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生态课堂,促进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创建高中地理高效生态课堂
以人为本,创建高中地理高效生态课堂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应该符合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时效性、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教学的自主性等方面。
新课程的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地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现实中太多的教师却把这门课变成了学生的催眠课,此中定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的原因。
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陈腐的教学方式,真正地实现课堂高效的素质教学。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界定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都在不断地追求高效课堂。
但是教师在追求高效课堂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高效课堂,只有明白了“是什么”才能够知道“怎么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在以教学的趣味性为基础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放宽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地向课堂要成效,最终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课堂。
在高效课堂上,教师只有不断地增加课程的趣味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够真正地提高。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我们应彻底解放思想,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构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课堂,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这样就会逐渐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适当地进行课堂提问,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应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提问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广大地理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要善于利用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并通过提问创设地理情境,让学生把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探究。
构建高效生态课堂 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构建高效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作者:刁成海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4期摘要:“生态课堂”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课堂形式。
生态课堂构建应具备四大基本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互动探索,学习新知;成果展示,动态生成;达标测评,拓展升华。
关键词:生态课堂;构建;高效;发展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91-02生态课堂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规律,体现了教育的真谛,体现了教育的灵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建构高效的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一、生态课堂的解读1976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
他指出,教育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原理来研究教育的种种现象、成因,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生态课堂”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课堂形式。
二、高效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一)自然性生态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原生态的课堂,它最能展示最鲜活的生命状态,最能体现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需求。
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是人本理论、教育生态理论、赏识理论、新课程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
师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然生长,共同进步。
因此,高效的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生命课堂。
(二)开放性1教学氛围和谐。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交流、成长。
2教学形式开放。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动手实践、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机智,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把握好讲与不讲的“度”,多为学生的活动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对学生进行多维的的评价。
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三要素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卢梭指出,教育应该顺应自然,不然就会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情境。
生态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注重全体学生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平等民主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把教学课堂构建成一个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三位一体的、具有动态平衡关系的微观生态体系。
一、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从生态课堂的角度而论,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组织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关系。
生态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等对话、平等沟通、心灵相通的和谐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独占讲台、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洗耳恭听、忙记笔记;教师讲得激情昂扬,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传统教学模式是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学生感受的简单单项交流式的教与学的关系。
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中,平等对话是师生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对话,学生才能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我选择的自由。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使学生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生态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情感是和谐课堂的催化剂。
教师要热爱学生,因为“缺失爱心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生态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正确对待、宽容每一位学生所犯的错误,用心雕塑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爱心能转化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不断成长。
教师还应尊重学生。
生态课堂教育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以及隐私权。
同时,教师应学会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教师学会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学生会感受到自尊的存在,会保持学习的乐趣和不断前进的动力。
否则,学生往往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常常会变得意志消沉,甚至萎靡不振。
除此之外,教师应善于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
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以及个性差异等,能做到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把我校建设成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
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
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
