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15分)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
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
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
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
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
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
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
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
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B项中“犹割肉以允腹”的“以”是连词,来的意思,“能以径寸之木”的“以”是用的意思,所以选B。
20.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文中说老百姓偷盗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饥寒逼迫上身,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而不是他们没有廉耻观,因此选C。
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⑴(朕)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答案】(1)(我)让老百姓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不会成为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罚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馀”:“同“余”,多出的、剩下的,此处可译为“富余”;“安”:怎么。注意一一对译的原则。
(2)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答案】(2)所以国君的忧患,不从外界来,常常从自身生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故”的意思是“因此、所以”;“患”的意思是“忧患”;“由”的意思是“从”。
【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被饥饿所迫,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此几年之后,天下太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给自己),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却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从外面来,常因为自身出现。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6.(2018·甘肃兰州)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8分)
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注】①陈:列阵,布阵。②绥:安抚。③方城:山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用这个诸侯之师(诸侯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呢?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以:用;战:作战;御:抵御。
14.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①先告诉对方,若对方以德安抚诸侯,我们可以结盟;②后告知对方如果以势压人,楚国必将凭借有利地势奋起反抗。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屈完的回答分两层意思“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可见屈完告知齐桓公要以德服人才可以结盟;如果靠武力,楚国也可以借助有利地势奋起反抗。
15.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2分)
示例:屈完妙语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