵的一点光焰”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英雄崇拜的意义材料二第二段“俗话有一句说得有趣‘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阮步兵登广武曾发‘时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之叹一个国家民族到了‘猴子称霸王’或是‘竖子成名’的时候他的文化水准也就可想而见了”中用了“猴子称霸王”“时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的俗语来论证英雄的重要意义使得文章语言鲜活有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概括下面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我们知道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高效药物但由于青蒿的产量非常少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据法国媒体日前报道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化学实验室科学家阿内·罗内尔等人通过老鼠实验发现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很容易与血红素产生烷化反应组成“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 这一合成物正好可以消灭寄生在红细胞中的疟原虫据报道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合成新的抗疟疾药物——仿青蒿素【答案】法国科学家发现“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可以消灭疟原虫这将有助于合成新的抗疟疾药物【解析】压缩时要注意主体、事件等叙事要素然后概括组合成一句话文段涉及一个主体——法国科学家事件——发现“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 事件的影响——有助于合成新的抗疟疾药物9.(1)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9.(2)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A. !“ ”B. ————C. 、“ ”D. 、!————【答案】A【解析】(1)“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不是词语中间不能用顿号排除C、D两项“二愣”在这里是特定称谓要用引号排除B项故选A【答案】(2)①这使多少人在大惑而不得其解, ②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解析】(2)作答此题应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填写合适的句子使之形成一个整体①处横线后句子“这其实是有解的”是对画横线处的解释故①处应表示疑问或不解据此可填写“这使多少人在大惑而不得其解”之类的句子②处是对后面句子的总括根据下文“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可见是对秦人的描述故可填写“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之类的句子。
中国的刺客文化
中国的刺客文化中国的刺客文化【转载】春秋末期,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那便是专门刺客的涌现。
这是一批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或武艺的武士。
他们与某些权贵倾心相交,为报知遇之恩而出生人死,虽殒身而不恤。
晋国的豫让、吴国的专诸、要离,都是春秋末期最为著名的刺客。
晋国的豫让曾受到权臣智襄子荀瑶的尊重和重用,豫让视为知己。
后晋国的内乱,权臣相争,智襄子被赵襄子毋衅联合魏、韩两家所攻杀。
赵襄子与智襄子仇恨最深,所以将智襄子的头颅漆为饮器。
豫让发誓为智襄子复仇。
他变更姓名,进入宫中为太监。
一次在洗刷厕所时身藏匕首要刺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
赵襄子赞叹他的“义士”品格而释放了他。
豫让矢志不渝。
他漆身若癞,吞炭为哑,灭须去眉,行乞于市,连他的妻子也辨认不出来。
当赵襄子外出时,他埋伏于赵襄子途经的桥下,企图再次行刺,又被赵襄子擒获。
豫让要求赵襄子在处死自己之前成全他的“死名之义”。
于是他拔剑三跃,猛击赵襄子的衣服,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伏剑自杀。
他的死震惊了社会,“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吴国的专诸也是一名豪杰。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
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
当时,吴玉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贸然接替父位。
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本应继位,因而心中下服,暗中伺机夺位。
伍子胥便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厚待专诸。
九年后,吴军主力远出,公子光见时机已到,便请专诸出马行刺吴王僚,并表示会照顾好专诸所牵挂的“老母弱子”。
《史记·刺客列传》生动地描绘了专诸行刺吴王僚的紧张场面:(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特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肇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史记·荆轲》精品课件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 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2021/10/10
9
2021/10/10
10
文本脉络
开端:荆轲的身世、交游 发展:因好友田光而卷入了燕秦之间
的恩怨纠纷 高潮:感于燕太子丹之义而行刺秦王 尾声:高渐离刺秦
2021/10/10
11
二、重点解读
1、“秦将王翦破赵”——“遂发” :
名词,指教 动词,使,让
动词,传授,教授
2021/10/10
18
2021/10/10
动词,回来
动词,通“环”,绕
动词,归还
动词,通“旋”,掉 转
名词,资财、钱物
名词,依据
名词,资历,资望
动词,积蓄
动词,考虑
名词,地图
动词,料想,预料
19
二、虚词
2021/10/10
介词,被,表被动 介词,对
动词,整理 动词,做,担任
2021/10/10
22