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构建生态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中学课 { 辅导 2 0 1 3 年 第 l 1 期
构建生态语 文课堂
摘要 : 语文教学的本质与生态的 内涵是水乳交融的。生态课 堂
具 有 平衡 特 质 , 必须 是 生 活 化 的课 堂 , 教 师应具有正确的学生观。
促 进学生和 谐发 展
创设一种和谐的 、 充 满关爱 的课堂人 际氛围 , 让学生富有个性 、 独 立 自主 、 自由开放地 开展合作学 习。 同时 , 教师 的教不能定位在知 识 的传 授上 , 而应该起到学 生学习的引路者 、 帮助 者和激励者 的
3 . 生 态课 堂平 衡 的标 志 是 学 生 自己“ 生产 ” 知识
生态学是一 门研究人和 自然和谐 发展 的科学 。 现在人们所说 的“ 生态系统” 普遍指生命有机体与环境进行 的物质 、 能量和信息 交换的过程 , 把生命 的有 机体与其周 围的环境联系起来 , 作 为一 个整体来看待 , 其精髓是 “ 普遍 联系与和谐发 展” 。 语 文生态课堂
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构建生态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质与生态的内涵是水乳交融的。
生态课堂具有平衡特质,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学生观。
教学观是生态课堂平衡的关键,平衡的标志是学生自己“生产”知识。
生态课堂还应把握几个基本维度:以童心为本,使语文课堂散发出应有的灵气;以合作为纲,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应有的思维品质;以反思为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关键词:生态课堂;平衡特质;操作维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95一、语文生态课堂的提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
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系统”普遍指生命有机体与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把生命的有机体与其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其精髓是“普遍联系与和谐发展”。
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
这种课以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基础,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态的和谐美。
“生态”语文观认为语文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课堂教学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知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传递。
这一生态学基本观点的核心,就是要从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开始,以学生为本,以微笑、快乐为表征,关注真正的语文,关注真正的形象和鲜活诗意灵动的语言,这就是在尊重生命和关注生命状态。
将生态理念迁移到语文课堂教学领域,意在彰显语文的两个基本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语文课堂不再为应试而教学,而是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二、语文生态课堂的平衡特质生态学中把生态系统处于成熟的、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以人为本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
的达 到建立初 中语文生态课堂的 目的。
结束 语
例如 。 教师在对《 我 的母 亲》 这一文章进行讲解 的过程 中, 就
可 以通 过 良好 的课 堂 氛 围 构 建 初 中语 文 生 态 课 堂 。教 师 在 教 学
综 上所述 , 生态 课堂是一 个 民主 、 自由的课堂 , 在 实施初 中
的过程 中应该注 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 通过与学生讨论“ 母亲
语文教学的过程 中,生态课堂 的构建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 的学
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 , 让 学生的个性 和主体 在我们 心中的样 子和交给我们的道理” 引出这一文章 , 让 学生更 习环境和空间 , 性得到更 好的发挥 。因此 , 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生态课堂在初 好 的去感受 胡适 笔下母亲 的特点 ,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 这样 不仅仅拉 近了师生间的关系 , 同时也构建了一个轻松 、 和谐 的教 学 氛围 , 促进了学生的更好学 习。 ( 二) 通过教 学内容 的丰 富构建初 中语文生态课 堂 要构建初 中语 文生态课堂 ,丰富教学 的内容也 是一个非常 读语 文读物 , 使 得学生的学习 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 的知识 , 要有一个开放 的教学 观念 , 不受传统教学 大纲 的禁锢 , 让学 生更
在构建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过程 中 ,教师 也应该摆脱传 统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束缚 , 完 善教学的方法 , 运用 新型 的教学手 段
实施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 考虑学生的
的积极性 , 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 中 , 进而提高课堂教 学 可 以通过教 学内容的丰富构建初 中语文生态课堂 。教师在教学
、
生 态 课 堂 的 概 述
以人为本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生态课堂
以人为本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生态课堂张秀丽生态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诞生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将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结合成一个生态系统,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
生态课堂强调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课堂环境之间的关系。
那么,小学语文阅读生态课堂应该如何构建呢?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正面管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近几年,我主要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时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一)建立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始终对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良的行为时,我不是上来就批评与指责,而是努力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需求,并主动给予学生回应;欣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给予鼓励,使学生们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与他们是怎样的人不是一回事,并且让他们知道,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受到老师不加评判的珍惜。
【案例1】《外公是棵樱桃树》个别学生的指导阅读。
嘉嘉同学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比较敏感,有点自暴自弃。
有一次,在《外公是棵樱桃树》阅读课上,我看到他面对课本呆呆地坐着。
我根据《错误行为目的表》分析出,他行为背后的想法是:我没办法归属,因为我不完美,所以,我要让别人不对我寄予任何希望;我很无助,我很无能。
他释放的密码信息其实是:不要放弃我,让我看到应当如何迈出一小步。
我根据他认字比较多,会写的字比较少,爱画漫画的特点,这样回应他:1.合作。
生态课堂,让每一个生命葱郁照人
50EDUCATOR课程教学生态课堂,让每一个生命葱郁照人杨瑞霞|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育林小学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
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育林小学以“潜心化育 秀木成林”为办学理念,遵循生命成长的节奏,不断践行着“让每一个生命葱郁照人”的价值追求,引导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方面发展,逐步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构建生态课程,绘就五彩跑道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学校确定了“培养品德身健、善学乐创的向美少年”的育人目标,并把育人目标作为学校课程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
以“葱郁照人”的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研发了“品端课程、身健课程、善学课程、乐创课程、向美课程”五大系列的生态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同时将研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推进每月一事、家校合作共育等融入学校生态课程体系中,激发学生从认识、探究、共鸣到知行合一的创造,让课堂真正成为有参与、有自由、有整合、有练习、有延展的理想教育场所。
学校同时将德育课程深度融合在生态课程体系中,让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五彩跑道,在课程的实施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课程中,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顺应孩子们的成长天性,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尊重他们的主体人格,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关注他们的体验和收获,让课程成为育人目标达成的有效载体。
