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如何应对自己在大学中遇到的挫折与困惑 进而完善自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如何应对自己在大学中遇到的挫折与困惑,进而完善自我。

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问题,一些挫折。当前,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也因此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使大学生在毕业之际,不断为找工作而发愁。我们做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受到学业、爱情、事业、人际等方面的打击。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也会时常遇到一些问题和挫折。来自同学的误解,来自课程的压力,还有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所必须承受的就业压力等等。

在刚刚进入大学时,我所体会到的大学生活跟初中、高中生活差距太大,在这里,没有约束,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去各地,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无忧无虑。可是,这样的生活过上后,感到自己的生活在渐渐的变得无聊无趣,自己变的越来越堕落,课不想上,不想起床,感觉浑身有气无力,干什么事都没有经历,感觉做啥事都是无聊的。在大学生活中,感觉听到频率最高的字是“挂科”,每到考试时,嘴里挂着的就是希望自己别挂科。可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看小说,就是听哥或睡觉,总之就是不怎么听课,一是无学习气氛,二是老师讲的内容过于笼统,讲课不怎么有趣,也不怎么管学生,责任心不强。受中学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对学习已形成了定性思维,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学习目标转换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甚至意识不到学习目标的转变,以为延续中学的学习套路,结果不是和大学的教学模式相抵触,就是在实践中碰壁。

慢慢的就会了解大学这个环境,适应这里的一切,也了解到自己与大学就在咫尺的生活发生脱节的原因。在大学,我们依然把眼光局限在教材上,把学习寄托在教师上,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应对课堂的学习、教师的提问,因而困惑、不安、低落、焦虑,长时间不能适应的学生便开始逃课,最终导致挂科这一结局。

受高中教学方法的影响,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和我一样。死读书、读死书,认为学习就是积累知识,而意识不到要把所学应用于实践。教师乐于灌输书本知识,学生也习惯接受教师安排下的学习。而大学里,教师更注重的“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即注重研究方法,更多的学习靠的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而与人交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家长、教师或我们自己都会认为课余爱好以及社会活动会占用学习时间或使学生分心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因而缩减甚至压制学生除学习以外的爱好及其他活动,致使我们在大学里处理不了相对中学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特长去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活动,面对那些兴趣广泛、特长突出、表现活跃的同学,更是很容易产生自卑。

在大学四年里,一个寝室的舍友将一直生活在一起,关系非比寻常,犹如亲兄弟,更胜之。所以舍友之间的关系一般都很融洽。但也有例外,天天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有时也会着急上火,甚至破口大骂。这些都会影响宿舍内的环境,也影响自己的心情。对此应当学会互相体谅,每个人都尽量去维护这个集体。我们宿舍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战斗”,但是毕竟大四了,没人会真的去生气。没有隔夜的仇。

在毕业之际,择业是我们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将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它关乎到我的将来,生活、家庭是否幸福也取决于此。但我明白,在步入社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充满自信,昂首踏步,正视社会现实,培养独立意识,正确对待挫折,时刻保持着积极地入世态度,乐观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不为社会上的困难所打垮。面对这些问题,我应该坚强,笑着面对生活,应该保证自己的独立意识,并不为其他生活琐事所困扰。

作为大学生,在择业上,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胃口大开,也不要过于顾虑,在面试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并且充满自信和乐观,以最好的面孔展现在面试者面前。当

然,这需要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好好学习,好好规范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大学生活中没有遗憾,才能拿出最好的成绩单,才会不为就业难所困扰,才能积极入世,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才能保证自己有好的家庭生活。

为了避免或消除大学生活中那些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我们必须努力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作为大学生,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大学生是一个比较接近的真实社会的群体。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家庭变故、学习压力、交友挫折、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但是,只要我们能做到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要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其实,在生活中,人们对行为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归因倾向则对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归因中,有些人倾向于情境归因,认为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是主宰行为的原因。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水平或是考卷难度太大方面的原因。有些人倾向于本性归因,即认为自身的努力、能力是影响事情的发展与行为结果的主要原因。例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由于学习不够努力造成的。一般来说,进行本性归因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与学习有更多的自我责任定向与积极态度;但是从对失败的归因方面来看,由于他们倾向于把原因归于主观因素,就容易自我埋怨、自我责备。如果这种自责、悔恨过多,就会给他们带来挫折感和心理损伤。

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学会多方面收集关于事件的信息,了解困难的原因所在。其次,我们要学会合理的归因,避免归因的片面性,学会实事求是地承担责任,克服过分承担或完全推诿责任的倾向,避免过多自责带来的挫折感。再次,我们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主动改变挫折情境因素,从而有效应对挫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