2.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 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其人居远未来 太子迟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 使使以闻大王 乃朝服 群臣怪之 顾笑舞阳,前谢曰
名词做状语 向北 名词做动词 用匣子装 形容词做名词 远地 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迟 名词做动词 穿白衣带白帽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 名词做动词 穿朝服 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怪 名词做动词 上前
兮寒风 不萧 复壮萧 还士兮
一易 去水
2021/10/10
5
秦始皇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
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年,
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到前221
刺客列传正式版
• 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
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 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 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 意乎?”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此臣之日 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太子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 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 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 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 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 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逆
• 1.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 2.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3.凡事如此,难可逆料。 • 4.水逆流百余里。 • 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6.忠言逆耳利于行。 • 7.以意逆志。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 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 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 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 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 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 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 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 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
与下文写荆轲的不畏强暴,勇敢侠
义行为形成强烈对比。说明荆轲知柔知
刚的个性,表现其“含羞忍耻丈夫事,
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品读6-17节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 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 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 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 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 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 刺客列传
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影响,这既是荆轲 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 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 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企图凭借个 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悲剧 告终。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 徙于卫,卫人谓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上是齐国人,迁徙到卫国,卫国人称 之庆卿。 而之燕, 燕人谓之荆卿。 他庆卿。后来到燕国,燕国人称他荆卿。
(2)得 ③吾得.兄事之 _助__动__词__,__读__d_ě_i,__应__该__,__必__须__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动__词__,_同__“__德__”__,感__恩___
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动__词__,具__备____名__词___,_私___利__,__私__事___
⑦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_豫__,__同__“__预__”__,__预__先__ ⑧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_振__,__同__“__震__”__,__震__惊__ ⑨图穷而匕首见. _见__,__同__“__现__”__,__出__现__ ○10 卒.起不意 ___卒__,__同__“__猝__”__,__突__然_________ ⑪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_擿__,__同__“__掷__”__,__投__掷__ ⑫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_庸__,__同___“__佣__”__,__被__雇__用__的__人_ ⑬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_____朴__,__同__“__扑__”__,__击________
