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轮复习第1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第一轮复习第1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②对象: 同姓亲族 功臣 姻亲 殷商降族 古方国 ③内容: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旳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
用以拱卫周王室;受封旳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旳命令,诸侯有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旳义务; 诸侯对下继续分封。
历 史 典 故
一、夏商两代社会旳政治制度
二、西周旳政治制度——天下共主
15、(2023潍坊)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
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度
16、《史记》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应了当初 A、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旳挑战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旳安危 C、想了解九鼎旳轻重大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旳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旳加强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旳影响
本讲内容在近3年高考中所占分值统计
年份省份
考点内容
题型 分值
• 23年湖南 分封制 • 23年北京 • 23年广东 宗法制
• 23年上海 • 西周旳政治经济
• 单 8分 项 选 择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8.(2023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 后是自己人旳……”。这反应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旳思想 B.固守老式旳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旳宗法观念 D.遵照长幼有序旳婚姻礼俗
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互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旳活动地域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03
电磁场理论
静电场基本性质与规律
01
电场强度
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反映电 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的作用力

02
电势与电势差
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反映电 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势能的变
化。
03
电场线与等势面
形象地描述电场强度和电势的 分布情况。
恒定电流电路分析
欧姆定律
描述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 关系。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掌握正确读数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理解其 测量原理。
电火花计时器
熟悉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理解其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区别。
打点计时器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 法及纸带的处理。
示波器
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 使用方法和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总结
熵增加原理
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即自然界中的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 行。
气体性质与状态方程
气体性质
气体具有可压缩性、扩散性、粘性等 特性。同时,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非 常微弱,因此气体的很多性质可以用 理想气体模型来描述。
状态方程
描述气体状态变化的方程,如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压强, 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 数,T为热力学温度。
0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形成影、日食、月食等现
象。
02
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 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
象,遵循反射定律。
03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 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
象,遵循折射定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B.12 m/s
C.12.75 m/s
D.11.75 m/s
答案:B
答案:ABC
答案:B
考点三 加速度 1.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加速度的大小 和速度的大小
无直接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 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 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加速度的方向 无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
答案:B
角度3 加速度的计算
例3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 为v1=10 m/s,方向水平向右.设它们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 那么:
(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方向不变,求子弹击穿木板 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求足球与木板碰 撞反弹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跟进训练】 1.校运会400 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 相同 B.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相 同 C.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 间相同 D.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答案:D
角度2 加速度的理解及“加速”“减速”的判断 例2 [2022·河南三门峡市模拟]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 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至零, 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 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 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 值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56张PPT)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56张PPT)

温带:年变化幅度均相等,为46°52′
寒带: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 从46°52′→23°26′↓
对点演练 (2016·周口模拟) 下图中a、b、c、d四条 曲线,分别表示甲、乙、 丙、丁四个地点正午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 点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 确的是( C ) A.丁、乙、丙、甲 B.乙、甲、丁、 丙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 丁
2.6月22日,乙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 D 图为( )
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 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 此回答3~4题。 C( 3.该地这天(3月21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4.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 A(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135°E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④最低纬度为22.1°
第二课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⑴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 。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 。
天顶
W S
逐渐增大
O

平 E

日落 0°
N
日变化:日出 正午 0° 最大 极点上无日变化,大小为直射点的纬度角

B
C
3、画图说明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春分四个时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闰年的算法:
非世纪年: 1闰/4年

