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吴琼英)
谈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做法
谈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做法吴智婷应用题教学,就是使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来确定算法。
要想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做到上述三点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还深深体会到,抓好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口述过关,也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因为低年级学生是从学习半图半文和以图代字的应用题,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
这些简单的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又是进一步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再让学生一一口述出解题思路,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正确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教第一册37页例题,这是一道以图代字的减法应用题。
我们首先让学生看图,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用剪子剪下几个?剪下的数表示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用什么方法计算?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反复口述,同桌或全班交流。
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做题总是以口述助列式,再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确定算法便可。
如:第二册36页例八,学校里养了7只黑免,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儿只?这是一道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又是小学阶段比多比少应用题的刚开始,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
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呢?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揣摸一个题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线板图引导学生弄懂题意,人人口述解题思路。
问:题里告诉的是什么事?(学校养兔的事)知道哪两个条件?(养7只黑兔,U只白兔)求什么?(白免比黑免多几只?)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结合看图把每一只黑兔与对着的一只白兔分别用虚线连起来,再引导学生数对着的有多少只?(7只)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免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没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结合算式12-7=5(只),最后让学生结合图反复口述。
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教学体会
关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杨林镇张官营小学 杨绍琼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一部分,很多同学在应用题方面缺少分析能力,在应用题方面丢分较多,老师在应用题的教学方面也感到非常棘手,我觉得应用题教学虽然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读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在“导”上下功夫,对于学生要做到正确的引导。
对于一道应用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读清楚题目中蕴含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有些同学做题的习惯极差,一道应用题的题目粗略看一遍之后,甚至于条件和问题都还没有看清楚就开始乱列式子,导致做题出现失误而丢分。
准确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首要条件。
其次是做好应用题的分析工作,应用题的分析是应用题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步骤。
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方法,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解决应用题的信心。
一道应用题只有方法正确了,最后解答出来才有可能是对的。
那如何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呢?要分析一道应用题,我认为要做到以下方面:1、从应用题的条件入手,采用分析法解决问题。
对于两步以上的应用题,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堆煤,第一天烧了总数的41,第二天烧了总数的52,还剩下490千克,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这是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很多同学在计算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分析,感到非常的吃力。
其实,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解决此类的应用题根本不难,根据前边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呢?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可以求出: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烧了这堆煤的几分之几?烧了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就可以求出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解的时候可以设这堆煤为X 千克。
烧了的为(41+52)X ,从而列出方程(41+52)X +490 = X ,从而可以解出X 是多少。
还可以用算术方法求解,找出本题的“单位1”为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作者:吴志勇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年第02期摘要: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矗由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提出问题,主动深究,解决问题一、呈现材料,提出问题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应用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形式化”常规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使得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丧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充满乐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教材中应用题的选材,作一下改编。
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各地学生的,但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
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图景,也可以是图表、对话、文字叙述,甚至漫画等形式呈现数量关系。
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例如: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可以这样设计:“六(l)班今天要上体育达标训练课,要求分两组进行投掷垒球训练,即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准备了20个垒球,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学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样多的垒球;二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垒球多,人少分到的垒球少。