⑧夫行危.欲求安 __形__容___词__作__名__词__,__危__险__的__举__动______ ⑨膝.行流涕 __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用__膝__盖____________ ⑩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 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表__明_______ ⑪臣.海内之王者 __名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臣__服__,__称__臣___ ⑫其人居远.未来 ___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_远__方____________ ⑬太子迟.之 _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迟___
文言文阅读训练:《吕氏春秋-要离刺杀庆忌》(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吕氏春秋•要离刺杀庆忌》(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子胥乃见要离,曰:“吴王闻子高义,惟一临之。
”乃与子胥见吴王。
王曰:“子何为者?”要离曰:“臣,国东千里之人。
臣细小无力,迎风则僵,负风则仆。
大王有命,臣敢不尽力?”吴王心非子胥进此人,良久默然不言。
要离即进曰:“大王患庆忌乎?臣能杀之。
”王曰:“庆忌之勇,世所闻也。
筋骨果劲,万人莫当。
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
吾尝追之于江,驷马驰不及,射之暗,接矢不可中。
今子之力不如也。
”要离曰:“王有意焉,臣能杀之。
”王曰:“庆忌,明智之人,归穷于诸侯,不下诸侯之士。
”要离曰:“臣闻:‘安其妻子之乐,不尽事君之义,非忠也;怀家室之爱而不除君之患者,非义也。
’臣诈以负罪出奔,愿王戮臣妻子焚之吴市飞扬其灰购臣千金与百里之邑,庆忌必信臣矣。
”王曰:“诺。
”要离乃奔诸侯而行怨言,以无罪闻于天下。
遂如卫,求见庆忌。
见曰:“阖闾无道,王子所知。
今戮吾妻子,焚之于市,无罪见诛....。
吴国之事,吾知其情,愿因王子之勇,阖闾可得也。
何不与我东之于吴?”庆忌信其谋。
后三月,拣练士卒,遂之.吴。
将渡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与上风,因风势以矛钩其冠,顺风而刺庆忌,庆忌顾而挥之,三摔其头于水中,乃加于膝上:“嘻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于我。
”左右..欲杀之,庆忌止之,曰:“此是天下勇士。
岂可一日而杀天下勇士二人哉?”乃诫左右曰:“可令还吴,以旌其忠。
”于是庆忌死。
要离渡至江陵,愍然不行。
从者曰:“君何不行?”要离曰:“杀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也;重其死,不贵无义。
今吾贪生弃行,非义也。
夫人有三恶以立于世,吾何面目以视天下之士?”言讫,遂投身于江,未绝,从者出之。
要离曰:“吾宁能不死乎?”从者曰:“君且勿死,以俟爵禄。
”要离乃自断手足,伏剑而死。
(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一》,有删改)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论_史记_中的刺客形象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09No.9古典文学新探《史记》中的人物“传”、“纪”集中反映了从春秋后期到西汉前期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
司马迁不仅以“实录”的精神真实地再现了这个悲惨而又雄壮的历史时代,而且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光炳千秋的人物形象。
在这些人物中,司马迁特别推崇的无疑就有刺客这一群体。
刺客,很早便具有一种与正统相抗衡的亚文化伦理。
作为以突袭手段毁灭特定对象的杀手,刺客是一个不可一概论之的特殊人物群体。
这是一批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的武士。
《史记》中的列传分为专传、合传、附传、类传四种。
《刺客列传》属于类传,采用这种方式为人物作传是司马迁的首创,这一类的传文是按行事相类或属性相同加以编排的,运用到《刺客列传》中,使得刺客的群体形象和文化精神特征非常明显、醒目。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陶渊明《咏荆轲》)。
自太史公后,后人从未停止过对这一特殊群体形象的追溯、凭吊、缅怀、赞叹。
本文试从“崇高”这个层面上对《史记》中的刺客形象及其精神气质进行分析,以便对刺客得到较为客观的认识,获得全新的美感体验。
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使人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审美范畴。
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史记》刺客形象中涉及崇高的文本元素。
一强悍的力量与高超的武技击秦皇于博浪沙的东海力士,使的是“百二十斤”的铁椎;锤杀晋鄙的朱亥用的是袖藏的“四十斤”铁椎;再者是专诸,《史记》虽然没有正面提及他的力量或者武技,但是我们从他刺杀王僚的结果———“王僚立死”可以推断,专诸使用的是藏于鱼腹之中的匕首,其武器之精巧细小可见,用这样小巧的一把匕首一刺之下可以使人“立死”,这一刺的力道和准确度可想而知;而聂政刺杀韩相侠累,相府“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在戒备森严的相府中,聂政不仅一举击杀侠累,还“所击杀者数十人”,这样的武技怎能不令人喟然叹服。
高中语文 第5课 荆轲刺秦王课文相关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
第5课荆轲刺秦王课文相关资料1.春秋战国四大刺客(1)吴国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
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
后来,吴国公子光欲行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隐居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
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2)吴国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
