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学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微专题:物态变化 学案
《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
2、单位:常用单位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液体中,不要碰到;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⑤体温表用到的物理知识:惯性,液体的热胀冷缩,凸透镜成像,热传递1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B.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C 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E. 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F 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叫熔化。
熔化热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水晶、食盐、明矾、奈、玻璃、沥青、蜂蜡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熔化特点:。
是否有熔点:熔化的条件:⑴。
⑵。
②凝固:定义:叫凝固。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物态变化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2. 物态变化的种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 物态变化的特点和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点。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实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回顾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知识梳理: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点,让学生明确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典型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概念和种类的掌握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物态变化特点和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物态变化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者相关设施,实地观察物态变化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物理学教材,提供系统的物态变化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教学视频、动画和实例,丰富教学手段。
《第四章 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复习目标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2.说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状态的变化、发生的条件和特点、相应的吸放热情况。
3.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如:雨、冰、雾、霜、冰花等)是怎样形成的。
●复习过程一、切入情景阅读以下短文,说出与文中划线部分相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早春,冰封的河面解冻,层层叠叠的流凌从黄河上游奔涌而下,气势之壮观不亚于大海边的惊涛拍岸;盛夏,晴朗的天空说变脸就变脸,狂风推着乌云从天边翻滚而来,转眼间暴雨倾盆,直下得河满沟平;晚秋,清凉的银色早晨,太阳缓缓升起,南方秋叶上晶莹的露珠悄悄散去,北方大地上银色的霜衣渐渐消失。
”二、导入学习构建知识网络(根据复习目标,自主复习,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三、深入探究(一)在小组内提出你在复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后,生成组内疑难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
(二)研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展示):问题1:做实验:向手上“吹气”和“哈气”有什么不同感觉?你能解释吗?巩固拓展:水烧开时,会看见从壶嘴向外喷出的“白气”,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也可以看见冒“白气”,这些“白气”的状态是什么?怎样形成的?问题2:冰达到0℃一定熔化吗?水降到0℃一定凝固吗?将0℃的冰和0℃的水混合,冰的质量是否变化?水的质量是否变化?巩固拓展: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三)检测练习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章物态变化
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章物态变化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以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准备: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冬天户外冰冻的水管、夏天户外出汗的饮料瓶等现象,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种类,讲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如冰冻、融化、蒸发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一步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也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如自制冰棍、观察水的沸腾等,增强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活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冬天户外冰冻的水管和夏天户外出汗的饮料瓶作为生活实践情景,是因为这些现象学生们都曾经经历过,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通过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态变化的存在,从而引发他们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这种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六种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
(2)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3)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热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六种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
(2)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3)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2. 教学难点:(1)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现象。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应用。
(2)实验器材进行实物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
(2)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热现象,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并尝试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物态变化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物态变化知识,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
3. 思考如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物态变化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液晶、凝华制冷等。
2. 探讨物态变化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的作用,如雾霾监测、冰川融化等。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掌握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二、导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2.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互相转化;3. 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4. 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进修任务: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
4. 活动二: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变化,探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5. 活动三:设计小组展示,展示物态变化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汽化、冰的融化等。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四、导学反思1.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评判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进修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拓展延伸1. 通过实验或观察,探究其他物质的物态变化规律;2. 钻研物态变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利用科技手段,探索物态变化的新领域。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2. 观察平时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记录并总结;3. 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展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物态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和探究平时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进步,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江苏省中考物理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无答案) 学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考纲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蒸发、沸腾、液化现象以及它们的吸热、放热问题。
(3)会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典例剖析一:温度和温度计例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人体温B.我市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温度D.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例2.读出下列温度计的示数例3. 上右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示意图,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例4.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人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例5.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
(2)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 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
Ⅱ. 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酒精的和酒精相同。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
三: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例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组别 1 2 3 4水的沸点/℃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例7. 在探究“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a)、(b)所示,图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初中必考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3.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物态变化实验,如观察冰的熔化、水的凝固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态变化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分析吸热和放热的原因。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等,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物态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物态变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热量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案例分析环节,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物态变化》 导学案
B冰棍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解析:“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选择C选项。
例2: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图甲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
A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B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min。
六、课后作业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松香、沥青等。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二)难点
1、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四、典型例题
例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定义、吸热或放热情况。
3、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有固定的位置。
