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案例

在古代天文学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说”: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动,符合了圣经上的“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基督教教义提供了依据。于是,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基督教神学会合为一体了。“地球中心说”成了不容怀疑的“天启真理”。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和神学统治着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圣经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谁要是宣传同圣经相反或不同的观点,统统被视为“异端邪说力”。

一五四三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一书,他提出的“太阳中心说”,立即引起了教会的极端仇恨。教会还把坚持和宣传这一说的布鲁诺活活烧死。

真理的光辉是扼杀不了的,错误的理论迟早要为人们所摈弃。这就是科学研究的实践做出的最公正的裁判,牛顿的万有引力,刻卜勒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等科学的发展愈益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真理性,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断言:“物体自由落下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说法当成不可改变的真理,没有人敢怀疑它。可是二十多岁的伽利略却大胆地向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怀疑,一五八九年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下。只见年轻的伽利略带了两个铁球,健步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顶上。只见他两手各拿一个铁球(两个铁球大小一样,重量不等,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球,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球),他同时张开两手: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地面上。实验的结果无情地证明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从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即在真空中不同重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

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地位、权力、威望以及多数人的承认,都不是判定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尺度。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错误的东西迟早要被实践推翻。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当获得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认识过程并没有结束,还要对认识的结果加以判定,鉴别,看其是否正确。只有能够经得住实

践的考验的认识,才有可能成为真理。

分析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质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意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如果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那还是在主观范围内兜圈子,达不到检验的目的。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的问题。所以,它也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在本例中,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说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符合了圣经上“上帝创世论”的需要,这从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一个问题,教会的人推崇地心说,是因为他们试图用地心说来证明上帝创世论的正确,也就是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用主观的认识,逻辑推理,去证明认识的正确,而无疑,这一方法是错误的,得到的结论是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

由此可见,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由于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都有局限。所以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

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反过来,实践对认识起到检验作用,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有可能符合客观事实,才能够更好的指导人类更好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应该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