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
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
时伍子胥又荐羸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
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
(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
(3)魏国聂政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
后吴起将其荐给富豪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地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4)燕国荆轲战国末期燕国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嬴政,功败垂成。
他的故事家喻户晓。
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杀。
2.《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荆轲的部分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
问题解答
三、文本艺术鉴赏
文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结构完整,脉络清 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首尾呼应。文中 运用多种手法,成功塑造了以荆轲为首的一 组豪杰义士群像,笔墨或繁或简,手法或抑 扬顿挫,或衬托对比,俱传神写意,栩栩如 生。此外,文本长于烘托气氛,譬如白衣送 行、易水悲歌的慷慨壮烈,图穷匕现、秦廷 一击的惊心动魄,堪称经典段落。
高渐离刺秦二重点解读1秦将王翦破赵遂发行刺准备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易水诀别3既至秦秦王目眩良久秦廷行刺1行刺准备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文本解析
导入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 军 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 在2003 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 殊不知,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早就有人使用过这 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 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 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力孤势 单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 始皇。大家想知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 的吗?想知道这个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的结 局吗?想去亲历这一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扣人心 弦的历史场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 的秦国吧!
问题解答
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 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 “不忍”,有何作用? 解析: 解析: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 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 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 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 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 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 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 “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 非凡。 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 显示了什么性格? 解析: 解析:荆轲“有所待”,遭 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 任对侠义之土来说,无异于 人格侮辱。“士可杀而不可 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 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
高一上学期期中11月段考试题
广西第三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11月段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有人说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就是?史记?的“刺客列传〞,而刺客的流行,与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兴起有关,他们解决身份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当一名刺客。
史记?中的五位刺客并不以刺杀谋生,而且明明知道刺杀后自己多半也活不了,为什么还愿意做刺客??史记?中对此的交代是,公子光“善客待之〞。
这种“你对我好,我以死相报〞的形式,成为后世刺客的行业标杆。
春秋末期,“士〞的阶层正在兴起,这个新兴阶层很独特,自我认同也很矛盾,“我到底出于社会阶层的哪一层?〞“我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士很焦虑。
而刺杀,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让士看到了实现身份认同和价值的途径。
在“刺客列传〞中,司马迁浓墨重彩描写的是后面三位,春秋时期的豫让,战国时期的聂政、荆轲,他们都凭借刺杀而青史留名。
豫让为历史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名言,他非常强调自己士的身份,非常希望通过士的职业来自我实现。