打造生态课堂,朝向理想样态学校开展以备课组—学科组—学校集体等多种学习共同体下的生态教研样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通过大单元建设来推动有效教学的落实,在合作式学习中形成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深度对话,充分挖掘知识的魅力,让知识和生活深刻关联和共鸣,同时借助学习单进行课堂改革,形成自由、开放、共享的理想课堂样态。
开展层阶式生态教研,助力生态课堂的落地。
构建生态课堂 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构建生态课堂发展学生个性摘要:课堂是教育环境的一个子系统。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开放系统;生态课堂必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场所;生态课堂应是合作的课堂;生态课堂是身心愉悦的课堂;课堂管理应更多体现自然美与和谐美。
关键词:生态;开放系统;主动;合作;自然;和谐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30-001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与各种教育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
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所依存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就是教育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是教育在微观层面上的具体化,是教育的中心环节。
如果我们把教育环境看作是宏观层面上的生态系统,那么,教学环境就是这个生态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而这个子系统主要指的就是课堂。
一、生态课堂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开放系统课堂的构成因素包括物质的和心理的。
物质的因素有教室布置、空气光线、教学用具和设备以及作为“人”本身的教师和学生等,心理的因素有人际关系、规章制度、教学方法艺术、教学氛围及舆论等。
在课堂中,知识、情感态度、道德、技能等的传递和发展过程则可以认为是一种信息流动过程,它等同于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过程,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教师、学生、教材间的交互作用等都是在这种信息流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是以教学为中心,对教学的发生、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开放系统。
二、生态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场所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特点,在“生产者(绿色植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的食物链中,大概只有10%——20%的能量能从上一营养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因此,人们为了更好地集中能量,总是尽可能地去缩短食物链。
从这一角度来看课堂,要使信息流在最大程度上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就必须努力使学生成为“初级消费者”,即: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学习者。
以人为本,构建生态课堂,促进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构建生态课堂,促进个性发展摘要:生态课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以人为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秩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个性是教育的灵魂,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以人为本,构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少不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飞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及课堂教学的设计有直接的影响。
以下是信息技术课堂激趣“三法”:1.问题猜想激趣法。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教学“形状补间动画”时,我通过导入Flash实例动画“脸谱”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个动画中,一共变了几次脸?”问题一出,学生都争着讨论和猜想。
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后,我通过源文件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上课就顺理成章。
2.情感体验激趣法。
如果教授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渲染一个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时,通过“苏州园林”作品的展示与介绍,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及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置身在苏州园林的美景中,感受其独特魅力。
这样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联想跳跃激趣法。
有些课本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或运用丰富的语言启发学生联想,教师再适时补充说明,会有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讲述“计算机工作原理”时,可以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并与人脑工作过程作类比,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各部件功能,最后通过计算机工作示意图总结计算机工作原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自主探究,以生为本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学案的导学作用下,自主完成上机作业。
构建生态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关于科学课堂教学的相关思考
构建生态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关于科学课堂教学的相关思考发布时间:2023-01-12T09:17:21.7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6期9月作者:丁卫国[导读] 科学素养属于初中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范畴,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丁卫国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223800摘要:科学素养属于初中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范畴,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眼于素质教育对初中课堂教学要求,通过思考科学课堂教学的定位、打造生态课堂、促进教学互动等途径,为初中科学课堂注入新鲜的生命力,以期实现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态课堂;课堂教学“生态”的意义在于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开放性与共生性。
用生态的思维与眼光看待初中科学教学,课堂的课堂无疑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平等的、多元的,且充满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的场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启发学生思维的舞台。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将科学课堂看做一个完整、循环、功能耦合的生态系统。
构建生态课堂,是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
1.生态课堂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生态课堂即具有生态化系统特点的课堂教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态系统”:生产者——教师,消费者——学生,食物——信息,用信息、知识为桥梁构建人性、开放、科学的教学体系,为学生营造真实、自由、平等,充满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或成功、或失败、或有得、或有失的多重体验,让课堂成为一个民主、健康、开放的循环体系。
生态课堂应具备“自调节”功能,可调整课堂活动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恰当、健康的引导,让课堂回归自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
总而言之,生态课堂应该是健康的、让人身心愉悦的,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彰显个性特长的机会,而且还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正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成长奠定基础。
构建生态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验文章)
构建生态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巴南区鱼洞第五小学校熊伟严世钢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一个全体师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使学校成为师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
世间万物皆有联系,互相影响,或此消彼长,或相互促进。
校园里的两大要素——人和环境,也不例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作用。
和谐的校园,也就是适合校园里各要素健康成长的最好环境。
要建设和谐校园,就要创造一切条件,使校园里的人得到和谐发展,并使环境与人的发展相和谐。
