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和陈独秀) 2.后期:马克思主义
五.新文化运动
(四)影响 1.积极(政治、思想):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解放; 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为马克 思主义传播奠基,推动五四运动 2.局限: 前期: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否、肯定态度
问题思考4: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 1.新领导:
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
自然经济为主体
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工业化、机械化
• 思想上,由传统封建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
理性化、科学化
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民主化、法制化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近 代 化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在资本主义世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
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的背景
1.内因: ①政治、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五四运动发展——促进传播 ②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外因: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马克思的传播概况
1.李大钊: 最早宣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问题思考1: 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①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② 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 科学技术来实现富国强兵。 2.不同点:①有无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②有无付诸实践。
(2017· 天津文综)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 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 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 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 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B
c
(2017· 北京文综)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 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1、含义:
“中学为体”:
结果如何???
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 为国家的基础;
“西学为用”:
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 赋税、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 河日下的清王朝。
2、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 外患 2.内容: 维护中国纲常礼教(封建专制统治)前提 下——中体;学习西方近代科技——西用 3.实践:
洋务运动(19C60S——19C90S)——破产 4影响: ①积极:冲击保守观念,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②局限:对西学认识局限于物质层面
洋务派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危机下,
中国要怎么办?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以实 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与繁荣。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主题:中国向何处去 方向:向西方学习(走向近代化)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维新派: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1.标志: 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 《新青年》 4.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 由”)
五.新文化运动
(三)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1.前期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A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 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 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 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 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 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 (1894年6月)
四、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
1、背景:
①维新失败,改良受挫; ②《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族危 机空前严重;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④知识分子认识不断深化。
问题思考2: 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
着造反”,你怎么看待这各看法?
康有为 “跪着造反”,一方面形象地 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 寻求变革,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
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
力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问题思考3: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 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 (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自强); 异(1)阶级立场不同(根本); (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所要实现的 政治目的不同;
前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后马克思主义者
2.新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
3.新内容:
前民主科学;后马克思主义
4.新成果: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基础
热点链接: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
什么启示?
1.革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进步必须有先进文化 的有力支撑。 2.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必将推动文化进一步创 新和向纵深发展 3.文化创新必须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与传 统文化融合 4.文化创新必须有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分子为先导 5.必须切实发扬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学,提 高国民素质
A
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
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 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
思考,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是中体西用。因为只有
器物
资产阶级
制度
革命派: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无产阶级(1919五四后) 传播马义,走社义道路
思想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步深入
一个主题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
三个阶段
器物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严 用进化论阐述变法—— 复 系统介绍西学第一人
三.维新思想
•失败原因: A、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客观原因) B、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四)实践: 1898年,在光绪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失败。
(五)意义:
1.政治上: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2.思想文化上:启蒙作用——思想解放 3. 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当时的清政府闭目塞听,愚昧无 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①近代的历史潮流是什么?
②哪些国家已步入该潮流?
近代化 英、法、美
③那时候的中国人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了吗? 没有 ④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认识鸦片战争前 中国和世界? 国 家 英法美 政治上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上
工业革命已完成 或正在进行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①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冲击中国 ②清王朝危机四伏、中西联系扩大——新眼光 ③鸦片战争惊醒有志之士
2.主要代表: ①林则徐:《各国律例》、《四洲志》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②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①积极:探究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②局限:对西学认识不足;实践不足
五.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政治:
①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内: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尊孔复古逆流 2.经济: 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 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 ①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②内: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五.新文化运动
(二)概况:
C
(2016· 课标3)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 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 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 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 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 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治前途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基础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调和 为保守
3.影响: ①积极:工商科技——政治制度,起启蒙作用
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实践
(三)维新思想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三)维新思想
代 表 主 张 共同点
托古改制 资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产 《孔子改制考》
⒈政治:主 张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 阶 结合进化论,宣传民权 2.经济:发 梁启超 级 立宪 展资本主义 维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 3.文化:废 新 谭嗣同 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八股倡西学 派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 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 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 材料二:“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 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1842年5月,道光帝问疆吏大臣
(2015· 课标2)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 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 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 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2014·课标 1)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
第一次系统介绍——《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毛泽东: 新民学会、 《湘江评论》
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意义
1. 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 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
2. 增强了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 3. 中共的诞生准备思想基础,1921年7月,中共 成立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了。
制度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1915——1919)
(从鸦片战争到 甲午战争)
马克思主义传播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 (从戊戌变法 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从 到20世纪初) “走俄国人的路”到走
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 的渐进历史过程,就时间而 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 民初两个时期西方文明的传 入。
改变封建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
三.源自文库新思想
(一)背景:
1.政治: 外国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3.思想: 西学东渐
三.维新思想
(二)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70年代) 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2.主要内容:
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B.鸦片战争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觉醒 C.魏源写出《海国图志》一书 D.林则徐、魏源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解析: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事实,让人们从 “天朝上国”的幻梦中惊醒,从而反思,进 而萌发了“救亡强国”的新思想。
二.中体西用
——民主共和
2、代表人物: 孙中山、章太炎、邹容 3、思想主张: 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民主共和 4、宣传方式:创办刊物、组织团体、论战 5、实践: 辛亥革命,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同:(目的) ①学西方,改专制,走资路; ②挽民危; 异:(方式、政体、对清态度) ①维新派:维清统前提下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革命推清统,建资阶共和国
( 2017· 课标2)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 近代中国报刊最重要的特点是带有民族性:近代 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 中国列强欺凌,军阀混战,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 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 中国成立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都不是完全独立 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 的。从1840年到1949年的百余年中,中国人的历 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 史使命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国人创办报刊 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都有鲜明的标签,目的是通过舆论宣传来唤醒民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众。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近代报刊从它创立的那一刻起,就从未间断地发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挥着联系和沟通中西文化、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双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重作用。所以说,不管是近代创立的报刊也好, 还是当代的各类新闻媒体也罢,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树立一种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