雇主对士的认同,一方面是认同其技能和才能,另一方面是认同其在社会中的身份价值。
雇主的认同对士来说很重要,重要到可以以死相报,这种报答显然已经超越了职业行为,到达一种社会道义的层次。
魏国人聂政的表现就更加明显。
聂政为什么要替一个生疏人报仇,连人家给的黄金都没收?能解释得通的原因只有一个,报答知遇之恩。
聂政和豫让不同,他没有固定老板,而是一个游士。
他在街头卖狗肉的时候,严仲子以礼相待,尽管在我们看来,这更像一场交易,我想你帮我做事所以才对你好。
但聂政不这么想,他自觉地用知己来解释这个过程。
对无根的游士来说,他需要从与自己交往的上层人士身上,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
就像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公子光对他说,你死了之后,你的家庭我来照顾,我给你母亲做儿子,等等。
公子光的话很有程度,他等于在告诉专诸,你替我行刺,你就会成为和我同阶层的人,这让专诸一下子看到了人生的意义。
高二语文_史记_刺客列传_课件
4.特殊句式
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嘉为先言于秦王 群臣侍殿上者
省略句 被动句 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 定语后置句
主要内容
·交代背景 ·临危受命 ·刺前准备 ·易水送别 ·廷刺秦王 . 秦灭燕国 . 渐离复仇
二.课文内容分析
荆轲刺秦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瞪视 盖聂怒而目之 进兵北略地 名词做状语 向北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 使动用法 使……住下来 舍之 使动用法 使……臣服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 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名词做动词 用匣子装 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形容词做名词 远地 其人居远未来 意动用法 以…为迟 太子迟之
四.表现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1、善于写人物的对话和神态。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 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 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 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 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舞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 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 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这些对话,既表明了事态的 逐步发展,也描写了荆轲的精细、沉着,在紧要关头 不慌不忙,随机应变。
皆白衣冠以送之 使使以闻大王 乃朝服 至陛,秦舞阳色变 掁恐,群臣怪之。 顾笑舞阳,前谢曰 倚柱而笑,箕踞以 骂曰
名词做动词 穿白衣 戴白帽 使动用法 使…听到 名词做动词 穿朝服 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怪 名词做动词 上前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 一样。
3.古今异义
愿太子即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走上前去迎接 太子逢迎 走投无路 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纳入 尽收入其地 袒露一只肩膀 樊於期偏袒扼腕上前 北蕃蛮夷之鄙人 见识短浅的人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皇帝的侍卫
从刺客、游侠看先秦两汉侠形象变迁
从刺客、游侠看先秦两汉侠形象变迁严振南【摘要】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所载的“侠”是一个群体性名词,它包括了勇士、私剑、刺客和游侠等多重角色,其中刺客凭借“以武犯禁”的特征,成为这一时期“侠”的典范代表。
秦末汉初,太史公《史记》中所论述的游侠,不仅具有周急救穷的侠义,还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是这一时期“侠”的典范代表;班固《汉书》中新增加游侠,暴力凶杀特点突出,虽有济危救困的侠义,然而却缺少德性修养,游侠沦为豪暴之侠,成为威胁国家君主权威和正常社会秩序的异端群体,刺客和游侠成为侠的两种重要典范形态。
%In the Pre-Qin Period, chivalrous swordsman was a mass-word including warrior, private swordsman, assassins, paladin and played multiple roles in the society. Among the group, the assassins due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sword became the typical role model of chivalrous swordsman in this period. While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 end of Qin and the beginning of Han, the paladin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not only had chivalrous character of aiding the poor, but also had noble morality, so they became the role models of the chivalrous swordsman in that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Han Dynasty, Ban Gu mentioned some new paladins, who had prominent violent features and lacked morality and became a threat to the national monarchy and the normal social order, so assassin and paladin became the two important typical images of the chivalrous swordsman.【期刊名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8页(P94-101)【关键词】侠群体;私剑;刺客;游侠;侠义精神【作者】严振南【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关于“侠”的记载,集中见于《韩非子》《墨子》等先秦诸子文集中,同时,又散见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传文学中。