通过讨论、争议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男、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数学应用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上好应用题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害怕应用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也不是很高。
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呢?一、运用合作交流法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合作交流法的作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有限,生活经验也比较有限,教师运用合作交流法到应用题教学中来,可以交流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出数量关系,对于进一步解答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例如,在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片、实物等为学生展示例题,并引导学生交流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能够推出的条件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细致观察,认真思考,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运用生活联系法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数学是一门生活类学科,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地促进学生应用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除法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班级郊游这一课题出发,全班有49人,每9人坐一辆车,问需要多少辆车,当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算出答案是5辆,还剩下4人时,这时需要结合生活常识来解决这一问题,余下的4人是否可以按照数学知识中的四舍五入将其舍掉呢,当学生意识到无论余数是多少这时都不能省掉的时候,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合作交流法和生活联系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应用题教学中来,并让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龙源期刊网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卢红娴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33期
【摘要】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六年级的应用题的教学尤其重要。
在复习中,如果我们能够灵活而科学地使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习题,加强引导,把整个复习作为思维不断深化与扩展的训练过程,就能使学生真正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训练分析;拓展思维;发散思维
一、加强数量关系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解法,把數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
如:“草地上有34只公鸡,比母鸡少25只,母鸡有多少只?”应指导学生分析哪个是较大数(母鸡),哪个是较小数(公鸡),哪个是相差数(25只),要求什么数(较大数),用什么方法(用加法)。
用文字叙述列出关。
用好“五辨”策略,应用题教学步步为营
用好“五辨”策略,应用题教学步步为营发布时间:2022-04-02T05:17:19.88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0月30期作者:苏环[导读] 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样也是难点之一。
苏环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高莲小学广东河源 517000【摘要】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样也是难点之一。
在中高年级,教师对应用题教学尤为重视,想要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就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展开全面研究。
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五种应用题教学策略:熟悉公式,巧“辨”数量关系;仔细读题,善“辨”已知条件;一题多解,敢“辨”解题思路;多题对比,明“辨”题目类型;学生讲题,乐“辨”师生双赢。
用好这“五辨”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出系列提升应用题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即为“五辨”教学策略。
一、熟悉公式,巧“辨”数量关系工程应用题和行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比较典型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要解决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必须掌握数量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的因果关系。
如在解决“工程应用题”时,解题思路基本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但是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它们都是变化发展的,这是知识的发展性,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变式中将知识同化。
例如:一个零件,甲单独做要4小时,乙单独做要6小时,如甲先单独做2小时,剩下部分再由乙单独做完需要几小时?引导学生抓住基本解题思路,弄清工作总量由“原来的”变为“剩下部分”,重点求出“剩下部分”工作量,所以“剩下部分再由乙单独做完需要几小时?”列式为(1- ×2)÷ 。
这就是把知识纳入同一的解题思路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理,在解决“行程应用题”时,解题思路基本是:路程÷速度=时间,但是,我们还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弄清楚物体运动变化的具体情况,才能正确解答行程应用题。
漫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漫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吴显录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长期以来,如何使学生成为“具有解数学问题能力的人”,“有效地应用数学方法解问题的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
我作为一线教师,在小学应用题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探寻出的一些浅显答案。
一、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前提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笔者以为,学生计算能力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会随着提高。
例如:看一看,填一填,并列出综合算式。
8.91 4.77\-/再如:用简便方法计算。
999+99+9+3学生要想又对又快的解答上面这道题,必须首先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这里面包含了很严密的逻辑推理,这对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我曾经教过的两届毕业生的得分情况实际分析:学生的计算能力优劣直接影响应用题教学。
二、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对很多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解答应用题能力强的学生,绝大多数其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反之,都很弱。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首先培养学生“说”算式的能力。
例如“9+8”这道算式学生虽然会计算了,但不等于学生会“说”了,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式子,如:1、9与8的和是多少?2、比9多8的数是多少?3、比8多9的数是多少?4、8和什么数相差9?5、9和什么数相差8?再如,算式“5.6÷6.5+0.37”,除了教会学生正确的计算外,还要让学生能够用“5.6与6.5的商,加上0.37的和是多少”这类语言表达算式的意思。
经过这样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的逻辑理解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核心在于突破应用题知识点本身的教学技巧。