高考化学第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PPT

高考化学第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PPT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
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将两小块质量
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
刺些小孔,然后投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A.①②
B.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钠与水反应生成的 NaOH 能使石蕊试液变蓝,①不正 确;钠投入稀盐酸中先与盐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②不正 确;Na 与水反应生成 H2 和 NaOH,Al 与 NaOH 会进一步反应产 生 H2,故③不正确。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问题思考: 1.Na2O2 是否属于碱性氧化物?为什么? 答案: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因为 Na2O2 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 有 O2;另外 Na2O2 中氧元素为-1 价,而碱性氧化物中氧元素均为-2 价。
2.Na2O2 与 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Na2O2+SO2===Na2SO4
4.1 mol Na2O2 与足量 CO2 完全反应时转移 2NA 个电子,对 吗?
答案:不对,应转移 NA 个电子。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问题思考: 1.将 CO2 气体通入到饱和 Na2CO3 溶液中有何现象?原因是 什么?
答案:有沉淀析出,原因是 NaHCO3 的溶解度小于 Na2CO3 的 溶解度,而且反应消耗溶剂水。
熔融 4Na+TiCl4=====4NaCl+Ti(还原性:Na>Ti)。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第二讲-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第二讲-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3)would 能够表达过去旳习惯性动作,比used to正式, 但没有“现已无此习惯”旳含义。 When we worked in the same firm several years ago, we would often go to the cinema together. 当几年前我们在同一家企业工作时,我们经常一 起去电影院。
1.can 和could旳使用方法 (1)表达“能力”。
— No one can be compared with Yao Ming in playing basketball. — Oh, you are really his big fan.(摘自2023湖南高考) ——在打篮球方面,无人能与姚明相媲美。 ——你真是姚明旳铁杆粉丝。
2.(2023·北京高考)— I don't really like James. Why did
you invite him?
— Don't worry. He ________ come. He said he wasn't
certain what his plans were.
A.must not
Simon's party last night?
— I wanted to, but my mom simply________not
let me out so late at night.
A.could
B.might
C.would
D.should
解析:考察情态动词。 问话人问询为何昨晚没有参 加Simon旳聚会,答话人回答说自己想去,但是妈妈 只是不想让自己在这么晚旳时候出去。 此处表达旳 是过去旳意愿,所以用would。 答案: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 课件(共57张ppt).ppt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 课件(共57张ppt).ppt

契诃夫
①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②常常以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 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欧·亨利 ①写作的题材和对象固定化。②篇幅短小,构思巧妙,引人入胜。③幽 默诙谐。④结局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 ①导引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人物心 境。
情节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 ①揭示社会的本质。②揭示文章的主题。
关键技法 两步解答分析环境描写作用题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找到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 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 环境的作用是相对应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 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
分步解题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第二自然段中的
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房子、树 和风等,点明了环境的恶劣。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角度
分析
“房子又矮又小”说明居住环境差。“风大。树像绿狮子……发出 环境 猛兽似的嗥叫”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这里“风大”
的特点。通过描写长不高的树和风大,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突 出了守在这里的人们的艰难。
情节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
主题 ①深化主题。②揭示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
作用
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 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等。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 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 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 “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 着簸箕【注】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 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 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 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 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 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成语复习共60张PPT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成语复习共60张PPT
成语是一种定型的固定词组,绝大多数由 四个字组成。当然,三个字,五个字,甚 至更多字数构成的也有。
大家一起来纠错
一篇让语文教师看了必 定疯狂的作文
一天,某同学在教室里写作文?我的家?: “我的 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每天早上,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 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到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 售货员,在商店里对顾客来者不拒;我是个学生,在 教室里却呆假设木鸡。在家里我们是一团和气,臭味 相投。但当考试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 手辣。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却站在一旁袖手旁观, 从不见义勇为。 〞
复习对策—成语使用十个注意点
1、辨明褒贬 3、用准对象 5、吃透词义 7、消除重复 9、摆正谦敬
2、识别两可 4、搭配合理 6、防止混用 8、区别轻重 10、符合情理
1、辨明褒贬
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 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了些刚 性。
“始作俑者〞意思是指“最先做坏事的 人〞,是个贬义词。 ——犯了贬词褒用 的错误
12.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 人神志不清。
13.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 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14.冷假设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 形容人态度严肃。
15.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 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16.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 分析:例中“不胫而 走〞应为“不翼而飞 〞。“不胫而走〞是 指没有腿而能行走, “不翼而飞〞是指没 有翅膀却能飞走。 “不胫而走〞侧重指 事情、消息等用不着 刻意宣传,就迅速流 传开来,而“不翼而 飞〞那么着重指什么

2024届新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第一章 第1节 集合 课件(35张)

2024届新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第一章 第1节 集合 课件(35张)