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物态的变化》复习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物态的变化》复习学案设计人: *** 审稿人: *** 班级姓名【知识梳理】一. 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规定为0℃,为100℃。
2.温度计:(1)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①估:估计。
②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
④放: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
3.体温计:(1)用途:测量(2)特殊结构: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设计了。
(3)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是。
(4)使用:(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把水银。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固。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我们称为 ,如海波、冰、各类金属等。
3.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升高,这类固体我们称为,如松香、石蜡、玻璃等。
4.晶体时的温度叫熔点,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定义:物质由变为的过程。
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2.液化(1)概念:物质从变成的过程。
(2)特点:热量。
(3)方法:、。
(4)应用:气体液化,使其体积,便于贮存和运输,例如煤气罐中的液化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概念:物质由直接变成的过程。
(2)特点:热量。
(3)应用:生产中常用干冰升华获得来冷藏食物或实施。
2.凝华(1)概念:物质由直接变成的过程。
(2)特点:热量。
(3)常见现象: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等。
【聚焦考点】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例1.(2021春•浦东新区期末)在图中,温度计A的最小分度值为℃。
温度计B的测量范围为℃,它现在的示数为℃。
其中,为体温计(选填“A”或“B”)。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知识。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讲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冻、融化、蒸发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态变化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态变化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析问题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的课件,直观展示物态变化现象。
2. 实物: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物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物讲解。
3.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的应用实例,用于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 第3-4课时: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第5-6课时: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 第7-8课时:物态变化的应用练习与拓展九、课后作业1. 总结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 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的,以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 ,用符号 表示。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 和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 和 );待示 数 后再读数,读数玻璃泡仍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液柱的 相平。
3、体温计量程为 ,分度值是 , (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相同点:蒸发和沸腾时都要 热,都是 现象。
不同点:蒸发只是发生在液体 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温度下发生。
而沸腾是在液 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只能在 温度下发生。
5、液体沸腾时 热,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1) ;(2) 。
6、晶体熔化时 热,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1) ;(2) 。
7、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 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 ____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 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 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三、典型例题: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外,还需要器有和 。
(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观察__________ ______(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_ __;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 _。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会测量温度、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知道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能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重点、难点:1、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2、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二、复习指导(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记作0℃,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记作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1)不能超过量程。
(2)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注意:体温计可以取出来读数。
(二)、你身边的物态变化/Search/NCQS200902008.html分析下图,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过程(1)、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会出现六种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_______,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________;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_______。
从气态变成液态叫________;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_________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________.(2)、图中,箭头向右的物态变化都是吸收热量过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箭头向左的物态变化都是放出热量过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熔化和凝固(1)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案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案知识梳理一、温度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4.温度计的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5.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这时它下面玻璃泡的温度通常会降低。
为了使读数不降,仍能代表体温,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熔点和凝固点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这类固体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
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
第三章物态变化 复习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特征2.知道生活中的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过程;知道熔点和沸点,并能联系生活现象。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书P47到P5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温度是指物体的,单位是。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
常见温度计有、、。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0℃,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等份,每一份为1℃.4.温度计使用时注意事项:一估,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二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三看,认清温度计的和;四放,将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或;五读,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实现要与相平。
5.体温计在结构上与普通温度计不同的是:,在使用时要;其量程;分度值。
学习活动(二):阅读书P53到P57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熔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是热过程;凝固是物质从态变成态,是热过程。
2.熔点是的温度,凝固点是的温度。
3.晶体熔化的条件有,。
液态晶体凝固的条件:,。
4.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凝固的特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5.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学习活动(三):阅读书P58到P62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汽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是热过程;液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是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3.沸腾是液体在温度下,在液体和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条件是、,沸腾特点、。
4.沸点是的温度。
气压越高沸点越。
5.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
6.蒸发是在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的汽化现象。
7.蒸发有作用。
8.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9.液化的两种方式,。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时都可以液化。
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内液体燃料是采用方法液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 ℃,的温度是100 ℃。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设计:《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的编排注重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入于,内容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的分析,认识物态变化。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各物态变化的条件、温度变化的规律及吸热、放热规律,并学会记录和处理数据。
二、设计思想本章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琐碎,但它的内容特点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现象,有了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及难点和考点,对主要知识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质在物态变化中的特征及发生的条件。
2、能用水的三态交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温度计的使用 2.物态变化的过程难点: 1.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