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但真正让学生灵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技巧,其核心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应用题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认 真审 题的 习惯 。 四、重视用画 图的方法来解决 问题 在 小学数 学 中,应用 题 教学 是既是 一个 重点又 是一 个 由于小 学生 不仅 年龄 小而 且理解 能 力也有 限,在教 学 难 点 内容 。长 期 以来 ,虽然 教师在 教学 应用 题用 时用 的时 些题 目时指导 学 生用画 图像 的方 法来 帮助理 解题 意就 十 间很 多,学 生也 费了很 大 的劲 ,但 是成 绩总 不够 理想 呢 ? 分的必要 。借 助于图像可 以使题 意更直观更形象 ,可 以帮助 重要 的 问题 在于 小学 数学应 用题 的教 学方法 ,下 面结 合本 学生化难为 易。尤其是在解有关 行程类 的应用题 时,学生如 人 的教学 实践谈 谈搞好 小 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 的策 略 。 果能边读题边 画图,对于理清相应 的数量关系 是十 分有帮助 教 师要 深入领会新课标教材 的意图 ,重视应用题 教 的 。例 如在解 “ 甲乙两车 同时从A、B 两 地相 向而行 ,第一 学 次相 遇距 离A 地6 O 千 米 ,相遇后 继续 前进 。各 自到达B、A 当今 有的 数学教 师认 为 :新课标 教材 “ 取消 ”了应 用 两地后 沿原路返 回,第二 次相 遇在距 离A地9 0 千米 的地方 , 题 ,说 明应用题 的教学要求 降低 了,不需要重点教 学了。显 A、B 两地 相距 多少千米 ? ”这 道题 时,学生 看到题 目后 很 然 ,这些认识 是非常错误的 。因此在 新课 标教材 中,虽 然应 迷茫 ,不知道 如何 下手 ,这 时 ,我 引导学 生画 图 ,根据题 用题的提法 不见了,但取而代 之的是内容丰富 、呈现 形式多 意,标出相应 的关系 。根据图示 ,学 生一 目了然 ,很 快就 能 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 “ 解决问题”。它比应用题教学的要 找准 它们之间 的关系 , 自然也就能迅速作 出解 答。 求非但没有 降低 ,还有所提高 。而 新课标教材 中, “ 解决问 五 、从 问题出发,弄 清应用题 的事理 题 ”提供 给学生的往往不是 已经编 制好的题 目,而 是把 现实 对 于 需 要 两 步 以上 计 算 的应 用 题 , 首先 ,是 要 让 学 生活 中的一些场景或情境提 供给学生 ,首先要 求学生通过观 生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其次,才是确定算法的问题。就 察 、思考提出 问题 ,然后才 是解决 问题 。从 而使学生经历从 拿两 步计算 的应 用题 说 吧,既然 是 两步计 算 ,就一 定有 先 “ 提出 问题 ”到 “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在 这过 程 中培 养 了 算什 么 ,后 算什 么 的 问题 ,这 必须 根据应 用题 的事 理来 确 学 生用数 学的眼光去观察 生活,用数学 的思维去分析现象 , 定 。例如在 解下 面这 一道 应用 题 :二年 级一班 有 男学生 2 4 用数 学的方法去解决 问题 的能力。 人 ,女学 生‘ 比男学 生 多6 人 ,全班 有 学生 多少人 ? 在 解这 一 二 、重视培养学生 的理解能力 简单 的应 用题 时 ,如果 不注 意弄清 楚事 理 ,看 到有 男 学生 应 用 题 学 习 是 小 学数 学 中 比较 重要 的难 点 之 一 ,数 2 4 人 ,女 学生 比男 学生 多6 人 ,就很 容 易把2 4 同6 相 加 ,错 学 的应 用 题 教 学 中经 常 遇 到 “ 条 件 ”、 “ 问题 ”、 “ 一 误地 认 为全班 有学 生3 O 人 。要想避 免 出现这 样的错 误 ,关 共 ”、 “ 还剩 ”、 “ 同样 多 ”、 “ 比 ……多 ”、 “ 比…… 键 就在于 把应 用题 的事 理弄 明 白,即要 让学 生理 解 ,这道 少 ”等名 词术 语 ,作 为数 学教师 ,要 在课 堂 中为学 生解释 题 是要求 全班 有学 生 多少人 ,那 么先得 求 出女学 生有 多少 清 楚这些 数学 名词和 概念 的意 思 ,培 养学 生 的理解 能力 。 人 。对于 需 要两步 以上 才能解 答 的应用 题 ,情况 更为 复杂 在教 学过 程 中发现有 很 多学生 在解答 应用 题 的时候根 本没 些 ,必须 依据 具 体的 问题具 体分析 ,先弄清 楚题 目中所讲 有 理 解 题 目的意 思 就 开始 解 答 , 结果 往 往 都解 答 错 误 。 的事 ,再将 题 目中给 出的数 量关 系分 析清 楚 ,然 后才 能确 例 如 :红 花有 5 朵 , 白花 有4 5 朵 ,黄 花 的数 量和 红花 同样 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及用什么方法算 。 多 , 白花 的数 量是黄 花 的多少 倍 ?在解答 这道 应用 题 时一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一个很艰 巨的过程 ,再 定 要给 学生解 释清 楚这里 的 “ 同样 多 ”是什么 意 思,在解 a n  ̄ 在新 课标 下 小学 数学 应用 题 ( “ 解 决 问题 ”) 的 内容 与 答 这类 应用 题 的时候也 要注 意一定 要给 学生解 释 清楚题 目 形式都超越 了传统应用题,因此 ,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就 中一些 数学 名词和 术语 的意 思 ,帮助 学生提 高理 解能 力 。 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必须创新和运用新的教学策略 。 三 、重视培养学生 的细致审题习惯 新课标下要搞好应用题的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 良 参考文献 :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探讨
教学方法JIAOXUE FANGFA48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探讨◎吴东莺(江西省婺源县赋春小学,江西上饶333200)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来说,新概念不仅给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能够展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就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来说,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了:第一,教师向学生讲述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再做练习题来进行巩固.但是从实际上来讲,这种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与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将正确的教学理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模式出现固化的现象,造成学生逐渐丧失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第二,借助大量的训练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方法中,主要是要求教师要对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筛选,并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让学生形成固化的解题思维.但是从另一层面上来说,这种方式只能称之为是记忆式的解题思维,只能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学生仅限于掌握解题的模板与步骤,单纯地对题目进行解析,但是却并不能了解题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也难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由于学生逻辑理解能力上更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情况,同时还要清楚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会限制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同时也会造成学生难以形成解题思路.因此,为了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要综合分析好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做好应用题教学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看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建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一)从不同环节入手,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一,要保证教学情节的现实性.数学知识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且生活中也是存在着大量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从数学生活化的角度上出发,不论是从教材的角度来说还是从自身角度来讲,都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做好数学知识的导入工作,帮助学生理解好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某店家的食品宣传单,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说出上面存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就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任意两种商品来进行计算.