高中历史 考点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6·课标全国Ⅰ卷·T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答关键:汉代儒学官方化的理论依据、论证儒学神圣化的表现。
【解析】选C。
“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 ,故A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错误;“五经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是在继承久远的历史传统基础上形成的,显示出汉代儒学被奉为至尊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故C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D错误。
2.(2016·课标全国Ⅲ卷·T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商周时期的文字。
解答关键: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强调青铜器铭文内容的变化。
【解析】选B。
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错误;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来书写的载体,故D错误。
3.(2016·江苏单科·T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武梁祠汉画像石“刺客”画像研究
武粱祠历史故事画像的创作蓝本几乎都来 自
于前代 的文 学 历 史 典籍 。其 中刺 客 画 像 共 六 幅 , 囊 括 了司马迁 《 客列 传 》 刺 的全 部 内容 , 即曹 沫 劫 桓公 、 诸刺 王僚 、 专 荆轲 刺秦 王 、 让 刺赵襄 子 、 豫 聂 政 刺侠 累 , 增 加 了 “ 离 刺 庆 忌 ” 形 成 了 一 部 还 要 , 更 加完 整 的春秋 战 国刺 客 画传 。艺术 家用 独特 的 绘 画和 雕刻语 言 , 在坚 硬 的石 面 上创 作 出一 幅幅
收稿日期: 1_o-2 2 1_3 6 0
作者简介 : 郭炳利( 9 8 , , 洛阳人 , 师范学 院美术学院助教 , 17 一) 女 河南 商丘 主要研究 方向 : 为中国美术史论 。
....— —
1 6 .— 2 . . . —
( ) - 艺术 特 色
其一 , 轮廓 精 细 , 画面 平整 。武 梁祠 汉 画像 石
挟武器而乘人不备进行攻击的暗杀者。在中国历
史上 , 客 的身影 最 早 出现在 诸 侯 混 战 的 春 秋 战 刺 国时期 。他们 一 出现就 颇受 世人 贬抑 。在 东汉 晚
观者视线的角度看 , 刺客画像处 于视线 中心略偏
下 的位置 , 于孝 子故事 。从 横 向构 图看 , 次 在从 西 到东 有 限 的横 幅 中 , 并行 分 布 了六 个刺 客故 事 , 每
稳重。
情节发展的最高潮加 以表现 , 是汉画像石共 同的 艺术特点 , 但在刺客画像中表现更突出, 也最能凸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解读中国古代神秘的杀手组织
事了拂⾐去,深藏⾝与名:解读中国古代神秘的杀⼿组织太史公司马迁曾经写过⼀本书叫《史记》,在《史记》中专门有⼀章是《刺客列传》,重点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著名的刺客,他们是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还有荆轲的朋友⾼渐离,附在荆轲的故事中。
“⼗步杀⼀⼈,千⾥不留⾏。
事了拂⾐去,深藏⾝与名”,杀⼿,最令⼈胆寒的名字。
⽽杀⼿组织,是由⼀系列职业杀⼿组成的,就更令⼈充满恐惧。
李⽩的这⾸《侠客⾏》诗,与其说描述的是侠客,不如说是职业杀⼿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名的刺客杀⼿,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荆轲、要离、豫让、专诸、聂政、曹沫、⾼渐离等,个个都有⼀段为义⽽⾏刺的故事。
就连三国时第⼀英雄曹操,也曾有过刺杀董卓的壮举。
最早的杀⼿组织应是墨家之死⼠太史公司马迁曾经写过⼀本书叫《史记》,在《史记》中专门有⼀章是《刺客列传》,重点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著名的刺客,他们是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还有荆轲的朋友⾼渐离,附在荆轲的故事中。
但不管是这五位侠客还是那个时期其他著名的死⼠,都是展现的个⼈风采,⽽司马迁也重点描述的是这些刺客为义⽽⾏刺的风采。
实际上,单⽊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如荆轲刺秦王,都经过了精⼼的组织准备,荆轲的助⼿还有秦舞阳、⾼渐离等⼈,只有这些著名刺客背后的组织准备不为⼈知罢了。
春秋战国时期诸⼦百家之中,墨学是当时的显学,尊奉兼爱、⾮攻、尚贤、尚同、节⽤、节葬、⾮乐、⾮命、天志、明⿁等墨学思想。
墨家不只研究并践⾏墨家学问,还是⼀个组织,这个组织的⼈都被尊称为“墨者”。
墨者分为三种:墨者分为,墨侠,墨客,墨匠。
其中墨客便是⼈们常常说的“⽂⼈墨客”,写⽂章的⼈;⽽墨匠便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家,研究墨家科技的,世界上最早的⼩孔成像就是他们发明的。
⽽墨侠便是墨家践⾏墨家⾮攻思想的死⼠,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刺客组织雏形,墨家践⾏⾮攻思想很有意思,倡导以暴制暴。
那个刺秦王的荆轲,实际上就是以暴制暴,⽤强迫⼿段制⽌战争;⽽那个曹沫,也是⽤劫持齐桓公的办法,要回了本属于鲁国的⼟地。
2018年山西省临汾市西常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8年山西省临汾市西常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右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参考答案:A抓住题目的时间:1943年。
1943年7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1944年6月“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因此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