2.(多选)已知集合 A={x|x2-2x=0},则有( )
A.∅ ⊆A C.{0,2}⊆A
B.-2∈A D.A⊆{y|y<3}
解析:A={0,2},由子集的概念知 ACD 正确.
答案:ACD
3.(必修第一册 P10 例 2 改编)已知集合 A={x|-2≤x≤3},B={x|x<-1 或 x>4}, 那么集合 A∪B=( )
C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3
B.4
C.5
D.6
解析:集合 A={1,2,3},B={4,5},C={x+y|x∈A,y∈B},所以 C={5,6,
7,8},即 C 中元素的个数为 4. 答案:B
2.已知集合 P={-1,2a+1,a2-1},若 0∈P,则实数 a 的取值集合为( )
A.{-12,1,-1}
5.(必修第一册 P9 习题 1.2T5 改编)设 a∈R,若集合{2,9}={3a-1,9},则 a= ________.
解析:由集合相等知 3a-1=2,解得 a=1. 答案:1
备考第 2 步——突破核心考点,提升关键能力 考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考点集训】
1.(2022·苏州模拟)设集合 A={1,2,3},B={4,5},C={x+y|x∈A,y∈B},则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确__定__性___、_互__异__性___、_无__序__性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属__于___或__不__属__于__关系,用符号_∈___或__∉_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_列__举__法___、__描__述__法__、_图__示__法___.
x∈A,则 x∈B)
真子集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集合 B 中 _A_____B_(或___B____A_)__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 A 中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PPT课件 图文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PPT课件 图文

Lesson 2&3
教学重点:课本梳理、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讲解
课文回顾:阅读课文,完成《步步高复习讲义》 P55第一题:教材活用-----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下面的短文;第二题:课外拓展-----语法填空 (旨在训练用30个单词概括大意的能力) 作业要求:阅读课文,试着用18个单词概括课 文大意,再比较答案 文章讲述了Daisy的经历。她到西藏,津巴布 韦和热带雨林游览,在那她发现一些动物濒意 识到临灭绝,由此她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You speak English well,but you’d better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written English. 你英语讲得很好,但最好对书面英语多加注意。
归纳总结 attention n.注意力;注意,留心 pay/give attention to attract/catch/draw/get one’s attention吸引某
即学即用
(1)The disease is beginning to affect her eyesight (侵袭到她的视力).
(2)Does television have an effect on (对……有影响) children’s behaviour?
2.contain
It contains a powerful drug which affects mosquitoes. (回归课本P26)
• One day, Daisy d_r_e_a_m__e_d__a strange dream. She flew in a wonderful _c_h_a_i_r__to _t_a_l_k__with an _a_n_t_e_lo_p_e___in Tibet. The antelope told her they were hunted because of their _f_u_r_which can be used to make _sw__e_a_te_r_s_like hers. In three years they may all be_g_o_n_e__. Later, she _f_le_w___to Zimbabwe where she talked with ane_l_e_p_h_a_nat nd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 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优秀PPT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优秀PPT课件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 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 素”。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2.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 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阅读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 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 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 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 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读文示范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真题文本】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与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与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②〈助词〉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士, 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 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 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战》:“师 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 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①〈介词〉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 “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师说》: “生乎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 风乎舞雩。”⒉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庖 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⒊介绍依凭的条件。 《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捕蛇者说》:“吾尝疑乎 是。”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 意义相同。 考察点:重要实词 逆,①〈动词〉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逆君于泰。” 【又】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逆操。” ②〈动词〉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 我怀。” ③〈动词〉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 逆强秦之欢。” ④〈名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 为逆。” 【逆旅】客舍;旅舍。 选D。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英语课件(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Unit 1 Teenage Life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英语课件(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Unit 1 Teenage Life

5 So the next time you feel like you do not want to do boring,difficult homework or go to class,think about the children who don’t have the chance to get a good education.(the next tim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所以下一次你感到你不想做枯燥、有难度的作业或去上课时,想想 那些没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
4
movement
→move
5
suitable
→suit
6
actually
→actual
7
challenge
→challenging
n.动作;运动;活动 vt.& vi.移动;搬家 vt.使感动 adj.合适的;适用的 vt.适合;适宜于 n.套装,西装 adv.事实上;的确 adj.实际的;真实的 n.挑战;艰巨任务 vt.怀疑;向……挑战 adj.有挑战性的
6 plate
n.盘子;碟子
7 youth
n.青年时期;青春
8 generation 9 adult
n.一代(人) n.成年人 adj.成年的;成熟的
Ⅱ.记重点单词
1 debate 2 content
3 title 4 topic
n.辩论;争论 vt.& vi.辩论;争论 n.内容; [pl.]目录;(书、讲话、节目等的)主题 adj.满意的,满足的 n.(书、诗歌等的)名称;标题;职称;头衔 n.话题;标题
11
recommend
vt.建议;推荐;介绍
→recommendation n.建议;推荐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人教版):专题1 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共29张PPT)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人教版):专题1 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共29张PPT)