在这种应用题的影响下,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二,要保证结构上的开放性.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并不是所拥有的条件都是准确,且问题的答案也具有多样性,所呈现出的数据也是比较混乱的.所以要求学生在练习时要及时对数据中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有效地整理来解决好存在的问题.(二)把握好教学文本,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开展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学生要通过阅读来感知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要加深对题目上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把握好学习的主旨.也就是说不论教学方式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读题是不变的,同时也会读出新的意义.第一,做好感知性阅读工作.想要解决好数学问题,首先要做的并不是逻辑,而是要从问题感悟上入手,以此来形成辐射状的思维.学生在接触到数学问题后,就可以从默读、轻声读等方面来进行,从而得到初步感知,明确题目中的内容以及存在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从而产生出新的学习欲望,同时也会提升创造的灵感.第二,要从重点上来进行阅读.在解决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在学习倍数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举出案例,并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来加深对倍数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一知识.(三)分析出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第一,做好分析工作.想要解决好应用题,要清楚认识到分析其中数量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要从教学入手,而这也成为数量关系分析中的基本能力.即便是简单的应用题中也存在着数量关系,所以教师要避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就忽视分析数量关系.如学生在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对其中关系进行直观感知与理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关系式.第二,要理解运算的意义.可以说应用题与四则计算的教学结合也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应用题的内容虽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运用.一些学生由于不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会采取错误的计算方法,这样也就难以实现培养解题能力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上出发,做好层次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以此来实现教学的目标.三、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应用题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还要关注教学中的重点,吸引学生的目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探究云南省宣威市西宁街道第一完全小学……龚梅花【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性的教学,其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好的潜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考虑到培养学生的素养,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还有逻辑推理能力等的发展都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尝试通过应用题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应用题教学作为基础,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最好的办法。
所以,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积极探索,找到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
只有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应用题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高质量的应用题教学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答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
而小学数学教学任务量比较大,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努力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更多的知识,更是指通过应用题教学,教师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数学潜能力。
一、当前小学生应用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1.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当前造成学生应用题学习质量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就当前小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来看,其思维能力还无法真正满足现代数学应用题的要求。
在对相关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小学生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首先,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短,因此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的,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差。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智㊀慧㊀课㊀堂㊀㊀㊀69㊀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李宇花(益阳市安化县吴合完小㊀湖南㊀益阳㊀413500)作者简介:李宇花(1986.01-),女,汉族,本科,小学数学.ʌ摘要ɔ㊀在我们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应用题与其他题型相比较,应用题的题型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的复杂,并十分考验小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但是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所以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ʌ关键词ɔ㊀应用题;小学数学;应用分析㊀㊀ʌ中图分类号ɔG 