2. 西奥多·舒尔茨在《传统农业的改造》中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传统农业是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这一经济形态具有自给自足、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以种植业为主等显著特点,综合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说法错误,均排除。
故本题选D。
3. 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
”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A. 实行“无为而治”B.分封同姓王C. 平定七国之乱D.建立中朝制度参考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可分析西汉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推行郡县制,导致孤立而亡,从而主张推行封国制。
武艺高强的刺客们
武艺高强的刺客们
古树
【期刊名称】《新少年杂志》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刺客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中国的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往往把“士为知己者死”作为人生信条,带有浓厚的侠的气息。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生动地记述了曹沫、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古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25
【相关文献】
1.秦汉时期刺客叙事的变迁——由《史记·刺客列传》到“汉武梁祠画像”中的“要离刺庆忌”
2.施恩与报恩:从《史记》刺客行为的价值补偿看刺客与游侠的差异
3.还原一个真实的刺客--对《刺客列传》中荆轲失败原因的再认识
4.《刺客聂隐娘》:刺客的归隐之路
5.清洁与清醒——浅析《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形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 序言— 刺客 要 离 ” 之出场
、 《 古பைடு நூலகம்典籍中出现 “ 刺客 ” 人 物 的 书 写, 早在先秦《 左 传》 战国策》 中 即 已 出 现; 但是将其设为标 题、 立为典型 、 专门为之作传者 , 却须待汉武帝时的司马迁 。 在司马迁的 《 史记 》 中, 此等人物已成 为 一篇史传文的传主 , 叙事主轴完全围绕此一 “ 传主 ” 而展开情节铺陈 , 鲜明的形象与事迹 , 成就了历史 。司马迁在《 世界有此一种 “ 倜傥非 常 之 人 ” 的 典 型, 司马迁并将之取名为“ 刺 客” 史 记 · 刺 客 列 传》 中, 共为五位 “ 刺客 ” 型的人物立传 , 此“ 五大刺客 ” 分别是 : 曹沫 、 专诸 、 豫让 、 聂政 、 荆轲 。 司马迁并且 依此五人所属的历史时间列序排下 , 在五人的传与传之间作了叙事联结 , 他联结的方式是以 “ 其后多 少年 ” 的文字 , 从叙事时间轴串联起这五位传主们的不同时序 。 如在 《 曹沫传 》 末, 司马迁便下笔云 : 而吴有专诸之事。 其 后 百 六 十 有 七 年 , 于《 专诸传 》 传末 , 则云 : 而 晋 有 豫让 之 事 。 其 后 七十余 年 , , 透过此种联结 各自归属不同时代与时空背景的人物 , 方得以从分传传主的单篇叙事 , 结合成一篇整 , 体的叙事 ; 分传各有传主 , 但五篇分传却在叙事联结后得以形成为共享同一个标题的 “ 列传叙事 ” 共 , 构成一个典型性人物的世界 , 司马迁将 此 典 型 称 之 为 “ 刺客” 这一经过巧妙联结手法而成的整体叙 。 事便被命名为 “ 刺客列传 ” 其次 , 司马迁在 《 刺客列传 》 之传末 , 明确地以 “ 太史公曰 ” 的形式 , 交代了本列传的传主一共有五 人, 其曰 : …… 自 曹沫 至 荆 轲 五 人 , 此 其 义 或 成 或 不 成, 然 其 立 意 较 然, 不 欺 其 志, 名垂后 太 史 公 曰 : 世, 岂妄 也 哉!
总第3 2 0 1 3年第1期( 3 4期)
文 史 哲
J O U R N A L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 A N D P H I L O S O P H Y , ( ) N o . 1 2 0 1 3 S e r i a l N o . 3 3 4
其中的聂政 , 清代学者瞿中溶有不同的意见 , 经他考辨 , 认为石上之画像显示此一 人 物 “ 跪而横筑于膝上, 右手执小刀, 外上
①
。 因其有 “ , , ” , 出向秦王者 , 盖高渐离也 ” 筑” 是故 “ 聂政 ” 应当是 “ 高 渐 离” 而“ 韩相侠累( 韩 傀) 则应当是“ 秦 王” 但瞿中溶在其书卷目 。 参见瞿中溶 : 《 , 中仍题为 《 聂政刺韩傀 》 汉武梁祠画像考 》 北 京: 北 京 图 书 馆 出 版 社, 第2 武梁祠画像考 2 0 0 4 年, 5 3 页。 刘 承 乾 在《 。 参见刘承乾 : 《 , 《 , 序》 中也附和之 , 认为其说 “ 精密 ” 武梁祠画像考序 》 瞿中溶 : 汉武梁祠画像考》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 0 0 4年, “ 。 第1 聂政 ” 与“ 高渐离 ” 都是以 “ 刺客 ” 的人物类型而出现 , 且皆出自于司马迁笔下的 《 刺客列传 》 0 页 。 不论瞿中溶的考证是否正确 ,
秦汉时期刺客叙事的变迁
— — —由《 史记 · 刺客列传 》 到“ 汉武梁祠画像 ” 中的 “ 要离刺庆忌 ”
李 纪 祥
摘 要: 司马 迁 《 史 记 · 刺客列 传 》 收录 了 五 位 历 史 人 物 , 而出 现 于 东 汉 桓灵 间 武梁祠画像石 上的 属 于 “ 、 《 、 《 刺客群组 ” 的则有六位, 与前者相比, 后者所多出的为刺客要离。由《 战 国 策》 吕 氏 春 秋》 至《 史 记》 说 、 《 , , 苑》 汉书 》 再 至 武梁祠画像石 “ 要 离 叙事 ” 的变化, 可见“ 要 离” 未进入《 史 记 · 刺 客 列 传》 是司马迁经过 考 虑 而 选 人 入 传的 结果 。 在 司马 迁 身后 , 汉 人 对其 所 书 写 型 构 的 “ 刺客 世 界 ” 并未终止, 刘 向《 说 苑》 中出现 了 将 此 五 位 刺客义士打散 后 重编 的 思 维 与 叙事 新 编 。 在 从 《 史 记》 文本叙事到武梁祠画壁画像 叙 事 之 间, “ 要 离” 重 新 被 型 塑 并 经历 了 由 “ 刺客 之外 ” 到“ 刺客 之 内 ” 的 角色 转 变 历 程 。 《 ; “ ; “ 关键词 : 史 记 · 刺客列 传 》 汉 武梁祠画像石 ; 要 离 叙事 ” 刺客 世 界 ”
。 作者简介 : 李 纪祥 , 台湾佛光 大学 历 史学 系教授 ( 台湾宜兰 )
4 0
文史哲 ·2 0 1 3 年第 1 期