考点三 追及与相遇问题
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 小于前者速度。 (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2.分析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关系”。
考点三 追及与相遇问题
3.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 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 相撞;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
解析:利用 v -t 图象求解,先作 A、B 两车的 v -t 图象,如图所示,
设经过 t 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 A 车有 vA=v′=v0-2at, 对 B 车有 vB=v′=at,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t=3va0。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 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考点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识图”能力的考查 考点二 对“用图”能力的考查 考点三 追及与相遇问题
考点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识图”能力的考查
1.x-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位移 随 时间 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 速度的大小 。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 速度的方向 。 (3)两种特殊的x 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 t图象是 一条倾斜的直线 。 ②若x 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 静止 状态。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
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x甲






L1
x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分类物形体有质成 系 何什乳 “ 分的, 关么物浊 分 散混叫 系是混 合 物质液散系合做?溶容称例是系由分物液纳为合物如小”什。散、混分分:液与么系悬合散散盐氧乳溶滴“组。浊物质剂化浊液混成分液的。物液、合?散、悬等物到乳分 其浊。”液浊散 他液两体液系、者里?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2.分散系的分类:
处于相对稳定
浊液 不稳定 状态。
滤胶体和浊液的现象
胶体 浊液
过滤时的现象 能透过滤纸孔隙 不能透过滤纸孔隙
实验说明:胶粒直径<滤纸 孔隙的直径<浊液中分散质粒子 的直径。
同步练习1-4答案
(一 )
每题5分
12345678 ABABCDAA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每题6分 D B D D C B B B D B


珍珠 合金
2.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分散质微粒 直径小于
分散系
1nm(10-9m) 均一、稳定
溶胶 浊
液体 液
如何区分胶体和溶液?
分散质微粒直 径介于1nm至 100nm之间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于 100nm(10-
7m)不均一、 不稳定
丁达尔效应
如何区分胶体和浊液? 过滤
溶液、胶体、浊液三者的本质区别是什 么? 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1)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可将分散系分成九种;
(2)可根据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分 成溶液、胶体、浊液三类。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按聚 集状态分类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定义:一种(或多
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 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实例 空气 雾、云 灰尘
泡沫


酒精的水溶液
食盐水
泡沫般分类法): 只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分类 方法。 (3)交叉分类法:对同一事物用多个标准来衡量 的分类方法。
(2)树状分类法
是对同类物质按
照属性进一步细分
类的方法
质单

纯 净
质物

混 合

化 合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5-8
合 物
无 机 化
酸 碱

合 物
有 机 化
氧 化 物
(3)交叉分类法 Na2CO3 是分别按照 多种标准对 Na2SO4 某一事物进 K2SO4 行类的方法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物 质
另混1.有质一合关称溶 悬 由种物被概为液 浊 一物;纯 净分念分是液种质散:散一是(里单质的质种固或形。物或体多成金非稀酸多小种的属金有种颗)均单属气物粒物一质单体质质分、质 单稳散分 分质定散 于 散到 液 在的 体另一里种形(成物或的多混化种合)物碱物;质中所得到的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质粒子 种类 粒子的直径
溶液 <1nm 分子或离子
胶体
多分子集合 1~100nm 体或大分子
浊液 >100nm 数量巨大的 分子集合体
溶液、胶体、浊液的稳定性
分散系 稳定性
同种胶粒
种类
吸附同种离子,
溶液
稳定 使胶粒带相同
胶体
介稳定 电性,相互排
(相对稳定) 斥,不易聚集,
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物质组成和分类
要求:1、认真听讲 2、适当做好听课笔记 3、及时做相应的巩固练习
第一单元 物质组成和分类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2、掌握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3、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
一、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1、分类的目的:方便查找应用 2、分类的标准:根据组成或性质 3、分类的意义:方便学习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