424.22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3-9619(2019)05-0069-01㊀㊀近些年来数学一直被广大的学生们和家长们深度的重视,因此数学的应用题开始被广泛的关注,大多数的研究数学的学者们愿意将解决应用题的目光放在初中教育和高中教学当中,往往对小学的应用题的分析产生了忽视,根据广泛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数学的应用题题型是主要的阻挠学生们的学习障碍,同时随着小学生们年级的不断增长,应用题在小学的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应用题的复杂程度业越来越大,所以应用题逐渐的成为了划分优等生和学习差生的区别标准,所以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1㊀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1㊀广大教师处在情景假设,缺少对情境的理解㊀在探究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分析时笔者做了多堂的课堂观察发现,在这些课堂的教学当中,仅仅有几名老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进行了情景的创设,但是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关于情景创设方面的环节,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大的教师们对于应用题的情景创设上还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在进行正式的上课之前,通过笔者的大多数的观察发现,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没有一些具体的方式创设一些具体的情景来导进正式的教学,老师往往不重视这一点,认为是浪费课堂的时间,这就造成了长期以来小学应用题情景的创设只是简单的在表面,没有落到具体的根本的实处上来;第二,笔者在课下时间和一些老师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在沟通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的小学教师们在应用情景创设的数量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困惑,他们无法保证应用情景创设的数量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但是在我们教学的具体的时间当中,笔者认为应用情景的创设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原则,因为一些具体的应用情景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够加深学生们对具体应用题的理解,能使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运用,是我们的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型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距离更加的贴近,可以将一些具体的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转移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在课堂利用应用题的专业知识,来解决我们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中间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多留心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据学生们所上交的考试试卷和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我们的学生们可以非常好的适应我们的应用情景,同时对于在情景中出现的一些图片和一些具体的数学信息都能够进行及时的捕捉和理解,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小部分的学生在应用情景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困难,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认为自己的指导加上学生们自己的体会就能够解决问题,所以通过这些探究和反映我们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很少的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老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长期以来将不利于学生数学的全面发展.1.2㊀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㊀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今天的小学数学的教育当中,教师在教学当中并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教师在我们正常的讲课当中只是教学生们如何的去做,在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时大多数的问题都是老师指导学生来结局问题,在这其中就缺乏了学生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保持着老师讲,学生来听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造成了很多的学生对于当前课堂的现状不满意,所以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当中应该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理解,怎样才能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型的教学.2㊀改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策略2.1㊀创建多样化的情景模式,激发学生思维活力㊀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情景,这些情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的相连,对于应用题的题目内容也是如此,因为应用题的题目内容源自于生活,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紧密的相关,综合来分析小学的教材的内容以及教材的编写来看,应用题这一题型内容非常的广泛,而且出题的形式也是非常的多样化,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解决应用题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抽象的问题难以解决,这就老师在教学当中进行细心的引导,教师要注重学生们在解决应用题型时个人的理解和分析,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前,最好先建立一个与题型相对应的良好的情景,使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中能够主动的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2.2㊀引导学生们将抽象问题化为具体,加深理解㊀对于小学的应用题型来讲,小学的应用题型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小学生的背景来进行备课,储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供小学生们来解答,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应用题型,像货车装货的问题,地球仪的比例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抽象类的数学题,所以对于老师来讲,老师要将这些抽象问题在不变具体量的情况下转化成为具体的问题,这样更加方便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原型的存在,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探究,并且分析问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3㊀总结对于数学的应用题型来讲,数学的应用题型伴随着小学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而且,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型贴近我们日常的生活内容也非常的丰富,这对于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应用题型在所有题型中属于重点和难点,所以说我们的小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㊀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的对策研究[D ].毕红梅.河北师范大学2015[2]㊀元认知训练对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解题干预的个案研究[D ].付佳.东北师范大学2012[3]㊀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 ].刘立平,胡帅.学周刊.2014(07)。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