2.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五、学生课前准备1.已完成本章知识体系2.课前齐读本章的知识点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课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 、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二)复习本章主要考点考点1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判断与应用生活实例:蜡油流下、冰雪消融、滴水成冰、豆腐冷冻后从冰箱取出、冬天动物口中呼出白气、露珠、霜、冬天室外胡子变白、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灯泡内壁变黑、吹气与哈气考点2 图像法在熔化凝固及沸腾规律中的应用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考点3 物态变化实验的考查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的图像.(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冰受热均匀,还应对冰块进行.(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变化,由图乙可读出某时刻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第8分钟处于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A 寻找普遍规律B 减小实验误差(5)小红同学将上面实验熔化后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如图丁所示,记录了某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并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①在烧杯上覆盖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图丁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②由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由此推测水面上方的大气压标准大气压③实验结束后,小红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请你帮她解释一下:.(6)小红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温度/℃ 99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①请你你帮小红通过描点在己坐标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红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左右.(三)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1、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面条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可以对不同的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__,(选填“温度”或“热量”)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沸点_____100℃,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物态变化》章末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的“物态变化三角形”:2.对应练习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一:“物态变化三角形”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化的讲解基本到位,但是如果在加些生活中的例子辅助,效果应该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多,可以让学生分组做,使课堂更加高效。
3.例题评析评讲练习题第1题,并对学生易错知识点加以重点讲解,纠正其认识误区。
3.回答问题,反馈信息。
纠正错误和认识过程中的误区。
此处应该讲明“状态清,变化明”。
专题二:熔化与凝固1.知识建构(1)晶体:有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2)熔化条件(3)对同一晶体:熔点=凝固点2.对应练习指导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2、3、43.例题评析对应评讲练习题2、3、4,重点强调3题中的各曲线所代表的含义,并在4题中补充说明“热传递”1.对物质的熔化与凝固进行知识上的建构,补充完成题单上的知识点。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升华和凝华
二、针对性习题
例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
例2、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课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
课时
第1课时
复习目标
C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及其原理。
B :在C层目标基础上,绘画熔化、凝固、沸腾图像及其意义,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其特点,知道物态变化的现象及其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A :在B层目标基础上,通过复习活动,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四、中考链接
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烟”,使舞蹈演员好像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烟”是( )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汽液化成的
2、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寒暑表 分度值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六种物态变化: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10篇)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篇1设计意图冬天,气温低,水会结冰,说明物态是会变化的,而物态变化又是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系的,物理学上是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这一工具对物体的温度进行具体的测量。
教材以说明书的方式,讲述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材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栏目,介绍了“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温度问题的思考。
在完成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复习后,重新回到水循环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水在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进行综合概括,突出学生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作进一步的探讨,确立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能正确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关注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
4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应的吸热、放热条件5 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6 调查水资源的利用和危机,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7 感知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8 探究家庭或学校用水中的节水措施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 能正确测量温度3 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4 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具和学具学案;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水污染课前准备请设想你是一个普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员,以水的循环将你所知的物态变化的知识编成讲座稿。
要求:归纳六种物态变化知识,并列举自然或生活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篇2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物态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物态变化
李家营中学 初三物理组
一、知识梳理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2)实验室温度计 (3(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沸腾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注意]水沸腾前后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不同的。
沸腾前水中的气泡是由于温度升高后,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析出所形成的,在上升过程中,由于上部温度较低,气泡中的空气又溶解在水中,使气泡体积变小;水沸腾后,在容器的底部会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周围的沸水不断汽化,使气泡体积逐渐变大。
二、典例分析
知识点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例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
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针对练习]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一个
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例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
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
是_____℃,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__________状态。
[针对练习]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
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该特殊物质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 材料坚硬,不怕热
B.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 材料不传热
D.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吸收了其与空气作用时产生的热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例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 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针对练习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 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 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 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针对练习2]某同学在相同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知识点四:升华与凝华
例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 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时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身体中更多的热量
[针对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雾的形成
B. 露的形成
C. 冰的形成
D. 霜的形成
知识点五:自然界的水
例5: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节水一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主题。
农业灌溉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目前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左右。
但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6,就是说100吨水中,只有46吨被利用,其余的都白白流掉了。
如下图中,是两种农业节水灌溉的方式。
你认为更节水,理由是。
[针对练习]如图是寒冷的雪后,在植物上形成的冰柱和冰淞,请说出这两种现象中所涉及的两种物态变化。
三、提分技巧
二、中考练兵
1. 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
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
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3.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4.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
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5. 用手触摸刚从锅内捞出的煮鸡蛋时,感觉不太烫,但过一会再去触摸时,感觉很烫手,这是因为( )
A 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热向外逐渐散发,所以过了一会儿才感觉烫手
B 蛋壳传热较慢,感觉烫手需要一段时间
C 刚捞出时蛋壳表面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不太烫手
D 鸡蛋表面温度没有变化,人的感觉反应较慢
6.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人体的温度
B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
B 所有的
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C 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
D 物质从
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8. 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
地球上的水先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
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
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到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汽化、凝固
B 升华、凝华、熔化
C 汽化、凝华、熔化
D 液化、凝固、熔化
9.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50℃
C.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D.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两组同学记录如下表:
(1)由上表可知:甲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乙组的水在第min开始沸腾。
(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甲、乙两组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都小于100℃,这是因为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甲、乙两组测出的沸点不同,这是因为实验存在。
(4)图5是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
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11. 夏天一半瓶饮料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饮料瓶外壁有水珠,马上用干毛巾擦掉,过一会儿又出现水珠。
关于水珠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汽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熔化形成的
12. 图4甲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_______℃。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4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
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_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_______原理。