一、构建具有“和谐教育”特征的环境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环境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环境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对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对师生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校园环境文化又是一门隐性的课程,每天、每分、每秒都教育着周围的人。
我校校园环境优美,园林花圃、绿荫环绕,是学生学习休息之理想场所。
近年来,我校严格按照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
1、合理规划、布置学校的各种专用教室。
各专用教室的科学规划,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的各种活动室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们对学校的各专用室进行了重新规划,把图书室搬迁到教学一楼三楼的90多平方米的大教室,使学生可以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把音乐室搬到教学一楼二楼的更为明亮的教室里,方便学生进行艺术活动。
构建和谐生态课堂 促使生命灵动成长
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促使生命灵动成长所谓“生态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和谐,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基于对这个名词的理解,我认为:生态课堂,它是一种理论,不是方法,不是模式。
是一种和谐、自然、平衡、持续发展的理论。
既然是理论,所以生态课堂应该是相对稳定的。
生态课堂应该是自然的,不做作的,张显的是学生,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保证有时间,有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小组探究。
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精心策划,还要点拨到位。
在营造和谐的生态兴趣课堂时,我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亲、导、乐”的师生人际情境生态和“趣、智、悟”的学习情境生态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
一、师生人际情境生态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还能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益的交流和沟通,学生能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帮助,从而促使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
所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学生也只有在和谐的交往环境中才能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和环境,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引导并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1、亲近学生,沟通心灵首先是在课堂上。
在实现教育的主渠道上,只有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有真正的提高。
爱,是教育的前提。
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课堂的精神生活质量。
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保障。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
初中化学生态课堂建构
浅议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摘要:在课程改革理念的背景下,习以为常的课堂得到了富有活力的重建。
构建生态课堂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主要从创设问题情景,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改变教学方式,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态课堂;教法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教学观念遭到摒弃。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好教师、学生、课堂环境这三种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关注个性,突出发展,构建一个生态课堂。
化学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课堂中各要素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特殊的微观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直接制约课堂上师生的活动状态,影响“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应是在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
本文拟从化学课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就如何构建生态化的化学课堂作一初步的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教学中通过有效的途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把能够真正进入学生视界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学生采取有效的探究活动,提出有效的问题假设,通过有效的实验、师生间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得到有效的科学知识,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节中为分析电解原理,笔者在采用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设计如下问题:(1)通电前溶液中有哪些离子?通电后溶液中离子如何运动?(2)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铜棒上有一层红色的固体析出,说明了什么?(3)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有气泡产生,判断可能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4)根据实验事实你能得出哪些离子优先放电?这些质疑式、探究式、递进式问题的设置为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构建了平台,问题层层递进,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探究创设了交流的空间。
新课程视野下构建高中体育生态课堂的思考
新课程视野下构建高中体育生态课堂的思考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它是由认识领域到生命领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维的对话过程。
构建生态课堂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及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师生共同形成活泼和谐、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
一、统整课程资源,形成开放、多样、发展的生态课程类型生态课堂是绿色课堂。
国内学者最早于2007年明确提出“绿色课堂”,指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状态。
“绿色课堂”强调对师生个体生命的尊重,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调试,在教学内容上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1.形成“开发性”体育课教学模式,给学生学习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
生态课堂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
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世界的重新组合、选择与建构,固而是人对自己的挑战与创新,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
“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式”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是指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感悟、多体验,谋求积极参与,主动发展。
例如在进行“4ⅹ100米接力赛”教学中对谁跑第一棒,谁跑中间,谁跑最后一棒,采用何种方式接棒,教师不过多地去讲解,完全由学生在练习中去感悟、去揣摸、去交流。
学生完全可以采取一些独特的接棒方式。
课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谈感受、谈体会,对表现好的同学应及时加以表扬。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形成“多样性”体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教学目标上,生态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师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强调某方面的发展,而是关注全面发展;不仅满足于当前发展的需要,还要促进外来的发展。
浅析小学生个性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浅析小学生个性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摘要:小学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地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构建生态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在重视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教育活动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要想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必须让他们更富有个性地发展,具有良好的个性,包括好的行为习惯、充满自信和勇气、意志坚定、善于合作、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人的个性并非一成不变的,环境与教育决定了这个人会朝哪一方面发展。