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更好的 对于 提高学生的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提高 小学数 学教学实 效, 数学自然科学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发 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 有许 多的工作要做, 深入学习 素质教育和 新的 课程标 准要 求, 深入 了解学生实际,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动上进行一系列的变革等 等, 都非常必要。 抓住重点, 寻找提高教学成效的着力点和突破 点, 也是非常必要的。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教学考核中 一种重点考察并能实现良好区分的题型。所以, 应用题是小学 考察的知 教学的重点。 但同时, 由于应用题是比较综合的题型, 识比较系统, 考察的角度比较灵活, 考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掌 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而且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 对 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加之,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主学 习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开发, 而我们的教学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 势、 新任务的要求, 在实效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用题教学, 所以, 抓好应用题教学, 改进应 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用题教学, 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的关键一环。 那么, 如何更 做到以下几点非常必要: 好的开展应用题教学?我们认为, 一、 应用题教学要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同时, 知 知识与技能层面的目标, 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 识与技能, 又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要采取 有效措施, 促进知识和技 能的有 机融 合, 实现对 基础 知识的 巩 没有基础的巩固, 就 固和提升。 基础和能力本就是密切结合的, 知识的学习就缺 谈不上能力的提高。 但同时, 没有能力的要求, 乏动力和活力, 缺乏提升 的空间。在运 用中 巩固知识、 提 升能 力, 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有效措施。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包 所以,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 既 含了对学生知识再现水平的检查, 要体现综合性和逻辑性, 同时, 还要体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数字计算则相对简单, 有些 比如, 有些应用题注重于逻辑, 应用题则在逻辑的基础上还有运算, 而且一般是加减乘除的混 需要学生在过程中做 合计算。 运算则涉及到数字、 涉及到规则, 加强对学生数字运 到严谨、 熟练、 准确。规范学生的解答步骤, 准确率, 也事关应用题最后 算能力的训练, 确保运算的熟练度、 的解答是否正确。对于应用题教学而言, 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 学习, 包含基本的数字运 算和基 本的 数学 逻辑掌握, 也是需要 因为, 这不仅涉及到技巧, 还需 进行专门的训练和重点加强的, 同 要有一定的熟练度,需要我们在练习的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时,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也需要一定的数量来提高, 所以这是 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工作。 二、 应用题教学要更多的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应用能力 所以, 在 应用题 的 应用题, 除了基础的掌握, 还侧 重应 用, 教学中, 除了要扎实基础, 还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应用能力。 应用题的解答,需要我们把真 实的生活 转变成 准确 的数 学语 数学学科, 本就是一 言, 把生动的生活抽象为简化的数学模型。 个从生活中提炼数学模型, 并利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来简化现实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策略获奖科研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策略获奖科研报告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problem; Teaching; Strategy数学学科中的应用题教学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题目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应用题就是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师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他们喜好的教学方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开头教学的趣味性,维持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答案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
针对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他们缺乏丰富教学经验的现状,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来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更加具体的理解。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降低,能够自主探究出应用题的答案,在自己解答出问题答案后,能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学习压力因此减轻。
面对知识,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更加积极主动,对于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也能充分进行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增强,应用题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归一问题”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通过课件设置情境,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好朋友(课件显示“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他们三个要表演顶碗杂技,可是在买碗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接着出现他们买碗的动画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抓取关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能够顺利抓住对话中的问题——“光头强”买三个碗花费18元,“熊二”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花费多少钱?教师根据问题向同学们提问,18元是几个碗的钱,同样又是什么意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顺利思考出同样就是他们两个人买一个碗的价钱是一样多的,也就是一份的量不变。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作者:吴文星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7期摘要:作为一门必修的学科,小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数学学习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能够顺应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最为苦恼的问题就是数学应用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新形势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07-0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教师而言,教学中要更多的注重教学过程的丰富性。
学习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对小学生而言,最有难度的一门学科就是数学,而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主要在高年级,由于高年级小学生对于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教师革新教学方式时,较为容易接受。
好的引导方法和解题思路,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接下来的初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答应用题的重点就在于透彻剖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对题中的每句话提供的知识点进行统一整合,最后完成利用“数学公式+ 数学思维 = 解题”的过程。
一些教学时间长的小学老师比较守旧,仍旧完全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多的引导学生思考,减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具开放性。