“ 这也解决了我们阅读时的困惑 : 高渐离 ” 其人究竟是否能视为一独立的传主?可见司马迁立此列传 的传主 , 确实是五位 。“ 高渐 离 ” 乃是出场于《 荆 轲 传》 中 的 第 二 号 人 物, 而不是作为主要角色的“ 传 — — — 尽管他也是司马迁笔下的刺客/义士 。 主” 相较于此 , 出现于东汉桓灵间今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上的事件人物石刻画绘 , 其中属于 “ 刺 群组的共有六位 , 分为二组 , 三人一组 : 前三位为曹沫 、 专诸 、 荆轲 , 刻绘于武梁祠西壁 ; 后三位则 客” 为要离 、 豫让 、 聂政 , 刻绘于武梁祠的东壁 。 六位刺客中的五位 , 皆是出于司马迁笔下的 《 史记 · 刺客 , 尽管有些学人认为其中的聂政很可能应 当 是 高 渐 离 ① 。 不 论 如 何 , 这位武梁祠石刻画像的设 列传 》 很明显受到了 《 史记 · 刺客列传 》 的影响 , 将这五人都纳入他所设计的 “ 人间/历史人物 ” 画像世 计者 , 界之中 。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第六位刺客 , 笔者所以说“ 第六位刺客” 之 故, 乃是因为前五位显然从属 于同一类型的人物群组 , 而且是受到司马 迁 影 响 的 “ 刺客” 人 物 群 组; 则武梁祠的设计者绘刻画像于 便在于传达 “ 此 五 人 立 意 较 然” 的 世 界 图 像, 由“ 立 意 较 然” 而成就一种历史人物的“ 类 石壁的意图 , 型” 于武梁祠的东西两壁!此一 “ 刺客世界 ” 的图像意念 , 明显乃深受司马迁之影响 , 承自 《 刺客列传 》 , 而来 ; 若此五位人物系因被选择而进入了武梁祠的画像世界 , 共同构筑成司马迁笔下的 “ 刺客世界 ” !换言之 , 则我们便没有理由说 “ 第六位 ” 画像中的人物不是 “ 刺客 ” 除了上述出自 《 史记 · 刺客列传 》 继承而来的 “ 五位刺客 ” 之外 , 武梁祠画像 石 的 设 计 者 尚 有 意 在 《 刺客列传》 之 外, 再选择一位刺客纳 。 俾能以左 、 右对称 ( 两组各三人 ) 的形式而呈现 , 这位人物便是 “ 要离 ” 入他的画像刺客世界之中 , 武梁祠的画像世界所以筑成左 、 右对称的原因 , 除了汉代祠堂本身的形式要件之外 , 最重要的因 设计者可能便是祠堂主人武梁 , 他在生前便已规划了这样的设计 , 并且 素还是来自武梁祠的设计者 , 开始建筑的执行 , 一直到其身后 , 其后代仍继 续执行祠主生前的理念 ; 因此 , 这一祠堂在学界或是 考 , 古学界便被称为 “ 武梁祠 ” 属于 “ 武氏祠” 中 的 一 座。 这 座 祠 堂 自 唐 宋 以 来 便 以 其 画 像 石 而 著 称, 不 论是祠堂的左 、 右, 还是诸墙 、 诸壁 , 都被后人推测刻绘有许多画像在石面上 , 这些画像石的画像与祠 堂整体建筑的设计环扣而联成一体 。 晚近美国华裔学者巫鸿通过历史学 、 图像学 、 考古学的联结 , 承 作出更进一步的 研 究 后 , 认为可以推断当初武梁祠画像实与祠堂设计的理念紧 继前人积累的成果 , 紧相连 , 所有刻绘在屋顶 、 山墙 、 墙壁的图像 , 共同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宇宙图像 , 这个天人古今的宇宙 、 “ 、 “ 图像包含了 “ 屋顶 : 上天征兆 ” 山墙 : 神仙世界 ” 墙 壁: 人 类 历 史” 三 个 维 度 ②。 而 对 右 壁 、 后 壁、 左 巫鸿则认为画像中的历史人物包含了帝后 、 忠臣 、 孝 子、 壁三面墙壁所刻绘人物画像的复原与解读 , 廉吏 、 列女 、 义士 、 刺客等人间 各 等 人 物 的 典 型 , 所有 的 历 史 人 物 均 向 居 中 的 帝 王 行 拜 谒 之 礼, 这个 “ 拜谒 ” 是所以形成左 、 右对称的设计 要 素 ; 也 因 为 如 此, 足 以 受 环 周 人 物 拜 谒 者, 在位置上便应设计 于“ 居中 ” 的位阶 。“ 拜谒 ” 既是当时的三纲与君臣思维的反映 , 也是历史上的古代圣王所以必须居中 “ 之故 , 居中 ” 方能构思出一历史主 轴 , 而其他诸多历史人物的出场, 便 环 中 而 成 一 空 间 秩 序 的 场 景, 这是构图设计上的关键要素 ③ 。 于是左 、 右对称的画 像 人 物 便 应 视 为 分 居 左 右 却 又 联 系 共 构 的 人 物 典型之呈现 。 有关东汉桓 、 灵间筑成于山东嘉祥 县 的 武 梁 祠 画 像 石 , 原本 与许多 其 他 的金 石、 简 牍 一 样, 因为 天灾人祸的关系 , 随着历史的销蚀与时间的磨损 , 有可能原貌已经无法得见 , 幸存与流传于世间 者 ,
③
— — 由《 秦汉时期刺客叙事的变迁 — 史记 · 刺客列传 》 到“ 汉武梁祠画像 ” 中的 “ 要离刺庆忌 ”
4 1
, 只能是历史流传下的文本或图本 。 宋代李清照的夫婿赵明诚的 《 金石录 》 是目前学界认为最早著录 , 保存武梁祠画像图本的著作 ; 其他尚有洪适的 《 隶释 》 与《 隶续 》 也收录了不少字与图像的拓本 , 但武 梁祠画像石本身真正引起学者的注意 , 仍必须经过长期的等待 。 读者可以想象一批幸存的武梁祠画 这批本身就是“ 历史” 见 证 的 幸 存 者, 冷眼旁观历史 像石与武氏墓祠残迹在荒湮蔓草中的漫 长 等 待 : 的变迁 , 也洞见自其身所拓下之拓本在另一历史世界的流传浮沉 ; 在不同的命运中 , 画像石自身与拓 本各有遭遇 , 其历史经历的异同滋味如何 , 所能激起读者的历史感受又如何! 要之 , 在漫长的等待之 后, 这批残迹与残石终得重新以两方面的姿 态 进 入 人 世 间 , 这也是“ 存在” 通向“ 历史” 得以现身的两 种普遍模式 : 一是以 “ 原画像石 ” 与“ 原建筑残迹 ” 的姿态直接面向世人 ; 一是以 “ 拓本 ” 的保存方式 , 以 “ 文本 ” 或“ 图本 ” 的拓本姿态而进入世间 , 成为学术研究脉络中的一环 。 清代时一位对武梁祠建筑遗 便是酷爱金石之学的学者黄易 , 黄氏因居官山左之故 , 得以亲 迹与画像石保存皆有关键影响的人物 , 访武氏祠堂的故址 , 并展开有计划的挖掘 , 不论是武氏祠墓或是武梁祠堂 , 都在他的努力之下而得以 保存于嘉祥县的原址 。 此后在阮元 、 冯云鹏兄弟 、 瞿中溶等清代学者的关注下 , 陆续有了汇辑 、 考辨 、 考古挖掘等的研究成果 ; 随后 , 在近代以来中外学人的相继努力之下 , 武氏祠与武梁祠的原址原貌复 原工作 、 画像石的原貌复原工作 、 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 , 都得以稳定迈进并积累出可观的成 绩, 特别是武梁祠研究进入世界汉学领域 , 启动了一批西方汉学界精英的参与 , 更是产生了一定的影 — —费 正 清 的 夫 人, 响, 如巫鸿的老师费慰梅 ( 女 士— 在与梁思成与林徽音的长期交 W i l m a F a i r b a n k) 对于武梁祠堂的还原研究就曾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 。 换句话说 , 我们会注意到 往与互相激励引领之下 , , 武梁祠画像中的图像叙事以及 “ 刺客外传 ” 的“ 要离” 也必须置于此一历史的脉络中, 才能明瞭与自 觉自身的研究位置 ② 。 “ 总之 , 透过武梁祠画像中的刺客画像群组 , 我们已能知道 , 要离 ” 是在 《 史记 》 中被司马迁摒弃于 《 刺客列传 》 之外的历史人物 , 也是本文题为 《 刺客外传》 的 主 题 传 主, 这个传主作为《 刺客列传》 的外 “ 一章 , 是因武梁祠的主人在其画像中选择而成就的 。 那么 , 要离 ” 究竟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之处 , 让 武梁祠主认为他应当进入祠堂的永恒世界之中 , 从而画下他的事件之图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