所以,有责任感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确保学生个性发展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位教育专家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粒砂子是一样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孩子必然存在差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爱和安全感的需求,对新体验的需求和对活动的需求是最强烈最突出的。
不同的儿童对这三种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往往不易被教师觉察和认识,以致孩子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每个孩子在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和最终达到的水平都存在很大差异,孩子朝哪个方向发展,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优势,进入学校时已很明显。
当孩子带着初具倾向性的人格特征来到学校时,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明显差异的个体。
教师不仅要承认这种差异,还要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可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通常可以通过谈话、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学习小组,可以是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也可以是不同兴趣特长的学习小组,对于学生的小组活动,收集他们的学习信息,及时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构建生态课堂,促进个性发展
摘要:生态课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以人为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秩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个性是教育的灵魂,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以人为本,构建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少不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飞扬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及课堂教学的设计有直接的影响。
以下是信息技术课堂激趣“三法”:
1.问题猜想激趣法。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教学“形状补间动画”时,我通过导入Flash实例动画“脸谱”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个动画中,一共变了几次脸?”问题一出,学生都争着讨论和猜想。
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后,我通过源文件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上课就
顺理成章。
2.情感体验激趣法。
如果教授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渲染一个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时,通过“苏州园林”作品的展示与介绍,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及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置身在苏州园林的美景中,感受其独特魅力。
这样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联想跳跃激趣法。
有些课本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或运用丰富的语言启发学生联想,教师再适时补充说明,会有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讲述“计算机工作原理”时,可以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并与人脑工作过程作类比,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各部件功能,最后通过计算机工作示意图总结计算机工作原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自主探究,以生为本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学案的导学作用下,自主完成上机作业。
以VB教学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教学案例:
(1)当鼠标经过标签文字“面向对象编程”时,文字显示为“Do not touch me!”,当鼠标离开标签文字后,文字又还原为“面向对象编程”;
(2)单击文字“Do not tou ch me!”,窗口出现一个圆;
(3)双击文字“Do not touch me!”,窗口的圆消失;
(4)单击窗体其他区域,程序结束。
本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别碰我”程序的展示,先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后点出本节课的主题,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由于初二年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及VB操作容易淡忘。
因此,我在此节教学中,除了利用学案的导学作用外,还提供查看帮助文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我实践。
如果学生在上机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可以组内相互交流和探讨,以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和客观存在的。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将学习目标分层,将教学目标细化,将学习任务细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实践,体验学习乐趣。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的设计应以班级大部分学生为着眼点,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完成大部分任务,让动手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基本完成任务,同时要给优秀的学生一
定的发展空间。
以“图片处理”教学为例,本课以“保护环境”为主题,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设计了基础任务和扩展任务。
基础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美图秀秀”调整图片的色彩、图片的旋转和裁剪、图片的抠取。
拓展任务是针对完成基础任务后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处理图片的基本操作后,制作一张动漫日历表。
这样既体现了任务设计的分层,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良好。
此外,给学生提供多个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动手能力和需求自行选择是一种不错的任务手段。
四、课堂评价,立足过程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业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纪律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完成。
根据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学生可通过FTP进行作业的上传。
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我会通过教师广播系统进行展示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个别学生的错误作业,我会以匿名的方式拿出来做错误案例讲解,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课堂评价时,我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评价。
如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有一定基础,但又较容易满足于现状的学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做到“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来完成作业评价。
五、开展竞赛,个性飞扬
《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每一位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适时开展信息技术竞赛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初中生在群体中有一种极强的表现欲,在教学之余开展竞赛活动恰好能把他们的表现欲转化成学习热情。
譬如在刚开学的几节信息技术课上,我会安排初一新生进行打字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要比一比谁的打字速度快,争当“打字王”。
解读学生这一心理后,我在初一年级举办“校园十佳打字能手”活动,让学生赛出个人风采。
又如在进行”功能强大的因特网”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上网的喜爱和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我在初二年级开展以“我的博客天地”为主题的竞赛活动。
教师做简单讲解后,由学生自己上机实践,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完成博客的装扮。
获奖的博客作品将与校园网进行链接,在全校进行展示,供学生欣赏。
通过搜狐博客这个平台,不仅让
学生了解了社会的新兴事物,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展示。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一位学生都是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构建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促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