除此之外,老师过分重视解题的教学性,忽视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主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导致学生缺少实践学习经验、自行在实践中摸索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分析发表时间:2019-07-31T15:28:31.200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作者:吴兴元[导读]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数学知识应用水平和能力的衡量标准。
进行应用题教作用和价值的体现不仅是学会解题技巧和知识,更要重视学生学会解题思想。
小学生处于不同年级,实施的应用题教学方式不同。
本文针对不同年级,分析了应用题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吴兴元福建省诏安县梅洲乡中心小学 363501【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数学知识应用水平和能力的衡量标准。
进行应用题教作用和价值的体现不仅是学会解题技巧和知识,更要重视学生学会解题思想。
小学生处于不同年级,实施的应用题教学方式不同。
本文针对不同年级,分析了应用题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100-01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达问题能力,并培养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实施不同教学方法和解题策略,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1.1不能准确把握材料不断实施教学改革,也不断更新课本内容,并以各种新颖的形式呈现,把应用题分数到分节练习题和图例分析当中[1]。
新内容更多呈现图画形式,用图画形式呈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使应用题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进而分散了知识点和类型,老师在教学中有时感到迷茫,不能准确掌握知识点。
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分析和研究课本,能有效设计内容和教学方法。
1.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有些老师只重视分析与计算,对审题有所忽略。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因为识字少,理解能力弱。
探究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
龙源期刊网 探究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作者:吴美英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数学这门科目,不管到了哪一个学习阶段,都是最难学习最难掌握的科目,在小学阶段同样如此。
虽然小学阶段是知识最为简单,最好理解的时候,但是,数学科目和其他小学阶段学习的科目相比依然是最难掌握的。
尤其是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是学生害怕学习,困难最大的一类题目,接下来,就围绕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策略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201-01数学学科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较为枯燥、抽象、实用性差的特点。
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产生逃避心理,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老师开展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难度相对较大。
但是应用题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应用题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来说,应用题的解答还是比较困难的,并且比较难掌握。
解题时,部分学生缺乏解题的思路以及方法,导致其不知从哪里入手,从而深陷应用题解题的泥潭,无法脱坑而出。
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会将重点放在课本的例题以及公式上,想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但是实际情况却与老师的初衷大相径庭,学生不会掌握住课本上的知识点,却对教材上的例题格外关注,在解题的时候就会按照书上的解题方式来进行套用,虽然答案正确,但是却缺少自己的思考以及对知识点的认识。
在学习书上例题模式的同时,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也会被例题的模式所限制,小学阶段这样的情况甚为严重,因此需要老师们对学生进行悉心教导,如此才能保障小学生良好发展的基础。
数学中应用题在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若是无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问题,就会对学生们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产生影响。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吴崇
【期刊名称】《俪人:教师》
【年(卷),期】2015(000)022
【摘要】由于小学生受到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不发达、逻辑思维能力欠佳等特点的影响,小学数学的教学成为了小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中应用题的教学又是难点中的难点,再加上应用题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又较大,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总页数】1页(P55-55)
【作者】吴崇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架玛吐镇中心校团结小学【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吴英德
【期刊名称】《快乐阅读(上旬刊)》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致可分为插图应用、图文结合应用、补充条件或问题应用以及文字应用等四类题型.总的来说,数学应用题的内容比较丰富,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实践性较强,能把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与思想性有机融为一体.因此,通过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和反复训练,能综合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发展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素养和综合素养,对推促数学课程教学,提升教学质效,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总页数】1页(P47)
【作者】吴英德
【作者单位】东台市富安镇丁庄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2.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4.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5.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吴琼英
(铜仁市逸夫小学,贵州铜仁554300)
内容摘要: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利用情境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
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数量关系提高能力
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一直以来,应用题都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老大难”,一二年级时,都是一步应用题,少数两步应用题也只要求分步解答,学生掌握此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到了三年级,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重点学习连乘、连除应用题,并且要求必须列综合算式,这对第一次接触此类题型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连乘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点个人想法: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
在新课程教学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再也找不到“应用题”这个名词,也没有单独的单元教学。
只是在每一章的计算中伴随着几道“解决问题”,“应用题”变成了“解决问题”。
那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如何去教呢?
1.合理利用“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我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好三步工作。
第一是提出问题,即在纷乱的情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第二是分析问题,即寻找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得出解决方法;第三是解决问题,即求解,并在实践中检验。
老教材中的应用题只要学生完成第二和第三两步就好了,至于第一步就由教科书“代劳”了。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非常注重分析问题,会教给学生许多的分析方法。
而新教材往往比较注重第一步,因为大家都知道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经常会花很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在完成第二步时,往往一带而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并在实际中检验。
有些老师认为新课程的解决问题可以不讲数量关系,只注重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
其实不然,试想一下,一个搞不清
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学生,怎么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因此,应该利用情境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要求,形成数学模型。
例如,分数混合运算(二)中的例题“第一天成交量是65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
第二天成交量是多少辆?”其实这里有两个数量关系:第一天成交量+增加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第一天成交量×1/5=增加的成交量。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有关信息,理解信息中所反映的“数量关系”。
根据所给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增强数量关系的直观性,以便于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
而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两个数量关系后,发现必先求出增加的成交量,再求第二天成交量,该题便迎刃而解。
2.渗透“分析法”和“综合法”
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感到不知从何下手。
基于这种情况,在教学时,适时地采用过去传统教学教应用题的分析法和综合法来引导学生思维,一是从问题着手,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有,哪些没有,没有的又要怎么求,这样一步一步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二是从条件入手,根据这些条件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这跟要解决的问题有什么联系。
经过学习,相信学生的心中会慢慢形成用分析法、综合法进行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
3.注重多种解法“质”与“量”关系。
解法的多样化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但多样化的解法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与掌握,有时解法多了,反而会让一些学困生感到糊涂,到最后可能一种都不会了。
这样解法的多样化不但没有起到训练思维的作用,反到成了扰乱思维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样而不要解法多样化了,而是要把握好解法的质与量的问题。
解法多是一件好事,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活跃性,对于每一种解法,我们要进行交流,整合全班的思维资源,让学生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部分学生实在感到理解困难,我们也没有必要让他们掌握,但是在我们每位老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数,那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哪种解法必须是全班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就一定要在全班交流完所有算法后加以强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毕竟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解决才行,这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很关键的一点。
二、结合生活实际,训练推理能力。
数学教学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理解题意也是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
三年级孩子的思维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解答应用题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
为此在进行这种特殊结构的连乘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创设“从学具操作掌握运算规律”的教学过
程。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学校举行了数学竞赛,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鼓励大家今后更加努力学习,老师特意买来了五包练习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练习本),奖给获奖的同学,你们知道这些本子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同学们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可忙活半天后,大家都说不知道。
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然后根据实物给出“老师买来5包练习本”、“每包10个”、“每个2元”这三个条件,请学生根据对应条件求出对应问题。
学生反应热烈。
根据学生回答我板书如下:(“包”、“个”、“元”分别用黄色、绿色、红色写出)老师买来5包练习本,每包10个,每个2元:一个多少元?(2元);5
包共有多少个?;1包多少元?;一共有多少包?(5包);一共用了多少元?由于教师帮助学生从学具操作理解题意,形象性强,学生容易从实物分析中掌握题意,并随着教师的设问激疑,引起探索兴趣,从而进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训练的环节。
在教师的板书帮助下,自己找出对应条件,成功地得出解题方法,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推理能力。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这节课的最后请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义的连乘应用题,进一步把数学学习和解答生活实践的问题结合起来。
这时,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热烈讨论抢着
编题。
我又鼓励大家课后进行调查研究,编出更有意义的题。
一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学生们也通过这节课轻松的掌握了解决连乘应用题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连除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取,相信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 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